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所以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2)老师演示实验,提醒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分别展示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线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

初三物理全册导学案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 (1)第二节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3)天平的使用学案 (5)第三节密度学案 (7)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9)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3)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13)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1课时) (16)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第2课时) (18)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学案 (20)第四节力 (23)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学案(第一课时) (26)第五节惯性学案(第二课时) (29)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32)第六节二力平衡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3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37)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37)第二节重力 (41)第三节摩擦力学案 (42)第三节摩擦力(第二课时)----摩擦与我们 (44)第四节杠杆 (47)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5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3)第一节压强学案(第1课时) (53)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 (59)第三节大气压强学案 (62)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案 (64)第五节浮力学案(第1课时) (66)第五节浮力练习题(第二课时) (69)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1课时) (70)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71)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73)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 (74)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76)第一节功学案 (76)第二节机械效率学案 (79)第三节功率学案 (82)基础知识测验(每题10分) (85)第四节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 (87)第三节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 (89)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93)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 (96)第十六章热和能 (99)第二节内能 (102)第三节比热容学案(第1课时) (105)比热容学案(第2课时) (108)第四节热机 (110)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结构;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Unit 1 电的基本概念Part 1:电的基本概念- 研究电的起源和分类- 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Part 2:简化电路图- 研究电路图的基本符号- 了解电源、开关、电灯等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掌握简化电路图的绘制方法Unit 2 电流与电路Part 1:电流的实质-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研究安培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掌握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规律Part 2:串、并联电路- 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的计算问题Unit 3 电压与电阻Part 1:电压的作用- 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电压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压与电势能的关系Part 2:电阻的特性- 研究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Unit 4 电阻的应用Part 1:用电安全知识- 了解电气事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研究家庭及公共场所用电中的安全常识- 掌握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Part 2:电阻的应用- 了解电热的原理和应用- 研究电阻丝的特点及其在电热器具中的应用- 掌握电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Unit 5 用电安全Part 1:电能的概念- 了解电能与能量的关系- 研究电能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电能的转换和利用Part 2:用电的合理利用- 研究如何合理选择电器- 了解节能用电的方法和意义- 掌握用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学生用,2023年秋修订)》的概要。

各单元详细的内容请参照教材进行学习和阅读。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一、实验原理P=UI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答案】C【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答案】【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答案【篇一:2014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一节分子热运动明确学习内容教材p1-5● 厘清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 清晰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 自主预习练习1.自习课本,归纳本节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

2.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自主学习案”部分练习题。

● 激情导入十分拿一瓶香水打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展示ppt3教师:“香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

”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什么看不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教师:“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述?可以看书回答?”学生描述分子。

展示ppt4 教师:“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 引导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 引出“热”并板书●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扩散现象,了解分子的热运动?1.演示实验:课本p3图13?1—2,学生观察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

?(2)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2. 回答以下问题:?(1)前面几个实验说明了。

? (2)分子运动快慢跟?有关。

?探究二3.演示实验:p4图13.1—4,观察并思考该实验说明了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2)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课堂探究案??1. (1)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厨房里的油烟味?2.(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温度?3. 子间存在引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2)分子间距十分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最新整理优秀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范文

最新整理优秀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范文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1.2U额)。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 >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Word版,104页)

【人教版】最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Word版,104页)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导学案模板【三篇】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一、实验原理P=UI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暗;2.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正常;3.当U实>U额时,P实>P额发光较亮。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答案】C【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答案】【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 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

她断开家中的其它电器,只将电饭煲接入电路,测得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则电饭煲的功率是__________W。

【答案】1000【解析】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消耗的电能W=50revs/3000revs/(kh)=(1/60)kwh,功率P=W/t=(1/60)kh/(1/60)h=1k=1000W。

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L1灯规格为6V 3W”,L2灯规格为3V 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l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答案】D【解析】A、由R=U2/P,可知灯L1的电阻R1=(6V)2/3W=12,灯L2的电阻R2=3,R1:R2=4:1,故A错误。

B、两灯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R2两端的电压U2=IR2=0.5A×3=1.5V,故B错误。

C、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应是L2正常发光,L1两端电压等于L2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I1=U1/R1=3V/12=0.25A,故C错误。

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R2:R1=4:1,故D正确。

动态电路中计算电功率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

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功率是()A.0.45W B.0.50W C.0.80W D.0.90W【答案】A【解析】由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可知,当R2=10时,P2=0.4W,这时电流,电源电压U=IR=0.2A(20+10)=6V,由乙图可知当R2=20时,R2的功率,此时电路中电流,电阻R2的功率P’=I’2R2=(0.15A)220=0.45W。

故选A。

求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如图是家用电热壶及铭牌,假设电热壶电阻丝电阻不变,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g.℃),水的密度1.0×103g/m3。

求:(1)电热壶电阻丝的电阻;(2)不考虑热量损失,电热壶正常工作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时间;(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答案】(1)48.4Ω;(2)3.36×105J;(3)810【解析】(1)电热壶的电阻:R = U 2/P额=( 220V)2/1000 =48.4Ω;(2)水的质量m=ρV = =1.0×103g/m3×1×10-3m3=1kg,水吸收的热量Q=cm△t =4.2×103J/(g·℃)×1g×(100℃-20℃)=3.36×105J 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电=Q加热时间t = 电/P额= Q/P额=3.36×105J/1000=336S;(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P实= U 2实/ R =(198V)2 / 48.4Ω=810《电功率》18.2.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掌握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演示:分别拿一只24 W 和一只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则: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1 W = 103 mW因为W=UIt,所以【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A.B.C.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0.4W B.0.8W C.2W D.4W【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3节总计4.5V,所以所以选C。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因为,所以如果P 和t 的单位分别用kW、h,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1 kW 的用电器使用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A.空调器B.电冰箱C.电视机D.白炽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内消耗电能,根据求出,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为:,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调机.故选A.【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的单位()A.J/s B.kW·h/s C.V·A D.W·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J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J/s是的单位;B、Kwh是电功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所以Kwh/s是的单位;C、V是电压的单位,A是电流的单位,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所以V A就是的单位;D、w是的单位,s是时间的单位,和时间的乘积是电功,所以ws是电功的单位.选D.2.5 V 0.3A”的灯泡接在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它两端的电压,比较它的亮度。

现象:在电压为2.5 V 时,灯泡正常发光;在低于2.5 V 时,灯泡发光暗淡;在高于2.5 V 时,灯泡强烈发光。

结论:说明用电器消耗的随着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U实= U额,则P实=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 U额,则P实> P额;可能烧毁用电器。

U实演示:将两只灯泡“PZ220 40”和“PZ220 100”先后并联和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并联时,100W的亮,串联时,40W的亮结论: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下图为一只6V 1.5W”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每只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为()A.24Ω 0.67W B.20Ω 0.8WC.24Ω 0.96W D.20Ω 0.67W【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的不同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从图像入手分析。

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A、110V 60WB、36V 25WC、220V 40WD、110V 40W【答案】A【解析】四盏灯泡正常发光时,功率的灯泡亮,所以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