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学生
化学高中十二年级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教案:化学高中十二年级化学反应速率课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3.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现象;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反应速率的计算;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步骤:一、导入(20分钟)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如燃烧、腐蚀等常见现象。
二、概念讲解和计算方法(30分钟)1.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2.讲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选取一个简单的反应实验进行演示,例如酸雨对大理石的腐蚀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反应速率。
四、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40分钟)1.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实验,选取不同的反应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2.学生自主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反应速率。
五、讨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拓展学习(20分钟)1.教师讲解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2.给学生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实验器材和药品;3.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的整理和分析;2.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3.学生拓展作业的完成情况。
化学四大题型:化学反应原理题

化学四大题型:化学反应原理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四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
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1.(1)已知:Fe (s )+1/2O 2(g )=FeO (s ) 1272.0kJ mol H -∆=-⋅ 2Al (s )+3/2O 2(g )= Al 2O 3(s ) 11675.7k J m o lH -∆=-⋅ Al 和FeO 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00℃时,硫酸钠与氢气发生下列反应:Na2SO 4(s) + 4H 2(g) Na 2S(s) + 4H 2O(g) 。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一热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热化学知识点总结在大一学习化学过程中,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平衡。
以下是对大一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1. 热化学基本概念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科学,通过测定和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数据,可以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和平衡条件。
热化学可以衡量反应的热效应,如焓变和熵变。
2. 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它在化学方程式的左右两边添加热能项,用于表示吸热或放热的情况。
例如,当反应吸热时,方程式右边添加ΔH(正值);当反应放热时,方程式右边添加ΔH(负值)。
3. 焓变焓变(ΔH)表示化学反应发生时系统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ΔH的单位通常为焦耳(J)或千焦(kJ)。
对于放热反应,ΔH是负的;对于吸热反应,ΔH是正的。
4. 反应热和热容反应热是指在常压下,反应底物的摩尔数变化时,与之对应的吸热或放热的热量。
热容是指在单位温度变化下,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热力学方程中,热容常常用来计算物质的温度变化。
5. 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通过给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反应物的摩尔数来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热平衡计算、反应焓的变化计算和反应焓的转化计算。
6. 生成焓和反应焓生成焓是指将1摩尔物质从单质状态转化为生成物的焓变化。
反应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焓变化。
通过计算生成焓和反应焓,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7.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热化学中的基本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造或消灭,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自然界中,任何热量不会从低温物体自发传递到高温物体。
8. 熵变和自由能变化熵是热力学中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变(ΔS)表示化学反应中系统熵的变化。
自由能(G)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进行的指标,自由能变化(ΔG)与焓变(ΔH)和熵变(ΔS)之间存在关系,可以通过ΔG的正负判断反应的方向性。
化学大题答题四大实用的技巧

化学大题答题四大实用的技能高二部分理科生可能在平时或者考试当中最不爱好做化学的大题,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找到对的做题方法呢?以下是作者整理化学大题答题四大技能期望大家可用得上,期望各位高考学子能够爱好。
‘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取提供周期表、文字描写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情势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定、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定及相干简单运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全情势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样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畴,并充分推敲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公道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知道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有掌控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定,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样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样从物质特别的色彩、特别性质或结构、特别反应、特别转化关系、特别反应条件等角度摸索。
突破口不易寻觅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显现过的物质角度推敲,盲目验证。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安稳知识融会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情势,重点考核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安稳常数及转化率的运算、电化学装置、安稳曲线的辨认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核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爱德思alevel化学16个核心实验

爱德思A Level化学课程包括了16个核心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对于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这16个核心实验进行逐一介绍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内容。
一、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实验之一。
它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碱度,通过滴定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出溶液中酸碱物质的含量,这对于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和溶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气体制备实验气体制备实验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气体的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这对于理解气体的特性以及化学反应中气体的生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金属的活动性实验金属的活动性实验是通过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活性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这对于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程度和反应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溶液的电导率实验溶液的电导率实验是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种类,这对于理解溶液的电解质性质和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行为和滴定的结果来进行化学物质的浓度测定和定性分析。
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化合物的鉴定实验是通过化学反应和性质测定来鉴定化合物种类和结构的实验。
这对于学生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七、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是通过有机合成方法来合成和制备有机化合物,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八、化学平衡实验化学平衡实验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影响因素来研究化学平衡的规律和特性,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动态平衡过程有着重要的帮助。
九、燃烧实验燃烧实验是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和反应过程来研究燃烧现象和燃烧规律,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理解燃烧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特性。
十、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和特性,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一、引言•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量化指标。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对于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工业生产过程等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物质消耗或生成的量。
2.符号表示:通常用Δ[物质] / Δt来表示物质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
三、影响因素1.浓度:浓度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加,速率增加。
2.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碰撞频率和能量增加,速率增加。
3.催化剂: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4.表面积:表面积大,有效碰撞数目增加,反应速率提高。
四、计算方法1.平均速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量。
2.初始速率:通过实验数据初步确定在起始时刻的瞬时速率值。
五、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通过变化不同因素,观察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步骤:•选取合适的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条件。
•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计算反应速率,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
六、示范实验1.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实验器材等。
2.实验步骤:•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将两个试管倒置混合。
•观察产生气泡的数量和大小,并记录时间。
七、展示与讨论•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对比不同因素造成的速率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相关讨论。
八、扩展拓展1.反应机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究背后更深层次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原理。
2.工业应用:了解反应速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优化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九、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变化快慢程度的重要指标,受到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理解的重要过程。
•进一步研究可以了解反应机理,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的简要介绍。
详细的教案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编写。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能量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平衡
考点:化学平衡的应用: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相同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
始,还是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经历途径虽不同,但只要起始物质 的量浓度相当,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即等效平衡(平衡体 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也相同,换句话说就是同一平 衡)。 恒温恒容条件下: mA(g)+nB (g) = pC (g) +qD (g) 1、等效平衡: 一边倒起始物质投料完全相同(m+n≠p+q) 2、等效平衡: 一边倒起始物质投料比例相同(m+n=p+q) 恒温恒压条件下: mA(g)+nB (g) = pC (g) +qD (g) 等效平衡 — 一边倒起始物质投料比例相同 1、分析方法:一边倒的极限法和画容器分析的模型法 2、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 3、“过渡态”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索 ①等价转化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借助到化学平衡中,可
以简化分析过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无论可逆 反应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从中间状态 开始,只要起始投入的物质的量相当,则均可达到等效平衡状态。 这里所说的“相当”即“等价转化”的意思。 ②放大缩小思想:该方法适用于起始投入的物质的量存在于一定倍数关系 的反应。它指的是将反应容积的梯级扩大一定的倍数,让起始反应 物的浓度相同,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然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压缩,使其还原为原来的浓度。分析在压缩过 程中,平衡如何移动,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相关量的变化情 况。 ③大于零思想:对于可逆反应,不论什么情况下,一定是反应物与生成物 共存的状态,即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大于零。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笔记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以下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些知识点笔记: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通常用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2. 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对于消耗反应物A和生成物B的反应,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 = -Δ[A]/Δt = Δ[B]/Δt,其中Δ[A]和Δ[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生成物B的浓度变化,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 影响因素: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促进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为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催化剂本身不参与反应。
4. 反应速率方程式,对于复杂的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反应速率方程式,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预测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5. 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属于反应动力学的范畴,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探讨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笔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知识点1. 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下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 概念:1.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2.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3.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4.燃烧热:25°C 、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或J/mol.提示: (1)规定要在25°C,101kPa 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 (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 2 ,H----H 2O ,S----SO 2 ,N----N 2等.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 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提示: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以1mol 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能量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的反应。
放热反应:燃烧、中和、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说明: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多数需要加热,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知识点2. 化学反应的焓变概念:1.焓: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
2.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焓变。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
表达为:Q p=△H其中:Q 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知识点3. 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概念: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注意事项:(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2)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4)△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
△H的单位是:kJ/mol或J/mol。
知识点4. 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和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例如:C(S)+0.5O2(g)=CO(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
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
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C(S)+O2(g)=CO2(g);△H1=-393.5kJ/molCO(g)+0.5 O2(g)=CO2(g) ;△H2=-283.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
3.反应热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
(2)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典题解悟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例2.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2 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例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s)=2Fe(s)+3CO2(g);△H=-25kJ/mol(2)3Fe2O3(s)+CO(s)=2 Fe3O4(s)+CO2(g);△H=-47kJ/mol(3)Fe3O4(s)+CO(s)=4 FeO(s)+CO2(g);△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电化学一.基础知识回顾还原性:S2-〉I-〉Br-〉Cl-〉OH-〉SO42-、NO3-电化学解题策略:(P14)1、认真审题,弄清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原电池:负失氧;电解池:正阳氧);2、若是电解池,看清阳极是惰是活;3、突破关键(分析现象);4、抓住守恒(电子、电荷)例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
例2.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试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例3.如下图所示,哪个是原电池:________,哪个是电解池:________,电极反应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例4.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
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其原因是;③除去杂质后的氢氧化钾溶液从液体出品(填写“A”或“B”)导出。
练习:1. 某碱性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Fe+NiO2+2H2O Fe(OH)2+Ni(O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Fe.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NiO2+2e-+2H+=Ni(OH)2C.充电时,阴极反应是:Ni(OH)2-2e-+2OH-=NiO2+2H2OD.充电时,阳极附近pH值减小.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C.钢铁电化学腐蚀的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水膜的pH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3. 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铬防锈4. 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5.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612622C H O +6H O-24e =6CO +24H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2CO 气体22.46L6. 镍氢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 H 2+NiO(OH)Ni(OH)2。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 不断增大B .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 .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D .电池放电时,氢气是负极7.关于电解NaCl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 .若在阳极附近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C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化学反应速率例1.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气)+B(气)== 2C(气),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 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例2 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min)B.1mol/(L·min)C.2mol/(L·min)D.3mol/(L·min)例 3 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A.用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阅读P33)例4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10℃ 20mL 3mol/L的X溶液 B.20℃ 30mL 2molL的X溶液C.10℃ 10mL 4mol/L的X溶液 D.10℃ 10mL 2mol/L的X溶液例5 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练习:1.化学反应速率受条件的影响很大,下列肯定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使用催化剂B.改变浓度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2.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B.水电解生成氢氧混和气体和氢氧混和气体爆炸生成水C.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在一定压力下可以相互转化D.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三氧化硫,同时三氧化硫又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3.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候,就达到了“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