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地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2.重难点二: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
设想:利用图表、实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重难点三:运用地理观测和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数据。这一部分涉及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5.结合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播放宇宙探索的短片,让学生领略宇宙的壮丽景象,引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以外的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成和特点。
2.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自转与公转等,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学会运用地理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湘教版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3、兴趣激发:通过互动教学和现实世界案例,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地球在太阳系及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详细讲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深入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它们对地表过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互动讲授: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案例研究:引入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让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技术应用:利用GIS软件和其他数字工具,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理解。

4、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访问本地地质公园或天文台,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周: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讲解)第4周: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实地考察)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涵盖前4周的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周次主题目标教学活动作业第1周地球的宇宙环境①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理解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引入:展示宇宙图片/视频讲授:宇宙组成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活动:制作太阳系模型①阅读教材相关章节②完成练习题第2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①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②了解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引入:讨论太阳的直接影响讲授:太阳辐射类型和太阳活动周期案例研究: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实验:模拟太阳辐射实验①阅读太阳活动文章②完成练习题第3周地球的运动①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和时间的影响引入:讨论地球运动知识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和速度互动演示:模拟地球运动实地考察:观察星空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口头报告第4周地球的结构①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②解释不同圈层对地表引入:讨论地球表面自然现象讲授:地球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①完成练习题②准备研过程的影响实地考察:访问地质公园<讨论:圈层结构对地表特征的影响究报告第5周复习与小测验①复习前4周的学习内容②通过小测验评估学习成果复习:回顾关键概念和知识点小组讨论:互相测试和解释概念小测验:涵盖前4周内容反馈:讨论常见错误和改进地方①根据小测验结果复习②准备下一轮学习内容六、评估与反馈1、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定期小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学习能 了好奇。通过初中的学习和日常科普知识的学习基本了
力分析 解星云、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概念。对地球上能
够存在生命的原因也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天体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教学策略选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结构图向学生阐明天体系统之
择与设计 间的层级关系以及地球在各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通过 图表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师: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短片,简单的了解一下地球 的宇宙环境。 师: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地球很小,宇宙很大;与宇宙比起来人类真的 微不足道。 师:这个视频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向我们表达了 不同的讯息。感性的层面是,在宇宙面前人类真的是微 乎其微,正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以 无论你在经历什么苦难都不值一提。而理性层面则告诉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课程从“谈天”说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
地”。通过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向学生呈现地球所属
的宇宙位置和宇宙环境,为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 教材分析
星打下基础。本节课程的重点是从地球的外部宇宙环境
和自身因素去解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教学难点是地球
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 1 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应用图表信
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
课例研究综 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

生动脑、动手能力,教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
正确认识地球。教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
教学过程 我们,整个宇宙是由无数的天体组成的。那么,什么是 天体?天体有哪些类型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第一自 然段和图 1.1,快速阅览书面文字,和图 1.1 说出天体 的概念和集中基本的类型。(快速了解下天体的概念和 不同类型天体的特征。) 师:看完阅读材料后请同学说下什么是天体? 师: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有哪些? 生: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生:卫星、恒星、星云,彗星等。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包括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总星系,让学生明确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让学生比较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公转方向、公转周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即地球与其他行星在结构和运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

(3)存在生命的行星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温度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其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3、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天体、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分析某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等,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地理_必修一_教案__人教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从必修Ⅰ选择)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宇宙中的地球讲堂教课方案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 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波及许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大宇宙知识的激烈渴求,这些都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许多的活动,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详细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耀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并采纳阅读的形式介绍了此中的四种天体,以增添学生的课外知识。

关于天系统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资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叙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系统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一般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指引学生应用数据剖析研究,把地球与其余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一般的行星。

而关于本节的要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别性,教材第一摆出结论,地球的特别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独一一颗适合生物生计和繁衍的星球。

那么为何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如何的条件来保证生物的生计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色,剖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由和优胜性,进而说了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别的行星。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而本节不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

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楚的科学的认识。

学习基础:只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地球和宇宙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从各样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认识,但认识不透辟,认识不系统,更不可以聚焦于地球宇宙环境这个中心上。

现实程度: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行星的概念,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轴、黄道、赤道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地图的种类、绘制原理和阅读方法。

4.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5. 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的起源,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

2.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生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等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等。

2. 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绘制。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分布。

4.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展示地球运动轨迹的动画。

4. 地球仪和地图: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原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参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幻灯片展示】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幻灯片展示】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幻灯片展示】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幻灯片展示】 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过程]【幻灯片展示】【导课】1.“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神话→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

2.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

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书】1.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是物质的【讨论】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幻灯片展示】【归纳】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_模板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_模板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_模板《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

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

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运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及其环境
2.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学生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4.通过读图等活动方式,学生能灵活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以及具有系统的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运用课本中的图表信息,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地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演讲等活动方式,绘制出或勾勒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普通型及特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通过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因素,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观念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提出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

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

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

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交流评议。

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教学时间】
三个课时,45分钟/课时,分别用每个课时讲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及“存在生命的行星”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最后全班交流。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

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制作人:吴科伟
2012年11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