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精选
李贺诗歌语言风格
李贺诗歌语言风格李贺的诗啊,那可真是独树一帜。
李贺写诗的语言就像是在玩一场奇幻的文字游戏。
他的用词那叫一个奇特,就好像是从一个神秘的、充满奇珍异宝的宝库里掏出来的一样。
别人想不到的词,他随手就拿来用,而且还特别合适。
比如说“老兔寒蟾泣天色”,你看这“老兔寒蟾”,谁能想到这么个组合呢?可他这么一写,就把那种阴森、清冷的氛围一下子就给烘托出来了。
他的诗歌语言还特别有画面感。
读他的诗,就像是在看一部超酷的动画电影。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画面感简直绝了。
沙子像雪一样白,月亮像钩子一样弯弯地挂在燕山之上,你就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就被带到了那个黄沙漫天、清冷孤寂的大漠之中。
李贺写诗还特别喜欢用色彩,而且用得那叫一个大胆。
他不是那种规规矩矩地用红啊绿啊的,他会用一些很奇特的色彩组合。
像“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碧血”,又有一种神秘又惊悚的感觉。
他就像一个拿着调色盘乱涂乱画的小天才,但是涂出来的画却是绝世佳作。
他的语言有时候还会有一种荒诞感。
他写的东西常常是超出现实的,可是又不是那种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就好像是他做了一个超级荒诞的梦,然后原原本本地把这个梦用诗的语言给记录下来了。
这种荒诞感反而让他的诗更加吸引人,就像有一种魔力,让你忍不住想要探究他到底在写什么。
而且李贺的诗歌语言很有节奏感。
你读起来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跟着他的节奏跳舞。
有时候快,就像一阵疾风骤雨;有时候慢,就像在月下散步。
这种节奏感也让他的诗更加有感染力。
李贺的诗歌语言风格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每一次读他的诗,都像是在这个魔法世界里又发现了新的宝藏一样。
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主要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丰富奇特的想象。
他多以主观的心理感受为线索驰骋想象,时空交错,变幻莫测,完全依据自己心绪的流动,绝妙奇特,独一无二。
②瑰丽幽冷的意境。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诗句、诗意、诗境无不带有凄神寒骨的冷意和浓郁的愁情,侬丽之中深蕴着凄冷的情调,构成诡丽幽冷的诗境。
③精妙绝伦的比喻。
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摹声,无不广泛运用精巧奇妙的比喻,生动、形象、传神。
④奇峭冷艳的语言。
诗人善用“恨”、“死”、“泣”、“哭”等冷寂之词表达强烈的感情;善用“寒绿”、“酸风”、“冷红”等冷艳色调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强烈印象和内心感受;常常把多种色彩交织起来,构成一副副浓艳班驳、令人目乱神迷的画面。
正因此形成了“长吉体”迥然有趣的一家之风。
略论李贺诗歌的冷艳之美
略论李贺诗歌的冷艳之美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种魅力。
李贺的诗歌作品风格
李贺的诗歌作品风格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作品风格: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
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语言悲冷凄苦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李贺的诗歌创作特色
李贺的诗歌创作特色李贺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却比较难读。
诗作多为感慨人生,抒发愁苦悲愤之作。
其诗风奇峭不羁,瑰丽凄恻,诗境怪异浪漫,变幻莫测,并且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不过令我们感到新奇的是这位创造性诗人的不少诗作是从马背上得来的。
李贺有个习惯,即每天早晨骑匹瘦马出门,后面跟着个服侍他的小童,小童背着个用织锦缝的袋子,遇到景物,心有所感,便写在纸条上,装在袋子里。
晚饭后,李贺摊开纸,磨好墨,取出小纸条,把在外面记的诗句加工提炼,整理成一首首的诗。
他妈妈每天要检查他那个织锦缝的袋子,发现里面的纸条多,非常生气,说:“这个孩子,难道非要把心都呕出来才罢手吗?” 李贺本来身体瘦弱,又呕心沥血地作诗,不幸早逝,在人世间只呆了短短二十六个春秋。
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李贺从马背上得诗,同时他还有二十三首写马的诗,与马的关系真是非同一般。
李贺不是简简单单的写马赞马,而是用独特的一笔,托物言志,把自己的仕途失意和一心要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既有不能施展才能的纹花骏马,也有驰骋塞上、立功疆场的功臣马,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被精心饲养的驽马和那些风雨中受折磨的宝马。
在这二十三首诗中,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马都在李贺的笔锋中突出其形。
丑恶的被批判的一丝不挂,美好的被赞美的缤纷多彩。
像他的这首“龙背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诗中写的就是一匹背上有连线花纹的骏马,驰骋时有若风生云涌,却无人赏识,有才能而无施展之处。
诗中骏马的际遇和诗人的生平颇有相似之处:其父的名字叫晋肃,“晋”与“进”同音,嫉妒其才能之人因而反对他参加进士考试,只做了掌管祭礼的九品官奉礼朗,使他无缘于仕途官场。
韩愈做“讳辨”为其辩护而未果,终其一生只做了三年的“臣妾气态间”的奉礼小官,郁郁不得志,最终只能弃官归家。
李贺的诗作因而充满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怒与无奈,正如韩愈的《马说》说到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约公元8世纪)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姿多彩,充满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贺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象瑰丽、语言华丽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贺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他在作品中常常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衣袖卷霜雪,为我披青蛾”,用笔墨描绘出美丽动人的景象,刻画出诗情画意。
他也经常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仅展现出他的诗歌才华,也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
李贺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捕捉自然的美丽,将自然景色转化为深刻的情感表达。
他的诗歌充满了幽默与嬉闹,取材广泛,包括生活、自然、神话传说等,甚至还描写了诸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酒醉生活。
他的诗歌充满了想象力与艺术魅力,表达出诗人的自由奔放与反叛精神,传达出他的个性与情感。
李贺的诗歌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个人感情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他的诗歌表现出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充满了文学虚构和夸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狂欢和热烈。
他的诗歌非常契合唐代文化和文学环境,奠定了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
他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史上也被视为重要的创作典范。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瞩目。
那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呢?有着怎样的诗歌体会呢?彰显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贺的诗歌风格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1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
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
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
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
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
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
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 术 论 坛23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这位身体孱弱多病,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有远大抱负渴望实现的青年被当时腐朽的政治、官职的卑微给予沉痛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1 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如《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诗人当时的心情很糟糕,再加上寒风萧瑟、冷雨刺骨,心中那无尽的悲苦哀愁一触即发,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中国文学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国文学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出狂放奔放的艺术风格,具备多种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李贺诗歌的形象世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色。
一、形象世界的独特创造李贺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形象世界脱颖而出。
他以锋芒毕露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幻而狂热的世界。
在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奇特形象,如“山君射玉箭,峰峦拒朝霞”、“走麋鹿、是横云间”。
这些形象既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现实,又具备想象力的力量。
通过这些形象,李贺能够将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感受。
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李贺尤其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的形象往往带有象征性,如“酣风楼下轻颺发,玉箫金管响潮威”。
这些形象通过富有情感的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具备了更强烈的普遍意义。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李贺的诗歌以其多样性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
他不拘一格,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首先,李贺经常使用对偶和反衬来表现出形象的对立和冲突。
他能够将截然不同的词语、形象巧妙地对比在一起,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样的对偶和反衬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丰富了表现手法。
此外,李贺的诗歌作品中还常常出现音韵的变化和变调的运用。
他善于利用语音的音乐性,通过押韵、换韵等手法,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流畅。
例如,“木落雁吹霜,光寒人思亲。
”这种音韵上的变化使诗歌更富动感和韵律感。
另外,李贺的诗歌还常常使用夸张和夸饰的手法。
他善于将形象和情感进行夸张,生动有力地表达出内心的冲动和痛苦。
例如,“无教画作况相从,满目形单影只空”中的“画作况相从”之类的描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三、题材选择的广泛性李贺的诗歌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主题丰富多样。
他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
李贺诗歌的想象和构思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诗歌意象非同寻常
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3)“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4)唯美倾向
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总之,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第1页共1页。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一、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幽冷、荒诞是李贺诗歌的整体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曾用“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概括李贺诗歌总体风格,并高度赞扬了李贺天才般创作才能。
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同时指出李贺虽然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而修辞设色,确实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量。
钱钟书先生对于李贺诗歌的品评非常独到,钱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概括出了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手法新颖、意象跳跃、语言峭奇、瑰丽”等艺术特点。
二、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的表现总是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用字不仅是语言艺术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胸襟、才思的反映。
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在“炼字”中得到充分体现。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长吉字法”论李贺诗风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指出其用字上的特点。
李贺用字刻意求奇,“无一句不经百炼”。
李贺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长吉诗中“奇”处处可见。
在《感讽五首・其五》中“蟾光挂空秀”的“蟾光”指月;《贵公子夜澜曲》“腰围白玉冷”的“白玉”指腰带;《南山田中行》“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冷红”指秋花;以上所举,正是钱先生论李贺用字中所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
李贺诗中的离奇比喻也同样是求新,李贺抓住喻体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发挥想象。
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
《大堤曲》中的“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一句,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多节的老“枫树”相对,用“菖蒲花”比喻容易流逝的女子的青春年华,用多节的老“枫树”比喻老丑之状,用这两种植物来曰美曰丑,颇具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
李贺“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昆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李贺诗在中唐诗坛风格独特,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中唐诗人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中唐诗坛上流派很多,风格多样。
但李贺的诗个性很突出,有自己奇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李贺的诗极富艺术魅力,很多人喜欢他。
但他只活了二十七岁,可以说才高命短,很让人遗憾。
倘若天假其年,相信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来,那中国文学史就更精彩了。
天妒英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常见的事,虽然让人难受,却也无可奈何。
所以杜甫就说:“魑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
”也算是看透世事了。
看看历史上的著名诗人,那个不是人生坎坷,命运蹭蹬?屈原忠而被谤,一腔忧愤,自沉汨罗的遭遇成了后世文人永久的感叹唏嘘。
欧阳修说:“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
”清代的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说的都是同一道理。
李贺虽然是皇唐旧孙,可也命途多舛。
到他的时代,李唐王朝已经衰落了。
皇帝不思进取,大臣醉生梦死,国势一日不如一日。
可李贺偏偏想有番作为。
不想事与愿违。
先是有人借他父亲名肃,进”同音,阻止他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也就做了个太常寺的封礼郎,终生郁郁不得志,在苦闷绝望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但李贺的诗却作的很好,在他现存的243首诗中,名篇佳作不少。
连毛泽东也很喜欢他的诗。
李贺的诗确实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李贺喜欢把繁华的事物放在惨淡的意境中,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一种繁华走向衰败的萧条景象。
这是唐王朝从贞观之治走向安史之乱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贺自己家世衰落的真实写照。
李贺的诗歌像一个衣着豪华却已走向末路的王孙,也像一个浓妆艳抹、外表华丽,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黯然落泪的女郎。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春天的夜月本来是怡人之景,但一两声鸦啼又凭添出了几分哀伤的情调。
朱络变暗,断石苔藓,玉碗残露,银灯旧纱,无不是繁华过后的凋零,无不体现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凄凉之感。
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于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是什么呢?李贺的诗以凄艳诡谲的诗风,“惊迈时辈”,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独树一帜,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关于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超越现实的荒诞险怪艾青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诗人之一。
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
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凡此种种,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
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6],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
〈秋来〉可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又引谭友夏云:“诗家变化,盛唐已极。
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
”钱锺书的《谈艺录》辟有八章是专论昌谷诗,说李贺在六朝作家中最近鲍照,除在诗中说鬼外,“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又说“若偶然讽喻,则又明白晓畅,如《马诗》二十三绝,借题抒意,寄托显明。
”钱锺书发现李贺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符合西方几个著名诗人(如英国的柯勒律治)的风格[7]。
葛瑞汉在《晚唐诗选》中称李贺:“久被漠视之后,最近才被重新发现的诗人。
”思想内容李贺的诗多方面反映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
其诗歌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坚持正统,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历史上为国家统一和在中唐平叛乱战争中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揭露并抨击藩镇叛乱、祸国殃民的罪行。
如:《猛虎行》。
反对宦官专权,揭露他们扰乱朝政的祸国罪行和无能懦怯的丑态。
如:《汉唐姬饮酒歌》。
无情揭露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
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有力地抨击任人唯亲的腐朽政治。
如:《赠陈商》、《崇义里滞雨》。
揭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的创作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遣词造句的独特性:李贺的诗语言瑰丽、奇特,他善于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创造出一种新颖、怪异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中充满了想象力和幻想色彩,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意境的营造:李贺的诗作常常营造出一种幽暗、凄美、悲凉的意境,这种意境与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有关。
他的诗中经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梦境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李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对比、夸张等,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
4.诗中有画:李贺的诗作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他善于用文字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5.情感的直接表达:李贺的诗中情感真挚而直接,他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6.哲理的探讨:李贺的诗作中常常包含着对人生、宇宙、命运等深奥问题的思考,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情感的抒发,
也是对哲理的探讨。
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2.现实的打击使其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中,加之早熟、敏感,产生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呈现早衰的症状和心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
3.人生短暂引起惊惧,怀才不遇的苦痛冲击多病的身心,如《秋来》。
4.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生命和死亡的病态的关切,对人生、命运、生死等问题进行思考。
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用各种形式抒发苦闷。
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意境上:擅用虚幻奇怪的想象,改造神话传说,将仙境、现实、冥界糅合交织在一起,以心造的幻境,表现现实的思想感情。
2.构思上:以主观的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其想象时空交错,物象频换,境界屡移。
章句之间,忽起忽接,若断若续,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3.修辞上:他苦心为诗,力求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
大量运用通感手法比喻、借代,务求新奇。
4.遣词造语上:力求奇峭,多用鬼、泣、死、血、梦、冷、啼、病等词语,并着以冷艳的色彩。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 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 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在短暂的人生中,呕心沥血,标新立异,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风格独特、艺术高超,自成“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
”①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②。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
想象幽幻神奇、漂渺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
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
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
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
”③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接着诗人不禁问道:“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其实是不想只做一介书生,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等句子中可以看到年轻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然而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他终于只能成为一个“寻章摘句”的书生.穷愁潦倒的际遇使李贺感到没有前途,悲愤抑郁之余,他便刻意追求艺术上创新,并深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可以取得成功.“唯留一简书,泥金泰山顶”(《咏怀二首》)就表明了他的决心和信心.然而诗人苦心创作的诗歌,却因混乱的时局,无人问津,徒然饱蠹虫之腹,如今即令呕心镂骨,练句锻章,亦有何益?诗人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起来.这三、四两句无疑是牢骚满怀,愤愤不平.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苦从中来,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发出一声长长叹息:“自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蛀虫蛀蚀成粉末呢?”“粉空蠹”三字用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试想:诗人青灯独伴,长夜无眠铸就的那些秋风诗篇,无人赏识,只好束之高阁,任由无知小虫咬烂撕碎,几成粉末!一腔心血付之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慨!一个天才诗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世上无知音,英雄无主!陪伴这些凝重诗文的只有冷落、只有寂寞,这明明是对李贺的心灵谋杀.想想一个人做诗做到了这种悲恸欲绝的程度,李贺该是怎么的痛?是呀,这样的内心世界必然生出奇特的语言,语言形式永远是思想内容的外化!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纡曲的肠子都变直了.点点滴滴秋雨冷,只有古诗人的精灵来抚慰诗人幽独悲愁的香魂.(香魂:这里是对古代诗人的誉称.)使诗人在幻想中为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五、六两句构思奇特而新颖,独辟境界.紧承三、四句的意思,描写苦中幻觉,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他痛苦的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在迷离恍惚之际,他仿佛看到了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淅沥的冷雨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慰我这个“书客”来了.这里诗人对现实已经绝望,只能幻想古诗人的精灵于凄风冷雨中来抚慰自己.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笔法自然诡谲多姿.“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自铸新词,思绪本应乱如麻,愁肠也当似百结,而诗人竟然可以把它抹平拉直,理顺摆清,可见他愁思之惨烈!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李贺却反过来说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而且有形有态,这真是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这便是李贺,人称“诗鬼”的李贺的与众不同的“长吉体”!末两句进一步描绘鬼魂挽唱的凄清图景.秋野阴森的墓间,鬼魂都在吟唱鲍照的诗篇,因为他们含恨地下,千年之后怨气仍不能消散.这里借用“苌弘化碧”照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悲愤抑郁的心情.似乎古往今来,像鲍照、李贺这样的文人,他们和遗恨如苌弘碧血,冤魂入土,千年不化,万世不消.字面上说鲍照,实际上则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志士人才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明代王思任说李贺“以其哀几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这并不是偶然的.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别具一种魅力.二、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我认为李贺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此特点在上文《秋来》诗中已有所体现,而他的《苏小小墓》更是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极限: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著名的歌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死葬于武丘寺前,吴中少年从其志也.墓多花草,以满其上.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传说苏小小容颜秀美绝伦,仪态高雅,恬静聪慧,当时曾名重一方.然而,沦落风尘以藏哭卖笑为生的她得不到人间的真情温暖,不可能享受过发自内心的欢欣.在她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里,她看透了权力豪富求欢色的本性,深感被人玩弄的屈辱和孤独无依的痛苦.据说在她临终之际,有人问人她有什么话留给那些日常交往的人,她答道:“交,乃浮云也;情,犹流水也;随有随无,忽生忽灭,有何不了,致意于谁?”几百年后,当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天才诗人李贺面对苏小小的一座孤坟,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幽兰露,如啼眼”墓旁那幽冷的兰花上缀着的晶莹的露珠,多像她那美丽而凄然的眼泪.由其眼睛之美可以想见其人的兰心蕙质,光彩与艳丽.在这个令人心悸的特写镜头里,首先突出了墓地所特有的幽冷的氛围,给人以阴森森的感觉,这是在写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是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前四句李贺仅用一十六字,便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这几句表面是写墓地景色,实际上是在写人,你看: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这是写景还是写人,是写人还是在写鬼,读此我们也不禁冥想.“油壁车,夕相待.”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在愿望了.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徒增哀怨而已.最后四句“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描绘了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凌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很好的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这里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不是么,期会难志成,期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增光彩而一无所用.至此,诗人成功的塑造了苏小小这个空灵飘渺、有影无形的鬼魂形象.实际上,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鬼魂只是一种形式.他要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要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李贺也曾“少年心事当拿云”,但面对现实却只能空叹“谁念幽寒坐呜呃”!因此,李贺也是“无物结同心”!在苏小小这个满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游荡的鬼魂形象上,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影子.因此说写鬼写神实为表现人生才应是李贺创作的初衷.三、奇特多彩的想象李贺的诗也并不一味都是阴森森的鬼气,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想象.请看他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开篇便以非凡的气势,对比强烈的色彩征服了读者.“黑云压城城欲摧”,这里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压”字,形象的描绘了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感.“甲光”,是指战士盔甲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鳞鳞金光,“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形象地展示了将士们饱满的情绪.“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们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这两句都得力立立于善于酿造气氛,具有更强烈地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黑云压城”状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诗人的思想多么丰富而怪异,但又多么地合乎事理,难怪韩愈读此也为之震撼.这“黑云”与“金鳞”对比鲜明,相互映衬,有力的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和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出诗人的爱憎分明之情.李贺写作此诗,正值安史乱后,藩镇蜂起,国土分裂,诸霸残酷地压榨人民.他对现实深恶痛绝.便以炽热的笔触,满怀热情地描绘守边将士.开篇一抑一扬,状景含情,褒贬分明,显示了他非凡的才气.颔联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紧承“甲光”句,描绘守城将士们杀出城门,舍身奋战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绘两车短兵相接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无援,最终只好败退孤城.“秋色里”表明时令,对这场与强敌拼死的厮杀描写,一语不及兵刃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角声满天”正是催战的鼓角齐鸣,声振天地!下一句交待作战地点.“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燕脂”即“胭脂”,指边防战士流血的颜色,暗写守边将士死伤惨重.这样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了一片紫色.“满”字,扩大了激烈的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奋勇杀敌的冲天气势;“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满地的惨状,即牺牲的重大,烘托出战斗的激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已融进空旷苍凉的荒漠.长城上颜色呈紫色,帮有紫塞之称,李贺拈来表示血色的凝结,构思新巧,形象鲜明.这凄惨清冷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对边防战士夜出奇兵的描写.这种艺术构思,超出常格之外.从“向日”到“夜紫”还自然地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的平静.这绘声绘色的战斗场面,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劲联写守军出击的情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豉寒声不起.”这是写被围孤城的戍守边疆将士寒夜突袭敌军的情景.“半卷红旗”写寒风之大,表现出败阵之后的低抑气氛:“临易水”,让人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暗示出将士们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霜重鼓寒”写天气寒冷,说明将士们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声不起”,是用鼓声不振写军势已去,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后句写虽然鼓声不起而仍在敲击,说明虽呈败势而心志不屈.寒秋的深夜,霜严风烈,战鼓嘶哑,红旗半卷,边防将士进军易水,夜袭敌军的情意,俨然如画.“临”字,刻画出将士们突围的威猛气势和必胜信念.“重”字,把寒冷描摹得好象有千两可称,气氛低沉.这两句语言之凝炼,景象之苍凉,真可谓荡人肺腑.这两句不但想象逼真,而且用“红”、“霜”富有色彩的词语,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上面六句着重以气氛显示战争的情势,为末两句设造了一个典型的氛围.尾联揭示主题,表明志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在易水之泮,是战国燕昭王不招天下贤士所筑的高台.“玉龙”即宝剑.这两句诗人表明心态,也是全诗的主旨.李贺生活在藩镇叛乱国势日衰之时,诗人做为唐宗室后裔,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酬,但对于叛乱势力也是切齿痛恨的.他希望朝廷能像燕昭王那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这种思想反映了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这两句浸透着诗人的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惜为国事而献身.慷慨之词亦用“黄”、“玉”这样带有色彩的词语张显,足见作者的艺术工力.全诗想象丰富而怪异.李贺展开想象的翅膀由藩镇叛乱猖獗凶猛的气势,联想到滚滚黑云弥漫整个边城,接着再想到孤城危急,战争的惨烈,真可谓涉笔新奇.诗末更奇,诗人想象着一跃而到“黄金台”上,充分表现出他报国感情的强烈.这种超凡怪异的想象,在突出了诗的主题的同时,又拓宽了诗的境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四、悲冷与绚丽共存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李贺在《秋来》、《苏小小墓》等诗中所运用的悲冷意象体现了他内心愁苦、孤独的一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唐时期怀才不遇的书生形象;而在他的《雁门太守行》等诗篇中却运用了一些绚丽的意象体现了他积极向上、昂扬的一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腔热血、欲为国立功壮士形象.这恰恰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枫风”、“衰灯”、“寒素”、“雨冷”、“秋魂”、“鬼唱”、“幽兰露”、“冷翠烛”、“风吹雨”冷色调的词汇和“甲光”、“金鳞”、“燕脂”、“红旗”、“玉龙”、“黄金台”等暖色调的词汇交织在一起,构筑了李贺诗歌的艺术天空.参考文献:1.刘开扬:《唐诗的风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究》,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3.李淼:《李贺乐府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4.董海龙:《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识论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