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裕康教育思想
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7篇
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7篇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7篇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篇1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习了教学新手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彭科老师的示范授课案例,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兴怀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陶维林两位资深专家的示范授课案例,这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能力和数学教学反思的综合素质提升。
听了专家的评课,掌握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数学教学专业的素质。
通过学习,感觉是受益匪浅,现简单谈下学习所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一、看三个示范授课案例获得的收获彭科老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周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变式问题和问题的分类讨论教学方面极端位置的关系,教学非常精密和严谨。
陶维林老师教学注重数学思维,课堂上学生求索的问题环环相扣,整个课堂教学轻松、自然,引人入胜,数学课堂达到了学习者独立思维的落实、过程体验的落实。
李兴怀老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搭建知识台阶,教学中同步进行精当的概括小结、延伸教学内涵,合理运用两块黑板演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的手书解答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教学效果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从课例点评中获得的收获四位专家的点评都非常值得学习,他们的总结全面到位,参考价值非常高。
从点评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无定法,一堂课首先是教学目标定位(长远、短期、兼顾),下来是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点评中,他们也指出了几位授课老师的不足之处,如彭科老师课堂有些赶进度,完成任务,在分析题意、引导发现等思维培养方面花时间太少,从长远来说对学生的探究、创造性培养不足;陶维林老师的课堂容量小,节奏慢,与学生目前的考试(限时限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兴怀老师课堂主要解决应用题,难度大,要求高,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吃力。
这些问题的指出,可能正是自己教学中会常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总之,从这次学习,本人知道了数学教学的设计标准,掌握了数学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专业素质。
梅开“五福”
梅开“五福”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F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g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
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
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站在这片芬芳的土地上,眼前不由得浮现出繁花映衬的古老书院里,鹤发银丝、身着布衣长袍的老先生领着一群孩童朗声而诵的情景。
梅花,让这片土地以及这里的人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息。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前序》中云:“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人们或喜其香,或慕其姿,或敬其骨,或好其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用包含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意蕴的“梅开五福”表达对幸福人生的美好追求。
在梅岭小学西区校这座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交融的校园里,梅岭人努力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中探寻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深入解析学校内核中富含的“幸福基因”,以创新提炼的“五福”文化,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达对幸福教育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憧憬。
事实上,长期以来,梅岭人一直在“五福”文化的烛照下前行。
从梅花书院“入礼门”的古训,到上世纪70年代享誉全国的“小红花艺术团”,梅岭人懂得“身体健美,心灵静美”是成长之根本,此为梅之“雅”。
从舍生取义的可法精神,到倾资办学的报国义举,梅岭人追求“品德高尚,行事明快”,此为梅之“洁”。
从400年的文脉延续,到坚持了30年的“四了三不”轻负优质教学改革探索,梅岭人凭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断追寻解放儿童、幸福教师的教育梦想,此为梅之“韧”。
听课备课心得体会5篇
听课备课心得体会5篇听课备课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了有效备课一节感觉对于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研读课标。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要把课程标准中名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
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应该如此。
抓住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是备课的一种体现。
我觉的书上的这句话最能说明读教材重要:“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是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是白教。
”了解学生。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学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同时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练习题的设计,是我读完这本书最让我值得注意的一点,这让我到了一个成语“对症下药”,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就好像是我们在给学生诊脉,了解病情,练习题的设计就是我们开得药方,诊治的好不好,能不能治病,就看你的练习题能不能起到巩固的作用,药量少了,治不了病,检查不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药量多了,可能反而又会让学生越学越糊涂。
撰写教案。
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基础上,进行规划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的心中。
一年级家长会数学教师发言稿
一年级家长会数学教师发言稿第1篇:小学一年级家长会的数学教师发言稿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它计算的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口算的扎实发展,直接牵动学生着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
口算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还促进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没有口算这块奠基石,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也无从谈起,没有口算准确*的保*,提高数学成绩也是无法保*的。
在学习口算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分与合,主要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成,这部分知识是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学习“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如计算“9+5”的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思考过程,同样,学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一年级家长会数学教师的发言稿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各位家长抽空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今天我就针对我教的数学这门课程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它计算的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不同老师上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再次备课。
这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2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合川太和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则来自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资料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叁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十分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太和中学的教师上的,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昌乐二中的教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翟裕康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
翟裕康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重磅推出——一位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究竟有什么“密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奇人”,揭秘这一艺术密码……第一篇:追求效益;第二篇:不留作业留下的是什么追求“效益”选自《江苏教育》“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翟裕康这样向人介绍自己:“本人身高1.85米,体重60千克,到现在为止体温从没超过38℃。
”数字和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很有一些多年数学教师的“本色当行”。
其实他的“数据库”里应该再加上这么几条:别人的小学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这么读下来的,翟老师则是在上海从一年级跳三年级再跳五年级。
然后换个地方——江都,考四年级再跳六年级,一三五四六:25岁,中师毕业两年,当上扬州师范附属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有可能是该校历史上任此职位最年轻的:1968年调任当时扬州有名的三类学校北河下小学,教3个毕业班数学,150多名学生。
自1978年市里恢复统考后,凡考场内数学成绩百分较多的,不看便知出自北河下小学。
1981年,这个学校小学毕业考数学均分91.7,居全市第一;1982年调扬州市梅岭小学,该校的六年级当时共有20多个留级生,翟裕康任教一年后,毕业率100%,34%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1983年9月,全国第一届小学数学学术交流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名不见经传的翟裕康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减轻课后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论文,共2000多字,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自此树起了三“不”四“了”的特色招牌(三“不”: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让学生下课做作业,不布置回家作业;四“了”: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了,学生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还要评了,下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收了):1990年3月11至13日,江苏省教委召开一个内部的小型座谈会,专门研讨如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两个人被点名要求与会,一个是连云港小学语文教师王元,一个是扬州小学数学教师翟裕康,他们都以不留家庭作业著称;4月26日,两人在南京各上了一堂示范课:年底省教委就颁发了一份在江苏教育史上意义重大的文件——《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俗称“45号文件”;40开外,开始学讲普通话;2007年,翟裕康70大寿,他用独特的方式给自己庆祝,为孩子们又上了一节数学课……看上去,翟裕康的教育人生,就和他的数学课一样,讲求“效益”,而且真的奏效。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摘要:在“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预设、教学手段三方面入手,适当精简,务本求实,达到“无为而教”。
从而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成为自然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精简;生本教育当前的课堂似乎有这样一些现象,声像效果贯穿其中,时尚的思想全盘吸收,作秀的味道很浓,导致教学走向了模式化、形式化。
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但细想,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呢?教师盲目追随,生搬硬套,不能顺其自然,导致了课堂的有形无神。
虚于表面的精彩仅仅只是手段和方式,那不是真正为教学服务的。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其实,新课改的最终归宿就是让教学化难为易,减轻学生重负,切切实实地教给学生东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的精彩。
那么,我们如何在一堂课中,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精简,去粗取精,以约求丰,达到简单有效。
一、精简教学内容,保留学生思考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是那么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也很有限。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是不是都必须讲,讲到何种程度?一堂课讲不完的内容,是否可以分解成两堂课进行?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予以取舍,不加重任务,不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而求多,因为那是以牺牲学生的灵性和兴趣为代价的。
在对自己学生情况知晓的前提下,以学定教,大胆精简,选择适合学生受用的学习内容,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让学生取材方便,易于操作,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展开,逐一落实知识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得努力改变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和的现象。
具体而言,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可以省略不教,跟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内容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自学。
走心·走神·走道·走术
走心·走神·走道·走术作者:傅广鑫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年第07期摘要:小学数学名师不少,其教学设计同中有异、和而不同,其特征可以分为四类:走心——扎根数学的本质内涵;走神——融入数学的文化因子;走道——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走术——具有独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名师教学设计本质文化理念策略学习名师、研究名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法宝。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课堂教学是“小池”,那么教学设计便是“源头活水”。
小学数学名师不少,其教学设计同中有异、和而不同。
笔者观其设计之言行,悟其设计之精妙,下面尝试归类并略举一二,以供品鉴。
一、走心:扎根数学的本质内涵数学教学有诸多要素,那么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数学还是那个数学”,特级教师曹培英这样说过。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科的特点,扎根学科的本质内涵,呈现学科特有的教育形态。
把握数学的本质,让数学成为数学,而非其他,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不“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数学,没有杂色,这是数学教学的本色追求。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一课,吴正宪老师从生活中“用100元买4本《格林童话》,找回3元,每本是几元”的问题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很容易算出24余1,即每本书是24元,还剩下1元时,吴老师提出“1元给谁,谁都不干,该怎么办”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将1元换成10角,又将除后余下的2角换成20分,继续再分,从而将复杂的算理变成简单的“分后再分”。
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引导学生将“分钱”迁移到“分米”“分数”。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由具象到抽象,由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使小数除法的意义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张齐华老师紧扣“分”字,设计“数”的问题。
从“当当如何把一些食品分给爷爷奶奶才公平”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平均分”这个本质属性;再从分的结果“一人两盒牛奶、一个苹果”入手,引出问题“月饼只有一个,能平均分吗”,引导学生得出分数概念,理解分数的要义。
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发展摘要:目前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思想的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偏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大容量获得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反思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理论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目前学习现状,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反思;发展;促进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数学学习不应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而反思是主动建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活动。
一、通过问“为什么”,促进学生反思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中会形成许多新的发现,可是这些发现要想成为科学的结论,就要具有逻辑演绎的严格依据。
数学课堂上,老师通过问“为什么”让学生反思,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证明发现的结论,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认识水平;既在建立演绎证明的体系上前进一步,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二、将错就错,促进学生反思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错,这并不要紧,因为学生的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要紧的是教师要能适时地抓住学生的错误,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运用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对错误认识进行反思,从而正确地建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翟裕康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其中有这样一段:教师只出示“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4∶3”这一条件,同时问学生:你能知道这个班男女生各多少人吗?一位踊跃发言的学生立即答:这个班男生4人,女生3人。
翟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指出这位发言学生的错误,而是将错就错接过这位学生的话茬:噢!我明白了——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4∶3,男生就有4人,女生就有3人,这个班一共7人!翟老师话音未落,全班一阵小小的骚动。
不一会儿,便有好多同学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不对!不对!不是4人和3人,因为4∶3是人数比,肯定化简过了,要求男女生的人数,还要知道全班的总人数。
培训的意义
孩子[粗心]的深层原因剖析
孩子[粗心]的深层原因剖析不该做错的题却做错了,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不该丢的题却少答了,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这些现象老师们肯定都不陌生,因为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通常我们将这些事归结为:这个孩子太“粗心”了。
孩子爱粗心似乎成了一种通病,许多孩子都会用“粗心”一词来解释自己出现的错误,和孩子作业完全不会相比,很多老师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通常教育孩子说:“下次作业要细心认真。
”孩子则会努力的点点头!孩子粗心只是因为不认真吗?孩子真的只要做到“细心”就不会出错了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为什么会”粗心”,怎样避免让孩子“粗心”?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找到孩子“粗心”的根源是什么,对此笔者有这样一些思考:一、“粗心”源于知识盲点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常出现有这样的题型:○○○○○○○○○,根据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有小朋友这样写3+2=5,2+2=4,5-3=2,4-2=2。
很显然他将左右两边的圆圈分开看,一题做成了两题。
我把他叫到身边,孩子一看立刻说:“哦,我粗心了!”不需要我做任何指点,孩子立刻写出了正确答案。
可是这个孩子真的只是“粗心”这么简单吗?我觉得不是,这种类型的错误他出现了不止一次,实际上他是对此类题型的不熟练,严格来说就是不会。
在数学练习作业中还有很多题目由于不用写出思维的过程,单凭结果性的答案我们往往会误认为是马虎所致,而实际上,更深层的是孩子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技能不够熟练等问题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孩子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中很多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对于这样的假“粗心”,真“不会”,老师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多让孩子说说思考过程,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二、“粗心”源于思维定势上课时我经常会出这样的一组口算题:2+3=,4+5=,7+1=,3+6=,8+2=,7-2,6+4=,在这样的题目中通常7-2每次都有学生错,原因是将符号看错,7-2看成7+2,为什么总有孩子犯这样的错误?仔细分析原来是“思维定势”在起作用。
至简·至理·至真——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设计及实践维度分析
至简·至理·至真——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设计及实践维度分析作者:刘志彪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02期摘要: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等维度细细品味、认真揣摩诸多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认为其中透视出的教育哲理和教学原理可以用“至简、至理、至真”来概括,具体表现为:简明的教学立意,简洁的教学情境,简朴的教学手段;个性的教学话语,深刻的活动体验,系统的知识建构;浓郁的“数学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维度分析名师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是一个开放、生成的系统,涉及教学理念积淀、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机智彰显、教学能力提升等因素,这些因素让名师的课堂彰显出独特的学科理解和专业魅力,体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笔者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等维度细细品味、认真揣摩了诸多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认为其中透视出的教育哲理和教学原理可以用“至简、至理、至真”来概括。
一、至简——于简单处见深刻大道至简,真水无香。
名师教学设计的“简”,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
它是以名师深厚的理论积淀、扎实的实践素养、独到的课堂理解为基础的,体现于教学立意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调用等多个维度。
(一)简明的教学立意可以说,“效率意识”是很多名师一以贯之的课堂主旨。
这种意识使名师的课堂彰显了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灵动活泼等特色,往往表现为立意鲜明、定位精准、线条明快等特征。
比如,张齐华老师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围绕“数学审美”这一教学立意,精心收集教学素材、组织教学程序,通过发现、操作、欣赏等教学维度,辅以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展开,使得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渗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再如,唐彩斌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从“发现规律、发展思维”的角度立意,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使得思维渗透自然,学科本质浓郁。
(二)簡洁的教学情境名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设计,往往指向明确、实施简洁,因人、因事、因时、因势,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呈现出“不铺陈、不折腾、不拖沓”的风貌。
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4篇
特级教师翟裕康曾说过:“看一节课上得好坏,首先看教者对教材作了多大的改动……”,回味一些名师的课堂,他们除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外,更让人佩服的是在他们的课堂上总能发现一些教学“金点子”。
这些“金点子”会让你眼前一亮,而这些“金点子”在教材上,教参上根本没有的,它正是这些教师们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是他们大智慧的充分体现。
,欢迎参考阅读!数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一我们学校在上周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也获得了收获,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对同课异构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
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
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例如白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
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而武老师通过数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了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用四舍五入方法求近似数。
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用“好”练习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用“好”练习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主阵地,要努力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提高40分钟的课堂品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性。
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来体现的,练习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练习能很好地巩固课堂知识,教师也能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问题,并有效反思,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有效展开奠定基础。
一、突出练习的操作性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
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
将机械单调的书面或问答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比如二年级数学《认识多边形》,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棒搭一个五边形的练习,使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加深对多边形特征的认识;第4题设计了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指定的方法折一折,分别可以得到不同的五边形、六边形或四边形,体会各种多边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第5题设计了让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中把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二、突出练习的反馈性所谓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就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
翟裕康——名师成长故事
“追求‘效益’”——记特级教师翟裕康很早就听说过翟裕康老师的大名,知道他是著名的特级教师,还知道他提出的“四了”的教育思想。
最近,在《人民教育》上读到一篇有关翟老师的报道文章——“追求‘效益’”——记特级教师翟裕康”,研读之下,在深入领会其教育思想的同时,心中的景仰之情更甚,于是,不辞劳苦,摘录如下:何谓三“不”四“了”?三“不”: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让学生下课做作业,不布置回家作业;四“了”: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了,学生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还要评了,下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收了。
一堂典型的翟氏数学课的程序如下;1.重点复习(穿插练习),2.启发性讲评,3.针对性试练,4.独立性集中练习,5.扼要讲评,6.订正与收缴作业本,同时进行个别辅导(用甲乙两套本子轮流作业)。
与普通数学课堂的最大不同是解决了“课头松垮”和“课尾留尾”的问题。
普通课堂的课头,教师一般先“总结”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再讲评作业,这种总结和讲评,往往发展为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挤掉了学生必要的练习时间;课尾,课堂作业留到课外去完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而且课堂作业没有及时讲评,数学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到下一课去讲评,学生留在大脑中的错误痕迹就不能及时消除。
课头和课尾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课尾作业评了本子收了,才能保证下一节课头的顺利开展;课头精练,才能留出课尾练习讲评的时间。
要圆满完成这样一套课堂结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重视”:1、重视内容选择,尤其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翟裕康认为,改革结构、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
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是以模仿代替思考,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
如果教师连教材都不熟悉,重点、难点都掌握不住,即使改革了结构,也是不能提高效率的。
2、重视时间控制。
翟裕康说,四“了”是看时间的,我们应严肃地对待每一堂课,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讲废话,不信口开河。
我的教学观
我的教学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数学知识原理、数学符号语言等本身就蕴涵着简约之美。
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不仅是大气、精要,还是深刻、智慧,更是超越。
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教学之路符合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
回顾小学数学教育的整个历程,老一辈的专家们在追求数学教学简约化的道路上早已进行过深入的探索,比如刘德武老师的“生活化数学”,翟裕康老师的“四了”教学法等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谈到教学观,我个人也比较提倡简约教学,加之有专家们的前瞻性引领,我也由此投入到了研究当中,多年来曾数次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和同行们的共同研究下,我们数学学科组决定以“简约数学”为学科教学特色和研究方向,并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探索之路上我们有很多的收获,当然也有很多困惑和需要反复琢磨的地方,希望通过两年高研班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研究的方向,并能在导师的引领下更深入的探究简约式教学的独特魅力。
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对简约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和大家共同交流:一、简约教学的立足点很长一段时间,数学课堂承载了过多的额外任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看点”,在例题与习题上大做文章,挖掘数学本质之外的东西,人为地添加了许多非数学因素:花哨的情境、精美的课件、繁多的环节、形式的合作……结果是课堂热闹非凡,学生欢天喜地,而效果则大打折扣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简单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所以要想教师教得不辛苦,学生学得不痛苦,那就得“简单”地教“简单”地学。
简单的教学就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去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折腾学生的过程。
如何直面课改、去粗取精,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理想课堂,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
二、常态课中看“简约”1、步入正题慢。
精心设计的一个导入看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是却偏离了学习目标,迟迟说不到重点,为了情境而情境,纯属形式。
2、教学内容多。
课堂预设的容量大,教学环节紧,一环压一环,课堂学习犹如走马观花,又似蜻蜓点水,近乎似懂非懂。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同课异构形式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课堂进程、构造、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课堂形式。
以下是的心得体会,欢送大家参考!今天上午,在学校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华阴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观摩了城关小学乔晓英和华岳小学张静两位教师的课,两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讲了《什么是周长》这堂课,两位教师的课都很精彩,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化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表达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提炼。
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打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
比方乔教师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周长,在生活中找周长;张教师从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周长,并让学生摸树叶周长,描周长,再出示课本中的树叶让学生画周长。
这些教学设计都表达了“生活经历数学化。
”2.两位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树叶周长,画周长,说什么是周长,同桌合作测量周长等等,充分表达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乔教师用得意的小蚂蚁豆豆引出课题;张教师用课件中秋天美丽的树叶,引出树叶的周长。
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间隔,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进步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鼓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这些看似微缺乏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进步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观察才能,动手才能,表达才能,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才能。
如何创建简单、高效的语文课堂
如何创建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双峰一中唐果良简单的才是美丽的,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最普遍的审美观。
可以说,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
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乘车的目的地,远航的指南针。
因此,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追求简明、切实,不可“假、大、空”。
如果从双基到情感、从能力培养到思想教育、从创新精神到实践能力等都面面俱到,企图在45分钟内,一一实现,必然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就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而第三个目标又是隐性的,所以真正形成书面文字的时候,只要描述前面两个目标,情感目标其实是渗透于其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
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而许多时候,我们把教材当作了整个世界,面对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面面不到。
因此,精选简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备课时,需要对整组教材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接下来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
油田第一小学介绍
油田第一小学介绍【学校简介】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课为中心,以培育创新能力为要点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育了一支团结协作、勤苦研究、决心进步的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教育思想、教课策略、教课技术的研究,着重讲堂教课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不停提升教育教课质量。
学校坚持以全面贯彻教育目标为主旨,按照“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着重培育学生形成优秀的个性和道德感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建优秀、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睦地发展。
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邀请了校外指导员,落实了德育基地,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合的主体化德育网络。
学校制定了系统的德育工作实行方案,健全了有关的运转体制,启动了包含学科浸透、环境熏陶、宣传舆论阵地、班团队活动和社区教育在内的弘扬网络,精心策划了多层次多种类活动形式,充足运用红领巾广播站、油苗电视台等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纪、文明礼貌等系统教育。
联合油田特点,组织展开各项活动,让学生知油田事,学油田人,明油田情。
学校狠抓教课惯例管理,仔细落实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教课各环节的管理。
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讲堂上一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为主线,向40 分钟要质量。
为使教课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学校长久坚持抓好四项工作:⑴学校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翟裕康、王锦树、陈树民、金成梁等按期来指导工作;⑵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去扬州梅岭小学跟从学习;同时,作为油田第一小学,学校不时不忘应起的示范作用,按期送课到油田其他小学。
⑶师徒结对,签订合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对新教师进校,学校要求是“一年上路,二年合格,三年骨干”,多年来成效明显。
⑷鼎力展开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出门学习,请名师来校讲学,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然课,极大地促进了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展开。
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展开得有板有眼。
扬州市级课题“展开电化教课研究,提升教育教课质量”经过了阶段性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反复是学习的朋友”。
讲授知识要新旧联系。翟裕康认为:“学生的旧知识 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尽量联系学生旧有知识, 使他们温故而知新。”他开玩笑说,不知道复习重要的老 师就好像醉汉推车,车到站了东西都掉光了。
旧知应该反复到什么程度?翟裕康通过练习反馈来掌 握情况,他的名言是:布置作业不要“清一色”,要“混 一色”,既有效,也节省学生的精力。(增加题目的综合 性,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五、“关心中下生”。
首先,老师要讲得使学生很高兴,调动起他们的兴 趣,最大可能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多课看上
去轰轰烈烈的,那么热闹的场面也还有三分之一的
学生没与,这就不行。
第二,教学活动尽量减少个别活动,增加全体活动, 那种指名答某题的做法其实不好。实的东西,就是 能使全体学生学的东西,而不是少数学生学的东西。
1.课后习题都要经过筛选,根据需要选做; 2.自编习题,加强针对性,控制数量,一组练习一般4-5 题,今天讲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就是让学生模仿,绝对不要; 3.讲评时注意记录做错人和错误原因,而不能只是对对答 案。
三、“上当教学法”。
翟裕康认为,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错,不要处处不 放心,老是抱着、扶着学生走。教学要有一定难度,要 给学生思维冲击,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习题,不要在练 习前去指导、提示或暗示,而是在练习后的讲评环节中 让学生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错误的原因。
翟裕康的教育思想
三“不”
不上课表以外的课, 不让学生下课做作业, 不布置回家作业。
四“了”
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了, 学生该练的要练了, 练后还要评了, 下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收了。
三“不” 四“了”名气响,但只归纳了外部的课堂特 征,体现翟裕康教学“高效益”真正关键的是两句话: “改革课堂结构” 和“改进教学方法”。
课头和课尾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课尾作业评 了本子收了,才能保证下一节课头的顺利开展;课头精练, 才能留出课尾练习讲评的时间。
要圆满完成这样的课堂结构,要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内容选择,尤其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翟裕康认为,改革结构、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教 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 是以模仿代替思考,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如果教师 连教材都不熟悉,重点、难点都掌握不住,即使改革了
翟裕康说,诱发出错误,实际上就显露了学生学习 中的缺陷,再通过讲评纠正,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扎实 了。另外,只讲知识的正面而不用反面的内容进行烘托 比较,学生掌握知识往往是不全面、不巩固的。(教学
中,应该让学生的错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正例和反例 加以对比,才能更好地凸显知识的本质属性!)
四、“少则明,多则惑,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
怎样解决“课头松垮”和“课尾留尾”问题?
一堂典型的翟氏数学课的程序如下: 1.重点复习(穿插练习), 2.启发性讲评, 3.针对性试练, 4.独立性集中练习, 5.扼要讲评, 6.订正与收缴作业本,同时进行个别辅导。
普通课堂的课头,教师一般先“总结”上一节课的学 习情况,再讲评作业,这种总结和讲评,往往发展为对学 生的批评和斥责,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挤 掉了学生必要的练习时间;课尾,课堂作业留到课外去完 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而且课堂作业没 有及时讲评,数学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到下一课去讲评, 学生留在大脑中的错误痕迹就不能及时消除。
结构,也是不能提高效率的。
要圆满完成这样的课堂结构,要做到三个“重视”
2.重视时间控制。
翟裕康说,四“了”是看时间的,我们应严肃地对待 每一堂课,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讲废话,不信口开河。 有的老师随意性太强,这边磨蹭几分钟,那边耽搁几分钟, 宝贵的课堂时间就浪费了,还能有效率吗?
3.重视教学语言。
翟裕康说:“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言不可不慎重。”
翟氏秘笈是什么?
一、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他的课上总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活动, 或练或演或议;尤其是议,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充分发表 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手 段。
实践,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由懂—会—熟的必经过程, 也是缩短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材的分量、练习的时间、讲解的方法 ……
都要根据中下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作业速度 而定,讲评过程中多启发他们,多问他们还有什么 不懂的,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补差要在课上真正 地去关心,而不是放学留下来补课。
六、“讲究教学设计”。
如果说,做到前面5点就能达到三“不”四“了” 的基本要求,那么对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就能使数学 课堂飞跃到艺术殿堂。
即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少而精,明确这一课要给学生什 么,不要贪多求全,防止一节课的内容面铺得太大,战线 拉得太长(多而杂),要知道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
翟裕康说,犯教学中的急性病,要求所学新知的一次巩 固或急速巩固是不行的,是违反学习规律的,碰壁也就理所 当然。这一方面影响学生进度,同时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应该在以后的新授中,逐步地、 有机地巩固以前的旧知,让学生有个逐步消化、吸收,不断 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至于纠缠一处,踏足不前。(教学 时,要循序渐进,前后联系,不能教到什么内容就做什么。只 做与例题同一类型的题目,那仅仅是模仿,并不表示真正掌握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