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中的旧工业建筑社区语境
后现代语境下LOFT文化的艺术先锋性初探
后现代语境下L F 文化 的艺术先锋性初探 OT
曹盼宫 ( 陕西西安石油大学人文 学院设计 系 7 0 6 10 5)
普 通大 众 的生 活 ,模糊 艺术 与 生活 的界 限 。 我 们 总是 在 讨 论每 一个 艺术 思潮 产 生 的 原 因 。 如 果 说波 普 建 筑 是 由于一 种 富足 和 乐观 主义 情 绪 ,那 么 lf 风格 是在 饥 寒 交 ot 迫 中 孕育 而成 。大空 间 ,低 廉 的租 金 ,为 了追 求 艺术 ,他 们 在 旧 厂房 找 到 了 自己归宿 。L f 的灵 魂 永远 不 离艺 术 与 自由,没有 艺 ot 术 ,就没 有 l f 。 o t L f风 格 是工 业 化与 后现 代 主义 艺术 完 美 的结 合 ,l f总 是 ot ot 与艺 术 , 时 尚,前 卫 ,先 锋一 起 出现 。L f 的概 念 延伸 影 响 了很 ot 多 了艺 术和 文 化领 域 。 1 6 年 的美 国 ,车库 摇 滚音 乐 流行 全美 。 95
Ab t a t:Po t n usr 1e a t e e o u i n o e hn c la sh tc src s —i d ti r h v l to f t c ia e t e i s a
b o g tn w et e i au s a h a i i e s ln fc lu e a d r u h e a sh t v l e , tt e s me tme d v r e b e d o u t r n c a t f r e n q e c lu a e o e n n t e c n e t o u ti a l r o m d a u i u u t r lph n m no I h o t x fs sa n b e de l pm e t he t a s o ma i f ol nd t i lbu l ng e ve o n ,t r n f r ton o d i us ra idi s r -u e s i v t b e o tc lu a n e v n i n o h l n usra i i g sa ne ia l .L f u t r li t r e to ft e o d i d ti lbu l n s a d c l r la d a it p c I h o t u t a n r si s a e n t e p s-mo m o t x ,t e t a so m ai n u t c de c n e t h r n f r t o fo a n u t a b i i g o u t r n r a h a r r p c , f c l r r m n i d sr l u l n fc l e a d a t s e c ri a e Lo u t e i d u t e s t u e a so xp n i n,a fe h u i n o o e n a t t o m n q e c t r l nd at r t e f so fm d r r o f r a u i u ul a u p e me o I h sp pe ,t e a ay i a Lo u t r n v nt a d r h no n n n ti a r h n lt l c f c l e a d a a —g r e a t t u a d isi ti sc ln o no a i n,c ran v Lo o i ve sg f a e o n t n rn i i k c n tto e ti l f p st i ni c nc fa t i i c lu a h no u t r l e me o a l a t i v l e e ti h r n f r ai n o l p n n, swel si n o v m n n t eta s m t f d s o o o i d sra b i i g e s f r c ia x e e c . n u t i u d n sr -u e o p a tc le p r n e l l i K w ds: Pos —m o r ey or t de n; LO F ; Ar ng r T t va ua d; I usr a nd ti l a sh t etei C
211056192_朴素的质感,平凡中的非凡
文字_刘宇扬朴素的质感,平凡中的非凡TACTILITY OF HUMILTY, EXTRAORDINARY OF THE ORDINARY建筑的意境瞬间的大自然力量让人们明了了建筑物的短暂与脆弱,而唯有以人为本、敬畏环境的建筑,才是永恒的建筑。
我认为能用最轻的方式体现出自然本质的建筑,才是有意义的建筑。
而适合中国的新建筑,则应该是一种表达“意境”的建筑。
意境的建筑,就是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大、快、炫”的建筑。
意境的建筑以空间、光线、材质和巧妙的动线安排来取胜。
它吸引的是眼球背后的头脑思考。
更重要的是,它带来属于心灵的感受。
它结合了我们的理性认知与感性欲望,重现一种细致的、慢的人文空间。
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这是属于东方的美学形式。
而在当代建筑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标准材料与制式工法。
但是,后全球化的当代东方建筑又应该以何种形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对此我提出四个追求:在地、精致、低调、当代。
“在地”是对当地艺术、建筑、人文的认同,“精致”则追求臻善臻美的境界,“低调”才能容纳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内涵,而“当代”就是掌握当下社会的时代性,创造出适合这个社会的建筑产物。
2005年底我们团队在上海完成的首个项目是由私人基金会资助的上海当代艺术馆。
艺术馆坐落在上海市最中心位置的人民公园内,原址是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玻璃花卉馆。
我们彻底改造了这个“城市灰姑娘”。
耳目一新的设计加上专业的策展,让开幕不久的 MoCA Shanghai 迅速跃升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当代中国艺术中心,并成功与巴黎蓬皮度 (Pompidou)、纽约古根海姆(Guggenheim)等世界顶尖的艺术机构结为姐妹联盟。
然而真正表现这栋建筑精神的,是艺术馆门前重新铺了蒙古黑麻石的小广场,以及室内主展厅中的半月弧形磨砂玻璃天桥。
这两个空间的对话—黑与白、重与轻、 放与收,为快速的城市节奏留下了诗意的可能。
与此同时,我们设计了位于珠三角东莞的两座工业建筑。
扎根理论下的长春市工业遗产社区住居需求解析
扎根理论下的长春市工业遗产社区住居需求解析
郭苏琳;杨天振
【期刊名称】《石材》
【年(卷),期】2024()3
【摘要】工业化留下众多遗产,它们既是经济见证,也是文化纽带。
本研究深入长春机车厂社区,探索居民对工业遗产的看法和需求。
研究结果揭示了社区居民对于个体差异、文化认同、现代生活和建构再生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并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提供了具体建议,推进其与社区的和谐融合。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郭苏琳;杨天振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长春市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分析——以长春市东鑫社区为例
2.基于扎根理论的蒙古族牧民住居需求解析
3.基于扎根理论的海草房村民住居需求影响因子研究——以荣成市为例
4.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需求理论——基于扎根理论
5.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基于三角扎根理论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
建立工业遗址的档 案和信息数据库, 为后续开发利用提 供基础数据。
整理工业遗址的建 筑、设备和文化遗 产,了解其历史和 功能。
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工业遗址的建筑、设备和 文化遗产,避免破坏和流失。
传承工业遗址的历史文化和传 统工艺,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特 色。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 造利用》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 • 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现状 • 工业遗址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 • 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策略与建议
01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
工业遗址的定义与价值
定义
工业遗址是指过去工业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矿场、仓库等。这些遗址 记录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和人类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技术价值。
改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
工业遗址改造利用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有些地区缺乏这些支持, 导致改造利用难以进行。
设计与规划不合理
一些改造利用项目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导致改造后的空间无法充分 利用,甚至造成二次浪费。
03
工业遗址的特色文化资源 开发
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 如公园、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 娱乐的场所。
综合开发模式
将工业遗址进行综合开发,既保留 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又赋予其新 的功能和用途。
提高公众对工业遗址的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报道、宣传活动、教育课 程等,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工业遗 址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知度。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一、概述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产业布局、类型、结构的重构和转型,大量产业类历史建筑与地段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对象。
这些建筑和地段正面临着被拆毁废弃和改造再利用两种不同的命运,其中以拆毁废弃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我国的产业遗产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和毁灭。
对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进行研究,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评估原则和技术规范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与特点后工业时代,通常指的是工业化进程完成后,以服务业、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发展阶段。
这一时代的特点在于,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生产方式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灵活多变的小批量生产,社会结构和文化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的后工业时代发展具有其独特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的深入,中国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导转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一过程中,许多传统工业区逐渐衰退,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
后工业时代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传统工业区的衰退导致了城市空间的重组,许多工业建筑和设施被闲置或废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工业遗产的价值,将其视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设计,这些工业遗产可以转化为新的文化、商业或居住空间,从而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面对着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时期的背景和特点,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城市面貌,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798工厂的改造一、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798工厂,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的见证者,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城市更新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798工厂如何在保持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更新与改造,实现由废弃工业区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我们将深入分析798工厂改造过程中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以期为类似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798工厂的改造不仅是一次空间与功能的重塑,更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再创造。
它成功地将工业文明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798工厂改造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与指导。
1. 介绍旧工业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旧工业建筑,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沉重历史痕迹的厂房和车间,不仅仅是砖石和钢铁的堆砌,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活化石。
它们的历史背景深厚,社会价值独特,承载着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也记录了工业革命的波澜壮阔。
以798工厂为例,这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的旧工业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遗产。
作为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它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初创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798工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工业功能,面临着被废弃或拆除的命运。
正是这些看似过时、即将被淘汰的旧工业建筑,蕴含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它们不仅是工业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这些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创意潜力和社区参与意义,使得它们成为城市更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自我更新和改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这些旧工业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入驻,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
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1特集SPECIALCOLLECTION滨水地带历来是城市发展的敏感地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系统有着很大影响.针对工业区一般建筑强度不高的特点,有条件选取局部厂区拓展滨水空间,保持工业特色历史天际线,既保证文脉的传承下强化山城特色景观,又使这些工业要素成为滨水活力带的点缀,积极利用工业区改造强化城市山水格局(图12).4.4工业遗产地的整体性更新胜于遗产本体保护重庆城区传统工业企业多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工业用地占地面积大,且为封闭式管理,是城市中独立的功能区.这类工业地段有着独立的交通体系与功能布局,与城市等级的交通体系脱节或联系微弱.巨大的占地面积割裂了城市的功能区,形成了城市整体空间系统中的肿瘤性地段,加之山地建设用地狭长,加剧了这种割裂.工业遗产本身的保护固然重要.但任何孤立的保护都是难以为继的,工业遗产孕育,发展于城市,承担重要的城市职能,其有机再生最终也必将回归到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的组织之中.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应采取"一盘棋"模式,在更新改造中使得这些功能块能够很好地"弥合"进城市的空间,把工业遗产地的更新作为城市整体功能完善的机遇,同时结合其周边地块的城市功能区,建立城市内部结构的有机关联,达到优化城市功能的效果,更加符合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5结论重庆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文化分支,工业文化是城市生命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与这些工矿企业的兴衰血肉相连,这将注定了保护工业遗产对城市文脉的重要价值.重庆在新一轮的城市转型中,需要积极利用自身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个性,深度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质,慎重对待与城市息息相关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利用产业转型的契机,结合工业区更新和遗产的保护,把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融入城市的系统优化中,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特色.蠢注释1)重庆两江四岸滨水区战略规划.重庆市规划局,2008.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4]59号.3)重庆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社科院.2008.Ol4)重庆两江四岸滨水公共空间专题研究报告.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2008.0]参考文献[1】周勇.重庆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中国国家地理【J】,2006(6).[3】重庆工业遗存正在消亡.重庆日报[N],2006-07-24(9).[4】刘伯英,李匡.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建筑师.2006(9):36-51.建筑201(Z12ARCHITECTURALJOURNAL12上海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意园区发展基于虹口区的调查,分析及其思考张松陈鹏摘要/通过对上海市虹El区工业建筑遗产的空间分布和保存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该地区主要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重点围绕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在丰富城市景观.复兴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创意产业社区复兴ABSTRACT/Byon--the?-spotinvestigationsonthe spatialdistributionandstateofconservationof industrialbuildingheritageinShanghaiHongkouDistrict,thispapermakesanalysisofthearchitectural featuresofthemainindustrialheritageinthedistrict, especiallythecaseofdevelopingCreativeParkby usingindustrialheritage.Itshowsusthesignificanceof settingupconservationregulation,andthepositiverole ofconservationofindustrialheritageinenrichingurban landscapeandrejuvenatingcommunityculture.KEYW0RDS/industrialheritage.adaptivereuse, creativeindustry,communityrejuvenation"+一五"国家目(2006BAJ03A07目(50808132)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收稿日期:201011_191水与城市工业的近代化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拥有位于长江人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1843年开埠后,外国资本迅速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开办各种门类工厂, 上海逐步成为全国乃至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上海虹13区地处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交汇之处,自1850年代起,航运及船舶维修成为这里最早创办的产业.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机械工业开始在虹口出现.李鸿章创办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厂,虽说1867年即迁到临近黄浦江的高昌庙镇地区,但虹口是其发祥地.在食品/j~-r业方面,1891年(光绪十七年),工部局在公共租界内的虹口九龙路开设宰牛场.1929年(民国18年),租界当局将九龙路宰牲场迁至沙泾路10号重建新场,民国21 年竣工投产.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市政府卫生局接管后改为市立第一宰牲场,至民国37年,已发展成为远东规模最大的宰牲场和占全市总量2,3的鲜肉供应库.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屠宰场"(图1~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商业赢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以机械制造业和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在虹口一带得到快速发展.1905年,由广东人简氏兄弟在香港创办的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公司业务崛起于上海虹口,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年均盈利高达百万元.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厂为分厂, 1932年时生产卷烟10万箱,占到上海6O家华商卷烟厂生产总量的19%(图4,5)】.1工部局宰牲场老照片新中国成立以后,虹口区北侧江湾镇的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主要产业部类有机械制造,轻工业等.虹口区近代工厂的分布及发展与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虹13港沙泾港,俞泾浦等河道密切相关.早期船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河道的交通功能,机器和制造业也需要大量的用水,因此工业多沿河道布局,既满足了交通运输的需要.也便于生产用水的获取.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沿着水系和道路由南向北逐步拓展.在拓展过程中,工厂的规模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状态.四川I北路沿线多以规模较小的轻工业为主,在虹口北部江湾镇地区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工业厂区为主.此外,虹口近代工业的布局,演变与租界息息相关, 许多厂区沿租界边界分布(表1)J.2虹口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在虹口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中.最为着名的工业建筑遗产包括上海邮政总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部局警务处监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工部局屠宰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在44处已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工业建筑遗产中,虹口区共有7处,占全市『工厂名耶松船厂江南机器制新申电力公南洋兄弟烟表1近代l:海位于虹口地的要工J'地位最早的,最I上海坩埚合资会社I1921年l在耐火材料的I三塑里兰竺l!兰垩查丝垦墨奎21933老场坊外立面(改造后)4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老照片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造后) 1331933老场坊内部无梁楼盖墅蠹暑昂甓夏墨ARCHITECTURALJOURNAL201012建筑:墨誉一薹,.r.:篇..—特集SPECIALCOLLECTION71930年代虹口区主要工厂分布78上海各区列入优秀历史建筑的工业建筑数量9虹口区工业建筑遗产状况图10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1西浦圃口Ⅸ口普■Ⅸ一徐1[一E■静女口*■卢湾区工业遗产总数的16%,仅次于杨浦区位列第二(图7,8).虹13区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分布反映了工业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演化,也充分体现了过去工业发展和河网水系之间密切的关系.现存的工业遗产在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和风格特征上比较丰富,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码头和市政设施.其中北外滩地区以独栋厂房建筑为多,北部江湾镇地区多为工业厂区, 中山北一路沿线地区内独栋和厂区兼有.独栋建筑或规模大, 或建筑布局巧妙,大型厂区或采用围合式布局,或采用行列式布局.都与工业生产需要紧密联系,在空间布局上各具特色.而且大型工业建筑往往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建筑结构上也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建造技术.在建筑风格上, 多以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为主..3工业建筑的保存状况及问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l13城更新改造推进,工业建筑遗产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北外滩地区,为了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高强度开发建设导致东大名路以南的工业建筑基本都被拆除.包括杨树浦码头在内的8处码头和仓库均已被拆毁, 对地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特征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尽管上海市早在1994年就将耶松船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列入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但是其保护建筑仅为耶松船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主体办公建筑,缺乏对其它重要的生产设施和附属建筑的保护.这些保护建筑被周边高层建筑所环绕,其建筑价值和历史意义受到较大威胁.虹口区内一些未列入保护名单的工业建筑遗产都已经改建为办公,商业设施或者创意产业园区.但是在具体改建工程中, 建筑2010.12ARCHITECTURALJOURNAl_14由于缺乏保护规划引导和历史建筑评估,在改建中往往采用简单的改造方式,缺乏对于建筑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挖掘,对建筑特征和历史信息带来了一定影响(图6).4工业遗产转型创意产业的实践4.1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2002年以来,上海市加大了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力度.对工厂,仓库等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积极再利用.这些老厂房,lEl仓库蕴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建筑空间又适合进行改建利用,为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自2005年4月起,上海市分4批共公布了77处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德邻公寓和尚都里2处园区至今未完成改建, 因而实际建成75处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第一批18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15处由工业建筑改建而成;在2005年12月公布的第二批18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9处为改建:在2006 年5月公布的第三批14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11处由工业建筑改建;同年11月公布的第四批27处园区中有22处由工业建筑改建.在77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共有57处为工业建筑遗产改建而成,占园区总数的74%(图910).这其中,位于虹El区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共有11处,均由工业建筑改建而成.占全市由工业建筑遗产改建类创意产业集聚区总量的19.3%(表2).4.2工业建筑改建为创意园区虹口区利用工业遗产改建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分布上呈现出两大片区的特征,其中北侧江湾镇地区和四川北路沿线多表2I:海市四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类型和数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合计上海市挂牌总数18l8142"777新建集聚区数量393520工厂改建类改建类集聚区数量159儿225"7集聚区其中虹口区的数量O43411以完整的厂区改建为创意产业园区,并且规模较大.而在北外滩地区多为工业建筑单体改建而成.沿沙泾港共有1933老场坊等8处工业建筑遗产改建而威的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内入驻企业多为建筑设计,平面设计,传媒动画等产业, 同时配套有一些商业服务设施.随着创意园区数量的增多,选择合理的功能定位和产业部类是创意产业园区未来长期稳定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虹13区的发展中,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和知识服务产业是重要的主支柱产业.其中工业遗产相对集中的四川I北路片区以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为重点,因而"空间188","运动LOFT"等创意园区的产业定位以时尚,休闲活动为主.在虹口区北部, 通过对于工业遗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发展与知识产业相关的创意园区,"蓝桥园区","大柏树930"等创意园区都将重点放在书籍设计和媒体创作等相关产业上.4.31933老场坊项目在工厂改建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中.位于沙泾路10号.原名为工部局宰牲场的1933老场坊最为着名.工部局宰牲场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屠宰场".2002年以后处于空置和废弃的状态.2005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接手后,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对废弃厂房进行改建修缮,并将宰牲场定名为"1933老场坊".宰牲场建筑本体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其修缮改建方案充分考虑了保护规定要求,改建后的建筑满足了作为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展示了其文化和建筑价值,更能够为"现在所用",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功能地区.自2006年末开始,"1933老场坊"作为时尚创意中心举办多场展示,交流,发布活动,正在成为融社区体验,文化创意,艺术长廊以及创意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生活社区.不仅如此."1933老场坊"在提升周边环境效益方面,已经明显表现出其文化底蕴的影响力.工业建筑遗产的特色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该地块附近的整体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与同处沙泾港河道拐弯处"1933老场坊"西侧的"1930 鑫鑫创意园"一起,作为滨河景观中重要地标,成为地区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5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相关问题思考5.1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重要性1980年代末,上海市即开始尝试建立近代建筑的保护机制.成为国内较早的实践者.针对上海历史遗存主要为近代建筑的情况.1991年12月,市政府颁布实施《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2年7月,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保护法规由政府规章上升至地方性法律,在保护15条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要求得到一定的强化.依据保护条例,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分为以下4类:1)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2)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3)建筑的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4)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经市政府批准列入保护清单的优秀历史建筑,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仔细勘察的基础上,制定"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定",技术规定包含保护等级,保护重点,保护措施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等内容,作为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以地方性保护条例为基准.对优秀历史建筑实行分级,分类等比较灵活的保护管理,为包含工业建筑遗产在内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提供了法定指导意见和现实可能性.在虹CI区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实践中.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要求较为严格,在现实使用中邮政大楼1层和2层部分空间改变为邮政博物馆,其余部分仍作为办公建筑使用(图11).作为优秀历史建筑的"1933 老场坊",在改建的过程中既能有效地保护建筑的特征.又能结合创意,展示等新功能的需要添加了玻璃顶等要素,丰富了建筑的特色.而作为一般工业建筑,位于四川北路沿线的花园坊由于缺乏相应保护规定,在改建过程中对于原有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结构改变较大,工业遗产的建筑特征和历史信息有一定的损失(图12).这些情况,充分反映了历史建筑保护制度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5.2工业建筑遗产与创意环境塑造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文物建筑保护不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利用这些工业建筑,在尽可能地保留其生产类建筑的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一定要注入新的元素,开发新的功能.工业建筑的保护,不仅是使旧的建筑物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复苏工业地带的生命力,使之能够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中,这恐怕也是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除了工业建筑所具有的空间上的高度适应性和功能上的灵活过渡性之外,工业建筑特征及其环境特色.往往有利于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视觉创新和场景营造.这也是近年来,工业建筑遗产纷纷转型为创意园区的重要因素. 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可以阻隔噪音为合适的活动提供空间场地,因此在改建而成的创意产业园区中基本都能做到空间宽敞实用组合分隔灵活(图13).在平面形式上,厂房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符合创意产业所需空间的使用;工业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立面的改ARCHITECTURALJOURNAL2010,12建筑——特集SPECIALCOLLECTION11上海邮政总局内部庭院空间表3虹I1区的L海I创意产集聚?览表12花园坊改建后立面外观131933老场坊内部环境集聚区名称原工厂名称批次建厂时间改建时间通利园上海无线电模具厂第二批1930S2OO6空间188上海无线电八厂第二批l93()S2o06智慧桥虹口区原建材厂第二批197os2OO6德邻公寓上海信谊药厂第二批1924未改建1933老场坊工部局宰牲场第三批19292O06优族173上海电力建设修造厂第三批l97Os2006绿地阳光园上海冶金安装公司第三批197OS2OO6建桥69上海沪东机床厂第四批19422008卢比克魔方上海电工仪器厂第四批l9522008渡边物华园上海第二十漂染厂第四批19672008彩虹雨百花电扇厂第四批不详2008141933老场坊周边环境15卢湾区田子坊内的小店铺表4l_:海市《保护办法》'i《保护条倒》主要内容比较法规名称《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1《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l深护对象l近代建筑(群)l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群)确定标准)在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史或建筑史上l1)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有一定地位,具有建筑史料价值的建l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筑物和中国着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l2)反映上海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2)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上有特色,I3)着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或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I4)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3)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上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重要1商铺,厂房和仓库;5)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和街区造具有较大的可塑性.5.3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历史上工业建筑的形成往往与河道等带状空间关系密切,随着工业生产的转型,保护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成为复兴城市滨水地区重要环节.国内外的实践说明,通过对现存的有价值的工业厂房改造利用,可以保留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工业建筑遗产集中地段成为具有特色的城市场所,复兴社区的文化和活力,推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利用工业建筑遗产发展创意园区的实践,反映了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在地区复兴中的带动作用.重要的工业遗产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在地区的环境提升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地标景观的作用.在工业遗产改建为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于园区功能定位的选择.加强周边创意园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避免因为产业部类雷同而造成新的问题.在工业建筑遗产改建定位时,对于现状用途适当的工业建筑,可以在维持现状用途的基础上,对于功能进行适当的拓展,挖掘其对于社会和周边社区的价值.旧住宅区中往往缺乏配套商业或休闲娱建筑201&f216乐设施.因此结合工厂改建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配套服务设施,新功能的植入自然也会为周边地区带来复兴的契机(图1415).一参考文献[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2】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工业遗产新探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OO9.【3]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虹口工业遗产图录【M].香港:香港东方艺术中心,2009.【4】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Oo4.[5]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工业遗产实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OO9.[6]6韩妤齐,张松.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oo7.[9】(英)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M】.杨幼兰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当代语境下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策略研究——以云南纺织厂更新改造为例
当代语境下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策略研究——以云
南纺织厂更新改造为例
高鹏飞;高静;梁峻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6(034)008
【摘要】由于人们对生态发展的日益重视,旧厂房的改造设计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设计层面良好的体现,而如今商业建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细胞之一,所以其向商业建筑的转型也是社会发展及人类需求的必然结果.对于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实践及研究如今也正在不断进步.该文将通过对云南纺织厂改造设计的研究,对旧厂房建筑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思路等理论进行分析,旨在对当代语境下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思维进行初探.
【总页数】5页(P145-149)
【作者】高鹏飞;高静;梁峻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旧工业居住区的更新改造实践——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更新改造设计 [J], 吴玥;石铁矛
2.旧工业厂房结构安全鉴定方法探讨——以西安某旧工业厂房为例 [J], 武乾;何旭东;贾春艳
3.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旧工业厂房活力再生策略研究 [J], 宁可; 刘伟
4.基于环境适应性的建筑外部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以天津河北区三马路旧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J], 肖奕萱;张珈宁;孙佳琳;王丽娜5.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商业建筑全过程更新改造——杨浦区假日百货项目更新改造浅析 [J], 夏宇峰;石军;蔡文君;谢珊珊;杨蕴皎;张鑫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建筑理念下工业遗产改造期颐社区的模式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绿色建筑理念下工业遗产改造期颐社区的模式*崔竞元 曹金晶 陈一歌 陈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9摘 要 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许多废弃的工业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
同时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人口老龄化严重,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各种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兴起。
本文分析当今工业遗产改造现状并结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将工业遗产改造与养老问题进行结合,提出相应的设计改造方法。
关键词 工业遗产;绿色建筑;期颐社区;城市养老Qiyi Community Model During Industrial Heritage Transformation Period in Green BuildingConceptCui Jing-yuan, Cao Jin-jing, Chen Yi-ge, Chen Kang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100089,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any abandoned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not been welltrans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arly family planning policy has caused serious population aging,and the current society urgently needs the rise of various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industrial heritage transformation, combines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transformation with pension issues in the concept of greenbuilding,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design and transformation methods.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green buildings; Qiyi Community; urban pension引言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发展迅速,对工业方面的发展有着急切的需求,故而我国许多拥有丰富资源的城市发展为工业城市。
旧工业建筑定义
旧工业建筑定义旧工业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曾经用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物,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些建筑物逐渐被淘汰或改建,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一、旧工业建筑的定义和特点旧工业建筑是指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为适应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需要而建造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特点是结构坚固,空间宽敞,设备齐全,但外观不太注重,造型简单,色彩单一。
这些建筑物往往出现在城市的城墙外围,环境相对较为开阔。
二、旧工业建筑的价值和意义1.文化价值。
旧工业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们见证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兴起和发展,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环境价值。
旧工业建筑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占据极具潜力的城市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
保护和改造这些建筑,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3.经济价值。
保护和改造旧工业建筑可以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于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动力。
三、旧工业建筑的应用及改造1.创意园区。
在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宽敞空间和特色,打造成为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等生产和创意活动的园区。
2.商业及休闲娱乐场所。
在保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新型休闲娱乐场所,比如酒吧、咖啡馆、书店、餐厅等。
3.旅游景点。
将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品味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认知。
总之,旧工业建筑作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和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应当得到保护和开发利用。
无论是保护和改造,还是创意园区、商业及休闲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等的开发,旧工业建筑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工业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策略
创新与整合
设计创新
在更新设计中,应注重设计创新,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探索新的 设计理念和手法,为工业建筑遗存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文化整合
将工业建筑遗存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 文化氛围和风格,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和企业参与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设计过程,发挥其创意 和智慧,形成共建共享的城市发展格局。
创意产业集聚
通过对798旧厂房的创意改造,吸引众多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形成独 具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保留工业痕迹
在改造过程中,刻意保留和凸显了旧厂房的工业痕迹和元素,如钢结构、红砖 墙面等,形成独特的工业美学风格,唤起人们对城市工业历史的记忆。
案例三:广州红砖厂工业区遗址的综合利用
在更新设计过程中,注重保留工业建筑遗 存的历史痕迹,如旧的立面、构件等,以 体现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融入当代设计元 素,形成新旧对比,展现时代特色。
灯光与景观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通过精心的灯光设计和景观设计,提升工 业建筑遗存的美学品质,使之成为城市的 标志性景观。
将工业建筑遗存的美学提升与文化创意产 业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产业空间,推 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05
实证案例研究
案例一
保护与历史传承
在更新设计中,充分尊重和保护了杨树浦水厂的历史建筑风 貌和工业遗产价值,通过修缮和维护,使其历史文化和建筑 特色得以传承。
功能置换与适应性再利用
将水厂原有的工业功能置换为文化、创意产业等功能,充分 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实现工业遗存的再生和可持续发 展。
案例二:北京798旧厂房的创意改造
工业遗产改造为社区中心类型初探
工业遗产改造为社区中心类型初探作者:钱晶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南京压缩机厂改造为社区中心的具体案例设计,从多方面入手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更新Abstract: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design of transforming Nanjing compressor factory into a community center,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industrial heritage from many aspects.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update【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起:工业遗迹的新生随着以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上个世纪轰轰烈烈的重型制造业逐渐退出了舞台。
闲置的工业建筑虽然已经丧失了原先使用功能,但是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历史痕迹唤起了人们新的审美情趣,厂区被改造为生态艺术公园、厂房转变为了美术馆、创意办公、运动场甚至菜市场,曾经废弃的厂房重新被点亮,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时代洪流呼啸而来,产业升级,关于城市生活的记忆慢慢湮灭于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层出不穷新建筑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然而回归到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有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的并不是数字工业化时代建筑的光怪陆离,而是生活触手可及的温暖和记忆的亲切感。
是什么让我们的城市仍然能够保有独特的记忆,是什么给我们庸常的朝九晚五带来不一样的层次和深度?堂皇的历史建筑固然如名片般将城市镌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图谱之中。
然而散落在市区中渐渐失声又亟待更新的旧工业建筑也是城市发展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对它们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对我们城市记忆的珍惜和期待。
后工业景观:废墟美学的运用
后工业景观:废墟美学的运用作者:庄稼来源:《公共艺术》2019年第05期摘要:废墟美学是一种针对现有自然或人工环境的环境设计理念,适用于低成本建设和运营,并能反映地区环境和人脉特色。
本文以澳大利亚悉尼鹦鹉岛为例,分析了废墟美学的理念与风格。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旧厂房改造;废墟美学;湿地;景观设计如今,部分地区度过了工业化时期,原本欣欣向荣的工厂关闭,地区的发展迎来后工业时代。
对于后工业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存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双重意义。
对于已经长期废弃的工业建筑,尽管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功能价值,但它见证了过去存在的人类文明,具有无可替代的时间价值。
大自然在工业缺位的几年里会快速侵占生态位,形成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循环。
“废墟美学”的意义在于利用大自然的自我恢复机制,以低成本、低干预的方式改造荒废的工业地区,放大旧厂房的时间价值,给地区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废墟美学的概念什么是废墟美学?废墟美学很难从功能上加以解释或定义。
它的出现并非是为了达成某种功能,而是放任野生动植物侵占废弃的人工环境,进而形成的一种重视感性的设计风格。
提姆·恩瑟在《工业废墟:空间、美学和物质性》(Industrkd Ruins:Space,Aesthetics and Materiality)中阐释了对废墟美学的理解。
他指出:大部分人对废墟的反应是出于一种感性的惆怅或惋惜。
当感性的体验超过残存的功能时,就很难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从而找到保留这些废墟的理由。
即使找到一些能够推演的逻辑,其也会在情感的爆发前显得不那么重要。
废墟美学的出現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不难看出两者对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
将废墟美学和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是反现代主义的核心。
弗兰克·盖里认为现代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当人们从大楼中进进出出,他感到人们已经对自己生活工作的环境感到麻木,好像周围一切顺手的空间是理所当然的,但不知不觉中,现代人类被现代建筑圈养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要探索和发现。
从遗存到遗产: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 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总结经验 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理 论。
加强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与现 代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探索 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趋势的发展模式。
推进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与生 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探索更加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 产业形态。
加强政策研究和政策创新,为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供更加 优惠和支持性的政策环境。
如改造利用、原状展示、模拟体验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工业遗址遗存利用的社会效益
工业遗址遗存的利用为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 ,如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认同等。
工业遗址遗存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
在工业遗址遗存的保护与利用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既满足社 会发展的需求,又确保工业遗址遗存的原貌和价值得到充分保护。
03
建立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的审 批制度,规范改造和再利用行 为,确保符合法规要求。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实践案例
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享与交流,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北京798艺术区等,总结其政策与法规的成功经 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实践路径。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 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完善 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是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有助于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设备、工厂遗址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传承、文化展示、城市形象和旅游开发等方面。
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的关系
02
城市更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需要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以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总结词
原状保存的核心是保护工业遗产的原始结构和外观,避免过度修复和改动。
详细描述
在实施原状保存时,应进行必要的结构安全检测和环境控制,以确保工业遗产的安全性和持久性。同时,应对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其价值。
01
02
03
04
总结词:修缮加固是指对工业遗产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以恢复其原始状态和功能。
通过合理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可以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景点等,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与策略
03
总结词
原状保存是指对工业遗产进行最小干预,保持其原始状态和历史风貌。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适用于保存状态较好、历史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通过限制干预范围,保留其真实的历史信息和原始特征。
总结词
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将废弃的铁路转变为城市绿洲的成功案例。这条高线铁路曾经是纽约市的一条货运铁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它被废弃了。然而,当地居民和政府认识到它的潜在价值,将其改造成一个线性公园。现在,高线公园已经成为纽约市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欣赏城市美景、参加各种活动和休闲放松。
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重生--以杨浦火车站为例
2020年第24期现代园艺1城市工业遗址概述1.1城市工业遗址的产生背景工业遗产起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英国。
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问题开始引起重视,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就业向郊区迁移,老工业企业逐渐被淘汰或者向郊区迁移。
1.2城市工业遗址的更新利用对于一个城市,挖掘出工业遗产的政治意义,能够唤起民众对国家发展的记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使其变为旅游胜地与文化地标,工业遗产也给城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对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成为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重要形式。
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不应是“福尔马林”式的被动保护,而应遵循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换进行适应性再利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可以利用原来的生产空间,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建筑垃圾,从而实现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2基于城市铁路遗址的景观重生2.1城市铁路遗址的空间特点2.1.1优秀的历史文化。
铁路运输业自20世纪蓬勃发展以来,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影响。
2.1.2积极的城市改造政策。
近年来,由于城市旧改的兴起,许多拥有独特历史记忆的遗留工厂得到了修缮,或改造成创意园等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功能区。
2.1.3丰富的场地元素。
铁路所连通的不仅是地区之间的实体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联通了各个地方所承载的丰富的功能和多样的文化,场地周边的人与事正一刻不停地相互作用、碰撞、冲突、交融。
正如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所言,“在公共领域中,各不相同的、复杂的社会群体注定要发生相互的联系”[1]。
2.2城市铁路遗址的更新困境2.2.1与时代脱节的发展状况。
随着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不断普及,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最需要铁路运输业的第二产业外迁,城区铁路线随即失去了其原有的重要地位,逐渐被时代舍弃。
工业遗址的再利用与设计
工业遗址的再利用与设计工业遗址的再利用与设计介绍工业遗址是指曾经使用于工业生产的场所或建筑物。
随着工业的转型和城市发展的迅猛发展,许多工业遗址被废弃或破损。
然而,这些遗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再利用和重新设计这些工业遗址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工业遗址再利用与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案例,以及在重新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工业遗址再利用与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再利用这些遗址,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开发,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工业遗址的再利用也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
重新利用这些遗址可以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场所。
应用案例1.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作为英国工业遗址再利用的先驱者,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是将银行镬炉转变为一个世界知名的现代艺术馆。
通过保留建筑物的原有外观和结构,再利用工业遗址成为文化场所,泰特现代美术馆成为了伦敦的地标建筑。
2.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纽约的高线公园是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一个城市公园的成功案例。
公园保留了铁路的原有结构,并加入了花园、步道、供游客休憩的座椅等设施。
作为城市绿化改造的典范,高线公园为纽约市增添了一片绿洲,成为居民和游客们喜爱的休闲场所。
重新设计考虑因素在重新设计工业遗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历史和文化保护:重要的工业遗址是一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遗址的原有结构和外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物和纪念物,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构安全和功能改造:工业遗址通常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再利用时需要进行结构的修复和改造,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并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在重新设计工业遗址时,应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是重要的设计准则。
文化景观视角下工业遗产的活化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遗产活化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工业遗产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可以利用互联 网平台和数字化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推动工业遗产的活 化和再利用。
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注入 新的功能,如创意产业园区、博 物馆、艺术中心等。
吸引投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 业遗产的再利用,形成多元化的 运营模式。
工业遗产的景观化改造与环境优化
总结词:通过对工业 遗产进行景观化改造 和环境优化,提升其 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 ,使其成为城市公共 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
引导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具有 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集聚 和发展。
举办艺术展览、设计周、音乐节等活动 ,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意碰撞。
详细描述
利用工业建筑的空间特色和历史背景, 吸引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入驻。
03
国内外工业遗产活化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北京798艺术区
概述
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 工业遗产活化项目之一,将废弃的工 业厂房改造为艺术区,吸引了大量艺 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为 工业遗产的活化注入新的创意和动力,推动其成为国际文 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保留工业建筑的特点 和历史痕迹,通过绿 化、水景等手段改善 周边环境。
引入生态理念,将工 业遗址改造为城市公 园、绿道或公共休闲 空间。
加强工业遗产与周边 环境的连通性,提升 整体景观效果和市民 的参与度。
场景视域下企业型社区旧资产空间再生——以济南炼化小区为例
512023.12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值观念共五类要素[2],这五类要素共同塑造了场独特性。
因此,基于企业型老旧社区的语境,场景可以被理解为该区域内各类人群的生活习惯、行为活动及其所需的物质空间环境的组合。
但这种组合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功能分区,而是在同一空间相互渗透、叠加形成的各类场景。
舒适物(amenities)是场景物质体系的构筑核心。
该词来源于经济学,通常指使人感到舒心愉悦的客观事物、状态或环境[3]。
在实际研究中,舒适物这一概念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物质领域。
场景所延伸的文化、自然或人工环境同样是影响居民舒适感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当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合理的舒适物体系和布局方式等,是决定城市空间更新、吸引高级人力资本等内容的重要因素[4]。
1.2企业型社区旧资产企业型老旧社区是指计划经济时期创立的大型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多功能生活社区。
这种生活保障将职工的生活和生产结合为一个整体,以此降低工业区对于城市的依赖程度[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被逐步淘汰,一些社区配套空间、旧资产逐渐失去了企业的支持而逐渐衰落。
越来越多的企业型老旧社区成为城市孤岛,割裂了城市功能与空间的连续性,形成大量低效用地。
作为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此类社区旧资产具备一定的历史内涵,并在功能上持续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支持。
对于其中的低效用地更新应秉持谨慎的态度,注重文脉和功能的延续,避免大拆大建;着重改善社区环境品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将现有的物质资产重新激活,延续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和社区的凝聚力。
2视角转变:从物质环境到场景舒适物配置传统以经济发展和物质空间提升为主要导向的空间更新方式难以适应当前此类空间再生的需求,如果片面追求摘要 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化,一些企业型社区旧资产失去了原有的支持,成为城市中的低效用地,并逐渐被公众遗忘。
城市更新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更新考试题库及答案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土地使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城市更新考试题目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城市更新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2. 题目:简述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包括:资金筹集困难,居民搬迁和安置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旧建筑融合,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3. 题目: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答案:在城市更新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以及推广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4. 题目:城市更新中的“棕地”指的是什么?答案:城市更新中的“棕地”指的是曾经被工业使用过的土地,可能存在污染问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修复后才能重新利用。
5. 题目:举例说明城市更新中常见的几种改造类型。
答案:城市更新中常见的改造类型包括:工业区转型为商业或住宅区,老旧住宅区的翻新改造,公共空间的再设计,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6. 题目:城市更新项目中,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更新潜力?答案:评估一个区域的更新潜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现有土地使用情况和建筑质量,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7. 题目:在城市更新中,如何确保居民的参与和利益?答案:确保居民参与和利益的方法包括:开展公众咨询和调查,建立居民参与机制,提供搬迁补偿和安置方案,以及在更新过程中考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8. 题目:城市更新对城市社会结构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答案:城市更新可能会对城市社会结构产生以下影响:改变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社会阶层的混合,可能导致原有社区的解体,以及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更新演变中的旧工业建筑社区语境Evolving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Community Context■朱晓磊ZHU Xiaolei弓长希晨ZHANG Xichen【摘要】文章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方面梳理旧工业建筑所处的居住社区语境,探究出旧工业建筑与居住社区异质共生现象的产生语境,并结合未来城市居住社区发展方向,赋予旧工业建筑的潜在语境,为当代旧工业建筑的社区化更新方向赋予新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居住社区;异质共生;城市更新【Abstract】From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spect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ext of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which the old in d ustrial buildings are located and explores the fonning con t ext of the heterogeneous co-existing phenomenon between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combi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this article gives the potential context of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gives new meaning to the community-based renewal directions of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Keywords】old industrial buildings,residential communities,heterogeneous co-existing,urban renewal朱晓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张希晨,江南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旧工业建筑与居住社区关系的历时性演变1.1工业时代的单位社区语境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分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影响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城市在这些经济发动机周围发展起来,因为它们吸引劳动力人□在附近定居下来”巾。
如同农田与住宅的关系一样,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工业建筑在诞生之初便与居住社区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些乌托邦原型在这一时期被构思出来,如工业时代第一座理想城市肖镇(Chaux,1773),住所和公共建筑围绕工厂和公社布置,体现社会集合体的设想”|2'31o在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中,随着社会产业形态的演变,传统以宗族为基本架构的聚落形态转向以工厂为基点形成的社区,并逐步形成城市这一聚落形态,形成现代社会架构的雏形⑷。
承载生产活动的工业建筑与保障工人生活的居住社区常被统一在"单位”社区的管理模式下,以形成"高效率运作的机器”。
1.2城市扩张进程中的广义社区语境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类型主要有3种,即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工业用地的布局并非如此绝对。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内部更新及大规模的城市中心扩张,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旧工业建筑逐渐被包围到都市2019.04/住宅科技41城市更新内部,甚至占据了城市中的一些优势地带,工业社区纽带趋于瓦解厅'创。
在原有"生产-居住”模式形成的区域格局的基础上,城市扩张进程中的土地开发在旧工业建筑周边带来了更多的居住功能空间和居住人口。
周边环境的置换和单位生产模式的消解使得旧工业建筑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工业社区范畴,转而面向更为广义和多元的社区环境,与各种社区交杂在一起;但旧工业建筑由于功能的废弃,则成为社区的“伤疤”与“孤岛”,或因—些临时非正式的粗暴利用成为脏乱差的消极场所。
1.3现代工业用地置换中的新建社区语境虽然一些工业用地由于最初作为纯粹的生产功能区(通常是重工业)与居住社区分离较远,没有直接的先天联系。
但其中部分工业用地如今类似地随着城市中心的扩张演化而拥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加上没有居住等其他性质土地更新中面临的较为复杂的产权问题和土地成本问题,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更容易得到地产开发的青睐,从而在旧工业用地上,有无数的现代居住区拔地而起。
旧工业建筑在这种土地置换模式中往往遭到推平式的毁灭,但其中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得以幸存,原本孤立的旧工业建筑于是与新建的大规模居住社区共生在一起,有时作为配套服务设施,如售楼处、社区运动休闲会所、社区商店与景观等。
2当代旧工业建筑所处社区的主要类型2.1工人新村工厂的不断建立、扩大意味着需要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因而促生了周边一些工业居住社区的发展巾。
由于经济和规划上的考虑,多数新建的工业社区建设在旧城外围,并在其周边建设了大量附属生活区来满足工人的居住需求和较为简单的生活服务配套需求皿。
国内的这类工人社区常被称为"工人新村"。
“新村”的概念可追溯到19世纪初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而工人新村的真正大规模建立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是计划经济背景下化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目标的时代产物,并在后期衍生发展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早期商品房。
第—个完整意义上的工人新村是1951年开始修建的上海曹杨新村(图1),它区别于欧洲的街坊和上海传统的里弄住宅,依托街道政府与居委会形成了中国化的“社区模式”创新,从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广泛的工人新村建设l8'o23、苗圃24、污水处理厂25、工厂26、服装加工厂27、量具厂28、秒表厂29、仓库30、扩展区域31、游泳池32、预制构件厂33、公园图1散布着部分轻工业厂房的上海曹杨新村平面图根据工人新村与工厂的关系,可将工人新村分为单位附属型(生活工作一体化,尤其是一些轻工业厂房甚至处于居住区中)和单位集中共用型(旧城区难以获得完整的土地,用地局促,会出现多个工厂共用一个工人新村的情况,生活工作相对分离)^91。
如今,这种工人新村与旧工业建筑的关系在一些城市区域仍延续了下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其位置转换到了城市中心地区,与城市复杂的环境交杂起来,形成了更为广义的社区语境。
例如,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丽新路工房为无锡第三棉纺织厂、丽新纺织印染厂的职工家舍,与这些工厂1、托儿所和幼儿园2、小学3、中学4、商业学校5、社区服务社6、商店7、31天市场8、修理中心9、商业中心10、公共澡堂11、宾馆、饭店12、医院13、小区诊所14、文化馆15、剧场16、公安局17、居民委员会18、维修工程处19、房管处20、绿化处21、停车场22、消防队42住宅科技/2019.04城市更新・紧邻,到2015年时,工厂已搬迁, 加上早期的新村住宅内部没有独立厨房与卫生间,居住条件较差,部 分原有居民也已搬迁,这里成了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出租屋,与北侧工 业用地上拔地而起的居住小区形成 鲜明对比,包围着遗留的几栋旧工 业建筑(图2 ) o 再如长春吉柴工 厂,工业生产区与生活区隔街相望。
其生活区为规整行列式的多层住宅, 虽然拥有少量服务设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物质条件方面与现代化小区仍有一 定差距。
目前,社区中同样类似地呈现出老龄化及外来务工人员混合 的人群特征,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区休闲活动、 养老服务等需求。
总体来说,当代多数的新村社 区如今呈现出公共活动空间单一、公建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
一些旧 工业建筑作为曾经与社区紧密相关 的建筑,人们的工作生活围绕它展 开,而如今工业建筑生产功能的结 束和“单位”制度的解体使得两者 之间的关系疏离,对于居住其中的 老龄人群、外来务工者等弱势群体,部分旧工业建筑具有某种反向的服 务潜力来激活混杂但又内涵多元活 力的工人新村社区。
2.2传统居住街区如果说工人新村与旧工业建筑可以看作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共生体,那 么在中国传统居住街区中的旧工业建筑便是一种突变的异质体。
工厂作为 当时新时代的产物,与传统历史居住 街区空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与冲突。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多处处于历史 居住街区中的异质性肌理存在,其形 成背景多样,其中一种原因是20世纪50 ~ 70年代“化消费型城市为生 产型城市”方针政策下的“里弄/胡 同工厂”等工业化运动。
以上海原法租界南部为代表的“厂宅混合”街区 是近代工业化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 当时租界中心区用地紧张背景下的矛 盾挤压产物8号桥、田子坊等著 名工业遗址均坐落于此。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对居住环境要 求的提高,一些工厂被逐步迁出,有—些工厂被保留下来,在早期弄堂工 厂的旧址上改建、组建成街道工厂,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成品车间z 。
如今产业结构的更新使得这些工厂的生 产功能遭到淘汰,而周边的一些住宅 往往保持着居住的功能,成为"厂宅混合”的社区(图3)。
类似的,在 北京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中,城市现 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散落着一些建于五六十年代左右的旧工业建筑,它们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加速时期 建立的,如方家胡同46号的中国机床厂、板桥南巷胡同7号的人民美术 印刷厂等等。
再如南京老门东地区, 城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南京城市的主要居住区,人称"老城南”,留存着 许多明末清初及近代的传统民居;而南京色织厂为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厂 房,被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及北侧年代 较近的多层居住建筑所环绕,成为传统肌理居住社区中异质的巨大工业体量(图4)。
在西方国家,城市中较为典型的居住社区多为小尺度、细密路网为主的街区式住宅,建筑大多沿道路呈周边式布置。
这种居住社区类 型来源于传统的欧洲城市街区模式,相对于居住小区的封闭树形结构,其 以网格化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路网 密度与城市融为一体。
西班牙帕尔马城的里巴斯工厂被大片街区包围, 原为羊毛毯生产工厂,始建于1851 年,许多工人以工厂为中心居住在周边(图5),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区形态与邻里关系;然而,20纪下 半叶的欧洲纺织业危机导致里巴斯 工厂于1960年被迫关闭,成为街区 中巨大的封闭消极空间,周边社区也跟随着逐渐衰落|12' 13l o 类似的例 子还有加拿大多伦多威奇伍德电车图2 2015年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周边状态 图3厂宅混合的上海田子坊模型鸟瞰图2019.04/住宅科技43城市更新仓库,其建造于20世纪初,仓库所 在地块同样位于成片居住街区的中心地带(图6 ) ; 20世纪80年代,该 仓库开始走向衰落,到90年代经济 亏损严重导致关闭,此后周边拦起了 围栏,窗户封上了木板,成为周边低收入人群居住街区所环绕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