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合集下载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

历史常识——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共计约550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的全盛时期,各个封建国家之间相互争斗、纷争不断,同时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治格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为众多的封建诸侯国。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以诸侯国为主,各个国家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力,封建诸侯在自身领土内行使统治权力。

而战国时期,国家力量逐渐集中,以秦国为首的强大中央政权逐渐形成,其他国家逐渐成为秦的附庸国。

这种政治格局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军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军事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春秋时期,战争以封建诸侯之间的小规模战斗为主,依托于贵族武士的军队。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大规模的阵地战和城市攻防战,军队逐渐转变为由平民武士组成的士兵,采用战法策略。

同时,出现了诸侯国雇佣军队的现象,以增加国家军事实力。

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学派和文化传统。

儒家学派的创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重要的是道家学派的兴起,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养和顺应自然,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墨家、法家等学派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兴起。

四、社会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丰富多样,众多国家之间的交往和竞争使得社会形态不断变化。

社会等级制度逐渐由贵族为中心转向以农民和平民为主,社会地位开始向上层和下层人群更好的流动。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五、春秋战国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统一。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时期分界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

·政治社会背景作为对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义的认识理解,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对周代传统时期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现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进行了解。

在那个时代最后两三个世纪的动荡对中华民族许多形形色色的变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约持续了五个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格局。

一、政治格局变迁春秋时期是东周王朝的封建分封时期,国家的政治格局由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共同构成。

诸侯国在国家政权的监督下,享有相对独立的封建地位。

然而,由于地方豪强的崛起,尤其是冀、燕、赵、韩、魏、宋六国的强大,导致了中央政权的衰弱。

这为战国时代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衰退,全国被分为七国:秦、赵、韩、魏、燕、楚、楚任。

这七个国家之间展开了长时间的战争,被称为“战国时期”。

同时,秦国逐渐崛起,在霸权争夺过程中逐渐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这也为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打下了基础。

二、文化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推动了文化思想的繁荣发展。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墨子、荀子等。

他们对于社会伦理、政治制度、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多种学派和思潮。

其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后世中国的文化影响深远。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孝道和礼仪。

儒家思想以其实用的特点,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并且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和承袭。

与儒家思想相对的是道家思想。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道德,超越世俗功利。

道家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墨子、荀子等思想家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的道德、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社会阶层分化日趋加剧,出现了士贵族和农民两个主要的社会阶层。

随着诸侯国的崛起,地方豪强逐渐形成,与中央政权形成了明显的对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1、齐: 山东省、河北省
2、楚: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
3、燕:辽宁省、河北省
4、赵:内蒙古、山西省、河北省
5、魏:山西省、河南省
6、韩:河南省
7、秦: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 故事

春秋战国 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春秋战国,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英雄豪杰层出不穷。

这个时期的故事丰富多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独特的篇章。

一、春秋战国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风气开放,为各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1.勾践灭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2.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撰写了《孙子兵法》,成为世界兵学史上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3.孟子游说列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游说列国,推行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4.吕不韦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相国吕不韦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5.荆轲刺秦战国末年,荆轲为了拯救燕国,图谋刺杀秦王,虽失败,但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三、春秋战国人物风采1.孔子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

2.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主张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3.墨子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与儒家、道家并称“三墨”。

4.荀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5.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法治,主张强国富民。

四、文化思想繁荣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2.汉字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汉字书法逐渐成熟,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诗歌繁荣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五、军事科技发展1.兵家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孙子兵法》等经典之作。

2.武器装备进步这个时期,铁器、青铜器等武器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它跨越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近550年时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变革,为后来的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政治格局演变1.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开端,以诸侯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

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国内出现内乱和分裂。

2.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后期,也是战争频繁的时代。

诸侯国争夺霸权,形成了七雄之势,即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相互对峙。

二、经济状况变迁1. 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利用木耕、铁器等农具提高了农田的开垦效率,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商业贸易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逐渐兴起,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频繁。

在春秋时代后期,郑国提出了“通商吴越,以为兄弟”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三、军事制度改革1. 兵器改良春秋战国时期,制造业得到发展,冶铁技术的进步使得兵器装备得到改良,如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强化了军队的战斗力。

2. 军纪整顿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的兵法思想,影响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改革。

各国纷纷整顿军纪,强化军队的纪律和组织,提高了战斗力。

四、文化思想繁荣1. 孔子及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孔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如仁爱、中庸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包括墨子、墨家、老子、庄子等思想家,形成了多元的哲学思潮,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五、春秋战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世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经验。

在政治方面,战国时期的诸侯争夺霸权,形成了分封制度的缺陷,为秦朝的统一中国提供了契机。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成语故事 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丰富内涵的能⼒和语义融合能⼒。

下⾯是⼩编整理的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曹刿论战成语故事--春秋 鲁庄公⼗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双⽅实⼒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关系。

曹刿既⾮武将,也⾮⽂⾂,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服、⾷品这些养⽣的东西,我不敢独⾃专有,⼀定拿它来分给⼀些⾂⼦。

”曹刿回答说:“⼩恩⼩惠没有遍及于⽼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来祭祀的⽜、⽺、猪、⽟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定凭着⼀⽚⾄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取信于民的事情,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庄公同他共坐⼀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相遇,双⽅列成阵势,战⽃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擂战⿎,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迎击。

曹刿阻⽌道:“等⼀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擂了⼀通⿎。

这样齐军擂⿎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响,下令冲杀,⼠兵们⼀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败,狼狈⽽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暸望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说:“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主要是靠勇⽓。

第⼀通⿎时,⼠兵们勇⽓最⾜,到再擂⿎时,勇⽓有些衰落;到第三通⿎,勇⽓更全部消失了。

春秋战国史简介

春秋战国史简介

春秋战国史简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历史上长达五百余年的时代。

在这段时期内,中原地区出现了诸多诸侯国,并且发生了大量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与冲突。

本文将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

当时,周王室的统治力量逐渐衰弱,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各地的贵族、豪强开始私下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以诸侯国之名独立于周王室之外。

为了争夺权力和领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争斗与战争,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来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室中央政权式微,导致农民暴动和贵族争权的频繁发生。

同时,春秋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诸侯国家,如鲁国、齐国、晋国等。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的局势再度恶化,形成了七个大国互相争霸的格局,分别是齐、楚、宋、魏、赵、燕、秦。

这七个国家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战争和外交斗争,形成了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

三、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与变革,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以封建的方式管理,贵族势力逐渐壮大,社会结构进一步固化。

同时,诸侯国之间对战的频繁也促使了军事制度、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 思想文化的兴盛: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极其丰富的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相继兴起。

孔子、老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3. 外交与战争模式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形式与战略战术的发展,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与战争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兵器制造、军事组织、战争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

4. 文学与艺术创作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如《诗经》、《楚辞》等,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问题及解答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问题及解答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问题及解答
1. 春秋战国时期的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春秋战国时期的起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
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3.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有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鲁国、宋国等重要国家。

4.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齐桓公的改革、晋国的分裂、
楚国的崛起、战国七雄的争霸等。

5.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有哪些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具有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特点。

6.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7.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诸子百家的兴起、史书编纂的发展、诗经的整理等。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包括军队的规模扩大、兵器的改进、战争策略的变化等。

9.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如何?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各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联盟、外交交往等。

10. 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的演变、文化思想的传承、军事战略的发展等。

春秋战国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春秋战国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春秋战国知识归纳总结大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关于春秋战国知识的归纳总结:一、政治篇1. 诸侯国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陆上诸侯国百余,分布各地。

这些诸侯国争夺霸权,形成了一段时间内的割据局面。

其中,齐、楚、燕、赵、韩、魏、秦、晋这八个国家势力最为强大。

2. 封建等级制度:诸侯国之间继续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以君主为核心,贵族地位高于平民百姓。

贵族世代相传的血缘关系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决定了其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上的优劣。

3. 重用儒家学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成为主流思想,受到各个诸侯国的重视和推崇。

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礼义、忠孝等道德伦理观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军事篇1. 战国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政治斗争激烈,思想家们开始进行探索和思考。

军事思想也从而得以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军事学说,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

2. 战争的增长和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战法也日趋复杂。

兵种分明,步兵、骑兵、车兵等同时存在,并且开始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应用。

3. 矛盾与联盟: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也有时联合起来对抗“强国”以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矛盾与联盟的关系在整个战国时期中屡见不鲜。

三、经济篇1. 农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各个诸侯国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农耕技术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2. 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与农业并行发展的是商业和手工业。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丝绸、玉器等工艺品开始产生并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3. 货币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也开始逐渐出现。

起初是以物易物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铜币、布币、井布等形式的货币。

四、文化篇1. 思想意识的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意识逐渐开放,各种学派纷纷涌现。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内容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内容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内容_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战争、政治斗争和相互之间纷争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历史事件和故事发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

以下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故事。

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间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以《春秋》这部史书命名。

春秋时期的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被称为诸侯国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和争斗,争夺地盘和权力。

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鲁、齐等国家成为当时的主要势力。

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过后,进入了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持续了250余年。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最终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三、孔子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中,孔子的故事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君子”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被后世尊为圣人。

四、魏国和荀子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中,荀子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来自战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的重要官员。

荀子的思想影响了后世,他提出的“性恶论”和对“人性”的分析,对中国的政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楚国和屈原楚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而屈原则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第一代伟大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和《天问》等,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对国家的忧虑。

六、秦国和始皇帝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中,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家,最终由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秦国的第一个皇帝是始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他的最大成就是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保护了秦国边境的安全。

七、赵国和荆轲刺秦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而荆轲是赵国的一位忠诚的政治家。

春秋战国的历史简介

春秋战国的历史简介

春秋战国的历史简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庞大时间跨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为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时期。

它的名称来自《左传》和《公羊传》,这两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楚国春秋、鲁国春秋等各国的重要事件。

这个时期开始于周王室的衰落,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其中,齐国、晋国、楚国等成为当时的重要势力,国力逐渐扩大,与周室争夺统治权。

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战争频繁。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形成了一种格局,即“诸侯并起,分裂割据”,也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春秋五霸”时期。

《春秋左传》就是在这个时期撰写的,它详细记录了各国之间的战争、政治斗争和外交活动。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争夺领土和权力,战争不断。

在这个时期,兵器的发展逐渐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形成了重装步兵、骑兵、战车等多种作战方式。

战国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兴盛的时期。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以及其弟子们的思想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

儒家追求“仁”的道德准则,提倡君主的德治,成为当时政治和社会的主流思想。

战国时期的终结归功于秦国的嬴政。

秦国通过各种手段,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他的统一中国的壮举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中国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变革。

春秋时期标志着周王室的衰落,各个诸侯国崛起,战争频繁,并形成了分裂割据的格局。

战国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各个国家争夺领土和权力,孕育了多种兵器和学说。

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这个时期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课春秋战国ppt课件

第课春秋战国ppt课件
结果: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3.晋军“退避三舍”
2. 楚成王的礼待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你知道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吗?




吴 越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 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 甲可吞吴。
----蒲松龄 (清)
春秋五霸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 天子与诸 人口 侯的关系
王室直接管辖 人口众多, 天子是政治
的军队多达 资源丰富。 上有最高的
14万人以上
地位。
东周初年王室 平王东迁后, 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直接近辖的土 还有3万人。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东 地有方约600里 后来逐渐减少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的土地,往后 越来越少。最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西周分封示意图
东周
镐京
洛邑
春秋 东 周
战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齐桓公 晋文公 楚 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 勾践
齐 楚 秦燕 赵魏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新田

临淄
周 洛邑 宋
商丘

楚郢
会稽
关于春 秋五霸的另 一种说法是 什么?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约550年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以下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解析:1. 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首要国家以诸侯分封为主。

虽然周天子仍然存在,但实权逐渐被诸侯国夺取,形成了分封割据的局面。

2.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以《春秋》这一史书为来源,春秋时期是指战国前期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崛起,争夺霸权。

其中,齐、楚、鲁、晋、秦、燕、赵、宋、卫、陈、蔡等诸侯国成为较大的国家。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混乱的时期之一。

在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即秦、楚、齐、燕、赵、魏、韩七个主要诸侯国争夺中原霸权。

4. 政治和军事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战国诸侯国开始倡导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战略。

例如,鲁国的文化思想主导地位、齐国的放纵风俗、秦国的军事力量等。

5. 文化与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各国之间争雄的竞争,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繁荣。

著名的诸子百家学派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6. 对外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诸侯国不仅内部矛盾重重,还要应对外来的侵略与威胁。

例如,战国初期,犬戎的侵袭使得西周灭亡,而后面又有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

7. 末年秦国崛起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末年,战国七雄内耗,秦国崛起。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分封割据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制时代。

总结: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其间发生了大量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而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雄并逐渐恶化。

这个时期的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分封制”的特点,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霸权,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各诸侯国开始崛起,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也非常繁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在这个时期创立了儒家、道家等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时期,战争频繁,兵法家孙子、吴起等人的兵书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春秋时期的延续,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更加复杂,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更加激烈。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战争也非常频繁,兵法家孙膑、吴起等人的兵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法家、墨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兴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这些资料不仅包括历史文献,还包括大量的考古发现。

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战国历史资料(完整版)四、重要人物与事件1.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治”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墨子: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提倡节俭、反对战争。

3. 孙武:春秋时期的兵法家,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圣”。

春秋战国历史大详解

春秋战国历史大详解

春秋战国历史大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为中国历史的演进奠定了基础,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军事发展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持续了约550年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期的开始标志着东周的衰落,各诸侯国开始争雄。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但也有很多变化和发展。

经过先秦诸子百家的蓬勃发展,思想与文化不断涌现。

同时,诸侯国之间的互相争斗,也导致了战争和军事力量的迅速提升。

二、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各诸侯国的君主统治着自己的领地。

但是,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诸侯贵族的制约,他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诸侯贵族之间进行不断的争斗和外交活动,形成了以诸侯之间的权力博弈为核心的政治格局。

三、军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军事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各个诸侯国都开始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士兵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封建武装逐渐取代了部落武装。

同时,战争的策略和战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国开始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文化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例如孔子、荀子、墨子等众多的儒家、墨家学派在这个时期迅速崛起,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乐舞、礼仪、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接前代、奠定未来的重要时刻。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军事发展以及文化繁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更加珍视和传承这段历史的宝贵财富。

春秋战国——精选推荐

春秋战国——精选推荐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变法连接不断,⽽成功进⾏变法的国家则强⼤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奴⾪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起来。

鲁国孔⼦的编年史《春秋》⼀书⽽闻名天下。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秦统⼀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名取⾃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齐桓公:春秋五霸之⾸,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五位国君,姜姓,吕⽒,名“⼩⽩”。

1、继位。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

管仲、召忽保护公⼦纠逃到了鲁国,鲍叔⽛保护⼩⽩逃到莒国。

襄公⼗⼆年,公孙⽆知杀齐襄公,⾃⽴为君。

次年,雍林⼈杀⽆知,并讨论重⽴君主。

⾼、国两家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的哥哥公⼦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箭射中⼩⽩带钩。

⼩⽩假装倒地⽽死,管仲派⼈回鲁国报捷。

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

这时⼩⽩已兼程赶回齐国,⾼傒⽴他为国君。

是为桓公。

2、?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也。

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

已⽽鲍叔事齐公⼦⼩⽩,管仲事公⼦纠。

及⼩⽩⽴为桓公,公⼦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成语是我国历史文明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秋战国成语故事10则,欢迎大家阅读!1、完璧归赵--战国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公元前776——公元前221)
一、阶段特征:
政治上,西周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破坏;诸侯争霸,变法图强;从分裂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形成以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发展,特别是私商的兴起)
文化上,百家争鸣(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其中法家的集权思想适应于时代需要)
二、考点解析
A.农业的耕作方式、经营形态与土地制度(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
1.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2.小农经济:定义、出现的原因、特点、影响。

(定义:以土地私有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
个体农民经济;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统治者扶植;特点:自给自足、稳定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和脆弱等;影响:占主导地位,长期推动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后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好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土地制度:逐步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铁犁牛耕,私田大力开垦;各国变法运动,如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4.三者的关系
5. 铁犁牛耕的使用产生的影响(经济上,促使小农经济出现、加速土地私有的形成;政治上,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间接影响是是中央集权制取代分封制,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原因;思想文化:墨家是个体劳动者(小农和个体手工业者
的代表;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重农思想也是维护这一群体的稳定和发展。

))
B.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C.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重要思想流派、影响。

背景:社会大变革、大转型。

政治,诸侯争霸。

文化,私学兴起,“士”阶层壮大;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思想上:变法革新、政治上,法术势力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适应时代需要)影响: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命题思路分析
1.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

(8分)
答:趋势: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2分)政治: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生产力水平: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统一奠定经济基础。

思想:法家的集权主张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理论依据。

2.(28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
(l)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和思想上有什么表现?(6分)
(2)16—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949—1956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18分)
(3)根据上述回答概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

(4分)
(1)经济: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4分)思想:百家争鸣(2分)
(2)欧洲:
政治: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3分)
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3分)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蒙运动宣传理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分)
中国:
政治: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经济:三大改造;(3分)
思想文化:“双百”方针。

(3分)
(3)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革命或重大社会变革;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等。

(4分)(任答两点即可)
3.(28分)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城市已不仅是一张
线形图或平面图,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立体的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创造基地。

给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

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6分)
(2)“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

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

”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指出城市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6分)(4)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4分)
答:(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战争不断,促使统治者加强城市建设。

(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开放通商口岸,西方经济、文化进入,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促进了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6 分,每点 2 分,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作用:在政治方面,城市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的先进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领导力量。

在经济方面,城市的发展,加速了小农经济瓦解,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在思想方面,城市成为中国思想运动的前沿阵地,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生活方面,城市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带动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6 分,每一方面 2 分,答出 3 个方面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城市发展。

(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当然,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冒进。

(4 分,积极方面的认识 2 分,消极方面的认识 2 分,其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28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
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6分)
答:(1)分家者: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家庭赋税负担加重。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一、秦汉阶段特征:
政治上,国家大一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加强。

经济上:农耕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在汉代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思想一统。

二、考点解析
A.中央集权制度。

()
B.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的定义、新儒学新在哪里?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用儒学?新儒学的影响)
定义: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阴阳、法家、黄老之学等思想。

新:提出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仁政思想)、三纲五常等。

原因:汉初黄老无为的思想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内忧外患,急需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积极: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消极:思想的专制,扼杀了学术文化的自由。

三、命题思路
秦汉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