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中国专家建议》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18例,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高危组、极高危ⅱ组、极高危ⅰ组,对这三组患者入院后与随访3个月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218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者115例,应用率为5275%,其中极高危ⅰ组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指南的符合率较高危组与极高危ⅱ组高(p005)。
详见表2。
23住院期间与随访3个月后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比较经统计,住院期间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5275%,与指南符合率为5275%;随访3个月后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为2248%,与指南符合率为2290%。
由此可知,随访3个月后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以及与指南符合率均较住院期间发生显著降低(p羟甲基戊二酰酶a(hmgcoa)属于一种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降脂机制主要为:在进入人体后发生水解,生存相应的活性酶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进而对hmgcoa的转化产生阻断作用,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量,进而达到降低血清ldlc以及tc水平,并且其可以使载脂蛋白b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得以降低,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得到轻度升高[7]。
已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调脂效果,特别是能够降低ldlc水平,为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的调脂药[8]。
曾有文献报道:对患者展开积极有效的胆固醇水平控制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在脑卒中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tc与ldlc为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其给予合理的他汀类药物可产生显著的预防效果[10]。
本次研究中对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作用进行了研究。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
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tatins on second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Methods 60 case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06 to January 200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atins-treating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eating containing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risk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tatins-treating group received atorvastatin 20 mg qd except routine treating. The incidence of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death,other heart-cerebral vessel events were collected within 3 year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 in statins-treating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no significantly de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death and encephalorrhagia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Statins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ischemi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Key words】Ischemic stroke/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atins;Second prevention血脂异常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1]。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
垡!堡内魁盘查垫!Q生垒旦筮塑鲞筮鱼翅g塾垫』堕!!婴丛鲤:』坚塑垫!Q,型:塑。
盟!:垒类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年龄多在60一的岁之间,75岁以上老年人调脂治疗的临床资料较少,仍缺乏专为高龄老年人设计的前瞻、随机、对照、大规模临床试验。
此外,缺乏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使老年人获益的临床证据。
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使用调脂药物均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有效措施。
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应根据个体状况和合并用药情况,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合理地选择调脂药物,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目的。
在血脂研究领域,针对LDL-C降脂达标是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标,升高HDL.C和综合调脂治疗对老年人预后的影响是未来应关注的热点,我们期待更多专为老年人群设计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以解决老年人调脂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共识专家组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海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综合科);陈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陈晓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陈韵岱(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成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老年科);程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程蕴琳(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崔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董均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杜志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方宁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冯明(首都医科大学宜武医院老年科);高海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科);郭艺芳(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何青(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贺茂林(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黄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若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柯元南(卫牛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寇文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雷梦觉(江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科);李虹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李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综合科);李明扬(空军总医院心内科);李瑞杰(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内科);李小鹰(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晓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廖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凌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刘朝中(宅军总医院心内科);刘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老年科);刘梅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刘梅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淼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老年科);陆冬晓(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陆宗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毛利民(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米树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特需科);苘懿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祁芸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秦明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沈璐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唐海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万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汪芳(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王建昌(空军总医院老年科);王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科);王丽霞(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科);武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徐成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严晓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杨国君(宁波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杨文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54l・心内科);姚依群(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叶平(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袁洪(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心血管内科);曾龙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间济医院老年科);张福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抒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张一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郑兴(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周北玲(北京世纪坛医院老年科);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朱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朱晓法(海军总医院干一科)学术秘书:冯雪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参考文献[1]PiloteL,BeckCA。
中国卒中指南,规范他汀药物应用
他汀治疗后LDL-C越低斑块进展越趋于延缓甚至逆转
2.0
REVERSAL pravastatin
CAMELOT placebo
动脉粥样斑块的体积变化(%)
1.0
STRADIVARIUS placebo REVERSAL atorvastatin ILLUSTRATE atorvastatin +placebo PRECISE IVUS atorvastatin (ACS) ASTEROID rosuvastatin
中国卒中后6-12个月的高脂血症患者他汀使用情况: 大部分患者未依据指南使用高强度他汀
平均日剂量(mg,平均± 标准差))(%) 9.8±2.6(31.9%) 18.5±4.9(56.1%) 患者数(%) 高强度他汀* 38 (3.9%) 29 (1.7%) 中等/低强度他汀** 942 (96.1%) 1693 (98.3%)
SPARCL-CS(+) JUPITER GREACE
二级预防
MIRACL
一级预防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活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的LDL-C降幅 (%)
• •
对24项随机研究中的165792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他汀联合其他预防措施对卒中的影响。 LDL-C降低1mmol/L或10%:总体卒中风险降低21.1%或7.5%
LDL-C沉积于动脉内膜下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键要素
LDL-C升高 启动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斑块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强化血脂管理上海专家建议(2022)要点
缺血性脑卒中强化血脂管理上海专家建议(2022)要点1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管理现状及改进方向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患者已高达1 300万例,超越冠心病患者的1 139万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脑卒中的77.8%。
此外,中国国家脑卒中登记(CNSR)的数据显示,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约占45%。
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沉重,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开放数据库显示,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LDL-C升高是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中国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尚不理想。
他汀类药物已经是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之一。
作为可控的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脑卒中后患者的血脂异常在中国仍很常见。
经过十年余的脑卒中管理质量的改进,目前出院时降脂治疗处方率有所增加,但达标率仍较低,尤其是在高危脑卒中复发人群中。
推荐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血脂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生和患者对脑卒中后血脂管理的关注度。
LDL-C达标率与患者血管相关死亡及脑卒中再发率下降显著相关(B级证据,级推荐)。
目前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及血脂达标率较低,需要持续关注血脂检测,根据血脂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B级证据,a类推荐)。
2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层及LDL-C靶目标值推荐建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应积极评估血脂水平以指导降脂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B级证据,a推荐)。
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性期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合理的(B级证据,a类推荐);对于符合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在医院内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合理的(C级证据,a类推荐)。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属于极高危患者,降脂目标值为LDL-C<1.8mmol·L-1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B级证据,类推荐);若并存以下任意情况之一:a. 既往脑卒中史;b. 颅内动脉狭窄≥70%或颈动脉狭窄≥50%;c.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成形术后;d. 冠心病;e. 外周动脉疾病;f. 糖尿病,则符合超高危患者标准,降脂目标值为LDL-C<1.4 mmol·L-1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B 级证据,a类推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再次发作的风险,国际上广泛推荐进行脑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中国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指南。
一、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心源性栓子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及TIA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剂量为100-325mg/日。
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出血风险。
2.抗凝药物:对于房颤相关性脑卒中和TIA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推荐使用口服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
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患者所受相关治疗的调整。
3. 血压控制: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降低其血压,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推荐血压目标值是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但对年龄较大或合并有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将目标值调整为<150/90 mmHg。
二、生活方式干预1.改善饮食:推荐患者采用心脏健康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同时,减少食盐的摄入,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2.增加体力活动: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到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此外,也建议进行强度适中的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
3.戒烟限酒:强调戒烟对于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至关重要。
同时,减少酒精的摄入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并避免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4.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推荐采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达到健康的体重范围。
这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体力活动。
三、其他治疗方法1.麦芽糖酶抑制剂:对于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麦芽糖酶抑制剂,以减少二次脑卒中的风险。
2.扩张血管药物:对于TIA患者,推荐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双妥波胍或维拉帕米,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他汀治疗解读
Hong KS, et al. Circulation. 2011 May 17;123(19):2111-9.
卒中指南不断更新,旨在降低卒 中再发
2006 2008 2010 2011 2013 2014
2006 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 1 2008 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 2 2010中国卒中 二级预防指南 3 2011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4
new
2015
2013 ACC/AHA 减 中国缺血性脑卒 少成人动脉粥样硬 中和短暂性脑缺 化性心血管风险血 血发作二级预防 胆固醇治疗指南5 2014AHA/ASA 指南20147 美国卒中指南6
ASCVD患者(包 括动脉粥样硬化 性缺血性卒中 /TIA)需采用高 强度他汀降低 LDL-C≥50% 无论是否伴有其 他动脉粥样硬化 证据的患者 ,高 强度他汀类药物 ,长期治疗,推 荐“1850”更有 效 基于2013年ACC/AHA 减少成
106
0.67 (0.52, 0.86)
SPARCL研究亚组显示:只有LDL-C 降低到1.8mmol/L以下才有效预防 卒中复发
立足国际视野,兼顾中国实践
--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他汀治疗解读
中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远 高于欧美人群
美国缺血性
卒中年复发 率约为3%-4%
Wang Y, et al. Stroke, 2013, 44:1232-1237 2014AHA/ASA美国卒中指南,Kernan WN, et al. Stroke. 2014 Jul;45(7):2160-236.
CTT Collaboration, et al. Lancet 2010; 376(9753):1670-1681.
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治疗-14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46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治疗(一)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筛选策略及风险管理1、合并()天内重大外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需要谨慎考虑A、24B、4C、14D、6E、482、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性改变即使超过MCA流域的(),仍然是安全的,可以溶栓A、33.3%B、50%C、60%D、80%E、75%3、ASPECTS评分在()分以上提示小或中等缺血灶卒中A、2B、5C、3D、6E、4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推荐,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h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A、2.4B、4.5C、3D、6E、8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推荐,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h后开始A、2.4B、4.5C、3D、6E、246、非对比增强CT像中有明显低密度影的患者,如果低密度影涉及范围超过大脑中动脉的(),则不可进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A、33.3%B、50%C、60%D、80%E、75%7、发病()小时内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可以考虑静脉溶栓,应权衡治疗的获益和风险A、2B、5C、3D、6E、48、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小时内,不推荐静脉溶栓A、24B、4C、12D、6E、489、急性脑梗死如果使用CT或MR灌注扫描,灌注不匹配区应大于(),并且ASPECTS 评分应高于6分A、3.3%B、20%C、10%D、12%E、15%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推荐,对缺血性卒中发病()h内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A、2.4B、4.5C、3D、6E、811、Lancet最新荟萃分析:无论年龄和卒中严重程度,()h内静脉溶栓与良好卒中转归相关,且尽早溶栓,获益更大A、2B、4.5C、3D、6E、812、急性脑梗死缺血的早期征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MCA高密征B、脑沟加深C、豆状核模糊D、脑沟消失E、岛叶带消失(二)房颤卒中二级预防1、以下对于HAS-BLED评分的认识,错误的是()A、当评分增高时,应谨慎地进行获益风险的评估,制定适应的抗凝措施B、可用来确定出血风险,增加改善风险因素的意识C、在使用新型抗凝药时,若HAS-BLED评分≥3分,应使用低剂量D、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E、评分为0分为低危人群2、2014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LADS<()分不考虑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A、7B、6C、4D、5E、93、目前指南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A、STAF评分B、HAS-BLED评分C、DAPT评分D、CHA2DS2-VASc评分E、LADS评分4、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A、15%-20%B、5%-10%C、10%-15%D、45%-50%E、35%-45%5、以下哪项不是华法林的局限性()A、抗凝疗效不可预测B、不需要常规抗凝监测C、缓慢起效D、频繁的剂量调整E、狭窄的治疗窗6、Find-AFrandomised研究提示()A、针对卒中患者延长且强化Holter监测,房颤检出率更高B、STAF评分用于筛查的敏感性高C、LADS评分可用于缺血性卒中及TIA的评估D、阿司匹林用于预防房颤,效果显著E、达比加群用于预防房颤,效果显著7、在使用新型抗凝药时,若HAS-BLED评分≥()分,应使用低剂量A、2B、0C、1D、3E、2.58、HAS-BLED评分≥()分,提示出血高危A、2B、3C、1D、1.5E、09、2014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STAF<()分不考虑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A、7B、9C、5D、8E、1010、EMBRACE研究提示()A、针对卒中患者延长且强化Holter监测,房颤检出率更高B、STAF评分用于筛查的敏感性高C、首次检出房颤的检出率随监测时间延长而增加D、阿司匹林用于预防房颤,效果显著E、达比加群用于预防房颤,效果显著11、2014年AHA/ASA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无其他明显病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在发病6个月内对其进行为期()左右的心律监测,以明确是否存在房颤A、1个月B、3天C、1周D、15天E、3个月12、以下哪项评分可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A、STAF评分B、HAS-BLED评分C、DAPT评分D、LADS评分E、CHA2DS2-VASc评分(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策略1、()是卒中二级预防最重要的干预手段A、降脂治疗B、戒烟C、降压治疗D、限酒E、降糖治疗2、2014年中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90%)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BP<()mmHgA、180/110B、150/80C、220/110D、140/90E、160/853、中国高血压与卒中的经校正的相对危险度为()A、3.8-4.5B、1.9-2.4C、2.76-5.47D、8.6-12.4E、1.1-2.14、2014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未接受降压治疗、发病后数血压p持续≥()mmHg,应启动降压A、140/90B、130/80C、160/120D、180/110E、120/855、以下哪项不属于脑卒中后的应激状态()A、疼痛B、恶心呕吐C、颅内压增高D、血红蛋白降低E、意识模糊6、SCAST研究提示,卒中患者()内英谨慎降压,因为复合血管事件和功能性结局不存在获益A、3天B、30小时C、12小时D、5天E、7天7、2014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缺血性卒中后24小时内Bp≥()mmHg者应慎重静脉降压A、140/90B、150/80C、220/110D、180/110E、160/858、以下对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认识,错误的是()A、6-24小时间降压获益肯定,应给予积极降压B、缺血性卒中降压需谨慎C、6小时内积极降压可能存在一定获益D、24-48小时间降压,不同研究存在分歧E、4周后降压存在获益,可强化降压至目标值140/90mmHg9、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后()h内血压自发降低A、3B、6C、2D、24E、410、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以下哪个因素为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A、高血压B、吸烟C、慢性肾脏病D、饮酒E、糖尿病11、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A、3.89%B、34.6%C、12.3%D、8.6%E、9.1%12、PROFESS研究结果提示()A、腔隙性卒中患者血压应降至130/90mmHg以下B、高血压导致卒中复发风险增高C、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应降至140/85mmHg以下D、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情况严重E、降压时需考虑血压变异性(四)急性缺血性卒规范化他汀治疗方案1、一项研究纳入起病前接受过他汀治疗的患者,卒中急性期立即启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结果发现,停用他汀组死亡和功能残疾风险增加至()倍A、2.2B、4.66C、1.23D、3.49E、5.892、2009年纳入26个他汀研究共165,792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卒中相对风险下降()A、0.211B、0.111C、0.411D、0.489E、0.5783、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2,689例2000-2007年间在北加州凯撒医疗中心17家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缺血性卒中住院前/期间使用他汀与卒中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重点解析
小结 正如共识所指出的,他汀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他汀所产生的不良反 应不仅与个体遗传基因有关,也与患者合并疾病、同时服用的药 物(或食物)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为了尽可能降低他汀不良 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制定安全有效的他汀治疗策略 尤为重要。
图 伴中度CKD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20mg 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他汀剂量问题
2013 KDIGO指南推荐根据随机对照研究中获益的方案进行他汀剂 量的选择,其中,对于轻中度CKD患者,所有他汀均无需调整剂量; 对于重度CKD患者,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均 需调整剂量(表)。
中国他汀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重点解析
导读
他汀因肝酶升高导致的停药或减量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在 启用他汀治疗时应尽可能考虑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他汀。为了 尽可能降低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制定安全 有效的他汀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他汀的良好降脂疗效和心血管获益已被指南和大量证据反复证实, 但因应用广泛,其安全性也不断被讨论,为了使中国医生正确认 识和处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他汀不良反应,中国他汀类药物安全 性评价工作组于近期发表了《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下简称“共识”),阐述了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 处理对策。本文予以介绍和解读。
他汀在 CKD 患者中的应用
现有研究显示:他汀可显著减少中度CKD患者的死亡率 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对重度CKD或透析患者不能带 来获益或少有获益,对于轻中度CKD[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30-90 ml/(min·1.73 mm2)]患者,2013 改善全球肾 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明确指出,CKD是冠心病的等 危症,均需接受他汀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 终末期肾病进展。JUPITER研究中伴中度CKD患者亚组分 析显示,瑞舒伐他汀20 mg平均随访1.9年,相对于安慰 剂可显著降低轻中度CKD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 (图),且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该研究为他汀在中度 CKD患者获益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证据[J Am Coll Cardiol 2010,55(12):1266]。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男性在65岁以前,TC、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在增龄过程中HDL-C相对稳定;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水平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诊断建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类和合适的血脂水平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制定的标准(mmo l/L):合适范围:TC<5.18、LDL-C<3.37、HDL-C≥1.04、TG<1.70边缘升高:TC<5.18~6.19、LDL-C<3.37~4.13、TG<1.76~2.25升高:TC≥6.21、LDL-C≥4.14、HDL-C≥1.55、TG≥2.26降低:HDL-C<1.04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时应重视根据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区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重视由全身性疾病和部分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
极高危:急性冠状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伴有糖尿病。
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也视为极高危。
高危: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T C>5.18 mmo l/L、LDL-C>3.37mmo l /L,②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1,TC≥6.21mmo l/L、LDL-C>4.14mmo l/L。
中危: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1,TC5.18~6.19mmo l/L、LDL-C3.37~4.13mmo l/L;②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6.21mmo l/L、LDL-C≥4.14mmo l/L。
低危: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5.18~6.19mmo l/L、LDL-C3.37~4.14mmo l/L;②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数<3,TC>5.18mmo l/L、LDL-C>3.37mmo l/L。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北京天坛医院作者:王拥军【编者按】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07年1月,国内脑血管病和血脂领域的专家组成员在参考了近10年来血脂领域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及相关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现状,正式出台《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对规范临床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又有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此国内有关专家又进行讨论,达成了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新的共识,以期给临床医生更明确的临床指导。
1胆固醇与卒中的流行病学尽管流行病学资料并非一致地提示总胆固醇水平与卒中存在相关性,而针对卒中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发现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更大。
在冠心病人群中,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应增加。
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1]。
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随着LDL-C水平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
共识1胆固醇水平增加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LDL-C的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
降低LD-C是减少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I,A2他汀类药物与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他汀类药物[2]。
使用他汀类药物并非单纯预防卒中,而是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包括心脑血管及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事件的全面减少[3]。
降低胆固醇并不能完全解释使用他汀类药物所获得的相对危险下降,这说明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至关重要[4]。
对97981例患者的26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21%的卒中危险(P<0.0001;LDL-C水平每降低10%,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减少0.73%/年,卒中危险降低15.6%(P=0.002,获益与基线LDL-C水平无关,而与LDL-C的降低幅度有关[5]。
3.《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解读
筛选高危的无症状性ICAS患者,积极他汀治疗
严重的颅内动脉狭窄 (>70%)
微栓子监测阳性
颅内动脉的斑块成分有 易损特征
提示具有 高危个体 的特征※
同时伴有颅外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不断进展
颅内动脉狭窄的数量超 过1处
※借鉴WASID(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的比较,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研究中“易损的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
250
P<0.001 OR 8.67 95%CI (3.05, 24.63)
200 150
100 50 0
梗死灶体积 中位数74ml
P=0.002
梗死灶体积 中位数26ml
对照组(未使用他汀)停用他汀组 N=126 N=46
阿托伐他汀组 N=43
Blanco M, et al. Neurology. 2007;69:904–910.
27%
高血压
纳入 标准
48%
糖尿病
25%
冠心病
• LDL-c< 3.4mmol/L
50%
以上
hsCRP高
• LDL-C<3.4 mmol/L,TG <5.6 mmol/L, • 男≥50岁,女≥60岁,无心 血管、卒中病史或CHD等危症 • hsCRP≥2.0 mg/L • 至少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HDL-C低、吸烟或早 发CHD家族史]
2009年一项纳入40例的小样本量的观察性研究,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评价无症状性颅内狭窄(ICAS)的进展,弥补他汀治疗无症状性 ICAS研究的空白 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可使58%患者ICAS逆转,38%患 者ICAS稳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他汀解读
2008 AHA/ASA
卒中合并冠心病或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他汀降LDL-C的目标值为<100mg/dl,对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LDL-C <70mg/dl。
基于SPARCL研究的证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Ann Pharmacother 2007;41:1937-45
2009系统性回顾:在所有降脂药物中, 只有他汀能减少卒中再发风险
Manktelow BN, et al. Stroke. 2009;40:00-00.
他汀
卒中 12% (P=0.05)
贝特
卒中 48% (P=0.09)
Donnan GA, J Hypertens.2003,21:s25
对切除标本进行组化分析
ATROCAP
阿托伐他汀20mg/日 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
“稳定斑块是他汀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机制”
各参数的降低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溃疡
炎症
巨噬细胞
安慰剂(n=30)
立普妥20mg(n=29)
Cortellaro M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2;88:41-47.
荟萃分析亦表明: 他汀治疗使卒中患者获益
2007荟萃分析
2009荟萃分析
他汀用于卒中一级、二级人群:卒中发生风险降低21%(P<0.05)
他汀用于卒中二级预防人群:卒中再发风险降低12%(P=0.003)
Amarenco P, et al. Lancet Neurol. 2009;8:453-63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病须知
他 汀类 药 物 均
有 可能 引 起 肝 酶升 高 , 但 发 生 率 不
到 1 % 单 纯 肝 酶 升 高 不代 表 肝 损 .
伤 与 他 汀 类 药物 治 疗 相 关 的 肝 功 ,
能 衰 竭 病 例 罕 见 。 若 没 有 肝 肿 大 .
黄疸 、
直 接 胆 红素 升 高等 器 质性 肝
现 为 胃 肠 道 不适 转 氨酶 升 高及 肌 、
肉 酸 痛 不 适等 其 发 生与 用 药 剂 量 .
有关
(
剂 量越 大 ,
不良 反应越 大
) 。
最严 重的 不良 反应 是横 纹 肌溶解 ,
可 引 起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尽管 发 生
率很 低 (
不 足 % 1
。 ),
:
1 . 若 要 降 低 低 密度 脂 蛋 白 胆 固
水平> 5 0 % 指 南 推 荐 阿托 伐 他汀 和 ,瑞来自舒伐他
T i
。
这 两 种 药 物 属 于 强 效 。
特 普 2 .
伐他 汀的 药 动学
性 :
天 然 水 溶性 他 打\ 极 少 能透 过
障 血 一 脑 屏 ,
因 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不
低 密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是 调 脂 治 疗 的 首要 目
标 , 他 汀类 药 物 能 有 效 降 低低 密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的
水平 ,
降 低 幅 度 越 大
疗 效越好 ,
心血 管 事 件 发 生率越 低 。
28 -
20 1
9 4 .
他 灯类 药物都有 哪 些作 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一)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一)为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工作,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现状,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集体制定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以期为神经科医生提供针对缺血性卒中和TIA合理、科学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从而减少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
危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
一、高血压[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3方面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脂代谢异常[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
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重点内容他汀类药物用于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临床价值无可争议,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CVD发病及死亡风险的益处巳在大哑研究及广泛人群中得到证实,是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的血脂管理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石药物。
近年来,随蒂他汀类药物应用人群的不断扩大、新型降脂药物的相继问世,医学信息的可及性增加和大众媒体科普宣讲的普及,有关他汀类药物使用的顾虑有增加趋势,他汀不耐受诊断与处理的问题逐渐突出。
尽管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组织相继发布了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或共识,但他汀不耐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致使临床实践中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尚欠科学,他汀不耐受被高估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项研究提示,我国人群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和血脂达标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及临床医师对他汀不耐受的诊断与处理欠规范有关。
为提高人们对他汀不耐受的科学认知水平,规范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我国人群血脂达标率,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特组成专家组,全面复习他汀不耐受的全球相关研究数据包括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和耐受情况的相关资料,参考国外他汀不耐受相关指南与共识,制定了《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适合我国人群的他汀不耐受基本定义、科学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以期改善我国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提高我国ASCVD的防治水平。
l、中国人群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治疗率、达标率低,这是我国CVD负担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CNSSPP)数据显示,40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3%,其中3.4 JlllUOl/L �LDL-C < 4. 1川mol/L者占18.4%, LDL-C � 4. lmmol/L者占8.1%, 但血脂异常患者中仅18.9%接受降脂治疗,7.2%得到充分控制。
他汀治疗
>280
27
mHg
Adapted from Iso H, et al. N Engl J Med. 1989;320:904-10
胆固醇与脑出血
问题: 这些早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存在重要设计缺陷:
– BP? – 如未能排除可能伴随的社会经济因素(营养不良、酗酒、 吸毒) – 未考虑到老年人中3-5%有无症状的出血 – 未能得到各种临床试验的证实 – 结果偏倚
HPS二级预防 未显示辛伐他汀40mg/日能够 预防再发卒中
HPS一级预防: 辛伐他汀40mg可以使LDLC降低48%,显著降低首发卒 中减少25%,老年人群达29%
Simvastatin 12 Incidence of stroke (%) 10 8 6 4 2 0
* P<.05. N events =169 N events =170
立即启动
强化降脂
<2.1mmol/L (80mg/dl) 或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以下任 一危险因素:
糖尿病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持续吸烟
>2.1mmol/L (80mg/dl)
强化降脂
降低幅度 >40%
其它缺血性卒中或TIA
高危 高危
>2.6mmol/L (100mg/dl)
标准降脂
<2.6mmol/L (100mg/dl) 或
3.0
ALT >3× ULN的患者百分比
2.5 2.0 1.5 1.0 0.5 0.0 20 30 40 50 60 70
LDL-C 降低百分比(%)
Jacobson TA. Am J Cardiol. 2006;97:44C-51C
03年12月份更新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