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2).doc

合集下载

专题04 小品文阅读(A卷)--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解析版)

专题04 小品文阅读(A卷)--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解析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第四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竭.力jié嚼.烂jiáo 徘徊.huí辽阔无垠.yínB.聒.噪ɡuō广袤.mào 召.唤zhào 纤.细xiānC.尾鳍.qí踝.节huái 跳跃.yuè颤.栗chànD.默契.qiè脚趾.zhǐ汲.取jí璀.璨夺目cu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徊:音huái;C.颤:音zhàn;D.契:音qì。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蔽漫游兴高彩烈众说纷纭B.撕打闪烁碧波荡漾与世隔绝C.碰壁磅礴各执己见神密莫测D.陡峭嬉闹冰雪消融朝气蓬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彩-采;B.撕-厮;C.密-秘。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B.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被认为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C.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D.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答案】C【解析】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__的。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很多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日常的血压都控制不好再运动会有危险到底高血压人群是否该运动?怎么运动?事实上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①_______________ 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措施之一当然运动有类别和强弱之分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的患者②_______________ 那么运动一定可以降血压吗?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率跟血压升高的过程但是运动后有利于血压降低规律且适宜的运动能帮助患者降低血压3—5毫米汞柱但这个数字有个体差异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是不可逆的运动、药物等治疗方法都是减缓疾病恶化从而降低致残、致死的风险总的来看③_______________ 但药物治疗是最主要且有效的方法运动不能替代药物【答案】①适当的运动是必需的, ②应该选择不同方式的运动, ③运动确实能改善病人的病情【解析】第①处根据“到底高血压人群是否该运动?怎么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和后文“规律且适宜的运动能帮助患者降低血压3—5毫米汞柱”可推知①处应填写的句子的主语是“适当的运动” 再结合“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措施之一”分析①处应填写“适当的运动是必需的”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当然运动有类别和强弱之分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的患者”可推知②处应填写“应该选择不同方式的运动”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总的来说”可知此处应是对运动降血压作用的总结概括而且“运动后有利于血压降低”“规律且适宜的运动能帮助患者降低血压3—5毫米汞柱”“运动、药物等治疗方法都是减缓疾病恶化从而降低致残、致死的风险”等内容表明运动确实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因此③处应填写“运动确实能改善病人的病情”之类的句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全照疑非诚恳劝判府王钦若留不遣故德清军不能守吏民多为贼所害②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A. 咸平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B. 咸平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C. 咸平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D. 咸平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答案】C【解析】(1)画线句中“绥州路部署”是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钤辖”是官职名“既又虑全照素刚执”省略主语“皇上” 与前句主语不一致因此应在“既”前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古代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错误都属于年号纪年法【答案】D【解析】(3)D项错误根据“中书初进拟严州刺史”可知“主管严州的建议”不是全照提出的【答案】(4)①孙全照怀疑契丹不诚恳规劝判府王钦若不要派遣人过去因为德清军不能守御官员百姓大多被敌人所害②赵德明投降归顺时朝廷商议减少西部边境戍守的士兵令他们到近畿来驻守孙全照认为边防不可以没有防备没有立即奉诏行命【解析】(4)①“诚恳” 诚心诚意“为......所......” 被动句②“纳款” 归顺“西鄙” 西边边境“备” 防卫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请联系全诗对尾联作简要赏析A. 首联暗含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所以春天过了一半就意味着一年就过去了B. 颔联将对着凋零的花朵而醉与饮腊月酒进行比较相同点是一个时段将完了C. 颈联写诗人放下酒杯殷勤拿起扫帚把一地残花打扫干净惆怅中有几分快乐D. 古代许多惜春诗大发“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伤之情这首诗的格调有所不同【答案】C【解析】(1)C项“有几分快乐”分析错误诗中无据【答案】(2)在惜春、送春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突发奇想(或反问)谁能挽留住逝去的春天(或时间)让它年年都能长留不去?表达了诗人珍惜青春、愿人生永远如春花般美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2)题目“惜春”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春天逝去了一半的惋惜一层是对春天的珍惜前六句表达了第一层意思尾联表达了第二层意思“东流”是以流水比喻已逝的春天或时间诗人是用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反问的运用使诗人挽留住春天的意愿更强烈表达了诗人珍惜青春、愿人生永远如春花般美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上面文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依据上面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4.(3)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A. 林黛玉在这里的表现与她刚进贾府时的表现不同表明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初进贾府时的拘谨B. 凤姐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的面前是想要捉弄刘姥姥让她出丑以博得贾母一笑C. 关于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上面的文字与《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所刻画的基本一致表现了她在贾府中独特的地位D. 这段描写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最精彩的一段小说中真实描写了刘姥姥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性格特点【答案】A【解析】(1)A项黛玉的主要特点是谨慎小心她的笑与众不同不敢放肆“笑岔了气”是因为她体弱故选A【答案】(2)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表现了她善于抓住取悦贾母机会的本领表现了她的精明机智【解析】(2)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要关注人物自身的学识、修养、身份、地位等还要注意文中的相关评价【答案】(3)一方面表明了刘姥姥的贫穷、少见多怪和对浪费现象的心疼更主要的是借刘姥姥之口道出了贾府的奢侈生活【解析】(3)刘姥姥初到贾府所见所感均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生活状况表明了作者批判的态度5.(1)第①段中画线词“不健康”的意思是________5.(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5.(3)联系全文请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5.(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⑨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尽说些中产阶级废话还特浅薄②就好像全世界都只是美国人看看而已的文化景观③可是白人虚伪透顶不回答人家的严肃问题④就会说欢迎来参观你们跳舞了⑤带来了你们的文化艺术给我们看5.(5)综观全文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6)阅读全文根据文中的观点为下面这种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近年来在我国的文化界有些人信奉西方的文化思想他们用西方的文化思想观念来衡量中国文化认为中国的古代文化经典没有多少价值有的人对中国的文化知之甚少只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理论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审视和批判【答案】(1)中国现在的艺术家和导演往往用很猥亵很脏的眼光去看人、生活和各种事物(或一些导演、娱乐明星认为文化没什么雅俗之分甚至没有雅的东西全都是俗)【解析】(1)抓首段关键句子“有些最具知名度的大导演或娱乐明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认为文化没什么雅俗之分甚至认为没有雅的东西其实全都俗”“中国现在的艺术家和导演往往用很猥亵很脏的眼光去看人看生活看各种事物”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2)引导人们形成往更好更高层面看齐的平等而不是集体堕落的平等现代社会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解析】(2)阅读第二段抓关键句子“人人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文化然后都能得到提高最后大家都在更好更高的层面对齐这是人人得到优化的平等像现在的这种向低看齐、向下看齐的平等是一种集体堕落的平等”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3)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文化重建问题的思考开启下文如何进行文化重建【解析】(3)联系上下文可知第③段承接上文“看来文化重建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启发下文如何文化重建“说自己中国自身的思想和文化重构目前还是初步的”“说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答案】D【解析】(4)由前文中“特别真诚严肃”“谈论重要的问题”可知③句中的“严肃问题”承接前文应作为首句故可排除A项和C项由④句中“就会说”可知应承接①句中“尽说” 故①句应作为第二句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D【答案】B【解析】(5)B项“重建中国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文化叙事”其目的是“说自己中国自身的思想和文化重构目前还是初步的”以及“说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答案】(6)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文化重建我们首先要说好自己要用自己的语言、思想观念对中国的文化经典进行研究重建中国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叙事重新发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其次是说好别人我们要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研究不是用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去研究而是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去研究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西方文化理论的独特价值【解析】(6)阅读全文然后根据文中的观点为这种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即可6.(1)读小说开头读者会以为老吴是民间艺人靠演奏二胡谋生读到结尾才知道老吴是二胡演奏大师他到“世界之窗”门口只是为了做一个试验结尾出乎读者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说在情理之中呢?6.(2)挺着啤酒肚的老板和其他路人为什么会给老吴丢钱?老吴和孙女的试验说明了什么问题?6.(3)以“听一听《二泉映月》”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4)文中的老吴说“我大剧院拉一曲可是得好几万在这街头却没人光顾可怜啊!”怎么理解老吴所说的“可怜”?结尾说老吴“笑着笑着却滴出几滴眼泪” 老吴为什么会流泪?请简要作答【答案】(1)结尾之所以也在情理之中是因为作者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多有伏笔这些伏笔有①对二胡的描写如“这是一把好二胡用纹理顺直、色泽均匀、无疤节的紫檀木做的”等②“老吴不在乎有没有人往他的帽子里丢钱他是渴望有人停下来哪怕是一分钟听听他拉的曲子”③“老吴看着不远处的女孩苦笑了下摇了摇头”【解析】(1)结尾出乎读者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有伏笔这是基本常识有了这个常识后我们再去寻找伏笔也就容易了【答案】(2)挺着啤酒肚的老板和其他路人给老吴丢钱并不是因为欣赏老吴的演奏而是看到了不远处有人在拍照他们想通过丢钱给老吴而出名博得赞誉老吴和孙女的试验说明①现在人们的功利心太重亟待改变②现在人们缺乏对高雅艺术的欣赏缺乏精神追求【解析】(2)作答本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女孩没有架起相机的时候是没有人给老吴丢钱的但是路人看到相机后纷纷来丢钱并且都会站上半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挺着啤酒肚的老板更是面带微笑地盯着镜头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丢钱是因为看到了相机这表明他们并没有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而只是想沽名钓誉由此即可得出答案【答案】(3)①反映了文章内容本文写的是老吴在“世界之窗”门口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的事以“听一听《二泉映月》”为标题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以“听一听《二泉映月》”为标题是对世人的呼唤呼唤世人不要迷失在对金钱、名利等的追求上要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欣赏高雅艺术做一个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解析】(3)作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看标题是否使用了表达技巧然后要看其是不是行文线索接着要分析其与文章内容、主旨等的关系等明确了这些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4)①自己演奏技艺高超却没有人欣赏老吴为此感到可怜②《二泉映月》这样高雅的曲子没有人能够欣赏老吴感到世人可怜①为世人没有高雅的欣赏趣味而流泪②为世人对高雅艺术没有欣赏能力而流泪③为世人只知道沽名钓誉而流泪【解析】(4)作答本题时要结合文章主旨多角度进行分析如对“可怜”的理解要从老吴可怜自身和可怜世人两个角度来分析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7.(1)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体现了怎样的仁爱观?7.(2)材料三中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也” 请结合材料一、二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能从大的方面稳定国家安定百姓造福民众而不是拘于为君主而死的小诚小信的仁爱观【解析】(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管仲的这种行为成就了大义是仁德的虽然他没有殉主却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给人民带来了利益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发展是比自杀更好的选择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作答时要搞清楚孔子的观点抓住“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一关键信息进行解答即可【答案】(2)“圣之时者也” 孟子认为孔子能够顺应时势的发展审时度势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遵循了舍小节取大义的原则表现了孔子的知权达变材料二中学、道、立、权四个境界中其中以推行大道而能通权达变为最高层次与境界【解析】(2)作答时先理解材料三中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圣之时者也” “时”就是合于时宜时当任而任时当清而清时当和而和孔子曾经周游列国以求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这岂不是圣之任者吗?但周游列国每次都因道不合而离去这岂不是圣之清者吗?孔子曾为政治污浊的鲁定公、鲁哀公之臣这岂不是圣之和者吗?所以孟子说孔子是集大成者集清、任、和之大成的孔子可以做官的时候就做官可以停歇的时候就停歇可以久居的时候就久居可以速去的时候就速去所以孟子说孔子是圣人中最合于时宜的人集清、任、和之大成的“圣之时者”孔子是最高圣人再结合材料一、二材料一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政治谋略与实践行为体现着对旧秩序的破坏因素这即是“合于时” 知权变材料二学、道、立、权四个境界层次分明学是各种学问道是修行圣人的大道立是修道而能立定根基权是推行大道而能通权达变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韵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相提并论居高临下考查撑持B. 相提并论高屋建瓴考察支撑C. 等量齐观高屋建瓴考查支撑D. 等量齐观居高临下考察撑持【答案】B【解析】(1)第一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等量齐观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这里强调“一起谈论” 用“相提并论”恰当第二处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向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倾倒瓶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挡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从语境看这里说的是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应选用“高屋建瓴”第三处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这里指对作品的审察研判应选用“考察”第四处撑持勉强支持支撑①抵抗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②勉强维持这里是指为使论点得以成立而发挥重要作用应选用“支撑”故选B【答案】B【解析】(2)文段的陈述对象是“数字人文” 比较试题所给四个选项 A项的陈述对象是“解决思路” C项的陈述对象是“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 D项的陈述对象是“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只有B项的陈述对象是“数字人文” 与语段陈述对象一致故选B【答案】C【解析】(3)文中“韵味”的引号的作用表示强调A项引号的作用表示引用B项引号的作用表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的作用表示强调D项引号的作用表示讽刺否定故选C9.(1)文中(甲)(乙)(丙)(丁)处对应的填上下列四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离家十年的吴文英②与故乡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③离家万里的王维④少小离家的贺知章9.(2)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改变原意9.(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A. ①③②④B. ④①③②C. ②③①④D. 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1)由下文“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可知应该是先写时间后写空间填写部分由两组“不论……还……”构成为递进关系所填句子程度应由深到浅离家时间应由长到短空间应由远到近由此可知前两处为体现时间跨度的④① 后两处为体现空间距离的③②故选B【答案】(2)乡土的厚重能抵消无根的漂泊乡土的和谐能消除对立的异化乡土的顺天应时能维护生态的和谐乡土的家国同构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解析】(2)改写为排比句需将句子改写为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画线句围绕“乡土”的不同方面进行阐述可据此根据“乡土的……乡土的……乡土的……乡土的……”的句式进行改写【答案】(3)①无一不是可触之情②没有了乡愁【解析】(3)①由“周遭无一不是可感之景”可知此处应填入的句子句式为“无一不是……” 前文先写了“霜霑林木、北雁南飞”等“可感之景” 接着提到了“乡愁的苦痛”这一“情” 据此此处可填入“无一不是可触之情”②语段讲的乡愁而下文却说“我们不仅身体远离了家乡的土地而且心理也远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因此此处应为假设句据此可填入“没有了乡愁”。

推荐专题小说阅读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Wor含解析

推荐专题小说阅读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Wor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第一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悚然(sǒng)负疚(jiù)窈陷(yāo)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炮烙(lào)C.草窠(kē)歆享(xīn)荸荠(qí)D.踝骨(luǒ)谬种(miù)朱拓(t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窈”正音应为yǎo,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luò,D项“踝”正音应为hu á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面①—④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②③④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填入下列句中空格处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_____的说。

(2)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__________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3)“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__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双测AB卷06 第三单元B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双测AB卷06 第三单元B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19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鞭笞(chī)师襄(xiānɡ)嗟乎(jiē)瓮牖绳枢(yǒu)B.召滑(zhào)郯子(tán)近谀(yú)比权量力(liànɡ)C.崤函(yáo)老聃(dān)贻误(yí)亡矢遗镞(zú)D.隳名城(tuī)苌弘(chánɡ)句读(dòu)一夫作难(nà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的能力。

所给词语皆选自课内文言文,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语境及词义来确定正确读音。

B项,“召滑(zhào)”应为“召滑(shào)”,人名,战国时楚国人。

C项,“崤函(yáo)”应为“崤函(xiáo)”,中国古地名,指崤山与函谷关。

D项,“隳名城(tuī)”应为“隳名城(huī)”,意思是毁掉著名的城池。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月出于.东山之上B.吾尝终日而.思矣拔剑切而.啖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圣心备焉.D.相与枕藉乎.舟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A项,均为介词,从;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 项,兼词,于此/语气词;D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相当于“于”,对。

3.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④则耻师焉⑤孔子师郯子⑥吾师道也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⑧不耻相师⑨或师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

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4月月考双基双测AB卷能力提升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中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

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

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

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

”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

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

第3单元(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2)

第3单元(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2)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深内藏)感慨系.之(附着)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D.因击沛公于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为“对”,其他意思是“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及其所之既倦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③⑤⑥⑧/①④⑦/②B.③④⑤⑥/②⑧/①⑦C.①②/③⑤⑥⑧/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着”,“缕"意为“细的丝线”。

期中考试(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期中考试(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期中考试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岂能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

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

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

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

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

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

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

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

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

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

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

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双测AB卷02 第一单元B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双测AB卷02 第一单元B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19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颤.动(chàn) 联袂.(mèi) 道观.(guān) 锲.而不舍(qiè)B.处.方(chǔ) 仲.裁(zhòng) 敛衽.(rèn) 翘.首以待(qiáo)C.鸡肋.(lèi) 不啻.(cì) 彤.云(tóng) 条分缕.析(lǚ)D.饯.别(jiàn) 晕.车(yùn) 翡.翠(fěi) 意味隽.永(jùn)【答案】B【解析】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A项,道观(guān)——道观(guàn);C项不啻(cì)——不啻chì;D 项意味隽永(jùn)——意味隽juàn永。

其中“观”和“隽”是多音字。

“观”,[guān],是动词,看,察看;[guàn],是名词,道教的庙宇、古代宫门前的双阙、楼台。

“隽”,[jùn] ,同“俊”;[juàn],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

“不啻”,指不只;不止;不仅仅;不亚于。

这道题目考查字音。

考核的范围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可以根据字意词性来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代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专题02 唐诗欣赏 (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 唐诗欣赏 (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双基双测AB卷能力提升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牡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

”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

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

绝大多数人才②,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

以过人的胆识用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

③,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狐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答案】①以长远的眼光育才, ②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 ③用人者(或“用人单位”)一旦看准了人才【解析】①根据“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可知,此处是对该句的概述,结合后文“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以过人的胆识用才”的格式,故此处可填“以长远的眼光育才”。

②根据“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可知,此处是对前文“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的阐释,故此处可填“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

③根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知,此处是后文“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狐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等内容的条件,故此处可填“用人者(或‘用人单位’)一旦看准了人才”。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众所周知,氧气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不可或缺。

也就是说,①_______________。

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标志物都是氧气呢?当然不是,因为有一些生物如细菌等,②_______________,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③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发现,含有剧毒的磷化氢在一些极端厌氧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出现。

【答案】①氧气是生命的标志物, ②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 ③磷化氢可能是这种标志物【解析】第①空,依据“也就是说”可知,所填内容是“氧气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说法,强调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依据“是不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标志物都是氧气呢”可知,所填内容应引出“生命的标志物”,因此横线处可填“氧气是生命的标志物”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依据“当然不是”“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可知,“有一些生物如细菌等”不是非得依靠氧气生存,因此横线处可填“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依据“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含有剧毒的磷化氢在一些极端厌氧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出现”可知,语境推测磷化氢是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因此横线处可填“磷化氢可能是这种标志物”之类的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专题02 唐诗欣赏 (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2 唐诗欣赏 (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3)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吁嚱.(xū)石栈.(zhàn)秦塞.(sài)抚膺.(yīnɡ)B.巉.岩(chán)吮.血(shǔn)鱼凫.(fú)崔嵬.(wéi)C.江渚.(zhǔ)颔.联(hàn)潦.倒(liáo)颈.联(jǐnɡ)D.万壑.(hè)飞湍.(tuǎn)萦.回(yínɡ)喧豗.(hu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湍”读tuā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义愤填膺扪心自问曲折莹回楹联B.一夫挡关豺狼之心磨牙吮血崔嵬C.峥嵘岁月面目狰狞开门缉盗湍急D.敷衍塞责气魄宏伟闻名遐迩咨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莹—萦。

B项,挡—当。

C项,缉—揖。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D.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感叹。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画线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也这里表示停顿。

考点:本题考查对虚词的理解能力。

5.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3分)A.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B.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C.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D.人影独立不随桥边流水去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孤眠枕上梦魂回到故乡来【答案】D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期末测试卷(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期末测试卷(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而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第03单元(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Word版含解析

第03单元(A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Word版含解析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寒暄(xuān)城垣(yuán)伤残(cán)呻唤(shēn)B.伺候(cì)堕入(zhuì)蛮横(hèng)租赁(lìn)C.飘泊(bó)可耻(c hǐ)忏悔(qiān)苦难(nàn)D.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è)创伤(chuān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堕(duò)入;C忏(chàn)悔;D解剖(pōu)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搏设法乘凉逆来顺受 B.沧桑竹篱虫蛀人才倍出C.轶事包袱吠叫委屈求全 D.装潢作揖熬煎甘之如怡【答案】A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冰心说,巴金的这种性格几十年还是这样,内向,忧郁,心里有团火,有时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以上这字画,将来我“走”后也要捐给文学馆。

这种资料是文学馆的。

A.不过暴发几幅必须B.但暴发几幅必需C.但爆发几幅必需D.不过爆发几副必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处是转折关系,“不过”语气较轻。

爆发:规模大,多指火山、事变、情绪,如:火山爆发,爆发战争;暴发:突然性,如:暴发户,山洪暴发。

“副”不能做字画的量词。

“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巴金老人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个文人的楷模。

巴老一生倡导“真”,不仅在作品中认真表现“真”,而且在生活中也一直身体力行....着“真”。

B.遭受地震海啸的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实武牙市,整个城市一度人去楼空。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①_______________ 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②_______________ 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③_______________ 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答案】①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②不会在短期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③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解析】①根据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和“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可知①处应填写垃圾的现状由整段文字阅读及最后一句话“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可知第①空可填写出现垃圾“围城”现象②根据前文在“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再加上“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 可知垃圾产生量在短期内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会有增加所以第②空可填写不会在短期减少(可能还会增加)③由“因此”可知第③空是对文本的总结结合后文“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可知本空应填写使垃圾不再“围城”的措施结合前文“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可知第③空可填写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②纳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A.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B.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C.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D.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答案】C【解析】(1)断句时要结合文段大意及句式结构进行判断“则以功达其道”与“则以言达其道”为对称句式故各自前后均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当晋”为“未有书”的主语“当晋未有书”语意和结构完整故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文中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错本文中“公”是爵位名并没有实际权力【答案】B【解析】(3)B项由原文可知司马冏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抓捕了与司马冏共同起事的司马寔和董艾因此是司马寔和董艾将遭到杀害而祖纳上疏解救的也是司马寔和董艾【答案】(4)①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敢于立志所以我为历史被湮没没有人知道而痛心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②祖纳怀着凌驾于君王之上的禀性现在他侍奉在君王身边地位显赫如果给予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根源【解析】(4)①“志” 立志“疾” 痛心“闻” 听到听见句子翻译为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敢于立志所以我为历史被湮没没有人知道而痛心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②“陵” 凌驾高居其上“假” 授给予“阶” 根由原因句子翻译为祖纳怀着凌驾于君王之上的禀性现在他侍奉在君王身边地位显赫如果给予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根源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请结合全词谈谈结尾两句“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的妙处A. 诗歌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远山如女子的眉黛一般翠绿绵长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 “菊花清瘦杜秋娘”描写了菊花比美丽的歌妓还要清丽瘦弱的姿态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C. “净洗”两句写词人打来清冽的井水将菊花插入绿玉杯中与友人共赏从嗅觉上突出菊香又暗合题目D. “吴霜”喻指白发因为秋风强劲哪怕词人戴着帽子也难以遮挡住满头的白发抒发了人生迟暮之感【答案】B【解析】(1)B项“异曲同工之妙”错误吴词重在写菊的清丽之姿易安词重在写人的憔悴而且词中并没有“比较”的含义【答案】(2)①化抽象为具体用秋色、雁声、斜阳三个意象来写愁使愁情更加具体可感②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丰富了诗歌的画面之美③结构上以景结情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解析】(2)作答此类题目一般可从运用手法角度考虑有时也可以联系上下文鉴赏结构技巧结尾两句“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意思是“夕阳西下满目的秋色和偶尔传来的大雁哀鸣声让‘我’心中涌起了千愁万绪” 这两句写词人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 化抽象为具体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雁声”是听觉“秋色”“斜阳”为视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运用了通感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丰富了诗歌的画面之美从结构上看此句在结尾又是写景属于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4.(3)文末说到“仿佛母亲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那么“母亲”到底会不会回来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A. 兄妹四人在江边大声喊叫母亲最后“毛竹岛上的小木屋里有隐约的亮光透出来” 显然那“灯火”是母亲故意给子女“报平安”的B. 母亲拿着卖鸭子的钱“眼泪汪汪的” 还把钱分给儿女这寓意着母亲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报酬也获得了独立与尊严C. 小说讲述一个被人贩子拐卖到异乡的母亲急于回到阔别甚久的故乡的故事在走之前她先到毛竹岛上挣回家的路费D. “母亲的岛”在文中极具深意它既指母亲离家后生活的毛竹岛也是母亲个体独立的精神象征是她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家园【答案】C【解析】(1)C项“急于回到阔别甚久的故乡”“挣回家的路费”属于臆测故选C【答案】(2)①勤劳朴实、善良隐忍几十年来母亲像传统劳动妇女一样操持家务相夫育子任劳任怨②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母亲是个买来的媳妇毫无地位父亲打骂子女忽视束缚于家庭虽然通过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等方式为家庭做贡献但得不到认可只能听任支使与呵斥③自立自强自尊自省母亲毅然独自到岛上生活自给自足这是精神的觉醒也是独立自尊的诠释【解析】(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通过小说情节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和其他人物、环境的烘托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由母亲几十年来在家中的生活和父亲、儿女对她的态度可知母亲勤劳隐忍却没有多少地位受家人漠视无人理解她的内心世界但她并没有一直妥协下去突然决定搬到毛竹岛独自生活不要家人的帮助后来又离开了毛竹岛这体现了她的独立自尊【答案】(3)示例一“母亲”不会再回来①从情节上看母亲是买来的父亲戒备着她也经常打她没有感情基础没有话语权因此才毅然决然离家“不回”是情节之必然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出走是自愿自觉的她多次拒绝儿女让她回家的请求说明出走的态度坚决③从主题上看本文是要表现女性冲破家庭和世俗的桎梏迈出了乡村底层妇女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第一步“母亲”如果回来会削弱主题的表达示例二“母亲”会再回来①从情节上看母亲虽然是买来的但几十年的家庭生活肯定是有感情的在母亲到岛上后父亲性格转变盼她回家“回家”是情节之必然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是一名传统的农村劳动妇女并不是一个绝情无义之人离开只是暂时的终究会回归家庭③从主题上看小说虽然表达的是乡村底层妇女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但结尾期盼母亲“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为出走的母亲留下了一条回归的路主题既有理性又不失温暖【解析】(3)作答时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入手分析解答时要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找到论据围绕所选择的观点作分析论述一是从母亲以前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和家人与她的感情等情节合理推测母亲未来的去向二是从母亲对出走的态度和其性格特征去推测三是着眼于全篇对小说整体把握领悟全文中心主旨从而得出结论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5.(2)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工程队的一些情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5.(3)面馆师傅这个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A. 小巷拐弯处牛肉烩面馆生意红火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背景为下文写面馆师傅没有算错账作铺垫B. 面馆师傅似乎算错了账我们几次相互挤眼示意这一动作描写说明我们对面馆师傅连账都算不对感到好笑同时也有互相示意不要说破之意C. 民工们起初不想占便宜吃完面却占了便宜大家却没有点破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有便宜就占的劣根性揭示了人性深处所隐藏的丑陋D. 小说描写了民工们去面馆吃饭面馆师傅故意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结工时又免掉面钱的令人温暖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真诚、善良和人情的美好【答案】D【解析】(1)A项生意兴隆与未算错账无必然联系所以写烩面馆生意兴隆谈不上为下文写面馆师傅未算错账作铺垫B项“动作描写”错应为“神态描写”C项“劣根性”“丑陋”的说法言过其实故选D【答案】(2)①写民工们说商丘的牛肉烩面好吃表现面馆师傅做面手艺之好也从侧面表现了他的实诚②介绍工程队难以解决中午吃饭的问题为下文写带队领导三元领着大家吃商丘的牛肉烩面作铺垫③写民工们的节俭、纯朴烘托了故意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的面馆师傅的厚道、慷慨的形象【解析】(2)①结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线索贯串全文②内容作用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或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本文开头部分介绍了工程队的一些情况包括农民工对商丘的牛肉烩面的赞赏、工程队的规模很小以及来到工地面临的中午吃饭的难题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去吃商丘牛肉烩面的故事从内容上看既表现了民工们的节俭、纯朴也从侧面表现了面馆师傅的实诚、厚道、慷慨【答案】(3)①说话和气干事麻利只用很短时间就把八碗牛肉烩面端到顾客面前②善于经营热情诚恳做面手艺好他做的牛肉烩面好吃、好看、量大、味足待客热情总是笑脸相迎③有情有义善良慷慨推己及人同情理解民工的不易从开烩面馆的时候起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不收结工的民工面钱【解析】(3)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来分析同时要结合小说中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本文中既有对面馆师傅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民工来作烘托的间接描写抓住这些内容即可准确概括出面馆师傅的形象特征6.(1)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6.(2)小说第三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6.(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A.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目的是引出下文对贺家的介绍B. 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C.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甚至有的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D. 海爷的小儿媳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答案】C【解析】(1)C项“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海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故选C【答案】(2)①照应小说第一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②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③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解析】(2)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具体内容可知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整体结构方面作用显著小说开头写贺家“门阔院深” 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再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看其中必有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另外从内容上看小说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答案】(3)①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②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③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解析】(3)本文中的海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海爷从一个小油贩子挣得“银子用斗量”的家产买下贺府豪宅表明其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讲述贺家母子的故事后听到小儿媳的回答长叹一声表明其居安思危有长远打算当看到贺家一对母子祭祖的表现后决定不拆迁贺家祠堂并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表明他富有心计做事果断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7.(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比比皆是洛阳纸贵脱颖而出休戚相关B. 雨后春笋风靡一时红极一时息息相关C. 比比皆是风靡一时红极一时休戚相关D. 雨后春笋洛阳纸贵脱颖而出息息相关【答案】B【解析】(1)①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用“雨后春笋”②洛阳纸贵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结合语境内容“纪录片”分析应用“风靡一时”③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红极一时指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用“红极一时”④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喜悦戚悲伤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结合“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分析应用“息息相关”故选B【答案】A【解析】(2)B项宾语残缺应添加宾语“纪录式综艺” 据此排除C项介词残缺应添加“以” 据此排除D项前后对应关系应当一致“纪录”对应“纪录片” “综艺”对应“综艺” 据此排除故选A【答案】B【解析】(3)结合括号前面内容可知该句的主语为“《国家宝藏》” A、D两项把主语偷换为“演员” C项把主语偷换为“文物”故选B8.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120个字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迅速蔓延武汉全城 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建设时间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他们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高峰期时火神山施工现场有工作人员五千余人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争分夺秒、不分昼夜 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答案】示例一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②武汉疫情肆虑是年轻的“逆行者”千里驰援是青年突击队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争分夺秒日夜麈战火神山医院超快速度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示例二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让世人惊叹②十天能做成什么?一批批千里驰援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十天能建成可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并交付使用勤劳无畏的中国人创造“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让世人惊叹示例三①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②武汉疫情肆虐一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暖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共克时艰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容纳干人的火神山医院这项建筑奇迹的创造再次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和力量【解析】材料中提到了“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 因此可以从“火神山医院快速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担当”的角度进行评论从这些年轻人的做法“鏖战于火神山”“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等角度分析赞美他们的力量与担当精神材料的内容有“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到“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的内容可见十天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速度之快让人震惊因而可以就这一内容从“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的角度进行评论以表达对中国速度和实力的赞美之情另外还可以从材料中“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等信息中提炼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创造奇迹”的角度评论从人力方面“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 从物力上看“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 可就此对各方的支援的情怀和力量给予肯定和赞美9.(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9.(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感人肺腑喜闻乐见潜移默化原汁原味B. 声泪俱下津津乐道潜移默化原封不动C. 声泪俱下喜闻乐见悄无声息原封不动D. 感人肺腑津津乐道悄无声息原汁原味【答案】A【解析】(1)感人肺腑形容使人内心深深感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苦、激动根据语境应用“感人肺腑”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根据语境应用“喜闻乐见” 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悄无声息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根据语境应用“潜移默化”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点原封不动比喻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不加变动根据语境应用“原汁原味” 故选A【答案】B【解析】(2)“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对“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的阐述应承接其后据此可排除A、D项“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蕴含其中”与上下句不衔接排除C项故选B【答案】B【解析】(3)A项“人群大多是年轻人”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在“针对”"前加“是”D项“人群大多是年轻人而组成的”句式杂糅故选B。

月考测试卷(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月考测试卷(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Word版含解析.doc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4月月考双基双测AB卷基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

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

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文体家)。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

一气写下去,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

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打岔,放下许久之后再来写,性格也许就变了样,情景也会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起来。

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

但这些处所,除了自己,大概没有人会觉到的,我们的批评大家成仿吾先生,还说这一篇做得最出色。

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

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我常在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做不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但这是因为我那时别有收入,不靠卖文为活的缘故,不能作为通例的。

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编辑先生要我做一点这类的文章,怎么能呢。

拉杂写来,不过如此而已。

三月五日灯下1.下列关于“鲁迅创作小说的体会和经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小说的语言力求文从字顺,不大用生硬的词语或生造的字句。

B.鲁迅小说塑造人物不拘囿在生活原型上,是拼接起来的形象,最终的目的是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

C.画眼睛是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鲁迅运用得极其成功,“学不好”是先生自己谦虚的评价。

D.鲁迅笔随意走、不硬写,自然成文,这是其小说语言简洁通畅的原因之一。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这是记叙事迹要达到的目的,不是指描写人物。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鲁迅创作小说不是想做文学家,而是想通过小说来教育民众,改造社会。

B.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小说不算文学,是消闲品,鲁迅深不以为然。

C.鲁迅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杂取种种,具有典型性,是“这一个”,不是专指某个人。

D.以一个人为主体描写人物,就一定可以一以贯之,不至于中间因停顿而走样。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说得太绝对,原文有“我想”,这是作者的推想,不是既成事实。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小说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是遵从了苏轼“辞达意而已”的创作主张。

B.鲁迅追求语言通畅,不生造字句,这是鲁迅善于接受批评家意见,从而改进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

C.文中说“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由此可知,鲁迅评价自己是低调的,其人品如此,定会受人景仰。

D.从鲁迅小说刻画人物的创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画眼睛,是刻画人物的最佳途径。

【答案】C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

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君子多之多:赞赏B.以市恩泽市:收买C.凡数千百言凡:凡是D.会有素恶居易者素:向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凡:总共。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3分)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

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

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

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

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答案】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5分)(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5分)【答案】(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自以”的“以”,1分,逢1分,贮1分,酬1分,句意通顺1分)(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

”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是,1分也。

省略,1分,见,表由是1分,被动,1分,句意1分。

)【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遗。

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

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

又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

子孙欲典押,需钱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

”宪宗深以为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