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2)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

(3)缺乏群众基础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阶级性决定他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特别是革命派没有提出明 确的土地纲领,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要,因此他们发动的斗争都未曾得 到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响应和支持。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局限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圈子中, 一般的民众没有经过近代的思想启蒙,没有形成民主共和观念。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和骨干力量
组织基础
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1904年初——长沙——华兴会——黄兴 1904年冬——上海——光复会——蔡元培 1906年初——武昌——日知会——刘静庵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七,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客观上冲击了帝国 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和世界都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列宁把辛亥革命看成“亚 洲的觉醒”。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东山再起
2.“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乘革命势力迅猛发 展之机,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 了清明的军政大权。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四,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 杂,在革命胜利发展时就已经四分五裂。 第五,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 革命武装,缺乏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武装 斗争去夺取政权,只能靠联络和发动会党、 新军,依靠军阀的军队。因此虽然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固。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武汉位于 长江、汉水 汇合处,由 武昌、汉阳、 汉口(古称 夏口)三镇 组成。素有 "九省通衢" 之称,是湖 北省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 中心。
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革命形势的发展
清朝政府 “新政” 预备立宪 萍浏醴起义 革命党人 黄花岗起义 收回利权
学校不拜孔 提倡“自由 子,不读四 平等、友爱 书五经,废 为纲” 的公 民道德,革 止旧教科书。 除旧的风俗 习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 时 约 法 的 主 要 内 容
中华民国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平 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
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同盟会建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国内支部
同盟会国外支部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起义
时间 1906年12月 1907年5月 1907年6月 1907年9月 1907年12月 1908年3月 1908年4-5月 1910年2月 1911年4月 起义地点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 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 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 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从而为 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 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 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 没人答应。 ---------梁启超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 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 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 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 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6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关于蕈命与改良的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太论战。双方论战涉厦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清政府1906年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焱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韧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笔记学号:Y311120-37姓名:李光华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民族危机的加深1、帝国主义对华掠夺性贸易恶性膨胀2、掠夺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矿山开采权3、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投资4、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斗争(1)德、日、英争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2)英、俄争夺对西藏的控制(3)日、俄争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1、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3、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1894年11月,檀香山,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诞生。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提出纲领同意思想(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武昌起义与准备经过(1)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2)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3)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2、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简版)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简版)


同盟会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纲领和完整组织机 构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 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已经进 入新的阶段。 •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对三民主义的辩证认识
民族主义:以“革命排满”、“光复汉族” 为主题的民族主义对于唤起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具 有极大的号召力,但带有民族复仇主义的局限, 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真正独立 的主张,甚至还幻想“世界列强赞成中国之革命 事业”。 • 民权主义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 心问题,但它只主义了政体的变革,却忽略了国 体的变革,尤其表现出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缺乏反封建的彻底性。 • 民生主义触及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具有 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它带有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不可能真正解决封建土地所有证问题。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袁世凯和张勋之流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 战争,讨伐袁世凯和张勋之流的复辟行为。“二次革命”虽然迫使 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但护法战争却由于陈炯明的叛乱归于失败。 护法战争的失败,宣告了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终结,同时也使孙中山深刻认识到,要改造中国,振兴中华,必 须寻求新的力量,探索新的道路。
• 1925年 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 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 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叙述为什么会选择暴力革命
• 他《伦敦蒙难记》中承认,他早期曾投身于‚以和平 之手段、渐进之方式请援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运动, 只是在多次碰壁之后,‚然望治止心愈坚,要求之愈切, 积渐而知和平手段不得不易以强迫‛。 • 1904年,他在题为《支那问题真解》的英文稿中又一 次指出:‚我辈虽有种种不平,而犹欲勉与周旋,乃终不 可得。是以支那人翻然欲该前失,建设东亚平和,以为世 界之平和,必当思适宜之方法以达到其目的。所谓‘欲得 平和不可不决裂者,亦时机拶逼之而出’者也。‛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烦人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清末的时候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里有日本的影子,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到《大日本帝国宪法》和帝国议会产生的历程和君主立宪制的实现,特别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也激励了中国官僚、士绅等追求宪政。

明治七年(1874年),爱国公党递交的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反映了日本民间对开设民选议会的呼声,开启了日后延续近20年的自由民权运动。

其中,国会的开设又是争议的焦点。

明治十三年1880年成立的国会期成同盟发动了国会开设运动,以大规模请愿给政府施压。

在重重压力下,明治八年(1875年)明治天皇颁布了《渐次建立立宪政体之诏书》,明治十四年(1881年)在政变中颁布了《国会开设敕谕》,承诺10年后开设议会。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内阁成立;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

日本实行宪政的步骤和朝野推动立宪的方式成为了中国朝野各界开展立宪运动的范例。

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仿效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涌现 革命形势的成熟:晚清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统治阶级的衰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集团统治的兴衰
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涌现
1.孙中山与兴中会 • 不屈不挠 屡败屡战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普及 • 《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猛回头》 《警世钟》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3.革命团体的整合与分离 • 同盟会的建立与分裂 • 众多革命团体的兴起
熊秉坤
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4.南北和议与孙袁交替 革命军起 革命党消——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 革命党和革命军的经济困境 南北妥协的达成 5.清帝退位,帝制告终 6.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皇帝倒了 辫子割了 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
四 北洋集团统治的兴衰
1.北洋集团攫取政权 复杂的宋案与二次革命 2.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 洪宪皇帝梦与护国运动 3.二十一条与中日关系的变化
参考文献
黄宇人:《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 (1866-1895)》,三联书店2012年版 俞辛焞 :《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 (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袁 世 凯
蔡 锷
四 北洋集团统治的兴衰
4.北洋集团的纷争与衰落 府院之争与直皖之争 两次直奉战争 北洋集团的衰落 5.北洋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社会 有(有限)自由而无(基本)民主 联省自治风云及其失败 6.北洋时期的外交:修约的努力与成果
四 北洋集团统治的兴衰
7.孙文的努力与局限 坚持革命从不言弃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缺民主意识 有民主气度 依赖外援 与虎谋皮——孙文与日本 思考:如何看待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 国”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 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 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 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 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 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 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 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 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七)

光复会部分成员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八)

革命先驱黄兴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九)

宋教仁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十)

同盟会成立时会员合影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民族主义
即条约》签订现场
1901.4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新 政”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 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 工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 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使立宪派大失 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 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 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 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 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 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210417

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210417

从东京向东北,先到水户,福岛,再到仙台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 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 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 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 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 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 中国的学生。······
清末新政的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制定商法,奖励工商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6 年 , 清 政 府 被 迫 宣 布 “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 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原名仙台医科大学
到仙台学医 的介绍信
光绪三十年 1904年
日俄战争时期
1904-1905
周树人,出生于1881 年9月25日
江南陆师学堂 普通科 光绪二十四年~ 二十七年 1898~1901 17岁~20岁
东京私立弘文学院, 速成普通科 明治三十五年~ 三十七年 1902~1904 21岁~23岁
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 立,宣告了清末“新政”的 破产。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中国代表团与西人合影
孙中山:(清王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 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 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 速其颠覆。
1906年丙午年,丙午官职改革,清 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压制地方总督 巡抚及大臣的权力。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 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 《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联俄联共
第二次护法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 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 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越 飞联合宣言》。
同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 回粤。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 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 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在在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帝制实行共和在在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地权实行社会革命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 榨。
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 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
最后,在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一时。
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 命令全国恢复祀孔、祭孔典礼。 中小学恢复尊孔读经。 发行尊孔刊物。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辩论基本上澄清了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这种牺牲更 多的是带来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是给人民带来福祉。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不是“国民 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 的出路。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 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 革命,才能避免财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也被视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探讨辛亥革命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产生的影响。

一、辛亥革命的起因1.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近代中国的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先进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引发了社会思想的变革。

–君主专制制度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与思考。

2.国内经济社会变革:–农业经济的衰落与工业经济的崛起,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封建土地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僵化,限制了社会发展的空间和个人能力的发挥。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辛亥革命的筹备与发起:–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通过秘密策划和宣传,准备了革命的基础条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始。

2.辛亥革命的进行:–辛亥革命的火力核心是南京临时政府,它组织了北伐和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渐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期间,也发生了一些阻碍革命进程的事件,如都督府的辫发令、汉口起义等,但最终都被革命势力克服。

3.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辞去御位。

镇压革命的东三省被清廷放弃,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所创立的临时政府开始试图建立新的共和国制度。

三、辛亥革命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影响1.封建礼教的瓦解:–辛亥革命通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瓦解了封建社会对民众的枷锁,为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创造了条件。

2.新的政治格局的建立:–辛亥革命创建了临时政府,并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基础。

3.彻底改革的需求与困难:–辛亥革命既完成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等问题。

结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须知
这瓜分之祸,不但是亡国罢了,一定还要灭 种”。 学生读之“如同着迷”,士兵读之“即奉为 至宝”。“散至民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 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
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内容是排满思想。
他们的反满宣传,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过程, 吸引了一些群众。但这个口号又容易滋长种 族主义情绪,模糊了斗争方向,把一切仇恨 简单地集中到满族统治者身上,清政府一旦 倒台,革命势力就迅速瓦解。

(一)民族主义(前提)
1、内容: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 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 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 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人, 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 压迫、奴役。
2、评价: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 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 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 族救亡也是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国 内外的险恶条件,孙中山终其一生也没看到 中国真正独立自主的一天,民族主义的宣传 也就最为醒目。

1901年在日本,有人约黄兴去见孙中山,他以为孙不 过是“绿林豪杰”,所以不想见。后来他听说孙中山 是个书生,也以为不过是刘秀、邓禹之流,还是不想 见。直到1905年的一天,他在英国,有人来敲门,自 称“孙逸仙”,“温和端正”,他才感到很吃惊。在 自述认识孙中山的过程时,他颇有感慨地说:“我起 初不满意孙汶[文],就是因为他不是科第中人,不 是经生文人,并且疑心他不识字。到认识以后,才知 道他手不释卷。”当年留学欧洲的朱和中也回忆说, 孙中山去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时,他念着孙亲笔起草的 誓词草稿禁不住笑了。孙问其故,他回答说:“康有 为和梁启超常说您目不识丁,我见誓词简练,知康、 梁所言之妄。”孙傲然说:“我亦读破万卷也。”

辛亥革命与封建制度的终结课件PPT

辛亥革命与封建制度的终结课件PPT

老年合影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的合影
2、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 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运动,25日云南宣布 独立,接着分兵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兵, 讨伐袁世凯。接着,贵州、广西、陕西宣布 独立,全国出现了反袁斗争的高潮,迫使袁 世凯取消帝制。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从辛亥革命起,为了推翻清朝而迁 就袁世凯, 后来为了反抗北洋军阀而利 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 而培植 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又叛变了。 这样看来,从前的老一套革命办法非要 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吴玉章
第一,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 民主政治。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 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 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 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
1912年8月,宋教仁成 立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收 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
袁 世 凯 投 靠 帝 国 主 义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二、旧民主义革命的终结
•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 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将领蔡锷、李 烈钧等
思考
• 辛亥革命失 败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 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 妥协性,表现在:
• 不敢提出反帝的纲领和政策。南京政权 幻想继续承认帝国主义国家同清政府签 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帝国主义的 同情与支持,但孙中山领导的南京政权 并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 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 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 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 役史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后部分被捕就义的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 保路风潮。为了反

对清政府出买铁路
亥 秋
利权,湖北、湖南、

广东、四川等地掀

起保路运动,由于
死 事
受到清政府的武力

镇压,在四川发展

为武装暴动。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 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 武昌首义。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 的组织下,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 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 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 的胜利。
❖共进社成员孙武 (左);文学社社长 蒋翊武(右)
• 各地响应。革命军在3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 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在一个月内,就有 13个省和上海及其它的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 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 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孙中山什么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 3、赶超世界潮流的不 断进取精神
• 孙中山把民族、民权、 民生的旧三民主义发 展成为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 义表现了孙中山先生 追求进步、不断进取 的精神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文科类)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随后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能在当时迅速掀起来呢?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辛丑条约》订立后,帝国主义各国军队陆续从华北撤走,但沙俄的十几万大军仍然盘踞在我国东北,直到1903年10月,俄军非但不遵循《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规定按期从东北撤军,而且重新占据沈阳,妄想实现把我国东北变为“黄俄罗斯”的野心。

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和日本夺取我国东北的侵略政策发生了严重冲突。

1904年2月,日本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这是为争夺中国领土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双方海、陆军全力进行厮杀,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

1905年,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议和,并于同年9月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势力退出南满,其所有在南满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日俄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曾在西藏燃起战火,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不平条约,妄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独占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也出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权益的紧张局面。

这种瓜分中国并实行军事压迫的紧张局势,到日俄战争结束才告缓和。

在军事压迫的同时,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还表现为对中国政治控制的加强和经济势力的扩展。

在政治上,各国驻华公使颐指气使,左右朝政,干预清廷国事,把持重要部门,充当各类所谓“顾问”。

在经济上,英、美、日3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了新的《通商航行条约》,为外国资本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外国在华投资在20世纪初期也大大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对近代新式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清政府的借款以及大量外国银行的开设。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 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 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 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 名,其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 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 暴露,立宪派的幻想随之破灭,民主革 命更加高涨。
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 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 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宣传工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世钟》
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 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
清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 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 其中关于“君上大权”的14条,规定皇 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 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 揽司法权等。 11月,溥仪继位。
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 年内成立咨议局。12月,16省咨议局代 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在1910年又3次 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0月,资政院在北 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开国会。 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为5年, 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先成立内 阁。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内容; 武昌起义的准备与经过; 《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尤 其是如何理解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相同与不同; 如何理解武昌起义成功而辛亥革命 却失败了; 如何理解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与 妥协。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代表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重点和难点:1.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与前面所讲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比,1911年在我国发生的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谓革命,就是在政党的领导下,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代之而起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在三民主义学说指导下,以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因而辛亥革命既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和高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思考: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个社会要求为其背景的。

”我国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也不例外,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列宁说: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生活下去。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中国民族是在屈辱中进入20世纪的,国家主权丧失,山河破碎,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世界上残存的封建王朝大多成为他们的附庸,封建古老的中国也不例外。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末“新政”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83年的孙中山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今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读书。

图为南华医学堂旧址。

1894年初,孙中山在翠亨村草拟了上直隶总督李鸿章书。

图为孙中山的书房。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图为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

1895年2月孙中山1895年2月以后孙中山偕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

图为兴中会广州分会旧址。

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

广东香山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

被孙中山称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报纸刊物报名刊行时间出版地刊名刊行时间出版地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中国旬报1900—1901香港苏报1903上海开智报1900—1901横滨国民日日报1903上海国民报1901东京俄事警闻1903—1904上海政艺通报1902—1906上海檀山新报1903—1907檀香山游学译报1902—1903东京俚语日报1903—1904长沙大陆1902—1905上海世界公益报1903—1904香港女报1902—1903上海警钟日报1904—1905上海湖北学生报1903东京大同日报1904—1912旧金山直说1903东京图南日报1904—1906新加坡浙江潮1903—1904东京广东日报1904—1905香港江苏1903东京(三)革命团体的建立 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成功的原因: 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成功的原因:
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世纪初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资产阶级知识分 ——阶级基础 子群 阶级基础 2、武汉人民反帝反封运动高涨 、 ——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 3、革命党人在武汉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 、革命党人在武汉长期的起义准备, 社、共进会在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组织基础 组织基础 4、革命党人高度的革命主动性和灵活性 、 5、革命党人长期宣传和武装起义锻炼了革 、 命队伍,扩大了影响 命队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时间),孙中山(人物)在南京(地点)颁布了 1912年 11日 时间),孙中山(人物)在南京(地点) ),孙中山 参议院(机构)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议院(机构)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进步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 主 其进步意义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国 等自由; 等自由 要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内 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些规定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容: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4)特别规 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 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 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 理副署才能生效。这些表明确立的政体是议会制(或内阁制) 理副署才能生效。这些表明确立的政体是议会制(或内阁制) 的民主共和制, 的民主共和制,可限制总统独揽大权 颁布的目的: 颁布的目的:用《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独裁, 性质和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性质和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 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
A湖北军政府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A革命党人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事件之后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反张勋复辟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早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14.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15.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民国宪法》
16.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
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
17.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
A东北地区B山东半岛C东南沿海D长江流域
18、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19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0.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
2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宋教仁被刺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C袁世凯称帝D张勋复辟闹剧22."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B南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是否要参加一战之争D美国日本对华控制权之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团体的是()
A兴中会B强学会C华兴会D光复会E日知会
2.下列属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有()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猛回头》
D《警世钟》E《新民丛报》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论战的内容包括()
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C要不要实行平均地权D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4.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属孙中山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5.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E鼓舞了其它的民族解放运动
21.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D
6.A
7.B
8.D
9.D 10.D 11.B 12.A 13.D 14.D 15.A
16.D 17.A 18.D 19.D20.C 21.A 22.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CD
3.BCD
4.BCD
5.AB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