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古人谈读书(两则)》,按要求作答。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 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袁枚:参考答案:1.(1)恃(2)限(3)自力(4)囫囵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谈读书》⼀⽂围绕读书学习这⼀主题,选取了三则古⼈谈论读书的⼩古⽂,从读书态度、读书⽅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进⾏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五课《古⼈谈读书》课⽂原⽂ ⼀ 敏⽽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 注释 _______ 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地位低,或不如⾃⼰的⼈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

⑧[诲]教诲。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到,眼到,⼝到。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到最急。

⼼既到矣,眼⼝岂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释 _______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 盖⼠⼈读书,第⼀要有志,第⼆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尽,不敢以⼀得⾃⾜,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识者也;有恒者则断⽆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 _______ ①[⼠⼈]读书⼈。

②[恒]恒⼼。

③[下流]下等,劣等。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五课《古⼈谈读书》知识点 ⽣字组词: 词:耻辱 可耻 ⽆耻 耻笑 不耻下问 诲:教诲 训诲 诲让 诲⼈不倦 谓:称谓 所谓 谓语 ⽆谓 诵:朗诵 诵读 传诵 背诵 熟读成诵 岂:岂⽌ 岂敢 岂料 岂肯 岂有此理 恒:恒⼼ 永恒 恒久 恒⾔ 持之以恒 窥:窥视 窥探 窥伺 窥测 管中窥豹 皆:⽐⽐皆是 皆⼤欢喜 ⼈尽皆知 缺:缺少 缺乏 残缺 缺席 完好⽆缺 多⾳字: 好:hào好奇 hǎo好看 观:guān参观 guàn道观 形近字: 耻(羞耻) 址(地址) 诲(教诲) 悔(后悔) 诵(背诵) 涌(汹涌) 恒(恒⼼) 桓(盘桓) 皆(皆⼤欢喜) 旨(旨意) 缺(缺少) 缸(⽔缸) 课后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 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词句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 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理解词句
喜爱
勤奋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是
勤勉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 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 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方 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chǐ
不耻下问
我会读
zhì
默而知之
易错音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不耻下问(cǐ chǐ) 诲人不倦(huì huǐ)



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读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敏以求之
思不如学
读书要 有方法
教导别人——诲人不倦
这首古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以及教导 别人时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则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5.古人谈读书部编版(共32张PPT)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5.古人谈读书部编版(共32张PPT)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 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示例: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让我受益匪浅。“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眼到”就是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发现;“口到” 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我运用这种方法, 读书时心、眼、口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 31 岁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 (程颢、程颐),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 朱理学”。 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 注》《周 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楚辞集注》 《朱文公文集》等。
作品介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方法、学习态度的名言,积累摘抄一些,和同学 分享吧。
1.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
2.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 为什么?(用原句回答) 心到最重要。“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3.读完第一则小古文,对于读书你有了哪些感受?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 启示: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第二句讲的也是学习态度,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多发问。 启示: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三句讲的是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 他人不知疲倦。 启示:学海无涯,要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他人也要不知疲倦。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

字词学习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诲谓诵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yǐ
恒窥 皆缺 矣
多音字学习
shí认识 识别

zhì 博闻强识
辨义
在以下含义中都读shí:1.认得: 相~;2.知识:常~;3.见解;辨别力: 远见卓~。
在以下含义中读zhì:1.记住:博闻 强~;2.标志;记号:款~。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聪敏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要紧,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 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思考探究
1.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段话指出了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一 致,一定要做到心眼口三者合一,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2.前两篇短文中,哪些句子谈的是读书态度?哪些句 子谈的是读书方法?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古人谈读书》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与其他课文通篇连贯的描写方式不同,本课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和学习的言论。

那么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该怎么设计呢?爱课帮为您提供几个易操作又新颖的学习活动!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这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了,但不多:三年级学了《司马光》、《守株待兔》,四年级学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这学期学了《少年中国说》。

他们已经了解并初步具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但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大困难集中在字词意思不好理解,又没注释,老师讲了还是有些地方不懂。

五年级的学生理解力是有限的,而学习内容的枯燥和知识本身的难度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拦路虎”。

五、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互使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上课课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上课课件
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读书方法?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则文言文出自《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语》。《论语》是记载孔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
者也。
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 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 习的时候一 定要用心,把学习态度放在第一位。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两则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态度和方法?
第一则文言文谈到的是读书态度和方法。我们在学习上,要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时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这里(书本)
那么
既然 专心一意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一定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 眼既然不集中,只是随意地诵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 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难道
词语积累
形容勤奋好学的四字词语:
敏而好学 废寝忘食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课外美句积累
跟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5.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
蒋介石终生奉之为楷模,多次告诫他 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 版及书札。”
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 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 人。”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 月12日),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对清王朝的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 “曾文正”。
译文欣赏
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而天资却永远弥 补不了懒惰的缺陷。
有天资而不勤奋,天资将会被懒惰吞没。所 以,与其赞美一个人的天资,不如三倍地去赞美 一个人的勤奋。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够将人生之 舟送到成功的彼岸。
课堂练习
bù chǐ xià wèn huì rén bú juàn suǒ wèi sòng dú qǐ gǎn héng xīn kuī shì jiē kě quē fá
语丝欣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
名人故事
曾国藩与小偷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一点也不高,甚至经常被人耻笑为“愚 蠢之辈”。
一天晚上,曾国藩又在家读起了书。正在这时,他家来了 一个贼,躲在他家的屋檐下向屋里偷窥,想等这个读书人睡觉 之后捞点值钱的东西走。可是这贼等啊等啊,曾国藩就是不睡 觉,还在翻来覆去地读一篇不到300字的文章,他念了好多遍 还是没有背下来。
人物简介
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理学家, 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 子。
校订的《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 科举应试科目。
人物简介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多媒体出示: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

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

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2.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适当的引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1.B2. ③①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教案一课题:《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圣贤对读书的看法;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古人谈读书,了解古代圣贤对读书的看法;2.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人谈读书》的课件、录音带;2. 预先准备好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些书?为什么?2. 引发思考:请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们会喜欢读书?Step 2 学习课文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读课文;2. 教师对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并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3.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比赛,并对好的朗读进行评选。

Step 3 学习古人谈读书1.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并与学生共同阅读;2. 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这些名言警句的意义,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3. 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呈现给全班。

Step 4 拓展阅读1. 学生进行自由阅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并向同学推荐;2.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进行点评和交流。

Step 5 总结和评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并结合今天的课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读书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2. 学习名言警句对你有什么启发?3. 你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在下节课时进行分享。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读书活动和读书分享会。

教案二课题:《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圣贤对读书的看法;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通过学习古人谈读书,了解古代圣贤对读书的看法;2.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023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

2023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

可我还是有几个步骤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 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 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 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①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②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 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 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厌:满足。
识:读“zhì”,记住。 诲: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
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 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 传这一教育学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随意
要紧,重要。
——[宋]朱熹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 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 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 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 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 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