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及效果研究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
提 高 对 农 民收 入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5 %。1 9- 20 0 9 7. 0 3年农 民收 入 增 长 趋缓的原 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 迷 ,谷贱伤农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 响 ,19 年农 产品价格在 19 98 9 7年下
苏、 、 鲁, 粤 闽、 与人均纯收入 排名 完全
跌 的基础 上 继续 全 面大 幅下跌 ,粮 食 、棉 花 、油料 、蔬菜 、水 果 、肉 类 、家禽 、水 产品等 1 个 主产 品中 , 5
有 l 2个品种的价格下跌 ,1 9 9 9年农 产 品价格继续走低 ,尤其是生猪价格 3 , . O年
村 非农 产业发 展和劳动力 外 出务 工 。 在 1 9 - 20 97 0 3年农业 收入 连续下 降
的不利局面下 ,正是 由于非农 产业收
江、 广东分别是我省 的 29 . 3倍和 29 .4
倍 。与发达省份相 比, 我省民营经济 、
园区经济 、 中小企业发展落后 , 民就 农 近就地就业创业 、外出务工转移 就业 不充分 ,这是农 民: 资性收入不 高的 】 二
省在解决村干部报酬 、民办教师工资
和家住农 村的行政事业工作人 员一资 T 二 上与江苏相 比有较大差距 ;我 省农 民 在本 乡地域内劳动得到 收入 、外 …从 业 收入 分 别 为 1 1 4 8元 和 7 5元 , 9 浙
起 ,有力地带动 了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的 转移和就业 ,为农民持续增 收提供 了
广 阔空间和不竭动力 。19 — 9 6年 9 1 19 期 间 , 民 3 %的新增 收入来 自于农 农 5
我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各级财
政坚持 “ 多予 少取放活 ” 方针 , 积极 调 整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逐步扩大公共 财政覆盖农 村的范围 ,陆续 出台针对 农村 的免费 、 减税 、 补贴 、 补偿措 施 以 及义务教育 、 社会保障 、 医疗卫生等方
财政支农对“三农”问题的效应研究
持结 构 对农 民增 收 的贡 献 率 , 由于 变 量 的选 取 、 检验 方式 的 不 同 ,结 论 不 一 致 。黄 小 舟 ( 0 5 20 ) 采 用 O_ l S法进行 多元 线 性 回归 分 析 ,认 为支 农 支 出 、农 村救 济 费对 农 民收入 影 响较 大 ,而 农 业 基 本建 设支 出未 能 有效 增 加 农 民收 入 ,农 业 科 技 三 项 费用没有 成为农 民收入增 加 的解 释 变量 ;王 敏 、 潘 勇辉 (07 20 )采 用 协整 分 析 ,认 为 支农 支 出对 农 民增收 贡献 最 大 ,其 次 为农 业 基 本 建设 、农 村 救济 费对农 民收 入具 有 正 向促 进 作 用 ,而 农 业 科 技三项 费用 却 阻碍 了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的增 加 ;郝 小眉 (0 8 在 回归模 型 中发 现 科 技 三项 费 用 对 20 ) 农 民增收影 响 最 大 ,而农 业 基 本建 设 支 出对 农 民 收入提 高有 负效 应 ;何 先 平 、陈硕 (09 通 过 20 ) A F和 G agr因果 检 验 得 出农 村 救 济 费 用 对农 D rn e 民 收人 影 响最 大 ,其 次 为支 农 支 出 ,而 农 业 基 本
见》 出台,财政支农也达到高潮 阶段 ,用于农业 方 面的支 出到 达3 13 元 ,增 幅 几 乎 比 19 7 亿 9 5年
翻 了 6番 。
从相对 比重 来 看 ,财 政 支农 资金 总 量 占财政 总支 出 比重 仍 处 于低 水 平 ,平 均仅 占到 财 政 总支
出比重 的 8 2% ,且 呈逐 渐 下 降趋 势 。且 财 政支 .5 农 资金分 配结 构 也 不尽 合 理 ,存 在 投 入偏 向 ,非 农化现 象严 重 ,农 业基本 建设 资金使 用效 益 不高 , 农业科 研经 费 投入 过 低 ,不 利 于农 村 劳 动 生 产率 的提 高 。 从 财政 支农 效 果看 ,在 国 家财 政 支 农 政策 扶 持下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从 19 9 5年 的 1 7 . 元 到 77 5 20 0 6年35 7 ,翻 了一 番 多 ,增 长 速 度 较 为 缓 8 元 慢 ,但 也 出现稳 定 增 长 的迹 象 ,说 明财 政 支农 资 金投入 对农 民增 收确实起 到促进 作用 。 通 过总 体性 描述 可 以发 现 ,财 政 支 农 资金 的
某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某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某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县位于**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到2006年底,有常耕地11.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8.4万亩),财政收入3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辖4个镇、8个乡,140个行政村,总人口13.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5.3%,农业人口11.3万人,占81.9%;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的美誉。
一、**县农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县认真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狠抓茶业、以桠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l 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5330多j万元,修建小水电19处、集雨节水池(窖)1500口、沼气池5128171,除f险加固1座中型、4座小型、17座l小型病险水库,修复各类水毁水利设施7000多处;投放各类蔬菜大棚220个,高标准钢架网箱1502006年,在继2005年遭遇春夏连旱的情况下,全县仍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万亩,总产2.84万吨,较常年3.5万吨减少0.66万吨,l减幅18.9%,同比增产0.60万吨,增f幅26.9%;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5.51亿元,同比增长10.4%;f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l22.7%,同比增长5.5%;财税收入13339万元,同比增长19.25%;农民1人均纯收入1742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9.4%。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f 以专业村、户带动形式建设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到f2006年,全县茶叶、以桠柑为主的l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等l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已初具规l模,发展各类专业村40个,各类专l业大户3000户。
福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
、
,
基 本 接 近 小 康水 平
”
。
本 目的 和根 本 动 力 所 在 乡风 文 明 村
业 经 济发展
十
一
五
期 间福 建 省 财 政 支
容 整 洁是 新 农村 建 设 的 具 体体 现 管
,
主要 是 中低 产 田 改造 示 范 工 程 建设
、
、
生 态农 业
农工 作面 临的形 势
理 民 主是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必 然 要 求 和 政
,
32 9%
.
。
农 民 人 均 消 费 支 出从
,
2 4 10 元
。
增加到
生 产 发 展 是新农村 建 设 的 基 础
,
纳 起 来 主要 有 :
(
一
元 人 均增加 9 5 0 元 农 民 恩 格尔
.
与核 心
生 活 宽裕 是新农 村建 设 的根
,
、
) 支持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和 农
系数 降为 4 6 1 %
,
林水 利气象等部 门 的 事 业 费
少 部分
贴
、
防汛 抗 旱 资
农 业 产 业 化龙 头企 业
综 合分 析全 国环 境 和福 建 省 的基
础 条件
“
,
治保障
。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建 设 是。ຫໍສະໝຸດ 一场扶 持等
、
。
同 时 支持 农 业 病 虫 害 预 检 体
、
十
一
五
”
期 间福 建 省 财政 支
,
庞大 而 繁 重 的历 史 工 程
系 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 检 测 体 系 农 业 信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2021.02NO.495122文 / 李 多农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和黑龙江省多年以来坚持财政支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振兴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振兴和助农扶持政策落实,为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与支持,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这也更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力争促进财政支农的有效实施,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从而增加农民各种类型的收入。
黑龙江省政府于2020年12月28日出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系统完善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创造无限的助农价值,对具有扶持价值的农业产品领域进行甄别,对资金投入数目和使用方向进行精确把控。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现状财政农业农村资金主要支持农民持续供给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证农民生产性纯收入,还有针对脱贫攻坚的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以建立现代化农村的经济体系。
2020年10月黑龙江省资金重点支持机械购置和改装,对玉米和水稻收获机械改装进行全额补助,减轻农民生产收获农产品压力,提高农产品收获率。
黑龙江省近年还注重补贴秸秆处理的机械用具,不仅环保还能减轻农户打包秸秆的费用压力。
目前,全省补贴购置各类收获机械近万台,改装收获机械2万余台,大大帮助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不仅如此,黑龙江省每年都下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
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2020年一、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第2 2卷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淮
阴
工
学
院
学
报
V0 1 . 2 2 No . 1 F e b .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y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Hu a i h n C i t y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i n t e n s i f i e d a n d f a me r r s i n c o me h a s b e e n g r e a t l y i m—
浅谈财政支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资金 在新 农村 的作 用
张 旭
党 的 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了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的 宏 伟
中 : 业4 7 0 农 3 1 万元 , 林业 16 3 44 万元 , 利1 57 水 9 7 万元 , 农村 基
础 设施 20 万 元 , 食 生 产 和 农 业 结 构调 整 20 万 元 , 村 生 50 粮 00 农
目标 , 在推动新农村 建设进程 中, 财政部 门扮演着重 要角色 , 承担着 十分艰巨的任务 。近期 , 就如何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作 用, 支持新农村建设 , 我们 结合 河南许 昌实际 , 当地农 业概 对
态建设 10 万元 , 50 农业 科技进 步80 元 , 灾救灾7 0 0万 抗 0 万元 , 农村公益 事业 2 0 万元 , 50 农业 综合 开发 150 2 0 万元 , 扶贫开发 3 0万元 。经过各部 门的共同努力 , 昌市的农业面貌有 了很 40 许
一
许昌市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 三位 ,比同期全 05 国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3 5 元高 1. %,比河 南省农民人均 25 12 9 纯收入27 . 元高2 .1 8 05 8 6 %,与20 年相比增加 13 元 ,提高 9 00 16
4 .%。20 年 末 与 20 年 末 相 比 : 村人 口 占全 市 总 人 口的 53 05 00 乡
高25 农业机械总动力增J 5 8 .%; m8 . 万千瓦 , 8 提高3 . “ 69 %。 十五”
生产总值772 亿元 , 1. 2 按可 比价计算 , 比上年增长 1.%。 中, 49 其
第一产业增加值 160 亿元 ,增长70 20 年全市新增有效 0. 3 . %;0 6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
二、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
●第三阶段(1997—2002年)“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支农机制和方式深化改革阶段”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探索和建立公共财政 框架并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改革,这对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产生 重要影响: 1、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2、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和方式; 3、支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第四阶段(2003年—今天)“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 转变阶段” 200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 的方略,首次提出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 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号文件,逐步实施了“四减免” 、“四补贴” 为主要内容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对农业投入的加大,从根本上扭 转了政府与农民的“取”与“予”关系,财政支农指导思想也发生 了改变,由原来“促进农业生产”转变为“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 展”:
三、财政支农政策介绍
• 生态效益林补助 • • 生态效益林补偿基金,是指由中央和省财政预算安排,专
•
•
项用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等 支出补偿的资金。 (一)补助标准:国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 年每亩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为每年每亩10元。市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 (二)补助范围:国有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集体和个人 所有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公益林。
结 论
相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 的贡献较高,当前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农业的财政 资金投入力度,保持总量和相对规模的稳定增长。 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国家资源分配制度”;另一方 面,适时调整支农方式,创新支农机制。允许市场 资金参与涉及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农业发展的 市场空间。相信非政府主体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将盘活农业经济发展活力,还需注意提高财政支 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从质的角度不断探索财政 支农支出管理的新机制。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 度,同时更多地进行直接性的投入。
财政支农政策分析
2、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诺斯认为,市场机制在影响人的行为决定、资源配置 与 经济绩效的诸因素中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市场本身很难克 服“外资性”这一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制度的不合理。农业 巨大的正外部性使得农业本身需要在制度上得到更大的扶持。
3、经济成长理论
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 按照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 平、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的演变特征,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 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即传 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 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三)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
1、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实施 2、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3、做好跟踪调研监督。 4、探索“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的财政支农体系。
4、公共物品理论
政府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主要提供公共物品,而私 人物品则由私人部门提供。不过,介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之间还有一种就是混合商品,例如农业,相应地农业就是混 合产业了。混合商品多数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联合提 供。 财政支农的特点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活动为农业发展提供 财力,引导资源合理流向,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配置。市场经济下的初次分配往往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出现贫富分化现象,进而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投资消费。
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政支出对农业投入总量偏小
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1)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部分不到位。 (2)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农资金偏少。 (3)财政支农用于农业劳动力培养方面的资金偏少。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所以 一直未能形成合理的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比例,这是财政支农资 金支出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财政支农管理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各种名目的 支出都纳入财政支农的计算体系。没有标准,什么都能往财政 支农上靠拢,什么都能归到财政支农上;没有标准,全国各地 财政支农效果都是“非常明显”,都是“使当地农民生活又上 一个台阶”;没有标准,既管不住干部又管不住资金,造成了 财政支农资金的严重分流。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乡差距扩大,财政支农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资金投入过度集中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过度集中。
由于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流向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基层农村地区则面临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应出台政策,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分配比例,增加对基层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透明。
问题二:财政支农政策缺乏差异化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缺乏差异化。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类型和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农政策。
例如,对于粮食生产重要的农业地区,可以加大粮食生产补贴的力度;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采取更多的扶贫政策。
问题三: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虽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量,但是不同程度上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问题四: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
由于财政预算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的频繁变动,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浅谈中国财政支农的政策
二 、我 国 “ 三农 ” 现在 存 在 的 问题
从 我 国农业 发 展的 现实 情 况上 看 ,我 国三 农 问题 十 分 严峻 ,不 容 乐观 。首 先 ,我 国农 业生 产 的基 础—— 土地 过 于 分散 ,不 便于 大 规模 大范 围 的生 产 ,我 国农 业 的生产 设 备还 十 分落 后 ,技 术水 平低 ,生产 效率 也 低 。然 后就 是我 国 的农 民生 活 水平 一直 保 持在 一个 比较 低 的线 上 ,农 民 的 收 入普 遍较 低 ,城 乡 收入 差距 在进 一步 拉 大 ,农 民子 女 的 教 育 问题 十分 严峻 ,农 民工 的工 资低廉 且拖 欠 问题 很严 重。 再 来就 是 农村 问题 。农村 公共 设施 还 很简 陋 ,基 础设 施 薄 弱 ,农村 建设 滞 后 ,农村 物质 文 化和 精神 文化 层 面 都需 要 大 大提 高 ,我 国城 乡差距 在 进一 步拉 大 ,城 乡二 元 结构 明 显 ,统 筹城 乡发展 还存 在不 少的障 碍 ,和 谐社会 还需努 力 。
XI NNONGC UN
2 2 0 01 . 1来自帼 椭 蓍
一
夔 嚣
四 、财 政 支农 的主 要 政 策
1中央 政府制 定了 一系列 的确实可 行的政 策 . 比如 推行 一些 税 收上 的优 惠 政策 ,取消 农 业税 ,减轻 农 民的负 担 ,让他 们 有更 多 的资金 和空 间来 切 实改 善 自己 的生 产力 。取消农 业税 ,鼓励农 民劳作 ,是一 个明智之 举 。 2一直坚 持把农 村 的教 育 问题 摆在 重要 的位 置上 . 教 育 是一个 国家 强大起 来 的坚 实 基础 ,当然 也是 一 个 农 村 富裕起 来 的保 障 。农村 在教 育上 最大 问题 就 是 农 民子 女 的基 础教 育经 常 得不 到实 现 。所 以对 农村 的教 育 ,国 家 主要 是针对 农 民九 年义 务教 育和 农村 中存在 的大 量 青壮 年 文 盲 ,只有 解决 这 两个 现实 了 ,农 村才 可 以开展 全 面 的有 效的教育 文化 建设 。 3坚 持加 大农村 各种水 利设施 和农村公 共事 业的建 设 . 水利 设 施是 对 农 业 提高 生 产 率 的 辅助 工 具 ,有 了它 , 可 以省 时省 力 。而农 村 的公 共设施 建 设是 把农 村 向新 农村 建 设方 面努 力 的重要 一 步 ,是必 不可 少 的一步 。水 利设 施 是 对农 业发 展 的技 术提 升 ,而基 础 设施 则是 对农 民生活 水 平和生 活质 量 的一 个提 升 ,两者 必不 可 少 。所 以政府 对 这 个 措施十 分重视 ,也调 动了很 多 的人 力物 力进行 建设 。
财政支农的重要意义
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农经(1)班何婉媚20092980摘要:我国所面临着农民、农村和农业这三农问题, 其中又主要是小农村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农业人口8亿以上,农民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群体,农业是我国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而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最直接的就是在财政上拨款支持,也叫支农资金。
财政支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好财政支农的作用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社会主义新农村财政支农资金1什么是支农?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2什么途径支农?为支持农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和颁布了各种政策,财政上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是采取“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这两大条途径。
3财政支农财政支农,表现出来的就是支农资金。
支农资金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一)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如(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
(2)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3)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财政支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篇
财政支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篇财政支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如何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财政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因而,我市支农工作调研是财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作成效我市支农工作开展以来,支农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支农政策及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
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专项资金66794.36万元。
完成了那棱格勒河二级站、格尔木乃吉里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格尔木温泉水闸除险加固、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建设等项目。
二是实行县级报账制度,财政部门审核原始单据后加盖审核专用章、主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双方联管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是联合部门对资金实行"全程"管理。
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并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我市惠农补贴包括耕地地力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补助、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方面。
近几年累计下达XXXX万元。
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强。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山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果及农户评价分析
山西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果及农户评价分析*山西财政支农和减贫政策效应研究课题组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强,中央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
山西省积极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
为了了解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减贫效果及农户评价情况,课题组在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中按照区域代表性,选择了6个县作为案例县,分别是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区的武乡县和平顺县、山西西部吕梁山区黄河沿岸的临县和永和县、山西北部高寒冷凉地区的右玉县和宁武县。
在对县级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每个县选择2个乡、每个乡选择2个重点村,在重点村内将农户按照收入情况分为富裕户、高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低收入户、贫困户5类分别选取2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0份。
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情况,重点对财政支农政策减贫效果及农户评价情况进行分析。
一、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分类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按政策目标及资金用途分为以下六类:补贴类、农业生产类、农村公共服务类、专项扶贫类、基础设施建设类和生态环境建设类。
本文重点对上述前五类财政支农政策中与农民个人直接相关且覆盖面较广的政策情况进行分析。
(一)补贴类支农政策。
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8年年底,山西省农民享受到的补贴主要包括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补贴等(见表1)。
(二)农业生产类支农政策。
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8年年底,山西省实施的农业生产类支农政策主要有:中央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见表2)。
(三)农村公共服务类支农政策。
据调查统计,山西省财政扶持的农村公共服务类政策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见表3)。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探究
财 政 支 农 支 出是 国家 财 政 支 出 中用 于支 农 资金 的 总 和 , 包 括 支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 、农 林 水 利 气 象 等部 门 的 事 业 费 、 农
业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农 业 科 技 三 项 费 用 和农 村 救 济 费 用 等 支
出, 它 能 够有 效 地促 进 农 业 产 值 的 提高 和 农 业 的 发展 。因 此 ,
发展 . 不 仅 要 靠 财 政 的支 持 。 而且还需 要提高财政 支农支 出
的绩 效 水平 。 ( 一) 财 政 支农 资 金 的 增 长 速度
财政支农资金在总量上不断增长 。由 1 9 7 8年 的 1 5 5 . 6 6
亿元上升到 2 0 0 6年 3 1 7 2 . 9 7亿 元 , 总量 增 长 2 1 倍多 , 环 比增 速除 1 9 8 0 年、 1 9 8 1 年和 1 9 9 9年 为 负 1 3 . 3 9 %、 2 6 . 5 %和 5 . 9 8 %, 其 余 年 份 都 呈 现 出 正 增 长 。 这 主 要 是 由于 8 O年 代 的 财 政 利 税 分流改革 , 在这一改革 中。 财政 总收入减少 , 因此 , 农 业 支 出也 相 应 减 少 。 1 9 9 8年 国家 发 生 了特 大 农 业 灾 害 , 用 于 农 业 救 灾 减 灾 的 支 出加 大 , 环 比增 速 达 到 5 0 . 6 8 %, 这 一 比例 达 到 最高值 。 而 1 9 9 9年 财 政 支 农 资 金 回落 到 正 常 。 环 比增 速 出现 负增 长 。 由此 可 看 出 . 财政 支农 资 金 环 比增 幅 总 体 上 很 不 规 律, 时 高 时低 , 这一 现 象 表 明政 府 对 农 业 投入 很 不 稳 定 。
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及政策优化研究
善 ,并发挥 出- 3前政 策应有的效应。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财政 支农 ;效果 ;政 策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 如何有效运用财政支持政策, 以确保主产 区农 民收入 的稳步增 长以及 国家粮食产生体系的健 康化 ,已然成为了当前 国家在保 障粮食安全的政策设计与战略 定位上所必须面对的重点课题 。 粮食 主产 区的概念及财政支农效果 ( 一) 粮食主产区的概念 我 国粮食主产 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区、 西南区、 长江中下游 区、 黄淮海区 以及蒙新区这五大生产区域, 并集中在全国多达 l 3 个 省 份 内 。我 国粮 食 主产 区 以不 到 全 国 5 0 %的土 地 面 积 , 而 生 产 了约 占全 国总产量 . 7 5 %的粮 食。对于粮食主产 区的划 分与概 念, 应通常具备 以下几个要点: 具有大量的粮食生产规模和生产 粮 食所 适宜 的 自然 环 境 ; 在 空 间位 置 上 要 求粮 食 生产 区应 较 为 集中, 并同时具备多个粮食生产基地 ; 生产 区粮食的生产不仅能 够满足 本区域需要, 而且还能有余粮外调其它区域。 ( 二) 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效果及 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随着社会 的发展 与经济的进步, 先后经历了以农补工、 工农 自补 以及 以工补农这 三个阶段, 对 农业政策的保护也逐渐得到提升 。当前在对粮食
一
、
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方面, 除了已有政策的继续执行以外, 还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 三农” 问题作为了工作重心 。 ①加 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与强 度, 我 国各级财政 部门在农业投 入的增长幅度上均相较财政 的 经常性投入 为高 ; ②有效实施 了覆盖整个农村基层的财政政策, 使文化、 卫生、 教育等多方面的财政增长支 出多用于农村基层 当 中, 同时还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 的建设; ③通过对财政支农政策 及方式的改变 , 实现对农 民直接性 的补贴: ④积 极改革当前的农 业税制 , 通过逐步取消农业税 以改善农民的直接收入。多年以 来, 我 国在粮食主产 区通过对支农政策及支农方式 的逐步调整 与改变 ,以逐渐发展为能够适应 当前社会主义新市场经济与新 农村建 设发展的 良好 政策体系 。 然而根据近年来我国在支农政策中所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 文件来看 , 支农政策仅仅是作为对改善农村经济 的一种临时性 政 策, 不仅其经济效果较为短期, 而且容易受到农业发展与变动 的影响。同时 , 在 当前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政策中, 其财政支 出并没有实现最理想 化的支出规模与结构, 仅仅起到 了对我国 经济发展 中, 农业部 门和非农业部 门之间矛盾 的暂 时缓解 。因 此, 我们应 当进一步加强在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管理、 总量投入 以及结构安排等方式上的研究与探 寻,以解决现阶段粮食主产 区财政支农 中存在的管理不合 理、 支农投入不足和 结构不优等 系列的问题 。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外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其中在政府推动力量中,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004年,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上,不仅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绝对量最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最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支持“三农”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改变了国家与农民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一种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初步分析现行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是逐步演变而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的过程。
目前包括支出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运用投资、补助、贴息、税收等政策手段对农业农村发展给予支持。
在支出方面。
目前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支出有15大类,按照这个口径,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9650亿元[1]。
重点用于包括大江大河治理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建设、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其他改革、农业行政事业管理、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和救济等。
在税收方面。
主要有农业税轻税政策、农业税减免政策、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抵扣和出口退税政策。
此外,国家财政还通过利用外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分析近年来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总结
2024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总结1. 引言2024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和实施能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财政支农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训内容涵盖了农作物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培训,我深入了解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最新发展,学习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新方法。
培训还介绍了农业保险政策,提出了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培训内容涵盖了农产品加工、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学习了如何通过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
培训还介绍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成功案例,启发了我们在本地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4. 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
培训内容涵盖了农民就业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学习了如何帮助农民找到适合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培训还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经验,为我们在本地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5. 培训实施效果本次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全面、质量高,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首先,培训提高了我们对农业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加强了我们对财政支农政策的认同和信心。
其次,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启发了我们在本地区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培训提供了与专家和同行的互动交流机会,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6. 结语本次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内容丰富,注重实效,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我们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财政支农
2.税收政策支持。
(1)征收保护农业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和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征收 高额税款。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 给地方的返还收入,从而增强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展望财政支农的政策取向,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把解决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体制。
(一)切实完善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
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农业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支 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和投入激励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民间 资本等投入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多方位、多元化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投入格局。
(七)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
问题
(一)财政支农的有效投入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长,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从“一五”的 1291. 07亿元,增长到“九五”的. 39亿元。增长了38. 33倍。同期国家财政农业投入从99. 58亿元增加到4938. 88亿元,增长了48. 6倍,总体上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却大 大慢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1978年、2000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分别为1132. 26亿元和. 23亿元,增长了10. 8倍,而同期国家财政农业投入分别为150亿元和1231. 5亿元,只增长了7. 2倍。其中,中央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速 快于中央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增速慢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到90年代末,地方财政 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呈萎缩状态,不及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一半。可以看出国家财政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是 由地方财政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的。虽然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从总量上看,财政农业投入仍没有达到 《农业法》的要求,即使达到了《农业法》所规定的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要求,我 国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按照W TO《农业协议》,我国农业综合支持量可以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8. 5%, 而在2004年只有3. 3%,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及效果研究
作者:姜宏华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2期
摘要:财政支农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后,指出了财政支农政策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提升资金总量规模、丰富补贴形式、健全监管体系和加强过程管理四方面得出了政策的優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作用;政策
一、引言
农业是一切生产的基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因此应当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高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我国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为此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富裕,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展开。
财政支农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发挥了诸多积极作用,惠及众多农村人口,推动产业稳定发展。
但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支农政策效果的发挥。
本文在研究财政支农政策作用的同时,也分析了政策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建议。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内涵及作用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内涵
财政支农是指通过财政资金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经济支持,政府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农业发展[1]。
财政支农政策是我国重要的财政调控手段,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
财政支农政策既包含农业补贴、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也包含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补助等相关政策。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
财政支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一,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财政支农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财政支农政策中包含多项补贴政策,为农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
财政支农政策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从而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发展。
同时,财政支农政策为消除农村贫困人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第二,在缩小国民收入差距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民收入差距还比较大,虽然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共同增长的趋势,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而财政支农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资金拨付给农村地区,有利于实现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二次调控。
第三,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城镇
化率的大幅上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发展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因此,财政支农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分析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成效分析
随着财政支农政策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成效显著。
从农业的发展来看,为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成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了农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从农村建设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推进,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教育、医疗等保障机制日益健全,为农村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从农民收入来看,财政支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二)财政支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但是,财政支农政策中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第一,财政支农总量规模仍需提升。
近年来,虽然财政支农政策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总体上来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仍然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差距,总量规模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2]。
第二,财政支农政策中农业补贴方式比较单一。
财政支农政策主要采用价格补贴的方式,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但在实际操作中,补贴的流失率比较高,据统计,实际的价格补贴效率仅为16%,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单一的农业补贴方式并未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明显效果。
第三,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系不健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政府仅仅重视财政支农资金的取得,而忽视支农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造成资金蓝浪费。
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还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发生,未能实现财政支农政策的初衷。
第四,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在财政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存在财权、事权划分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导致各主体之间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3]。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管理,缺乏系统化的流程所致。
四、财政支农政策的优化
(一)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提升总量规模
一方面,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和增速。
我国应当加快立法,从法律上对财政支农政策予以保障,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应当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看齐。
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总量规模的提升。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快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审批速度,推进专款专用,以满足现实农业发展需求。
(二)不断丰富财政支农政策的农业补贴方式
财政支农政策在完善价格补贴机制的同时,应当逐渐丰富其他补贴形式。
在完善价格补贴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降低流失率,不断提升实际价格补贴效率,从而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效。
财政支农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农民增收,因此在制定农业补贴机制过程中,应当减少流转环节,将补贴真正用于农民增收,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系
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共同发挥作用。
一方面,国家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和措施,用于指导资金监管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从资金投入到资金使用都应当加强监督。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取得财政支农资金后,要做到专款专用,避免资金挤占等问题的发生。
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资金监管职能,注重财政支农资金的实效性。
(四)加强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过程的管理
一方面,划分不同责任主体的权限,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的顺利落实。
应当对各级政府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划分,避免出现推诿现象,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职能,对于违规行为要严厉追责。
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流程,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规范的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流程,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财政支农政策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雷琼.衡阳市财政支农政策及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李胜男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财政支农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8):66-67
[3]胡奕奕,吕向一.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J]农家参谋,2019(11):56-57
作者简介:姜宏华(1977.0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财政事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