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分北大才女总结10条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合集下载

语文答题公式总结

语文答题公式总结

语文答题公式总结语文答题公式总结「篇一」语文答题公式总结篇一: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有点学生对语文来说真的是又爱又恨,因此很多学生都想真的语文在答题方面有没有万能的公式。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之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语文答题万能答题方法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答题方法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有很多,以下为你列举部分:-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 段意的概括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写作手法及作用:-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正。

同时,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话“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也需要进行修改,应该改为“删除明显有问题的句子”。

下面进行小幅度的改写:语文的万能答题公式提问方式:某句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突出主题并深化中心。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摘自XXX《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该段落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二是为XXX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三是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好处?一)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性,表达了情感。

二)排比:强调了对象的特性,一气呵成,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对对象的特性的注意和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四)反问:强调,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五)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六)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XXX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摘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高考语文得高分的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得高分的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得高分的万能答题公式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语文得高分的万能答题公式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考语文的答题公式有哪些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主要有哪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而语文考试中,为了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学生和老师也逐渐总结出了一些语文答题的万能公式。

这些公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公式。

一、主观题常用答题方法1.结合文本细节进行推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理解、看图作文等题型。

首先要对原文进行认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然后根据细节推理或联想出相关的信息完成答案。

2.分类总结。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纲作文等题型。

首先分析问题,然后尽可能地对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在写作时,把总结的分类作为大纲进行书写,可以帮助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3.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翻译、填空等题型。

首先要对句子或段落进行整体理解,然后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来完成答案。

二、阅读理解中的常用解题方法1.熟练掌握大量词汇。

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地回答问题。

因此,学生应该多背诵、多记忆、多使用单词。

2.理解句子的主谓宾关系。

每个句子都有主语、谓语和宾语,掌握这种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3.学会标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

在阅读理解中,有些内容是重点,有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应该学会区分和标记这些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

三、写作中的万能公式1.提高写作的逻辑性。

无论是什么样的写作,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学生应该学会分析问题,构思大纲,把文章写得更具有逻辑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掌握三段式写作法。

三段式写作法指的是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每部分有特定的写作规范,学生应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写出优秀的文章。

3.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写作中,学生应该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生动更简洁,也更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

同时,学生应该多读书、多写作,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答题万能答题方法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答题方法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咱上学的时候,语文考试总是让人有点头疼,尤其是那些阅读理解和作文啥的。

不过别担心,今儿个我就来给大家唠唠语文答题的万能公式,保准能让咱在考场上多拿几分!先来说说阅读理解。

遇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咱们可以这样答:先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然后按照“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模式来总结。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讲的是小明在下雨天帮奶奶收衣服的事。

那咱就可以这样概括:小明在下雨天看到奶奶晾晒的衣服还没收,赶忙跑出去帮奶奶把衣服收了进来,衣服没有被淋湿。

再说说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题。

如果是理解词语,咱先解释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上下文说说在文中的意思。

就像“一丝不苟”这个词,本意是形容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

要是文中说“老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那在这儿就是说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错误。

要是理解句子呢,先看看有没有修辞手法,有的话就先点明,像比喻句就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说表达了啥意思,最后再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还有分析人物形象的题。

这时候咱们就得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

比如说文中写“他皱着眉头,双手紧紧握拳”,这就能看出这个人很生气或者很紧张。

接下来是作文。

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中间多加点细节描写,像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啥的,这样能让作文更生动。

比如说写“我第一次做饭”,咱就可以详细描写自己切菜时的小心翼翼,炒菜时被油溅到的慌张,还有最后饭菜出锅时的成就感。

我想起之前有个学生,平时语文成绩不太好,尤其是阅读理解总是丢分很多。

我就给他仔细讲了这些答题公式,还让他多做练习。

一开始他还不太相信,觉得这能有用?结果那次考试,他按照我教的方法去答题,成绩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写议论文的时候,得先提出论点,然后找几个论据来证明,最后总结一下。

论据可以是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啥的。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第一部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第二部分)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建议收藏留着用(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

句子本身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公式: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2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公式: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易错成语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第三类、褒贬颠倒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第四类、语境不合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2.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形影相吊---形影不离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拘一格----无拘无束乐不思蜀---乐不可支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孚众望---不负众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刮目相看---绘声绘色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第五类、词语重复1.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2.难言之隐:隐;隐情..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4.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合身..像鱼鳞一样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当务;当前应办理的事情..原指应当做的事情才是最紧要的..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8.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9.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14.见贻笑大方:见;被;大方;内行或有见识的人..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15.自渐形秽:渐;惭愧;秽;丑陋;肮脏..原指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1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17.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18.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19.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理丝为经;编丝为纶;统称经纶..引申为治国或办事的能力..形容人很有学问和才干..20.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21.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的..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22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23.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24.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藏身..也指处境窘迫;无栖身之处..25.恍然大悟: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26.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27.眼花缭乱:缭;亦作“撩”纷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28.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29.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30.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梵语指一切生物..原为佛教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后用以指一大群普普通通的人..不能用作“众多的~”31.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32.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33.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楚分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34.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镂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第六类、谦敬错位一、谦辞1、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2、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3、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4、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5、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6、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7、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8、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9、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10、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1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12、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13、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14、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15、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16、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1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1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19、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20、一得之遇: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21、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22、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23、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4、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2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26、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27、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28、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大海..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陋..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29、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30、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31、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二、敬辞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7、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8、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9、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第七类、对象误用: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8.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1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18.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19.循序渐近: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第八类、多义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1、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2、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4、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本写自然现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5、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比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又喻指作事无规则、无定准..6、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7、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8、肝脑涂地:的引用义是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它的本义是形容惨死..9、一针见血:通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10、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与“不伦不类”相似;这是它的原始意义;有存在的合理性..11、指手画脚:可以形容轻率地指点;妄加评论指责、批评;作贬义词..也可以来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作中性词..12、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13、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14、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15、垂涎三尺:形容嘴谗;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16、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17、步步为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道营垒..形容进军谨慎..今也比喻行事谨慎稳妥..18、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了..19、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20、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21、春风得意:既可以指进士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2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24、处之泰然:既形容对待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25、目无全牛:指解牛时;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而是牛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形容对事物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也形容技艺高超;得心应手..26、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27、按部就班:按;依照;部;门类;就;归于;班;次序..按照门类;列定次序..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后用以形容做事按照一定条例;遵循一定的顺序..28、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精巧..剔透;剔除而使透空明晰..形容奇巧精制、明晰透亮..也形容人聪明灵巧或俊俏标致..29、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30、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31、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32、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33、万紫千红:现多指繁荣兴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3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第九类、有悖习惯不带宾语:津津乐道、求全责备、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只用于否定句: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乌呼哀哉、一命呜呼等..注:“莘莘学子”中的“莘莘”;表示“很多”的意思;不受具体量。

语文老师分享: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大全!想要孩子考高分就别错过

语文老师分享: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大全!想要孩子考高分就别错过

语文老师分享: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大全!想要孩子考高分就别
错过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生自小就接触并学习的科目之一!
为什么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始终稳定,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起伏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对答题技巧的不熟练。

和数学这门学科一样,语文的答题思路也有自己的套路。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哪类题目都有自己固有的答题思路,今天我就讲语文的万能公式分享给孩子和家长,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和孩子,万能答题公式虽是一条捷径,但同时也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加强训练,把万能公式真正转换为自己的答题技巧,并熟练掌握。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导。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教育孩子,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

教育分享,一个专业分享教育故事和学习方法的自媒体,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ixue866(长按可复制)。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最全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导读语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算是失分大项了,不仅阅读量大,对答题要求也挺高的。

现在小编整理了语文阅读中最常见的问题及最易得分的答题公式,虽然稍显死板,但拿到高分是没问题的!武汉优秀语文教师都点赞哦~ 家长们一定记得为孩子收藏!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的某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某句话中某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这样答题不拿高分才怪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这样答题不拿高分才怪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这样答题不拿高分才怪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老师或者各种复习资料中就讲到说要套用万能公式,而数学的万能公式效用大家应该都清楚,记住了万能公式,做题一般都不会太差,因为这些公式的用途比较广,记住也能省下很多算题时间。

在语文中同样也有万能公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言语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心与心的交流。

查字典语文网预备了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标题,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意味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提醒出来,再疏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留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实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自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笼统;答题格式:生动笼统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增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惹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格式:惹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反问:强调,增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四、段意的概括归结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引见)+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扫尾(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六、段意的概括归结: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引见)+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效果是什么,作者观念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念态度,那么包括总结作品的宗旨,剖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理想,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才女总结10条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语文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小看,真拉分起来那也是相当可怕。

姐只能帮各位学弟学妹到这一步了,总之“尽人事听天命”,高考加油,不负我生,不负我心!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
细体味、辨析。

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
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