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析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读书报告: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埃米尔﹒涂尔干,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士家庭,曾一度该信天主教。
青年时期放弃宗教信仰,转而关注道德和社会整合。
“涂尔干既是当代社会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①涂尔干对于人类学的影响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这本巨著中。
从《社会分工论》到《自杀论》再到《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以及《社会学方法论》,这四本著作在涂尔干的所有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不仅仅是其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宗教的人类学著作。
正如雷蒙﹒阿隆所评价的:“这一本书无疑是最重要、最深刻、最具独创性的著作。
同时,在我看来也是作者灵感表达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②总所周知的,涂尔干本人并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但他却对宗教问题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才促使涂尔干完成了写作。
涂尔干的这种理论兴趣大致上受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其成长环境的影响。
涂尔干生活于一个犹太教社区和家庭中,父亲也是教会中的教士。
第二是源于近代法国的思想传统。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受到世俗文化的冲击,传统道德秩序面临崩溃。
生活于其中的法国思想家试图通过创建一种“理性宗教”③来改变这种状况,填补人们法国大革命后精神的虚无。
最突出例子就是孔德晚年试图构建一种“人道教”来规范社会。
第三是与其理论主题相关。
“涂尔干毕生关心和探索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的整合,也即秩序问题。
”④社会团结是涂尔干始终关注的主旨,也是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新的道德秩序的理论诉求,并对社会团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
宗教其对于社会团结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涂尔干也希望从宗教的研究中为社会整合提出更好的解答。
其实关于宗教的社会意义上的讨论始终是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就曾说:人们按照他们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而在近代马林洛夫斯基也认为宗教是把群众会聚在一起的粘合剂,如果这种粘合剂不存在了,那么群众便会陷入混乱。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导言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一)研究对象: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
最原始的宗教:①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
原因:非常简单,帮助我们分解宗教的组成要素;解释方便,更便于我们展示出人性的本质的、永恒的方面。
(二)基本研究假设:在任何时代,信仰者的一致情感都不可能出自于纯粹的幻觉。
(三)宗教对智识的作用宗教起初代替了哲学和科学。
宗教用某些概念早已形成了的智识变得丰富,它也促进了智识本身的形成。
原始宗教信仰中有某些主要范畴,他们既产生于宗教,又从属于宗教,是宗教思想的产物。
同时,它们还是社会事务,以及集体思想的产物。
人具有两种存在,一是个体存在,它的基础是有机体,二是社会存在,它代表着我们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的智力和道德秩序中的最高实在,即我所说的社会。
这种双重本性导致道德观念不能还原为功用的动机;理性在思维过程中不能被还原为个体经验。
只要个体从属于社会,他的思考和行动也就超越了自身。
范畴更像是无价的思想工具,是人类群体多少世纪以来历尽千辛万苦锻造出来的,其中积累了人们最好的知识资本。
范畴涵括了完整的人类历史,要想了解这些概念,我们要考察历史和基本已经成型的整个科学,我们必须在我们迄今为止始终在使用的方法之外另辟蹊径。
而这本书正是要在这样的探索中,对这门学科作出点滴贡献。
第一卷先导问题第一章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一)反驳以往的宗教定义(1)宗教不是超自然(supernatural)的神秘主义解释观点:“某些事物是超自然的。
”推论1:存在事物的自然秩序,即所有宇宙现象都是与被称之为规律的必然联系相结合。
反驳:这种普遍决定论的观念是近来产生的,是实证科学的胜利。
实证科学以此为前提并且以自身证实了它。
推论2:获得超自然观念的条件:①看到意外之事②把这些事件当成不可能的事;即事件与秩序之间的不可调和已经潜含在事物的本性中。
推论2-1:宗教是对自然中违反常规的不可能之事的解释。
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有感
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有感【摘要】本文通过对涂尔干宗教思想的渊源的探讨,涂尔干对于宗教的重新诠释,宗教的起源的精辟分析以及宗教的功用的探讨,以期达到对于整本书主旨的一个把握。
【关键词】涂尔干;宗教;起源;功用19世纪是宗教研究的兴盛时代,尤其是人类学家对原始宗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各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起源的。
涂尔干系统地批判了这些理论,于1912年出版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不朽名著。
该书援引了大量的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探讨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主要分析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原始宗教,即氏族的图腾信仰。
他认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图腾信仰及其象征物“储灵珈”等,就是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只需要两个因素:崇拜对象和祭祀仪式。
仪式是展示集体力量和唤起集体意识的场所,宗教信仰之所以能长久维持,靠的正是周期性的仪式和聚会。
在对整本书进行一个梳理之前,有必要对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思想做一简单的回顾。
一、思想渊源“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受惠于罗伯逊·史密斯学派以及英美人类学派”(steven luckes,1973:450)。
而在谈论史密斯学派以及英美人类学派对涂尔干的影响之前,又不得不首先提到菲斯泰尔·德库朗热,德库朗热曾是迪尔凯姆的老师,他在《古代城市》中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宗教思想决定了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当宗教发展时,古代社会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也变化了”(布林·莫利斯,1992:150)。
德库朗热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图腾崇拜是最早的宗教形式,也与外婚制有关。
迪尔凯姆接受了他关于图腾的观点及从社会角度考察宗教的方法,但他认为是社会决定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决定了社会。
“涂尔干接受了史密斯关于图腾是最早的宗教形式的解释”(steven luckes,1973:450)。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低级宗教是物质主义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一定意义上,所有宗教,
哪怕是最粗陋的宗教都是精神至上的,因为它们所运用的力量首先是精神
力量,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精神生活施加影响。由此可见,任何在宗教
名义下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一无所获的:因为必然是社会使其如此,必然是
只要他真正参与了宗教生活,就会很清楚膜拜给他带来的欢乐、内心的平
和、安宁和热烈等等印象,对信仰者来说,这些印象便是他的信仰的经验
证明。膜拜并非只是能够把信仰向外转达出来的记号系统;而是能够把信
仰周期性地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手段的集合。不管膜拜在于身体力行,还
是在于精神活动,它总是行之有效的。
因此,宗教力就是人类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确实,集体情感只有把
自身与外界对象结合起来,才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它们不可能不汲取其
他事物的某些特征;由此,集体情感获得了某种物质性,并以这种方式同
物质世界的生活混合起来,认为自己有能力解释物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这种观点或这种作用出发,那么我们就只能看到它
活结合起来,这种情况才会必然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仅仅意识到它们
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它们的作用范围之内,使自己处在最能感受到它
们的影响的位置;简言之,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必须在我们感到需要重新
获得这种影响的时候,不断重复这些行动。由此出发,我们就能看到构成
膜拜的有规律的重复行动是如何获得重要地位的了。实际上,无论是谁,
题,可以去丰富我们的知识,也不是在我们所掌握的科学概念之外再添加
某些与之起源不同、性质不同的东西。相反,宗教的功能就是促使我们去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19世纪是宗教研究的兴盛时代,尤其是人类学家对原始宗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各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起源的。
涂尔干系统地批判了这些理论,于1912年出版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不朽名著。
我读的是由商务印书馆社2011年4月出版,渠东、汲喆翻译的版本。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雷蒙·阿隆说:“这一本书无疑是最重要、最深刻、最具有独创性的著作。
同时,在我看来也是作者的灵感表达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全书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导言、第一卷先导问题、第二卷基本信仰、第三卷主要仪式态度和结论。
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可以用“先破后立”来形容,首先是对所研究的对象下定义,然后批驳前人的有关解释,接着系统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的起源、性质和功能。
在导言部分,涂尔干指出社会学的主旨并不仅仅在于了解和重建业已消逝的各种文明形式,相反,它所要解释的是能够对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现实的存在,即人。
更确切地说,就是今天的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最想了解的东西。
并且,涂尔干明确地交代了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作出解释。
其次探讨思想和范畴的基本概念的起源,对知识理论进行重新阐释。
所谓已知的最原始的宗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应该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作出解释。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作者选择了图腾制度,就是因为它比他所批判的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更基本、更原始,后两种宗教现象不过是图腾崇拜的衍生物。
第一卷共有四章,共分为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和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这一卷主要明确了宗教的定义,接着批判了泛灵论与自然崇拜,并用详细的笔墨追述了图腾制度研究的简史。
在第一章的结尾,作者对宗教进行了以下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论宗教定义的界定
论宗教定义的界定作者:张云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宗教定义的界定,以三大宗教作为主要参照,宗教的本质是其界定的依据标准,研究者没有研究宗教学的全面才能和成就不应该轻易给宗教下定义。
宗教的定义应该具有贯穿古今中外的普适性。
对于宗教定义的界定,应该走科学的途径。
关键词:宗教;本质;普适性;科学作者简介:张云忠,男(1978-),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B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203-02儒学的宗教与非宗教之争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了,凡是支持儒学是宗教的都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对宗教的定义进行重新的阐释,可见他们都抓住了重点,要想说服他人接受儒学是宗教,不把宗教的大门开的大一些是不行的,但这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宗教定义界定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应不应该以三大宗教作为界定的依据?宗教定义的界定应该有哪些逻辑程序?宗教定义进行重新界定的前提是什么?应不应该追求宗教定义的唯一性?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宗教定义被重新阐释的现象?这些问题围绕在宗教四周,由于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使宗教陷入了自己不知自己有什么样的子孙的尴尬境地。
宗教的产生是人类弱小的表现,纵观现已被普遍认定为宗教的各个种类的最初产生过程,无一不是人类面临强势问题无法靠自身的努力得到解决而出现的心理外部寄托,寄托的对象是相对于人的具有能力无限性的客体,表现为天、神、佛等,这些宗教种类是时代的产物,由于人们对强大自然的无奈或由于人们对黑恶势力的无奈,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心理途径的自然外露,所以,信奉这些宗教的人往往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或在某一方面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
普遍的心理想法是我是无能的,我需要神的帮助,当然,不同的宗教对神的要求是不同的,不管具体内容有什么差别,根本的需求只有一个:我需要沐浴在神的荣光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2007-08-19 21:51:48)分类:水·墨标签:知识/探索宗教社会学涂尔干图腾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先验论和经验论经验论“强迫理性返诸经验,将导致理性自身的消失”。
涂尔干将经验和知识留给个体,将范畴交给集体、社会,从而保证了范畴的超越性、优先性、独立性,同时又可以被当作分析的对象。
知识生活的双重性认为宗教具有超自然的特征,是以近代形成的关于“事物的自然秩序”为基础的,这种普遍决定论与实证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
“正是科学,而不是宗教,才是人们把事物看得既相当复杂,又难以理解。
”宗教现象的两个基本范畴:信仰和仪式信仰涉及对世界“凡俗的”和“神圣的”区分,而仪式则作为标志,切断了时间的连续性,在某一点上(仪式),“凡俗”与“神圣”进行了转化。
宗教和巫术的区别在教会,宗教是集体的事物。
宗教起源:泛灵论解释:梦、死、灵魂自然崇拜说:经验基础、思维的形成、语言其问题在于将宗教“还原为一个毫无可观价值的没有遮拦的比喻”,“将宗教变成了一个幻觉体系”。
无法从物质力量的天然作用中直接导出那在我们心中引发神圣观念所需的一切要素,宗教信仰的产生,至少并不仅是为了协调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图腾制度,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源自两个不同社会的两类事实,并不能仅仅因为它们彼此相思就进行对比;只有在这些社会本身彼此相似的情况下,换言之,只有在它们作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比较这些事实。
”图腾是“被用来命名氏族集体的物种”,是该氏族所有成员共用的一个名字、标记、纹章。
图腾和部落内集体的组织形式有关。
“图腾作为集体标签,也具有宗教性”,它与“事物的圣俗之分有关,它就是一种典型的圣物”。
“认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的基本范畴,乃是社会因素的产物。
”图腾制度是部落对世界进行分类的体系安排。
“分类是一种各个部分都依据等级进行安排的体系。
”图腾制度并非独一部落的图腾膜拜,在共享同一图腾体系的族群中存在复杂的互动体系。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笔记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笔记涂尔干晚年重新体认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性,援引大量英国人类学家的著作资料,写就了他的第三本巨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阿隆认为,这本书“无疑是最重要、最深刻、最有独创性的著作”,同时,“也是作者的灵感表达得最清楚的一本书”。
这种评价也是公认的。
这部巨著论述了宗教的基本特征,对传统宗教起源观做了批驳,并从信仰和仪式两方面对澳洲氏族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特征做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在此基础上,涂尔干进而比较了科学与宗教的共性,阐述了逻辑思维的产生与社会的关系,因而可以说从宗教社会学研究引发出了知识社会学的话题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该书的导言、第二卷第七章和结论中。
在本书一开始的导言部分,涂尔干就向读者宣告了他的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已知的最简单最原始的宗教,找出宗教的本质和起源,引导我们“理解人的宗教本性”,“展示出人性的本质的、永恒的方面”。
涂尔干相信,在观察社会现象最基本形式的同时可以掌握社会现象的本质。
原始宗教形式单纯而无遮掩,意识形态体系低级,智识与道德一致相似,较之现代宗教更易洞识一般宗教的本质。
他对澳洲某些部落的氏族体系和图腾制度进行了描述和详细分析,得出宗教的本质在于社会的一套宗教理论。
此外,涂尔干还有他的研究次题:知识范畴等人类思想形式的来源,这一部分成为公认的知识社会学的经典。
在基本的论述方式上,涂尔干的一般做法是先给现象下定义,然后再一一驳斥不同于他的各种解释,最后提出他自己的观点。
在界定宗教概念时,涂尔干主张首先摆脱所有成见,摒弃那种视宗教为对“超自然力”或神灵的信仰的错误观点。
涂尔干对宗教下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接下来,涂尔干对宗教思想起源的两种解释——泛灵论和自然崇拜——的每一假设进行了详尽的驳斥。
神圣与凡俗_二分法建构的宗教生活_涂尔干_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_的宗教起源研究
・研究生论坛・神圣与凡俗:二分法建构的宗教生活———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宗教起源研究周树华提 要:本文认为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及其宗教学研究将宗教生活建构于神圣与凡俗、个人与社会等二分法之中,并在其中试图追溯宗教的起源。
这种主题和研究方法所导向的最终研究结果虽然不太完善,但是在解答宗教起源问题上的尝试,从另一个方面规范着人类学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不但对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逾越了单一的学科领域,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的牵连。
周树华,1981生,湖南衡山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题词:神圣与凡俗 二分法 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起源一似乎在人类学传统的源头以及随后不久的一个阶段里,学者们更热衷于解答有关宗教起源的问题,“他们都饶有兴趣地讨论诸如人们如何逐渐信仰上了神和是否存在着没有宗教的原始部落这类问题。
”①在今天看来,尽管这些努力对问题的解释是如此的徒劳无功,以至于走入一条最终不得不蜿蜒折回的死胡同中。
然而,探求宗教起源问题的尝试,无疑从另一个方面规范着人类学的发展方向,拓宽了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这门新兴学科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蓬勃发展,走向成熟。
同时,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们洞察宗教起源的视角和思维,不但对人类学其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逾越了单一的学科领域,与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的牵连。
勿庸置疑,涂尔干是这批学者中至关重要的一位。
身处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涂尔干,与马克思、韦伯一起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他的社会理论涉及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哲学、社会史等诸多领域,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内集大成者之一。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尔干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最能代表他的社会思想取向的文献。
该书以社会宗教观为独特视角,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左右逢源,并给这两大领域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思想遗产。
重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重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高师宁
【期刊名称】《《宗教社会学》》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19世纪后期,西方掀起的探究宗教之起源的热潮方兴未艾。
一批学术泰斗如缪勒、泰勒、马雷特、弗雷泽等一直活跃在宗教研究领域,他们的宗教研究成果,奠定了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人文学科的宗教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个时期,另外两个久负盛名的学者——杜尔凯姆与韦伯,以自己独特的研究宣告了宗教学的另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之诞生。
【总页数】18页(P343-360)
【作者】高师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20
【相关文献】
1.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集中呈现——《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评述 [J], 李婷婷
2.图腾信仰的生态伦理观探析--兼论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生态伦理价值 [J], 沙玉双
3.从涂尔干到马塞尔·莫斯——社会何以可能——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礼物》为例 [J], 赵素燕
4.图腾信仰:个体与社会连接的方式--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J], 席婷婷
5.图腾: 集体意识探源——以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中心 [J], 张晓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社會事實(social 社會事實(social fact)
對原本學哲學的Durkheim來說,之所以要創立 對原本學哲學的Durkheim來說,之所以要創立 (經驗科學意義的)社會學,某個意義上來說, 是把哲學家原來處理的問題,加以經驗科學化與 社會學化, 社會學做為一門經驗科學,必須是要研究那種可 以被檢證,存在於人的社會裡面的經驗事實,在 此前提下,他主張社會學應該研究「社會事實」 (social fact):「社會事實」具有獨立自存的特 fact):「社會事實」具有獨立自存的特 性(sui generis)。 性(sui generis)。 社會學就應該研究這種外於人而存在的、獨立的、 普遍的社會事實,而且它會對於我們產生強制的 力量。
神聖:被隔離之物(separated being)。 神聖:被隔離之物(separated being)。 Sacer (Latin): restriction through pertaining to the gods k-d-sh (Hebrew): Holy, separation, set apart.
消極崇拜基本上是一個禁忌體系,其宗教 作用與功能為何? 以成年禮為例(347以成年禮為例(347-348)
禁忌行動中的苦行主義特徵
苦行主義並不是少見的現象,為什麼? p.350 有系統的折磨,使其獲得男人應具備的品質。 也有審判與考驗的意味,證明自己值得被吸收入宗教 社會來。 p.352 人只有努力使自己與世俗隔離,才能變得神聖。苦行 者透過禁食、不眠、獨處、備嘗艱辛而使自己獲得神 性。在某個轉折時期,當需要在短時間內使事物發生 巨大變化時都需要苦行主義的實踐。服從戒律,為了 切斷自己與凡俗世界相繫的所有慣習。
宗教的定義
宗教是一種與神聖事物(即性質特殊的、 禁止接觸的事物)有關的信仰與儀式組成 的統一體系,這些信仰與儀式將所有對之 贊同的人融聚團結在一個被稱為教會的道 德社群中。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宗教生活和信仰引发社会整合的思考——暨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之读后感社会1092 200912731215 李业谋第一篇杜尔干主张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在他看来,包括社团,宗教,政党,行会,法规,教育,货币制度,职业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系统和社会潮流在内的社会事实虽然自成其类,但仍适用实证的方法,因而足以作为一门实证学科的研究对象。
强调社会学应针对造成观念的社会事实,而不是关于社会事实的观念,从而使人们知道社会学应该研究应该去研究什么和怎样去观察,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分工,原始分类,互惠互报,乱伦禁忌,轻生自杀,宗教礼仪等经验现象展开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严谨和可验证的方法。
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里面主要分析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原始宗教,即氏族的图腾信仰。
而这本书的宗旨在于研究实际上已经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一个宗教体系倘若能满足两个条件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原始的宗教,首先,应该能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
其次,不必借用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便有可能对它做出解释。
本书一开始就阐释了宗教的原始性,和研究的首要对象和次要对象,在后面的内容会经常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澳大利亚的宗教和氏族是最原始。
主要有四篇的内容,有点类似于语文上的篇章结构——“总-分-总”,在一章中解释了宗教,提出了杜尔干个人的对宗教的理解,然而更多的是通过对比,有巫术和宗教对比,还有泰勒,和斯宾塞等人的理论的对比更深刻的指明自己的观点。
这本著作在论述的重点上的是信仰,其目的在于探究人类感情得以产生的原因,但是在图腾崇拜上的理解我还没有得到自己的答案,我在人类感情凝聚的信念和动力上似懂非懂,原因是我没有完全坚持把它读完。
第三篇是关于宗教的礼仪,主要是圣物,世俗化的分析,宗教禁忌是一些不容置疑的强制行为,而宗教禁忌起因于人们对圣物的尊重,其目的就是要防止失去这种尊重。
而这也是维系宗教情感的因素,也是宗教行动的强制力量。
神圣与凡俗之间——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一个解读
作者: 张红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13-14页
主题词: 神圣;凡俗;集体表象;宗教力
摘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理解西方社会思想史的一条主线。
当历史翻到涂尔干这一页时。
他十分响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神圣的物体实际上就是社会力量的象征代表物。
”如何理解这句话?文章在精读原著的基础上,试图从宗教的世俗性和社会的神圣性两个方面找到神圣与凡俗之间的契合,以期为更好地理解他的个人——社会观廓清视野。
涂尔干《宗教生活基本形式》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涂尔干简介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涂尔干生长于一个传统的法国犹太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拉比。
拉比即老师的意思,指犹太教中精通律法的文士,宗教导师。
涂尔干自幼在家庭熏陶下熟读犹太教法典文献,但在青年时决定放弃家族传统,走向世俗领域从事社会科学的工作。
187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阅读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理论后,涂尔干对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
但当时法国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社会科学。
于是他改修哲学,并于1882年毕业。
1887年涂尔干受聘波尔多大学,教授教育学和当时还不被承认的社会学。
借此,他逐步将社会学引入了当时法国教育体系,在波尔多大学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19世纪末期是涂尔干学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1893年,涂尔干出版了由博士论文完善而成的《社会分工论》,标志着他学术体系的建立。
他对于社会现象的兴趣来自于政治的刺激。
当时,法国在普法战争的失败,巴黎公社的成立与失败,社会动荡与变化使涂尔干开始投身社会运动。
1895年,涂尔干出版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定义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社会学”,讨论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方法。
随后,杜尔凯姆在波尔多大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学系,并在1898年建立了社会学年鉴期刊,编辑、刊登他的学生、同事及其他社会学家的论文。
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
1897年涂尔干的另一部代表作《自杀论》出版。
书中在研究自杀个案时,运用了统计学等量化分析的方法,涂尔干因而成为将定量分析引入社会科学的先驱,而《自杀论》也成为社会学案例研究的典范之作。
1902年,涂尔干成为巴黎大学教育部主席。
1912年他出版了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涂尔干的犹太身份遭到法国右派掀起的舆论攻势,他的独子也战死疆场的。
_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_读析
第19卷 第4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19 No 142006年12月JOURNAL OF W E NSHAN TE ACHERS COLLEGEDec 12006《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析刘世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收稿日期]2006-07-15[作者简介]刘世风(1968-),女,山西太原人,讲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专业2004级博士生,主要从事民族学、社会学研究。
[摘要]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在社会学界影响长盛不衰。
其学术经典《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是其学术生涯的最重要成果,为我们理解宗教生活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角度,丰富了宗教理论,该书的问世曾引起学界极大反响,本文就该书内容做简要导读。
[关键词]涂尔干;宗教生活;崇拜对象;仪式;集体意识[中图分类号] B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303(2006)04-0041-03一、作者学术背景介绍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与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并立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对社会学界的影响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在学术上,涂尔干勤奋多产,著作中最受社会学和人类学界推崇的是他生前发表的四部专著《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自杀论》(1897)和《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1913)。
四部专著今天都已成为学术经典,它们确立了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并给后人以持续启示。
与今人的任何同类著作相比,它们的启示作用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依据这四部专著的发表时间,一般把涂尔干的学术生涯略分为两期:一是1882—1901年的波尔多大学时期(简称波大时期);二是1902—1917年的巴黎大学时期(简称巴大时期)。
波大时期的涂尔干致力于确立社会学的对象、方法、理论和研究范例。
波大时期的著作证明社会学本身具有经验对象、实证方法和科学规范,且具有分析现代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潜力。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姓名:邱志芳学号:12012000605 专业:民族学一、社会学以社会事实为基础事实上,社会学的基本前提就是:人类制度是绝不能建立在谬误和谎言的基础之上的;否则,社会学就不可能存在下去。
如果社会学不以事物的本性为本,那么它就会在各种事实面前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
因此,我们在着手研究原始宗教的时候,便已经确认了它们与实在有关,并且表达了实在。
在下文的分析和讨论中,以及在对某些学派的批判中,这个原则会一再体现出来;正因为那些学派对上述原则视而不见,我们不仅要对之加以批评,而且也要与其划清界线。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出发来考察宗教的程式,那么毫无疑问,这些宗教信仰和仪轨往往会显得一团糟,使人们很容易把它们归结为根深蒂固的谬识。
所以说,人们还必须透过符号,找到它所表现的并赋予其意义的那个实在。
最野蛮和最古怪的仪式,以及最奇异的神话,都传载着人类的某些需要以及个体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
信仰者用以证明这些仪式和神话的理由也许(或通常)是错误的;但真正的理由并非不存在,去发现这些理由正是科学的职责。
二、主要内容第一个章主要观点是:宗教是超自然的特征的。
反驳:(1)宗教和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鸿沟。
理性也不反对从先验上承认所谓无生命体是受心智引导的。
(2)要想说某些事物是超自然的,就必须假定存在事物的自然秩序,而所有与这些规律相违背的事物都在自然之外。
这种认为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的看法也超出了理性的范畴。
(3)正因为人们把大多数能够确定性质的事实从宗教定义中排除出去了,才将神秘观念作为宗教现象的显著特征。
第二章主要观点是:神性的概念。
反驳:(1)佛教徒从来不祷告,他们的修行只依靠自己。
已经得到解脱的人都认为自己高于神,因为某些存在之所以获得崇敬,并不取决于他们对事物的作用程度,而是它们在通往救度之路上的进展程度。
(2)佛陀具有人性特征。
(3)无神的仪式是存在的,甚至神反而有可能会从仪式中派生出来。
宗教生活——精选推荐
宗教⽣活“我们愿意过这样的⽣活”。
这个答案我⽐较满意。
常常有⼈弄不清为什么有些⼈要信教。
其实,不是每⼀个信徒都能说得清楚神是怎么回事。
他们⽆⾮过着宗教⽣活⽽已。
有⼀次我上崂⼭旅游,去到道⼠们的房间看看。
看到⼀个⼩道⼠正在看⼀本书,道教⼊门。
跟我们学习化学⼊门⼀个意思。
要他们回答“上帝到底住在哪⼉”,“你为什么信教”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为难他们。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就说,宗教⽣活符合⼈类天性的需求。
具有三个价值:⽣活秩序,⽣活意义和集体⽣活。
凡是符合这三点的组织形式,都具有⾮常强的凝聚⼒。
你看,就连传销这种我们深恶痛绝的商业组织都具备这三点。
军队也是。
宗教就是这样的。
他们就是这样过着⽣活,因仪式感⽽有序⽽有趣。
⼤家以会员制的形式集体做着⼀个终⽣的游戏。
不是吗?不可以吗?这个跟我们普通⼈在酒席上⼀定要举杯致辞⼀个道理——没什么道理。
理⼯科的⼈很容易陷⼊探究本原的思维漩涡。
信教的⼈,从信教开始就不再研究神的问题。
他们每天关⼼的是⾃⼰。
然后,过着宗教⽣活。
这是⼀种⽣活⽅式,没什么别的。
他们的思维视⾓,仅仅到上帝那⼉就停⽌了。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到此为⽌。
否则,还要追问上帝从哪⼉来,上帝的爹的爹的爹,那就没完了。
⼈就崩溃了。
唯物主义者的我们,说天外有天,天外天外有天,天外天外天外有天。
有完吗?疯了。
本来,⾃古以来我们认为⽉亮上琼楼⽟宇。
住着嫦娥姐姐。
阿姆斯特朗从⽉亮上回来,说那⾥什么都没有。
从此再也没有⼈对着⽉亮作诗了。
你看,什么事都要闹明⽩有什么好?当距离以光年为单位将我们与外界隔开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就是家园。
那些星星不属于我们。
发射太空飞⾏器如果是为了⼀种⽂化⽣活还可以,假如真是为了探索秘密,为⼈类寻找另⼀个所谓家园,纯属⽆聊。
深空探索,永远不会是真的深空。
信教是他的事,不信教是你的事。
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开创之作_评涂尔干_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_
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62期)N 1W 1Ethno 2NationalStudies 20091No 13(TotalNo 162)宗教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开创之作———评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文章编号]1001-5558(2009)03-0191-03●罗惠翾[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 E 涂尔干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与社会秩序的紊乱,对他一生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致使他毕生关心社会的团结与整合。
同时因其家庭出身的关系,宗教一直都是他关注的对象。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位学者的生平。
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858年生于法国孚日(Vosges )省会埃皮纳勒(Epinal )的一个犹太教拉比世家。
1879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①学习哲学,1885年赴德国深造,在德期间深受实验心理学大师冯特(Wundt )的影响。
1887年回国后,在波尔多大学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首次将社会学引入法国大学之门。
之后,他于1891年成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于1898年创立著名的《社会学年刊》,并以其为阵地形成名噪一时的社会学年刊学派。
1902年,涂氏进入巴黎大学教育系执教,此后,在其努力下,该系于1913年改名为社会学与教育系。
一战的爆发,使他的家庭和事业均遭受重创,从而直接导致了这位大师1917年的猝死。
涂氏的著述十分繁富,主要包括《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原始分类》等。
19世纪是宗教研究的兴盛时代,尤其是人类学家对原始宗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各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宗教的起源的。
涂尔干系统地批判了这些理论,于1912年出版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不朽名著。
中译本之一为渠东、汲喆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宗教 生活 的初 级 形 式》 读 会学学院,北京 10 8 ) 00 1
[ 摘要] 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在社会 学界 影响长盛不衰。其 学术经典 < 宗教生 活的初级形式》 是其学术生涯的最重要成果 ,为我们理解 宗教生活的起源和功能提供 了新角度 ,丰 富了宗教理 论 ,该 书 的 问世 曾引起 学界 极 大反 响 ,本 文就该 书 内容 做 简要 导读 。
维普资讯
第1 9卷
第 4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 E HA T AL OF W NS N EAC HE LL GE RS CO E
Vo 9 No 4 L1 .
De . I 6 c 2D 0
20 0 6年 1 2月
教 生 活 的起 源 和性 质 。
10 年涂尔干奉命赴巴黎大学任教 ,开始了其学 92 术生涯 的巴大时期 ,此时,涂尔干已成 为享誉全法 国 的著名学者。与此同时,由于专业民族 志资料的大量 涌现 ,他的研究兴趣从社会学本位 转 向跨文化 比较 ,
开篇涂尔干即浓墨重彩地对概念进行界定 , < 宗 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的一个显著特色就在 于涂尔干对 概念 的界定和运用。在这部书中,涂尔干用 了整整一 章、二十七页的篇幅来描述宗教现象和给宗教这一概
学研究 。
4l
维普资讯
第 l 9卷
文 山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学 报
20 06年
第 4期
人类学界的奠基人泰勒 、弗雷泽 ,还是社会学 的创始
人斯 宾 塞 ,他 们对宗 教 的 定义 并 不 完 全 可信 ,也必 须 接 受检 验 。书的开 头就 是 一 系列 驳 论 ,说 明他 不接 受
[ 键词 ] 涂 尔干 ;宗教 生 活 ;崇拜 对象 ;仪 式 ;集体 意识 关
[ 中图分类号] B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33 20 )4- 0 1 0 6 1 3 0 (0 6 0 04 - 3
一
、
作者学术背景介绍
涂尔干是社会学思想史上 的三位古 典大家之一 , 与卡尔 ・ 马克思和马克斯 ・ 韦伯并立为社会学的奠基 人 ,他 的思 想对社会学界 的影响长盛 不衰 ,历久弥新 。 在学术上 ,涂尔干勤奋多产 ,著作 中最受社会学 和人类学界推崇的是他生前发表的四部专著 < 社会 劳 动分工论》 (83 19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8 5 19 )、 < 自杀 论 》( 87 和 < 教 生 活 的 初 级 形 式 》 19 ) 宗 (93 。四部专著今天都 已成为学术经典 ,它们确立 11 ) 了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 ,并给后人 以持续启示 。与今 人 的任何同类著作相 比,它们 的启示作用都有过之而 无不及 。依据这 四部专著 的发表时间,一般把涂尔干 的学 术 生涯 略分 为两 期 :一 是 18 - 10 82 9 1年 的 波 尔 多大学时期 ( 简称波大 时期 );二是 10- 11 9 2 97年 的巴黎大学时期 ( 简称 巴大时期 ) 。波大时期 的涂尔 干致力 于确立社 会学 的对 象、方 法 、理论 和研究 范
后一部 巨著” …雷蒙 ・ 。 阿隆则称其为 “ 最重要 、最深 刻 、最具有独创性 的著作” L 。 2
二 、介绍 、分析 《 宗教生活 的初级形式>
<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重点分 析澳大利亚土著
居民的原始宗教 ,即氏族 图腾信仰。它的材料 多取 自 1—2 9 0世纪之交英 国学者在澳大 利亚 的实地考察 报
。
从当代社会转向原始宗教、图腾主义等 ,开始 了文化 人类学的研究。11 ,他完成了人类学名著 < 92年 宗教
生活的初级形式》 ( e Fre l etrs eaVe Ls o s e n i i m E m ae d l R liue 。托 卡列 夫 称 此 书是 “ 国社 会 学 家 的最 eies) g 法
拜对象和献祭仪式。图腾恰恰是氏族崇拜 的对象 ,是 “ 礼拜仪式的一部分” ,具有 “ 宗教性” 。图腾 之所 以 能 获得 这种 宗教 性 ,是 因为 它被 视 为具 有 决 定 氏族 及
念下定义 ,可谓浓墨重彩,足见他对概念 的重视。宗 教现象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在涂尔干 眼中,无论是
[ 收稿 日期 】20 0 一l 0 6— r 5 7 [ 作者 简介】 ̄ 1 g (9 8一) 女 , 0 1 t 16 1t , 山西太 原人 , 讲师 , 中央民族 大学 民族学与社 会学 专业 2 0 0 4级博 士生 , 主要从事 民族学 、 社会
例 。波大时期的著 作证 明社会学 本身具有经验对象 、 实证方法和科学规范 ,且具有分析现代社会 问题的能
力 和潜 力 。
著居 民的图腾信仰 (o m s )及其象征物 “ te i t m 楚林加 ” (hr g)等 ,就是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他确信 以 cui a n 此为分析对象 ,就可以正本清源 和以简驭繁 ,解释宗
告 ,还借助 了美 国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 ( 自称因纽特 [Iu ni t]人 )的考察资料。 因为涂尔
干接受了笛卡儿 的忠告 : 在科学真理 的链条 中,最初 的环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在他看来 ,在复杂的宗教 中,无法发现一般宗教 的基本状态和特征 。而在低级 社会中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原 始宗教 中,宗教事实仍 然显而易见地带有宗教起源的标 志; 如果仅仅通过研 究较为发达 的宗教 ,则几乎不 可能推 测 出宗 教 的起 源。对他来讲 , 所考察的社会越不复杂 ,这些原因就 越容易被察觉。他之所以选择澳洲土著就是因为他假 定澳洲社会是迄今所知最简单者 。他认定澳大利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