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系统研究
基于Wiki技术高校学生工作辅助管理系统的研建
De eo e f Colg S u n fa r ss a a e e t S se v lpm nt o l e t de t Af is As it M n g m n y t m Ba e n i Te h lg e sd o W l d c noo y
Y n ie Z a i zog ag We i hoTa h n j, n
助 、社 团建 设 、社 会 实 践 、校 园 文 化 建设 等 于 一 体 的
2 当前 高校 学 生工 作 中事 务性 信 息 的 管理 状
况
工 作 体 系 ,并 呈 逐渐 拓 展 的 趋 势 。
当前 ,各 种 门 户 网站 相 继建 立 ,事 务性 信 息 除 了 存 放 于 网 站 数据 库 中 ,更 多存 放 于各 部 门 的 文 件 以及
Ab ta t o h xe s n o olg t d n f i d e t ic e sn o tn s h n o vd t n a t n li o ma o o es a sr c : r te e tn i fc l e su e t f r u o n ra ig c n e t,te i v le r s ci a n r t n c vI n F o e aa a o f i
点。
教 育 、管 理和 服 务 等有 关 事 项 的集 合 与 总 称 _ 一般 与 l 1 ,
之 相 对应 的是 学 校 设 立 的 职 能 部 门 学 生 工作 处 ( ) 部 。
随 着 学 生 工作 内容 的扩 展 , 目前 的高 校 学 生 工 作 是 由 招 生就 业 、学 生工 作 处 ( ) 团委 等 组成 的学 生 工 作 部 、 系 统来 承 担 的集 教 育 、管 理 、咨 询 、招 生 、就 业 、资
Wiki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J OUR LOFME IA NF / I 2 1 V 13 . o, NA DC LI ORV CS 0 0 o . 1 N 3  ̄T
.
W i 其 在 图 书 馆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i 及 k
刘晨 光 王 颖 王彦பைடு நூலகம்英
( 华北煤炭医学院 唐山 0 30 ) 6 00
sr to tuci n,vru lr fr n e s r ie,i o ma in c mmunc tn n no e es rn mo g lb a an ,i r e o p o t ntg ain o it a ee e c e vc nfr to o iai g a d k wldg ha g a n ir r s n o d rt r moe i e r t f i i o
[ 要 ] 分析 Wii 摘 k 的特 点 ,并 以此 为基 础 探 讨 Wii 用 于 图 书W _ 作 的 可行 性 和 必要 性 。从联 合 编 目、 k应 v -
构建专题数据库、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及馆员之 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等 4个方面阐述 Wi 在 图书馆的应 k i
用前 景和 面 临的 问题 , 旨在 促进 Wii 步融入 图 书馆信 息服 务 工作 中,改进服务 模 式 ,提 升服务 水 平。 k逐
[ 关键 词 ] 维基 ;信 息服务 ;知 识共 享 ;交流平 台
Re e r h o i iAsW e t p i a i n i b a is L U h r —g a g, WA ig, W NG Y h— s a c n W k u AsIsAp l t n Li r r e I C e c o t un NG Y n A a Me wa ol e a g h n 0 3 0 d lC l g ,T n s a 6 0 0,Chn e ia
WiKi在信息系统和网络维护方面应用的研究
WiKi在信息系统和网络维护方面应用的研究作者:华蕾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7期近年来随着销售企业目ERP、二次物流优化、加油IC 卡、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等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如何保证各信息系统的运转正常、网络服务的不中断是广大信息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
而如何实现不同地域的信息管理人员之间快速、高效地交流问题解决方法成为信息管理人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工作量的瓶颈。
而WiKi 系统无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WiKi 基础1.1 什么WiKiWiki--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 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 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有人认为,Wiki 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 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 文本小;同时Wiki 系成了一个社群,Wiki 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 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 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1.2 WIKI 的来源WIKI 概念的发明人是Ward Cunningham,该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 (quick)的意思。
1.3 WIKI 的历史Wiki 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 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
1995 年, Ward Cunningham 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Repository)。
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 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 系统构建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 系统构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更多可用科学数据的产生,人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以辅助科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将相关信息整合到一个易于理解的系统中。
而 wiki统正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传统 wiki统是一种在线编辑系统,允许用户以自由编辑的方式来贡献知识,构建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是,传统的 wiki统并没有考虑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解决科学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因此,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的构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语义 wiki统是一种增强的 wiki统,它采用语义 Web技术,将 wiki 统中的内容用有意义的词语表示出来,以支持更精确、更全面的搜索。
相比于传统的 wiki统,语义 wiki统可以添加知识图谱、实体结构体的视图,可以通过模型支持更加强大的搜索功能,从而使科学数据更容易被搜索和理解。
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构建,要从 wiki统功能层面和技术实现层面两方面进行构建。
首先,在功能层面,语义 wiki统要实现科学研究领域内容的贡献、整合和分析,具备良好的搜索能力,并具有分类管理、标签、动态内容和多语言杂志等功能。
其次,在技术实现层面,语义wiki系统的构建要采用语义Web的技术,使用RDF (资源描述框架)来表示内容,使用OWL(Web本体语言)实现概念抽象,使用SPARQL(特殊查询语言)实现跨模型和跨数据源的查询,同时为系统界面和内容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的构建可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为科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科学数据访问和管理系统。
它可以有效地将学术知识结构化,让学术知识更容易被检索和理解。
未来,基于科研环境的语义 wiki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全面、令人信服的支持。
基于WIKI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基于WIKI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管永根[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社会性软件WIKI。
并从WIKI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WIKI多人协助的功能为教师进行研究性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另外还介绍了在WIKI平台上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和存在的优缺点。
[关键词]WIKI 研究性学习社会性软件协助学习[正文]一、研究的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怎么样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习知识呢?或者说,在信息社会,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呢?以前的接受式学习满足不了对知识的需求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另外,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性软件,如:QQ、BLOG、WIKI、网游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自2004年起社会性软件在国内越来越流行起来。
在这些社会性软件中,QQ和BLOG 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WIKI在企业和研究性组织中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正一步步地影响和改变着企业和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模式以及协同工作方式。
但是,就目前而言,WIKI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仍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且发展缓慢,其强大的协作学习功能还没有被我们的教育者所关注。
二、WIKI的概念及其使用1.什么是WIKI?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 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实验五wiki百科系统的使用
维基百科系统的使用试验
(1)在IE中输入http://zh.wikipedia.org/,进入维基百科主页。
(2)在wiki主页注册成在线用户:点击红色框中的“登陆/创建账户”。
(6)点击“显示预览”后,点击按钮。
(7)系统会自动将你添加的目录放入目录索引中。
(8)若需要的目录未在weiki中检索到,那么你需要在weiki中创建一个新条目。
(9)进入主页点击右下角的“创建新条目”
(10)输入要创建的页面名。
(11)确定后编辑该页面。
(12)在编辑框中输入条目“现代教育技术”的目录和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wiki百科系统使用
姓名
任雨婷
学号
2009100220
班级
09级2班
实验地点
第一实验楼东202
实验日期
2012年5月9日
成绩
实验目的
1会使用维基百科查询相关知识。
2可以使用维基百科语法编辑课程。
实验设备
1.硬件:t计算机,可进入Internet网络设置。
2.软件:IE浏览器。
*在完成本次实验中的任务时你遇到了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不知怎么增加段落,怎样将添加的目录,怎样“创建新目录”
解决
(3)在登陆/创建账户页面中输入已创建的用户名,若还没有则进入“创建新账户”页面创建你的用户名
(4)登陆成功后,在维基的搜索框中输入要检索哦的条目,例如"普适计算",进入该条目页面后进入“编辑”选项卡。
(5)在编辑选项卡中增加段落“普适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项目”(一级目录),二级目录“清华大学smart class”"台湾淡江大学的硬件SCORM项目"
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需要使用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备课方式。
WIKI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协作备课方面。
因此,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对于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实现教师协作备课的目的,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设计并开发一款适用于教育领域的WIKI协作备课系统,功能包括备课内容的创建、编辑、分类、共享与讨论等。
2.实现多用户协同编辑、实时在线协作和权限管理等功能,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协作水平。
3.探索并应用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了解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系统。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教育案例,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问卷调查法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和反馈意见,为系统改进提供实践基础;案例分析法用于对国内外已有的教育WIKI协作平台进行分析与比较,为系统优化提供经验借鉴;实验方法主要用于验证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并探讨系统应用和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四、预期成果1.开发基于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的优化和改进。
2.进行实验验证和用户调查,获得系统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实证数据,并对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
3.撰写开题报告、系统设计文档、实验报告和论文等文献资料,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
wiki个人网站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
个人Wiki网站设计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1.1w iki系统功能需求管理员用户管理:其功能是管理员根据不同的要求录入不同的信息内容,接收用户的要求和用户对某些模块内容更改的信息,并对对用户提出的更改进行筛选,把正确信息予以更改通过,不正确的进行忽略;可以对普通用户进行管理。
普通用户管理:其功能是管理员对普通用户信息进行增删改的一些操作。
文章信息管理:其功能是对网站上各个系列的文章进行增或删的修改,或者增加某个模块的管理。
用户请求管理:其功能是对用户对文章进行修改的请求进行管理。
1.2各子模块功能需求管理员信息修改:对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登录密码的修改。
用户信息修改: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增删改等。
用户要求管理:对用户提出的要求或者建议进行处理。
文章系列管理:对文章的系列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文章信息修改:对用户提出修改文章内容的请求进行审核。
1.3数据需求数据录入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数据的输入是否准确是数据处理的前提,错误的输入会导致系统输出的不正确和不可用,从而使系统的工作失去意义。
数据的输入来源是通过后台录入或者前台修改提交、后台审批进行的。
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由于系统的数据是共享的,所以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一致性,是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有一定的人员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在数据录入处控制数据的去向,并且要求对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进行严格的约束。
对于输入的数据,要为其定义完整性规则,如果不能符合完整性约束,系统应该拒绝该数据。
数据的共享与独立性整个系统的数据是共享的。
因此,应该提供灵活的配置,使各个分系统能够独立运行,而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进行系统数据的交换。
这样,也能提供系统的强壮性。
1.4数据字典数据流条目(1)文章信息=文章类型编号+文章类型名称+文章标题+文章内容+发布日期+关键字(2)用户修改信息=用户名+文章编号+文章内容+修改日期文件条目(1)文件名:管理员信息组成{用户ID+用户名+密码+用户信息+用户类型}(2)文件名:用户信息组成{用户ID+用户名+密码+用户信息+用户类型}(3)文件名:文章修改信息组成{用户名+文章编号+文章内容+修改日期+审核}加工说明(1)加工名:查询加工逻辑:根据要查询的文章系列信息,检索出文章系列明细。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是指通过Wiki这种协作式的知识管理工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知识共享,实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
该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内容的组织
首先,需要将学习内容按照模块、课程、主题等方式进行组织,以便学习者能够有系统地进行学习。
同时,为了方便学习者检索和获取需要的信息,还需要设置全文搜索、索引等功能。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
Wiki系统的协作能力是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因此需要合理利
用Wiki进行协作学习的设计。
例如,通过对话页面和讨论组
进行团队讨论和互动,学习者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和共同探讨问题。
三、学习者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差异,需要为不同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以实现差异化的学习。
同时,还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评估和反馈机制的设置
评估和反馈是协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因此,需要设置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例如通过基于Wiki的测验和评估系统,对学习
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总之,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它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共享,拓展学习者的知识边界,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该系统需要考虑课程内容组织、协作学习设计、差异化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等方面,以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系统研究_张红兵
第28卷 第5期2010年5月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Vol .28No .5May 2010文章编号:1003-2053(2010)05-0727-05基于W i ki 的知识共享系统研究张红兵1,和金生2(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 要: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
W iki 的出现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构建W iki 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系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
有鉴于此,结合知识共享的关键环节和W iki 技术特征,构筑出一个基于W iki 的知识共享系统模型(KSS B W );接着,详细分析了知识共享系统的实现过程。
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内容和方向。
研究对提升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知识;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维基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9-06-01;修回日期:2009-07-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272044) 作者简介:张红兵(1975-),男,山西阳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和金生(1947-),男,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知识的管理[1]。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它对组织内部的知识积累、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2],可以说没有知识共享作为基础,知识管理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组织没有任何意义。
知识共享过程的实质是系统地、有组织地对信息予以处理的规定过程[3],是当组织面对的环境变化日益加剧时,为满足组织适应力、竞争力的需要,组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种过程[4]。
可以看出,知识共享能否高效、顺利的进行脱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
wiki系统很适合作为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资料
wiki系统很适合作为项目管理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资料wiki系统的好处是写作和版本控制,特别是对于多人负责和文档琐碎复杂的情况下,。
一个好的wiki系统可以在工程师和项目组中实现有效的沟通。
今天提到文档方案的问题,正好我们的一个工程师也提出了协作问题。
指出目前团队协作方面的欠缺,同时应该发现,目前对于文档管理这块,部门还是欠缺的,虽然像某些服务单位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文档,但是由于独立和修改次数的增多,如何确立一个“正确、标准”的版本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而更大的问题就是文档传播的问题。
当然,你说工程师写好了文档,放在这里,你来拿,或者我给你邮寄。
首先,我们的工程师处于市内各个地点,通讯交流有一定的阻碍,也不能快速迅捷的复制文件,使用email更会造成邮件系统的资源占用,并且如果需要修改一处错误,难道要群发邮件?观目前使用的知识库,首先仅仅按照服务地点来组合,就不是很科学的方法。
文档的建立,并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查阅的方便。
keso说过,GoogleNotebook目前失败在于既不方便于存储也不方便提取。
目前查询系统和分类界面都不是很令人满意。
所以服务文档看似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去查询。
较为科学的分类方式,借鉴当今比较火的web2.0的概念叫做tag (标签),我们通过tag文档,作为日后搜索文档和查询文档的关键字。
这个关键词可以是服务地,也可以是问题类型等。
这样,一个文档被贴上多个tag后存档。
比如:A单位,网络,cisco。
日后a单位网络出现问题在查询的时候,输入a单位,网络即可搜索到相关文档。
或许就是相同的问题。
比如我想了解关于cisco的问题,那么同样通过cisco tag,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
当然,如何组织tag的定义分类对于快速搜索是很有帮助的。
另一个就是版本控制。
当一篇文档以标准的格式完成的时候,我们把它加入到存档中。
随着时间的增长,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或者对原有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维基的系统设计思想
维基的系统设计思想让我们先回顾一下wiki产生的历史,波特兰模式知识库作为最早的Wiki系统。
从诞生开始就是一种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工具,随着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
wiki系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些操作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简单的说,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根据Wiki所完成的任务我们总结出wiki设计思想包含了:1.开放架构:一个wiki站点显而易见应该具有开放的架构,这样所有访问某个页面人如果认为该页面的编写的内容有所不全或有不同的理解都可以在线编辑这个页面,对它进行修改或创建新页面。
如果某人对某个条目进行不正确的或不合适的改动,别人则可以将网页恢复到以前的样子,或者保留改动但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当社群成员比较多时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维护这个网站或者网站中那些他们所专业从事的区域,进行必要的事实核查和编辑,因此内容的质量一般都很高。
2.有机演化:整个wiki的架构支持类似生物界有机体的繁殖和演化。
在开放框架的基础上,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页面内容保持了一致性,因为清除垃圾文字、广告非常的容易,最终剩下的是最有意义的内容;任何人都可参与,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wiki系统的主题内容在总体上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准确,而不会相反,实际上有机演化是一个wiki网站所固有的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Wiki系统应用模式探索
中等职 业 教 育 W i 系 统 应 用 模 式揉 察 l d
张晓 悦
(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 , 北京 10 7 ) 000
摘
要 : 绍 Wi 系统的发 展、 介 d l 技术特点 , 分析 Wi 系统对 网络化教育的影响及其在教 学中的应用。 d l
过 Wi 系统交流学习心得和共享学 习资料 。 d l
2 Wi l d系统的技术特点
的条例推荐功能邀请其他社区的成员参加讨论。基于 Wi 系 k i
统的社 区既有类似 B S 区讨论 的 自由性 ,又有 Wi B社 l d系统本
身所 特有 的条理性和针对性。
21 易操作性, 写弄重 . 铁
台, 教师 和学生通过 Wi 系统参与课程 内容设计 , d l 学生可 以通
性主要体现在 :1学生需要共 同参与 Wi 站 点的编辑 ;2Wi () d l () —
k 系统允许学生建立个人 的 Wi i l d空间,并允许拥有 Wii k 空间 的人互加好友 , 形成一个 Wii k 社群 。同理 , 教学中可以针 对 在 不同的教学活 动建立相应的班级社 区、 年级社 区、 学校社 区。 这 样, 同一社 区的成员可 以共 同探讨 问题 , 可以通过 Wi 系统 也 d l
作交流过程 , 包括协作 问题 的产生、 讨论和求解 , 相关资源的共
享与探索 , 学习经验的交流 。 协作成果的呈现 。
23 协 作 性 穰 .
作为—个超文本协作系统 , i 系统是—个优秀 的协作共 Wk i
创平台 , 让学生参 与其 中可以培养他们 的合作 精神。这 种协作
等思想 , 与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 提倡 自主学习 、 注协作学 习等 关 观点不谋而合 , 日 对 益普及 的网络化教 育提 出新的思路和发展 方向 。这种发展方向可 以简单地概述为 : 以发挥集体智慧 的力 量和达到协作学习为 目的 ,把 Wi 系统看作 一个学习互动 平 k i
Wiki系统现状分析与比较
Wiki系统现状分析与比较1.项目管理系统及WIKI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Bug追踪、Wiki、版本控制等子系统,其中Wiki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
Wiki:维基,维客,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
对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
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针对性强。
特点:多人协同写作,共享领域知识;使用方便,开放,扩展性强;高度相关性:对内容谈得很深入、很充分,针对性强;作者对协作成果的付出与收获可能不成正比。
国内现状:国人不太习惯于Wiki这种集体写作模式相对于创新,国人可能更擅长于模仿2.已有的Wiki项目2.1Confluence基于Java企业Wiki系统,具有强大的编辑和站点管理特征,能够帮助团队成员之间共享信息、文档协作、集体讨论。
需要付费,但对非盈利组织与开源组织免费授权。
Confluence 应该是目前很好的企业Wiki 系统,扩展性强,但是某些操作和体验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用户体验)。
2.2Redmine 跨平台项目管理系统基于Ruby的开放源代码,支持多种数据库,有不少自己独特的功能,例如提供wiki、新闻台等,还可以集成其他版本管理系统和BUG跟踪系统,例如SVN、CVS、TD等等。
这种Web 形式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项目(Project)”的形式把成员、任务(问题)、文档、讨论以及各种形式的资源组织在一起,大家参与更新任务、文档等内容来推动项目的进度,同时系统利用时间线索和各种动态的报表形式来自动给成员汇报项目进度。
Trac+ Basecamp 的混合体,基于Ruby on Rails 框架开发,开放源代码,可以跨平台部署,indigo 觉得它应该是小型开发团队项目管理的首选系统。
基于Wiki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
在创 作 过 程 中 , 一次修 改 都 可 以保 存 为一 个独 立 版 本 , 个 每 各 w i 百 科 中 的定 义 为 : 种 超 文 本 系 统 , 种超 文 本 系统 支 心在 一 这 版本根据时间顺序排 列。 作品生持者可 以对作品 的版 本进行管理 , 持 面 向社 群 的 协 作 式 写作 , 时 也 包括 一・ 支持 这 种 写 作 的辅 助工 同 组 标识 、 回滚等。 具 。 ii W k 系统 属于 一 种 人类 知 识 嘲格 系 统 , 们 可 以 在 We f 基 础 包括锁 定 、 我 bt 4 J 3 . 习评 价 5学 k g k文本进行浏 览、 X Wii 创建 、 更改 , 而且创建 、 更改、 发布 的代价远 辅 导教 师 就 学 员 的 作 品 展 开 评 价 , 修 改 建 ' 提 义。 比H TML 本小 。 其 它 超 文 本 系统 相 比 , k有 使 用 方 便 及 开 放 文 与 Wii 36学 习论 坛 . 的 特 点 , 以W ii 统 可 以帮 助 我 们 在 一 个 社 群 内共 享某 领 域 的 所 k系 知 识。 学 员就 某个主题 在论坛中进 行讨 论 , 通过 发帖 、 回帖的形式解 世 界 上 第 ・ W i 系 统 是 由沃 德 . 宁 安 ( ad C n ig 决 问题 。 个 Ki 坎 W r u nn h 37新 闻 公 告 . a 于 l9 年 创 建 的 , m) 9 5 叫W i Wi i e , 叫W a d K , 在 Ki K W b 也 r s Wi i还 实 现 新 闻 发布 、 闻 浏 览 、 告 显 示 、 告 的添 加 、 除 等 。 新 公 公 删 此 慕 础 建 市 _波 特 兰 模 式 知 识 库 ( ot n atr ep s oy 。 r P rl d P t n R s oi r ) a e t 19 年 至2 0年问 , 96 00 波特 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 的协作式写 4、 系 统 设 计 作 , 断 发 展 ・ 支 持 这 种 写 作 的 辅 助 工 具 , 而 使 Wi 的概 念 不 些 从 Ki 41系统 整体 架 构 . 不断得 到丰富。 考 虑 到 可扩 展 性 , 系统 采用 3 B S 型 结 构 设 计 , 外 部 提 本 层 /模 对 2、 需 求 分 析 供 w e 服 务 , 足 不 同 用 户 的 分 布 式访 问 , 技术 核心 是在 数据 访 b 满 其 2 1 系 统 定 义 . 问层 和 表 示 层 之 间增 加 了一 层 中 间件 , 用 中间 件 将 应 用层 分 为表 利 络 协 作学 ) 系 统 是 指 通 过 互 联 网进 行 协 同创 作 、 题 研 讨 、 示层、 j 主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 问层3 个不同的处理层次 , 这样可 以有效 互 相 评 论 等 全 方 位 自主 学 习 的 应 用 系 统 。 控 制 用 户 对 数 据 层 的直 接 访 问 , 同时 , 问件 还 可 以 把 用 户 使 用 的 中 络协作学习系统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 第一 个层面是打破时间 高级A I P 转化为相应的低级调用 , 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 等方面 和 空 间 的 限 制 , 现 在 不 同 地 点 的 学 员 在 自 主学 习 某 一 课 程 内容 提 供 支 持 。 实 后 , 以协 同 完 成 同 个 作 品 ; 可 第二 个 层 面 是 多 个 辅 导 教 师可 以 通 42功 能 模 块 设 计 . 过I 蜘络协 同对学 员作品做评 价和修改 。 基 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O , S A)根据需求分析情况 , 本网络 22用 户 角 色分 析 . 协作学习系统分为七个模块 : 用户注册和管理 、 习资源管理 、 学 协作 ( ) 主 任 : 主 任 是 远 程 学 习 班 级 的 负 责 人 , 可 以 组 织 学 学 习 、 习 论 坛 、 闻 公告 、 统 管理 、 习 评 价 。 1班 班 他 学 新 系 学 ) 、 讨 , 可 以新 建 一 个 作 品 , 理 学 员 并分 派各 自任 务 , 制 作 J研 也 管 控 43用 例 说 明 . 品的版 本。 班 主任 作 为作 品 主持 者 , 绕某 一 主题 为 不 同学 员指 派 任务 , 围 并 () 员 : 员 是 络协 作学 ) 者 , 参 与学 习作 品创 作 的 所 有 控 制 作 品 的 版 本 , 括 : 本 对 比 、 面锁 定 、 新描 述 等 , 对 学 2学 学 J 是 包 版 页 更 针 人 , 们 在 班 : 任许 可后 , 他 L 可以 参与 作 品 的 网 络 协 作 , 成 各 自的 任 过程中的问题发起话题 , 完 在论坛 中组织研讨 ; 员作为创作者协同完 学 务 , 可 以对 其 他 人 的 创 作 内容 进 行 评 论 、 改 。 也 修 成指定任务 , 可以对 自己和他 人的作品发表 评论 , 遇到困难可以通过 () 导教 师 : 学 员完 成 作 品 的 过 程 中 , 导教 师 可 以 反 复 进 远程求助 或参与研讨得以解决 ; 导教师时刻关注学 员的学习, 3辅 在 辅 辅 进行 行 阅读 和评 价 , 并提 出 修 改意 见 。 时 , 同 辅导 教 师还 可 以远 程 辅 导 学 远 程 辅 导 , 要 时 进 行 适 当导 学 , 时 评 价学 员作 品 并 提 出 修 改 意 必 及 员学 , 参与在线研讨 , 为学 员答疑解 惑。 见 ; 主 任 、 员和 辅 导 教 师 均可 以 自 由使 用学 习 资源 , 图 l 示 。 班 学 如 所 () 理 员 : 责 系 统 的 正 常 运 转 , 有 该 系 统 的 最 人 权 限 , 4管 负 拥 可 以 后 台 对 用 户 资 源 等 进 行 管 理 。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维基(Wiki)技术的引入实践探讨
98074 图书馆管理论文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维基(Wiki)技术的引入实践探讨在目前知识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成为了当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系统服务功能,以实现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协作,让更多的用户参与知识传播的过程。
特别是维基技术的出现,有效补充了以往图书馆在“知识整合”个性服务方面的缺陷。
一、维基(Wiki)技术相关介绍维基实际上是一种根据Web支持多人协作交流的超文本体系,主要包括了能够改变HT-ML网页系统和编目有所改变的系统。
它是一个可以给人们创造信息、交流使用信息的平台,用户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也可以像信息组织者那般,创造出别人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这让个人的知识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组织加工的过程,并且在同一个维基平台中信息知识的创作人员会自动形成一个虚拟社群,利用维基系统社群中的人们可以自由交流。
虚拟社群的全部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充分利用个人知识,借助群体的力量分享知识。
二、维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实践研究1.依据维基技术建立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的空间在知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被广大的社会公众认为是一个可以进行学术信息交流的公共空间。
而高校也是科研活动的聚集场所,摄取科研信息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成败。
高校图书馆要想从传统图书馆服务中提升服务质量,必须及时引入新的服务理念进行科研,改进知识生产、获取与保存的形式,和高校分散的个体科研工作者合作,彼此之间分享科研协作知识[1]。
基于维基技术,高校图书馆能够扩展科研用户的学术人际网,进一步建立起个人知识交流平台,依照一个统一的主题,在咨询图书馆馆员前提下,在信息共享空间中进行学习交流、研究,进而促进个体的学习研究。
其次,维基科研信息交流合作空间和因特网上面的维基系统相比,其中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有大量的博士生、研究生人员,他们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且高校教师、院士等积极参与,这充分保证了科研信息的权威性。
略谈Wiki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略谈Wiki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略谈Wiki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1引言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 (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快速发展给网络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实现现有知识的重复和传递,同时激发集体智慧,促进知识生成是网络教学的重要任务。
Wik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网络教学中的交流、协作及新知识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
MOOC三驾马车之一的edX也将Wiki技术应用到了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
本文尝试在对edX 网络课程中Wiki的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Wiki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2 Wiki简介2. 1 Wiki的概念Wiki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于1995年开发,其最初是为了方便社交群体的交流沟通而建立的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
Wiki在国内被翻译成“维客”或“维基”,“是一种随互联网而产生的理念和技术,以互联网开放、合作、平等、共享为特征,允许并支持用户协同写作的系统”。
Wiki通常以一个网站或网站中的一项功能的形式存在,用户可以在Wiki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基于共同主题进行探讨。
用户通过浏览器对Wiki中的内容—主要是文本,也支持图片和公式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和删除。
Wiki中的内容可以被所有成员获取和编辑,也由所有成员共同管理。
Wiki完整地保留每一次的修改的内容和记录,可以随时浏览和恢复到早期的修改版本,这种协同写作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合作共享,Wiki中的内容是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
2. 2 Wiki技术的特点2. 2. 1简单易用对用户而言,Wiki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软件,任何人可以通过Wiki 添加、删除和编辑网页内容,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界面进行对Wiki页面的编辑,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软件,也不需要掌握HTML代码。
Wiki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Wiki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们可以任意选择匿名或实名方式编辑或添加内容。
Wiki系统是一种超文本系统,人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维客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所以,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网络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论坛是BBS的中文名称,BBS(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牌服务)是Internet 上的一种电于信息服务系统。
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象曰常生活中的黑板报一样,电子公告牌按不同的主题、分主题分成很多个布告栏,布告栏的设立的依据是大多数BBS使用者的要求和喜好,使用者可以阅读他人关于某个主题的最新看法(几秒钟前别人刚发布过的观点),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贴到公告栏中。
同样地,别人对你的观点的回应也是很快的(有时候几秒钟后就可以看到别人对你的观点的看法)。
虽然谈话的双方素不相识,却可以亲近地交谈。
在BBS里,人们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
参与BBS的人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
BBS站往往是由一些有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建立,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
而且,由于BBS的参与人众多,因此各方面的话题都不乏热心者。
基于它们的概念及一些显而易见的特点,我们可以以初学者不成熟的眼光来推测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再由一些相关知识,可以查找到一些关于它们之间更成熟一点的区别: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
HCI简述(世毕盟留学)
HCI一、HCI综述HCI(WIKI)是一门研究系统和用户之间交互的学问。
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
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
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
通俗的讲就是研究各种通过交互系统、交互体验的学科。
Physical的交互界面比如收音机的播放按键,virtual的界面比如网站、app界面。
从学名上可以看出,这个学科包括两个主体:1.人2.工程系统(目前HCI Community里的工程系统主要指的是计算机)。
所以这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包括:- 心理学比如用户对界面、系统的理解(mental model)- 交互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做出设计原型)- 计算机科学(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实现设计原型)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科,它和很多传统专业也有交集。
和HCI有交集的学科包括计算机、工业设计、图形设计、心理学。
●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偏工程方向的HCI本身就是计算机科学的一各分支,做的项目比如各种APP, 无人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与工业设计有交集:但HCI更多关注虚拟界面的设计,而工业设计更多的是实体的设计。
●与图形设计有交集:比如会用到一些基本的色彩原理,但交互设计不会关于一个logo,图形具体怎样设计,更多的关注体验的设计。
●与心理学的关系:从以上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了解用户痛点、设计界面的时候需要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与概念模型、通过界面元素帮助、引导用户完成任务。
二、HCI 就业方向HCI的就业方向主要也分为两类。
●偏交互设计:主要做交互体验设计或交互体验研究。
不需要太深的计算机基础,甚至完全不需要,当然有一定的前端开发skill在找工作中是加分项,因为能更好的传达design和跟engineer 交流。
●偏计算机的:跟学CS出身的同学相似,做的方向computer graphic,computer vision, machine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都有,将来也可以做码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RSS
• (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 也叫聚合内容, 也叫聚合内容 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 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可以被称为资源共享模 内容的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应用。 应用 式的延伸。 式的延伸。 • 1.订阅 订阅BLOG(你可以订阅你工作中所需的技术文章;也可以订阅与你 你可以订阅你工作中所需的技术文章; 订阅 你可以订阅你工作中所需的技术文章 有共同爱好的作者的Blog,总之,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可以订什么 有共同爱好的作者的 ,总之,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可以订什么) • 2.订阅新闻 无论是奇闻怪事、明星消息、体坛风云,只要你想知道 订阅新闻(无论是奇闻怪事 明星消息、体坛风云, 订阅新闻 无论是奇闻怪事、 都可以订阅) 的,都可以订阅 • 你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去逛了。只要这将 你再也不用一个网站一个网站,一个网页一个网页去逛了。 你需要的内容订阅在一个RSS阅读器中,这些内容就会自动出现你的 阅读器中, 你需要的内容订阅在一个 阅读器中 阅读器里,你也不必为了一个急切想知道的消息而不断的刷新网页, 阅读器里,你也不必为了一个急切想知道的消息而不断的刷新网页, 因为一旦有了更新, 阅读器就会自己通知你. 因为一旦有了更新,RSS阅读器就会自己通知你 阅读器就会自己通知你
wiki
•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 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 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 者探讨。 •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 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 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 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 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 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 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 知识。 • 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
•••源自 沙漏理念在wiki中,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谓的沙漏理念,就是社会团体中, 每一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以发表,创新,改进来拟定自己在互联网中的地位,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沙漏的顶尖上去的,因为无论你是,学生,老师,律师, 工人,只要你有属于你自己的原创......... 那么分享,将会变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潜能。在与他人分享中,改进升 级自己。
Blog
•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 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 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 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 人。 简言之, Blog 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 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一般都是 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 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 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个别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 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以及BBS和论坛 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 Blogger 即指撰写 Blog 的人。 Blogger 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 “ 博客 ” 一词,而撰写 Blog 这 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 “ 博客 ” 。因而,中文 “ 博客 ” 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 种意思 Blog (网志)和 Blogger (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 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
SNS
• • SNS: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 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SNS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 件。SNS通过分布式软件编程,将现在分散在每个人的设备上的CPU、硬盘、带宽进行统筹安排, 并赋予这些相对服务器来说很渺小的设备更强大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计算速度,通信速度,存 储空间。 社会性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 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现在许多WEB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 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 础源于六度理论(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则(Rule Of 150)。 SNS的技术起源:在互联网中,PC机、智能手机都没有强大的计算及带宽资源,它们依赖网 站服务器,才能浏览发布信息。如果将每个设备的计算及带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共享,这些设备 就有可能具备比那些服务器更为强大的能力。这就是分布计算理论诞生的根源,是SNS技术诞生的 理论基础。 SNS网站:就是依据六度理论建立的网站,帮你运营朋友圈的朋友。 六度关系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 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就是说 你想认识一个人,托朋友找朋友找认识他的人,之间不会超过六个人。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介绍、握手来形成一个朋友圈、联系圈的,每 个人不需要直接认识所有人,只需要通过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就能促成一次握手。而普通的网 络交际,则大多数通过某些平台来实现,比如将自己放到一个平台中去,让很多人看到,并且联系 你认识你。两者的优缺点明显,社会性交际优点是可靠,彼此关系建立在可靠的人际网络上,缺点 是产生握手的时间长、代价较高;平台式的网络交际优点是成本低,但不可靠。
•
•
• •
•
BBS
• BBS的英文全称是 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来公 的英文全称是 ,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 最早是用来公 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BBS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早期 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 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 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 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 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 的BBS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得消息而已。一直到 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 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得消息而已。 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有些人尝试将苹果计算机上的BBS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BBS才开始渐 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之后,有些人尝试将苹果计算机上的 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 才开始渐 转移到个人计算机上 渐普及开来。近些年来,由于爱好者们的努力, 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渐普及开来。近些年来,由于爱好者们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 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也可以通过 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 目前,通过 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软件及信息 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计 系统来和别人讨论计 算机软件、硬件、 、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 系 算机软件、硬件、Internet、多媒体、程序设计以及医学等等各种有趣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 统来刊登一些“征友” 廉价转让” 公司产品”等启事,而且这个园地就在你我的身旁。 统来刊登一些“征友”、“廉价转让”及“公司产品”等启事,而且这个园地就在你我的身旁。只 要您拥有1台计算机 台计算机、 只调制解调器和 条电话线,就能够进入这个“超时代”的领域, 只调制解调器和1条电话线 要您拥有 台计算机、1只调制解调器和 条电话线,就能够进入这个“超时代”的领域,进而去享 用它无比的威力! 用它无比的威力! BBS系统最初是为了给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地方。70年代后期,计算机用户数目 系统最初是为了给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地方。 年代后期 年代后期, 系统最初是为了给计算机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地方 很少且用户之间相距很远。因此, 系统( 很少且用户之间相距很远。因此,BBS系统(当时全世界一共不到一百个站点)提供了一个简单方 系统 当时全世界一共不到一百个站点) 便的交流方式, 可以交换软件和信息。 的用户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 便的交流方式,用户通过 BBS可以交换软件和信息。到了今天,BBS的用户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 可以交换软件和信息 到了今天, 的用户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 除原先的计算机爱好者们外,商用BBS操作者、环境组织、宗教组织及其它利益团体也加入了这个 操作者、 除原先的计算机爱好者们外,商用 操作者 环境组织、 行列。只要浏览一下世界各地的BBS系统,你就会发现它几乎就象地方电视台一样,花样非常多。 系统, 行列。只要浏览一下世界各地的 系统 你就会发现它几乎就象地方电视台一样,花样非常多。 起初的BBS系统是报文处理系统。系统的唯一目的是在用户之间提供电子报文。随着时间的推 系统是报文处理系统。 起初的 系统是报文处理系统 系统的唯一目的是在用户之间提供电子报文。 系统的功能有了扩充, 移,BBS系统的功能有了扩充,增加了文件共享功能。因此,目前的 系统的功能有了扩充 增加了文件共享功能。因此,目前的BBS用户还可以相互之间交换 用户还可以相互之间交换 各种文件。只需简单地把文件置于BBS系统,其它用户就可以极其方便地下载这些文件。 系统, 各种文件。只需简单地把文件置于 系统 其它用户就可以极其方便地下载这些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