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资料 共24页

合集下载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EHS部门根据有关资料改编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新了环境保护理念,完善了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对旧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新环保法总则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五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新环保法从信息公开到环境公益诉讼,这些条款都旨在确保和赋予公众更大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是从源头上克服和破除生态环境保护障碍的关键一环,也是让环境污染防控不至于陷入‘越罚越排’‘罚得越多排得越多’等尴尬境地的重要保障。

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

二、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新环保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新版环保法确立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由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到现在的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同时亦是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

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新环境保护法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研究2014 年4 月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

面对中国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环境保护法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在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保障环保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突出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跨行政区污染联防制度等方面对自1989 年12 月起施行的原有环保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新环境保护法中亦被单独明确提出,成为新环境保护法的亮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

2014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解决中国目前的生态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亦应成为实现环境法治的重要方面。

1997 年Robert Costanza 等人在《自然》( 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世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tural Capital) 一文,首次系统地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进行研究,测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每年的总价值为16 - 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 万亿美元,对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而发达国家生态补偿实践则可追溯到20 世纪初,如美国、德国等国的矿区生态修复,美国土地休耕生态补偿以及日本的水源地生态补偿等。

2010 年5 月中国林科院发布首次对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 万亿元人民币,大体上相当于目前GDP 总量30 万亿元人民币的1 /3。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PPT课件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PPT课件
(三)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 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
(四)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 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 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
10
这些大 米全都 是铬超 标
.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 下,国家是如何来应对的 呢???我们又该如何应 对呢??
.
12
➢ 2013年6月8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 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自2013年6月19日 起施行。 ➢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 条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 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 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等;同年9月国务院下达《大气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成为“史 上最严考核”,标志我国最严格大气环境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正式 确立。
.
22
第四条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一)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 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材料ppt课件

环保法律法规培训材料ppt课件
--
•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环境保护的目标指针,主要有环境质量指针(主 要是水、气、声、环境质量指针),污染 物排放控 制指针(主要是污染物治理率、达标率、总量削减 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及单位产品污量),环境管 理指针(主要是环评、 “三同时”、排污收费、限 期治理项目执行情况指针),等等。
--
• “三同时”的主要内容有: 1. 在工程设计的同时,设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对
2.责任分工、层层落实方案;
3.计划完成的时限;
4.奖、罚办法。
--
• 三、“三同时”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 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 (简称三同时)。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评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防治污 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闲置的,必 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最 早采取的一项防止污染措施。本制度要求所有开发建设项 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包 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在 计划任务扩初设计中没有治理“三废”内容的,计划部门 不予拔款,施工部门不给施工、银行部门不予贷款,建成了 也不准投产。
--
• 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 1. 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
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超过一定数 量和浓度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在 制订环境标准时,污染物的含量应低于有害阈值。
• 2. 政策性原则 环境标准要体现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技术 经济的实际水平,做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 一。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和试题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和试题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单位:姓名:得分: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起施行。

每年6月5日为。

(C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B、2014年11月1日;世界环境日C、2015年1月1日;环境日D、2015年1月1日;世界环境日、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

(ABC)A、技术;B、设备;C、材料和产品;D、工艺;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

(ACD)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C、综合治理;D、公众参与;4.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CD )A、社会教育机构;B、职业技术学校等;C、教育行政部门;D、学校;5.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

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和负责。

(BC )A、科学性;B、真实性;C、准确性;D、及时性;6.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AB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7.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BC)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B、资源综合利用;C、环境服务;D、环境保护研发;8.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AC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军队环境保护部门;D、国家环保部;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税税收政策解读PPT学习教案

环境保护税税收政策解读PPT学习教案
(四)不能按照本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方法计算 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规定的抽样测算的方法核定计算。
第10页/共31页
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按照下列 方法计算:
(一)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 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 用税额;
(二)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 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 税额;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和其他相关单位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 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第24页/共31页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 的当日。
纳税地点——纳税人应当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 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
纳税期限——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 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 申报缴纳。
第23页/共31页
征收管理
环境保护税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和《环境保护税法》的有关规定征收管理,并应当将纳税人的 纳税申报、税款入库、减免税额、欠缴税款以及风险疑点等环 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定期交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税法》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的规定负责对污染物的监测管理,并应当将排污单位的排 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违法和受行政处罚情况等环境 保护相关信息,定期交送税务机关。
“费”改“税”,按照“税负平移”原则, 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
第3页/共31页
纳税人
1.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 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2.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超过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

环境保护法 绪论

环境保护法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定义为: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一般含义):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3、环境(生态学上的定义):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

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为“生境”。

4√、人类环境: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5、人类环境的分类:①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科学最常用的方法;②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③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分: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④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

6、自然环境: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7、人工环境:也称为人为环境或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或社会环境)。

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8、自然环境的结构(地学上):分四个圈层,水圈(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岩石生物圈(土壤、山脉、矿藏)、大气圈(从地球表面上至2000公里左右的大气层)、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

9、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

10、自然资源的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分:有限资源、无限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 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 护产业的发展。
环保鼓 励政策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 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 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11
点击添加图片
• 目的: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 时间: 2014年4月24日由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 审议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二、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附则
总则
法律责任
环境监 测制度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 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 警机制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 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2014.5 杭州垃圾焚烧 厂事件
8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9
03.环境权利:
环境权、环境参与权、环境检举和控告权、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采光权…… 宁静权、达滨权(亲水权)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范围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相生相克律B.协调稳定律C.时空有宜律D.负载定额律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B.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A.水资源费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耕地闲置费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欧洲共同体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A.海上潮汐电站B.修船厂C.岸边油库D.滨海火电站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A.三级保护区B.缓冲区C.准保护区D.储备区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A.抢修作业B.抢险作业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D.住宅装修作业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A.规划限制区B.核设施退役区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石油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A.国家一级保护的B.国家二级保护的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A.《京都议定书》B.《伦敦议定书》C.《卡塔赫纳议定书》D.《蒙特利尔议定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资料共24页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资料共24页
由20世纪70年代初 “污染者负担”的提出引申而来。新形势下,这一政策的 内涵已拓展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 谁恢复”。 (3)“强化环境管理”
提出: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因为中国在短期内不具备依靠高投入治理污染的条件,中国现有的许多环境 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国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环境政策。 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允许排放总量。 区域的允许排污量=该区域环境允许的纳污量。 环境允许纳污量则由环境允许负荷量和环境自净容量确定。
10.4 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由新中国成立至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 议。立法以防治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物资源和土地资 源为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分为三类: 鼓励发展: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 限制发展:生产工艺一般、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排放量较大, 且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 禁止发展:具有先进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小, 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
经济政策
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收 费等各种有效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的规定和标 准,交纳一定费用的制度。
利用价值规律,通过征收排污费,给排污 单位以外在的经济压力,促进污染治理,节约和综合 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改善环 境。
根本目的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保制度。第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 2019年10月28日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并于2019年9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 行。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范围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规定,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A.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B.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C.排污方仍应承担赔偿责任D.由排污方平等负担赔偿责任3.依照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被称为()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4.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相生相克律B.协调稳定律C.时空有宜律D.负载定额律5.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是()A.由现有的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B.同时设立协调机构与部一级的专门机构C.设立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机构D.几种机构同时并设6.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条所规定的最重要、基本的环境政策是()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C.污染者治理、开发者养护D.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7.依照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负责协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的机构是()A.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B.环境保护部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办公室8.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补偿费的是()A.水资源费B.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耕地闲置费9.某国际组织于1974年提出了被各成员国共同接受的“环境污染”的定义,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欧洲共同体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属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是()A.海上潮汐电站B.修船厂C.岸边油库D.滨海火电站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A.三级保护区B.缓冲区C.准保护区D.储备区13.依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夜间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进行()A.抢修作业B.抢险作业C.生产工艺必需的连续作业D.住宅装修作业14.以是否跨越国境为标准,固体废物转移行为可以分为()A.进口转移和出口转移B.境内转移、过境转移和越境转移C.贸易转移和非贸易转移D.协议转移、互惠转移和项目转移15.依照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外围地区应当划定()A.规划限制区B.核设施退役区C.核事故场内应急区D.核设施流出物监测区16.下列自然资源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石油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17.我国《水法》规定的取水许可适用于()A.直接从江河取水的行为B.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的行为C.城镇居民取用自来水的行为D.村民从本村水库取水的行为18.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19.下列关于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B.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发放海洋作业捕捞许可证C.捕捞许可证可以买卖或者出租D.捕捞许可证不得涂改、伪造或者变造20.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A.国家一级保护的B.国家二级保护的C.非国家重点保护的D.《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21.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A.核心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B.核心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区C.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D.实验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22.世界上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自然保护同盟B.世贸组织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2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适用于()A.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B.公约附件一和非公约附件一缔约方之间C.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D.公约附件二和非公约附件二缔约方之间24.在生物安全领域,以处理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为核心的国际条约是()A.《京都议定书》B.《伦敦议定书》C.《卡塔赫纳议定书》D.《蒙特利尔议定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

环境内涵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 辖的其他海域。
适用范 围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014.5 杭州垃圾焚烧 厂事件
8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9
03.环境权利: 环境权、环境参与权、环境检举和控告权、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采光权…… 宁静权、达滨权(亲水权) 04.环境义务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 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环境监 测制度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 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 警机制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洛阳市区河流因废品站冲洗化工厂 装存原料而腥红如血
江苏某污水处理厂,将没有处 理的污水通过管道从长江底延伸 1500米处排放
6
湖北武汉,因污染而大面积“翻塘”的 死鱼
广东省贵屿镇河流、水塘都已被 污染,村民们只好在被严重污染的水 塘里洗涤
7
2007.5 厦门PX事件
• PX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最初级的原料是石 油。国内市场对PX有巨大的需求,百分之八九 十用来生产聚酯原料,做成涤纶产品,供应给 纺织企业。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最新修订《环保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发布日期: 2014-04-25 来源: 政策法规科 作者: 阅读: 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 年 4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 域。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 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 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 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 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 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环境法复习资料简答论述01

环境法复习资料简答论述01
0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作用:
1,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武器。3,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4,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手段。5,维护我国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法律工具。
0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10我国环境管理机构及其职权:
环境保护部:作为环境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权包括:1,拟订并组织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环境规划,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组织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4,指导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工作;5,组织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6,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7,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8,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有关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按国家规定审批重大开发建设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
09环境管理体制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分散管理体制。(是指没有专门的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环境管理的职权分散在各个相关的部门之中。)(二)单一管理体制。(政府为了集中消除环境污染和公害,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将所有的环境资源保护权集中到一个机关。)(三)综合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赋予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较大权限的同时又保留其他国家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一定环境管理权,一般采取的措施如提高环境保护机构的地位并增加其职能、设置强有力的跨区机构、建立高规格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等。)
08环境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环境管理体制通过管理机构的设置使得环境管理职权得到落实并成为进行管理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组织保障,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环境管理的效率和结果,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是进行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所应当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基本制度保证。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中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策不合理、法制不健全、技术经济不发达所带来的不足。

环境保护知识题库(环保法规相关,判断题)-大学教育生物学类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试卷与试题

环境保护知识题库(环保法规相关,判断题)-大学教育生物学类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试卷与试题

环境保护知识题库(环保法规相关,判断题)-大学教育生物学类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试卷与试题一、判断题1.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对⭕错答案:对2.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对⭕错答案:对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对⭕错答案:对4.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经作出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错答案:错5.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错答案:对6.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对⭕错答案:对7.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对⭕错答案:对8.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对⭕错答案:对9.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在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之前,该建设项目可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对⭕错答案:错10.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不负责治理。

⭕对⭕错答案:错11.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5篇)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体、社会组织等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四条国家、地方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

第六条个人应当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第七条地方政府应当设立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公布监测数据,并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预警。

第九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污染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众的环境投诉和举报,并及时调查处理。

第四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环境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对污染物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环境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五章环境修复与复原第十三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修复与复原计划,加强对环境修复与复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第十四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修复与复原计划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复原。

第六章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第十五条对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我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及对策建议

2005年第8期HONGGUANJINGJIGUANLI《宏观经济管理》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环保产业政策现状(一)关于环保产业的概念国际上对环保产业有多种称谓,反映出各国环保产业范围的不同。

但从总体上来说,环保产业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环保产业”,是针对污染的终端治理,即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处置等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活动。

“广义的环保产业”,是针对整个生态和环境而言的,除了包括狭义内容外,还包括一切能改善、保护生态与环境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活动。

我国对环保产业的界定,始见于1990年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和物质技术基础。

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三是环境服务。

上述两个《意见》对环保产业的界定及明确的优先发展重点领域,都是从当时国情出发的,符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尤其是指明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更具可操作性。

(二)环保产业政策现状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是环保产业生存发展的前提20世纪70-80年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等三大政策。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资料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资料

环境立法体系
宪 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参加的 国际公约
环境保护 单项法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中 相关环保法规
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

(1)宪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宪法第26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 (2)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是各种环境保护单行法、行政法规、规章、地方 法律、规章立法的基本依据。 (3)环境保护单项法针对各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保护对象分 别做出的具体法律规定,是进行环境法制管理的直接依据。如: 《城市规划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4)地方性环境法规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 需要,在不与国家环境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环境法规。 如《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
10.2 我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
单项环境政策我国的环境管理的基本思想、 方针和政策的补充和具体化。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 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指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专项环境政策。
产业政策
环境产业发展政策 环境保护产业渗透于 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强调 发展环境治理产业。在可 持续发展战略下,环保产 业将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高 新技术产业。
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 按规定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污染物 排放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 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 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 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是一项 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两个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因为中国在短期内不具备依靠高投入治理污染的条件,中国现有的许多环 境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国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环境政策。 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 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10.2 我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
单项环境政策我国的环境管理的基本思 想、方针和政策的补充和具体化。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 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指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专项环境政策。
产业政策
环境产业发展政策
环境保护产业渗透于 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强调 发展环境治理产业。在可 持续发展战略下,环保产 业将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高 新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就要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 构的调整入手,改进产品 结构,淘汰高消耗、重污 染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产 品,大力降低结构性破坏。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类的法律文件来对产 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 例如: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外商 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修订)》等,地方政府的《浙江省制造业产业 发展导向目录(2019年本)》、《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9年 本)》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保制度。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 2019年10月28日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并于2019年9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
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措施必须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三同时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 成,是我国环境保护法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 则的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
中,实施全过程控制,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转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 后修复”的环境保护道路。 (2)“谁污染、谁治理”
由20世纪70年代初 “污染者负担”的提出引申而来。新形势下,这一政策 的内涵已拓展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 坏、谁恢复”。 (3)“强化环境管理”
两个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总量控制与减排制度
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是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污染物总量控制(简称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将某
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 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的管理制度。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经全国综合平衡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减排量分解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国家控制计划指标。各分配指标单位编制 年度污染物削减计划并接受年度检查、考核。 在实施总量控制时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 按规定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污染物 排放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 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 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 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是一项 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概论
第十章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第十章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 我国的环境标准
10.1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实质是保护生产力,环境意识和环境质 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基本政策(简称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基本思想:把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实施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
第二阶段由1973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转发 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制定 “三十二字”方针。
第三阶段由1978年起至现在。颁布了6部环境法律和9部 相关资源法律,国务院发布了29件环境法规,环保部门 发布了70多件环境规章,地方性环境法规达900多件,确 定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对策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基 本形成。
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分为三类: 鼓励发展: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 限制发展:生产工艺一般、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排放量较大, 且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 禁止发展:具有先进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小, 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
经济政策
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收 费等各种有效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的规定和标 准,交纳一定费用的制度。
利用价值规律,通过征收排污费,给排污 单位以外在的经济压力,促进污染治理,节约和综合 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改善环 境。
根本目的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
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允许排放总量。 区域的允许排污量=该区域环境允许的纳污量。 环境允许纳污量则由环境允许负荷量和环境自净容量确定。
10.4 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由新中国成立至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 议。立法以防治自然环境破坏,保护生物资源和土地资 源为主要
资源生态补偿政策
污染费污染税政策
10.3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 总量控制与减排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 测的方法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