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合集下载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信 息 咨 询 、扶 贫 济 困等 服 务 事 项 统 一 纳
人 服 务 中心 办理 。 乡 镇 服 务 中心 成 立 以
系1 名 群 众 或 服 务 对 象 。县 级 领 导 每 月 必 须 深 入 所 包 对 象 1次 ,科 级 党 员 干 部
教育实践活动启动至今 , 特别是“ 为 民行
动” 开展 以来 . 上 升 到县 级层 面 办 理 的 涉
业 或 项 目,延 伸 到 全 县 科 级 党 员 干 部 联
系 1 名基层党员 、 1 名 群众 ,一 般党 员联
及群 众利益 问题 8 9件 . 县委、 县 政 府 一 件一件研究 , 确定立办 、 短 期 和 长 期 办 理
社 区 建 立 便 民服 务 站 .在 自然 屯 和 居 民 小 组 设 置 便 民服 务 点 .重 点 为 老 弱 病 残
今年 以来 . 1 1 个 乡 镇 利 用 清 理 出 的 办 公
用 房 改 建 服 务 大厅 .将 乡 镇 为 民事 项 全 部 纳 入 。社 区管 委会 及 6个 社 区服 务 大 厅 已经 全 部 建 立 . 并设立 了 2 4小 时 服 务 热 线 ,为 居 民生 活 中 出 现 的 各 种 困难 问
点 内 容 学 习 到 位 ,思 想 认 识 解 决 到 位 。
“ 四风” 问题查 改到位 。 而 且 建 立 起 为 民
等 弱 势 群 众 全 程 代 办 服 务 。 代 办 制 实 行
近 2个 月 以来 .全 县 1 2 3个 行 政 村 共 为
之制. 着力解 决脱离 群众 、 群众 办事 难 、
连 接 到 各 行 政 村 ,发 挥 畅 通 “ 最 后 一 公
群众代办 4 0 0余 件 ,极 大方 便 了 群 众 的

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事关执政之基,人心向背,是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课题综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党建观点,列举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表现,剖析其原因,同时提出解决当前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为标志,一场党员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在全国展开。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超标准公务用车、公务用房等情况得到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态度有所好转。

然而,面上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触及到思想和利益问题,解决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出现“门好进脸好看事仍然难办”的现象。

有人说“末梢堵塞”,不是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党员干部作风整顿已经进入“深水区”。

“深水区”在哪里?就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古往今来,无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牢了“最后一公里”,就可顺利完成任务,实现既定目标;否则,将会徒劳无绩,前功尽弃。

本课题组深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实体事件到理论支撑进行思考,为适应社会变革、密切党群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参考。

一、深刻认识和理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意义(一)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迫切需要。

基层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地基。

基层“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如果基层服务做得不好不细,不仅大大伤害群众感情、影响群众生活,还可能损伤整个“肌体”的健康;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就会有恙,严重的会危急生命。

如果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的话,则危急的是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

彬县:办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彬县:办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彬县:办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讯:孙俊峰) “以前去县城,来回得走30多公里路,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可好了,公交通到家门口,半小时一趟。

”家住彬县太峪镇拜家河村村民胡彬营高兴地逢人便说。

我们村虽然距离县城不远,由于村子偏僻,群众去县城办事、孩子上学、群众出行极为不便。

没想到在这次这么快就彻底解决了,我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去城里办事发愁了,感谢县委李书记。

拜家河我县一个典型的偏僻的自然村,由于历史原因,该村一直以来没有公交,从4月15日开通以来,彻底解决了拜家河没有公交的历史,极大的方便了沿途和川道各村近3000多群众出行难问题。

“群众的利益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目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彻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我们才真正密切与群众联系,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好一公里‟”。

县委书记李建民说。

这只是彬县县委、县政府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广开言路听民意,立查立改求实效,改善民生解难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缩影。

中山街道路占道经营严重,整个路面的三分之二长期被商贩占据着,居住在周围的居民叫苦连天,许多出租车司机更是怨声载道,从公刘街到西大街短短的2000米,就得花费50多分钟,给交通出行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

为此彬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针对群众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10个专项整治小组,在充分调研、实地勘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诗经风情园广场的旁边,投资2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1200多平米方钢架结构的农贸市场,不仅解决了商贩卖菜无固定场所问题,而且也彻底杜绝了马路乱摆摊的现象。

同时在金吉利大酒店的北边规划新建了3800平方米饮食城,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

难怪卖菜的商贩高兴地说:“新农贸市场的建成,彻底治愈了咱群众卖菜无场所‘心头病’,再也不用见着城管满街跑的陋习了。

”X310与S306国道香庙冯家至彬县道路急转弯交汇处,公交候车亭阻挡了来往司机视线,存在不安全交通事故的隐患,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安全。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

解决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心得体会解决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党的群众道路教育理论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道路教育理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强调: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理论活动部署十清楚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实在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效劳群众不到位的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络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教育理论活动开展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化领会其内涵,实在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清廉、一切为民,着力解决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联络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教育理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走出机关,深化基层,搜集民意,解决问题,在一线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

解决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效劳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问题。

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是效劳意识不够的问题,是效劳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是工作责任心不够的问题。

自2022年6月开场,为解决好效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我屡次与单位扶贫驻村队员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与贫困户深切交谈,“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如今收入主要靠什么?”消费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与贫困户深切交谈,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认真记录贫困户反映的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通过走访,与群众谈心交心,理解群众还有哪些需要,帮扶工作还有哪些缺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帮扶措施,并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其中有两位特困户使我印象深化,一位是精神不正常的梁挑子,我与驻村干部为其购置了水壶、床、柜子,安装了自来水并安排专人做饭。

物业服务 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物业服务 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物业服务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生活,而物业服务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物业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在城市居住小区中,物业服务是与居民最紧密联系的一个环节。

然而,由于小区规模较大,往往造成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

居民需要物业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多次打电话或到物业站点反映,才能得到解决。

这种情况不仅耗费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给物业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影响了服务质量。

为了解决物业服务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小区内建立物业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途径,随时随地与物业公司进行沟通联系。

同时,物业公司也应该及时回应居民的需求,让居民在享受物业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物业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除了信息化建设外,物业公司还应该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满意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提高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总之,物业服务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需要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密切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过程。

只有物业公司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把小区打造成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社区。

除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服务意识,为了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物业公司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首先可以加强招聘和培训,确保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

物业公司可以通过招聘有经验的物业管理人员,或者对现有的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管理技能和服务知识,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让居民和物业公司之间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互动渠道。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指服务对象得到服务前,要走完的最后一段距离,也就是服务流程中最后一个细节环节,是服务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最后一环。

通过暴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既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服务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而在许多地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为:1. 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由于服务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导致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2. 组织安排不合理。

由于组织安排不合理,导致服务人员无法及时响应服务群众的需求,从而影响服务水平。

3. 服务信息不透明。

由于服务信息不透明,导致服务群众无法了解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影响服务满意度。

4. 系统管理不完善。

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服务流程存在漏洞和瑕疵,影响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备。

由于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备,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影响服务效果。

二、整改措施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整改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服务群众的满意度,维护公共服务质量。

2. 设置有效的组织安排。

合理设置服务人员的工作安排和时间表,确保服务人员能够及时响应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 完善服务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服务信息公开,提高服务信息透明度,让服务群众了解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提高服务满意度。

4.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对服务流程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过程中不存在漏洞和瑕疵,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提升服务硬件设施水平。

加强对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服务硬件设施的质量和完备性,确保服务质量的保障,提高服务效果。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真诚服 务的工作作风,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服务员。同时,整改措施还可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02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目的:通过开展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 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 积极贡献。
整改措施的意义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明确考核评估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确保考核评估工作的公正性 和客观性。
加强考核评估的力度
对联系群众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强化考核评估结果的运用
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更 好地联系群众。
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01
02
03
建立反馈机制
对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中 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 单位和个人进行反馈,并 提出整改要求。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 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言
背景与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 了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是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某县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汇报

某县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汇报

某县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汇报一、引言近年来,某县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

为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在基层的延伸,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相关工作进行汇报。

二、基层政务服务现状目前,某县已在各乡镇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网格员制度。

政务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各类政务服务,便民办事,咨询答疑等工作;网格员负责走访群众,了解市民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然而,由于县域面积广,人口分散,远离中心城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交通不便: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畅,导致市民难以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务;2. 信息不对称:群众对政务服务中心的了解有限,不了解各项政策、便民服务等;3. 服务能力不足:政务服务中心和网格员队伍相对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中心延伸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针对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能力不足等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 搭建延伸服务网络:在乡镇、社区设立延伸服务点,便利居民办理政务手续。

通过与邮政、银行等部门的合作,提供快递寄送、银行代办等服务,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便民服务。

2.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组织政务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形式,向市民宣传政务服务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向市民推送政策信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3. 培训提升服务队伍: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和网格员的培训,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成效与收益推进政务服务基层延伸工作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丰硕的收益。

1. 便民服务取得突破:延伸服务网络的搭建,使政务服务更加靠近群众,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办事渠道。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优品课件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几点认识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坚持走下去,深入群众。

要到群众中听意见,了解群众的期盼,俯听群众怨言。

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避重就轻,那么群众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也不能正真做到为人民服务。

其次,坚持做实事,抵制形式主义。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检查工作总是听汇报多,看材料少,到群众中走的少,听群众意见少,脱离实际,不了解群众正真需要什么。

社区干部应该加强走访群众,坚决不搞形式主义。

最后,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也是社区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

服务群众要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面对每一件大小事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坚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的原则,要敢于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更快的走近群众,更好的服务群众。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坚持走近群众,坚持做实事,坚持不断学习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备的信念!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督和检查,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考核评估和问责制度
03
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
个人进行问责,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04
CATALOGUE
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联系群众工作小组
成立专门的联系群众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与群众的联系畅通,及时了解和解决 群众问题。
小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深入基层,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准确把握群众需 求和关切。
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培训, 提高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能力,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
实和执行。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 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增进与 群众的感情联系,提高群众 满意度。
05
CATALOGUE
预期效果与影响
提高群众满意度
完善基层设施
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基层设施,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群众更加满意。
03
目的和意义
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02
CATALOGUE
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
沟通不畅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目前,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主要依靠传统的信访渠道,但这些渠道并不十分畅通,导致群众反映问题难。
沟通方式单一
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文件传递、会议交流等传统方式,缺乏更加灵活、便捷的沟通渠道 。
政策落实缺乏持续性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导致政策 落实效果不稳定,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03
CATALOGUE
整改措施
加强沟通与协调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篇一:xx中学”最后一公里“整改方案xx中学关于对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整改方案按照部署,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和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上班场所仅在机关办公室,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阶段,与基层群众的鱼水情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例子时有发生,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听取基层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基层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唯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

走群众路线,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

群众路线绝不是空口白话谈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一个“实”字,重在以具体举措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整改方案:一、明确“最后一公里”的内涵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最后一公里”,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

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

“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

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

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

专题调研建台账,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专题调研建台账,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专题调研建台账,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四川省委党的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下发《关于对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逐一剖析原因,分层分类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台账,抓好整改落实。

(四川日报网4月28日讯)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也是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川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围绕群众最关注、关心的问题,深入群众进行专题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探索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台账,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首先,在进行专题调研时,要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活动不偏、不虚、不空、不走过场,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是主题鲜明,贴近群众。

摸清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认真研究在惠民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身体力行,深入基层。

注重实地查看,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特别是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发展困难大的地方个别走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三是纪律严明,务求实效。

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树立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的良好形象。

其次,通过专题调研查摆问题,并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逐一深入剖析,分层分类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台账。

对调研所了解掌握的意见、建议和问题细查摆、深剖析,找准突出问题。

按照问题类别和性质分类梳理、归纳,实行"台账"式管理,并及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交付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解决。

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基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路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遇到致命的障碍。

在一般的乡镇,也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呢?答案是多种多样。

就拿落实惠民政策来说吧,明明中央的政策是很得人心的,但是却总有些地方、总有些人员,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让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迟迟不能或者是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具体的拿种粮补贴的兑现来说,虽然总体上执行得是比较好的,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在某个镇范围内发生过的,但是在全区或者全市、全省范围内总是发生过、被媒体报道过。

具体有以下四种现象:一种是工作中犯下初级错误:将补贴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面积或金额弄错,导致群众往返跑,耽搁时间,浪费钱财。

二种是没有正确领会政策精神:在制定具体的补贴资金分配方案时,不尊重群众意见,不考虑政策规定,图简单省事,影响了政策鼓励种粮、增加农户积极性作用的发挥。

结果是种粮补贴虽然发到了户,但是田土撂荒问题依然严重。

三种是利用执行补贴政策的权力,加上群众不知详情,暗中利用一些管理漏洞,贪污挪用本该兑现到户的补贴资金。

如联络镇曾经查处过的违纪案件一样。

在慰问困难群众发放现金或实物时也容易发生类似错误,往往发生慰问金不到位或被克扣的情况。

四种是后续服务不及时,户主死亡或分户后,需要变更银行账户或户主姓名,存在办事找人难等问题,群众办事不便。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官僚思维与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乡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乡镇及以下有三个管理层次:镇——村——组——户。

村、组虽然都是自治组织,但是实际承担了大量终端操作层面的事务。

无论是计划生育、殡葬改革政策等的落实,都不可能避开他们,而要依靠他们。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皋市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皋市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皋市健全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这既是对基层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明确要求。

江苏如皋探索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在“划网格”的基础上“筑支点”,将党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背景与起因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等为鲜明标志的各项改革,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要求、新形势、新变化。

1. 创设党员中心户是适应党群关系新要求的迫切之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日益增多。

一方面,少数党员主体意识弱化,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党员致富能力强,有服务群众、彰显先进,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但又缺乏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创设一种分散型、多样型、综合型的服务载体,既充分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又极大地密切和维护党群关系。

2. 创设党员中心户是适应经济转型新形势的创新之举。

随着农村经济的提速发展,林、牧、渔、工、商等产业逐步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经济实体。

而传统的“镇级党组织—村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管理架构,侧重于行政管理,不能满足服务相对复杂经济管理的需要。

在这种形势下,创新构建一种灵活、小型、多元的服务单元,既是外部形势所需,也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乡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近年来,乡镇服务群众的工作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乡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离不开干部队伍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注重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通过建立干部轮岗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们主动担当起服务群众的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基础设施。

我们加大了对乡镇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我们也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网上政务平台,提供便利的在线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各项服务。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是服务群众的重要一环。

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乡镇服务工作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制作宣传材料、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政府的政策措施,增强他们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提高乡镇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和感知度。

四、加强组织协调与合作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我们注重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推进。

五、建立群众反馈机制为了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我们建立了群众反馈机制。

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形式,群众可以随时向我们反映问题和意见。

我们重视每一条反馈信息,并及时回复和处理,使群众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

六、优化服务流程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我们优化了服务流程。

根据群众需求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服务流程,并通过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等方式,简化了手续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同时,我们也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服务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服务模式。

七、加强对服务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为了确保乡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真正取得成效,我们加强了对服务工作的督导与评估。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者: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2年第05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精心打造“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以理论宣讲为“车头”,搭载文艺节目、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技术培训等“车厢”,停靠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乡村集市等,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热气腾腾、干货满满的理论大餐。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工作品牌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

注重用户体验,变枯燥生硬为有滋有味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把宣讲对象作为用户,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强化服务意识,围绕满足谁的需求、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满足需求精准发力,努力赢得更多认同。

一是“到最基层”让群众听得到。

车的特点是流动性强、灵活度高,远近都能跑,有路就能到,什么人群都能够覆盖到。

“快车”既办过几千上万人的陵川双创晚会、沁水曲艺名家晚会,也经常开往人烟稀少的山庄窝铺、田间地头,真正把宣讲延伸到了“神经末梢”。

二是“定制宣讲”让群众听得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六讲六干”(讲思想干有方向、讲政策干有信心、讲思路干有目标、讲技术干有方法、讲知识干有本领、讲文明干有精神),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认真开展前期调研,分析受众特点需求,在“要讲”和“想听”中找准切入点,为不同地点、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宣讲,吸引群众愿意听、主动来、有共鸣。

三是“理论融合”让群众听得懂。

明确“三不三提倡”(不设主席台、不念稿子、不讲空话,提倡说群众大白话、提倡用当地方言、提倡讲身边故事),坚持把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大主题”转化为群众急切关注和乐于接受的“小切口”,确保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组织创作专班,根据宣讲主题量身定做快板、小品、相声、上党梆子等文艺大餐,现场群众的欢呼与笑脸成为“快车”旁“最美的风景”。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整改措施

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
04 整改措施
完善制度设计
建立服务标准制度
制定明确、完善的服务标 准,确保服务人员能够按 照标准提供服务,并严格 按照服务流程进行操作。
强化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 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确保 服务质量符合标准,及时 处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实施奖惩制度
根据服务人员的表现,实 施奖惩制度,激励服务人 员提供优质服务,惩罚服 务不达标的行为。
06 预期成果和影响
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投诉
1 2 3
优质服务体验
通过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态度等方式,使群 众感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减少因服务质量 问题引发的投诉。
高效投诉处理
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确保群众的投诉能够得 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投诉数量 。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和改 进,实现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减少投诉 。
提升群众服务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 升群众的服务意识,让群众了解 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提供培训支持
为群众提供培训支持,提高他们 的服务能力和技能,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享受服务。
建立反馈机制
设立便捷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 群众的反馈意见,对服务进行持
续改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持续深化改革
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 提高服务效率。
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提高群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和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江南区农机业务“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江南区农机业务“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江南区农机业务“一站式”服务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徐祖贵(南宁市江南区农业农村局,南宁 530031)根据《江南区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中“重点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要求,以及《江南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江南区农业农村局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近年来,江南区农业农村局在各镇均设有便民服务点,采取电话预约、分批次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办理农机购置补贴业务,方便了辖区广大农民机手。

在各镇便民服务点开展工作大大方便了群众,但同时也还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无法做到现场制证,部分农机监理业务无法当场办结。

农机手需在便民服务点交齐相关业务材料后,由农机监理员带回办公地点制证,再由农机监理员将制好的驾驶证、行驶证、登记证书等证件送回给机手,这样既增加了业务办理周期,也加大了农机监理业务的工作量。

二是随着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的持续开展,辖区内增氧机、碾米机、大米色选机等大型机械的增多,而碾米机等机械大多在各村(坡)农户家中,不方便移动,群众对上门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的需求增加。

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近日来,江南区农业农村局采购了一批移动办公设备,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加大对业务人员培训力度,着力解决上门现场办公存在的困难,分析预判上门现场办公可能面临的问题,抓好风险防范,确保工作按规范程序要求开展。

今年8月,江南区农业农村局开始上门现场办理部分农机监理业务,努力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下一步,江南区农业农村局将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对规定中应当现场办结的业务予以现场办结,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开通农机购置补贴上门服务,贯彻落实江南区“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的要求,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社保中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社保中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

社保中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总结说到社保,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那些拿不到手的福利”——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啥的。

说起来容易,做到可不简单,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

其实啊,这“最后一公里”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可是有一大堆心酸和努力,很多人觉得社保服务离自己远得很,其实只要有心,它其实就在你身边。

这不,今年我们社保中心就大刀阔斧地从“最后一公里”开始了,打破了之前一些“上面高大上,下面又远又难”的固有模式,往小了说,就是让大家感受到“社保其实离我很近”,往大了说,就是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红利,直接体会到社会保障的好处。

先说说我们这几个月来的努力吧。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社保服务可不是光靠一个窗口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群众,他们的出行困难,网络不畅,能不能顺利办成事,确实是个大问题。

我们考虑了好久,决定采取“上门服务”的办法。

开始时,一些老百姓听到“上门服务”时,面露疑惑,心想:“是不是骗局?”结果我们一去,他们见到工作人员那一刻,满脸的惊讶和感动,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记得有一个大妈,她看到我们上门,就乐得合不拢嘴,“小伙子,真是感谢你们啊,没想到社保也能送到家门口!你们真是大大的好人呀!”听到这种话,心里真是美滋滋的,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其实这“最后一公里”就是这么简单又朴实。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社保工作复杂,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走进群众中去,听听他们的需求,解决点小问题,有时候一个电话,一次上门,一个解释,就能消除他们的疑虑和不安。

就拿办理退休手续这件事来说吧,之前有个大爷,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跑一趟社保局得费多大劲啊。

我们工作人员上门时,他特别高兴,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真是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啊,我都快60了,心里急得慌。

”话虽这么说,但看他满脸的笑容,心里也跟着暖了。

但是,你说真要搞好这“最后一公里”服务,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对社保不了解的群众,解释起来真是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注重专门人才培养和使用。好的决策和制度,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人。首都人才济济,是创造经验和业绩最有力的优势所在。在提高干部队伍注重“最后一公里”意识的同时,需要选拔和培养一些具有相关才能的人才放到需要的岗位上去。比如选拔培养民意征集、精算预算、规划设计、绩效管理等方面人才,使公共政策的预测、制定、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都提高科学化和精细化,从而保障“最后一公里”扎实而圆满。
第一、时机和条件比较合适。
第二、是高度重视民生的需要。
第三、是改进公共服务的需要。
第四、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
最后一公里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样,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也需转变方式和重心,真正实现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发布时间:2011-01-10 00:00文章来源:北京日报网络编辑:谢永利
参加研修班学习的一年中,在三个地方体验了三件事,引发了关于首都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所使用,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通常此步骤还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这里探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限于交通、通讯、网络等具有具体“线路最后一段”的狭义概念,而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顾客满意度等更为广义的概念。办一件事,越到最后越要坚持,否则就前功尽弃;而作为公共服务,就需深入末端和“售后”、注重实效和长效,通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长效性。
总之,完善“最后一公里”,既必要可行,也正当其时;既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既可以解决存量问题,也可以创造新鲜经验。
北京市第2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 高飞
(二)梳理筛选解决一批存量问题。组织专门队伍,分领域深度调研分析目前在哪些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都应在“十二五”列出财政预算,投入相当精力,调研梳理筛选一批“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和措施系统地予以完善。
(三)对于增量问题,倡导“善始、善终、善长远”的行政文化。在未来的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特别是对于新增项目和工作,需就“最后一公里”作出制度规定。需建立五套保障机制:一是增强先导性,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精算资金保障和长期效益,从决策之初就避免出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增强时序性,建立督办监督机制,使各项工作执行不误时令、有序落实;三是增强创新性,建立群策群力机制,汇集民间智慧、调动群众参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增强回应性,建立社会公众监督机制,动态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增强刚性,建立绩效评估管理机制,对“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约束,同时在验收、审计等方面把好关。
二、“十二五”期间解决完善“最后一公里”既必要也适时
“十二五”期间,首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面临新的要求和机遇,在交通、市政、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提出通过完善“最后一公里”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