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

合集下载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概念什么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描述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即木、火、土、金和水,这五种元素相互制约、转化和生生不息。

五行的含义木•木代表生长、蓬勃和活力之意。

•相关属性:春季、东方、星座中的青龙、颜色中的青色等。

火•火象征热情、活力和照明之意。

•相关属性:夏季、南方、星座中的朱雀、颜色中的红色等。

土•土象征稳定、重实和守护之意。

•相关属性:四季交替的节气、中央、星座中的伏羲、颜色中的黄色等。

金•金代表坚硬、光明和荣誉之意。

•相关属性:秋季、西方、星座中的白虎、颜色中的白色等。

水•水象征柔和、流动和洁净之意。

•相关属性:冬季、北方、星座中的玄武、颜色中的黑色等。

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认为,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木生火:木的生长需要火的照明和热量。

•火生土:火能将物体燃烧成土壤,促进土壤的肥沃。

•土生金:土壤中蕴含的矿物质是金属的来源。

•金生水:金属矿石熔化后可以成为水槽、水池等容器。

•水生木:植物需要水分才能茁壮成长。

相克•木克土: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火克金:熔融的金属容器会被火的高温烧毁。

•土克水:土壤会吸收水分,使水分减少。

•金克木:金属锋利的边缘可以砍伐木材。

•水克火:水能够熄灭火焰。

五行的应用领域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中医学:认为五行与人体脏腑、经络等有关,研究疾病与五行的关系。

•建筑风水:依据五行学说进行建筑规划与布局,追求环境与人的和谐。

•音乐艺术:五行学说影响了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园艺园林:五行学说用于设计和布置园林,使之与自然融洽。

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哲学思想,通过对宇宙和人类的观察与思考,以五行为基础解释和理解万物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五行学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建筑、艺术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正能量和秩序。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说明脏腑病的传变
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子病及母 肾 侮 肺

母病及子 心 乘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 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 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五行相乘


乘,以强凌弱,克制太过之意。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 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关系。 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
引起相乘的原因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一行的克制太过 ,导致被克一行的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 常。 如:“木亢乘土”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使“克我”一行的克制相对增 强,导致其本身更加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异常。 如:“土虚木乘”
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五脏一体观 自然界的五行系统 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联系 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病变的色部相生,表 示病证为顺。 病变的色部相克,表 示病证为逆。




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

1.3:五行学说

1.3:五行学说

(木克土)
木气偏亢 乘

土弱 (土生金)

金 (土弱不生金)
(金克木)
相侮与相乘的异同:
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或“不及” 引起
异: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 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 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往往同时发生。
附录:《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木青角酸生风东春
火赤徵苦长暑南夏
土 黄 宫 甘 化 湿 中 长夏
金白商辛收燥西秋
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五行归类表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五液
木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土脾胃口肉思歌涎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陰陽應象大論五〉:
45
二、解释病理传变
1、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子 脏。
木(肝)
(肾)水

金土
例: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肾精血不足
母病及子,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
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 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 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六五五七五五
味 色 音 化 气 方 季行脏 腑 官 体 情 声 华
酸青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爪









小 肠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到五种基本元素或者说“五行”中,分别是金、木、水、火和土。

五行学说包括以下内容:
1.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之间存在一种相生相克的循环关系。

2.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之间存在一种相克的关系,即某种元素可以克制另一种元素。

3. 五行运行规律:五行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通过互相制约来维持宇宙的稳定运行。

4. 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五行之间的平衡息息相关,不同的五行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组织和身体功能,通过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五行与八卦:五行学说与八卦图密切相关,通过将五行和八卦进行组合,可以推演出丰富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被运用于命理学、风水学、医学等方面。

总体而言,五行学说是观察和解释自然界和人体现象的一种理论框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和平衡规律,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内在联系与运行规律。

3-五行学说

3-五行学说
总之,临床上依据五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诊疗活动。 然而,五行学说毕竟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不可盲目地套 用。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再 进行治疗处理。
作业
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特性 简述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
3.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泻火法。 指泻心火以滋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不 足,心火偏亢之证。
此外,五行学说还可用于指导选择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以及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等。
如: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
(四)指导确定治则与治法 :
五行学说可帮助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 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体现“虚则补其母”治则的治法: 例: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 证。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 (水生 木)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是:
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 心生脾,心阳可以助脾之运化; 脾生肺,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 肺生肾,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主水; 肾生肝,肾藏精能滋养肝之阴血等等。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是:
肾制约心: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
火之亢烈;
心制约肺: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
盛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
生化、承载、受纳 沉降、肃杀、收敛 (刚柔相济)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五行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火→ 土→ 金→ 水肝→ 心→ 脾→ 肺→ 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哲学主义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

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

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之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即所谓“五大行系”。

五大行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

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胜。

五行学说认为大千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变化世界,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宇宙。

五行学说是说明世界永恒运动的一种观念。

一方面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另一方面又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对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所以,五行学说不仅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用以认识宇宙,解释宇宙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法则的一种学说。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誓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

五行的属性: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二、五行学说的内容(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1.五行相生(资生、助长、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关系。

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2. 五行相克(制约、阻抑、克服):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

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

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3.五行制化(相克并相生):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乘袭)。

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

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

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5.相侮(欺侮)。

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

相侮的次序也与相克相反,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相乘、相侮的两个规律,都是在病理情况下才会产生,例如,水气有余,便克害火气(所胜),同时水又会侮土(所不胜)。

如果水气不足,则土来乘之(所不胜),火来侮之(所胜)。

(二)自然与人体结构、机能的五行分属五行归类(三)五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①肝木乘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学习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成。

在《国语·郑语》中有“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尚书·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的记载。

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咸、苦、酸、辛、甘)之间相互的内在的联系。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

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其特点是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其特点是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其特点是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其特点是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其特点是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五行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制约和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脏腑间的病理影响,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第2章第2节五行学说

第2章第2节五行学说

(克) (克)
(克) (克)





五行相克次序
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 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 我“所胜”。《内经》中称相克关系为“所胜”与“所不 胜”关系。如以“火”行为例,因水克火,故水为火之所 不胜(克我者);因火克金,故金为火之所胜(我克者)。
五行相乘相侮原因及规律
木气有余
侮所不胜 制己所胜 (木旺侮金) (木旺乘土)
克我
我克



所不胜
所胜
正常相克关系
木气不及
所不胜侮而乘 己所胜轻而侮 (木虚金乘) (木虚土侮)
克我
我克



所不胜
所胜
正常相克关系
子母相及
及、至、到,此是连累、影响的意思。子母相及, 又称子母相犯,是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 引起相生关系的反常,包括母及子 (母病及子) 和子及母 (子病及母) 两个方面。
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相生
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具有依次递相资生、助长、 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
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 “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 子,《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因此,五行相 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
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 (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 相对平衡协调与发展变化。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 生土,土生金,火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克 水;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水生木,木生火, 水克火。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讲解五行学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五行概念1. 木:象征生长、扩张、发展和生命力。

2. 火:象征热情、创造、活力和光明。

3. 土:象征稳定、安全、保护和孕育。

4. 金:象征收敛、厚重、坚韧和财富。

5. 水:象征流动、柔顺、清凉和智慧。

二、五行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表示一种元素向另一种元素转化的过程,相克则表示某些元素之间会互相抑制。

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下:1.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相互促进五行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相生相助。

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如下:1. 木助火,火助土,土助金,金助水,水助木。

2. 木水相济,水火相济,火金相济,金土相济,土木相济。

四、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五行与人体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内脏分别与五个元素相应,分别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如果五行元素不平衡,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五、五行及其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中医、风水、占卜等领域,还被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中。

五行学说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含义: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
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特性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五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行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三)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乘 乘 乘 乘 乘
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相乘 发生原因:“太过”和“不及”
得相克之脉为逆。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
(还须结合药物的四气和升降浮沉等理论综合分析)
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控制传变,防患于未然。
相侮:反向克制致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1.确定五是肝病犯脾。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木曰曲直,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之性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之功
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的 依据:五行各自特性。
概 取象比类法。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一、定义: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二、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是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古人称“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古人称“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三、属性归类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

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

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中医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将事物归属于五行,并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统一性和事物正常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用相乘、相侮来解释事物间平衡失调的机制。

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辨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间存在着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克服的作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其所胜一事物的过度克制。

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克制次序遭到破坏,出现逆向克制的异常相克现象,又称“反克”。

因此,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正好相反。

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乘、相侮是五行关系中正常的生克制化失调所出现的异常相克情况。

实际上相乘、相侮可同时发生,即某一行力量过强时就会乘其所胜,侮其所不胜;某一行力量虚弱时会导致其所不胜的相乘和其所胜的反侮。

3 五行学说

3 五行学说

“ 相克” 和 “ 相乘 ” 是有区别的 , 前者 相克 ” 相乘” 是有区别的, 是 正常 情况下的制约关系, 后者是 异常 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 , 后者是异常 相克现象。 相克现象。
4. 五行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 五行相侮规律:侮即欺侮, 弱之意。 弱之意 。 相梅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 身太过, 使原来克它的一行 , 身太过 , 使原来克它的一行, 不仅不能 去制约它, 反而被它所克制, 即反克 , 去制约它 , 反而被它所克制 , 即反克, 反侮。 反侮。 相梅规律是:木侮金, 金侮火, 相梅规律是:木侮金 , 金侮火 , 火 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侮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 相侮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 其一, 当木过度亢盛时, 金原是克木的。 其一 , 当木过度亢盛时 , 金原是克木的 。 但由于木过度亢盛, 但由于木过度亢盛 , 则金不仅不能去克 木 , 反而被木所克制 , 使金受损, 这叫 反而被木所克制, 使金受损 , 水反侮金。 水反侮金。 其二,当水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 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 来乘木,而且上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
2.间接推断演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 间接推断演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 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属性 , 推演至其它相关的事物例 如 , 已知肝属于木 , 而肝合胆 , 主筋 , 已知肝属于木, 而肝合胆, 主筋, 开窍于目—— 胆 开窍于目 ——胆 、 筋 、 目属于木;已知 肾属于水, 而肾合膀胱, 主骨, 肾属于水 , 而肾合膀胱 , 主骨 , 开窍于 耳及二阴—— 膀胱、 耳及二阴 ——膀胱 、 骨 、 耳 、 二阴皆属 于水。 于水。 肝 木 目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什么是五行学说

什么是五行学说

什么是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在阴阳学说方面其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学说,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五行学说它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五种物质的不同配比,组成了万物,因此,世界万物都可以归入这五大类之中。

五行学说源于先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尚书·洪范》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到了战国晚期,贤哲们还根据五行的特点,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大类别。

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构建起一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

这一学说渗透进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一大方法。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一)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也是古贤用以解释世界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二)五行的特性古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抽象出五行的特性,并以此归纳各类事物的特点,并作出演绎分析。

现结合《尚书·洪范》的记载,将五行特性分述如下: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所谓“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的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

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火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

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稼”指播种,“穑”指收获。

所谓“稼穑”,指土地可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

延伸而言,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

由于农耕生产方式影响,古人对“土”特别重视,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以及“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发展与影
03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
五行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 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尚书·洪 范》中的五行观念。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学说逐渐 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与阴阳学说相互补充,共同 构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是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重要理论 框架。
性。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外,五行 学说还可以拓展到养生、康复、 心理治疗等领域KS.
五行学说与其他医学
04
体系的联系
五行学说与西方医学的联系
疾病分类
五行学说在疾病分类方面与西方医学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疾病分类的重要性, 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中的五脏与西方医学中的生理功能相对应,两者都认为五脏是维持人体 正常功能的关键。
五行学说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系统论思想
五行学说蕴含着系统论的思想,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与现代科学的系统论观点相一致。
木生火
火需要木的燃烧来维持其热度。
土生金
金藏于土中,需要通过挖掘等 手段从土中提炼出来。
水生木
水能滋养植物,使其生长茂盛。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
02
应用
五行与脏腑
木属性:肝、胆
水属性:肾、膀胱 金属性:肺、大肠
火属性:心、小肠 土属性:脾、胃
五行与病症
木行病症
肝气郁结、胁痛、黄疸
水行病症
肾虚、腰膝酸软、水肿
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05
与展望
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进展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
引申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火曰炎上
引申
炎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土爰稼穑
引申
生化、承载、受纳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金曰从革
引申
沉降、肃杀、收敛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水曰润下
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 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附1:五脏互藏

五行互藏:五行中任何一行皆包含有其他四行。
如:“五行者, 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 而 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 而复有互藏之妙焉。”-张 介宾 《类经图翼· 五行统论》

五脏相关:五脏中的任何一脏都从不同的侧面调 控着他脏的某些功能, 任何一脏的病变也均不同 程度地波及其余四脏。
⒊五脏病变传变规律(总汇)
如:肝脏有病
附:阐释五脏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五脏发病的一般规律, 是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
春天多发肝病 夏天多发心病 长夏多发脾病 秋天多发肺病 冬天多发肾病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⒈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从本脏所主色、味、 脉诊断本脏之病 从出现它脏所主色、 脉确定五脏相兼病变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弦,为肝病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水曰润下
引申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三、五行的归类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
法和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
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 外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 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 其五行归属。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 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木。同 理,则西方属金。

赤 黄 白

苦 甘 辛

暑 湿 燥

南 中 西







五行的分类(二) 人 五行 木 火 体 五志 怒 喜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窍 肝 心 胆 小肠 筋 脉 目 舌
土 金 水
脾 肺 肾

肌肉
口 鼻 耳
思 悲 恐
大肠 皮毛 膀胱 骨
课后小结:
1、何为五行? 2、五行的特性有哪些? 3、熟记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木曰曲直
曲— 弯 直— 曲 伸 直 能屈能伸。 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
引申
炎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土爰稼穑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
受纳

金曰从革
引申
沉降、肃杀、收敛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 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 A.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 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相乘 相侮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 (三)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病变从母脏传到子脏。肝肾阴虚 (2)子病及母:病变从子脏传到母脏。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传变 (1)相乘 肝气犯脾(木乘土) (2)相侮 肝火犯肺(木侮金)
五行学说
• 一、五行的哲学含义
• 1.五行始见于《尚书.洪范》,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
• 2.一气分五行,五行同一气。
• 3.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
• 二、五行的医学概念
•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中国古代的
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形态,属多元结构联系的整体思维形态。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 • • • •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木。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火。 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土。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金。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水。
木 火 土 金 水
东 南

长夏
湿







西








大肠














膀胱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五行相生: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相互克制、制约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五行与自然、人体对应表
五行
方 位 季 节 春 夏 五 气 风 暑
自然
生 化 生 长 五 味 酸 苦 五 嗅 臊 焦 五 色 青 赤 五 音 角 徵 五 脏 肝 心 五 腑 胆
小肠
人体
形 体 筋 脉 在 窍 目 舌 其 华 爪 面 在 液 泪 汗 在 志 怒 喜
本次交流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