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合集下载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案导学案.doc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案导学案.doc

第三节比热容(第1课时)宜阳县城关镇一中宋凤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学情分析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只要实验获得数据比较可靠, 学生能够分析出初步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炎热的夏天人们到海边戏水的图片,白天海水凉凉的,沙滩热的烫脚;晚上海水暖暖的,沙滩却凉凉的的体验,提出为什么温度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呢?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预习导学:1.生活体验:热得快(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A、半壶15°C的水和一满壶15°C的水,用热得快烧开,水加热的时间长,加热时间长吸热多,说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B、一满壶15°C的水和一满壶30°C的水,用热得快烧,水加热的时间长,加热时间长吸热多,这说明物质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二)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强弱猜想:(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强.需要的器材:.实验方法.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可以用(填仪器名称)来获取(2)要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的.(填“相同”或“不同”)并且吸收的热量多,判断的依据是.(三)比热容请阅读课本P12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这个物理量.⑴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87页)(新人教版)导学目标•了解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掌握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前预习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导学内容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位置、位移与位移矢量3.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第二章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等速运动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压强的概念与计算6.浮力与浮力大小的计算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1.合力与力的合成2.平衡力与力的分解3.杠杆原理与力矩的计算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第四章动能与功率1.动能的定义与计算2.常见能量形式及其转化3.功率的定义与计算4.功率与动力的关系第五章声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参数—音调和音量3.力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4.声音的传播速度第六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3.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4.光的折射和色散第七章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薄透镜的成像规律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3.成像公式的应用4.光学仪器—眼睛、照相机和望远镜第八章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量单位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要素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4.电流的分流与合流5.电阻与电阻的计量单位第九章感应与电磁现象1.磁感线与磁感强度2.定义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3.电流感应定律4.连续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十章静电场和静电力1.电荷与静电力2.电场的产生与电场强度3.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4.高压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导学方法和技巧•课前预习:对于每一章节,先浏览主要内容,并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问思考: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和解答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注重实际: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联系,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可以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导学要求•预习并思考每章的内容,做好相应的知识点的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批改和总结错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分享•与同学组队,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导学评价•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程度•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小结本导学案概括了九年级物理全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导学案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测量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第二节电功率(第一课时)第二节电功率(第二课时)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四节焦耳定律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1-5●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

●激情导入十分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展示PPT3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

”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教师:“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述分子。

展示PPT4教师:“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引出“热”并板书●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

(2)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方案 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方案 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方案一、教材简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是根据最新的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适用于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

本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力学、光学和电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学习目标本导学方案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2.理解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3.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技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4.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导学方案按照教材的顺序安排学习内容,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为2-3周。

具体内容和安排如下:单元一:力的作用和运动•学习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运动的描述•学习内容:–力的概念和分类–物体的受力与作用力–运动的描述与图解法•实验活动:利用弹簧测量力的大小单元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重点: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内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实验活动: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单元三:机械能和能量转化•学习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和能量转化•学习内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原理–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实验活动:利用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关系设计实验单元四: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学习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学习内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电阻与电流的关系–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实验活动:利用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设计电路实验单元五:电的生产和用途•学习重点:电的生产和用途•学习内容:–灯泡、电池和发电机的原理–家庭电路的使用和安全–电的应用和节能•实验活动:利用发电机的原理制作小发电机单元六:光的传播和成像•学习重点:光的传播和成像•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光的颜色和光的色散•实验活动:利用凸透镜制作简单的放大镜单元七:光的反射和折射•学习重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学习内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镜子和透镜的应用–光的全反射和光纤通信•实验活动:利用反射和折射定律解析实际问题单元八:声音的传播和应用•学习重点:声音的传播和应用•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应用–噪声与环境保护•实验活动: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设计实验四、教学方法和指导1.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技能;3.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4.结合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5.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6.定期组织测验和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01)第2节内能..................................................................:(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22)第1节两种电荷(2).........................................................:(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38)第4节电流的测量............................................................:(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52)第3节电阻..................................................................:(55)第4节变阻器................................................................:(58)第十七章电压和电阻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61)第2节欧姆定律..............................................................:(64)第3节电阻的测量............................................................:(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76)第1节电能电功(2)........................................................:(78)第2节电功率(1)...........................................................:(80)第2节电功率(2)...........................................................:(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88)第4节焦耳定律(1).........................................................:(91)第4节焦耳定律(2).........................................................:(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01)第3节安全用电.............................................................:(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110)第2节电生磁...............................................................:(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30)第2节核能.................................................................:(132)第3节太阳能...............................................................:(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13.1分子热运动预习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图13.1-5能说明什么?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随堂检测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煤炭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角变黑2.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 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 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上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参考答案1、A B E2、B3、B4、C5、A13.2内能预习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探究案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活动探究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因:,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原因,说明。

小结: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活动探究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活动探究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随堂检测1.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_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B .物体温度为0℃ 时内能为零C .双手互搓,手的内能不会增加D .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3.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 方法来使手暖和的。

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就增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的总和5.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参考答案1、焦耳焦耳2、D3、做功热传递4、D5、B6、D13.3 比热容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预习检测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探究案活动探究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