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实际批评_的兴起_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_以叶公超_瑞恰慈为中心
文学批评答案全
1.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A.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2.西方的文学批评起始于A.古希腊3.贺拉斯把文学批评比喻为C.磨刀石4.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D.莱辛《拉奥孔》5. 20世纪文学批评变化发展的动力是C.批判与否定6.文学批评必须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其功能是C.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7.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D.别林斯基8.使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得以确立的是法国批评家( )C.丹纳9.在西方,最早强调文学的道德影响的是( )A.柏拉图您的答案:A10.新批评的文学批评的切入点是( )C.文学与文本11.在新批评中,布鲁克斯用“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歪曲”来定义( )B.反讽12.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直接影响了( )B.结构主义批评13.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 )B.语义分析14.在文学批评方法上作为结构主义的先导是( )B.俄国形式主义15.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B.阐释作家作品16.中国的诗话在文学批评体式分类属于( )B.随笔体17.要使批评文章显得亲切、平易、流畅,应当恰当地运用( ) B.描述18.从本质上讲,文学批评是一种A.科学研究活动19.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所以文学批评具有( )C.实证性20.文学批评思维的思辨性主要是强调文学批评思维的( )C.科学抽象21.开创以诗评诗方式的是A.杜甫《戏为六绝句》22.无论诗话还是评点,批评的出发点还是个人的( )B.直觉印象23.把文学批评比喻为“磨刀石”的是( )C.贺拉斯24.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B.阐释作家作品25.作为批评家艺术素质的首要因素是D.艺术感受力26.文学批评家对艺术理解的先决条件是B.对文学的挚爱之情27.社会—历史批评的切入点是A.文学与世界28.下列文学批评方法属于从“文学与作家”角度切入批评的是C.心理学批评29.秦牧的《艺海拾贝》在批评文章体裁中属于C.随笔体30.对于抒情类作品的复述,往往要A.更多加入批评家个人的体验和推想31.严格意义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出现在C.18—19世纪的英国32.文学批评文章体式类别的划分具有较大的B.相对性33.评论散文,往往要关注它的C.辞藻、立意、结构34.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往往用形象比喻,追求批评的B.诗化倾向35.文学批评文章的种类划分,其依据之一是C.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36.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即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B.阐释作品的社会内容C.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D.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E.注重作品的结构分析您的答案:C,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7.受分析哲学影响的文学批评一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即 B.以语言为研究对象C.强调读者的地位38.文学批评文章中论证所依赖的思维形式主要是A.分析B.综合39.批评家在批评文章中正面提出和展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有两条途径,即 B.描述D.论证40.19世纪欧洲文学批评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A.实证主义D.唯美主义E.现实主义41.20世纪欧洲文学批评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形式主义D.新批评E.读者批评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2. 20世纪文学批评的特征表现为A.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B.强调模仿自然的原则C.推崇语言D.严密的思维方式和冷静的科学态度E.全球意识您的答案:A,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3.孟子不满意于“赋诗言志”的方式,提出两种解读诗歌的方法是 C.知人论世E.以意逆志44.文学批评的思维活动具有A.实证性B.思辩性C.实践性D.审美性E.情感性您的答案:A,B,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5.“五四”以来,在西方批评的影响下,中国文学批评多元化,大致可分为A.社会—历史批评C.科学主义批评E.印象主义批评46.下列文学批评文章用对话式文体写成的有A.别林斯基《在书店里偷听到的文学谈话》B.吴亮《自动的艺术,还是主动的艺术》47.文学批评的阅读过程应该注意A.尊重于批评家的好恶B.反省自己的心理状态C.注意初感的印象D.过细咀嚼、反复把玩E.反复阅读您的答案: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8.文学批评的选题常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主题和题材的现实意义B.艺术上的开拓创新意义E.思想上有害的和艺术上拙劣的49.文学批评的艺术感受力包括A.广博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B.语言感受力C.艺术想象力D.高度发达的事实感E.美感传递力您的答案:A,B,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50.下列观点属于道德批评文学观的有 C.文学批评“作出最终为世间良知所认可的判断”D.“有德者必有言”E.“一个作家的职责历来是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叶公超的比较文学思想研究
文艺新论叶公超的比较文学思想研究凌淑珍1,2(1.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咸阳712100)摘要:叶公超经历了从比附西学到中西比较的转变。
自任职清华以后,叶公超开启了他的比较文学实践。
他丰硕的比较文学成果受艾略特(T.S.Eliot)和瑞恰慈(I.R.Riehards)等欧美学者的影响,更是与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比较传统、博雅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他大力推介20世纪30年代欧美盛行的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借鉴艾略特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来补充和丰富中国新诗,而且从中吸取平行比较的方法。
他自觉地运用这种比较观念和外国知识弘扬唐宋诗词等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彰显中国文字的优势,并对徐志摩和鲁迅等中国新文学作家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他一再强调中国新文学除了要借鉴西方文学技巧之外,更多地还需要借鉴中国文学和文字;只有通过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学这个媒介,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才能深入持久。
比较文学是既保持民族文学特色又存在国际联络的文学批评。
关键词:叶公超;比较文学;中国新文学;博雅教育中图分类号:12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38(2020)04-0075-08DOI:10.12192^j.issn.1674-2338.2020.04.008近年来,国内对叶公超的研究逐渐呈现递增态势,这些研究集中在他的教学思想、诗学和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介绍等方面。
然而少有的几篇介绍叶公超比较文学思想的论文尚未秉承叶公超对文本的细读宗旨,缺乏从作品出发去深度探究叶公超的比较文学思想。
叶公超秉承以作品为中心的理念与他所接受的人文教育以及剑桥学术传统密不可分$1924-1926年叶公超求学于剑桥大学,并获得文艺心理学的硕士学位$在剑桥期间,他深受当时学术多产的李维斯、瑞恰慈、燕卜逊、艾略特的影响,反对印象式批评,排斥空洞的概念和理论,主张作品的细读和批评的准确性等。
受叶公超细读作品的启发,本文采用历史分期的思路,尝试细察叶公超的作品,分析他的比较学思想$一、比较文学意识的觉醒自成立起,清华大学外文系就一直具有浓厚的比较文学氛围$1925年9月,清华大学增办大学部。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教材
简答题1.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
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
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
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3.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提出三点意见、主张:①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提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学,算不得新文学”;②主张“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他提出既要批判新文学中“科举的旧毒”,也要注意反对新文学中“商贾的新毒”;③他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和“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这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文学批评的历史
分析哲学
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 “家族相似”理论 “语词即用法”的观点
维 特 根 斯 坦
现象学
胡塞尔(Edmund Husserl)
胡 塞 尔
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
现象学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理解的历史性 理解的语言性
海 德 格 尔
唐宋时期
“论诗”:《戏为六绝句》、《解闷》、 论诗” 戏为六绝句》 解闷》 论诗
《调张籍》、《荐士》、《二十四诗品》; 调张籍》 荐士》 二十四诗品》 《论诗三十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论诗三十首》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诗话”:《六一诗话》(欧阳修) 诗话 《六一诗话》 欧阳修)
明清时期
18世纪欧洲文学批评 18世纪欧洲文学批评
[英]约翰逊:《〈莎士比亚戏 约翰逊:《〈莎士比亚戏 剧集〉序言》 诗人传》 剧集〉序言》、《诗人传》 莱辛: 汉堡剧评》 [德]莱辛:《汉堡剧评》、 拉奥孔》 《拉奥孔》 [德]施莱格尔兄弟:“生产性” 施莱格尔兄弟: 生产性” 的批评观
19世纪的欧洲文学批评 19世纪的欧洲文学批评
先秦两汉时期
《诗经》评论:《毛诗》与《诗 诗经》评论: 毛诗》 谱序》 谱序》 《离骚》评论:奠定了“风骚并 离骚》评论:奠定了“ 重”的文学典范,从人品与文品 的文学典范, 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观念。 两个角度评论文学的整体观念。 汉赋评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丕: 论文》 曹丕:《典论 · 论文》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 萧统:《文选》 萧统: 文选》 钟嵘: 诗品》 钟嵘:《诗品》 刘勰: 文心雕龙》 刘勰:《文心雕龙》
一、20世纪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 二、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3、【评价】 燕卜荪对含混类型的阐释,证实了语言的多义性和复杂
性是诗歌表现手段的事实,为新批评的批评实践树立起 了良好的范例。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一、本体论批评
1、【兰色姆】 兰色姆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论家、诗人,是新批评的一个
承上启下的人物。兰色姆主张独立的文学批评,提出了 本体论批评的口号。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2、【本体论批评】
兰色姆所说的本体论批评,首先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批评 ,即更科学化,或者说更精确化和系统化的学问。它主 要指的是“研究艺术的技巧〞包括研究某种艺术的独一 无二的形式。
其次本体论批评也意味着把作品视为独立于作者和读者 的经验和意识之外的存在。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退特以邓恩的名诗?临别莫伤悲?中的一段说明张力的形 成:
因此,我俩合一个灵魂
虽然离开,却还没有
造成裂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是像黄金
展成金箔,薄如空气
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
退特认为,邓恩将“灵魂〞与“黄金〞这两个有着完全 不同空间感的意象放在一起,黄金的有限形象的外延意 义和这个形象所表示的内涵意义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 是这种矛盾并不会使得这种内涵是去作用,因为只有黄 金才能在空间中延展它的“高贵〞“坚韧〞等暗示意义 。“如果我们舍弃黄金,我们就舍弃了诗意,因为诗意 完全蕴蓄在黄金的形象中了。内包和外展在这里合二为 一,而且相得益彰。〞外延和内涵看似形成了一种矛盾 ,但是实际上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因而具有了诗的张 力。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1、【瑞恰慈】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综述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诞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并在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形成二次研究的高潮期,而中间五、六十年代则为研究的低潮期。
这二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与20世纪中国学术思潮的整体发展一脉相承。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起步最早、收获最多、成绩最大的一个领域。
1927年,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文学丛书”第一种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首部批评史着作,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的诞生。
陈着篇幅不大,只有七万余字,但论述的范围却很广,从孔子到章太炎,大致勾勒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脉络。
全书共12章,各章叙述简约,其中第3章“总述”只有二百余字。
然而,作者“以远西学说,持较诸夏”,在研究方法和编撰体例上均不乏新颖之处,同时对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对象、特点和分期的看法也颇具现代学术眼光。
故该书虽属首创,在许多方面都难免失之粗疏、简括,但对后出的批评史着作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真正奠基人郭绍虞就很推崇这本书,他承认自己所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完全是受陈先生的启发,并说:“陈先生的学问很博,他在这方面开创了门径之后,又在其他方面建立了许多新的园地,似乎在这方面反而变得不大注意了。
”然而朱自清则认为陈着并不怎么样,他在《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一文中说:“那似乎随手掇拾而成,并非精心结撰。
取材只是人所熟知的一些东西,说解也只是顺文敷衍,毫无新意,所以不为人所重。
”说实话,这样的评价不仅抹煞了陈着筚路蓝缕、发凡起例之功,而且还有点与事实不符。
陈着虽属首创,然并非“毫无新意”,如书中认为后人率谓昌黎“文气”之说,本诸魏文。
然观魏文言“徐干有齐气”,“公干有逸气。
”又谓“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实指风格(Style)而言。
至后世所谓“气盛言宜,”所谓“鼓气壮势,”则并指语势(Fmphasis)言之。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一)基本概念文学批评包括理论批评和实际批评。
理论批评:文学观念、美学思想方面的建树、论争及理论体系而言。
实际批评:对具体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的品味、鉴赏与评价。
文学批评不只是文学裁判,而是审美鉴赏,是审美的再创造。
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相比,既重视理论批评,有注重实际批评,尤其重视创作的成败得失,属于创作论,属于经验型、审美鉴赏型的。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为批评对象的一门学科。
批评标准是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
孔子将门生分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由子夏)。
这种文学指古代文献,泛指先秦哲学、史学、文学之类书面著作。
近代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称为“语言艺术”。
现代文学批评史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二)研究对象以中国历代(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著作或篇章为依据,研究、探讨、总结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三)学科性质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区分文艺学的三大分支:文学理论:对文学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或文学史:具体的文学作品。
评价:功绩在于三个分支的区分,缺憾在于认为文学批评仅仅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森次巴力把文学批评分为十三种:主观的、客观的、归纳的、演绎的、科学的、判断的、历史的、比较的、道德的、印象的、鉴赏的、审美的。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狭义”“广义”之说。
狭义:只包括文学裁判,其中有“解释的批评、提要的批评、考证的批评、判断的批评”。
广义:包括文学裁判、批评理论与文学理论,其中有“批评的前提、批评的进行、批评的标准、批评的方法、批评的错误、批评的批评、批评的建设”七个部分评价“颇有见地但有琐碎之弊。
所谓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理论和思想的历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说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于 1917 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一文第一发难,既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旌旗。
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倡议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偏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倡议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己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
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早期的创作实绩。
“五四”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期间。
2、《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期间的有名刊物。
1915 年创刊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
1918 年,《新青年》编写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写工作。
《新青年》同仁倡议科学和民主,倡议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倡议新道德,反对旧文学倡议新文学。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的《狂人日志》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布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辩革命文学论辩指的是 1928—1929 年鲁迅、茅盾等和创建社、太阳社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辩。
论辩因由是创建社、太阳社在倡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因为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 (包含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 )左倾思潮影响及自己世界观原由,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偏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
鲁迅、茅盾等进行还击,论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建议,责备创建社、太阳社的错误。
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辩。
论辩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 (创建社、太阳社多半成员是党员 )停止。
论辩提升了两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高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结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概观
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概观20世纪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世纪。
由于散文重在抒情写志,在翻天覆地的变动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它常能发挥一些特殊的作用,导致百年散文批评风风雨雨,留下了太多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廓清迷雾,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是散文批评的当务之急。
同时,在实践中,散文的文类形象时常被人为地模糊,尽管五四时期批评家们把它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为文学四大文体,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常把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作品都囊括到散文之中,使它成为“残余的文类”、“次要文类”,加上散文理论话语的极度匮乏,给研究带来极大的障碍。
国内外学术界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现代散文,使得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目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
为此,有必要对20世纪散文批评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和评估,梳理其发展脉络,对各种流派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价,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这对于确立散文文体独特的形象,推动新世纪的散文乃至整个文学创作和批评,必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在20年代现代散文初创时期,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就同步进行,一同成为当时最成熟的门类。
其标志就是语丝社同仁对“语丝体”的讨论,这是20世纪散文批评家第一次自觉地、有意识、有目的地围绕现代散文的“体”所进行的批评活动。
《语丝》是周作人和鲁迅等发起组织的语丝社创办的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共出版了260期,其散文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语丝体”。
孙伏园提出“语丝的文体”的形成是“四五十期以来的渐渐形成的文体,只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孙伏园的文章引起了语丝社同仁的注意,仅隔半个月,周作人在《语丝》第54期上发表了《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进行回应,突出“语丝体”散文的两个特点:一是“大胆与诚意”,二是“不说别人的话”。
紧接着林语堂在《语丝》第57期上发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对周作人概括“语丝体”散文的两大特点进一步阐发:“我主张‘语丝’绝对不要来做‘主持公论’这种无聊的整体,‘语丝’的朋友只好用此做充分表示其‘私论’、‘私见’的机关。
文学批评学01资料
❖文学批评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学科,它是一门尚在建设中的学科,从发生学的角度说,文学批评几乎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但文学批评学的成熟和繁盛是在20世纪。
所以20世纪称为批评的世纪。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关于文学批评的性质: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2、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3、文学批评对象是以具体的作品为主的文学现象。
4、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文学批评思维的性质1、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括了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2、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思维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融合,把逻辑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文学批评思维的特征:1、实证性:作为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它有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
2、思辨性:文学批评作为理性思维活动,具有思辨性,思辨性强调的是科学抽象。
3、审美性:主要指文学批评遵循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
简单说就是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文学性。
❖文学批评的历史:❖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在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源于对《诗经》的评论。
❖孔子强调“文”与“质”的完美统一,提出“文质彬彬”、“情欲信,辞欲巧”。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解诗方法。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得意忘言。
❖两汉的文学批评对《诗经》和楚辞的评论。
汉代代表了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批评模式的是《毛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新批评派
新批评派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新批评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批评流派,而是文论史家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英美的一批文学批评家所形成的一种批评倾向的概括。
在英国,以I.A.瑞恰兹、威廉·燕卜荪、F.R.里维斯等为代表;在美国,以J.C.兰色姆、克里恩斯·布鲁克斯艾伦·泰特、罗伯特·沃伦、W.K.维姆塞特、R.P.布莱克穆尔等为代表。
“新批评”这一具体称谓则得名于J.C.兰色姆出版的一部同名论著《新批评》(1941)。
为了有别于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有时又称之为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影响巨大、专注于文本的文学阅读与批评理论,新批评源出于英国,繁荣于美国,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不但在20世纪前半期的英语世界风靡一时,而且在东方、尤其是在4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国也甚为引人注目。
那套成形之后便“过于局限于英语世界,几乎可以说是地方性的”理论(韦勒克语)在东亚大陆影响甚巨,在20世纪40年代被迅速吸收并中国化。
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显著特点,一是传播时间早,二是时间跨度长,三是新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瑞恰兹、燕卜荪等人曾长期在中国讲学,特别是最后一个特点,其他西方文艺批评流派难以望其项背。
1929年华严书店就出版了新批评派早期代表人物瑞恰兹的《科学与诗》,其时新批评派正在英国兴起。
曹葆华译本《科学与诗》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瑞恰兹1929-1931年应邀来清华大学讲学,燕卜荪于1937年和1947-1952年间先后来北京大学任教。
艾·阿·瑞恰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18931979)是英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诗人,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8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三)客观对应物
1、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 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 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认为应该寻找客 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诊治 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他认为《哈姆雷 特》因主要人物情绪失控而成为失败的戏剧。 2、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 情感外在转化后的某种媒介。
21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一)张力 1、“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 个概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 概括诗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2、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 内涵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 适用范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 特的引申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 ,内涵指的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一、本体论批评
(二)“构架-肌质”理论 1、所谓“构架”,是指逻辑意义,如房子的 梁和四壁的墙。是诗篇结构或者逻辑核心。 2、所谓“肌质”,是诗的本体论部分,如房 子四壁的墙皮上的装饰和点缀,这是诗的本质 与精华,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部分。 3、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的 说,兰色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
29
二、张力、反讽和悖论
(二)感受谬误 2、回顾(感受说)的历史和分类 (1)唯情感论,即以读者受感染的程度衡量诗的价值; (2)唯想象论,即以作品产生的各种快感、生动逼真和 感染力所激发的读者想象、思想的启迪以及灵魂的震 颤来评判诗歌; (3)生理学类型,即以引发身体反应的阅读感受来评判 诗歌,如经常被引用的“起鸡皮疙瘩”的体验、“掀 去天灵盖”、“沿着脊椎骨一阵寒颤”的感受;
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认识
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认识作者:俞志飞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6期摘要:新批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流行的不同于传统的批评理论。
本文主要是介绍英美新批评理论的一些主张,并对此伦理进行一定的认识和简单的评价。
第一部分着重阐述新批评的两个前驱,艾略特和瑞恰慈的观点,以及其理论对后来者的影响;第二部分系统梳理新批评的诸种概念,并具体分析其对前人传承超越和自身历史局限;最后则归纳出新批评派的基本特征,并做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新批评;认识;评价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43-0220世纪文学批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是英美新批评,是因兰色姆写了《新批评》一书,由此而得名。
在该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慈、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之为“新批评家”,从此该名词便广为流行。
英美新批评兴起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发展到顶峰。
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新批评学派牢牢占据了英美各大学的重要性的文学讲坛,也几乎控制了所有主要的文学评论杂志,使之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
对于学文学的人都知道,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时代。
下文就是对“新批评”理论的一些认识和简单的评价。
一、关于艾略特与瑞恰慈所提出的批评理论艾略特在早期主张一种“有机形式主义”的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就是告诉我们读者要把菌体的文学作品看成一种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
他强力批判以自己“内心呼声”为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观点,并把传统的思想看作批评应有的“外在权威”;他还对玄学诗进行价值重估,极力推崇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观点,他的这些主张对以后新批评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为新批评倡导“文本阐释”树立新的样板。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1927年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向道德批评转向,他一直所站的宗教角度与新批评的立场就明显是对立的。
瑞恰慈与艾略特有所不同,他的观点新批评的联系则更为密切,其影响也较为复杂。
文学批评模拟试题
1一 月 二 月 三 月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 利润 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 利润 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 利润合 计 合 计 合 计四 月 五 月 六 月产品名称 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 计 合 计 合 计文学批评期末试题整理一,名词解释1,什么就是文学批评?答:文学批评就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与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2,什么就是社会历史批评?答:社会历史批评就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与文学的社会作用。
3,原型的概念就是什么?答:原型一词的希腊问原意为“原始的、最初的理念与图式”,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指人类或人类中的某一种族在其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的行为模式、心理模式,原型就是在人类及其种族的集体的生存斗争中生成的,就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4,升华的概念?答:精神分析学术语,指被压抑的原始性的本能冲动上升、转化到社会所容许、所赞扬的赞扬的领域活活动中,如文学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宗教慈善活动等。
这就是一种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稳定的心理活动。
5,什么就是俄国形式主义?答:俄国形式主义指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各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会”与以什克罗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
※6,什么就是陌生化?答:“陌生化”理论就是什克罗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时提出来的。
“陌生化”理论就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
所谓“陌生化”就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与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7,社会性别概念就是什么?答:社会性别就是与生理性别相对的,就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就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填空题:1、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认为文学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的结合。
3、孟子提出了——————和————————的文学批评方法。
4、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1、“兴、观、群、怨”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4、“温柔敦厚”三、翻译: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荀子·乐论》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练习题一一、填空题1.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占主潮地位。
2.封建复古派甲寅派的代表人物是(章士钊 )。
3.(《抗战文艺》 )是抗战时期历史最久的刊物。
4.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5.(进化论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郭沫若的小说创作始于1919年,最早发表的小说是(《牧羊哀话》)。
7.茅盾创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说(《腐蚀》 )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形成了有别于茅盾其他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8.在《激流三部曲》中,( 觉新)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着的小人物。
9.194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标志着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10.徐讦的长篇小说(《风萧萧》)以浪漫主义的激情编织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生动故事,以想象化的方式营构了中、美、日三国间谍之间的明争暗斗。
11.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
12.文学革命中,(钱玄同)曾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13.曹禺的(《原野》)是30年代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1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
15.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分为"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二体。
16.叶绍钧的(《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
17.以1942年发表的小说(《还魂草》)为标志,巴金的创作风格分为前后两期。
18.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华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19.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一个以(樊家树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新批评讲稿
"新批评"讲稿"新批评"讲稿一、新批评派的形成和发展英美新批评派(New Criticism )是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批评,它对于西方文学,尤其是英美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批评派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英国,30年代在美国最终形成,到50、60年代成为美国学院派文学批评的主流,直到60年代后才渐渐衰亡。
在新批评的形成过程中,T·S·艾略特和I·A·瑞恰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艾略特《圣林》(1917)中的一系列论文为新批评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客观对应物”、诗的“非个性化”理论,他对文学史中的“感觉性解体”现象的检讨,以及他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尊崇,为新批评派的文学本质观提供了基本要点。
瑞恰慈则致力于把语义学和心理学引入文学研究,他的心理学方法被新批评派所抛弃,而语义学方法所造成的科学式批评和文本中心批评则成为新批评派方法论的主要基石。
概括的说,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是从语言出发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它的特征。
瑞恰兹认为,语言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符号功能”和“情感功能”。
诗歌是对语言情感功能最典型的使用。
他指出,科学语言与诗歌语言在陈述上是完全不同的。
诗歌语言主要用来表达情感,它的许多陈述都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不能用经验事实加以核实,故可视为一种“伪陈述”。
瑞恰兹说,当人们对语言进行情感的使用时,“重要的是态度而非指称”,“在这些情况中指称是真是假根本无关紧要”。
(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P.243)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关注语言的基本性质,但更关注语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关注语言在应用中产生的作用和意义。
瑞恰兹不仅重视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特征,而且还多次论述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和含混性。
他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别除了表现为不同的用法外,还表现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瑞恰兹强调,科学语言尽可能地做到表述准确,所以它们总是意义单一,没有歧义;而文学语言则具有多义性和含混性。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一、本文概述《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这篇文章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20世纪期间《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
通过对这一时期内各类批评观点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旨在揭示《红楼梦》在20世纪文学批评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解读、评价和再创造。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介绍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世纪初的传统文献学批评,到中期的现代文学批评,再到世纪末的多元化批评,每一阶段都体现了不同的批评理念和方法。
文章还将关注批评家们如何运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以及这些解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和学术背景。
通过对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的深入剖析,本文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视角,以理解这部经典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与演变,以及它在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独特贡献和重要地位。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读者对《红楼梦》及其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二、20世纪初期的《红楼梦》文学批评20世纪初期的《红楼梦》文学批评,开启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现代化的序幕。
在这一时期,传统的文献考证与文学鉴赏逐渐被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所取代。
学者们开始运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和批评。
世纪初的《红楼梦》批评,主要围绕着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审美意蕴等方面展开。
在主题研究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到小说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性,对小说的多义性创作主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人物形象研究上,学者们开始注重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在叙事结构研究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到小说的多维度叙事结构,分析了小说在叙述时间、空间、视角等方面的特点。
在审美意蕴研究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到小说的多元化审美意蕴,从语言、修辞、象征等角度挖掘小说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