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 (1)第二节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3)天平的使用学案 (5)第三节密度学案 (7)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9)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3)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13)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1课时) (16)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2课时) (18)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 (20)第四节力 (23)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一课时) (26)第五节惯性学案(第二课时) (29)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32)第六节二力平衡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3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37)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37)第二节重力 (41)第三节摩擦力学案 (42)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摩擦与我们 (44)第四节杠杆 (47)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5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3)第一节压强学案(第1课时) (53)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 (59)第三节大气压强学案 (62)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案 (64)第五节浮力学案(第1课时) (66)第五节浮力练习题(第二课时) (69)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1课时) (70)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71)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73)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 (74)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76)第一节功学案 (76)第二节机械效率学案 (79)第三节功率学案 (82)基础知识测验(每题10分) (85)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 (87)第三节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 (89)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93)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 (96)第十六章热和能 (99)第二节内能 (102)第三节比热容学案(第1课时) (105)比热容学案(第2课时) (108)第四节热机 (110)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结构;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Unit 1 电的基本概念Part 1:电的基本概念- 研究电的起源和分类- 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Part 2:简化电路图- 研究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了解电源、开关、电灯等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掌握简化电路图的绘制方法Unit 2 电流与电路Part 1:电流的实质-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研究安培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掌握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Part 2:串、并联电路- 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Unit 3 电压与电阻Part 1:电压的作用- 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电压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压与电势能的关系Part 2:电阻的特性- 研究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Unit 4 电阻的应用Part 1:用电安全知识- 了解电气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研究家庭及公共场所用电中的安全常识- 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Part 2:电阻的应用- 了解电热的原理和应用- 研究电阻丝的特点及其在电热器具中的应用- 掌握电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Unit 5 用电安全Part 1:电能的概念- 了解电能与能量的关系- 研究电能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Part 2:用电的合理利用- 研究如何合理选择电器- 了解节能用电的方法和意义- 掌握用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的概要。
各单元详细的内容请参照教材进行学习和阅读。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一、实验原理P=UI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答案】C【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答案】【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篇一:2014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一节分子热运动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1-5● 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
● 激情导入十分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展示ppt3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
”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教师:“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述分子。
展示ppt4 教师:“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 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 引出“热”并板书●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
?(2)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2. 回答以下问题:?(1)前面几个实验说明了。
? (2)分子运动快慢跟?有关。
?探究二3.演示实验:p4图13.1—4,观察并思考该实验说明了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2)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课堂探究案??1. (1)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厨房里的油烟味?2.(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温度?3. 子间存在引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2)分子间距十分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最新整理优秀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范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Word版,104页)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一、引言九年级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特地设计了一份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本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案内容1、学习目标:明确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
2、知识梳理:系统梳理章节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把握知识之间的。
3、重点难点解析: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4、典型例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5、自我检测:提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6、学习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施方法1、提前发放导学案:在每一章节开始之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2、课堂讲解:在课堂上,针对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和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3、课后复习:课后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4、学习反思:在每一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语九年级物理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设计的。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九年级英语导学案一、引言九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这一年的英语学习不仅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也是为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九年级英语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的设计原则1、目标导向: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有方向地学习。
2、任务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九年级物理电学导学案完整版
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一、摩擦起电现象活动1:利用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活动2: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1)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正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物体带电的性质?答: ___。
若它能被玻璃棒吸引,则它____带电;若它能被橡胶棒吸引,则它____带电;若它能被玻璃棒排斥,则它____带电;若它能被橡胶棒排斥,则它____带电;②课本P54,作业2、3。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内能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内能……………………………………2课时第3节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物质的构成师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师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师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怎么研究它的运动呢?我备课笔记课外拓展: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基础,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及液体(或气体)的温度有关.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发现这些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后来就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对于液体中各种不同的悬浮微粒,都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就连悬浮在静止气体中的尘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从观察的结果可以知道,布朗运动是绝不会停止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的悬浮微粒,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间接表现形式.进行新课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解析:进入刚装修完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是由于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答案: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师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参照教材P4“演示”)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板书:(1)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多些,对外表现出斥力.(2)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些,对外表现出引力.(3)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大于10倍分子直径),那么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吗?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会消失吗?课外拓展: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当分子间的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提醒: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例如,寒冷的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因结冰而胀破.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类比法.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能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6)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cm=10-2m,分子直径约10-10m,每一排的分子数约为10-2m/(10-10m)=108个,所以正方形中的分子总数约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约70亿=7×109,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1016/(7×109)≈1.4×106倍.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解:扩散现象有用的实例:用空气清新剂喷洒在房间,使房间空气变得清新;扩散现象有害的实例:房间内有人吸烟,其他人会吸二手烟.(答案合理即可)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更快.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5.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课外拓展:油膜法是粗略测定分子直径的方法,其原理是测出一滴油的体积V,把这一滴油珠滴在较大的水面上,使其面积尽量扩散开,当扩散成单分子层油膜时,测出油膜的面积S,然后用公式VdS求出油膜的厚度d,即油分子的直径.解:固态:很小、有、有;液态:无、有;气态:很小、无、无.难题解答【例3】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C.核力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解析:本题用排除法。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三物理导学案程伟宁审校:祝定高《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NO:18班级XX 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与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重点难点:弹力概念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能力立意:通过对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2—53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2、用3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堂交流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自主学习1、问题引入:课本1-1的两幅图,甲图可使物体弹得更远,乙图中的运动员借助杆的弹性跳得更高,下面就来学习这样的知识2、知识点一: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的特性,如,。
②物体发生形变后,即使撤去外力,也不能恢复,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③弹簧弹性的特点:在一定的限度内,能恢复原状,超过了这个限度,形变将无法,因此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限度,否则会损坏弹簧。
④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1)发生(2)相互接触3、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②使用前(1)观察(2)观察(3)检查指针是否指在,若没有需调节使。
③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弹簧的中轴线,避免摩擦而带来误差。
二、合作探究1、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松手后弓产生的将箭射出。
2、跳板运动员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便对产生向的,从而使运动员向上跳起。
3、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由于粗心大意,未将指针调零,指针已指在0.5N处,他就来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当把每次读数()A、加上0.5NB、不加也不减C、减小0.5ND、不能用来测量4、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B、3NC、6ND、12N5、(多选)a、b两个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a、b拉环,F1=F2=6N,若两个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B、a受平衡力,b对a的拉力是6N,a的示数为6NC、b受平衡力,a对b的拉力是6N,b的示数为12ND、a和b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6、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要用15N的力,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接组成,若将拉力器的三根弹簧同时拉长10cm,所需的拉力是()A、30NB、90NC、45ND、50N7、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接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上下拿反了,把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则该物体的重量()A、一定等于4.0NB、一定大于4.0NC、一定小于4.0ND、无法判断大小8、撑杆跳高运动员比一般跳高运动员跳得更高,是因为运动员在起跳时用力压杆,杆发生,杆对运动员有向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一、实验原理P=UI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答案】C【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答案】【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
她断开家中的其它电器,只将电饭煲接入电路,测得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则电饭煲的功率是__________W。
【答案】1000【解析】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消耗的电能W=50revs/3000revs/(kh)=(1/60)kwh,功率P=W/t=(1/60)kh/(1/60)h=1k=1000W。
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L1灯规格为6V 3W”,L2灯规格为3V 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l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答案】D【解析】A、由R=U2/P,可知灯L1的电阻R1=(6V)2/3W=12,灯L2的电阻R2=3,R1:R2=4:1,故A错误。
B、两灯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R2两端的电压U2=IR2=0.5A×3=1.5V,故B错误。
C、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应是L2正常发光,L1两端电压等于L2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I1=U1/R1=3V/12=0.25A,故C错误。
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R2:R1=4:1,故D正确。
动态电路中计算电功率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
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功率是()A.0.45W B.0.50W C.0.80W D.0.90W【答案】A【解析】由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可知,当R2=10时,P2=0.4W,这时电流,电源电压U=IR=0.2A(20+10)=6V,由乙图可知当R2=20时,R2的功率,此时电路中电流,电阻R2的功率P’=I’2R2=(0.15A)220=0.45W。
故选A。
求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如图是家用电热壶及铭牌,假设电热壶电阻丝电阻不变,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g.℃),水的密度1.0×103g/m3。
求:(1)电热壶电阻丝的电阻;(2)不考虑热量损失,电热壶正常工作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时间;(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答案】(1)48.4Ω;(2)3.36×105J;(3)810【解析】(1)电热壶的电阻:R = U 2/P额=( 220V)2/1000 =48.4Ω;(2)水的质量m=ρV = =1.0×103g/m3×1×10-3m3=1kg,水吸收的热量Q=cm△t =4.2×103J/(g·℃)×1g×(100℃-20℃)=3.36×105J 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电=Q加热时间t = 电/P额= Q/P额=3.36×105J/1000=336S;(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P实= U 2实/ R =(198V)2 / 48.4Ω=810《电功率》18.2.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掌握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演示:分别拿一只24 W 和一只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则: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1 W = 103 mW因为W=UIt,所以【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A.B.C.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0.4W B.0.8W C.2W D.4W【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3节总计4.5V,所以所以选C。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因为,所以如果P 和t 的单位分别用kW、h,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1 kW 的用电器使用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A.空调器B.电冰箱C.电视机D.白炽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内消耗电能,根据求出,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为:,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调机.故选A.【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的单位()A.J/s B.kW·h/s C.V·A D.W·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J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单位;B、Kwh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单位;C、V是电压的单位,A是电流的单位,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所以V A就是的单位;D、w是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和时间的乘积是电功,所以ws是电功的单位.选D.2.5 V 0.3A”的灯泡接在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它两端的电压,比较它的亮度。
现象:在电压为2.5 V 时,灯泡正常发光;在低于2.5 V 时,灯泡发光暗淡;在高于2.5 V 时,灯泡强烈发光。
结论:说明用电器消耗的随着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U实= U额,则P实=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 U额,则P实> P额;可能烧毁用电器。
U实演示:将两只灯泡“PZ220 40”和“PZ220 100”先后并联和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并联时,100W的亮,串联时,40W的亮结论: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下图为一只6V 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每只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为()A.24Ω 0.67W B.20Ω 0.8WC.24Ω 0.96W D.20Ω 0.67W【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的不同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从图像入手分析。
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A、110V 60WB、36V 25WC、220V 40WD、110V 40W【答案】A【解析】四盏灯泡正常发光时,功率的灯泡亮,所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