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
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李贺诗歌惊现于中唐,时人为之震惊,后世在阐释上分歧极大。
主观臆测,假说附会,是挥之不去的幽灵。
针对“欲以本事说长吉诗”者,钱锺书曾尖锐批评:“皆由腹笥中有《唐书》两部,已撑肠成痞,探喉欲吐,无处安放。
于是并长吉之诗,亦说成史论。
”(《谈艺录》七《李长吉诗》)此种弊端,从根本上讲,是研究者把主观之见加于长吉,与作品的实际内容往往并不相符。
故历代说长吉诗者虽多,中肯可信者却少,迷惑不解,仍然是人们读长吉诗常有的感受。
面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不妨把某些无根据的附会史事之说搁置一边,而就李贺创作的渊源与来路作一番认真考察,并以此作为辨识李贺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的重要依据。
因为作者注意接受、大量吸收的是前代何种文学资源,追慕效法的是哪些作家,对他们自身的创作走向,必然有着深刻影响,同时也会给我们了解其如何吸纳前贤,镕裁众体,进而正确把握其作品内容与艺术提供可靠线索。
这样做会有助于避免诸多与作家实际创作无关的主观臆测。
而对于认识入世不深,主要以读书和写诗为生活内容的李贺来说,或许较其他作家更为重要。
本文提出李贺创作的赋体渊源问题,为以往学者所未曾道。
论李贺诗歌渊源,杜牧《李贺集序》称之为“《骚》之苗裔”,是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说法。
按:屈原《离骚》等篇,是赋的源头,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或者如汉代人径直以之为赋。
若据此而论,则“《骚》之苗裔”一语的内涵,理应包含赋家赋体对李贺的影响在内。
但历史资料显示,后代在理解或阐发杜牧的说法时,多半是从楚骚影响长吉最为显著的那种奇情幻思、比兴手法和幽峭的意境等方面着眼,至于楚骚是否以赋体特征影响李贺的问题,学者们可能是将《诗》、《骚》与汉魏至唐代之诗,都作为前后一脉相承的诗体看待,而未予深究。
事实上,《骚》在诗赋之间,其文体归属本即特殊,彼此界限暧昧,若把《骚》体影响简单归之为赋的影响,亦未必妥当。
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一般不再牵扯屈原的作品。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2011年第2期总第74期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ma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SocialSciencesEdition)No.2.2011TotalNo.74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孙文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钱锺书;《谈艺录》;李贺诗歌[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1)02—0043—04在中国诗坛中.李贺以其诗风的独特,想象,修辞,设色,造象等方面的离奇,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独特和珍贵的诗歌文化遗产.一千多年来,学习,模仿其诗歌创作的不乏其人.评论和研究其诗歌的学者更是不胜枚举.李贺诗歌的批评和接受史也因此不断丰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必须看到,在李贺诗歌的研究和评论方面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他就是钱锺书.钱锺书在其着作《谈艺录》中用大量篇幅评论了李贺的诗歌创作.笔者曾对上述内容进行过一番研习.今不揣谫陋.信手拈出几点来略作分析.以期与当今学人一同从钱先生不步人脚的评论中得到些有益于深入研究李贺诗歌的参考和启示一,论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对于李贺诗歌的创作特色.前人已谈过很多.钱锺书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作了概括.在《谈艺录》之七《李长吉诗》中,他论道:”长吉穿幽人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钱锺书认为李贺作诗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其首要用意皆在修辞设色.至于诗歌的立意谋篇等等都已退居其次.千百年来,李贺诗歌因此而遭人诟病.如李东阳在其《怀麓堂诗话》中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有山节藻税,而无梁栋”『2],意即李贺作诗,就像盖房子.其只管在斗棋短柱上雕绘.而缺少栋梁.没有栋梁.那短柱斗棋如何安放?房子怎么能立起来?又如黎二樵评《昌谷集》谓其”于章法不大理会”[.再如乔鹤侪《萝蘑亭札记》卷四至斥昌谷”短订成文,其篇题宜着议论者,即无一句可采.才当在温岐之下.温犹能以意驭文藻,昌谷不能”.钱锺书客观评判了上述观点.他认为李贺的诗歌创作并非全然不讲究谋篇布局.而只是不太讲究而已.李说显然有些过激.黎之评价才符合李诗的创作实际.接着,钱先生又进一步说:”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与《离骚》之连猝荒幻,而情意贯注,神气笼罩者.固不类也.古来学昌谷者多矣.”[s]并以此反驳了乔鹤侪说李贺诗歌中的议论”无一句可采.才当在温岐之下”的错误观点.在他看来,李贺诗心,犹如近视眼的视力,近则明察秋毫,在修辞设色方面有爽肌戛魄,酸心刺骨的效果和力量.远则大不能睹舆薪.命意谋篇不能做到情意贯注.前者自然是李诗的特色和优点.然后者并非全是李诗的缺陷所在.钱先生一反前人的观点.认为[收稿日期】2011-03—28[作者简介]孙文刚(1980一),男,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分院中文系讲师.44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李贺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李贺诗歌由于没能做到像屈原的《离骚》那样情意贯注,神气笼罩,因此才有”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的气象万千的效果,从而才迥异于《离骚》等作品,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世模仿李贺诗歌创作的人以极大的学习空间仅此一点.我们或许已窥见钱锺书在评论李贺诗歌方面的精到之处了钱先生对李贺诗歌总体特点的把握能独具慧眼.采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观点.并且他的观点已经深深触及到李贺诗歌接受过程中的美学意蕴二,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上文已经谈到.钱锺书认为李贺作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修辞设色”那么.李贺在诗歌创作中是如何修辞设色的呢?即李贺诗歌在艺术方面有何特色?对此问题,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论述甚详.要之.大致有二:首先.好用”硬”喻和”硬”词正如钱锺书在《谈艺录.序》中所言,文学评论宜将中西文化”打通”.从两者之间寻求人类共同的”诗心”和”文心”在评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时他也采用了中西”打通”的方法,在《谈艺录》之九《长吉字法》中,他认为李贺的诗歌同西方的赫贝儿的歌词, 爱伦坡的文,波德莱尔的诗一样,他们都”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如《李凭箜篌引》中有”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67的句子.用”玉碎”和”石破”来比喻箜篌弹奏所发出的空灵声音;《秦王饮酒》里”敲日玻璃声”E73,以坚硬的玻璃喻太阳.敲之可以发声;《马诗》其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8_敲击嶙峋瘦骨发出铜声.以铜比瘦骨等等如此表面上看似大不相同或毫无可比性东西.等到了李贺笔下便都能找出它们的几分相似之处.从而达到他用”硬”作喻的目的[93并且在这些”硬”喻中.有很多像”玉碎”,”石破”之类的把美好的硬物毁坏给人看的比喻.这使李贺的诗歌有了某种悲剧色彩钱先生在仔细研究了李诗后.又指出李贺好用“硬”词.具体表现在其诗歌中运用的很多动词和形容词都具硬性.如他描写弹箜篌的声音:”空山凝云颓不流.”[1o3”凝”字带有硬性:《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11]’’断”字也带硬性;《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胭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E12]其中,”压”,”摧”,”凝”,”重”等词均带硬性;《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㈣”剪秋水”的”剪”也明显具硬性总之.喜用”硬”词是李贺诗歌修辞方面一个突出的特色[14]其次.刻意营造意境阴凄,悚人毛骨的”鬼”意象.在《谈艺录》中,钱锺书指出李贺有善于写鬼,刻意营造凄冷诗歌意象的嗜好他盛赞李贺诗歌中”咏鬼诸什.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对历代写鬼作品的整体考察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从楚辞中的《山鬼》,《招魂》开始.中国就形成了写鬼的艺术传统.到乾嘉胜流题罗两峰《鬼趣图》为止,这些写鬼的艺术作品都各具特色.它们或以诡诞谬幽为特色.或以托喻嘲讽为表征.然而在写鬼的艺术作品中.能刻意营造”意境阴凄,悚人毛骨”之鬼意象的,李贺之外别无他人,写鬼已成为李诗的一项的重要内容_l6]李贺诗集中如”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渗渗虫啧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_j7],”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倡],”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I9],”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I2ol,”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E21]等诗句,写荒芜的山野,惨淡的黄昏,阴森的墓地,而活动于这些场所的则是忽明忽暗,忽闪忽灭的鬼灯,萤火,百年老鹗,食人山魅.诗中展现的一幅幅阴森恐怖的图画令人毛骨悚然. 心中寒意顿生三,论李贺诗歌的思想特色在《谈艺录》中,钱锺书虽对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特色论述颇略,但还是有所涉及的.如在《谈艺录》十四《长吉年命之嗟》中,他评论说:”细玩昌谷集.舍佑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钱锺书目光犀利,他能够从李贺诗歌表面上的牢骚抒泄中深切地洞察到其诗歌创作的真正用意所在.他认为李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对”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和人生有尽”的低回咏叹.如《天上谣》:”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以羲和驾日东行快如跑马喻时间过得快.以自然界沧海变桑田,扬起尘土说明变化之大,衬出人生的短促.又如《浩歌》:”南风吹2011年第2期孙文刚: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45 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_24_沧海桑田,人世多变,即使长寿的彭祖和神巫也难免几回生死诗歌极言人生的短促以及人们面对生死定数的无奈.诸如此类例子还有:“劫灰飞尽古今平”,”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27],”羲和聘六辔,昼夕不曾闲.弹乌崦嵫竹,扶马蟠桃鞭”,”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等等.这些诗都是对日月渐老,沧海巨变,人事代谢的低回咏叹.李贺为什么要在诗歌中多次咏叹人生和时光呢?钱锺书并没有做臆断.但他却把研究视角转向另一个方面.即同为咏叹人生和时光.他与别的诗人相比有何不同?为此,钱先生将李白,李贺两人咏叹人生和时光的诗作了横向比较_3.李白《日出入行》诗日:”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_3]李白在诗歌中面对人生短促的现实.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大多是主张乘化顺时.一切顺乎自然.而李贺则不然.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感流年而欲驻急景”的思想倾向.即感叹时光过速.想把它留住.如《苦昼短》:”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_33]传说羲和驾龙拉车载日在天界环行①.李贺欲斩龙足使车子停下来.留住时间.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李白,李贺同样是在诗歌中抒发人生短促,时光易逝的思想,但钱先生却能从同中见异,其分析确实十分细致.四,论李贺诗歌的创作风格李贺刻意”修辞设色”的艺术个性和特色以及“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的低回咏叹”的思想特色,这两者共同体现在李贺的诗歌中.就是他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对于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钱锺书在《谈艺录》里论述得颇为详细.他认为李贺诗歌的创作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虚荒诞幻,二,凝重险急.三,朴健舒爽.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首先.李贺诗歌最为突出的风格是虚荒诞幻.钱锺书结合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序》评论了李贺诗这种风格.杜牧在其《李长吉歌诗序》中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眵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眩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指出了李贺诗的种种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虚荒诞幻钱先生对此表示认同.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具有荒诞诗风的诗人诗歌的考察,得出”长吉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_35].即他认为李贺与六朝诗人鲍照的诗风极为相近.但只是相近.而并非相同.两者诗风具体有何不同.钱先生并未深究,我们可举一例来说明.鲍照《代蒿里行》:”同尽无贵贱,殊愿有穷伸.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结我幽山驾,去此满堂亲.”[36]又《代挽歌》:”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都是吊死者的歌,但没有写到鬼唱,而李贺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囊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王琦注:”不知幽风冷雨之中.乃有香魂愍吊作书之客.若秋坟之鬼.有唱鲍家诗者.我知其恨血人土,必不泯灭,历千年之久,而化为碧玉者矣.”]鲍照之诗.只吊死者,而李贺却奇想忽发说秋坟鬼唱诗.并且还联想到鬼的香魂吊作书之客.联想到恨血千年化为碧玉.如此奇思异想,非鲍照所有上述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鲍照和李贺同样都写有充满鬼趣的诗歌.但由于李贺诗歌的想象更为夸张和离奇些.所以他的诗歌的虚荒诞幻的风格是鲍照所不能及的其次.凝重险急是李贺诗歌又一风格特色.钱锺书比较了李贺与鲍照两人的诗歌.认为鲍诗具有”操调险急”的风格.李诗虽然与这种诗风相类,但李诗却不像鲍诗那样流易.而是变流易为凝重.凝重又能险急”凝重险急”是李贺诗歌别开生面之处,这种“凝重险急”的诗风既非”昌黎之长江秋注,千里一道”.亦非”东坡之万斛泉源,随地涌出”,而是”如冰山之忽塌.沙漠之疾移.势挟碎块细石而直前,虽固体而具流性也”…李贺诗歌就具体的修辞设色而言.皆凝重坚固,而从总体上来看,其诗歌中所生发的意象又是运动不居,”迅疾流转”的,为此,钱锺书列举数例来说明这种风格.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41]李贺在描写弹箜篌的声音中.用”昆山玉碎”状声音清脆,用”凤凰叫”状音变和缓.用”芙蓉泣”状声音惨凄,用”香兰笑”状①《淮南子?天文训》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许慎《说文》注日:”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46北京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声音冶丽.用”融冷光”状声音和煦.用”动紫皇”状声音能感动天神.用”石破”状声音激越,用鱼跳蛟舞言声音能感动异类.用吴质不眠听到露湿寒兔状声音的美妙.使人忘倦,从多方面来描写箜篌音声之美妙.就个别比喻说,”玉碎”,”石破”的玉和石是坚硬的:”跳波”的”跳”.”蛟舞”的”舞”.”斜飞”的”飞”是飘逸飞动的.这就是李贺诗歌”凝重险急”的风格.再如”自言汉剑当飞去”『42_,”烟底蓦波乘一叶”[矧,”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碎霜斜舞上罗幕”[45]等句中的”飞”,”蓦”,”转”,”扑”,”舞”等字,钱锺书认为皆为飘疾字.李贺诗歌正是通过频繁运用这些字才使凝重的意象变得飞动流转起来.而这正体现了李贺诗歌”凝重险急”的独特风格.此外.李贺也有一些风格朴健疏爽的诗作.此类诗虽为数不多.但这种风格却不容被忽视.钱锺书在《谈艺录》中举例说:”长吉诗如《仁和里杂叙皇甫浞》,《感讽》五首之第一首,《赠陈商》等,朴健犹存本色,雅似杜韩.《开愁歌》亦为眉竦目爽之作. 《苦昼短》奇而不涩,几合太白’,玉川为一手.”[盯李贺这类诗歌虽少.但也十分重要.它无疑给李贺以“虚荒诞幻”和”凝重险急”为主导的诗歌中注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要全面理解李贺诗歌风格特色.我们就不得不注意钱锺书提到的李贺诗歌中具有这类风格的诗.综上所述,在《谈艺录》一书中,钱锺书以其学识的渊博和洞察力的深切.对李贺诗歌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些评论.就内容而言.有对李贺诗歌总体特点的把握.也有对李贺诗歌艺术和思想特色的理解.还有对李贺诗风的总结等等.其批评所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或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或用中西文化’’于丁通”的方法,或用古今对比,同中求异, 或用辩证的方法.其评论文字旁征博引,精到独特.可以说.钱锺书在评价李贺诗歌中纵贯古今,打通“中西”的宽广批评视野.经典警策的语言以及流露出来的学术功力的深厚和睿智.这些在当代人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一言而蔽之.在李贺诗歌的批评和接受史上,千万不能忽视钱锺书!他对李贺诗歌所作多方面的评论和所使用的批评方法.无疑对李贺诗歌甚至对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参考文献】[1】[5】[9儿14][15]【16】[22儿3O】31】[35][4o][46][47】钱锺书. 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p46,p46,p48,p49,p49,p49-50,p58,p58~59,p59,p48,p50,p50~51,p58.【2】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p1381.【3】[4]吴企明.李贺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94.p357,p355.[6]【7】【8】[10】【11】【12】【13Ⅱ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3]【34]【38]【39][41][42][43】【44][45]【清it琦等.李贺诗歌集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p31,p76,pl00,p31,p4O’p52,p57,p121,p56,p157,p282,p284,p70’p72’p76’p97,p159,p271,p57,p222,p4,p74,p75,p31,p36,p44,p62,p67.[32】[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p211.[36][37】黄节.鲍参军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95,D196.OnQianZhongshu’SCommentsonLiHe’SPoetryinTanYiLu SunWengang(SanyaCollegeHainanUniversity,SanyaHainan572022,China) Abstract:InthehistoryofcriticismandacceptanceonLiHe’Spoetry,QianZhon gshuisabsolutelyoneofpoetswhocannotbeignored.Withhisprofoundknowledgeandwisdom,QianZhongs huconsultedallkindsof informationandquotedextensivelyfromawidearrayofsources,includingthea ncientandthemodem,theEastandtheWest,andmadebrilliant,incisiveandcomprehensivecommentsontheg eneralcharacteristics,artisticfeatures,thinkingfeaturesandstyleofLiHe’SpoetryinTanYiLu.Researchinga ndanalyzingtheMr.Qian’ScommentsontheLiHe’SPoetryandhiscommentsmethodswilldefinitelyhavet hegreatsignificancetoin-depthstudyingLiHe’SPoetryandTan gpoetry.Keywords:QianZhongshu;TanYiLu;LiHe’Spoetry。
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
论李贺诗歌的鬼神意象作者:张慧如来源:《语文学刊》 2018年第4期[摘要]诗歌的意象是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作家风格的重要因素。
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诗歌意象以及李贺诗歌意象的概说,二是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分析,三是李贺诗歌鬼神意象的成因。
[关键词]李贺;诗歌;鬼神意象[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4-0071-05doi:10.3969/j. issn. 1672 - 8610.2018.04.012一、李贺诗歌意象概说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诗人,李贺一生所创作的诗歌约242首。
而诗歌中的意象多种多样,通过整理这些诗歌可以发现,李贺诗歌书写的意象主要包括植物意象、自然意象、动物意象,以及鬼神意象等等。
目前学术界对意象进行分类时有多种方法,例如:夏之放的《文学意象论》将意象分为审美、想象、幻想等级类,而袁行霈将诗歌意象分为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自身、人的创造、人的虚构五类。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似乎都不能适用于所有诗歌意象的分类,具体诗人的诗歌意象分类似乎应该具体分析。
鉴于此,本文从词性的角度对李贺诗歌意象进行分类,即主要包括名词性意象和形容词性意象。
名词性意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形容词性意象大致可分为:冷、香、黑等等。
作为中唐时代颇具代表性的诗人,李贺的诗歌以奇诡的风格而广泛被人们称赞。
正如杜牧评价李贺诗歌风格:云烟连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昂昂,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纂顶,不足其古也;时花美也,不足为其色也;荒国眵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奇荒诞也。
李贺诗歌意象丰富,牛鬼蛇神,不一而足,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
李贺诗歌千姿百态的意象形成了其光怪陆离的艺术风格,这些都扩展了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
骚辞鬼唱见昌谷——李贺诗歌教后散谈发表时间:2017-05-04T14:59:16.2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月作者:费婷婷[导读] 不知所云。
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22 摘要:李贺乃又一少年英逝唐朝诗才。
此才并非人间凡物。
今人钱钟书于《谈艺录》专章论述昌谷,概言其诗“操调险急,雕藻淫艳”。
不知所云。
李贺世称鬼才,其《苏小小之墓》颇有后世《聊斋志异》的鬼气森然。
关键词:黑色;悲剧;鬼才提及古代诗歌,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联想到唐诗。
唐代,我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浓厚的文学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
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让人无法不为之驻足赞叹的奇葩――李贺的诗歌不若太白之飘逸,王勃之清雅,子美之沉郁,却以其幽怨怅茫、诡谲凄艳的美感而卓然屹立于唐代诗歌史上,令无数人为之折服、赞叹。
杜牧《李贺集序》,称昌谷诗作“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确然。
李贺诗作的瑰丽,承自楚辞。
比如《雁门太守行》起首那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或如《绿章奉事》的“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更不用说《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即便是比较日常的题材,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也会有句如是:“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昌谷最为直抒胸臆的诗作,无疑是洛阳失意后回乡途中挥就的《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如此一番牢骚,显然颇与屈原《离骚》相类。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一、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幽冷、荒诞是李贺诗歌的整体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曾用“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概括李贺诗歌总体风格,并高度赞扬了李贺天才般创作才能。
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同时指出李贺虽然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而修辞设色,确实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量。
钱钟书先生对于李贺诗歌的品评非常独到,钱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概括出了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手法新颖、意象跳跃、语言峭奇、瑰丽”等艺术特点。
二、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的表现总是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用字不仅是语言艺术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胸襟、才思的反映。
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在“炼字”中得到充分体现。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长吉字法”论李贺诗风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指出其用字上的特点。
李贺用字刻意求奇,“无一句不经百炼”。
李贺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长吉诗中“奇”处处可见。
在《感讽五首・其五》中“蟾光挂空秀”的“蟾光”指月;《贵公子夜澜曲》“腰围白玉冷”的“白玉”指腰带;《南山田中行》“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冷红”指秋花;以上所举,正是钱先生论李贺用字中所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
李贺诗中的离奇比喻也同样是求新,李贺抓住喻体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发挥想象。
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
《大堤曲》中的“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一句,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多节的老“枫树”相对,用“菖蒲花”比喻容易流逝的女子的青春年华,用多节的老“枫树”比喻老丑之状,用这两种植物来曰美曰丑,颇具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
李贺“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昆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
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李贺的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时辈”,屹然别立于中国诗歌长河,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荒诞幻”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意象为审美追求的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时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之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此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
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诗鬼诗仙的审美范式辨异——从钱钟书的李贺诗评出发
鉴赏诗鬼诗仙的审美范式辨异——从钱钟书的李贺诗评出发杨 阳 山东大学文学院摘要:钱钟书先生在其《谈艺录》中言及李贺时,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遣词造句摹写设色上的成就。
同时,也指出了李贺诗在构思用意上的不足,谋篇命题上缺乏相对宏大的艺术视野。
从钱先生的评价出发,以与其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李白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李贺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李贺;审美范式;钱钟书诗评李贺与李白同为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艺术创作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皆写神鬼玄幻、皆有极大的梦幻色彩,各自有比重较大的梦幻诗;同时,都对于乐府诗有着各自的继承与发展,都是浪漫主义传统的发扬者;在创作上都以奇特的艺术想象和别出机杼的艺术构思而获得赞誉。
但李贺之诗名难匹李白。
钱钟书对于此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
李贺之诗将注意力放在了诗歌的用词新奇上,冥思苦吟、苦心经营。
似宋代文人靠才情而作诗,多以古题发挥。
而李白创作则不同,多即兴而作一气呵成,整体诗歌的气象自然流畅、关照宏大。
创作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诗仙、诗鬼两种不同的审美范式。
李白代表的是人们对于舒张与展露的情感表达上的满足,而李贺代表着的是好奇与求异的审美追求的满足。
具体来说,就是二者在语言表达和诗歌主题用意上的差异。
语言表达上,李白直抒胸臆畅快淋漓,李贺幽曲晦涩曲意难解。
所谓白善议论、贺工描摹。
一方面,二者诗歌有着意象疏密上的不同。
李白的诗往往大处着眼,意象、议论、情感浑然一体,大开大合而没有对于意象的过度应用,只是简单的勾勒。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不加堆砌,不是每句一个或者多个,而是好多句共同构成完整意象,疏朗适中。
所以李白对于自己的情感有一个直接的抒发,诗歌的主题和所寄寓的情感是明确可感的。
而李贺则将意象进行铺排与描摹,情感不进行直接的抒发与宣泄,有意寄托在意象之中,需要人们多层的解读与阐释。
李白诗中景象往往虚写,物象更多是一种感觉而非具体情态。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6],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
〈秋来〉可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又引谭友夏云:“诗家变化,盛唐已极。
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
”钱锺书的《谈艺录》辟有八章是专论昌谷诗,说李贺在六朝作家中最近鲍照,除在诗中说鬼外,“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又说“若偶然讽喻,则又明白晓畅,如《马诗》二十三绝,借题抒意,寄托显明。
”钱锺书发现李贺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符合西方几个著名诗人(如英国的柯勒律治)的'风格[7]。
葛瑞汉在《晚唐诗选》中称李贺:“久被漠视之后,最近才被重新发现的诗人。
”思想内容李贺的诗多方面反映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
其诗歌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坚持正统,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历史上为国家统一和在中唐平叛乱战争中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揭露并抨击藩镇叛乱、祸国殃民的罪行。
如:《猛虎行》。
反对宦官专权,揭露他们扰乱朝政的祸国罪行和无能懦怯的丑态。
如:《汉唐姬饮酒歌》。
无情揭露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
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有力地抨击任人唯亲的腐朽政治。
如:《赠陈商》、《崇义里滞雨》。
揭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钱锺书的李贺诗歌四论
钱 锺 书 的李 贺 诗歌 四论
孙 文 刚
( 南 大学 三 亚 学 院人 文 与 传 播 分 院 海 南 三亚 5 2 2 海 7 0 2)
提
要 :在李贺诗 歌批评 和接 受史上 , 锺书是 绝对不 能被忽视 的一位 大家。他 以其 学识 的渊博 和睿智 , 钱 旁征博
引, 纵贯古今 , 打通“ 中西”, 李贺诗 歌的总体特点 、 对 艺术和 思想特 色 、 风格等进 行 了精 到而全 面的评论 , 究和分 研 析钱锺 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 的评 论 以及评论 时所使用 的方法, 这无疑对李 贺诗歌 以及 整个唐 诗的深入 研究都具
K yw rs i h nsu L ’ ot ; eea caat iis rs cf trs tik gf trs t e e o d :Qa Z ogh ; i n He Sper gnrl hrc r t ;a ii e ue ;hn i a e;s l y esc t t a n eu y
有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钱锺 书; 李贺诗歌 ; 总体特点 ; 艺术特 色 ; 思想特 点; 创作风格 中 图分类号 : 6 15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 00 0 0 2 0 1 4 7 2 1 ) 3— 0 4— 4
On Qin Z o gh SF u mme t 0 ’ o ty a h n su’ o rCo ns nLi He SP er
,
t e , hn i a rs n y f i e S ot .R sacig n g c i eM .Qa ’ o m ns nteL H ’ u s tikn f t e ds l o ’ er eerh da l in t r i S m et o i e S r g e u a te L H p y n a n iz gh n c h
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
錢鍾書《談藝錄》對李賀詩的新評價陳雅萍*摘要過去不少文學史論對李賀的評價,往往認為「鬼才」或「鬼胎」是陰柔乖媚的小家風範,且由史學的觀點批判李賀詩不能反映現實生活,而忽略了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直到近代,才逐漸有文學評論家發覺出李賀詩的藝術,而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更嘗試以「藝」的出發點來談李賀的成就,開啟閱讀李賀詩的風氣,此後,李賀的作品在國際上也獲得英美、日本學者的青睞,分別出現了英譯中國詩集《寂寥集》(Poems of Solitude)、《李長吉歌詩》(The Poems of Li HO)、《中國文學選集》(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等,節錄了李賀的作品,並加以肯定,一反過去漠視李賀成就的選材觀點,因此,葛瑞漢在《晚唐詩選》中稱呼李賀為﹕「久被漠視之後,最近才被重新發現的詩人。
」。
*目前為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班三年級研究生。
曾發表〈宗教慈悲情懷---試探魏晉南北朝造像記之倫常關係〉、〈錢鍾書《談藝錄》中「物」、「我」的符號關係及其應用〉、〈從〈知言疑義〉分析朱熹由心學發展成理學的途徑〉、〈從〈讀余隱之尊孟辨〉析論朱熹的王霸思想〉。
關鍵詞: 李賀、錢鍾書、談藝錄、通感、曲喻一、前言談到李賀,不免讓人直接聯想到「鬼才」的稱號.,對照於李白「詩仙」、杜甫「詩聖」,便可反映出李賀不同於李白豪宕飄逸的風格,亦不類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透過對比,更彰顯出李賀詩帶有奇詭晦澀的陰柔色彩,(以下略…)二、錢鍾書評選詩歌的原則錢鍾書在《談藝錄》的序文一開頭,談到:「《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
......以匡鼎之說詩解頤,為趙崎之亂思係志。
掎摭利病……三、錢鍾書《談藝錄》評李賀詩錢鍾書既然以「藝」的角度來撰寫《談藝錄》,也必然需要標誌出他所介紹的詩人,其創作的藝術價值所在,因此,〈李長吉詩〉開頭便談到「自杜牧之作(一)李賀詩的無理性中國早期的詩學觀念裡頭,詩歌的功能不外乎「言志」,不僅只傳情達意,更要具有教化的意義,到了孔子提倡詩教,如《論語〃陽貨》中載,子曰:……(二)李賀詩歌字法修辭的通感說概覽李賀《昌谷集》的作品,錢鍾書發現李賀在運用語言文字的獨特方式,而且這種語言技巧正好也符合西方幾個著名詩人的風格,可以彼此對照……參考書目一、專書1.錢鍾書:《談藝錄》(〈錢鍾書作品集1〉),台北:書林書局,1988年11月。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钱锺书《谈艺录》中的李贺诗歌论
孙文刚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孙文刚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谈艺录》与钱锺书的清诗研究 [J], 李金松
2.钱锺书《谈艺录》中的中西诗学共同体意识 [J], 陶家俊
3.钱锺书《谈艺录》三个人物字号误识之考析和思考 [J], 张继定
4.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创作及相关理论--以《槐聚诗存》《谈艺录》为主要考察对象[J], 钱志熙
5.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创作及相关理论——以《槐聚诗存》《谈艺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J], 钱志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锺书论李贺诗旨赘证
钱锺书论李贺诗旨赘证李乃龙【摘要】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文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
“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0(022)001【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钱锺书;李贺;笔补造化;文学;主题思想【作者】李乃龙【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李贺有诗曰《高轩过》,明人胡应麟称之为唐人歌行中“惊绝一时”的名篇(《诗薮》内篇卷三),其中的“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世人皆知此乃称颂韩愈和皇甫之生花妙笔可补造化之不足而使之尽善尽美。
钱锺书先生独具只眼,看出此语“不特长吉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大原、艺事之根本,亦一言道着矣。
”(《谈艺录》一五)精辟地指出了理解李贺诗歌的关键,钱先生此论已被学界公认为的论,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李贺”条即谓“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
”但李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什么?其所补的“造化”是什么?怎样“笔补”?钱先生只开风气不为师,未详示于天下。
学术界迄今未见有文证释。
今请为申足之。
“造化”一词,其含义有人之外的“天地、自然界”和人本身的“运气、福气”两端。
“笔补造化”的前提是缺陷的存在。
在李贺看来,造化的两端都存在着须“笔补”的缺陷。
先看后者。
李贺对自身的缺陷有清醒而痛苦的认识。
这位只在人间度过27个年头的诗人,却有着许多别的享年72岁的人也不见得会遇上的难堪遭际:他是唐宗室大郑王李亮之后,在重视门第的唐代,在诗中一再提及这一点。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仁和里杂叙皇甫》自称“宗孙”;《许公子郑姬歌》:“蛾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诗人在美人面前自表“皇孙”,夸耀高贵的门第。
直到元和十年,亦即诗人去世的前一年。
钱钟书《谈艺录》网络阅读连接
钱钟书《谈艺录》网络阅读连接钱钟书《谈艺录》网络阅读连接/Qianzhongshu/index.htm《谈艺录》是文学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书中对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
该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一、鉴赏论(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一、鉴赏论(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一、鉴赏论(三)论诗注引文一、鉴赏论(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一、鉴赏论(五)论引后注前一、鉴赏论(六)论纠正误注一、鉴赏论(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一、鉴赏论(八)元好问评苏诗一、鉴赏论(九)注明诗旨一、鉴赏论(一○)注诗要识用典意一、鉴赏论(一一)理趣诗解一、鉴赏论(一一)理趣和理语解一、鉴赏论(一三)婉曲和理趣解一、鉴赏论(一四)折柳解一、鉴赏论(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一、鉴赏论(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一、鉴赏论(一七)论言为心声一、鉴赏论(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一、鉴赏论(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一、鉴赏论(二○)李贺《恼公》诗赏析一、鉴赏论(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二、创作论(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二、创作论(二)“选春梦”的创作论二、创作论(三)谈灵感二、创作论(四)谈“活法”二、创作论(五)谈妙语二、创作论(六)抓“诗思”二、创作论(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二、创作论(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二、创作论(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二、创作论(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二、创作论(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二、创作论(一二)论若即而离二、创作论(一三)行布二、创作论(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二、创作论(一五)设想与同感二、创作论(一六)写景手法二、创作论(一七)写水中倒影二、创作论(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二、创作论(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二、创作论(二○)避免词意重出二、创作论(二一)引申三、作家作品论(一)论陶渊明三、作家作品论(二)历代论陶渊明诗三、作家作品论(三)论唐宋人推陶诗三、作家作品论(四)论庾信诗赋三、作家作品论(五)论张籍诗三、作家作品论(六)论白居易诗三、作家作品论(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三、作家作品论(八)论李贺诗的风格三、作家作品论(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三、作家作品论(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三、作家作品论(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三、作家作品论(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三、作家作品论(一三)评司空图《诗品》三、作家作品论(一四)论梅尧臣诗三、作家作品论(一五)论黄庭坚诗三、作家作品论(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三、作家作品论(一七)论赵孟钍�三、作家作品论(一八)论竟陵派诗三、作家作品论(一九)竟陵派诗论三、作家作品论(二○)论阮大铖诗三、作家作品论(二一)论叶燮诗三、作家作品论(二二)论方苞三、作家作品论(二三)论钱载诗三、作家作品论(二四)论学人之诗三、作家作品论(二五)论赵翼诗三、作家作品论(二六)论田雯尊宋诗三、作家作品论(二七)论诗文之累三、作家作品论(二八)评黄遵宪诗三、作家作品论(二九)评严复诗三、作家作品论(三○)评王国维诗和论三、作家作品论(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四、文学评论(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四、文学评论(二)好诗似曾相识四、文学评论(三)论圆四、文学评论(四)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四、文学评论(五)论水月镜花四、文学评论(六)诗有别才别趣四、文学评论(七)以禅喻诗四、文学评论(八)论神韵、性灵、格调四、文学评论(九)性灵与学力四、文学评论(一○)神韵与典、远、谐、则四、文学评论(一一)活法与死法四、文学评论(一二)活路与死门四、文学评论(一三)诗中理语四、文学评论(一四)评袁枚诗论四、文学评论(一五)评《红楼梦评论》四、文学评论(一六)消纳四、文学评论(一七)附录五、文体论(一)论诗乐离合五、文体论(二)文体递变五、文体论(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五、文体论(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五、文体论(五)柏梁体五、文体论(六)章咒气与偶颂气五、文体论(七)以诗品作诗五、文体论(八)传记通于小说五、文体论(九)八股文通于戏曲六、修辞(一)博喻六、修辞(二)曲喻六、修辞(三)曲喻和双关六、修辞(四)喻之二柄六、修辞(五)喻之二柄异边六、修辞(六)通感与摹状六、修辞(七)仿拟六、修辞(八)比拟不当六、修辞(九)以目拟文六、修辞(一○)反仿六、修辞(一一)拟人与借代六、修辞(一二)言用与借代六、修辞(一三)对偶六、修辞(一四)当句对六、修辞(一五)翻案六、修辞(一六)出处六、修辞(一七)练字六、修辞(一八)“丧”字异读六、修辞(一九)改词六、修辞(二○)“鸭先知”辩六、修辞(二一)窠臼六、修辞(二二)修辞疵累六、修辞(二三)句式变化六、修辞(二四)章法七、风格(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七、风格(二)唐宋诗风格之别七、风格(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七、风格(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七、风格(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七、风格(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李贺诗歌独创性的成因
李贺诗歌独创性的成因李贺身体方面的孱弱,人生路上遭遇的种种挫折等,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用语独特新颖,内容荒诞诡谲,意境光怪陆离,情感或激越昂扬,或凄凉低沉,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高远人生理想的难以企及李贺的诗集中有很多作品具体阐述了他的人生理想,如《马诗》、《南园》,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表达了他渴望建立赫赫战功的雄心。
可正因为这一理想的远大和难以实现,成为了他壮志难酬,悲愤感伤的重要原因。
试想,李贺的理想究竟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诗人自身的情况来看,这一理想的成功率有多高,成为悲剧的概率又是多大?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理想和抱负的落空,是诗人不停悲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社会情况来看,在唐代这样一个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朝代,盛唐人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政治理想在中唐人身上依然如旧。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产生,对文人的立身行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提出“修己以安人”,提高自身涵养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在儒家思想中,个人除了要“独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个人不仅以个体的方式存在,更以群体中的一员存在,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种价值观念的存在,使得天下的“士”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自觉承担起社会落在个人肩上的各种责任。
李贺也不例外。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社会生产也遭受严重破坏,李唐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
经过两税法等一系列经济改革之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为宪宗时代所谓的“中兴”准备了物质条件。
在贞元末年至元和年间,出现了一批诗人,在“中兴”的背景之下,萌生出革除弊政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自觉的参与意识。
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思潮,而儒家思想中的拯救时弊,积极用世的精神和思想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尽管李贺体弱多病,“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却依然为这伟大的理想而燃烧。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李贺诗在中唐诗坛风格独特,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中唐诗人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中唐诗坛上流派很多,风格多样。
但李贺的诗个性很突出,有自己奇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李贺的诗极富艺术魅力,很多人喜欢他。
但他只活了二十七岁,可以说才高命短,很让人遗憾。
倘若天假其年,相信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来,那中国文学史就更精彩了。
天妒英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常见的事,虽然让人难受,却也无可奈何。
所以杜甫就说:“魑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
”也算是看透世事了。
看看历史上的著名诗人,那个不是人生坎坷,命运蹭蹬?屈原忠而被谤,一腔忧愤,自沉汨罗的遭遇成了后世文人永久的感叹唏嘘。
欧阳修说:“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
”清代的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说的都是同一道理。
李贺虽然是皇唐旧孙,可也命途多舛。
到他的时代,李唐王朝已经衰落了。
皇帝不思进取,大臣醉生梦死,国势一日不如一日。
可李贺偏偏想有番作为。
不想事与愿违。
先是有人借他父亲名肃,进”同音,阻止他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也就做了个太常寺的封礼郎,终生郁郁不得志,在苦闷绝望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但李贺的诗却作的很好,在他现存的243首诗中,名篇佳作不少。
连毛泽东也很喜欢他的诗。
李贺的诗确实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李贺喜欢把繁华的事物放在惨淡的意境中,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一种繁华走向衰败的萧条景象。
这是唐王朝从贞观之治走向安史之乱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贺自己家世衰落的真实写照。
李贺的诗歌像一个衣着豪华却已走向末路的王孙,也像一个浓妆艳抹、外表华丽,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黯然落泪的女郎。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春天的夜月本来是怡人之景,但一两声鸦啼又凭添出了几分哀伤的情调。
朱络变暗,断石苔藓,玉碗残露,银灯旧纱,无不是繁华过后的凋零,无不体现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凄凉之感。
《谈艺录》读书笔记
《谈艺录》读书笔记《谈艺录》是当代著名学者钱鍾书早年最重要的学术著作。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
由于涉猎有限,我无法对钱钟书诗学的深湛处一一评说,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举一两个例子。
比如李贺,《谈艺录》有数条论及,显见作者是深有见于其诗的。
自杜牧序李贺诗有牛鬼蛇神之目,以为"少加以理,可奴仆命骚",后人多有曲为之辩者。
钱钟书举出铫羹湖《昌谷诗注》、朱轼《笺注长吉诗》,张箦斋《涧于日记》、刘须溪《评李长吉诗》、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舒梦兰《古南余话》诸书所论,指出"姚、陈、张辈谓长吉之诗妙在乎有理而猝不能解刘、胡、舒辈谓其妙在乎无理而正不须解;二说相反,而均一反牧之‘少加以理后’之说"。
他首先跳出这有理无理之争,而从杜牧之论去寻绎长吉诗。
既然同时代的大诗家认为贺诗无理,那么就体现了唐人的一种目光。
通过对作品的考察,他认为"牧之议长吉'少理',即黎二樵评长世所谓'于章法不太理会'也"。
这不是主观的臆测,他对《恼公》所作的那段千余字的剖析会让你信服他的见解。
进而他又拈出德国人所谓"挈领之才"与"铺张之才"的分限,以为长吉才质属于铺张一路,深中贺诗肯綮。
如果光谈到这一步,那么钱钟书还不足以为钱钟书,他的识见卓绝之外更在后面:"余尝谓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
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与薪;故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了,如明珠错落。
与《离骚》之连犭卞荒幻,而情意贯注、神气笼罩者,固不类也。
……盖长吉振衣千仞,远尘氛而超世网、其心目间离奇ㄈ诡,鲜人间咸。
所谓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古人以与太白并举,良为有以。
"我以为这是迄今为止李贺研究中最精辟深刻的阐述之一。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本文是关于李贺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鬼——李贺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
诗鬼李贺的生平正史所载李贺资料甚少,其生平仅见于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与杜牧应沈子明之请所撰的《李长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笔记如张固的《幽闲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时代李贺外貌特别,巨鼻,浓眉,身材瘦长,还留着长长的指甲。
因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开始发白。
从束发读书以来,阅读了经传史牒、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
对于古诗有特殊的爱好,垂髫之年,就熟读诗经、楚辞、古乐府、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当代许多诗人作品。
李贺经常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骑着一匹瘦马,背个破锦囊,离开家门,四处出游。
一路上仔细观察景物,为使之再现于自己诗中而搜索枯肠。
一有所得,立即记在纸上,投入破锦囊中。
晚上归来,再把白天所记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
母亲见此状心疼的说:“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由于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上刻苦学习创作,因此诗名很早就传扬海内。
少年时代写作的乐府诗,就能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张籍媲美。
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皇浦湜登门拜访,李贺当即挥笔作《高轩过》诗以答谢。
这则传闻,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贺思想、艺术较早成熟的实际情况。
十八岁那年,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开家乡,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
遭谗落第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唐朝的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这一年的府试,这年恰巧极负盛名的文学家韩愈因出任国子博士,受人毁谤,来洛阳上任,李贺久仰大名,带了自己的诗稿,登门拜访,成功获得韩愈的赏识。
皇甫湜也在这一年认识李贺。
这年李贺凭著出众的才华,很顺利地通过府试,接着要去长安应礼部试。
他的应试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记录青年诗人初试锋芒时那种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神情。
李贺研究综述
在中唐诗坛,李贺诗风独特,成就突出,不但备受历代诗评家的关注、赞许,而且也是本世纪学界一直关注的研究对象。
即使在六七十年代,李贺研究也未停止(尽管这个时期的李贺研究已经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八十年代以后,还出现了好几部有关李贺的研究专著,如刘瑞莲的《李贺》、傅经顺的《李贺传论》、刘衍的《李贺诗传》、吴企明的《李贺》、杨其群的《李贺研究论集》等,这些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李贺的生平、思想、艺术成就作了新的探索。
本文下面拟从生平行事、性格和思想、诗歌艺术、作品流传和影响、作品整理和版本研究等方面,对近百年来李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
一、生平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对李贺的生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1908年田北湖发表了《昌谷别传并注》,对新、旧《唐书·李贺传》记载中的错误多有厘正。
1928年万曼的《诗人李长吉》一文也纠正了新、旧《唐书》之误;王礼锡于同年同刊发表的《驴背诗人李长吉》,在肯定田北湖文功绩的基础上,对李贺生平详加考证,且在文后附有一简明《李长吉年谱》。
王礼锡文发表后,产生了一些商榷文章,其中主要有李嘉言的《为“长吉生的考证”质王礼锡君》、致干的《没落的贵族诗人李长吉――鬼的呻吟,幻的追求》等。
1935年,朱自清《李贺年谱》的发表,标志着李贺生平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深入的阶段。
一年以后,周阆风又出版了《诗人李贺》一书,对李贺生平作了一些补证,书后所附《李贺年谱》参考朱自清谱处甚多,然亦有发明。
可是从三十年代中期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李贺生平研究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梁超然于七十年代末发表的《李贺生平行踪的一点新探索》打破了这种局面,对朱自清谱中不详之处作了补考。
此后刘衍的《读杜甫的〈公安送李晋肃入蜀......〉――研究李贺的一份重要材料》、《关于李贺的家世――读杜甫的〈公安送李晋肃〉》在发现新材料的基础上对李贺家世作出了新的考证,游志坚《读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札记》对朱自清谱进行了一些辨正、补考,杨其群的《李贺诗与八关十六子》、《李贺生卒年辨正》也都对李贺的生平有新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是 李诗 的缺 陷所 在 。 先生一 反前 人 的观 点 . 为 钱 认
4 4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会 科 学 版) 社
容 进行 过一 番研 习 . 今不 揣谫 陋 . 信手 拈 出几 点来 略 李贺 的诗 歌创 作并 非 全然 不讲 究 谋篇 布局 .而 只是
作 分析 .以期 与 当今 学人 一 同从 钱先 生 不 步人 脚 的 不太 讲究 而 已 . 说显 然 有些 过激 . 李 黎之评 价 才符 合 评 论 中得 到些有 益 于深 入研 究李 贺诗 歌 的参 考 和启
示
李诗 的创 作 实际 。 着 , 先 生又进 一 步说 :余尝 谓 接 钱 “
长 吉 文心 , 如短 视 人 之 目力 。 近则 细 察秋 毫 。 则 大 远 不 能睹舆 薪 ; 故忽 起忽 结 , 忽转 忽 断 , 出傍 生 , 肌 复 爽
一
、
论 李 贺诗歌 的 总体特 点
戛 魄之境 , 心刺 骨之 字 , 明珠 错落 。与 《 骚 》 酸 如 离 之
(oi cecsE io) S ca Sine dt n l i
钱锺书《 谈艺录》 中的李贺诗歌论
孙 文 刚
( 南大 学三亚 学 院 , 南三 亚 5 2 2 ) 海 海 702 [ 摘 要 ]在 李贺诗 歌批 评和 接 受史上 , 钱锺 书是 中 他
在 中 国诗坛 中 。 贺 以其 诗 风 的独 特 , 象 、 李 想 修 来 , 贺 诗歌 因此 而 遭人 诟 病 。 李 东 阳在 其 《 李 如 怀麓 辞、 色、 设 造象 等 方 面 的离 奇 , 后 世 留下 了一 份 极 为 堂诗 话 》 中形 象 地 指 出李 贺诗 歌 “ 山节 藻 税 , 有 而无 其 独特 和珍 贵 的诗歌 文化 遗 产 。一 千多 年来 , 习 、 梁 栋 ”2 意 即李 贺作 诗 , 像盖 房 子 . 只管 在 斗棋 学 『, ] 就 其
贺诗 歌 以及 整个唐 诗 的深入 研 究都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键词 ] 关 钱锺 书 ; 谈 艺录》 李 贺诗歌 《 ;
[ 中图分 类号 ] 2 62 10 .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1 7 — 6 92 1)2 0 4 — 4 6 1 6 3 (0 1 — 0 3 0 0
此 不断 丰 富 , 取得 了长足 的进展 。 然而 , 必须 看 到 , 在
谓 其 “ 章 法不 大 理 会 ” 。 再 如乔 鹤侪 《 于 [ 萝蘑 亭 札
卷 短 其篇 题 宜着 议论 者 , 即 李 贺诗 歌 的研 究 和评 论方 面 有一 个人 是 绝对 不 能忽 记 》 四至斥 昌谷 “ 订 成文 ,
而 那 模仿 其 诗歌创 作 的不 乏其 人 .评 论 和研 究其 诗 歌 的 短 柱上 雕绘 。 缺少 栋梁 。没有栋 梁 . 短柱 斗棋 如
学 者更 是不 胜枚 举 .李 贺诗 歌 的批评 和 接受 史 也 因 何 安放 ? 房子 怎 么能立起 来 ? 又如 黎二 樵评 《 昌谷 集》
视 的 , 就是 钱锺 书 。 他 钱锺 书 在其 著作 《 谈艺 录》 中用 无一 句 可采 。 当在 温岐 之下 。温犹 能 以意 驭文 藻 , 才
大 量篇 幅评 论 了李 贺 的诗歌 创作 。笔 者 曾对 上 述 内
昌谷 不 能 ” 。钱锺 书 客 观评 判 了上 述 观点 . 认 为 他
连猝 荒幻 , 情意 贯注 、 而 神气 笼罩 者 。 固不类 也 。 来 古
对 于李 贺诗 歌 的创 作 特色 . 前人 已谈 过很 多 。 钱 学 昌谷者 多矣 。”] 以此 反驳 了乔 鹤侪说 李 贺诗 歌 [ s 并
锺 书在 批判地 继 承前 人理 论 成果 的基 础 上 .对李 贺
2 1 年 第 2期 0 1
李 贺立 意谋 篇不 能情 意 贯注 从 某种 意义 上讲 .也是 的 “ ” 明显 具硬 性 总之 . 用 “ ” 是李 贺诗 歌 剪 也 喜 硬 词 其 诗歌 的一 大特 色 李 贺诗 歌 由于 没能 做 到像 屈原 修辞 方面 一个 突 出 的特 色 [] 1 4
2 1 年第 2期 0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u l eigU i r t o h mcl eh o g oma B in nv sy f e i cn l y j e i C aT o
No .2.2 1 01 Toa .7 t lNo 4
总第 7 4期
识 的渊博和 睿智 , 旁征 博 引 , 贯古今 , 通“ 纵 打 中西” 对 李 贺诗歌 的 总体特 点 、 , 艺术和 思 想特色 、 风格 等进 行 了 精 到 而全 面 的评论 。研 究和分 析钱 锺 书先 生对 李 贺诗 歌所 作 的评 论 以及 评论 时所 使 用 的方 法 . 无 疑 对李 这
中 的议 论 “ 一 句 可采 . 当在 温 岐 之下 ” 无 才 的错 误 观
在 李 犹如 近视 眼的视 力 , 近则 明 诗 歌 的总体 特点 作 了概括 。 《 艺录 》 在 谈 之七 《 长吉 点 。 他看来 , 贺诗 心 , 李
诗》 , 中 他论 道 :长吉 穿 幽人仄 , 淡 经 营 , 在修 辞 察 秋 毫 , 修辞 设 色方 面有 爽肌 戛 魄 、 “ 惨 都 在 酸心 刺骨 的效 设 色 , 凡谋 篇命 意 。 落第 二义 。”] 书认 为李 果 和力 量 . 举 均 [钱锺 ・ 远则 大不 能 睹舆 薪 . 意谋篇 不 能做 到情 命 贺作诗 呕 心沥血 、 心经 营 , 首要 用 意 皆在 修 辞设 意贯 注 。 者 自然是李 诗 的特 色和优 点 . 后 者并非 苦 其 前 然 色. 至于诗 歌 的立意谋 篇 等等都 已退居 其次 。 百年 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