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富集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单向流动、逐级积累、全球性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不易分解或排出的重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过程沿食物链(网)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沿食物链(网)联系①在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④某些物质在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会发生生物富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unit9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unit9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unit9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主要教授八年级数学下册Unit9的内容。

该单元主要
包括圆的相关知识,例如圆的基本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后续研究几何图形的必
备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介绍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强化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估
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2. 布置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研究内容
3.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研究情况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课本
2. 教案
3. 备课笔记
4. 练册
5. 课堂展示工具
七、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主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并在练习环节中积极配合。

下一步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扩展应用,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能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梳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图形的认识: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3. 计算法则: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4.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本册教材,整理知识。

2. 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复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3. 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本册教材,整理知识。

3. 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复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4.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复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成果评价: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图形卡片、计算器等。

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第9单元英语教案

初中第9单元英语教案

初中第9单元英语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2. 能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语法知识,如现在进行时态。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1. 词汇: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如:swim, play, listen to, interesting, carefully 等。

2. 句型:一般现在时态的疑问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3. 语法: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4. 功能: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询问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1. 老师与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词汇学习(15分钟)1. 老师呈现本单元的生词,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进行记忆。

2. 学生跟读,老师纠正发音。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Step 3: 句型学习(20分钟)1. 老师通过情景模拟,展示本单元的句型,如:“What are you doing?”“I’m listening to music.”2. 学生进行句型练习,老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Step 4: 语法学习(15分钟)1. 老师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语法练习,老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Step 5: 听力训练(15分钟)1. 老师播放本单元的听力材料,学生进行听力练习。

2. 老师针对听力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Step 6: 口语练习(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2. 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本单元的作业,包括词汇、句型、语法和听力练习。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Step 8: 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优秀教案

【精选】⼈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推理》优秀教案【精选】⼈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推理》优秀教案第1课时数学⼴⾓(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在第九单元“数学⼴⾓”中,安排了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是进⼀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逻辑推理能⼒的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年级已经渗透了找规律、排列组合,本册渗透推理的数学思想⽅法,以后还要进⼀步学习复杂⼀点的排列组合、可能性(也就是概率)、运筹、等量代换等⾼等数学思想⽅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让学⽣掌握⼀些简单的推理经验,能根据多个条件推导出结论。

【教学⽬标】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

2.进⾏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的观点。

3.培养学⽣⼤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法在⽣活中的⽤途,激发学⽣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重难点】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情境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巩固应⽤―→运⽤推理解决问题。

↓↓课堂⼩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法。

教学设计【情境导⼊】1.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1)请两名学⽣上台,⼀名学⽣拿语⽂书,⼀名学⽣拿数学书,藏在背后。

教师说明:他们两⼈分别拿着语⽂书和数学书。

(2)让学⽣猜⼀猜各⾃拿的是什么书,指名说⼀说,产⽣予盾,从⽽使学⽣发现猜不准,缺少⼀个条件。

(3)给出⼀个条件,让其中⼀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再让学⽣猜⼀猜各⾃拿的是什么书,分组讨论。

(4)⼩组交流,猜出结论,让学⽣说说是怎么猜的。

(5)引导学⽣从两⽅⾯去推理:①“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中可推出此⼈拿的是语⽂书,那么另⼀⼈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②从“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名话中可推出另⼀⼈拿的是数学书,那么“我”拿的就是语⽂书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关于数学广角—集合的学习,是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重叠问题,在教学中要渗透集合思想。

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体的形成,利用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理解集合知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吉诃德重要性。

教法与学法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一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集合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集合的认识,感受集合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九单元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九单元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T: Do you know what they look like? Ss: No.
T: Look, this is my family photo. Let’s meet them one by one. (Show a photo of my family.)
Step 1 New words
1. Present new words.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To enable students to describe people’s looks correctly.
2.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重点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难点
How to make students describe people’s looks correctly.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课题
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 - 1c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describing persons’ appearance.
重点
Learn how to describe people’s looks.
难点
How to make students describe people’s looks correctly.
教学用具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Review the key words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课文讲解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课文讲解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课文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其中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准确朗读故事中的每一句话,并理解故事的大意;2.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及其所具有的教育意义;3.能够将故事中的语言材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导入。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音乐等多种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介绍。

2.教学重点在教学重点方面,需要重点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包括小狗、小熊、小兔和小狐狸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情节分析,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运用配合音乐的形式,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感。

5.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学生练习和考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冷热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难点,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故事人物性格分析、寓言故事理解和音乐配合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故事人物性格分析方面主要是就小狗、小熊、小兔、小狐狸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理解寓言故事的哲理和教育意义。

寓言故事理解方面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要义和含义,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音乐配合教学方面,通过配合音乐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运用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多种多样,既包括课堂讲授、演讲、讨论和问答,也包括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简单的组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

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

你们的建议都不错。

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内容标准】1.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字”,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算理,正确口算,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口算转盘等【课时安排】1.9加几3课时2.8、7、6加几4课时3.5、4、3、2加几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们的校园1课时9加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1,练习二十1-2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9+几的题目,初步理解“凑十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正确计算9加几是重点。

2.理解“凑十法”是难点。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9加几的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96-97教学挂图,这是某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认真观察,告诉同桌你看到了什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瓶?”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瓶吗?互相说一说。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语法练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语法练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语文教案:语法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知识,了解应用方法;2.掌握句子成分的概念,理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3.能够正确使用基本句型,并能根据语境灵活变换;4.能够正确运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句型,并能根据语境灵活变换;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成分。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互动问答等方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

2.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知识。

针对语法练习中难点和重点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成分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成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句型或句子进行分析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4.通过实践活动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写作、朗读、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练习。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语法练习教学中,可以通过检查作业、课堂测试、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

通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语法练习教案,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两套)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两套)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数独》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独游戏,让学生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获得更多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月条理地表达推度理过程.3.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语言将所想的准确表达出来.数独这一课是学习推理过的知识,借助上一课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授课时我根据低年学生的好胜心理,由易到难逐步引入,让学生获得喜悦的心情时学习方法.3重点难点学会合理的推理方法进行全面、有序的推理.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数独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也喜欢玩,今天老师将为你们介绍一款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在玩的数学游戏——“数独”游戏。

想玩吗?想成为数独游戏的高手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数学王国,感受数独的魅力.(板书:数独).老师将游戏定为入门级,初级,高级.想挑战哪一级?咱们就从入门级开始.师:出示(1’2’3’4)孩子们读一读,我们要用1-4这4个数字填方格.1、出示(1、()、2、3.4方格里应填数字几呢?能说说理由吗?师:你说得既简洁又清楚!同学们听懂了吗?那你能说一说吗?2、出示(3、1、4、( )空格里应该填几?说说为什么?师:有理有据,说得真好. 你听清了吗?请你说一说.3.再来一组,比一比看谁填的最快.同学们真了不起,填的又快又准师:孩子们想一想你为什么能填的又准又快呢?师总:在填数字时给出的数字越多填数时才会又快又准.在填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板书:数字多易判断,不重复不遗漏)4.这三组填数游戏比较简单,咱们走进初级.师:还是用1.2.3.4这4个数字填方格,不能重复填写,你知道B.C所在的位置是几吗?师:你能说一说,B、C分别代表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师:追问:你先确定的是B还是C?为什么先确定C?你的回答真精彩!师: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从这组填数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根据已知数判断未知数,然后进行推理判断出别一个数字是几.(板书:借助已知数判断)师:看这个表格中横看有三行,竖看有三列,叫三宫格.每行都有1-3这3个数,你知道A.B是几吗?(和同桌商量商量)师:A和B你先确定谁呢?师:你的想法很好!谁能再表达得简洁、规范一点?师:这道题你知道B处应该填几吗?师:开动脑筋C是数字几呢?(评你善于观察,思考全面,我们要判断C是几,要看C所在的位置.)小结:看来,我们要想确定某一个格子里面的数字是几,应该先找到这个格子所在的行和列,然后根据已经出现的数字进行判断,缺几就是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课时一:复习数学中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 1. 复习十以内的进位数和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进位运算; 2. 复习十以内的减法退位运算; 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2.,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3.,引导学生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课时二:复习数学中的多位数加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强化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2. 实际应用中的多位数加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3.。

课时三:数学中的多位数减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学会合理运用退位操作。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减时的退位操作; 2. 实际问题中的多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 3.。

课时四:数学中的乘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乘法计算; 3.。

课时五: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高学生的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背诵熟记; 2.; 3.。

课时六:数学中的除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 1.,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 3.。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统计四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认识空间图形,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人民币、空间图形和统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3.认识空间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

4.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计算。

3.空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4.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案、学案。

2.练习题、游戏道具、图形模型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谁的钱多,需要用到加减法、人民币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讲解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呈现人民币的图片,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和人民币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商店购物”游戏,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和交易。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英语第九单元写作教案

初中英语第九单元写作教案

初中英语第九单元写作教案1.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介绍自己的学校。

2. 能够描述学校的基本设施和课程设置。

3. 能够表达自己对学校的喜爱和期待。

教学内容:1. 单词:library, laboratory, sport, subject,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school day, favorite2. 句型:What’s your school like? It’s… How many floors does your school have? It has… 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In themorning/afternoon/evening, we have…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询问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谈论学校的基本设施和课程设置。

2. 引入新单词(10分钟)教师展示学校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的基本设施。

然后教师给出单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单词。

3. 句型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句型“What’s your school like? It’s…”,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人问句型,另一人回答。

然后教师给出句型“How many floors does your school have? It has…”,学生继续进行练习。

接着教师给出句型“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in themorning/afternoon/evening? In the morni ng/afternoon/evening, we have…”,学生继续进行练习。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然后用所学句型介绍该设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人教版
2.教学难点
(1)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符号“∈”和“∉”的使用;
难点解释:学生对新符号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可能存在困难。
(2)集合的分类及规律发现;
难点解释:学生在对集合进行分类时,可能会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发现集合中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集合语言进行表达;
(2)掌握集合的分类方法,能够对集合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集合,如三角形集合、正方形集合,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
(3)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找出共同元素等。
举例:给定两个集合,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求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和并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探讨集合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的定义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使用符号“∈”和“∉”;
举例:如讲解自然数集合时,明确集合包含的元素,如{1, 2, 3, ...},强调数字4∈自然数集合,而π∉自然数集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性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有一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都属于“四边形”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3a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3a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3a教案(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教案课时目标1.掌握并运用本课时所学的词汇和短语;2.能够运用目标语言描述外貌特征;3.能够使用句型”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和”He/Shehas …“来询问和描述外貌特征;4.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1.课本;2.设备:教室黑板/白板;3.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教学步骤引入新知1.通过用图片、单词或短语描述学生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本课时内容的思考。

例如:“Do you know what Tom lookslike? Can you describe him?”1.使用多媒体或课本上的图片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让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例如,老师说:“Tom has shorthair. He has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He is tall andthin.”学生回答”Tom has short hair. He has big eyes anda small nose. He is tall an d thin.”2.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描述其他人的外貌特征。

例如,老师说:“What does Lisa look like?”学生回答”Lisa has long hair. She has small eyes and a big mouth. She is shortand thin.”3.使用图片呈现更多的人物并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例如,老师说:“Can you describe the person inthis picture?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合作活动1.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际对话和练习,让他们互相描述彼此的外貌特征。

2.每组选出一位代表,站在教室前进行描述,并让其他同学猜测该同学是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复习——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耐心、细心、动脑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提前准备好与加减法相关的图片或思维导图。

2.板书:板书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示例题目。

3.教具:提前准备好计算工具,如算珠、计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老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新知讲解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示范。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示范演练1.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合作,结合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

第四步:拓展应用1.老师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思路,并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步: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计算方法:6 + 4 = 109 - 2 = 7高效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三、知识拓展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

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题:《月光曲》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风平浪静波涛汹涌)(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板书:月光曲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课题:《月光曲》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音《月光曲》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弹第一首)(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板书:月光曲)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

恬静是什么意思)(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

(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三、知识巩固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布置课题:《林中乐队》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性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

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

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林中乐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课题:《林中乐队》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性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