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发布时间:2011-01-10 00:00文章来源:北京日报网络编辑:谢永利
参加研修班学习的一年中,在三个地方体验了三件事,引发了关于首都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所使用,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通常此步骤还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这里探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限于交通、通讯、网络等具有具体“线路最后一段”的狭义概念,而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顾客满意度等更为广义的概念。办一件事,越到最后越要坚持,否则就前功尽弃;而作为公共服务,就需深入末端和“售后”、注重实效和长效,通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长效性。
二、“十二五”期间解决完善“最后一公里”既必要也适时
“十二五”期间,首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面临新的要求和机遇,在交通、市政、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提出通过完善“最后一公里”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第一、时机和条件比较合适。
第二、是高度重视民生的需要。
第三、是改进公共服务的需要。
第四、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
三、解决和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并明确提出“最后一公里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样,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也需转变方式和重心,真正实现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
(二)梳理筛选解决一批存量问题。组织专门队伍,分领域深度调研分析目前在哪些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都应在“十二五”列出财政预算,投入相当精力,调研梳理筛选一批“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和措施系统地予以完善。
(三)对于增量问题,倡导“善始、善终、善长远”的行政文化。在未来的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特别是对于新增项目和工作,需就“最后一公里”作出制度规定。需建立五套保障机制:一是增强先导性,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精算资金保障和长期效益,从决策之初就避免

出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增强时序性,建立督办监督机制,使各项工作执行不误时令、有序落实;三是增强创新性,建立群策群力机制,汇集民间智慧、调动群众参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增强回应性,建立社会公众监督机制,动态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增强刚性,建立绩效评估管理机制,对“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约束,同时在验收、审计等方面把好关。
(四)注重专门人才培养和使用。好的决策和制度,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人。首都人才济济,是创造经验和业绩最有力的优势所在。在提高干部队伍注重“最后一公里”意识的同时,需要选拔和培养一些具有相关才能的人才放到需要的岗位上去。比如选拔培养民意征集、精算预算、规划设计、绩效管理等方面人才,使公共政策的预测、制定、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都提高科学化和精细化,从而保障“最后一公里”扎实而圆满。
总之,完善“最后一公里”,既必要可行,也正当其时;既是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既可以解决存量问题,也可以创造新鲜经验。
北京市第2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 高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