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比例的奥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比例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比例的核心内容。

可以设计成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他们来说,正比例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与比例和反比例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但是,正比例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

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

2.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苏教版()
解比例
教时
4
日期
年 月
一、教学目的:
1、先生能结合生活情境列出比例,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
2、先生能运用解比例处置生活中的实践效果,体会了解比例在生活消费中的运用。
2、培育独立思索、协作交流的习气,体验成功的乐趣,添加学习数学的决计。
重点

难点
学会解比例。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出现方式
先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惯例积聚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判别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判别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能否组成比例。
3、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以下各比例改写成等式。
1.5:3=1.7:3.4 12:15=4:5
a:b=c:d
45毫升蜂蜜水应参与多少毫升水呢?
四、全课小结
1、经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布置作业 思索题。
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进程,说说收获。
独立解答。
板书设计
解比例
解:设缩小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13.5 : 6 = X :4
6X =13.5X4
6X = 54
1、完成练习七的第6、7题。
读题、了解〝按比例缩小或增加〞的含义,列出比例并求解。
出现先生的资源,团体讲评。
依据先生的回答强调写比例时,边要逐一对应。
活动四、用比例处置生活中的实践效果。
1、做练习七第8题。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独立审题并解题。
出现先生的解法,指名说说想法,团体讲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正比例的意义》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进而总结出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对正比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的关系。

提问:火车的速度与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火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正比例的定义:两个量如果是对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量就成正比。

正比例的性质:成正比的两个量,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增加;当一个量减少时,另一个量也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后,行驶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计算出汽车行驶的公里数。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运算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比例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例的魅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操作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存在。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两个人物的高度比例为3:4,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比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比例的特点和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比例的运算方法。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主要介绍了正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抽象的概念。

但是,正比例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比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比例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目:某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问降低后的价格与原价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是成正比例的,哪些情况不是。

比例的意义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认识图形的放大分析题意: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数据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2、认识图形的缩小。

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先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

尝试练习: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教学例21、出示例2引导尝试: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3、教学“试一试”量一量,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你发现什么?学生交流三、练习提高做“练一练”。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5练习十的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在本课时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按比例放大图形,把相关数据组成比例,用未知数X来表示比例中的未知项,列出比例式。

在解比例的教学设计上,重点利用旧知的迁移,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分析中,把握规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练习引入1、小练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124:()=():6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学生练习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新知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总结思路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

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正比例的学习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正比例的本质,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需要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主发现正比例的规律;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正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及实际应用。

2.学习素材:正比例的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两家快递公司分别为甲公司和乙公司,甲公司每件快递收费10元,乙公司每件快递收费15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都要寄送100件快递,你会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就看它们对应的比值是否一定。

3. 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以及求解正比例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和经验。

3.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3元,橡皮的价格是1.5元,如果小明花了9元,那么他买了多少支铅笔和多少块橡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运算方法,用生动的动画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经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四则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组成,学会比例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运算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灵活运用比例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组讨论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例的定义和组成。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运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包括比例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4.5 比例尺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4.5 比例尺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版)苏教版

4.5 比例尺教学内容:教科书p43-44页例6和“练一练”,p46页练习八第1-3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比例尺。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计算比例尺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主动探究新知,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生活的练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能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互相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能说明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分析、抽象、概况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比例尺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和求比例尺。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师:同学们,你们坐过动车吗?生:坐过。

师:都坐过,动车不仅舒适、美观,它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从咱们合肥南站上车坐动车到上海只需要3个多小时,可是有只小蚂蚁从合肥爬到上海,只用了十几秒,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蚂蚁是从地图上的合肥爬到上海的,它所爬行的是地图上的距离,而我们动车所行驶的是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徐老师和咱们六(6)班同学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

师: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粉笔)师:这支粉笔大约长7厘米,你能在练习本上用线段画出它的长吗?生:能。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比例的定义比例是两个量相等或成相等的关系。

在比例中,两个相等的量叫做比例的项,而另外两个成比例的量叫做比例的分数。

比例一般表示为a:b(读作“a比b”)或$\\frac{a}{b}$(读作“a除以b”),其中a和b都是可以用数值表达的量。

二、比例的意义比例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比例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中包括:1.利用比例可以找出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两个人的身高成比例,那么当其中一个人的身高为180厘米时,另一个人的身高应该是多少?2.利用比例可以计算出未知量的值,例如:一条河流的长度为12公里,已知其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为1:10000,那么这条河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公里?3.利用比例可以进行物品的价格比较,例如:如果两款手机的价格成比例,那么哪一款手机更便宜?三、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两个比例的相等,那么分母相同的项成比例,而分子相同时也成比例。

例如:1:2=3:6,则2:6=1:3。

2.如果两个或多个比例有相同的项,那么它们可以合并为一个比例。

例如:1:2和3:4,有相同的项2,则可以合并为1:2=3:4。

3.如果比例的所有项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非零数,那么仍然是一个比例。

例如:1:2和3:6,将第一个比例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2,可得2:4,而第二个比例分子和分母都乘以3,可得9:18,它们仍然成比例。

4.如果在两个比例中,某个项(也可能是分数)相等,那么另外的项成比例。

例如:1:2和2:4,它们中间的项2相等,那么第一个比例的两个项分别是1和2,第二个比例的两个项分别是2和4,则第一个比例的另一个项是$2\\times\\frac{1}{2}=1$,而第二个比例的另一个项是$4\\times\\frac{1}{2}=2$,它们成比例。

5.如果两个比例中,某个分式相等,那么另外一个分式也成比例。

例如:1:2和3:6,它们中间的相等的分式是 $\\frac{1}{2}=\\frac{3}{6}$,那么第一个比例的另一个分式是 $1\\div\\frac{3}{6}=2$,第二个比例的另一个分式是 $6\\div\\frac{3}{6}=12$,它们成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加强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用于展示比例的运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组实际数据,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操练(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答案。

巩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具体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所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主要讲授了比例的概念、比例的两种表示方法:内项、外项和比例尺。

我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接着,我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两种表示方法:内项和外项。

我引入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难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我准备了比例尺模型和实际尺寸的图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我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两种表示方法:内项和外项。

然后,我引入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应用。

我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例的定义、比例的两种表示方法:内项、外项,以及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比例尺来解决。

题目是:一张地图上,A城市到B城市的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100公里,求地图上1厘米表示多少公里?答案是:1厘米表示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比例尺的教学,并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相关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等数学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比例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对比例概念理解不深、运用不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他们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场景、行程问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1)介绍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讲解比例的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分别是两内项和两外项。

(3)阐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苏教版()
2、明天我们继续研讨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看法比例、探求规律
1、看法比例各局部的称号
〔1〕引见〝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先生尝试起名。
师引见: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假设把比例写成分数的方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2、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5:3=〔 〕:6
4:〔 〕=〔 〕:5
3、 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全课小结、总结反应
经过明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把你发现规律的方法引见给冤家、亲人。



(第 篇)
教学预备
课件
预习要求
预习第38页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进程
二次修正、旁注
一、温习引新、导入新课
1、找找比比:
〔判别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
先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别进程。
〔3〕、先生探求规律
先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交流,探求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恣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先生恣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结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索分数方式的比例3/6=2/4,经过连线使先生明白: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构成,以及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本节课将比的概念延伸到比例,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到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构成。

2.让学生学会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构成。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构成,并学会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构成、比例的应用等内容的图片和文字。

2.实例材料:包括商品打折、行程问题等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应用实例。

3.分组讨论材料:包括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比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比例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构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比例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如商品打折、行程问题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栏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学案
1.关于比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初步了解学生的比的知识的一些基本情况)
五、矫正反馈
1.做练一练
读题分析、说明理由
2.做练习九第3题。
3.做练习九第4题
4.做练习九第7题: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
六、巩固案
补充习题
七、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板书设计:
三、精讲点拨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
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四、互动探究
(1)你能写出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吗?
思考:长与宽的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2)自主创造: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吗?小组能尝试说明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2.例题中的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3.什么叫比例?怎样判断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交流展示
认识比例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