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翻译及阅读鉴赏

合集下载

探寻解读高考古典诗歌情感的方法

探寻解读高考古典诗歌情感的方法

【答案】
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 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 自勉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 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 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赠别郑炼赴襄阳翻译、赏析、真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翻译、赏析、真题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诗歌大意]现在正是兵荒马乱之际,自己困居柴门,年老又多病。

天天读着您的诗度过难捱的时光,想到即将与您离别,怎不叫人惊心伤神!暮色沉沉中,天地一片广阔,我与您在蜀地作别,您回到高天下的故乡襄阳时正值春天。

希望您回到故乡后,替我在年高望重的人当中寻找贤人庞德公的踪迹。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

杜甫的朋友郑炼即将离开蜀地准备回家乡襄阳,杜甫与之作别时写下此诗赠送朋友,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与关切之情。

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为叙事、描写与用典。

首联即点明“困局”,将个人遭逢与国家离乱结合起来,这是典型的杜甫式写法。

颔联紧承上联,在两般伤心事上又递一层。

诗人正为国事、自身惆怅不已时,又闻好友将别,无疑雪上加霜,因而惊神。

“过日”是度日之意,用“度”平仄仍调,但为什么非要用“过日”呢?这涉及到一个典故。

陈后主叔宝被隋文帝囚禁,每天与身边人饮酒至醉,隋文帝先是想规劝他节饮,随后又说:“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随他去吧,不这样,他怎么度日)杜甫用此典的意思是,一则指郑炼的诗好,读之如饮醇酒;二则指时世艰难,欲沉于酒。

颈联出句为实写,写暮色沉沉,天高地阔中的离别,借景抒内心之沉重;对句为虚写,想象朋友回到高天下的故乡,一个“春”字突转,含有对朋友的宽慰与祝福。

写法上与《天末怀李白》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峨眉山离杜甫所居草堂400多里,诗人不可能送朋友至山下而别。

这里用峨眉代指蜀地,目的是引出下句的“岘首”——襄阳的代指,意在说明两地距离遥远。

距离遥远,地阔天高,当然寓不舍之意。

而“地阔”、“山高”亦有典故在。

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送行李炼赴襄阳》赏析

《送行李炼赴襄阳》赏析

《送行李炼赴襄阳》赏析送行李炼赴襄阳赏析
《送行李炼赴襄阳》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

本文将就这首诗进行赏析。

该诗描绘了杜甫目送好友李炼离开京城赴襄阳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朋友离开的留恋之情的表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和告别的悲情。

首先,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通过使用这些比喻和象征的形象,诗人将离别的情感融入了自然景物中。

这种手法既使诗境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其次,在表达对友谊的珍惜方面,诗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

诗人字字词词都流露着对友谊的深深思念和珍视。

例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以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对友情的描述中蕴含着自己对朋友离去的无奈之情。

最后,在表达告别的悲情方面,诗中运用了悲凉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宝石无价玉却贱。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诗人对离别的悲痛之情深深触动了读者
的心弦。

总的来说,杜甫的《送行李炼赴襄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友谊和离别的表达,营造了一种悲壮而又真挚的情感氛围。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也让读者在欣
赏之余能够深感人生离别的无常。

以上是对《送行李炼赴襄阳》的赏析,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对
于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丰富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赠别郑炼赴襄阳》注释、翻译及鉴赏【原诗】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①把:握,执。

把君诗,就是手中紧握着朋友的诗稿认真诵读。

②岘首山:在湖北襄阳,是著名的文化名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山脚下有“堕泪碑”,是为纪念为政清廉,政绩卓著的东晋名将羊祜而建,因岁时祭祀,望碑流涕而得名。

除此之外,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如庞德公、王粲、诸葛亮、庞统、杜预、王叔和、习凿齿、释道安、释慧远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

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

庞德公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译文】郑炼远赴襄阳临别为之赠言杜甫在这战乱不宁兵马交相奔驰的日子里,我避难在草庐之中,年老多病处境艰难。

你离去之后,我会手捧你的诗稿拜读着你的诗一天天捱过这艰难的日子,当我回想到我们今天别离的情景,一定会感到特别的伤感以至于心惊。

分手之后,我在峨眉,你到岘首,天高地远,人各一方,恐怕再难相聚,陪伴我的将是无尽的思念。

此时成都已是年底,等你到达襄阳时恐怕已经是明年春天了吧,路途迢迢,你一定要多多保重。

你要去的襄阳是汉朝末年的高士庞德公的故乡,拜托你帮我在众多年高望重的人中试着找一找像庞德公那样的人吧,如果有的话,我愿意与他们为伍。

【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唐朝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当时杜甫仍客居在浣花溪畔的草堂。

这一年弑父继位后的史朝义无法赢得安史叛军将领的信任,叛军开始内讧,唐政府军也开始大举反攻,于是中原大乱。

同时羌、浑、奴刺也趁机攻陷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而河东(山西南部)也陷入混乱,这就是杜甫所说的“戎马交驰”。

杜甫避乱蜀中投奔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在浣花溪畔建造草堂供他居住,杜甫在离开蜀中之前一直住在这里,并且还在严武的幕府中担任职务,生活也还过得去。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言简意丰,诗短情长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言简意丰,诗短情长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言简意丰,诗短情长杜甫草堂公元762年,郑炼离开严武幕府,准备起身回家乡襄阳。

对于这位诗友的离去,杜甫很是伤感。

杜甫喜欢他的品格、学问,把他称作“郑子”;当然也很喜欢他的诗,他甚至说,把玩着郑炼的诗可以消永日。

——只可惜,郑炼其人其诗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只在杜诗中留下了一个名字!当然,老杜的伤感也和国事正相关。

这一年是代宗宝应元年,他在浣花溪草堂自感老病缠身时,又听闻天下大乱:史朝义陷营州,羌、浑等族陷梁州,河东、河中军皆乱……这让忧国忧民的他对此如何不伤心!于是有了《赠别郑炼赴襄阳》: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这首诗言简意丰,诗短情长,含蓄地蕴藉了复杂的情思。

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开篇点明“困局”:这个世界兵荒马乱,而自己困居柴门,又老又病。

将个人遭逢与国家离乱结合起来,这是典型的杜甫式写法。

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在两般伤心事上又递一层:老友即将离开,面对离别,怎不叫人惊心伤神!“过日”是度日之意,用“度”平仄仍调,但为什么非要用“过日”呢?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典故。

陈后主叔宝被隋文帝囚禁,每天与身边人饮酒至醉,隋文帝先是想规劝他节饮,随后又说:“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随他去吧,不这样,他怎么度日)杜甫用此典一层意思是,郑炼的诗好比美酒,能让自己得到些慰藉,藉此度过难捱的时光。

这是紧承上联说的。

第二层意思是,郑炼的诗写得太好了,简直如醇酒,这隐隐是对郑诗的赞美。

所以,郑炼的离开,就意味着醇酒不再有,于是用了“惊”、“神”二字写吃惊、失神。

颈联“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突然一转,从叙事与议论回到写景上来,但又写得不那么实。

峨眉山离杜甫所居草堂400多里,诗人不可能送朋友至山下而别。

这里用峨眉代指蜀地,目的是逗出下句的“岘首”——襄阳的代指,意在说明两地距离遥远。

距离遥远,地阔天高,当然寓不舍之意。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B
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偏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

①戎马交驰:宝应元年,史朝义陷营州;羌、浑、奴 刺陷梁州;吐蕃陷秦、成、渭等州。 ②柴门:指草堂。老病身:杜甫自况。 ③把君诗:捧着您的诗章。过日:打发时光。 ④惊神:神情不安。 ⑤峨眉:山名,在四川I成都市西南方,此指代作者所 居的蜀地。 ⑥岘(xiàn)首:岘山,在湖北襄阳市东南,此指代 郑炼所赴之襄阳。 ⑦耆(qí)旧:旧交。 ⑧觅:寻觅。 姓庞人:指东汉襄阳隐士庞德公。躬耕 于岘山,刘表屡邀而不出,后隐居鹿山,采药不返。 这里借“觅姓庞人”,既暗示郑炼所赴之地襄阳,又
问: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 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两 座山“地阔”“天高”,二者相聚遥远。②以 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 情见于言外。“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 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 情。“岘首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 光明媚之时。通过写两座山不同之景【唐】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译文:军马交相奔驰之际,我在草堂拖着又老 又病的身子。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想到 此次分别内心就不能平静。我所在的峨眉日色 晚,你要去的岘首春意生,地阔天高再难以相 见。请为我在襄阳年高望重的人中,尝试寻访 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表达了诗人归隐襄阳山中的意愿。
此诗写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诗人已居成都草堂,生活刚刚有所稳定,但整 个社会局势仍危机四伏、暗流涌动。该年,郑 炼自剑南西川节度使从事罢归故里襄阳,他与 杜甫同籍,杜甫作此诗送别。
该诗首先交代离别的家国背景及个人的孤 微身世,再诉说与友人郑炼离别之感伤,最后 诗人把时间推向未来,从而寄语友人。该诗时 空并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郑炼的依依惜别之 情,亦蕴含了杜甫对自身遭际的感喟和对时局 国运的殷忧。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1. 哎呀呀,《赠别郑炼赴襄阳》这首诗可真是有意思!就像你要远行去追寻梦想一样,郑炼不也是踏上了新的旅程嘛!你看诗中那真挚的情感,不就跟我们送别好友时一样吗?
2. 嘿,想想看,郑炼奔赴襄阳,那场面该有多让人感慨啊!这不就跟我们毕业时各奔东西一样吗?诗里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在诉说着不舍呢!
3. 哇塞,《赠别郑炼赴襄阳》啊,它让我想起了和朋友分别的那些时刻。

郑炼此去襄阳,会不会也常常想起和友人在一起的时光呢?
4. 你说,郑炼去襄阳的路上会想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诗中表达的那样,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呀?这诗可真能引起共鸣啊!
5. 哎呀,《赠别郑炼赴襄阳》里蕴含的情感多深刻啊!就像我们送自己最重要的朋友离开时,心里那复杂的滋味,不是吗?
6. 嘿哟,郑炼赴襄阳,这可真是一次重要的行程。

诗中那细腻的情感描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样真实吗?
7. 哇,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在和郑炼一起踏上那去襄阳的路。

这种感觉多奇妙啊,不是吗?
8. 你想想,郑炼到了襄阳后会遇到些什么呢?诗里虽然没说,但我们可以尽情想象啊!这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9. 哎呀呀,《赠别郑炼赴襄阳》真的是让人感触良多。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常常经历这样的分别嘛,真的很能理解诗中的情感啊!
10. 哼,《赠别郑炼赴襄阳》可不能小瞧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送别时的心情。

郑炼啊郑炼,一路顺风啊!
我的观点结论:《赠别郑炼赴襄阳》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郑炼赴襄阳这一事件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分别的不舍与无奈,也有着对未来的期待。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16.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赠别郑链赴襄阳》_杜甫的诗词

《赠别郑链赴襄阳》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
《赠别郑链赴襄阳》_杜甫的诗词
赠别郑链赴襄阳
[唐]杜甫。

①吴质书:“羽檄交驰。

”②《陈书》:隋文帝使后主节饮,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③庾信诗:“眷然惟此别。

”④蔡琰《笳曲》:“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⑤《记》:“天高地下。

”陈后主《归魂赋》:“映岘首之沉碑。

”《元和郡县志》:
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⑥《襄阳耆旧传》,晋习凿齿作。

⑦庞德公隐鹿门山,在襄阳。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
区别,。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赠别郑炼赴襄阳翻译、赏析、真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翻译、赏析、真题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诗歌大意]现在正是兵荒马乱之际,自己困居柴门,年老又多病。

天天读着您的诗度过难捱的时光,想到即将与您离别,怎不叫人惊心伤神!暮色沉沉中,天地一片广阔,我与您在蜀地作别,您回到高天下的故乡襄阳时正值春天。

希望您回到故乡后,替我在年高望重的人当中寻找贤人庞德公的踪迹。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

杜甫的朋友郑炼即将离开蜀地准备回家乡襄阳,杜甫与之作别时写下此诗赠送朋友,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与关切之情。

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为叙事、描写与用典。

首联即点明“困局”,将个人遭逢与国家离乱结合起来,这是典型的杜甫式写法。

颔联紧承上联,在两般伤心事上又递一层。

诗人正为国事、自身惆怅不已时,又闻好友将别,无疑雪上加霜,因而惊神。

“过日”是度日之意,用“度”平仄仍调,但为什么非要用“过日”呢?这涉及到一个典故。

陈后主叔宝被隋文帝囚禁,每天与身边人饮酒至醉,隋文帝先是想规劝他节饮,随后又说:“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随他去吧,不这样,他怎么度日)杜甫用此典的意思是,一则指郑炼的诗好,读之如饮醇酒;二则指时世艰难,欲沉于酒。

颈联出句为实写,写暮色沉沉,天高地阔中的离别,借景抒内心之沉重;对句为虚写,想象朋友回到高天下的故乡,一个“春”字突转,含有对朋友的宽慰与祝福。

写法上与《天末怀李白》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峨眉山离杜甫所居草堂400多里,诗人不可能送朋友至山下而别。

这里用峨眉代指蜀地,目的是引出下句的“岘首”——襄阳的代指,意在说明两地距离遥远。

距离遥远,地阔天高,当然寓不舍之意。

而“地阔”、“山高”亦有典故在。

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送别郑修赴襄阳》赏析

《送别郑修赴襄阳》赏析

《送别郑修赴襄阳》赏析
《送别郑修赴襄阳》是五代时期著名文学家李煜所创作的一首
词作。

本词以赠别之情为主题,描绘了郑修离别时的哀愁之情。

整首词共四个句段,每个句段以“江上月明灯火隐”这样的开头,表达了舍不得离别的深情。

词中出现了一些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月亮、灯火和江水,为离别之情增添了一丝柔情。

词中还夹杂了一些
夫妻之间的细腻情感,表现出作者对离别之中的怀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痛,
揭示了人们对离别的迷恋与不舍。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夫妻之间的
情感,赋予了这首词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五代时期的动乱和不稳定。

李煜作为五代
后晋最后一位帝王,他曾经历过许多离别和流亡之苦。

在这首词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离别之痛的真实感受和真情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功地表达出了离别之情。

它是李煜创作的众多佳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诗解析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诗解析
侯大语文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解析有误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解析:“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 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 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 伤”。
• 把:握。 君:您。 过日:过日子。 • 念:想到。 此别:此次离别。 • 句意:拿着你的诗(诵读)来过日子,想到这次分别令我心惊
神伤。
侯大语文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 天高地阔:天地辽阔。峨眉山, 在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岘首 山,在郑炼即将奔赴的襄阳。 两地相距辽远。惜别之情,不 言而喻。
侯大语文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 耆旧:年龄大,名望高的人。 • 姓庞人:指庞德公后人。庞德公,东汉南郡襄
阳人。居岘山南,躬耕垄上。刘表数延请,不 至,乃就候之,问曰:“先生不受官禄,何以 遗子孙乎?”德公曰:“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 之以安。”后携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 展望朋友到达襄阳后的高雅生活。表达对先贤 的景仰。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
2020新高考1卷古诗阅读解析商榷
侯大语文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 [注] •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侯大语文
戎马交驰际
侯大语文
新高考一卷选择题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赏析

《赠别郑炼赴襄阳》注释、翻译及鉴赏【原诗】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①把:握,执。

把君诗,就是手中紧握着朋友的诗稿认真诵读。

②岘首山:在湖北襄阳,是著名的文化名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山脚下有“堕泪碑”,是为纪念为政清廉,政绩卓著的东晋名将羊祜而建,因岁时祭祀,望碑流涕而得名。

除此之外,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如庞德公、王粲、诸葛亮、庞统、杜预、王叔和、习凿齿、释道安、释慧远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

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

庞德公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译文】郑炼远赴襄阳临别为之赠言杜甫在这战乱不宁兵马交相奔驰的日子里,我避难在草庐之中,年老多病处境艰难。

你离去之后,我会手捧你的诗稿拜读着你的诗一天天捱过这艰难的日子,当我回想到我们今天别离的情景,一定会感到特别的伤感以至于心惊。

分手之后,我在峨眉,你到岘首,天高地远,人各一方,恐怕再难相聚,陪伴我的将是无尽的思念。

此时成都已是年底,等你到达襄阳时恐怕已经是明年春天了吧,路途迢迢,你一定要多多保重。

你要去的襄阳是汉朝末年的高士庞德公的故乡,拜托你帮我在众多年高望重的人中试着找一找像庞德公那样的人吧,如果有的话,我愿意与他们为伍。

【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唐朝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当时杜甫仍客居在浣花溪畔的草堂。

这一年弑父继位后的史朝义无法赢得安史叛军将领的信任,叛军开始内讧,唐政府军也开始大举反攻,于是中原大乱。

同时羌、浑、奴刺也趁机攻陷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而河东(山西南部)也陷入混乱,这就是杜甫所说的“戎马交驰”。

杜甫避乱蜀中投奔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在浣花溪畔建造草堂供他居住,杜甫在离开蜀中之前一直住在这里,并且还在严武的幕府中担任职务,生活也还过得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两座山指代诗人送别地和 朋友所到处,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 距离之远,体现浓浓的不舍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
•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是宝应元年诗人在浣花溪所作,这一
年史朝义攻陷营州,羌、浑、奴刺少数民族攻陷 了梁州,并且河东、河中的士兵都混乱不堪。在 国家战乱频发,战车来往不断之际,诗人贫病交 加,柴门无依,孤苦伶仃。在百无聊赖的时候, 诗人把玩着朋友的诗歌,借以排忧,可是,这பைடு நூலகம் 候却马上就要与郑炼分别了,一想到这里,诗人 就愁苦不堪,内心怅然。
2020全国新高考卷诗歌鉴赏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 赠别郑炼赴襄阳 • 杜甫
•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 颈联以“峨眉”代指蜀地,以“岘首”代指襄阳 ,诗人在蜀地送别友人,天空暮色沉沉,两地距 离遥远,天高地阔,两人相见无期,借景抒发内 心的沉重和不舍,但联末一个“春”字峰回路转 ,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和祝福。尾联诗人希 望郑炼替他在德高望重的人中,寻找像“庞德公 ”那样的高士,庞德公是汉末襄阳的隐士,以识 人之能闻名,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友人能觅得识己 者,一展才能的想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 渴望。
• 翻译: • 正值国家战乱之际,我住在简陋的草堂,年纪已大,体弱多病。 • 拿着你的诗(诵读)度日,想到这次离别我就感到心惊神伤。 • 我在蜀地为你送别,你将奔赴襄阳,天高地阔,我们很难再相见。 • 希望你到达襄阳以后,能够在德高望重的人中,寻找像“庞德公”
那样的隐士高人。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 多病的艰难境况。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 是感到心惊神伤。
•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 先贤的仰慕之意。
•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 了杜甫诗的风格。
•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应该是诗 人担心日后没有朋友的诗篇可以陪伴自己。
•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 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 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 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