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问答练习: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制作模型:分组制作地球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学科关联性:本章节与物理、天文等学科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天文学常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习兴趣:学生对宇宙和地球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到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
3.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圈层结构是本章节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并掌握其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征和作用。
-重难点突破设想:利用地球仪、剖面图等教具,结合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困难。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绘制地球仪、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特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和地球奥秘的欲望。
-通过展示宇宙和地球的壮丽景观,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问题进行讨论。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季节、昼夜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坐标系: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讲解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位置的表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宇宙中地球的地位和特点;
b.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c.地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组织实地观察、天文科普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宇宙中地球的位置关系图,标注地球与太阳、月球等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以此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理解。
2.请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地球运动对生活中具体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四季更替等)的影响,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地理坐标系等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又是一颗特别的行星。
2. 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拟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从繁星到天体,展示图片,商量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想教材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让学生推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学生活动同桌商量,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1〕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日地距离、地球的邻居〕〔2〕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相同,自西向东,图中为逆时针方向〕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水星稍大一些,其余的相差不大〕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根本上在同一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偏心率接近0,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与其他行星比拟,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别的地方〕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商量。
〔1〕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各包含哪几颗大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2〕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拟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 . 6%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5% ;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 316 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318 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拟大。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设想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实施方法:运用图片、视频、星图等资源,让学生在观察、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
3.设想三: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组织实地观察活动,如夜晚观星,让学生亲身感受宇宙的浩瀚。
4.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宇宙探索的科普书籍,如《宇宙简史》、《星际穿越》等,拓宽知识视野。
b.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
1.通过书面作业,巩固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
2.实践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标注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
b.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巩固地球在宇宙中位置、自转和公转知识。
c.撰写一篇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2.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宇宙和地球位置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详细介绍宇宙的概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态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结合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面向的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的学习者,即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宇宙和地球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他们对宇宙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教学设计4:1.1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知识结构:(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①②③1、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A、140亿光年B、140亿年C、140亿天文单位140亿千米2、下列关于河外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位于河外星系B、是目前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C 、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D 、是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的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 、总星系B 、地月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5、下列各组行星均属巨行星的是A 、金星、地球B 、木星、土星C 、地球、木星D 、水星、冥王星6、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是A 、水星B 、金星C 、木星D 、冥王星7、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运动方向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2001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是A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B 、哈雷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C 、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D 、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碎片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G ,H 。
(2)彗星J 是在 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教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二)讲授新知
1.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我会以图片和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宇宙的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层次结构。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会详细讲解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渺小和独特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宇宙的壮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宇宙与地球的关系,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学习天文基础知识,认识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和运动规律。
3.掌握地球的基本运动,如自转、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降低宇宙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构建宇宙与地球的空间概念。
2.针对学生在观察、分析能力上的差异,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观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3: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运动特征密切相关;地球还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要认识地球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和结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因此,教材结合最新的宇宙探索活动和进展情况来研究宇宙环境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再讲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时刻影响着地球,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使用录像和相关图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章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辅以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
本章最后的教学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反映了全章内容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空间逻辑,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知识框架』『教学分析』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统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目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下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里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实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宇宙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星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学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对宇宙、天文等神秘领域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同时,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关注度较高,有较强的国家荣誉感。
4.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如: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项目背景及意义;
-项目进展及成果;
-项目对国家及人类的贡献;
-个人对项目前景的看法及建议。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选择题: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测试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3.问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实践题:让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宇宙的层次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1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于天体和宇宙的认识,教师总结宇宙的概念。在次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2008年09月04日 星期四 17:34
课堂反馈:
1.目前工业所使用能源的大部分归根结底是来自 ( )
A.太阳能 B.地球内部能量 C.核能 D.潮汐能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 )
第一课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
2.整合跨学科知识,如物理、生物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b.如何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答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题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关键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珍惜和保护。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观念,关注地球环境变化,增强对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为改善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篇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教材分析: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课题宇宙中的地球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集体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类别2、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3、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以科学的观点认识宇宙。
过程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观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型新课主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学案第一节教学反思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
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比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 )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所以:a 、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b 、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太阳系中的行星。
先介绍行星的概念、特征及各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各大行 星的排列顺序,可以编成歌谣的形式(如:水中行星一巨蟹,火中行星一狮喉, 空中行星一飞马,带光环行星一小龙),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同时提问学生: 为什么水星被称为“水星”?为什么火星被称为“火星”?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 下一个知识点——水星和火星上有无水的问题。
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地球的宇宙环境对地球自身 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球自 身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形态、位置和运动。
1、投影仪和PPT。
2、天球模型。
3、教学视频:地球的公转和自 转。
4、教学软件:互动式地理学习 软件。
(答案:金、地、火)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生命存在?引出 下一个知识点——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生命存在条件。
(3)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生命存 在条件。
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上生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然后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讲解地球的几个独特条件:①自转、公转周期 适中,保证了温度适宜;②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有足够的引力来吸引大气层 中的气体;③离太阳距离适中,保证了有适宜的温度;④有液态水存在;⑤有一 层臭氧层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不同点:表面温度不同;有无水分;有无大气层)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 金星表面温度高而海洋行星表面温度低?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最 后总结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本身条件+外部条件+时间的漫长。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上有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当的大气 厚度和成分等。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观看视频:《流浪地球》片段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刘慈欣描述了因为太阳氦闪导致太阳系不宜居,人类将整个地球推动,逃离太阳系泊入比邻星轨道的故事。
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比邻星距离地球大约4.2光年,这个距离在宇宙尺度下已经是非常小的了。
【小组合作】1、比邻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宇宙有多大?任务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自主学习】根据左边歌谣,在右图中画出太阳、地球、月球相互运动示意图。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小组合作】宇宙中天体众多且大多都在不断运动之中,它们是如何共存的?学生答案参考: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体积质量大的天体吸引体积质量小的天体围绕其运转,体积质量小的吸引体积质量更小的天体,形成一级一级的天体系统。
教师讲解:地月系:由地球的月球组成,月球围绕地球运转。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组成。
银河系: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包含众多的恒星,其中一个是太阳。
河外星系:除银河系以外宇宙中的其他星系。
可观测宇宙:目前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由数量庞大的星系组成。
【自主学习】1、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如何排列?2、小行星带位于哪里?3、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和相比有何异同?学生答案参考:问题1:太阳系一共有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问题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本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太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设计时长12分钟)问题3:相同点: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体积和质量没有特殊,与其他行星相似,围绕太阳进行的公转运动也与其他行星相似。
不同点: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尤其是存在高级智慧的天体。
1.1-宇宙中的地球--板书设计
1.1-宇宙中的地球--板书设计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 2 -- 3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
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板书】2、天体系统【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学生回答】略【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设想:通过动态模型演示、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2.重难点:天体、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基本概念的区分和联系。
2.制作一份关于“宇宙中的地球”的主题手抄报,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相关天体概念等。要求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字迹工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3.观察夜空,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星座、行星等天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运动规律。要求以观察日记的形式提交,鼓励学生进行长期观测,培养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规律以及相关天体概念。
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态模型和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同时,引入天体、星系、太阳系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宇宙观念。
2.教学内容:讲解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历程,展示我国在宇宙探索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要珍惜和保护。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宇宙观念,提高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以下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
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
天体系统。
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
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
小的天体系统。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
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
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
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
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
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
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
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
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
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
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
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
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
一下:(多媒体投影)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
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
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
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
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
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
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