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 PPT

合集下载

高分子分离膜的材料优秀PPT完整PPT

高分子分离膜的材料优秀PPT完整PPT

分类
纤维素衍生物类: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及其他纤维素衍生类 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
以二元酸等交联的聚乙烯醇是目前唯一获得实际应用的渗透汽化膜。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分离膜的选择透过性对分离对象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技术,此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投资少、污染小的特点,被誉为
“绿色”技术聚。 砜类:双酚A型聚砜、聚芳砜、聚醚砜、聚苯硫醚砜等
纤维素酯类膜材料
从结构上看,每个葡萄糖单元上有三个羟基。在催化剂 (如硫酸、高氯酸或氧化锌)存在下,能与冰醋酸、醋 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二醋酸纤维素或三醋酸纤维素:
C6H7O2(OH)3+(CH3CO)2O=C6H7O2(OCOCH3)2+H2O C6H7O2(OH)3+3(CH3CO)2O=C6H7O2(OCOCH3)3+3CH3
CO2控制 除尘 洁净燃烧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截留离子物质仅透过溶剂
早期使用的聚酰胺是脂肪族聚酰胺,如尼龙—4、尼龙—6等制成的中空纤维膜。 在催化剂(如硫酸、高氯酸或氧化锌)存在下,能与冰醋酸、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二醋酸纤维素或三醋酸纤维素: 纤维素衍生物类: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及其他纤维素衍生类 随着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膜材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由于酰胺基团易与氯反应,故这种膜对水中的游离氯有较高要求。 共聚物包括:聚丙烯醇/磺化聚苯醚、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乙稀醇等。 纤维素是有几千个椅式构型的葡萄糖基通过1,4-β-甙链(缩醛链)连接起来的天然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有活性剂吸附、辐照、表面接枝、等离子体表面聚合及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自身特点。 具亲水性能,较耐碱而不耐酸,在酮、酚、醚及高相对分子质量醇类中,不易被浸蚀,孔径型号也较多。 | 共聚物包括:聚丙烯醇/磺化聚苯醚、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乙稀醇等。 此外,也取决于膜的制备技术。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3章 高分子分离膜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3章  高分子分离膜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_概述
• 复合膜中的皮层和亚层由不同的聚合物制成,每一层均 可独立地发挥最大作用。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涂、 界面聚合、原位聚合和等离子聚合等。
• 从膜的宏观形态来分,还可将膜分为平板膜、管状膜和 中空纤维膜。
• 平板膜还可分为无支撑膜(膜中仅包括分离用膜材料本 身)、增强型分离膜(膜中还包含用于加强机械强度的 纤维性材料)和支撑型分离膜(膜外加有起支撑增强作 用的材料)。
• 溶解扩散,膜材料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溶解能力时, 在外力作用下被溶解物质能够在膜中扩散运动,从膜 的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再离开分离膜。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_ 分离膜的分离原理
• 膜对被分离物质的透过性和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透过 是对分离膜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 透过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透过单位面积膜的绝对 速率称为膜的透过率,通常用单位时间透过物质量为 单位。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_ 分离膜的分离原理
• 致密膜对液体的分离: • 对于流体而言,因为扩散分子与高聚物之间可以存在
强的相互作用,因此其扩散系数D随着浓度的变化而 变化,使情况变的复杂难以用某种数学关系对其说明。 • 特别是对于溶质的分离,目前对于物质在膜中通过的 情况很不清楚,因而尚无完善的理论,而是把它作为 一个“黑箱”问题。虽然现在提出了很多的假说,如 微孔筛孔学说、静电排除学说、选择吸附学说、均相 体系学说、自由体积学说等,但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解释某些实验现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 透过选择性:两种不同物质(粒度大小或物理化学性 质不同)透过同一分离膜的透过率比值称为透过选择 性。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_ 分离膜的分离原理
• 3.2.1 多孔膜的分离原理 • 多孔膜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原理,以截留水和非水溶液中不同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离子交换膜及分离膜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离子交换膜及分离膜
原理及应用
离子交换膜基于离子交换的原理,在离子交换、电渗析、电析和电解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分离膜
定义及种类
分离膜是一种利用 高分子材料的选择 透过性能实现物质 分离的膜,包括微 滤膜、超滤膜和逆 渗透膜。
制备方法
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溶液浇铸法、 相转移法和热压法 等多种工艺。
应用领域分ຫໍສະໝຸດ 膜在水处理、 生物医药、食品加 工等领域中起着重 要的分离纯化作用。
1 离子交换膜
2 分离膜
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性传递离子的特性, 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离膜通过选择透过性能实现物质分离, 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业和科学领域。
展望未来,离子交换膜和分离膜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更高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发展趋势
分离膜的未来发展 趋势是开发更高选 择性、更高通量和 更可持续的膜材料。
实验案例
离子交换膜的实验操作及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离子交换膜,可以了解其离子交 换性能以及应用于离子交换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分离膜的实验操作及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分离膜,可以了解其分离性能以 及应用于物质分离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总结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 章-离子交换膜及分离膜
本章介绍离子交换膜和分离膜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旨在帮助读者 深入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离子交换膜
定义及种类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能够选择性传递离子的高分子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和交联法。

功能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功能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③分子膜的应用: 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等废液的处理;
海水、苦咸水的淡化;
浓缩天然果汁、乳制品加工、酿酒
各种能源的转换
.
11
(3)医用高分子材料
.
12
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②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 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
.
13
二、复合材料
玻璃钢
.
14
(1)复合材料的涵义: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 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其中一种 材料作为基体,其他的材料作为增强剂。
.
2
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品种和分类
功能高分子
分光 子敏


分导 子电

感 光光 高 高超
光 致导 分 分导
树 变电 子 子高

色高半 高分导
导分 体子
分子体

高微 分生 子物 催降 化解 剂高 与分 试子 剂
分交 子换
型 高
离电 子子 交交 换换 树树 脂脂
.
高生 分物 子医

高医 仿 分用 生 子高 高 药分 分 物子 子
(B)仿生高分子材料
(C)高分子智能材料 (D)电磁屏蔽材料
解答:A、D。
启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是一方面对重要
的通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继续改进和推广。另一方面
研究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 具有特殊功能材
18
练习册P134,24
例3
.
19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橡胶工业将线型结构连接成网状结构是为 增加橡胶的强度;
高吸水性树脂将线型结构连接成网状结构 是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

高分子功能膜 (PPTminimizer)

高分子功能膜 (PPTminimizer)
多孔膜用于混合物水的分离: 多孔膜用于混合物水的分离:渗 微滤、超滤、纳滤、亲和膜等。 析、微滤、超滤、纳滤、亲和膜等。
依所用 膜分为
致密膜用于电渗析(ED)、逆渗析、 致密膜用于电渗析(ED)、逆渗析、气 )、逆渗析 体分离、渗透汽化、蒸汽渗透等过程 体分离、渗透汽化、
2010-9-21
4.1 透析
2010-9-21
一、高分子功能膜分类
混合物分离分离膜 使用功能划分 药物释放缓释膜 分割作用保护膜 气体分离膜 液体分离膜 根据被分离物质性质 固体分离膜 离子分离膜 微生物分离膜 超细滤膜、超滤膜、 被分离物质粒度大小 超细滤膜、超滤膜、微滤膜 沉积膜 熔融拉伸膜 膜形成过程 溶剂注膜 界面膜 动态形成膜 密度膜 根据膜性质 相变形成膜 乳化膜 多孔膜
超滤膜
乙酸纤维素、聚砜和聚丙烯腈是现今通用超滤膜材料。中国科学 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曾开发氰乙基代乙酸纤维素超滤膜能抗菌。中 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进行膜防污塞和清洗的工作。
2010-9-21
微滤、 4.2 微滤、超滤和纳滤 纳滤
渗透膜, 最初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同逆 渗透膜,实质是用脱盐截留率较低的 芳香聚酰胺逆渗透膜,用于燃料等中等分子量的物质( 芳香聚酰胺逆渗透膜,用于燃料等中等分子量的物质(相对分子质 量为500 的截留而容许盐和水通过。 500) 量为500)的截留而容许盐和水通过。由于一方面纳滤膜的水通过 量远大于逆渗透膜,而纳滤所用压力也较低( 2.5MPa);另一方 MPa); 量远大于逆渗透膜,而纳滤所用压力也较低(1-2.5MPa);另一方 面在无机盐类和有机中等分子量物质的分离以及一价阴、 面在无机盐类和有机中等分子量物质的分离以及一价阴、阳和多价 阳离子分离的要求,促进了纳滤的发展。 阴、阳离子分离的要求,促进了纳滤的发展。 纳滤技术为硬水软化提供了新途径。现行工艺路线: 纳滤技术为硬水软化提供了新途径。现行工艺路线: 海水 过滤 沉降 钠离子交换柱去除高价阳离子 逆渗透 淡水 沉降 逆渗透 浓水 淡水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高分子分离膜PPT课件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高分子分离膜PPT课件

01
03
超滤膜的应用,提高了食品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04
超滤膜的过滤精度高,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和有害微 生物,同时保留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为食品工业 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加工方法。
纳滤膜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纳滤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滤膜,孔径范围在1-1纳米之间,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和 选择性。
循环利用。
用于分离空气中的氧气、 氮气等气体,以及工业
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用于食品、医药、化工 等领域中物料的浓缩和
提纯。
02
高分子分离膜制备方法
相转化法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热致相分离法
将聚合物溶液流过支撑体,通过控制 溶剂蒸发速度和溶液浓度,使聚合物 在支撑体上沉淀,形成分离膜。
通过加热使聚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 形成分离膜。
反渗透膜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 大量的淡水资源,对于解决全球水资 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滤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范围在1-100纳米的过滤膜,能够 过滤出大分子物质和杂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输标02入题
在食品工业中,超滤膜主要用于饮料、酒类、乳制品、 肉制品等产品的过滤澄清和除菌处理,提高产品质量 和延长保质期。
渗透速率。
高分子分离膜制备技术改进
先进的成膜技术
随着成膜技术的不断改进,高分子分离膜的 制备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例如,采 用先进的拉伸成膜技术、喷丝成膜技术、溶 胶-凝胶成膜技术等,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 性能的高分子分离膜。
新型的制膜设备
为了提高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效率和产品质 量,不断有新型的制膜设备被研发出来。这 些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精密的机械 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的生产,并

功能高分子第3章高分子分离膜

功能高分子第3章高分子分离膜
多用于透析、微滤、超滤、反渗透、膜蒸
发和膜电泳等场合。
醋酸纤维素的缺点: ①在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pH值适应范
围较窄;
②易受微生物侵蚀;
③耐热性能差;
④耐溶剂性能差。 近年来甲壳素类海藻酸钠类成为了新的分 离膜制备材料。
2、聚砜类
O
特征基团:
S O
聚砜类树脂基本特性: ① 化学稳定性好, 耐热性能好;
聚乙烯醇/丙烯腈接枝共聚物
常见材料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
名称 醋酸纤维素 聚酰胺 温度/℃ 35
聚苯并咪唑
聚苯并咪唑酮 磺化聚苯醚 磺化聚砜 聚醚砜酮
90
70 70 120 160
四、 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1、致密膜的制备
2、多孔膜的制备
3、复合膜的制备
1、致密膜的制备 (1) 溶剂涂层挥发法 高分子铸膜液刮涂在玻璃等表面、干燥 旋涂成膜仪★ (2) 水面扩展挥发法 高分子溶液在水面扩展、溶剂挥发
(2) 超滤技术应用领域 超滤技术主要用于含分子量500~500,000的微 粒溶液的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膜分离过程之 一,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化工、食品、医药、生化 等。 ①纯水的制备 超滤技术广泛用于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异 物的除去,用于制备高纯饮用水、电子工业超净 水和医用无菌水等。
②汽车、家具等制品电泳涂装淋洗水的处理
——最上层的表面活性层,厚度0.1-1.5m
中间的过渡层;
最下面的支撑层,呈多孔状。
膜的分离性能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层和过渡层。
支撑层的作用为起支撑作用,提高膜的机械强度。
中空纤维状超滤膜的特点:直径小,强度高,不
需要支撑结构,管内外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差。
制备超滤膜的材料主要有聚砜、聚酰胺、聚丙 烯腈和醋酸纤维素等。

1347kj_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ppt

1347kj_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ppt

演讲主题是:
1.《神奇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2.《神奇的复合材料》 3、根据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以新型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 求为目标,展开联想,设计各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的用途 (以上任选一个题目)
1888年,奥地利科学家F· Reinitzer发现了液晶。20世纪70年代初,Helfrich和Schadt利用 液晶的电光效应和集成电路相结合,将其制成显示器件,实现了液晶材料的产业化。这 种液晶材料称为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NT-LCD)材料,其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子表和计算 器上。80年代中期,开发成功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STN-LCD)材料,其产品主要应 用在BP机、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上。酯类和联苯类液晶化合物是STN-LCD用混晶材料 的主要成分,国内各科研机构已开发了近千种,其中已有100种以上应用于混晶配方。
4 下列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 是: ( D )
A.高分子分离膜材料 B.液晶高分子
C.生物高分子材料
D.有机玻璃
5 下列有关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D ) A.高分子分离膜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用 于浓缩天然果汁、乳制品加工、酿造业等。 B. 复合材料一般是以一种材料作为基体, 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 C.导电塑料是应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种新型 有机高分子材料。 D.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都受到 人体的排斥作用,难以达到生物相容的程度
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 的是钦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 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 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 压压铸而成。另外,矾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 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RAM)。位于机翼前部、内 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 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 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分离膜出现在20世纪60 年代。
◆ 1961年,米切利斯等人用各种比例的酸性和碱性 的高分子电介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溶剂, 制成了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膜,这种膜是真正的 超过滤膜。美国Amicon公司首先将这种膜商品化。
◆ 50年代初,为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获取淡水,开始 了反渗透膜的研究。
1、高效的分离过程
它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 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级)。
2、低能耗
因为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的变化, 相变化的潜热是很大的。传统的冷冻、萃取和蒸 馏等分离过程是发生相的变化,通常能耗比较高。
3、接近室温的工作温度
多数膜分离过程的工作温度在室温附近,因 而膜本身对热过敏物质的处理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生物技术 等领域有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
3.1 概述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
◆ 1748年,耐克特发现水能自动地扩散到装有酒精 的猪膀胱内,开创了膜渗透的研究。
◆ 1861年,施密特首先提出了超过滤的概念。他提 出,用比滤纸孔径更小的棉胶膜或赛璐酚膜过滤 时,若在溶液侧施加压力,使膜的两侧产生压力 差,即可分离溶液中的细菌、蛋白质、胶体等微 小粒子,其精度比滤纸高得多。 (现代观点称为微孔过滤)
4、品质稳定性好
膜设备本身没有运动的部件,工作温度又在 室温附近,所以很少需要维护,可靠度很高。它 的操作十分简便,而且从设备开启到得到产品的 时间很短,相比传统工艺可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5、连续化操作
膜分离过程可实现连续化操作过程,满足工 业化生产的实际需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6、灵活性强
膜分离装置可以直接插入已有的生产工艺 中,易与其它分离过分离是纯物理过程,不会发生任何的化 学变化,更不需要外加任何物质,如助滤剂、 化学试剂等。
8、环保
膜分离设备制作材质清洁、环保,工作现 场清洁卫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高分子分离膜定义及分类
(2)按结构分类 对称膜 不对称膜
致密膜(均质膜) 多孔膜
(3)按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分类
微孔过滤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4)按宏观形态分类 平板膜、管状膜、中空纤维膜等。
(5) 按功能分类
日本著名高分子学者清水刚夫将膜按功能分 为分离功能膜(包括气体分离膜、液体分离膜、 离子交换膜、化学功能膜)、能量转化功能膜 (包括浓差能量转化膜、光能转化膜、机械能转 化膜、电能转化膜,导电膜)、生物功能膜(包 括探感膜、生物反应器、医用膜)等。
1、定义
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 凝聚相物质能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 一凝聚相物质称为分离膜。
膜的形式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 被膜分割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 态的。膜至少具有两个界面,膜通过这两个界面 与被分割的两侧流体接触并进行传递。分离膜对 流体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 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
近二三十年来,膜科学和膜技术发展极为迅 速,目前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和人民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分离方法,越来越广泛地 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电子、电力、 冶金、轻纺、海水淡化等领域。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浓度差、压力差和电 位差等。
2、分类
(1)按膜的材料分类
(2)按结构分类 对称膜 不对称膜
◆ 对称膜:厚度在10-200um之间,传质阻力由膜的 总厚度决定;
◆ 不 对 称 膜 : 厚 度 在 0.1-0.5um 的致密皮 层和 50150um厚的多孔亚层构成,传质阻力主要或完全由 很薄的皮层决定。
PVDF膜的SEM图
加入ZnO纳米粒子的PVDF膜的SEM图
加入ZnO纳米粒子的PVDF膜的SEM图
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 上述的分离问题迎刃而解。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特 点是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作为分离的手段,实 现物质分子尺寸的分离和混合物组分的分离。
实践证明,当不能经济地用常规的分离方法 得到较好的分离时,膜分离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往 往是非常有用的。并且膜技术还可以和常规的分 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技术投资更为经济。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 择渗透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新 型分离技术。
分离的类型包括同种物质按不同大小尺寸的 分离;异种物质的分离;不同物质状态的分离等。
在化工单元操作中,常见的分离方法有筛分、 过滤、蒸馏、蒸发、重结晶、萃取、离心分离等。 然而,对于高层次的分离,如分子尺寸的分离、 生物体组分的分离等,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是难 以实现的,或达不到精度,或需要损耗极大的能 源而无实用价值。
在此期间,除上述三大膜外,其他类型的膜 也获得很大的发展。80年代气体分离膜的研制成 功,使功能膜的地位又得到了进—步提高。
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马丁(Martin) 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时发现的,这种液膜是覆 盖在固体膜之上的,为支撑液膜。
二、膜分离的特点
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 它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 生物性质上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 的优势。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馏、离心、重结 晶、萃取分离等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 1967年,Du Pont公司研制成功了以尼龙-66为主 要组分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
◆ 同一时期,丹麦DDS公司研制成功平板式反渗透膜 组件。反渗透膜开始工业化。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 实现了工业化。
首先出现的分离膜是超过滤膜(简称UF膜)、 微 孔 过 滤 膜 ( 简 称 MF 膜 ) 和 反 渗 透 膜 ( 简 称 RO 膜)。
致密膜(均质膜) 多孔膜
(3)按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分类
微孔过滤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4)按宏观形态分类 平板膜、管状膜、中空纤维膜等。
◆ 均质膜:没有宏观的孔洞,某些气体和液体的透 过是通过分子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运动实现的;
◆ 多孔膜:有固定的孔洞,依据不同的孔径对物质 进行截留来实现分离过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