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10期总第260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0T o tal N o.260面向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

何嘉凌

(苏州市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2)

摘 要:结合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目标与学术道德规范要求,提出了面向学术道德规范的教学模式;着重阐述了以学术失范表现及案例为组织教学的线索、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内容为着眼点、以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手段、以问卷调查与理论考查为检验途径等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组成因素,从编制《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信息素养知识手册》、修改研究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等方面探讨了实行该模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0—0126—02

研究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最有潜力、最具创新性的群体,他们的学术道德水平及学术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合理学术秩序的建构以及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甚至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以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和掌握终身学习方法和能力为目的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得到了高度关注,研究生素养教育较本科生相比应具有更高层次、更广内容,但目前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以问题式教学和课题研究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论”和“方法论”[1],淡化了包括信息道德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而这种通识教育恰恰与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为着眼点,探索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

1 模式的提出

1.1 信息素养、学术道德规范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2]在此指导下,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即知识的维度、方法的维度、发展的维度和伦理的维度[3],这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培养研究生学会知识、研究、创新及做人的能力不谋而合,作为信息化社会的研究生,必须能够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信息收集、整理、鉴别、利用,及时掌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在选择科研课题时,也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发现有待开拓、挖掘而又有价值的领域,进行创新性学术活动,除上述学科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外,研究生还应接受规范利用信息方面的教育,即尊重他人成果、正确引用文献、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遵守论文发表规则等,这些均是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所需。

1.2 信息素养与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容性

信息素养一般包括三项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体现在学术上即是指信息检索、利用、组织能力和规范利用信息的能力及道德。学术道德规范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技术层次、人文层次和学理层次。技术层次是指可供操作的方法,如论文的写作规范等[4];人文层次指端正学术行为、尊重他人成果;学理层次则是指学术创新活动。从客观上看,信息素养的三项内容与学术道德的三个层次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信息组织能力是技术层次的基本保障;信息道德是人文层次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信息检索、利用能力是学理层次的基础。目前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文献检索、利用能力展开,这种能力正是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内容。除此之外,被大多数教育者所忽略的信息素养内容之一——信息道德教育是学术道德规范的另一个层面。因此,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蕴藏着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二者不是孤立的两个点,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

2 基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通过对上述信息素养与学术道德的目标及内容的相关性分析,笔者提出了模式的四个组成要素:以学术失范表现及案例为线索,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内容为着眼点,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手段、问卷调查与理论考查为检验途径,探讨如何在现阶段通过针对学术道德规范来展开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学。

2.1 以学术失范表现和案例为组织教学的线索

学术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未经他人同意将合作的研究成果擅自发表、公布或转让; 在未参与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或论著中署名; 由他人替自己撰写论文或替他人撰写论文; 编造、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引用的资料; 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时未正确标注; 发表论文一稿多投[5]; 评奖过程中的夸大或欺骗成果行为; 研究成果仅是他人成果的小幅改动,创新性不足等。这些内容与信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简介:何嘉凌(1972-),女,硕士研究生,馆员,苏州市图书馆工作。

 何嘉凌・面向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2012年第10期

息素养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形影相随,可视为信息素养教学的线索。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所谓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针对学术失范案例教学法过程,我们大致归纳如下: 收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失范案例资料; 将所收集资料形成教学案例; 进行班级团体讨论或班级小组讨论; 讨论中,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角色; 归纳各组或团体意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质疑他人的想法,学习如何发问,这样,除了能加强学生对各种学术失范行为重大社会危害性的认识,从感性上加深对学术规范的理解,还能额外学习到独立思考、与人相处、解决冲突、尊重他人等能力。另外,选取一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分析其失范的原因及危害,并在信息素养中找到其影子,对应学术失范表现组织教学内容,不仅实现了信息素养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起到了直观、形象的警示作用,较之抽象的理论更易深入学生之心。

2.2 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内容为着眼点

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个过程应围绕学术精神、学术规范、学术责任、学术创新四个方面的教育展开[6],学术精神教育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锲而不舍的求真精神、独立不羁的自由精神、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于批评的无畏精神、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7]以及求真务实的谦虚精神。它要求研究生在学术上要追求客观、创新、以人为本、目的善和手段善相结合[8];按2004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要求[9],学术规范应包括学术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规范教育即是要围绕上述内容加强学生对各种学术失范行为重大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加深对学术规范的理解,并在行动中践行学术规范;学术责任教育是学术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让学生明白学术责任有哪些,如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责任、研究发现的责任、学术成果发表的责任、诚实的责任、技术转让的责任以及社会变革的责任; 如何承担学术责任;学术创新教育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术创新及如何进行学术创新,教会学生如何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分析现有成果掌握相关研究现状,发现相关研究问题,并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

2.3 以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手段

在教学中除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基本知识、信息源基本知识的教学外,还要补充学术道德规范的含义、内容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并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将二者穿插讲解,以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一定课时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采取上机实习的方式加强理论理解,上机实习的检索报告题目应体现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规范利用能力、在文献分析能力基础上创新能力等的考查。另外,在教学中强化科研因素,加大科研训练力度,将给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和切人入。如规范学生撰写论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令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基于学术道德的信息检索、利用、组织与规范能力是科研、创新的基础与手段,易产生亲自实践、理性探索的冲动及亲历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4 以问卷调查与理论考查为检验途径

问卷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其他考查方式实现的“精神上的东西”也能够比较明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侧重于对“精神”层面的考察,以发现学术道德规范人文层次的教学效果,并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

除此之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以互动方式为主,试题卷的方式为辅。互动方式是一种极其理想的教学手段,对一些重点知识展开自由讨论,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理解深刻、融洽师生关系。师生互动贵在灵活、变通,具体运用时要避免机械、教条,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互动形式,跨越时空限制,进行课上、课下,即时、延时,当面、虚拟,个别、群组等的交流探讨模式,达到教学的目的。3 保障措施

3.1 编制《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信息素养知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承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的部门应积极与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有效措施。其中,编制《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信息素养知识手册》不失为有效的宣传与教育手段之一,手册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线索组织相关内容,“是什么”涉及信息素养、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理论知识;“为什么”列举一些典型学术失范案例,并分析危害及原因,敲响学术警钟;“怎么办”提供文献检索、利用、组织相关知识,以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充分利用相关信息源,采用合理的文献检索策略,深入分析文献并挖掘研究课题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并在成果创作过程中规范引用相关文献。手册应在研究生入学时每人配发一本,使其与研究生培养环节其他文件同等重要,从而使研究生在科研之初就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并掌握一定的信息利用技巧。

3.2 修改研究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大纲

面向学术道德规范开展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是一种规范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新理念。必须将其牢牢植根于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中,并自觉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同时也要将其视为考核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要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丰富以往仅强调“技能论”和“方法论”的单纯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实现包括信息道德在内的信息素养全面教育。为使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落到实处,教学大纲要对学时分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与要求等加以明确。(下转第12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