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4.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地球仪模型,向学生介绍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并解释地球构造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解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如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特殊性。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然环境的特点,如气候、地貌、水文等,并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5.作业小结:本案例布置了一项关于地球的介绍性报告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关注地球保护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这种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然环境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如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质疑和探讨。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构造、自然环境等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主要涉及两个知识要点的学习、两个地理技能的培养以及两方面地理情感的教育。

两个知识要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科学认识地球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必要铺垫。

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环境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

宇宙由天体(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各种天体在宇宙中可谓等级森严,每种天体都有自己相应的地位,从而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从天体系统的层次来看,地球是银河系里一恒星系统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特点来看,地球在八个兄弟姐妹当中并不特殊,但是地球却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天体。

当然地球的这一特殊性又离不开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其自身特征。

地理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表达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表)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宇宙天体系统层次和太阳系的空间特点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地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增强学生对地球——我们家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课主要通过对地球的特殊性的分析和对案例火星的探究来增强学生对地球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家园的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部分,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认识地理环境的态度,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节教材从宇宙谈起,先简单介绍了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发展历程,紧接着提出了宇宙范围和组成物质。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大小关 系,激 发学生 探究兴 趣。
16min
1.厘清概 ①根据学生 ①思 通过问 念:天 对一环节问 考,小 答厘清
体、天体 题1的解答, 组讨 概念,
系统; 放映各种天 论,回 通过图
讲 掌握天体 体的照片总 答问
片深化
授 系统的结 结出天体的 题; 对概念
新 构层次。 概念(宇宙 ②在草 理解,
①提问4: 太阳系中的 八大行星是 指?他们分 为几类? ②解答问 题:用ppt展 示八大行星 在太阳系的 位置关系和 分类。 ③让学生根 据课本P5的 图表(行星 轨道倾角与 偏心率;三 类行星距日 远近、质 量、体积等 特征比 较),说说 地球的运动 特征和物体 特征。 ④总结地球
①小组 讨论, 回答问 题; ②思 考,总 结规 律,自 由发 言,其 他同学 补充; ③做课 堂练 习。
六、设计理念:
(1)认知理论:根据认知理论,充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间 建立联系,如结合学生已有的天文知识,来讲解地球所处的 宇宙环境。同时结合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来迁移到寻找地 外存在生命的天体的运用上。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一种情境认知,情境认 知不是封闭于个人头脑之中的认知过程,而是同周遭环境中 的工具、符号、语言等媒体和功能性质资源的交互作用之中 生成的认知过程。据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让 学生自己从所提供的材料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中获得所需地理 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本节是这 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 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 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 掌握天文基础知识,如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天文现象,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掌握天文基础知识,如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天文望远镜等教学工具。

3. 搜集一些与地球宇宙环境相关的案例和故事,用于课堂讲解。

4. 设计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精心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航员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教师简单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

2. 认识银河与太阳系:利用教具,师生共同演示模拟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利用多媒体课件认识太阳系以外的广大空间和天体。

通过讲解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使学生明确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太阳系有初步了解,同时形成宇宙广阔的概念。

3. 讲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教师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了解宇宙组成、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确星系、恒星、行星的不同,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宇宙的组成。

4. 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通过观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拟实验视频,学生明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及方向。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确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有更直观的认识,并理解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中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中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中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让学生了解地球周围的天体以及其特点和相互关系。

3.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对地球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4.让学生掌握观测天体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观测天体。

二、教学内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太阳系的构成及天体的特点。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地球上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5.观测天体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演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天体的特点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实践法:通过组织学生观测天体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观察季节和气候变化的现象。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测天体的方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媒体1.教学视频:使用影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天体的特点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2.图片展示:使用插图和图片展示太阳系各天体的形态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环境。

2.观测器材:使用望远镜、星图等器材帮助学生观测天体。

五、教学活动1.观测天体活动:组织学生在晚上观测天体,并让学生记录观测所得的信息。

2.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观测天体的体会和方法。

3.制作海报活动:让学生制作海报,介绍太阳系的构成和天体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观测天体的记录:通过学生观测天体所记录的信息,对学生观测天体的能力进行评价。

2.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制作海报的质量:通过海报的内容和创意,评估学生对宇宙环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了不同的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观看视频、观测天体、小组讨论和制作海报等活动中,都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能讲得有些简略,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 掌握天文基础知识,包括天文单位、星座、太阳系等概念。

3. 能够识别主要的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 难点:掌握天文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2. 准备天文望远镜、星球模型等教具。

3. 提前收集有关宇宙环境和地球的有趣的事实和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宇宙环境,增强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太空图片,如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星系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2. 讲授新课:(1)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并强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2) 地球的引力环境:通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和地球的行星际物质运动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引力环境,包括地球的卫星(月球)、太阳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3) 地球的辐射环境:通过讲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等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辐射环境,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4) 宇宙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通过讲解宇宙射线、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影响,让学生了解宇宙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宇宙环境的变化。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地球的引力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地球的辐射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如何应对宇宙环境的变化。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宇宙环境的变化。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6篇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规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

它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学生活动和评估策略的安排等方面。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希望你喜欢。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精选篇1)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要变教师为教练,变讲师为导师。

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处处留意少讲精讲,时时注意留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本文就是笔者“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知识生成过程”观念实践的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③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②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③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④互动探究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⑤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②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1)

地球在宇宙中任娅红\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2节【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在宇宙中,从地球角度分析宇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从而也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典故叙述宇宙环境,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

另外学生对宇宙的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一些地外生命的信息,所以合理引导和正确诠释地球的特殊性很关键,再就是利用学生丰富的宇宙知识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培养利用资料解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对于学生中一些常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观点,教学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1. 引言:地球的舞台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小故事。

想象一下,咱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舞台,而宇宙则是这个舞台的背景,那可是浩瀚无边啊!当我们在地球上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时候,殊不知,外面还有数不清的星星和行星在“围观”我们,仿佛在说:“你们人类真有趣!”所以,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来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2. 地球的“家”2.1 地球的位置首先,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哪个“角落”呢?嘿,别着急!我们在太阳系中,是在离太阳适中距离的那颗蓝色星球。

你知道吗?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正好可以让我们拥有适宜的温度,既不会像火星那样冷得像冰箱,也不会像金星那样热得像蒸锅。

真是老天眷顾,给了我们一个黄金地段啊!而且,地球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地方,简直是宇宙的“人间仙境”!2.2 地球的特征说到地球的特征,那可就多了!它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是大气的好朋友。

咱们的水是生命的源泉,空气则是咱们的“氧气大哥”。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宛如一部复杂的交响乐,动物、植物和人类都在这乐队里各司其职,和谐共处。

这种微妙的平衡,真的是太神奇了,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为大自然的创作鼓掌!3.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3.1 人类的责任说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我们住在这颗星球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但也要为它负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像是温室效应、资源过度开发等等,简直让人心痛!所以,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呀!不然,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再也找不到干净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那可就真是“落得个身无长物”的惨状了。

3.2 地球的未来展望未来,地球将何去何从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出一份力。

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植树造林等等,都是我们能做的小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总能带来改变。

就像古人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小行动,都是通往美好未来的第一步。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宇宙环境的观点。

2. 掌握地球的八大行星及其各自的主要特征。

3.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其特殊性。

4. 培养学生对宇宙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宇宙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图表和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素材,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天文望遥镜,供学生观察星空。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宇宙环境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太空探索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讲授新课1. 认识星空(1) 教师展示一些星空的图片,并介绍一些星座的故事传说。

(2)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星星和星座。

2. 地球的宇宙环境(1) 介绍地球所处的银河系和太阳系: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地球。

(2) 教师利用行星运动轨迹图片介绍各大行星的特点及规律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轨道位置特殊。

(三)实践活动模拟航天员在太空舱内看到地球是什么样的,并用图片记录下来。

可以尝试着应用画图工具或截图软件,对看到的地球景象进行描述。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地球为什么能够成为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2)为什么我们能在地球上看到星空?(3)太空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全班同砚分享讨论结果。

4.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3.认识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a.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绕太阳运行。

b.地球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c.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2.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a.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b.星系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c.宇宙的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恒星的形成和演化等。

3.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a.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地球得到太阳光和热能。

b.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月球引起潮汐现象。

c.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相互作用:行星间存在引力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兴趣(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夜空中的星星、行星等图像,让学生激发对宇宙的好奇心。

2.讲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0分钟)通过示意图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自转、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点。

3.讲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30分钟)使用图片和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过程,让学生对宇宙的广阔和复杂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4.进一步讲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30分钟)a.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讲解地球得到太阳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的应用。

b.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解释月球引起潮汐现象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潮汐的形成和变化。

c.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相互作用:通过示意图展示行星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让学生了解行星运动的规律。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工具:1.多媒体装置(投影仪)2.图片和动画资源3.天文学教学模型或实物五、教学评价:1.完成课后作业,如绘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等。

2.考察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恒星的形成和演化等。

3.班级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2024)-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2024)-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包括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能力。

3.区域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区域,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分布。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课前解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开篇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宇宙环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认识地球的特殊性。

四、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的特殊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天体的图片、视频等。

2.制作天体系统层次模型的材料,如卡纸、彩笔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展示美丽的星空和各种天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这些景象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宇宙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讲解天体的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介绍主要天体类型的特点和例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师以地球为例,逐步介绍天体系统的层次。

从地月系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利用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要求学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主要原因。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在宇宙中】1.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而且不同尺度相互联系。

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天体系统的概念,而是从银河系和太阳系这两个尺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材图1.1“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体现了不同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教材图1.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拟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中将八颗行星画在太阳的同一侧,可方便学生直观看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地球的体积、质量等),对地球上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正是如此,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因为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自转和公转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说它特殊,因为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所知,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4.“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重点落在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上,旨在加强学生保护好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播放科幻电影中有关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影视片段。

【过渡】视频中我们看到外星人正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一旦找到并到达地球,他们可能对地球进行侵占。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基本特征。

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从资料中获取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从资料中获取科学知识。

让学生回忆一些星座的知识和月相的知识,并出示月亮的照片(新月和满月),然后出示几张星空图,唤起学生研究天体的兴趣。

接着出示课题:地球在宇宙中。

学生阅读课文第3节,回答下列问题(出示幻灯片):(1)银河系有多大?(2)银河系里有多少颗恒星?(3)在银河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星系?如果有,这些星系离我们有多远?(4)什么是天体系统?(5)地球属于哪一种天体系统?(6)什么是星座?天空中著名的星座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然后阅读课文第4节,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太阳系?它包括哪些天体?(2)什么是太阳?什么是行星?什么是卫星?(3)水星和金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两个行星,它们上有没有大气层?有没有水?(4)火星被称为“红色行星”,它上有没有水?(5)什么是彗星?什么是流星?(6)在太阳系中还有没有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的天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让学生回忆一下有关星座的知识,然后出示星空图(猎户座),让学生说出猎户座内有哪些著名的天体(参宿参宿七等)。

然后提问:根据猎户座内各天体的连线,它是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正三角形?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宇宙中的天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运动不休的;不是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的,而是按一定的轨道运动着。

由此可使学生了解宇宙的运动性、变化性等特点。

阅读课文第5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地球的运动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是怎样运动的以及运动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然后提问:我们能不能在晚上8点钟看到星光闪闪的景象?如果看不到是因为什么?如果在白天能否看到星光闪闪的景象?为什么白天看不到太阳光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光受到了大气的削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必修一第1章第1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 1课时【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部分,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认识地理环境的态度,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节教材从宇宙谈起,先简单介绍了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发展历程,紧接着提出了宇宙范围和组成物质。

对这部分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由外及里,由表象到实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清宇宙环境的物质运动规律。

在介绍宇宙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着重分析了太阳系的组成和物质运动特征。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采用图表和示意图的形式来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球普通性的理解。

最后,教材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简单介绍了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从而引出了地球的特殊之处。

教材的案例探究以地球的近邻火星为例,介绍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及火星的基本情况,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珍惜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这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第一课,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入门课,对学生以后学习地理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具体内容、学习方法还比较模糊,从本节来说,学生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对知识的了解不够系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

本课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在学习过程上,创设情景,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地理情感;在知识架构上,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宇宙中天体的类别,理解天体系统中天体间的运动关系,以及宇宙中各级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②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总结地理资料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培养动手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③通过阅读图表,培养对比分析地理数据、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宇宙环境观。

②培养热爱地球、珍惜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与条件。

本节主要在于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而天体系统层次和地球特殊性刚好能说明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与条件。

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象知识,而对于这样宇宙环境对地球的重要意义却难意识到。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图表展示法。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立体空间,学生很难从文字内容去理解想象宇宙环境。

多媒体教学和情景创设刚好能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图表展示来增强学生对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拟通过三个活动和一个案例探究来引导学生完成本节的学习内容。

三个活动由外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该环境对地球的意义所在。

通过案例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

每个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基本知识;二是通过情景创设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三是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及时检测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璀璨的星空【提出疑问】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家园地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进入新课】要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环境——宇宙的状况。

【活动一】了解宇宙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古老的宇宙观地是一块平板,天是一个盖子,(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阔如圆盘。

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心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地球外于中心,在这之外还存在很多个天层,月球天处于最内层,而恒星天处于最外层。

它无法解释木星和土星的回旋。

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星系一词,其实是指宇宙。

20世纪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利用,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一、物质性(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①说一说什么是宇宙?宇宙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②宇宙中天体是如何分类的,组成宇宙的基本天体有哪两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文,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回答问题)(2)呈现各种天体的照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不同类型天体的大小,亮度,形态等直观特征a星云: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分布并不均匀。

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为“星云”。

b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静止不动的球状天体。

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在八大行星中,只有土星和木星有美丽光环。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

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

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

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是由冰冻物质,尘埃组成,当它运动到太阳附近时,在太阳光和热的作用下,冰冻物质迅速蒸发,汽化,膨胀并喷发出来,分为彗头和彗尾。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f流星:有行星际物质,彗星碎片,冰块组成,大小不一。

它们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们运动过程中,接近大行星时会受到摄动,因而改变它们的运行轨道,如果它们闯入地球大气层,就会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并燃烧从而产生耀眼的光亮,这就是流星。

二、运动性:(1)出示图文资料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太阳图片月球图片哈雷彗星图片地球和月球图片漩涡状星系图片银河系图片①组成宇宙的天体是杂乱无章的吗?这些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天体系统?②上述图片属于天体的有,属于天体系统的有;③判断天体系统的条件。

④天体系统包括哪四个层次?(2)试着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

要求:①按照自己设想绘制即可,示意图、框图等都可以。

②示意图要清晰、能正确反映天体系统层次。

③示意图以简洁明了为原则。

指导全体学生在白纸上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

选取绘制较好的同学作品进行展示,并加以表扬。

【承转】了解了宇宙中天体系统层次以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地球处在天体系统哪一个层次里面呢,这又对地球有何影响呢?【活动二】了解太阳系(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图表,提出问题。

①说一说太阳系中主要的天体名称及其质量关系。

②根据表1-1-2,说一说八大行星的质量之最、体积之最、公转运动半径之最、卫星数量之最。

(包括最大和最小)③根据体积、质量、距日远近可以把八大行星划分为哪几类,分别包含哪些行星?④读图1-1-3,说说这三类行星有哪些共同特征?(2)绘制太阳系图要求:①绘制太阳、八大行星、彗星、小行星带的相互关系。

②能正确表示各个天体的相对位置。

③示意图以简单明了为原则。

指导全体学生绘制太阳系图。

选取绘制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加以表扬。

小结:综合表1-1-2和图1-1-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八大行星中并不起眼。

【承转】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我们的家园——地球有没有特殊之处呢?【活动三】了解地球特殊性(1)展示地球卫星图片。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美丽星球,是什么让地球如此美丽呢,其有何特殊之处?(引导学生回答)小结:地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尤其是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2)展示太阳系图和八大行星表面温度表。

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思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表面温度白天350℃夜晚-120℃-33℃480℃22℃-23℃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150℃-180℃-220℃-220℃①假如地球处在金星或者火星的位置,地球的表面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有何影响?②如果太阳光照突然增强或减弱数倍,地球的表面温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③假如八大行星的轨道相互交叉,地球现在的情况又会是怎样呢?(3)展示地球图片和地球生态系统图。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提出问题。

地球生物要生存,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之外,还有哪些必需的物质条件?(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说一说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②根据地球生命存在条件,试着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案例探究】探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①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过?说一说你的看法和原因。

②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这个红色邻居是否适合我们人类居住,试着说一说理由?③地球目前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课堂总结】①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球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球体,请问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课堂练习】展示练习题目:①指导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②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③根据检查情况,有选择的讲评题目。

1、目前人类可见的宇宙范围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在各类天体中,最基本天体的是______和_____。

在太阳系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类地行星,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外部条件有____________;内部条件有_______________。

3、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图中一些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A 、D 、F 、M 。

⑵用图中字母写出:地球是,哈雷慧星是。

⑶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A太阳B月球C 金星 D火星⑷据上图可以总结出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有、、。

4、据所学知识,把下列字母序号填人图中方框内。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中B有适宜的温度C体积质量适中D原始海洋形成E日地距离适中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G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H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外逸【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空间1、目前可见宇宙:半径约160亿光年2、宇宙的组成:天体①基本天体:恒星与星云②其他天体: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3、天体系统:①定义:②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太阳地月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彗星、小行星、星际物质银河系其他恒星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等2、八大行星分类: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王、海王)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体积、质量和运动特征来看,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