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重难点二: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设想:利用图表、实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重难点三:运用地理观测和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数据。这一部分涉及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5.结合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播放宇宙探索的短片,让学生领略宇宙的壮丽景象,引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以外的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成和特点。
2.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自转与公转等,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学会运用地理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3、兴趣激发:通过互动教学和现实世界案例,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地球在太阳系及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详细讲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深入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它们对地表过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互动讲授: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案例研究:引入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技术应用:利用GIS软件和其他数字工具,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访问本地地质公园或天文台,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周: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讲解)第4周: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实地考察)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涵盖前4周的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周次主题目标教学活动作业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理解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引入:展示宇宙图片/视频讲授:宇宙组成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活动:制作太阳系模型①阅读教材相关章节②完成练习题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①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②了解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引入:讨论太阳的直接影响讲授:太阳辐射类型和太阳活动周期案例研究: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实验:模拟太阳辐射实验①阅读太阳活动文章②完成练习题第3周地球的运动①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和时间的影响引入:讨论地球运动知识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和速度互动演示:模拟地球运动实地考察:观察星空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口头报告第4周地球的结构①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②解释不同圈层对地表引入:讨论地球表面自然现象讲授:地球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研过程的影响实地考察:访问地质公园<讨论:圈层结构对地表特征的影响究报告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①复习前4周的学习内容②通过小测验评估学习成果复习:回顾关键概念和知识点小组讨论:互相测试和解释概念小测验:涵盖前4周内容反馈:讨论常见错误和改进地方①根据小测验结果复习②准备下一轮学习内容六、评估与反馈1、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定期小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中地理单元及课时教学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学校年级高一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标准模块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使用教材版本2019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名称宇宙中的地球单元课时数5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搜寻“地球2.0”主题概述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又是否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千百年来,吸引科学家们将探索的目光投向宇宙更深处。

中国科学家们提出一项“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简称“CHES”),期望发现首颗太阳系外宜居带“地球2.0”。

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本单元主题是人类生存环境,从宇宙环境到地球环境,从地质历史时期到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

以探寻“地球2.0”情境入手,有充足的观测数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依托,既有研究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在研究的同时能让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环境,更好地理解“环境”一词的地理学意义,引导学生以宏观视角来认识地球。

去哪里探寻“地球2.0”,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完成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内容学习,落实课标“1.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引导学生着眼宇宙环境,理解人类生命的神奇,珍惜和保护地球的宇宙环境,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探寻怎样的“地球2.0”,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外部条件:在了解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后,认识太阳是宇宙中对地球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天体,完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内容学习,落实课标“1.1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一步阐释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水平。

内部(自身)条件:了解地球在数十亿年所经历的发展和演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及其现在的自然环境。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学习能 了好奇。通过初中的学习和日常科普知识的学习基本了
力分析 解星云、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概念。对地球上能
够存在生命的原因也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天体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教学策略选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结构图向学生阐明天体系统之
择与设计 间的层级关系以及地球在各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通过 图表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师: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短片,简单的了解一下地球 的宇宙环境。 师: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地球很小,宇宙很大;与宇宙比起来人类真的 微不足道。 师:这个视频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向我们表达了 不同的讯息。感性的层面是,在宇宙面前人类真的是微 乎其微,正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以 无论你在经历什么苦难都不值一提。而理性层面则告诉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课程从“谈天”说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
地”。通过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向学生呈现地球所属
的宇宙位置和宇宙环境,为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 教材分析
星打下基础。本节课程的重点是从地球的外部宇宙环境
和自身因素去解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教学难点是地球
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 1 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应用图表信
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
课例研究综 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

生动脑、动手能力,教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
正确认识地球。教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
教学过程 我们,整个宇宙是由无数的天体组成的。那么,什么是 天体?天体有哪些类型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第一自 然段和图 1.1,快速阅览书面文字,和图 1.1 说出天体 的概念和集中基本的类型。(快速了解下天体的概念和 不同类型天体的特征。) 师:看完阅读材料后请同学说下什么是天体? 师: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有哪些? 生: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生:卫星、恒星、星云,彗星等。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季大伟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季大伟
(板书)地球的特殊性
学生结合幻灯片的图片了解并记忆天体系统的级别
师:大家结合生物所学想一下存在生命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在下面共同回答)
归纳答案:适宜的温度、水和大气
师:为什么地球的这些条件都具备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条件了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及学案的材料完成导学案自主活动3
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在下面各自回答自己认为的存在生命必备的条件
通过从身边的热门电影视频和剧情简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电影剧情材料的阅读及提出的三个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动力。
(板书)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常见的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其中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气体球,行星是绕着恒星转动的,卫星是绕着行星转动的。请大家阅读材料1完成自主活动1 将导学案《流浪地球》剧情简介背景材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用笔圈出来。(找一个学生上讲台用鼠标圈)
师:我们看到这里有太阳,行星,彗星,小行星带等,从这个动画图中大家能不能一下认出地球呢?不能,因为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称为同向性;它们几乎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运动我们称为共面性;它们的运动轨迹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为近圆性从这里我们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学生观察幻灯片中太阳系动画,找出组成太阳系的天体。
提问后教师归纳答案:我们看到地球流浪是因为太阳将极速老化,短时间内将吞没地球,太阳系将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所以地球要逃离太阳系去往更远的比邻星轨道。这里的比邻星又是什么呢?它是跟太阳一样的恒星,我们称为天体,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概念——天体。
观看《流浪地球》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阅读导学案的电影剧情简介达到初步感受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效果。
学生观看视频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及原因。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宇宙中的天体和天体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如其他行星的环境与地球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精彩视频,如浩瀚的星空、美丽的星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处于怎样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宇宙介绍宇宙的概念,强调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

列举常见的天体类型,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天体的特征。

(2)天体系统讲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即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以太阳系为例,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介绍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等,让学生明确太阳系中天体的位置关系。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的层次关系,通过绘制简单的层次图,帮助学生记忆。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其是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宇宙》并展示有关宇宙的名言语录:“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霍金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家宝第一部分:利用导学案,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1、仰望苍穹,我们能看到茫茫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呢?2、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视频展示天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宇宙的美,感受宇宙的奥妙…。

.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天体的概念,了解天体的分类,归纳宇宙的特征1.宇宙中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以及人造卫星等物质;这些物质通称天体。

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3。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具有无限性的特点(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4。

认识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创设情境:重温儿时的童谣“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引出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师生共同探究:地球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空间吗,它和其他天体之间有无联系呢?星光闪闪,夜空茫茫;亿万星辰,交相辉映。

宇宙是由无以数计的各类天体组成的庞大空间,地球只是巨大宇宙中的一颗微尘而已.自主探究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表示地球的位置认真看视频,并且认真思考。

阅读教材,并填写好导学案里的知识框架.认真欣赏天体图片,并发出美的感慨在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带着已了解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宇宙物质形态学生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1、通过视频图片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引入下一主题-—存在生命的行星2、教师投影展示太阳系示意图,《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3、结合有关的理化知识以及生物知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探究4、以及自然界生机盎然景观图片。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1.1 宇宙中的地球
“谈天说地”,地——地球,天——宇宙。

什么是宇宙?
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上有星星、月亮、太阳……”——天体
1、概念(了解):天体、天体系统
2、分类: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等→天体相互吸引、绕转组成天体系统,例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天体系统——行星系、恒星系、银河系等
地球处于什么宇宙环境中呢?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表现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普通性
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结构特征:
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 (2)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地球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引入:电影《流浪地球》为什么流浪?
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

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目前,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存在生命原因: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 ②大气条件(氧气、大气层保护) ③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普通性 特殊性。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行星的概念,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轴、黄道、赤道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地图的种类、绘制原理和阅读方法。

4.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5. 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的起源,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

2.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生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等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等。

2. 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绘制。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分布。

4.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展示地球运动轨迹的动画。

4. 地球仪和地图: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原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宇宙中的地球详细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详细教学设计

人教版02年审定通过高中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本节主要学习两个问题,其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一个大致的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宏观认识;第二个问题是能够知道并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既普通又特殊。

【教材分析】教科书分析:本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二是“宇宙中的地球”。

其中第二个内容是重点,包括对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的理解;难点是宇宙中的地球空间的认识,这个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能够脱离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在没有接触到参照系的物理基础上去认识我们地球自身。

视频短片分析:此视频由一种新的不断延伸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宇宙,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宇宙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高一新生,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高中数学和物理基础的框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

而本课作为高中地理学第一课,学生基本上需要重建整个地理思维。

鉴于初中地理的直观性,学生的惯性思维将影响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因此需要反复的强调和视、声、乐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与刺激,才能增加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激发式学习条件,让学生逐渐的产生对宇宙乃至地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基本思路:提供一定的资料和当前的最新报道——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设计理念:人本主义教学(从第一节课起激发学生自我思考与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的基本意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知道宇宙是物质的变动的。

2知道宇宙的单位是巨大的,同时了解天体系统的四大层次关系。

3理解地球在宇宙,尤其是太阳系中的位置,并且能够知道这种位置关系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

4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基本次序。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让同学们去认识我们当前的宇宙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存在生命的行星
1、通过视频图片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引入下一主题——存在生命的行星
2、教师投影展示太阳系示意图,《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3、结合有关的理化知识以及生物知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探究
4、以及自然界生机盎然景观图片。探究地球生命的外部原因
5、播放视频《从空中看地球》和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等图文资料,突破教学难点。
不明飞行物UFO象谜一样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去探究和发现……
人们对外星生命的种种猜测和描绘——UFO里面走出的绿皮肤、大眼睛的小矮人……
课后小结
练习反馈
1.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3.有பைடு நூலகம்天体的叙述
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3.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具有无限性的特点(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4.认识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创设情境:重温儿时的童谣“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引出运动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第一部分:
利用导学案,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仰望苍穹,我们能看到茫茫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呢?2、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视频展示天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宇宙的美,感受宇宙的奥妙…..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特点
指导学生总结天体的概念,了解天体的分类,归纳宇宙的特征
1.宇宙中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以及人造卫星等物质;这些物质通称天体。
现实程度: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合作与探究水平仍然较低,且由于尚未系统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会给本节学习带来困难。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包括了解宇宙的特征、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体系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殊性,教材首先摆出结论,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那么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怎样的条件来确保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和优越性,从而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拓展探究活动:
假设你在太空旅游过程中遇到外星人,你该如何向它们介绍自己呢?
第二部分:
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承转: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2、视频展示“太阳系示意图”、投影教材中“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相关数据图以及八大行星质量和体积的相关数据图。
3、启发学生运用相关数理知识概括并比较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其它三颗类地行星比较,指导学生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在轻松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探究活动
拓展探究活动
看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
拓展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
拓展探究活动
学会总结
做练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带着已了解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宇宙物质形态
学生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知的水平上,激发学生继续探索
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生活情景
A.除地球外,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均属天体
B.天体就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气体和尘埃不能算天体
C.各种天体与地球都是等距离的
D.各种天体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5.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宇宙中的地球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从必修Ⅰ选择)
宇宙中的地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瀚宇宙知识的强烈渴求,这些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烁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中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会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演化成高级生物,如果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案例探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内行星太热,远日行星太冷。巨行星质量太大,气体可能过于厚重。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人类对火星存在生命充满希望。
投影课本P7图表1-1-2-3并阅读课本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探究: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如何排列、如何分类?这些行星的绕日运动方向有无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视频、通过对比分析感知八大行星的表面温度和水分状况。
知识链接—2006年8月24日,太阳系裁员,取消了冥王星行星资格,冥王星遭遇降级被单独命名为矮行星。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宇宙》
并展示有关宇宙的名言语录: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霍金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家宝
地球因为有生命物质的存在使之成为太阳系中一颗的特殊天体,成就了它在太阳系中的显赫地位。
生命只吝啬地选择地球而存在是因为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哪些条件呢?
适宜的温度
必要的液态水
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小组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拓展探究活动
探索地外文明
(真正理解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宇宙之大是人类永远无法想象的,和这个广袤的空间相比,世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地球上的生命,难道真的就是宇宙中的唯一吗?
师生共同探究:地球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空间吗,它和其他天体之间有无联系呢?
星光闪闪,夜空茫茫;亿万星辰,交相辉映。宇宙是由无以数计的各类天体组成的庞大空间,地球只是巨大宇宙中的一颗微尘而已。
自主探究活动:
学生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表示地球的位置
引申面对你自己完成的天体系统层次图,想一想宇宙就是总星系吗?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6.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
认真看视频,并且认真思考。
阅读教材,并填写好导学案里的知识框架。
认真欣赏天体图片,并发出美的感慨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继续加强对地球的理性认识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对本节知识总体认识和了解
通过练习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是新课标教材模块Ⅰ(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要选择大量的宇宙视频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也可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需要较多时间,40分钟的课堂估计时间不足以完成,所以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
2、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能依据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真正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真实原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课外探究:冥王星因何被逐?
指导学生了解冥王星遭遇降级原因(网络搜索)
质量太小、离太阳太远、轨道太扁,
最为关键的是冥王星长期游走在太阳系边缘、所在轨道范
围的邻里关系不清楚(或者说它没有清除它所在轨道
区域的其他天体)。
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归纳总结八大行星的结构特点:地球的结构特征平平无奇——是一颗普通行星
学情分析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而本节不单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还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晰的科学的了解。
学习基础:尽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也能够从各种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了解,但了解不透彻,认识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