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对照概要

合集下载

《上下前后》

《上下前后》

本次PPT的内容和结构预览
第一部分
介绍“上下前后”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包括其空间指向意义和常见的抽象
意义延伸。
第三部分
探讨文化、学科背景对方位词的影响 ,包括不同文化中的方位词表达方式 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方位词理
解和应用的意义。
第二部分
分析“上下前后”在语境中的具体应 用,包括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变化和语 境对其理解的影响。
关于“上下前后”的初步解释
“上”和“下”
通常表示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桌子上有一个苹果”中,“苹果”在“桌子”的上 方。但在一些特殊语境下,如“上级”、“下属”等,它们还具有等级、地位等抽象意义的延 伸。
“前”和“后”
通常表示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如“车子前面有一只狗”中,“狗”在“车子”的前方 。同样地,它们也具有时间、顺序等抽象意义的延伸,如“前天”、“后续”等。
时间先后
表示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先 后顺序,即发生在之前的 某个时间点。
经验借鉴
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教 训,为当前或未来的决策 、行动提供参考。
历史背景
用于描述过去的事件、时 代、文化等,强调其对当 前的影响与价值。
“后”的象征意义:后盾,支持,经验等
支持与依靠
象征稳固的后盾,表示给予支持、力量,让人有 安全感。
继承与发展
体现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强调在前人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与进步。
对照与反思
通过对比前后变化,引发对现状的思考,促进自 我反省与提升。
06
总结与启示
对于“上下前后”的综合理解
空间关系理解
通过“上下前后”的表述,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空 间位置关系,形成对环境的准确认知。
时间顺序理解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
赵三明;郭春风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31)003
【摘要】对66例心衰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和多巴酚丁胺加生脉饮加减治疗,井在
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昔勒超声心动图测定EF值,结合NYHA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结
果显示中西药治疗组比西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高.而且EF值也有显著差异性.所以
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衰疗效好,并且用NYHA分级结合EF值更能客观地评价疗效.【总页数】1页(P227)
【作者】赵三明;郭春风
【作者单位】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原,030001;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太
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1
【相关文献】
1.心衰患者的EF值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J], 王贵会;朱燕;蔡新伦
2.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卢利伟;王胜利;刘冬;王金娜
3.温心饮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EF值及血浆NT-proBNP影响的
研究 [J], 赵文圣; 卢利伟; 王胜利; 刘冬; 王金娜
4.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
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5.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及对NTpro BNP水平、EF值、LVD值的影响 [J], 徐旭鸿; 徐志奇; 肖俊会; 梁志山; 李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业调整前后标准号与课程代号对照查询

专业调整前后标准号与课程代号对照查询

重新排序:[课程代号][标准号][课程名称] 0003|4204|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0009|3005|政治经济学[财] 0012|4149|英语(一) 0018|3015|计算机应用基础(A) 0019|3016|计算机应用基础(A)上机 0022|3009|高等数学(工专) 0024|6137|普通逻辑/J 0034|3055|社会学概论 0037|6012|美学/J 0041|3069|基础会计学 0048|3082|财政与金融 0053|3262|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58|3032|市场营销学(二) 0062|3080|税收管理 0065|3068|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68|3671|外国财政 0071|3432|社会保障概论 0076|3062|国际金融 0079|3691|保险学原理 0089|3027|国际贸易 0092|3384|中国对外贸易 0096|3298|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99|3820|涉外经济法 0102|3293|世界市场行情 0109|3483|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0112|3484|市场管理 0146|3079|中国税制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2|3040|组织行为学 0156|3341|成本会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0162|----|会计制度设计 0168|3690|房地产经济学 0177|----|消费心理学 0181|3078|广告学(一) 0211|----|法理学(一) 0214|3540|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 0217|3542|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0221|3547|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 0226|----|知识产权法 0229|----|证据法学 0236|4075|监狱学基础理论 0239|4116|狱政管理学
0240|4118|监所企业管理学 0243|3347|民事诉讼法学 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256|----|金融法(一) 0261|3045|行政法学 0264|3821|中国法律思想史 0267|603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J 0292|3382|市政学 0315|338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318|4082|公共政策 0321|3818|中国文化概论 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44|----|办公室管理 0347|----|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实践 0356|3689|公安管理学 0359|3714|保卫学 0369|3679|警察伦理学 0372|3739|公安信息学 0384|3184|学前心理学 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395|----|科学、技术、社会 0413|4246|现代教育技术 0449|4209|教育管理原理 0452|4205|教育统计与测量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456|421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65|420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468|4211|德育原理 0471|4247|认知心理 0506|6136|写作/J 0514|----|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0517|3246|英语听说 0520|----|外事工作概论 0529|3110|文学概论(一) 0532|45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535|3049|现代汉语 0537|3114|中国现代文学史 0540|6011|外国文学史/J 0541|6003|语言学概论/J 0595|3475|英语阅读(一) 0596|6167|英语阅读(二)/J 0600|3834|高级英语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对比实验所有实验都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有:1.自身对照(实验前后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无需另设对照)eg:①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②H2O2酶加入H2O2溶液中证明酶是生物催化剂的实验扩展资料2.相互对照(例如探究最适温度的实验)eg:①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3.空白对照(不做处理的实验对照)eg:①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实验②还原糖鉴定实验4.条件对照eg:①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为条件对照(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苏丹IV 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024年《认识前后》幼儿园教案

2024年《认识前后》幼儿园教案

2024年《认识前后》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前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能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前后概念的建立及运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磁性教具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讲解前后的概念,并通过磁性教具板演示前后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6.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前后位置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前后》2. 主要内容:前后的概念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方法生活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用前后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用彩笔画出自己房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2. 答案:(1)例如:桌子在椅子的前面,椅子在桌子的后面。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前后概念,能够运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前后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在下一节课中,将引入左右概念,使学生对空间位置关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2024年《认识前后》标准教案

2024年《认识前后》标准教案

2024年《认识前后》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认识前后》,主要涉及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空间位置的前后概念、用前后关系描述物体位置、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前后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位置的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关系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前后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运用前后关系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重点:掌握空间位置的前后概念,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前后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位置图卡。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位置关系明显的图片,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排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前后关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前后概念,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前后位置。

(2)讲解如何用前后关系描述物体位置,结合位置图卡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巩固前后概念。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前后概念,如教室里的座位排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前后》2. 主要内容:(1)前后概念(2)用前后关系描述物体位置(3)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教室里座位的前后关系。

(2)画出两个物体,并标出它们的前后位置。

(3)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前后概念来描述?2. 答案:(1)略(2)略(3)如:排队、停车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前后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前后概念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空间位置关系,如左右、上下等,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鲁迅作品特殊段的表达作用例析

鲁迅作品特殊段的表达作用例析

鲁迅作品特殊段的表达作用例析鲁迅作品特殊段的表达作用例析安徽六安市第八中学许鼎语文教材中一直有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湛厚重,洗练精粹,技巧圆熟,光华四射, 独具一格,历来是师生学习与探究的重点。

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常常可发现一些精短的段落,这些段落,长那么三言两语,短那么独句而居,甚或有时仅单词兀立。

这些微型段,比起那些长段落,看似显得字少薄弱,包蕴浅显,殊不知,此乃作者精心设计的“特殊段”。

它精致小巧,匠心独运,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细心揣摩,潜心品味这些特殊段,有助于深刻理解先生作品的深邃的意蕴、精巧的构思、独具的魅力。

概要之,鲁迅作品“特殊段”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上连下接巧妙过渡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一文,第二自然段在写完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以后,紧承上节于第三节写顺势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极简短的一句话,十分自然的过渡到对仙台的描述,将表达的重点由东京自然过渡到了仙台。

这种过渡使得全文脉络清楚,前后连贯,即顺畅又自然,真可谓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小说《孔乙己》第九段:“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总结上文,和“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店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相照应;后一句暗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的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鲁迅作品中起过渡作用的特殊段,妙在平易、自然、熨帖,毫无雕琢之痕迹,它极善“铺路搭桥”,使得全文上下贯穿,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非大家之手笔,难以驾轻就熟,举重假设轻。

二、刻意强调,突出重点《一件小事》的首段之后这样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第二自然段,本来可以和第一段合并在一起说的,现在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突出了这件小事于我的意义。

小说《故土》中的开头几段与之有同工异曲之妙:“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土去。

第十一讲 前后对比写法 共19页

第十一讲   前后对比写法 共19页

(3)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 如写《我的妈妈》一文,作者写妈妈舍得给奶 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 新衣服(横向对比);从前“算着”花钱时妈 妈是这样,而今家庭富裕了妈妈仍是这样(纵 向对比)。又如写《介绍我自己》一文,作者 写自己从前整天吵着妈妈要新衣服,却不重视 学习成绩(横向对比);现在自己懂事了,看 重的是品学兼优,穿的只要整洁就行(纵向对 比)。
■方法 1.选好描写对象,回忆
其以前的样子,确定描写点,抓 住重点与现在情况进行比较,找 出前后的变化。
2.对事物变化前的情况 要略写,对事物变化后的情况要 详写。
范文举例: 摆渡的老哑巴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 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 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 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可以写自己家庭的变化也可以写自己所在学校的变化可以写某一个人的变化可以写某一条路的变化可以写农村或城市住房条件的变化可以写某一植物或某一动物的生长变化??这么大的范围你对哪些变化了解你觉得哪些方面变化大把它写出来
【励志故事】 鸡毛蒜皮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毫不 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不服气:“您不该为一点鸡毛蒜皮 的小事指责我。”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 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 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 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 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那 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 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 都说他“傻”。

正反对比结构课堂PPT

正反对比结构课堂PPT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 结义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 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 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 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从反面用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 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 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 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 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 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 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 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从反面分析、论证)
(2)华罗庚终身残疾,但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坚 持钻研数学,终于在逆境中成才。
分论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屈服于困难,半途 而弃,最终也将被成功所弃。
反面论据:项羽兵败,放弃了霸业,自刎乌江。
总结:困难面前如果有一百个失败者,那我们就做第 一百零一个挑战者: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
参考:
《不要一味地坚持 》 提纲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 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论点1+正面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
反面论点2+反面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通过正反对照进行总结,表明 正确观点,照应全文)
阅读《遭遇挫折,笑对痛苦》,请找出 这篇文章的模式结构框架。
文章总的结构为前后构成正反对比的形式。适 宜作为议论文的文章结构。
常规的结构模板为: 一、开篇引出观点,接着对观点加以阐述。 二、从正面进行论证。 三、过渡。 四、从反面进行论证。 五、归纳分析论说,并收缩全文。
3
三、层进式的基本要求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1 、概要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开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2、浅解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

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

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斤斤拘泥,否则,易于顾此失彼,挂一漏千。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身躯当笔直,不得佝偻、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囟和后囱。

思想上体会这两处微微碰起就行,不能僵颈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

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神,指眼神。

就是说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或上边的手,不得摆头晃脑或抬头去看手。

眼神也是全部精神所贯注,须知收敛、收视之功。

呼吸深沉,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吐纳术”。

第十一讲 前后对比写法共19页文档

第十一讲   前后对比写法共19页文档

■仿析 1.这篇文章的中心是通过描述小
街的变化,来歌颂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2.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过去
的小街像一位病弱而孤苦的老人,现在的 小街变成了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过去的 小街只有几棵遍身疤痕的老槐树,现在的 小街生机盎然。
3.对昔日的小街,小作者只作简 单的介绍,而对今天的小街则进行浓墨色 彩的描绘。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天 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 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 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 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 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 谢谢您!”
■范文
小街
在我家附近,有一条小街。这条小街的变 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上幼儿园时,我每天都要经过这条小
街,那时的小街很沉静,就像一位病弱而孤苦 的老人。街上几乎没有商店,连小街两侧的民 房也是破破烂烂的,几棵遍身疤痕的老槐树, 无精打采地立在街道旁,到处是肮脏的垃圾, 零乱的瓦片。小街的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 扬,雨天泥泞不堪。夜晚小街两旁没有路灯, 偶尔有一两个小贩,点着幽暗的风灯,在路旁 做着清淡的生意。
白天,小街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络绎不 绝,商店里飘出的流行歌曲与小贩的吆喝声, 汽车马达的轰鸣声汇成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 晚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在闪烁,形形色色的 广告牌在微笑。一些退休老人互相搀扶着在小 街上悠闲地散步。今日的小街已告别了往日的 冷清和寂寞,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街在变,它是祖国日新月异变化中的一 个缩影。今天,每当我背着书包匆匆走过这条 小街时,心中总是充满喜悦和激动。小街啊, 别抱怨我走得太快而来不及欣赏你今日的新姿 ,正是为了早日把你建设得更加美丽,我才那 样匆忙的呀!

《前后》位置与顺序

《前后》位置与顺序

观众在视觉上产生远近、大小、虚实的变化。
主题突出
03
前后空间关系的处理可以突出视觉艺术的主题元素,使其在其
他元素的映衬下更加鲜明夺目。
05
总结与展望
对前后位置与顺序的理解与认识
前后位置与顺序是描述事物排列顺序的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无处不在。它涉及到空间、逻辑、时间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把握事 物的关系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后置
在某一参照点之后的位置。后置 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事件或物体 之后的相对位置。
位置与顺序的关系
顺序决定位置
物体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决定了它 们在前后位置上的排列。先发生的物 体或事件处于前置位置,后发生的处 于后置位置。
位置反映顺序
物体或事件在前后位置上的排列反映 了它们的先后顺序。前置的物体或事 件发生在前,后置的物体或事件发生 在后。
•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利用 前后位置与顺序
• 基于前后位置与顺序的思维方 法和解题策略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希望能够帮 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前后位置与 顺序的概念和意义,并在实际应
用中灵活运用。
02
前后位置的基本概念
前后的定义
前置
在某一参照点之前的位置。前置 通常用来描述某一时间点、事件 或物体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
04
前后位置与顺序在文学艺术中的 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前后呼应
1 2 3
叙事结构
文学作品中经常通过前后呼应的手法,将故事的 开头和结尾、情节的发展进行巧妙的呼应,以营 造完整的叙事结构。
象征意义
通过前后文的对比和呼应,文学作品可以突出表 现某些主题或象征意义,使读者在对比中更深刻 地理解作品内涵。
情感渲染

日语中空间的“前后”和时间的“前后”的认知考察

日语中空间的“前后”和时间的“前后”的认知考察

日语中空间的“前后”和时间的“前后”的认知考察表示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后称方位词)作为日语中基本词汇是人类认知世界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数量不多,却有很强的词义扩张能力。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日语中表示前后方位的词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等进行研究,揭示其身体体验性和隐喻性,进而阐明前后方位隐喻的经验基础和工作机制以及空间的前后和时间概念的对应关系。

标签:前;後ろ;经验主义;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角色,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通过隐喻等模式,将物理空间概念映射到其他的抽象概念中去。

于是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空间的概念结构。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前后”空间概念的形成以及和时间概念的对应关系。

1.经验主义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立场就是经验主义,经验注意认为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预言师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其结构和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

这里的经验是指由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外部的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概念和意象图式。

间接的概念(不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概念)是运用隐喻等思维方式的结果。

隐喻是人类认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语言发展和儿童先学会空间概念后学会时间概念这些事实等。

我们可以推论:在人类认知发展连续体中空间概念先于时间概念。

在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最初用于空间关系的前后被喻指时间,状态,过程等。

根据人体我们可以把方位分成”前后轴”“上下轴”“左右轴”。

其中人体的对称性构成了”左右轴”,不对称性构成了”上下轴”,不对称及运动性构成了”前后轴”。

通过长期的直立行走和身体的不对称性确立了包含脸部的身体的部分为”前”,人类脸部所面向的方向为”前”,”后”的方位则相反之。

2.空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这是由人的最初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

那么人类如何通过自身的”前后”来认识空间的”前后”,本文把空间环境中的”前后”关系分为三类进行考察。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识和时间序列性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识和时间序列性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识和时间序列性[摘要]时间具有顺序性或序列性,所以能够用“前”与“后”来指称。

序列性时间表达的是在先和在后的时间关系,所指称的时间既可以是指示性的,也可以是非指示性的;时间事件之间构成一种绝对的、静态的序列。

将时间系统中“前、后”概念的认知和表达与时间的序列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描述和阐释汉语时间词汇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认知前后时间序列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借助其他事物,采用隐喻的方法来表示。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是空间结构的隐喻投射。

所以空间域中最典型的“前、后”概念也被投射到了时间域。

时间的基本特性是其变动性和秩序性:一方面,它有流动性和不可逆性,如“时光流逝、时光一去不复返”。

另一方面,它有线性序列和顺序关系,即时间还表现为按先后排列的点,段序列,这是时间的另一种要特性(吴国盛,1996:253)。

正是因为时间具有序列性,所以能够用“前、后”来指称。

本文中我们主要通过研讨“前、后”概念的认识和表达来揭示汉语时间系统的序列性。

一、“前、后”表达与时间的序列性时间是通过运动事件才被人们感知的。

运动事件既是在空间中伸展,又是在时间中延伸的。

由此地到彼地,所经所历,其时间先后正好有空间上相接相随的位置显示出来。

所以时间可看作是一个在空间上排开的序列,换句话说,时间历程就是不同时段的有序排列。

这样以来,空时的语义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前”→“(较)早”、“(较)先”;“后”→“(较)晚”、“(较)迟”。

例如:(1)前/后生、前/后世、前/后期、前/后人、前/后年、前/后天(2)解放前/后、饭前/后、战前/后、事前/后、生前(3)惩前毖后、思前想后、前因后果、前倨后恭(4)前/后半生、前/后半夜,前/后半年,唐朝前/后期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时间词语“前”与“后”最通行的使用方法,是利用一个事件或时间点(段)作为参照点。

(1)中“前、后”即“早”、“晚”确定的参照点是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即早于说话时间的是“前”,比说话时间的是“后。

生物实验的几种对照类型

生物实验的几种对照类型

生物实验对照原则和对照类型“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 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 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看清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出现了两次对照,其中第一次对照是在高浓度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对照是在低浓度溶液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又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时空关系“前”、“后”的认知与表达

时空关系“前”、“后”的认知与表达

第25卷第1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251No 112009年3月J OUR NAL OF J I AOZ UO TEAC HERS C OLL EGE Mar 12009 收稿日期:2008-09-04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规划项目“汉语方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及意象隐喻系统”(批准号B K 56)子课题作者简介韩晓明(3),男,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育。

时空关系“前”、“后”的认知与表达3韩晓明(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身体经验。

“前”、“后”方位的判定,往往取具有类似人体的“前”、“后”特征的物体作为参照,有时与“图形—背景”相关联。

“前”、“后”引申到时间域时,基于不同的隐喻基础,在两种时间系统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时间指向,这与文化差异有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前”、“后”运用中的歧义现象。

关键词:认知“前”“后”;空间;时间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9)01-0024-04 一、空间范畴“前”、“后”的认知与表达(一)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系统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的认知结构间接进行的。

人类的身体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

人类居住的环境是一个大空间,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所以空间域是人类的基本认知域之一。

自然空间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但人类的大脑认识事物时,必须经历一个“范畴化”的过程,也就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杂乱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1]对空间的认识也是这样。

人类为了便于描述事物的空间关系,必须依据自身经验,对自然空间进行限定和命名,这样就产生了方位概念。

公开课《前后》说课稿_说课稿

公开课《前后》说课稿_说课稿

公开课《前后》说课稿_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前后》,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前后》是河北版培智生活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课程内容上属于图形与几何。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置关系——上下,对空间位置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课通过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空间位置概念的过程,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继而对今后学习里外、左右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共有智力障碍学生10人,女生3人,男生7人,年龄在9——10岁之间,其中唐氏综合症7人,以中重度智力残疾为主,学生之间程度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分层,在每节课都会实施不同层次的目标。

就本节课而言,学生分为2组。

A组:曹、孟、胡、花、王、郑本组学生中曹、胡和孟同学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王、花、郑同学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但在知识的理解上比较快。

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上下的方位掌握情况较好。

B组:张、韩、杨、陈本组学生中张、韩对方位概念掌握具有间歇性,杨、陈基础知识不扎实注意力时间短,需特别关注。

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组: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B组: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能够理解物体有前后方位。

〖对应新课标第一学段知识技能3.〗数学思考:A组:在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B组:能够在引导下指出或说出实际情景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初步形成空间概念。

〖对应新课标第一学段数学思考2.〗问题解决:A组:能够用前、后位置词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件物品的位置。

B组:能够用在引导下用前、后位置词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件物品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前后对照深化理解- -《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单元教学设计《恒定电流》一章主要研究了部分电路和闭合电路的相关规律。

本课例是对描述电路的基本概念的阶段性总结,使学生在初中原有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构建体系,为下一步更好的研究闭合电路奠定基础。

案例涉及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热、电功率等。

课例力求通过学生自主、协作的问题探究过程,激发自身潜能,形成知识的合理迁移,弄清概念的意义及相互联系。

同时,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合理的设置教学环节和问题,让学生能把知识连成网络,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系统认识、整体掌握。

通过学生的自主梳理和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自觉发现误区和疑点、总结归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概念的纵、横向联系,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流定义式、微观表达式和决定式。

2.弄清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电阻定律。

3.加深对电功、电功率和热功率的概念的理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明确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检测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

2.提高对电路相关概念的理解、分析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归纳、辨析、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梳理、合作探究,营造和谐、互助、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单位。

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例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让学生对已学习的物理概念进行自我回顾与梳理、前后对照辨析,体会概念的物理意义和认知程度,然后教师再结合学情,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并逐步完善,形成体系。

体现着“前后对照,深化理解”知识迁移过程。

同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突出其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总之,本案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了很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路的哪些知识,涉及哪些物理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和挖掘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

环节一知识梳理自我提高教师展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梳理重要概念,反馈学情。

教师在各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交流,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问题1。

什么是电流?怎样确定电流的大小?实例: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每米的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是多大?问题2。

什么是电阻?电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实例:如图5-1所示是两根电阻丝通电后的I-U图线,由图可知,a、b的电阻分别为多大?若二者是用同种电阻丝制成的,则它们的长度之比是多少?图5-1 问题3。

什么是电功、电功率?什么是电热、热功率?实例:如图5-2图中虚线框内是一个未知电路,测得它的两端点a,b之间的电阻是R,在a,b之间加上电压U,测得流过这电路的电流为I。

则:图5-2(1)未知电路的电功率是多少?(2)未知电路的热功率是多少?(3)未知电路的热功率和电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能够提高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自主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既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一些基本概念性问题,发挥主体作用,又为教师准确了解学情,展开针对性教学创设了条件。

环节二合作交流分组展示1.教师随机分配任务,组内派代表展示,教师在教室内巡视。

2.教师展示问题答案,了解答题情况。

要求学生组内展开讨论,对答案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根据自我诊断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3.组内问题较多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提出质疑。

老师要做好记录,个别问题随时答疑、点评,集中问题留着集中探究,以便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就疑难问题记录如下:(1)求电流时电量怎样确定?怎样正确应用电流的微观表达式?(2)影响电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怎样正确理解电阻定律中各量的意义?(3)电功、电功率,电热、热功率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选择?【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突出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即可多角度的理解概念,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本环节也有利于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教师在本环节要细心观察思考,及时发现学生暴露出的思维盲点、知识缺陷,以便于有效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环节三疑点透析点拨升华针对疑难问题补充如下问题情景,通过教师引导、组内讨论、师生合作探究,进一步强化对较难概念的对比认识。

最终通过“对应情境”达到“围绕核心”的突破。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能目标,提升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一:正确理解、应用电流的三个表达式(1)定义式:tq I =,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2)微观表达式:I=nqvS ,n 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S 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 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适用于金属导体。

(3)决定式(欧姆定律):RU I =,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于气体导电。

问题探究1.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

设氢原子中电子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 。

(1)其等效电流I 多大?(2)如果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电子的等效电流变为原来的多少倍?方法点拨:对周期性运动的电荷,可选择一个周期利用t q I =确定其等效电流。

问题探究2.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 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为1A ,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 3,铜的摩尔质量为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 -1,电子的质量为-1.6×10-19C,在这个问题中可以认为导线中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铜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多少?方法点拨:当涉及形成电流的电荷的微观量描述时,可应用微观表达式I=nqvS 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

电流的表述不同,应用情景也不尽相同。

问题二 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1)R =U/I 与R =ρl /S 的比较电阻率、电阻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不能混淆。

电阻率的大小由导体材料和温度决定,跟导体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无关。

不能根据,错误地认为电阻率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正比,跟导体长度l 成反比。

ρ是材料的电阻率,R 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

(3)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I-U 曲线和U-I 曲线的区别。

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原点的直线。

问题探究3.关于导体电阻率的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吗?1.导体中有电流时才有电阻,没有电流时也就没有电阻;2. 由R=U/I可知,电压也大,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3. 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方法点拨:导体的电阻只跟导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有关,跟导体是否通电、电流的大小均无关,电阻率的大小和导体几何形状无关。

只跟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

问题探究4.变电站用铜导线向1km外的用户供电,变电站输出电压为238V,若输电线中的电流是5A,为使用户获得的电压不低于220V,应选用横截面积最小为多大的导线? (铜的电阻率ρ=1.8×10-8Ωm)方法点拨:电阻定律经常和欧姆定律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这恰恰体现了电阻的两种不同表述。

问题三: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方法点拨:对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和电解槽),由于电能除了转化为电热以外还同时转化为机械能或化学能等其它能,所以电功必然大于电热:W>Q,这时电功只能用W=UIt 计算,电热只能用Q=I 2Rt计算,两式不能通用。

问题探究5.一只电炉的电阻丝和一台电动机线圈电阻相同,都为R,设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相同(电动机正常运转),则在相同的时间内:(1)电炉和电动机消耗的热功率哪个大?(2)电炉和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哪个大?(3)电炉和电动机两端的电压相等吗?图5-3方法点拨:对非纯电阻元件,电功和电热不相等,只有真正搞清内部的能量转化,才能从本质上区分两个概念,选择合理的公式讨论问题。

问题探究6:有一起重用的直流电动机,如图5-3所示,其内阻r =0.8Ω,线路电阻R =10Ω,电源电压U =150V ,伏特表示数为U 0=110V ,求:(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2)输入到电动机的功率P 入;(3)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 r ,电动机的机械功率。

方法点拨:本问题将电路分析和功率问题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当电路中含有非纯电阻元件时,确定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两个量的求解往往是通过对其他纯电阻电路的分析而间接获取的。

切勿对含非纯电阻的部分电路利用欧姆定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发地相互点评、质疑并自我纠错,培养学生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

在大家的疑问,惊奇和欣喜中获得新知,有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

教师通过对针对性问题的透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四 构建结构 系统把握教师让学生自主回顾已学过的《恒定电流》概念及相互关系,对遗漏或不完整的知识教师要适时引导,逐步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再一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延伸延伸【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同样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把琐碎的概念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而不是教师一股脑的抛给学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概念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环节五 拓展深化 思考探究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展示探究性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和小组讨论。

思考探究:某电动自行车的铭牌上的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质量为M =70kg 的人骑此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所受阻力f 恒为车和人总重的k =0.02倍.取g =10m/s2,想一想:(1)此车的永磁毂电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2)仅在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