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范本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

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

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

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

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

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一、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劳动习惯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涵盖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还是培养孩子积极进取、自律自强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制定以下劳动习惯培养制度。

二、早晨起床1. 每天早晨校门口处前十名按时到校的同学将受到表扬,以此激励全体学生准时起床、按时到校。

2. 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床铺和个人物品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及时整理床铺和个人物品,保持宿舍整洁。

三、洗漱和穿衣1. 学生要按时进行洗漱,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2. 学生要根据季节穿着合适的衣服,不可以穿着过于暴露或者过于单薄的衣物。

四、早晨操1. 早晨操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加。

2. 学生要遵守操场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或者擅自离开操场。

五、课堂习惯1. 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不得随意走动或妨碍他人学习。

3.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争做活跃的课堂参与者。

4. 学生要爱护教室设施,不得故意造成损坏。

六、午休习惯1. 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不得影响他人休息。

2. 学生要养成午休时间严禁离校或离开宿舍的习惯。

3. 学生要按时起床,不得拖延午休时间。

七、课后自习1. 学生要按时到教室自习,不得迟到或早退。

2. 学生要养成整洁自习桌面、不搅扰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拖延和草率应付。

八、体育锻炼1. 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间操,锻炼身体。

2. 学生要养成户外运动的习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和校外运动。

九、用餐习惯1. 学生要按时就餐,不得迟到或早退。

2.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或暴饮暴食。

3. 学生要遵守用餐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或浪费食物。

十、晚自习1. 学生要按时到教室自习,不得迟到或早退。

2. 学生要培养专心自习、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自习任务,不能拖延或草率应付。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技能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技能

劳动观念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技能劳动是人类的天性和社会的基础,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技能,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还可以让他们具备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与技能。

一、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

比如,可以在家庭中创设一些劳动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书桌等。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亲身实践,引导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重视劳动教育的场所与机会学校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劳动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植树护理等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劳动并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

另外,家庭也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场所,父母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参与到实际的劳动中,如帮助做饭、洗碗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劳动观念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需要鼓励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并要求他们完成。

比如,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包、整理玩具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感。

同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在劳动中取得成果,进而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忍耐力。

父母和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劳动技能的培训机会,如手工艺制作、植物养护等。

通过这些培训,孩子可以学习到具体的技能,并从中得到成就感。

同时,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五、劳动观念教育要与学习相结合劳动观念教育不应与学习割裂开来,而应与学习相结合。

父母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要通过劳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从小培养勤劳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劳动素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勤劳习惯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及为什么培养实践能力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培养勤劳习惯勤劳习惯是培养劳动素养的基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勤劳习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持之以恒的劳动意识。

在培养勤劳习惯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孩子。

父母可以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看到他们的辛勤劳动,并与他们一同参与家务。

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打扫卫生、做饭或种植花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努力工作和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学校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习惯。

老师可以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积极参与劳动,培养自己的勤劳意识。

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劳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总结规律。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社区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工厂或者社区服务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劳动形式。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社会劳动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运用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特别是勤劳习惯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合当代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观当下,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没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在小学教育中,劳动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论述。

一、小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分析小学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福窝”里长大的,没有吃过苦,甚至吃不了苦,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精神。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生存问题将是一些孩子不可避免要面临的考验。

所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成了当务之急。

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加强对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能有良好的心态,任重而道远。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能从加强劳动教育着手。

(二)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指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人事关系,在学习上能独立理解独立思考,心态上能够独立承受各种压力。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是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需要。

小学生学会了自理,为以后进入社会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坚强地自立于社会,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

当今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其终身发展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律、耐心和毅力等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一、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劳动活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

二、设立劳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设立明确的劳动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既针对整体班级,也可以针对个体学生。

例如,班级目标可以是在学校周边的环境美化工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个体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种植植物的耐心和细心。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设备,确保劳动场所的安全和整洁,以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劳动。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专注于劳动活动,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实践与反思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种实际的劳动活动,并及时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座谈会、写作业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体会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理解。

五、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应该树立身边的劳动榜样,可以是家长、社区的劳动者,也可以是历史上或者当代的优秀人物。

通过向学生介绍劳动榜样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对劳动的敬重和向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六、鼓励奖励及时的奖励和鼓励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设立劳动实践奖、劳动能手奖等,为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小学劳动教育计划方案(5篇)

小学劳动教育计划方案(5篇)

小学劳动教育计划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

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计划方案(二)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

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

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一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一部分学生在家中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他们劳动习惯差,劳动观念不强,对劳动果实不够珍惜。

因此,对小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已迫在眉捷。

然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重视他们劳动习惯的培养。

那么作为教师的该如何做呢,我谈一下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谈几点做法:一、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美国人有一句俗话:勤劳的儿童是帮助孩子以后成就事业的基础。

所以根据专家的研究,从小勤劳的孩子,长大后成功的机会大得多,因为每个企业不会招聘不认真工作的人。

所以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此类的故事让其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更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明天的幸福生活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去创造。

让学生从心底尊敬劳动者,明白自己所要的一切也必须由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由此十分珍惜劳动成果。

二、现身说法,教给孩子劳动的方法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

通过让小学生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他们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意识。

同时,我让每个孩子先从扫干净自己的座位开始,我手把手地反复地教给孩子扫地的方法,亲自指导撮箕的用法,拖把的用法,洗抹布的方法,擦黑板和桌椅门窗的方法等。

在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直到自己顺手且效率高为止.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三、创设劳动最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3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3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制度是指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的建议:1. 建立劳动教育计划:学校应制定一份全面的劳动教育计划,包括每年的劳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等。

2. 打造劳动教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劳动教室,提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各种劳动活动,如植树、养花、清理环境等。

3.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老师应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与学生一起劳动,起到榜样的作用。

4. 确定劳动角色:学校可以设立劳动小组或班级劳动委员会,让学生在劳动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学会分工合作。

5. 制定劳动规范: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劳动规范,如时间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和安全的劳动习惯。

6. 奖励和表彰:学校可以设立劳动典范、劳动之星等表彰制度,对劳动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7. 劳动评估和反馈:学校应定期评估学生的劳动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8. 和家庭互动:学校与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鼓励家庭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培养劳动习惯的氛围。

这些只是一个大致的建议,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出品学兼优、勤劳乐观的小学生。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2)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

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参与有利于创造一个劳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兴趣。

三、每天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十分钟劳动”,日复一日,强调持之以恒,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和引导小学生的劳动行为,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勤劳、自立和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劳动意识。

通过劳动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培养劳动技能。

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培养劳动习惯。

通过长期的劳动锻炼,让学生养成勤劳、自律、自主、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等良好的劳动习惯。

4. 培养劳动自觉性。

通过劳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愿付出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具体措施1. 设立劳动岗位。

学校设立不同的劳动岗位,如卫生保洁、图书管理、礼仪接待等岗位,供学生自愿选择。

每个岗位有一名学生负责,并有老师组织管理。

2. 建立劳动档案。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劳动档案,记录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表现和成长过程,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和指导。

3. 制定劳动计划。

学校和班级制定劳动计划,明确每个学生的劳动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劳动活动。

4. 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5. 注重劳动实践。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农田劳作、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6. 加强劳动安全教育。

学校定期开展劳动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预防劳动事故的发生。

7. 建立劳动奖励制度。

学校和班级建立劳动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奖励和表彰。

8. 搭建劳动交流平台。

学校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

四、实施方法1. 组织集体劳动活动。

学校每周组织学生参与集体劳动活动,如校园清洁、种植花草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

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一、引言劳动习惯是指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责任感,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制度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1. 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小学生应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小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

2. 劳动是一种享受,通过劳动可以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因此,小学生应该把劳动当作一种乐趣来对待。

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 做事有计划有步骤。

在进行劳动活动之前,小学生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照步骤有序地执行。

2. 讲究劳动卫生。

在劳动过程中,小学生应保持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环境卫生。

3. 劳动要有始有终。

小学生应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习惯,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并争取做到更好。

4. 爱护劳动工具。

小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工具,并爱护这些工具,做到用后放好,保护好。

四、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能1. 劳动技能训练。

小学生应接受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折纸等。

2. 劳动技能应用。

培养小学生将所学到的劳动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如制作手工艺品、帮助家长做家务等。

五、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1. 公平原则。

小学生之间的劳动成果应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分配,不论劳动时间长短,都应得到公正的回报。

2. 激励措施。

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劳动者的方式,激励小学生更加努力地参与劳动,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家庭的作用。

家长应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家务劳动,增强劳动乐趣和劳动意识。

2. 学校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活动,如农田实践、手工制作等。

七、劳动习惯培养的实施机制1. 状态监控。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对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1. 培养学生的努力和自律性: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课程或者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其中的任务中培养出努力和自律的习惯。

比如,让小学生在自己的放学时间内,做一些分类、整理、清洁卫生的工作,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在课程中通过手工制作、种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爱好实践和劳动。

3. 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学校和老师可以持续引导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劳动之所以重要,可以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来鼓励学生学习并模仿。

4. 建立良好的劳动评价机制:学校应该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比如每学期结束时,可以给学生颁发勤劳奖。

这样孩子们及其家长都会意识到他们的努力会得到认可。

5. 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懂得劳动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时,让学生养牛,挑水种菜,到了中学,让他们去社区进行志愿服务,让学生产生一种自发的学习劳动的动力。

如何帮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如何帮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如何帮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劳动,孩子能够培养自我管理、责任感、坚持不懈、团队合作以及创造力等一系列重要的品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些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方法:1.树立劳动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要向孩子传达劳动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故事分享、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劳动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更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建设社会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在家里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洗碗、打扫房间、整理书本等。

逐渐增加孩子的家务劳动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

同时,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3.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给予他们一些适合的劳动机会。

可以让他们参与家庭园艺、种植花草、做手工艺品等。

通过参与劳动,孩子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4.鼓励参加义工活动:让孩子参与一些志愿者服务和社区义工活动,如帮助邻居修理自行车、参与社区清洁、参观养老院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5.设立劳动奖励制度:为孩子设立一个劳动奖励制度,例如完成一定数量的家务或参与义工活动可以换取一些小奖励。

这样能够激发孩子对劳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收获和成就感。

6.给孩子提供正面榜样:让孩子接触一些成功和努力工作的榜样。

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一些成功人士背后的辛勤劳动和努力。

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

7.引导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在该领域下进行劳动。

比如,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鼓励他们学习乐器、参加音乐比赛等。

通过喜欢的领域进行劳动,孩子会更加有动力和热情。

8.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劳动计划: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劳动计划,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增强工作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给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计划并取得成就感。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家务和学习任务。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培养。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从小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方法和经验。

一、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开始。

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孩子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一种光荣和快乐的事情。

让孩子认识到,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收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二、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叠被子、洗水果等。

适当地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以身作则孩子是模仿的动物,家长们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表率,才能够去要求孩子。

家长们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劳动的过程和态度,比如家里的清洁卫生、种花浇花等等,让孩子从小看到家长们的劳动样例,会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学会劳动。

四、适时表扬和奖励孩子在培养劳动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表现良好,家长们一定要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

当孩子完成了一项劳动任务,家长们可以用语言或者小礼物的方式来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加乐意地去参与劳动。

五、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劳动任务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要适时地给孩子一些新的劳动任务,并且鼓励他们去尝试。

不要一直把孩子安排在熟悉的、简单的劳动任务中,而是要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些新的、稍微困难一点的劳动任务,比如给花草浇水、帮忙打扫房间等等。

通过不断挑战自己,孩子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力。

六、教育孩子劳动的态度和精神劳动不仅是一种能力和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

劳动观念教育指南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指南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教育指南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教育指南: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导言: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每位家长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劳动观念教育为主题,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探讨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教育指南。

一、培养意识:从家庭劳动开始1.1 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承担一些具体的劳动任务,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1.2 家庭劳动的分工父母应该示范并参与家庭劳动,设置适合孩子年龄的任务,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帮助孩子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乐趣,同时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亲身体验:带孩子走进社会2.1 参观企事业单位组织孩子参观企事业单位,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劳动场所和实际工作情况。

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孩子对工作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劳动动力。

2.2 亲身参与社区活动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正面引导:各类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3.1 优质电视、视频资源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劳动教育电视节目或故事,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

3.2 劳动题材图书为孩子提供包含劳动题材的图书,如《苔丝的梦想》等。

通过阅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勤奋精神。

四、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4.1 劳动课程设置学校应合理设置劳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设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践课程,如手工制作、植物种植等,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4.2 校内劳动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如环境整治、花草养护等。

通过参与实际劳动,孩子能体验到劳动的成果,并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教育评价:注重综合发展和劳动成果5.1 综合评价指标在学校教育中,要将劳动考核纳入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劳动成果,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内容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高分低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认为在小学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美,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劳动。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结果。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现在的孩子——21世纪的独生子女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上独立性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由于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根本,有以下几个原因:1、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鄙视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

“你不好好学习,学不到本事,长大了只能去当农民,去当清洁工!”对这样的言教,可能我们并不陌生。

鄙夷劳动者,轻视劳动的意义,这种严重错误的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劳动,远离劳动。

2、“越帮越乱”思想作祟。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溺爱孩子,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

有些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做事,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帮倒忙,总是怕孩子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一件事没干好,又节外生枝弄出一些别的事来,简直就是添乱。

所以不如自己干省时、省事、省心。

因而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3、成绩第一,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了小康生活,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

许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他们把所有的家务、劳动甚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包在自己身上,从来不给孩子留任何劳动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

小学养成教育与劳动计划方案

小学养成教育与劳动计划方案

小学养成教育与劳动计划方案这是一个小学生养成教育与劳动计划方案:一、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计划:1. 课堂教育:- 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介绍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整理教室、搬运课桌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 劳动实践:- 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

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园内进行环境整治、小花坛的养护等活动。

- 设立劳动岗位,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岗位,如清扫岗、环保岗、卫生岗等,让学生学会并负责对应岗位的工作。

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生产场所、社区服务机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工作和职业。

- 鼓励学生参与到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如义务植树、义卖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4. 评价与奖励:- 设立劳动成就奖,对在劳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 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和道德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5. 家庭配合:- 指导家长在家中安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劳动任务,如整理书桌、洗碗等,培养学生的家庭劳动观念。

- 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引导孩子从小培养劳动习惯。

通过以上的养成教育与劳动计划,可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乐于劳动、热爱劳动的心态。

同时,这个计划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内容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高分低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认为在小学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美,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劳动。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结果。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现在的孩子——21世纪的独生子女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上独立性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由于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根本,有以下几个原因:、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很1.“你不好好学习,学不到多人鄙视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

”对这样的言教,可能我本事,长大了只能去当农民,去当清洁工!轻视劳动的意义,这种严重错误的观念让们并不陌生。

鄙夷劳动者,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劳动,远离劳动。

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思想作祟。

很多家长,2、“越帮越乱”有些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做事,与劳动无关。

溺爱孩子,认为孩子太小,一件总是怕孩子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帮倒忙,事没干好,又节外生枝弄出一些别的事来,简直就是添乱。

所以不如自己干省时、省事、省心。

因而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成绩第一,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3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

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了小康生活,进步,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他们把所有的家务、劳动甚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包在自己身上,导致孩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
内容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溺爱,在生活上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高分低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认为在小学的劳动教育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学生自觉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美,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劳动。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结果。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现在的孩子——21世纪的独生子女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上独立性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由于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不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根本,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鄙视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

“你不好好学习,学不到本事,长大了只能去当农民,去当清洁工!”对这样的言教,可能我们并不陌生。

鄙夷劳动者,轻视劳动的意义,这种严重错误的观念让
越来越多的人不爱劳动,远离劳动。

2、“越帮越乱”思想作祟。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溺爱孩子,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

有些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做事,是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帮倒忙,总是怕孩子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一件事没干好,又节外生枝弄出一些别的事来,简直就是添乱。

所以不如自己干省时、省事、省心。

因而挫伤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3、成绩第一,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步入了小康生活,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

许多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他们把所有的家务、劳动甚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都包在自己身上,从来不给孩子留任何劳动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

所以,从小开始就注重养成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养成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呢?
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劳动能使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发展。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劳动。

如今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问题一大堆,有的学生在家没有叠过被子,衣服要送到干洗店。

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如此之弱,还谈何发展、创业呢?劳动不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更能在劳动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2、劳动使人身心健康
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

通过劳动,学生能体会其乐趣的艰辛,会更坚强,有毅力。

3、劳动教育可使人正确对待升学、就业问题
如今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巴望着孩子上大学,毕业后有份轻松的工作。

目前就业形式如此严峻,并不是人人能达到既定目标。

但有一项很吃香人们又看不上眼的工作——技工。

如果人们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摆正升学、就业问题,也就不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

学校教师、家长在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同时,应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果实来之不易,懂得劳动最关荣,不能轻视体力劳动。

让孩子在与父母、老师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中,这一点同样适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让学生逐渐认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知道他们的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班级里坚持开展“劳动之星”评比活动,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励学生“自己来”、“我会做”、“我能行”,渐渐让小学生萌发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有时候,我还让学生通过数新房等方法了解农村的变化,回到家里看看父母是怎样忙碌地工作,在农忙时节,到农田里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辛勤地劳动……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衣食住行,农村的发展变化,处处都离不开劳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我还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帮助同学系鞋带、缝纽扣比赛、比比谁的课桌最干净等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能力,受到教育。

三、创造条件让小学生亲历生活,培养劳动习惯。

面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多,而且大多孩子从小娇气、懒惰、缺
乏锻炼的现状,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老师有意识地积极创设平台,让小学生参与劳动生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低,动作不灵活,他们会经常“闯祸”,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切忌不能讥笑、讽刺、更不能挖苦、责骂,要鼓励小学生坚持就是胜利,通过“呀,你真棒!”“你真是好样的!”“真不错,这个地方这样整理一下会更好。

”等激励性评价会使小学生越来越热爱劳动,他的自信心也会更高。

坚持经常带领小学生参观劳动场面,随着季节的变换,带领小学生了解家乡或学校周围的环境变化,从不同角度了解大自然,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

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劳动实践是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劳动习惯只能在长期的经常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养成。

仅靠简单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重视搞好劳动实践。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我自己洗衣服”、“我自己整理书包”、“我自己打扫卫生”等,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

这些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然亲切,活泼生动,收效明显。

对于学校举行的大型实践活动,教师要讲明每次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以增强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自觉性。

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运用学到的基本劳动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从而尝到成功的愉悦。

启发学生体验劳动的感受,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劳动实践活动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我们是农村山区小学,我们每期都安排学生参加采茶、“我是小小营业员”等一系列活动,他们通过这
样的劳动实践,即得到了锻炼,把所学的劳动技能运用到了劳动实践之中,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喜悦,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了基础。

五、学校、家庭合作,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怎样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家长的劳动负担,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呢?学校要经常利用家校联系这一平台,让孩子每周确定一项具体的劳动训练项目,并由家长每天对孩子的劳动情况评一评,孩子如果能顺利出色地完成当天的劳动任务,家长就可以给予三颗星;基本能完成任务的给予两颗星;不够好,但能按时完成训练项目的,可以得到一颗星;完不成任务的,当然就得不到星了。

每周一次让家长写写孩子在家的劳动表现,肯定孩子的进步,提出希望和要求。

孩子也要每周记一次自己的劳动感言。

孩子在自己的劳动感言中写道:“通过一个星期的劳动,我学会了洗碗,妈妈夸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通过劳动,我知道妈妈很辛苦,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做点事,少花零用钱。

”“劳动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爸爸和我一起吃着我烧的饭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让每一位家长都积极参与进来,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之,切实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小学劳动教学大纲》
《现代教师与教学》
《教育学》
《健康人生——切勿忽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作者简介:付宏球,男,大专文化,一级教师。

1972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
县热市镇,1990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教育。

从教27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曾先后有《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怎样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等多篇论文获省级二等奖;2015年6月撰写的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获省级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