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林业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对气候调节、土壤保护、水源涵养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对林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林业保护和发展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林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林业现状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林地面积广阔,拥有大量的天然森林资源。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建立了完善的林业保护制度,保障了国家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美国在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加拿大加拿大的林业资源丰富,尤其以红杉、冷杉等珍贵树种著称于世。
加拿大政府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采取严格的林业管理制度,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加拿大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森林植树造林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的森林生态系统。
3. 欧洲欧洲国家拥有多样化的林业资源,林木品种繁多,森林分布广泛。
欧洲各国注重开展林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
欧洲还致力于推广林木种植和森林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提高了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经验借鉴1. 加强立法保障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立法保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责任,规范林业生产和经营行为,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也应该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确保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 提升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国外很多国家在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不断提升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国应该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 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有效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和对策研究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和对策研究摘要:林业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益事业,更是极其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一方面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起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发展上又存在着冲突,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当前,我国的林业正处于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本文引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详尽地分析了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发展目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个个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它应当包括:在整个社会方面,满足人类在总量和结构上的林业需求。
在经济方面,谋求林业经济的增长,改善林业经济增长的质量。
在生态保护方面,保护林业的自然资源基础,协调林业的经济生态决策。
2、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在我国,当前已经将林业可持续发展看做林业的必然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林业发展涉及因素较多,例如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由此,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2.1 经济收益因素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些投入一方面林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力物力的投入;另一方面还有政策、法规的投入,科技力量的投入以及管理体制的投入。
我国对于林业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投入很少,偏于粗放,注重的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林业投入更应该聚焦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缓慢。
2.2 法律法规因素当前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更是要求以愈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进行限制。
在法律法规出台的基础上,还应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和实施。
而目前一些地方并未及时将法律法规的宣传与贯彻提到议事日程,不少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并不了解《森林法》,当地居民也对其不甚了了。
2.3 林区服务因素在不少地方,保护森林资源往往带来的是对当地经济和交通的影响,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区往往伴随着贫困与闭塞。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木材、纸张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模式,以保护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国外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可借鉴的经验。
一、林业发展现状1. 加拿大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林地面积的国家之一,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且林业产业发达。
加拿大的主要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和硬木林,其中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硬木林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加拿大的林业产业主要包括木材加工、纸浆生产和林产品加工等领域,产值巨大。
加拿大的林业管理和保护工作也十分出色,该国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对森林资源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加拿大政府还积极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了林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林业的竞争力。
2. 挪威挪威的林业发展也十分值得借鉴。
在挪威,森林覆盖率高达37%,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挪威的林产品主要包括木材、纸浆和造纸等,其中木材产量占比最大,但挪威也在积极拓展林产品的多元化利用方式。
挪威的林业管理和保护工作十分严格,该国拥有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特别是对于森林火灾的防范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挪威还鼓励农民和小农场主参与森林经营,通过农民林地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美国美国的林业产业规模宏大,拥有广泛的森林资源。
美国林业产品主要包括木材、纸浆、造纸和木质能源等,产值巨大。
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美国也非常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该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林业科研机构和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林业资源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可借鉴的经验1. 加强林业管理和保护国外发达国家在林业管理和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值得我们学习。
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保护区网络,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林业产业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
林业产业涉及到木材、纸浆、木质制品、林特产品和旅游等多个领域,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关键产业。
本文将分析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1. 全球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林业产业趋势正在不断呈现出负增长和低增长,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同时,南美和非洲地区的林业产业正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缺乏规范的林业管理和监督机制,这导致了林业资源的过度砍伐和滥伐。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对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2.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林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其林业产业的发展却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中国的林木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林木质量和品种丰富度都不够理想。
其次,中国的林业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较低。
此外,2000年以来,中国的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财产损失。
二、林业产业发展对策1. 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全球林业资源数量稀缺,保护和管理林业资源成为了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提升林业管理水平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核心措施,包括保护林业资源、合理开发林业资源和提高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同时培养和加强监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可行的对策。
2. 优化林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培养高素质的林业技术人才,是优化林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举措。
为此,应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林业全行业信息化建设,重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
3. 坚决禁止滥伐和过度砍伐对于那些存在滥伐和过度砍伐行为的企业,政府应该采取严格的执法措施,以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理念,促进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化。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林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外正在加快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同时也积极探索新的林业模式,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一、强化立法保障林业立法体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外在林业立法方面做得较为完善。
例如,美国制定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森林与保护法案》,对各类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监管;加拿大通过《森林风险与安全管理法》,强制规定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需遵守相关规定,维护森林生态和安全;澳大利亚也通过《森林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外在林业科学研究方面投入巨大,发展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例如,欧洲各国通过实施“生态林业”和“多功能林业”等新兴林业模式,实现了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新西兰开发了科学管理的“作业系统”,实现了森林的高效利用;加拿大的“经纬度采伐”技术和美国的“人工林控制采伐技术”,均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三、推行多样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经营模式是有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思路,国外在这方面取得了不俗成效。
比如,挪威实行的“天然森林经营模式”注重保护森林生态,美国的“人工种植林经营模式”强调森林的经济效益,而以加拿大为代表的“社区林业经营模式”则将林业与当地社区的生计和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让森林造福人民”。
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对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各国之间在木材贸易、技术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紧密的合作。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林业研究机构等也为各国林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技术支持。
林业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林业政策和法规的最新动态
林业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林业政策和法规的最新动态在全球范围内,林业政策和法规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和地区都在不断更新和修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经济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内外最新的林业政策和法规动态。
1. 国内林业政策和法规动态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保护和可持续开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措施。
例如,2017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中国林业发展纲要(2016-2020年)》,旨在实现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绿化、森林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提升等目标。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非法砍伐、滥伐和非法木材贸易的打击力度,并推行了以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为核心的法规。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国政府出台了“绿色发展”战略,并将之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
此外,为了加强对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国政府还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行力度。
2. 国外林业政策和法规动态在国际上,各国也纷纷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法规,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
例如,欧洲联盟通过了《欧洲森林法规》(Forest Law Enforcement, Governance and Trade,简称FLEGT),旨在打击非法木材贸易,并促进可持续林业发展。
此外,一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也加强了对非法砍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护本地森林资源。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展了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林业论坛(United Nations Forum on Forests,简称UNFF)就是其中之一。
UNFF通过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旨在促进全球林业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3. 林业政策和法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林业政策和法规对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砍伐和滥伐行为,维护生态平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
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
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城市林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国纷纷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通过发展城市林业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以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为主题,探讨国外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在城市林业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1. 欧美地区:欧美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城市绿化和城市林业的发展。
在欧洲,许多城市都建有大面积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伦敦的海德公园和纽约的中央公园。
这些城市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起到了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美国,各大城市也都注重发展城市林业,通过栽种大量树木和植物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日本地区:日本是世界上城市林业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城市林业以公园和绿地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和管理,使这些城市绿地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日本的城市绿化不仅注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还注重植物的布局和景观效果。
在日本的城市中,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到处都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和公园,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惬意的生活环境。
3. 新加坡地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却以其出色的城市林业管理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的城市林业以公园和绿地为主,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管理,使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
新加坡的公园和绿地不仅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还有精心设计的花坛和水景,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新加坡还注重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节水、节能和垃圾处理等措施,实现了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1. 加大投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国需要加大对城市林业的投入,增加绿地面积和绿化率。
2. 强化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一部分绿地和森林资源。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1. 引言1.1 国外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国外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林业资源是世界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提供木材和能源等物质资源,还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质,防止自然灾害等。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林业在缓解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和技术创新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也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注和研究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国外林业的发展现状国外林业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在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等,林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贡献着国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林资源,他们通过科学的管理,不仅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还在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们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使得林业在这些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林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疏林面积大、经济效益不高、管理水平不达标等问题。
这些国家需要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意识,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可以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借鉴,不断优化林业管理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我国的林业事业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2 国外林业的管理模式1. 公私合营模式:许多国外林业企业采取公私合营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管理森林资源。
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监督,私营企业则负责实际经营和管理。
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林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林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林业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首先,林业资源的供给持续增加。
一方面,我国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树木种植不断扩大,造林绿化工程持续进行。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林业管理,我国的木材和竹材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满足了国内的需求,甚至出口到国外。
其次,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呈现多产业并举的态势,不仅有传统的木材、竹材产业,还涉及到木质纤维、草业、花卉园艺等领域的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再次,我国的林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林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加强。
新型的育苗技术、林木抗逆性培育、森林防火和病虫害控制等在林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最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了加强。
我国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严格的森林管理制度、生态修复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提高了林业生态效益。
二、林业发展趋势在当前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绿色发展成为主导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林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大规模伐木向可持续利用转变。
发展更多的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未来,林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控制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次,林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林业知识学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林业知识学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五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这不仅表明,在未来中国的建设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不可动摇。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章节单独列出,在历次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相关内容也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
这是十八大突出的亮点,为党内外、国内外所瞩目,“美丽中国”口号的响亮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
从整体看,中国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
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尽管近年来绿化造林使森林资源的情况略有发展,但森林资源紧缺的事实仍然持续着。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
为此,本人认为作在林业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采伐管理、加强林木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才能促进林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一、当前我国在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在我国森林的分布面积有限,而且大多都分布在山区,基础比较薄弱。
森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在一些急需防护林的地区严重缺少,而且滥砍滥伐严重。
2. 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3. 林业和其它行业一样都需要改革和创新。
4. 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发展没有协调好,林业资源增长缓慢。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强化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对林木及时进行修剪、除草、浇灌、间伐等抚育管理,促进苗木生长;防寒,寒冷地区要在冬季要做好防寒的工作;防火,进入冬季,林区中的杂草干枯,在遇到明火的状况下极易燃烧。
所以在入秋时,要砍除过深的杂草、灌木。
冬季来临,组建专业的防火队伍,定期对林区进行巡护,发现火情及时通报、及时扑灭,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防盗,林木有了经济效益,就会成为被盗伐的对象,所以应加强林木的看护工作,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采伐更新,当林木已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时,可以适时进行间伐。
这样既有利于林木生长,也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林分砍伐后,要及时进行更新。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1)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
国内外林业研究理论
国内外林业研究理论森林哺育了人类,人类社会通过经营森林而发展,森林经营理论是林业生产的指南,是现代林业理论形成的基础和主要内容。
几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森林经营理论,且随着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并且日臻完善,如17世纪德国创立的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到森林多功能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近自然林业、生态林业至21世纪提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一)国外林业研究理论1、森林永续利用理论一般认为,德国是现代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发源地。
17世纪中期,德国因制盐、矿冶、玻璃、造船业等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猛增,开始大规模采伐森林。
德国虽有严厉的森林条例,但是工业发展对森林的破坏远远超过了数千年农业文明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不论是君主林还是私有林、公有林都出现了过伐。
任何森林法规都不能遏止这场破坏,这一时期就是森林利用史上所谓的“采运阶段”。
这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给森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破坏,从而导致了18世纪初的震动全国的“木材危机”。
“木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森林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在大力培育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利用,才能使森林资源持续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由于危机的出现,促使林业工作者对过去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1713年,德国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创始人汉里希.冯.卡洛维茨(Carlowitz)首先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原则,提出了人工造林思想。
森林永续利用是指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森林永续利用的一个举措就是科学实施封山育林。
森林永续利用包括:合理利用林地,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持久和相对均衡地供应木材,并在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采伐量;合理经营利用其他林副产品及森林动物;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发挥和扩大森林的防护特性和卫生保健功能;逐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增加林业收益等。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作者:李昌文,李昌玉,任君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3期在全球生态环境和绿色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际林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研究分析国际林业发展动态有助于推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1]。
自从1992 年里约地球峰会,特别是1997年第11届世界林业大会以来(这次大会以讨论“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为议题),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林业发展的最基本的时代课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林业发展方向[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3]。
1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1.1 德国德国是世界林业发展的先驱。
对森林的保护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森林管理制度,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林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机构简单,职能明确,简捷高效,许多林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由林业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承担,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其次具有高素质的林务官制度,高度重视林业教育和培训[4]。
德国联邦及州政府和中国一样,每10 年进行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并且严格执行年采伐量小于年生长量的规定[5]。
1898 年,盖耶尔提出“近自然林业理论”,近自然林业是一种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是二战后德国人民经过几十年森林经营活动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完善而形成的森林经营理念与方法[6-9],指在经营目的类型中使当地群落主要的乡土树种得到明显表现[3]。
德国是近代林业科学的发源地,其森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不能货币化的生态效益上,森林已成为提升德国文化和产品品牌、保持工业化文明的手段。
完善的社区林业是德国林业的一大亮点[10-12]。
在过去,德国大多数私有林场主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营森林,近年来对森林经营毫无兴趣、缺乏林业知识、自己没有经营能力以及不在当地居住的林场主逐渐增加。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可借鉴的经验【摘要】国外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可借鉴的经验。
在可持续林业管理模式方面,国外采取了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监测措施,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业科技创新方面,国外注重科研投入,推动了林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多元化经营模式和保护生态多样性也是国外林业发展的亮点,通过开发多种林产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借鉴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展望未来,我国林业将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措施,实现林业持续发展。
借鉴国外林业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林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林业发展、国外经验、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多元化经营、生态多样性、借鉴经验、未来发展、问题意识、现状分析1. 引言1.1 现状分析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多样丰富,不同国家根据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政策支持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林业已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北欧国家拥有大片森林覆盖,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实现了林木资源的丰富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林业科技水平较高,积极推动林业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林业面临着资源过度开采、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亟需改革和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林业发展现状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善我国林业发展现状,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林业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生态恢复难题。
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分类
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分类一、国内林业碳汇项目分类1. 森林保护与恢复项目森林保护与恢复项目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碳储量,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目标。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森林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措施。
2. 林木种植与管理项目林木种植与管理项目侧重于通过种植经济林木、优化林业经营管理等方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人工林种植、天然林经营和森林经济活动的合理规划等。
3. 林木砍伐与利用项目林木砍伐与利用项目旨在通过合理的砍伐和林产品利用方式,实现林业碳汇的最大化。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可持续林业管理、林木加工利用技术改进等措施。
二、国外林业碳汇项目分类1. REDD+项目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项目是指通过防止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减少森林碳排放,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碳权交易等措施。
2. 森林复苏与再造项目森林复苏与再造项目旨在通过重新植树造林、森林恢复与保护等措施,增加森林碳储量,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森林修复、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
3. 伐木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伐木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侧重于通过可持续的林业经营管理、促进林木再生等方式,实现林业碳汇的最大化。
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可持续林业管理、森林认证、木材供应链管理等措施。
以上是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分类。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还能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通过人类的努力,全球的林业碳汇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为构建绿色低碳的未来做出贡献。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02
国内林业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如高水平的
原创性成果较少、部分研究内容重复等。
国外林业科学研究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03
不断创新,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国内林业科学研究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短板,如森林资源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 、生态恢复等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力度和投入。
研究方向的异同点
• 国际研究:国际林业科学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和前 沿领域的研究,如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生物多 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协同发展等。
研究方法的优劣分析
• 国内研究的优势 • 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森林生态和森林经营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 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国内研究的不足 • 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如碳汇和森林旅游等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
2023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 较
目 录
• 引言 • 国内林业科学研究现状 • 国外林业科学研究现状 •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 究的比较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 究存在的差异
当前林业科学研究 现状
研究目的
01
分析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森林保护及有害生物控制
总结词
我国在森林保护及有害生物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森林保护 水平。
详细描述
我国在森林保护和有害生物控制方面,不仅加强了技术研究,还注重了生态治理 和有害生物监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保护和有害生物控制体系。
国内外林业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林业发展比较研究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林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林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从林业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国内相对较为丰富。
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林木种类的国家之一,森林总面积庞大。
我国共有43亿亩森林,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2.96%,这为国内的林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潜力与优势。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及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森林资源的匮乏,国外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受到较大限制。
其次,从林业管理模式来看,国内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国内,林业管理主要以国家为主导,通过设立林地划定、经营管理等制度来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国家通过林业资源的审批、批准和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对林业开发进行监管和控制,以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林业管理更加市场化,通过竞争性招标、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私人资本对林业进行投资,提高林业的盈利能力。
市场化的林业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但也可能导致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再次,从林业科技研发水平来看,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林业科技研发起步较晚,科研力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林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拥有较为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专业人才。
他们在林木种植技术、林产品加工技术、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能够推动国外林业的创新发展,还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后,从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来看,国内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林业发展较晚,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和砍伐。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仍面临着林地退化、植被破坏等问题。
而在国外,由于资源相对较为有限,许多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林业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不断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不断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为了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林业技术已成为推动林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完善造林技术造林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如何科学、高效地完成造林任务是关键。
目前,国内外都出现了很多技术性造林模式,包括多年生经济作物与乔木混种、微喷肥和自然辅助植树等。
同时,植树造林时还要注重节水、节能、保护地质体、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使造林技术更为完善。
二、提高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林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如枝、叶、树皮、蒻、竹子等。
针对这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研发技术,利用生物炭、发酵技术、高温蒸煮等方法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有机肥料和草饲料,不仅能提高利用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三、推广绿色园林和森林防火技术绿色园林和森林防火技术是当前林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领域。
通过研发环保型绿地建设方法,减轻林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同时推动绿地景观的多样性和复杂度,使城市绿化更加美观、宜居、绿色、健康。
与此同时,研究并推广森林防火技术,可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保障林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当前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将森林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连接,达到协调的发展。
同时,让游客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对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而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林业事业将令人瞩目,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一、可持续发展概述 (2)(一)“增长极限论”讨论引发的思考 (2)(二)可持续发展——传统发展观的否定 (3)(三)可持续发展研究 (4)二、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1)(一)基本情况 (11)(二)吉林省国有林业的特点 (11)(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四)原因分析 (13)三、国内、国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 (15)(一)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5)(二)国外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0)四、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3)(一)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23)(二)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挑战 (24)(三)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26)(四)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37)(五)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40)注释 (53)参考文献 (54)论文摘要(中文) (1)论文摘要(英文) (1)内容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人类永续发展的条件和对策。
本文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对中国林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系统论述了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内容、基本框架及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前言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吉林省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尤为突出和重要。
特别是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国有林业,目前的危机和困境已不容我们作出其它选择,必须构筑一个建立在林业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文针对吉林省国有林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
概述部分,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针对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政策、生态环境、科技水平等提出了观点和看法,为解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提供了参考。
第二部分,对吉林省国有林业的现状、内容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原因。
第四部分,论述了吉林省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增长极限论”讨论引发的思考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为发达的时代,但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诞生,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同时也埋下了毁灭文明的祸根——由于经济单方面的畸形增长,使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理智地思考一下“明天”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还有多少。
福罗斯特(J.W.Forrester)和麦多斯(D.L.Mealows)(两人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在《世界动态学》中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求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都属于指数增长的性质,因此,人类或迟或早必然会达到“危机水平”。
他们断言,在2100年到来之前,人类社会即将崩溃。
麦多斯的结论是: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形成对粮食指数增长的需求,未来粮食的供给,决定于土地和淡水的数量,还决定于农业资本,农业资本的形成又依赖于资本投资。
而允许资本存量增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金属等。
由此推知,未来粮食生产的扩大实际是决定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然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也呈现指数增长。
例如,已知铁矿石的储量,按目前每年消耗量计算,可使用240年,如消耗量年递增1.8%,93年就用完了。
麦多斯的结论是具体、明确而又耸人听闻的,他为人类设计了一个“世界末日”模型。
在此之后,人们针对他们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麦多斯等人的分析方法具有固定的危险性,它“企图以数字来代替知识,以计算来代替理解”(Cole,1973)。
《未来的经济增长》一书指出“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世界模型没有掌握决定经济产量和人口的基本关系,用来估算未来的经济增长,它必须被认为是错误的工具。
”但范家骧等认为“通过明确的假定,即能够开采的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是有限的,环境吸收污染的容量是有限的,可耕地的数量是有限的,每一公顷可耕地的粮食产量是有限的,世界模型表达了地球的限度这一概念”。
关于“增长极限论”的讨论的孰是孰非,现在看来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讨论而暴露的问题实质:如何更好地利用地球现存的“有限”资源。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某些资源由于当代人的滥用,可能使后代人没有再利用的机会。
例如由于乱砍滥伐导致的某种物种的灭绝。
不管怎么说,单纯强调“增长”的时代已过去,而以由单纯的经济增长为前提的传统发展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传统发展观的否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传统经济发展观表现为对国民生产总值,对经济高速增长目标的狂热追求,并规范着人们的发展行为和发展方式。
它的实质是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
它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并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和人类文明的福利;而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是可以达到的。
因此,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及追求物质财富的无限增加则成为至高无上的。
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的弊端是显见的:第一,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增长观。
这就把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无限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
这违背了现代人类文明的理性本质。
第二,传统经济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
因而对它的开发可以不受约束,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因此对它的利用可以不受约束。
这就导致人类为追求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向环境和资源竭尽索取之能,并且毫无顾忌。
这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第三,传统发展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思想表现。
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看,它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重重危机之中,正从兴盛转向衰落,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发展观。
由此可知,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是:它完全忽视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维持自然生态财富(即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完全否定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可载力,完全违背了经济不断增加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的这个铁的法则。
传统发展观导致了人类面临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五大危机,使人类面对未来陷入了窘境,它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代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与它相对立的可持续发展观则应运而生。
(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其核心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持人类永续发展的条件和对策。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讨论从8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迅速传播,从生态环境研究领域扩展到整个经济发展研究领域,并成为左右发展决策的强有力的理论体系。
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后,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全球性的讨论。
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生态学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
因为,可持续最早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lity)。
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很显然,这种平衡并不包含发展——良性的增长和改善。
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2]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过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K.T.T.Forman从生物圈的立场出发,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整体生存愿望的实现,并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这就是说,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增强资源的再生能力,引导技术变革使再生资源替代非再生资源成为可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发展要素的利用趋于合理化。
(2)从社会学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定义可持续发展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3]同时提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九条基本原则。
其中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要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必须以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战略》中认为:各国可以根据各国国情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只有在“发展”的内涵中包括有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以及获得必须的资源的正当途径,并创建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发展”的结果只有在使我们人类全社会的生活所有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或“可持续发展”。
这就把可持续发展既定义在一个国家可操作的范围内,又使其具有全人类的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内涵。
(3)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这类定义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Edword B.Borbier在《经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Anil Mankandya和David W. 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英国环境学家皮尔斯定义为,“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最明显的一点是,经济方面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明显不再是以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从科技发展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
1989年,James Gustave Spath从科技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也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5)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