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益探索

合集下载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最后一公里指的是物流中的最后一段距离,即商品从配送中心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段交付路径。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义如下:
1. 提升客户体验: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顾客对于物流服务的满意度。

如果最后一公里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口碑。

2. 降低配送成本: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配送中最昂贵的环节,主要由于配送员成本、交通拥堵和配送路线不合理等原因。

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缩短配送时间,减少配送员的等待时间和行驶距离,降低配送成本。

3. 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心的物流配送需求非常大,如果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4.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而最后一公里则成为电商发展中的一个挑战。

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提高电商的物流效率,缩短交货时间,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5. 创造就业机会: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大量的配送员和物流相关从业人员。

发展与改进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城市失业率。

综上所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行业和政府机构都在致力于寻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法和创新。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策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信息传递难题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信息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基层的交通不便、信息渠道有限等因素,很多农民面临着获取相关农技信息的困难。

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农技信息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专门的农技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农民传递农技信息。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等形式,提高农民对信息平台的使用和接受能力。

2. 发挥乡村广播电台的作用:许多农村地区有乡村广播电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向农民传递农技信息。

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当地农民的需求,并采取易懂易学的语言,以便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农民接受意愿难题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由于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导致他们对农技知识的接受意愿较低。

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增加农技知识的实用性:在农技推广中,要注重解决农民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等。

只有让农民感到农技知识对他们的生产实践具有实际意义,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接受。

2. 搭建示范基地:通过搭建农田示范基地,让农民亲眼见到农技措施的效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意愿。

可以邀请农技专家到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和讲解,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三、技术难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常常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

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增加农民对农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要加强专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 制定科学技术方案:在解决技术问题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

要注重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记四川台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记四川台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

良种 、良肥 、良法 “ 良配 套 ”核 心 示 范 区 1万 亩 在 三 一 _ 0 台 各镇 乡建 立 了 整 建 制 推 进 爪 范 村 。在 县 内 每 年 召开 现 场 会4 多场 次 。通 过 典 型 示 范 和 层 层 召 开 现 场 会 ,促 进 0 r 业灾川技术的普及推广。 农

试验尔 范等研 发T作。以企业为 主怵 ,精 心抓好 了环保
站式经营 :按照 “ 县一 乡一 村”金字塔式 接 服
型 作 物 J ) 力 研 发 ,实 现 厂 “ 物 对 接 ” 。作 物 々 务到终端 的模式 ,作物 专用 配方肥和 良种 、良技直 接到 tI JP 2 技 在 j L肥产 ^达 到 了 “ 『 j ^ 高度 』 化 、多元平衡 化 、营养套 餐 终 端 ,减 少 中 间 环 节 ,避 免 r 流 通 环 节 叶 多 次 加 价 , H 化 、牛 态 安 企 化 ” ,保 障 了 用 肥 配 方 的 针 对 性 、科 学 让农 真 正 得 到 实 惠 性 干文 川 性 ¨
是 联 合 开 展 科 技 大 研 发 。公 州与 各 地 农 业 部 门联
合绀建 r科 技研 发 家纰 ,重点抓 了施 肥捌金 、土样采 服 务平 台 ,形 成 _ “ 研 一 企 业 一 农 技 ~ _ , ” 四 位一 r 科 L } J
集 、 【l 试验 、 j I 筛 选 、产 品 i制 与肥 效 校 验 、品 种 怵的合作机 制。 ] _ I =

体化 服务 :公 司不仪研发测 土配方施肥 和新 环
二是联 合开展技 术大培训 。台沃公 司和各地农业 部 保肥料 ,而 坚 持以科学施肥 为基础 ,将 农业科技综 合 门选派 业务能力强 、演 讲水平高 的科 技人 员,共 同组 服 务延伸 纠 r各个 网点 和片 户 ,为广 大1 户与经营 荇提 J L } j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 引言1.1 概述农村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商品从物流中心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最后一段距离,通常是最复杂、最耗费时间和成本的环节。

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等等因素,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已经成为当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在本文中,将对农村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定义、影响因素、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手段的应用情况,最终对问题未解决的原因提出建议和展望。

1.2 问题提出农村物流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农村物流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即使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下,仍然存在着一个被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难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指的是货物从物流中心运输到农村终端客户的最后一段距离。

这一环节常常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货物难以及时送达,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畅通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

2. 正文2.1 农村物流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村物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相较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道路狭窄、路况不佳、交通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农村地区交通网不完善,缺乏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导致物流成本较高。

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建设较城市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管理手段。

这导致了农村物流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途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组织,但存在推广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许多农民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很多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2.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度较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文化程度低、传统种植方式习惯等。

一些农民对新技术存在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不愿意尝试新的种植方式和方法,导致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

3.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辅导,但目前一些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提供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使得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产生困难。

4.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和机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和机构,无法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农民很难学习到新技术和新知识,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和农民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要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推广渠道和途径。

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合作,通过农民培训、示范农田、科技展览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水平。

2.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度。

可以在农民的集体活动场所设立培训点,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向农民介绍新技术的优点和使用方法,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3.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提供可行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新技术。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会等方式,促使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技术传授的效果。

浅谈在现代农技推广体系中如何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

浅谈在现代农技推广体系中如何有效地解决最后“一公里”
公 里 ”中的技 术 畅 通 问题 。
关键 词 : 技 推 广 ; 决 ; 一公 里” 农 解 “
党的十七大提 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 新农村建设 的
具体 内容 慨 括 起 来 为 5句 话 2 个 字 。 在 5句 话 中 , 产 0 而 生
天师板栗等 ) 给予 科 技 支 持 , 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科 技 、 有 农
l 0万亩辣椒质量全面提升 和效益提高。
1 明确 组 织领 导 . 2
切实强化 “ 菜篮子 ” 市长 负责 制 , 市里成立 了由高安
市 长杨 玉平 为 组 长 , 管 农 业 的市 委 常 委 、 市 长 为副 组 主 副
择在高安市上湖乡三湖村 委会贾家 自然村 , 因地制宜创建 规模为 4 . h 33 m 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 3 1 . 明确创建主体 。项 目单位确定为高安市双惠蔬菜专 .3 3
的问 题 , 破 解 “ 农 ” 题 提 供新 的技 术 支 撑 。 想 从 三 为 三 问 我
用的科技示范户 、 科技示范基地 , 乃至科技示范 区, 前期要
重 点 建 立 有 代 表 性 的示 范点 , 宜 遍 地 开 花 , 哄而 上 , 不 一 应
在取 得成 效后再逐 步扩 大范 围 , 成熟后 全面推开。列入科
通, 把新鲜安全的蔬菜送到市民的 “ 菜篮子 ”, 资监管小 农
组 一 是 在 设 施 蔬 菜 标 准 园 设 立 标 牌 , 明 创 建 单 位 、 任 注 责
菜标准 园辣椒实现平均 6 7 : 6 m 产值 8 0 00元 ,户均增 收 1
万 元 目标 , 动 高安 市 万 亩辣 椒 标 准 化 栽 培 , 现 万 亩 辣 带 实 椒 平 均 6 7 ! 值超 过 6 0 6m 产 00元 ,取 得 良好 的 社 会效 益 和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的专业人才 ,才能最好最快的为产业服务 。
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 拓展农业发展新的服务领域 ,提高农产品产量 , 促进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黻 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_ 发挥技术优势 , 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组织 。 建立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 织,充分发挥出农业的优势 。目前 , 这种合作组织是一种新生事物 ,所 以要让这种新 型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 时,要根据产业结构的主要情况 , 进一步加大对这种新生合作组织的培 育,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壮大。 3 . 构建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 , 有效保障科技供给。 在实施科技兴农的 战略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导地位需要强化。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 组织的投入 ,积极与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农业农 民协会等组织协作 ,
取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7 . 加大技术培训 , 使农 民应用科技从外行变为内行。 当前农村经济的
发展和农 民素质的高低都存在一定 的差异 , 所 以,要加强农 民 农 业技术
的培训 , 必须要突出一定 的层次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 对于科技文化素质
稍低的农 民,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特点进行实地培训和现场示范。这样可 以增强他们更多的农业科技意识 ,同时还能提高他们运用农业技术进行
自我操作 的能力。
力, 仅仅处于业务指导关系 , 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统一有力的组织体系。
还有有些县乡推广单位技术力量 薄弱 ,需要省 、市人员的经常指导和培
训 ,但现行工作体系中培训和指导工作名存实亡。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原则
1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 讲 给农民听, 不如做给农民看 , 推广 的技 术既要有先进性 ,又要有实用性 ,推广 中要体现技术的可操作性 ,做到

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点透析

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点透析

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点透析摘要: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

本文主要从基层的角度,分析了乡镇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步伐加快,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环境问题的凸显,农技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已出现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推广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无法对大多数相对贫困的“边缘”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由此出现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的健康发展。

切实强化技术推广,大力提高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

从基层的角度来看,目前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绝对数量很大的百万推广大军却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我国有百万农技推广大军,从绝对数量看是人满为患,不少专家、领导也因此呼吁精简农技人员。

然而从基层实际来看,人员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百万大军包括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部门和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农村经济管理五个系统,其中直接面向农民从事推广工作的只有乡镇农技人员。

事实上,“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农业技术员多则2-3人,少则1人,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也就是每个农业技术人员至少要面对上万个村民去推广一项新技术!”和我国国情相似的韩国则有推广人员5032名,农业人口128万户,357.3万人,耕地约170万公顷,每个农技人员只需服务254.4户、710个农民和337.8公顷耕地。

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农技人员人均负担的农业就业人员和耕地面积都比日本(415人,380公顷)、英国(107人,592公顷)、荷兰(357人,609公顷)、埃及(995人,113公顷)大得多。

若再扣除非专业人员(30%左右)和到行政混岗的人员,农技人员直接服务农民的有效时间、空间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农村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本文将探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难题:1. 技术更新换代慢:由于基层农村地区的条件有限,许多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耕作方式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即使有了新技术,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很难立即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 信息不对称:由于基层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农民们往往难以获取到最新的科技信息,导致技术推广的困难。

3. 技术应用的成本高昂: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且需要较长的周期回收成本,这对基层农民来说是一种经济上的负担。

4. 技术推广渠道不畅:传统的技术推广渠道往往局限于农业局或者一些农业技术中心,但是这种渠道往往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二、解决策略:1. 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技术更新: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技术推广站点,推动新技术的进入。

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向农民推广。

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和相关社会机构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将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和应用案例传递给农民,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技术进展。

3. 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新技术的成本,从而提高农民实际应用的意愿。

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保险扶持等方式帮助农民降低使用新技术的风险。

4. 拓宽技术推广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更多的技术推广人员,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地区,直接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推广技术。

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帮助农民共同购买和使用高新技术产品。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是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难题,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有效推广到基层农村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驾马车”_打破林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瓶颈

“三驾马车”_打破林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瓶颈

绿色经纬REEN SURVEYG “三驾马车” 打破林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瓶颈 文/徐翠霞 高智慧 “下面播送一个通知,今晚我村农民技术带头人杨有发在村大会堂举办山核桃夏季管护技术座谈会,请广大种植户踊跃参加……”晚上6点多开始,伴着昏黄的路灯,临安太阳镇横路村种植山核桃的村民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地来到村会议室,参加杨有发的座谈会,更准确地说,是听杨有发“上课”。

这样的课一年四季不断,从春季施肥到夏季防旱,从秋季采摘到冬季防冻,什么时间点上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他都会早早“上课”布置给村民们;每次从省里培训回来,必定召开一个座谈会,及时向村民分享学到的新技术。

在临安市,像杨有发这Three Ways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绿色经纬GREEN SURVE Y样的“土专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多年来,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仿佛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制约着现代林业发展的步伐。

如何打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浙江林业技术推广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了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农民技术带头人培训、林业产业化培训三套并驾齐驱的新型林技推广模式,成功突破了“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农民技术带头人,随叫随到的“土专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的名句,如今,浙江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了林技推广上,通过培育农民技术带头人为林技推广和林农服务。

“名师、专家授课当然好,但是很多时候远水解不了近渴,农民们生产中更需要一批能随叫随到的‘土专家’。

”临安市林技推广总站站长沈振明的一番话道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

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浙江省林技推广总站选择临安作为试点培育“农民技术带头人”。

通过自主报名,并经镇、村推荐,选择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林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技术骨干,围绕当地的竹笋、山核桃、香榧等主导产业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现场会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定期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完成现代林业与新型林业经营模式的理论学习。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调查研究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调查研究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物流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货物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电商的兴起,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主要指的是货物从最后一个配送中心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最后一段运输环节。

农村地区通常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交通运输设施落后,而且农村人口分散,覆盖面积广,这些因素都给“最后一公里”配送带来了极大困难。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产品和商品的及时到达,还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农村电商的发展。

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解决之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产品和商品的流通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呈现问题的实际情况,希望能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启示。

【研究背景】部分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研究目的还包括对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解决该问题的重点和方向,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促进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改善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指导,推动农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农村商品的流通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畅通的物流网络,可以帮助农产品更快捷地进入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二、提升农村生活质量。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成为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及解决策略进行阐述。

一、技术问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保障农民能够掌握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

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知识面较为有限,技术推广中常常出现农民理解困难、应用技术技巧不到位等问题。

解决方案:1.加强农民培训。

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农民示范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农业技术。

2.建立示范基地。

通过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参观学习,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3.加强技术指导。

建立技术人员与农民的沟通渠道,及时解答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信息问题农村地区信息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信息流通渠道狭窄。

这导致了农民对于新的农业技术了解不足、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

解决方案:1.加强信息宣传。

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宣传站点,发布和传播农业技术信息,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新的农业技术和科学农业技术指导。

2.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通过建立农民信息反馈系统,收集农民对于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3.利用互联网技术。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广农业技术信息,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三、农民观念问题部分农民对于新的农业技术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给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方案: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改变农民保守观念,提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

2.加强示范引导。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农户等形式,向农民展示新的农业技术的优势和效果,引导他们改变观念,接受新的农业技术。

3.激励政策支持。

通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改变观念的积极性。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物流是指在农村地区进行的货物运输和配送活动。

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具有交通不便、道路狭窄、交通工具有限等特点,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

一、配送难题。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差,村庄之间距离较远,由于道路狭窄、坡陡等原因,导致物流车辆难以进入到农户家门口进行配送。

农村地区交通工具有限,农民难以自主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货物运输和配送,增加了配送的难度。

二、信息不对称。

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农民对于市场需求和物流信息了解不足,常常发生物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的情况。

这样一来,物流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农产品的投放和运输需求,无法精确进行货物调度,导致了货物滞留、违约等问题。

三、农产品保鲜问题。

农产品具有易腐败、保鲜要求高的特点,而农村地区缺乏合适的仓储设施和保鲜技术,导致农产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容易受损、品质下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物流的运输效率和配送能力。

二、推动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传递,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推广冷链技术。

加大对农村冷链设施建设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保鲜能力,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和质量下降。

四、加强农民培训。

通过开展农村物流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物流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农村物流活动中,提高农村物流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广冷链技术和加强农民培训等途径,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营销中“最后一公里”现象研究

农产品营销中“最后一公里”现象研究

农 产 品 从 农 田到 餐 桌 的 全 过程 质 量 控 。
这 是今年一些地方 政府为稳定农产 品市 场价格所 做的一 种探索 尝试 ,因具有 良好 的效果,值得借 鉴运用 。政府鼓 励 些种菜 农户对市里一些 重点社区利用车载 流动式蔬菜超 市 或在社 区建立蔬菜平价 店,进行直供 的零售 终端模式 。这 种 方法拓 宽销售渠道 ,简化 中问环节 ,缩短农 产品从 田问地 头 到菜篮子 的路程 ,让农产 品与消费者直接见 面,降低 了农产 品价格 ,使广 大市民得到 了实 惠。如今 年 l 0月在苏 州市物价 局牵线搭桥 下 ,太仓市绿润 农副产 品基地在 苏州市城北街 大 观名 园社 区,首次 以汽 车蔬菜超市直销农产 品模 式进社 区试 点销售 ,近 3吨安全 、绿 色、成本较低 的绿 色农产品价格 平 均降幅超过 三成 以上 ,受到居 民热烈欢迎 ,此举 将在该市 各 社 区逐步 定期展开 。这种方 法破解 了蔬菜流 通 “ 最后 ~公

里 ”的瓶 颈 问题 ,实现 菜农和市 民的双赢 。 和餐饮 等一些单位 的定向直供 。农产 品种植基地或合 作 社与一些 餐饮企业和学校 等各种具有较 大消 费群 体的组织 建 立长期稳 定的协议 ,按 照固定的价格持续 的提供 农产 品。这
同样 减 少 流 通 环 节 ,降 低 了流 通 费用 ,解 决 了 “ 后 ~ 公 里 ” 最 给我们带 来的 问题 。这种 定向直供的模式可 以根 据客户的个 性化需求 生产一些特殊 的农产品 ,满足消 费者 多样 化的需求 , 更能够保证 农产品的可追溯性 和安全性 。 利用 网络平 台直销 。随着 互联 网的快速 发展 ,其覆盖 范 围也越来越 广 。网络购物将 来会成 为我们 生活的一部 分,这 种环境下 客观为一些广 大农户农产 品营销提 供了新的途径 。 广大农户 要勇于尝试 ,形成一种会员制 的 “ 基地 十配送 ”的 营销模式 ,为 自己农产 品的营销开拓更 为广 泛的市场 。 四 、 总 结

浅析农业科技如何助推现代农业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浅析农业科技如何助推现代农业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诸 多 因素 的 合 力 ,更 与 农 业科 技 创 新 的 巨大 推 动 作 用 密不 可分 理 分 工 和 有 效 协 作 , 农 业 科 研 低 水 平 重 复 。 当前 我 国农 业 科 技 资 然而 , 与 新 时期 农 业 发 展 面 临 的 形 势 和 承 担 的任 务 相 比 , 我 国 农 源 条 块 分 割 、 重复分散 , 国家、 省、 市 科 研 机构 职 责 分 工 不 明确 , 创 业 科 技 整 体 水 平 和 支撑 能 力仍 然 不 强 : 与 亿 万农 民 的科 技 需 求 相 新难以整合, 导致投入不能有效集成 , 研 究合力难 以形成 , 已严 重 比, 农 业科 技 服 务 供 给 能 力仍 然 不 足 。 为破 解面提升 。

公里” 难题 , 进 一 步提 升我 国农 业科 技 水 平 , 需要 从 体 制 机 制 创
新、 农 业科 技 投 入 、 农 业科 技 推 广 能 力 三 方 面 着手 关键 词 : 破解 ; 技术推 广; 难题

2 0 0 4年至 2 0 1 3年 , 十 个 中央 一号 文件聚 焦农业 , 带来 了我 国粮食生产“ 十连增 ” 。2 0 1 1年, 我 国粮食生产实现 了“ 四个首次 ” 首次迈上 1 .1 万亿斤的新 台阶 ,首次连续 5 年 稳定在 1万 亿斤 以上 , 半个世纪 以来首次实现连 续 8年增产 , 粮 食人均 占有 量首次达 到 8 5 0斤 的新水平 。 今年 2月 1日发布 的中央一号文件 首次聚焦 农业 科技, 成为新世纪 以来连续第九个聚焦“ 三农 ” 的中 央一号文件, 发 出了奋力迈 向“ 九连增 ” 的动员令。 粮食生产 出现 重大转机 既有政策 、 市场 、 气候等 诸多 因素 的 合力, 更与农业科技创新 的巨大推动作用密不可分。 由于育种 、 栽 培、 测土配方等农业新技术 的推广 , 粮食单产不断提高 , 成为我 国 粮食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 , 与新时期农业发 展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相比, 我 国农业科技 整体水平和支撑 能力仍然不 强; 与 亿 万 农 民 的科 技 需 求 相 比 ,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供 给 能力仍然不足 。 直至 目前 , 我 国农 业科技成 果转 化率只 有 4 0 % 左右 , 科技进 步贡献率只有 5 2 % , 远 低 于 世 界 发 达 国家 水 平 。据 统 计 , 目前 我 国 每年登记 的农业科 技新成果达 3 0 0 0余项 , 但转化 率仅为 4 0 %左 右, 真 正形 成规 模 的不到 3 O %, 大 量 的科技 成果“ 沉睡” 在 实验 室, 既造成技术资源 的巨大浪费, 又耽误 了农业的发展机遇。 像测 土配方施肥 、有机质提升等都是多年前就较 为成 熟的农业技术 , 由于推广 网络不健全 , 直到近 几年 才得 以大 面积推广 。 因此 , 如 果 没有 健全 的农技推 广体系 , 科学家 的研 究成果无法 与农 民“ 手 拉 手” , 再好 的成果也难 以转化为现实 生产 力。一项新的农业技术 , 如 果没有健全 的推广体系 , 就是 到了村头也传不 下去 , 科研成 果 应用 到生产上往往就差这 “ 最后一 公里” 。为破解农技推 广中的 “ 最后 一公里 ” 难题, 进 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 水平 , 需 要 从 体 制 机 制创新 、 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三方面着手 。 1 体 制机 制 : 改 变 条 块 分 割 现 状 在 我 国 农业 科 技 体 系面 临 的 问 题 中 , 最 大的一点就是体制 问 题 。由于农业科 技创 新能力严重不 足、 投资体制 和行 政管理体制 不顺, 决定 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 长期以来, 我 国农业科 技管理分属不同层级、 多个部 门, 农业科研、 教学、 推 广 各 自独 立 ,

农村电商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村电商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村电商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在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难题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最后一公里”难题,主要是指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不及时、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民的消费体验。

那么,如何破解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呢?一、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破解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首先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状况不佳,物流配送网点少,这导致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性和通行能力。

同时,要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配送网点,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此外,还可以建设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农村地区的物流需求,合理安排配送路线和车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二、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

针对农村地区人口分散、订单量小的特点,可以采用共同配送、接力配送等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多家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展配送业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接力配送则是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多个配送节点,由不同的物流企业或个人分段接力完成配送任务。

另外,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众包模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利用农村地区的闲置劳动力,通过手机 APP 等方式,让他们参与到物流配送中来,既能提高配送效率,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还可以探索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相结合的双向物流配送模式,提高物流车辆的满载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培养农村电商物流人才人才是破解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

目前,农村地区缺乏懂电商、懂物流的专业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浅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1. 引言1.1 农村物流的重要性农村物流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物质流通,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物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通过健全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滞销、价格波动等问题,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

农村物流可以帮助农民将农产品快速、安全地送达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农村物流也可以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村物流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物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2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背景农村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连接城乡之间商品流通的桥梁,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物流体系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难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指的是货物从物流中心到客户手中最后一段距离的配送问题。

在城市物流中,这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为城市交通发达、道路宽阔,配送网络密集。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困难重重。

农村地区的人口稀少,配送需求分散,使得物流成本高企;同时农村道路状况不佳,大车无法进入,增加了配送难度。

农村居民信任度低,缺乏线上购物的习惯,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更加困难。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影响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农村物流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需要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

2. 正文2.1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定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定义是指农村物流运输中最后一段距离,也就是从物流配送中心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最后一段距离。

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架桥铺路

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架桥铺路

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架桥铺路——“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调查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并着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到位的问题,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大荔县立足其农业大县广阔的农资需求空间,以及广大农民对农业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陕西荔民公司用理念整合资源,用农资销售助推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以“政府引导、群众点菜、科技送餐、企业埋单”为基本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以完善的农资销售服务促进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新成果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模式,被誉为“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契合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而且符合支持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的基本要求。

最近,我们深入大荔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已深深植根于渭北高原沃土,并在一些县区复制推广。

一、“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内涵、流程、特征及成效(一)“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内涵所谓“大荔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就是大荔县的荔民科技服务模式,是“县为单元、直营联盟、连锁经营、技企结合、技物结合、密集覆盖、全程服务”的农技农资双连锁的服务模式。

它是根据国家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把过去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为推动、以农技人员为主体的传统农技推广体制、以及“110”服务体系、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同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物资与技术配套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全天候、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农”的一种农村科技创新服务新体系。

该模式的核心是探索创立了“政府+企业+专家+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制,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点菜、科技送餐、企业埋单”的服务方式,实现了“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110”和科技培训的有机融合,把政府的推动力、企业的内生力和技术的辐射力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到了“零距离”服务,达到了农民满意、专家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四满意”效果,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推广的新路子,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益探索——陕西省西安果友协会调研报告沈贵银郑有贵程存刚陕西省西安果友协会成立于2004年11月。

总部设在西安市灞桥区洪庆工业园区。

协会目前拥有会员3万多人,基本形成了以陕西为主,涉及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等五省苹果产区的服务体系,有加盟果友协会20家、基层工作站300多个、果业专业合作社217个,管理层与技术人员队伍中有研究员1名、副教授1名、硕士1名、本科生2名、大专生6名。

协会成立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40多期果树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果农3000余人次,合作社发起培训175人,理事长培训64人,其中有416人获得农民职称证书。

通过国家主管部门考核,167人获经纪人证书。

开通了中国果业协会网,开展免费咨询服务,出版《陕西果业》。

协会选拔培养农民身份的技术指导老师32名,常年在基层工作站为果农服务,建立高标准果树示范园347个,在当地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果友协会还和陕、甘、晋、冀、豫五省20家农资经销商建立了农资推广联盟。

一、果友协会的运作机制协会作为一个平台,其运作机制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产前供应、产中服务、产后销售、产空培训。

组织农家、联系商家、结盟厂家、聘请专家。

通过协会自办报纸及网站进行生产、技术、销售、市场等信息传播与技术服务。

其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构架是:以协会为平台,依靠承担国家及地方科技项目提供技术支撑,获取最新技术来源,以基层建立工作站为依托,通过培养当地农民老师,服务果友协会会员,辐射果农所在地区,并辅之以《陕西果业》与果业协会信息网的全程实时技术信息服务,形成服务果农会员、直达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整个技术推广与转移的链条为:西安果友协会—各地果友协会—基层工作站—果农合作社/会员,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 依托科技项目与科研单位,提供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近年来,西安果友协会承担了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依托协会设立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经费每年30万元),2008年还得到省农业厅和财政厅10万元项目支持。

此外,2007年果友协会甸邑分会得到省农业厅和财政厅10万元项目支持,2008年渭南长寿塬分会得到省农业厅扶持项目支持10万元,并获得临渭区20万果库项目扶持。

通过组织实施上述项目,不仅完成了果业技术中试、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苹果)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省果树研究所、陕西省果业局、陕西省果业协会山西果树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聘请国内著名果树专家担任协会技术顾问,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协会技术骨干和农民老师,为协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果业专家建立协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与推广工作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

2. 依托工作站,建立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体系关键节点专家不可能长期固定在一个村子给果农传授技术,而果农素质的提高不是一两天的培训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呢?如何解决从乡政府到果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呢?关键是建好工作站。

在当地协会会员达到50人时,成立工作站(合作社)。

协会从站内会员中选聘能人,聘请专家给予技术培训与指导,培养本土农民老师,作为工作站的技术人员,每月由协会安排向站域内的果农会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工作,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果农管理技术。

同时,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民老师会议,邀请项目组的专家与其进行交流,探讨生产技术问题,更新并提高知识、技术水平。

为调动农民老师的积极性,协会还每月向农民老师发1000元工资,年底根据会员的评议结果,再发奖金3000~10000元。

3. 创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方式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并总结提出外出参观、示范园建设、实地指导、集中培训等四大法宝。

一是组织外出参观。

解决技术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思想问题,组织外出参观优秀果园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

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找到了差距,技术推广工作中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西安果友协会和各地果友协会的基层工作站、合作社广泛发动群众,多方筹集资金,先后组织近10万人次外出参观学习,使得果园树形科学改造技术及栽培新模式深入人心,遍地开花。

二是加强果园实地指导,推进示范园建设。

协会聘请30多位农民老师常年在果区巡回指导,一般每个县配备一名老师,保证每个工作站每月服务一次。

同时,协会配合行业科技项目,建立示范园347个,指导果园近1000个,通过建好示范园,带动一大片。

三是开展集中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主要包括西安培训和基层培训两个层面。

一是由各地果友协会组织选派优秀果农、示范园主、会员到西安协会总部参加为期4天的理论技术培训和实习。

聘请大专院校、果树科研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的教授、专家授课,通过考核,凡达到国家农民技术职称等级标准者,由主管部门颁发证书。

目前已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共培训优秀果农3000余名。

这些学员都成了当地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带动广大会员和果农共同致富。

二是强化基层培训。

协会聘请各类果树专家、植保专家,配备电教器材和车辆20多套,长期深入基层进行培训,在果树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将技术及时送到田间地头。

几年来年,协会共举办各种培训上1500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百万人次,其中上千人的大型培训十多次。

四是免费发放技术专刊《陕西果业》和通过中国果业协会网进行实时指导。

协会办有技术专刊《陕西果业》免费向会员发放,三年来,累计发放达300多万份。

中国果业协会网是西安果友协会创办的一个对外宣传、交流、沟通的窗口,集博览性、实用性信息交流为一体。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技术信息准确可靠。

从中可以了解到果树栽培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配套服务的相关内容,还可了解市场行业动态、协会情况及农资、果品等市场信息,已经成为果农不可或缺的了解动态、获取技术、相互交流的重要窗口。

4. 服务范围覆盖产业各环节协会在做好产中技术服务与产空培训工作的同时,在产前与产后服务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产前服务方面:建立了联系商家、结盟厂家、服务农家的新模式。

一是协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一批资质好的农资企业,其农资产品由果友协会总经销;二是经销商加盟,每个经销商向果友协会交纳加盟费,可成为加盟成员通过果友协会向会员销售农资产品。

既确保了农资质量,保护农民利益,也为协会获得经费方面支持。

在产后销售服务方面,一是通过协会自办报纸提供市场信息与销售等方面服务;二是协会注册果品品牌“健康家族”,开展有机果品认证工作;三是协会发起成立陕西农高果业专业合作社,并与两家省外果品合作社(广西柳州香蕉及成都柑橘专业合作社)建立销售合作关系,相互开展果品异地销售活动。

另外协会还探索与加盟的农资企业合作,由农资企业出面在当地开设果品销售网点,销售协会会员产品。

5.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协会正常运转协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其长期运转的基础。

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政府各类项目经费。

如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项目每年有30万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开展中试、技术推广与转化等,再就是省里财政、农业等方面的项目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仓储、冷库、种苗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每个会员每年交30元会费。

三是协会负责介绍推广果园需要的农药和肥料,厂家每年向协会提交销售额的3%费用,经销商加盟,每个经销商向果友协会交纳1.5万元加盟费等作为协会的收入。

二、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困难西安果友协会从解决果业主产区果园技术差距大、管理水平低、果园平均单产不高、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销售困难等问题出发,把单一农户的分散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结合起来,提高了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加速了农业的科技进步技术推广应用,探索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实施项目与科研单位专家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为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获取了持续的新技术来源,既解决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问题,又解决了科研单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推广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二是通过政府各类项目的扶持,既促进了协会仓储、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实施项目中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强化了协会与会员的合作,推进了示范果园建设,扩大了技术推广的辐射面,增强了辐射效果。

三是探索建立的西安果友协会—各地果友协会—基层工作站—果农合作社/会员技术推广链,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专家队伍,为长期开展基层农民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打下了基础。

四是协会建立的“联系商家、结盟厂家、服务农家”模式,既使协会有了收入来源,确保协会正常运转,又能够无偿为会员提供科技培训与推广等各方面服务,同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优秀农资企业,邀经销商加盟等方式也保证了农资的质量,保护了农民的权益。

五是果树产业的特点为协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

果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栽培管理要求高。

相同品种、相邻果园由于不同的栽培管理水平,导致产量、品质差异巨大,因此果农对新技术需求更加迫切,这为协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果友协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加以解决。

一是帮助会员销售产品较难。

协会以提供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为主业务,所提供各类服务主要集中在产前和产中。

协会在发展初期,解决了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问题而得到农民的欢迎。

随着成员生产的发展,成员要求提供产后销售服务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然而,协会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不大,困难不少。

二是资金不足。

苹果产区区域非常大,而协会的人员、设备、资金等很有限,难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广项目组的先进技术,资金缺口很大。

目前的收入来源仅能维持协会正常运行,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政府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难以得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支持和合作。

协会的成立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会员所在地区果树产业发展中,已经发挥了基层农业推广组织难以发挥的功能。

从调研情况看,协会目前基本没有与当地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相反在农资经销等领域还形成了竞争关系。

三、思考与建议“专业技术协会+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模式,适应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把单一农户的分散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加速农业的科技进步;把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可以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

有鉴于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持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