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汇编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理解惯性的概念,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惯性的概念,解释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学计算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学习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压力的定义,解释压力的计算公式P=F/A。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2 浮力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计算公式Fb=ρVg。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能源和环境保护3.1 能源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能源,掌握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内容:介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解释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讨论讲解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3.2 环境保护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解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讨论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四章:电学基础4.1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介绍电流的定义,解释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图示讲解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4.2 电压和电阻学习目标:理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掌握电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电压和电阻的定义,解释电压和电阻的计算公式U=IR。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计算讲解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磁学和电学应用5.1 磁场学习目标: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表示方法。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
全册内容共分为20个单元,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本册教案旨在通过物理实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全册系列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65页)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理解。
教学难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重点: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1.3 惯性学习目标:理解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惯性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功和能量2.1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功的的正负和方向的判断。
2.2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证明。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应用。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掌握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教学重点: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速的理解和计算。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习目标:掌握光的传播原理和反射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
3.3 光的折射和透镜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特性。
教学重点:折射定律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透镜焦距和焦点的计算。
第四章:电与磁4.1 静电学学习目标:了解静电学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和静电荷的性质。
教学难点:静电场的概念和静电力计算。
4.2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重点:电流的定义和电路元件。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4.3 磁场和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磁场的性质和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重点:磁场方向和电磁感应的规律。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五章:现代物理5.1 光的波动性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波动性和双缝干涉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含义,通过实例分析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物理实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第二章:功和能量2.1 功的定义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计算实验中力对物体的功,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2.2 能量的守恒学习目标: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活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方式。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2 光的传播和折射学习目标: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及折射现象。
教学内容: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及折射定律,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光的折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第四章:电学基础知识4.1 电流的形成和电路学习目标:了解电流的形成原理及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形成机制,介绍电路的概念及电路元件。
教学活动:观察电流的形成,分析电路图,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2 电压和电阻学习目标:掌握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内容:讲解电压的定义及测量方法,介绍电阻的性质及计算公式。
教学活动:进行电压和电阻的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d=r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反思:§16.2(1)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内容1、内能的定义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填表: 很小 有 有 无有 很小 无 无
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完整版 )
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 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 分子之间作用
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学生加深理解
(四)、分 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5、小结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原子 构 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和斥力 。
学生观看视频, 体 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 产生扩散现象。
[ 师生总结 ] :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 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 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影响扩散
[ 提出问题 ] :
[ 动手实验 ] :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
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
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压活塞 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 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 积压缩变小。
讨论、总结:说明 分子间存在在一种相 互排斥的力。
讨论、猜想:距离 增加时表现为引力, 距 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距离不变时没有作用 力。
第 1 节 热机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热机的效率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 3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 3 节 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两种电荷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介绍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介绍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章:能量与能源2.1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介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介绍其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章:声与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介绍声速的概念。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进行分析。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教学目标: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反射定律。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第四章:电与磁4.1 静电现象教学目标: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静电的产生、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进行分析。
4.2 磁场和电流教学目标:掌握磁场和电流的关系。
教学内容: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磁场和电流的关系。
第五章:现代通信技术5.1 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5.2 互联网技术教学目标: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互联网的原理、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讲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交流。
1.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数学推理。
1.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互动讨论。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机械能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区分动能和势能。
教学内容:解释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区别。
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图示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教学目标:理解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数学计算。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数学计算。
3.2 浮力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数学计算。
第四章:电路和电能4.1 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解释电路的概念,介绍电路的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图示讲解,实验演示。
4.2 电能的计算教学目标: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了解电能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内容:介绍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应用,解释电能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数学计算,实例分析。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流和磁场教学目标: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掌握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解释电流和磁场的关系,介绍电磁铁的构造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力和运动的关系。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2 功和能量守恒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功的概念。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讲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响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特征。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第四章:电和磁4.1 静电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讲解静电的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静电的特性。
4.2 电流和磁场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解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和生活科技5.1 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力和运动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讲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5.2 能量和功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能量和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合集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新课标版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 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力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2)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子和原子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单元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第一章力和运动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熟悉参照物的选择。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摩擦力。
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实验现象和物理过程。
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单元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类。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认识分子和原子。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子和原子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实验现象和物理过程。
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单元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第三章教案:(请提供第三章的教学内容,以便我为您编写教案。
)五、第四章教案:(请提供第四章的教学内容,以便我为您编写教案。
)我已为您编写了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的前四章。
请您提供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教学内容,以便我为您继续编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热和能§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d=r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反思:§16.2(1)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内容1、内能的定义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
(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
a.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
b.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会减小,气体膨胀做功。
内能→机械能 3.做功是通过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来实现了内能的改变。
思考: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大或减小,除此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13.2(2)内能★课程内容1、 热传递2、 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比较3、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重点——热传递★难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过程 一、热传递1.实质:内能在不同的物体间转移。
2.条件: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3.方向: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高温部位传给低温单位。
(两个物体) (一个物体)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大。
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注意:热量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①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
②单位:焦耳(J)二、两种方法的比较(做功和热传递)1.相同点:(1)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2.不同点:(1)做功——能量转化热传递——内能转移(2)做功: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做功多少来恒量。
热传递: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吸(放)热的多少来恒量。
三、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会增大。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联系2.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
1.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内能是状态量,可传递。
区别2.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
注意:状态量——是物体具有的;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
★小结:★作业——★反思:§13.3(1)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热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课程内容1、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2、比热容★重点——比热容★难点——比热容★教具——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水壶★过程引入:用电水壶烧水①烧半壶、满壶开水所需时间?——所需热量不同,与m有关。
②同样一壶水烧成温水、开水吸热的多少相同吗?——与升高的温度有关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升高的温度,物体本身。
一、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1.猜想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结论: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本身有关。
二、比热容(c)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②单位:③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一定,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④比热容表(1)水的比热容:C水物理意义: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
如:冰和水(3)常见的金属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C铝﹥C铁﹥C铜﹥C铅★小结:1、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
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反思:部分学生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够好,不会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解释有关现象。
还得加以理解性的说明。
§13.3(2)比热容★课程内容1、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2、热量的计算★重点——热量的计算★难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教具——★过程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1.水升高一定温度时,需吸收的热量较多;降低一定温度时,能放出的热量较多。
应用:用冷水作冷却剂,用热水取暖。
2.水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少;放出一定热量后,温度下降较少。
应用:调节气温 (如沿海地区和沙漠地的气温比较) 海风形成:正午——风从大海吹向海滩傍晚——风从海滩吹向大海四、热量的计算 1.2. 注意:C 与Q 、m 、无关,这只是一个计算式。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Q 吸=Q 放(热平衡方程)例、把200g 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入到12℃的80g 的水中,混和后使1kg 水→ 升高1℃ Q=4.2×103J使1kg 干泥土→ 升高5℃ 水 需吸热4.2×103J 1kg 升高1℃干泥土 需吸热0.84×103J海面海滩海风冷气密度大热气密度小热气密度小 海滩海风冷气密度大 海面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请求出铅的比热容。
解:Q放=C铅m铅(t0铅-t)=C铅×200×10-3kg×(98-18)℃Q吸=C水m水(t-t0水)=4.2×103×80×10-3kg×(18-12) ℃∵Q吸=Q放∴C铅=0.126×103J★小结:★作业——★反思: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1内能的利用§14.2 热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内容1、内燃机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教具——模型、挂图★过程一、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二、内燃机(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1.冲程——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
2.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汽油与空气)(机→内)(内→机)(废气带走内能)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反运动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圈,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
4.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在做功冲程中,活塞靠燃气推动的,其它三个冲程中,活塞的运行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二)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不同点汽油机柴油机构造火花塞喷油嘴收入气体汽油与空气空气压缩程度较大(压缩体积)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特点小巧笨重★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反思:§14.3 热机效率★课程内容1、热值2、热机中的能量损失3、热机的效率4、其他效率★重点——热机的效率★难点——热机中的能量损失★过程四、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热值(q)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2.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的特性。
3.单位:J/kg J/m3(指气体)4.放热公式:Q放=qm或Q放=qv六、热机中的能量损失1.燃料未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大量的内能3.克服摩擦做功4.散热损失七、热机效率(η)η=1.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2.让燃料尽量充分燃烧3.废气回收利用(利用废气加热物体)4.减少摩擦5.减少热损失八、其它效率1.电热器η=消耗的电能2.太阳能热水器η=获得的太阳能3.炉子的效率η=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结:★作业——★反思: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5.1(1)电荷摩擦起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2.知道原子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课程重点(内容)1、电荷2、原子结构★难点——摩擦起点的实质★考点——①电荷;②原子结构。
★教具——玻璃棒、塑料棒、绸、皮、细小物、塑料尺、验电器★过程一、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字母:Q ;单位:库仑(C ) 如:摩擦的橡胶棒带10-7二、原子的结构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2.元电荷——e=1.6×10-19C3.摩擦起电※4.电荷守恒定律例1、一金属块带正电,原因是金属原子的( C )A.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数目不变;B.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数增加多些;C.核外电子数减少,核电荷数不变;D.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减少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