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以主题单元为整体的预习方法的有效性1111
“单元整体预习单”的有效实施
432018年第10期“单元整体预习单”的有效实施刘燕晓(广东省肇庆市百花园小学 526040)摘要: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以专题单元编排的形式,指导学生按单元整体预习,对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整体感知,提高听课效果,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文章就如何有效实施单元整体预习提出自己的实践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单元整体预习 指导策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提升。
人教版小学语文学科采用专题编排形式,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一般安排三篇精读课和一篇略读课文,单元后面安排语文园地。
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单元整体预习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何才能让“单元整体预习”发挥更大的效用呢?一、设计合理的“单元整体预习单”“单元整体预习”的设计要以感受为基础,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与策略进行,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单元的架构内容,明确单元的学习重点,还要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补充自己课外的了解,突出整体性与针对性。
1.注重“单元整体预习”的整体性。
单元整体预习单与一般的预习单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般的预习导学单针对的是一篇课文的预习,大多是一文一单,而“单元整体预习单”是以单元整体为依托的,几文一单,更注重整体性。
因此,设计单元整体预习单,应注重对单元专题内容、课文内容、文本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方式等内在联系有一个总体把握。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走进西部”,安排了《草原》《丝绸之路》《白杨》三篇精读课文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篇略读课文。
因此“单元整体预习单”就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该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安排了哪些课文?要求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学?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文与课文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我的疑问?等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一、预习的意义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起到“预习”、“预习”两个作用。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教师上课时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可以提前打开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预习的实施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家庭预习、课前讨论等几种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了解和了解。
可以布置给学生几道问题,或者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以期达到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的目的。
家庭预习。
家长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陪伴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前讨论。
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课前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提前了解和预习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预习的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讨论、课后写作、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辅导。
学校可以建立“预习奖励机制”,对预习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其作为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也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后续课程的成绩。
因此,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是每位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本文从有效性角度出发,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首先,了解文本结构,梳理逻辑关系。
文本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框架,包括标题、主题、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题目、阅读前言和结尾、翻阅图片等方式来获取文章概貌,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主题,然后梳理出文章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文章,并迅速复现文章结构,从而增强文章理解和记忆效果。
其次,理解文章意思,掌握要点精髓。
预习时应该注意整体理解,而不是单词、句子的单独理解,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阅读时,边看边记录关键词,并对每个段落的主题做简短的概括,同时对重要信息进行标注。
同时,预习读书笔记,对于长难句、生僻词要注重理解和记忆,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迅速把握重点和复现重点知识点。
再次,特别注意生字和疑问词句。
小学生的词汇量还比较小,因此生字的积累非常重要。
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不懂的生词或者疑问句,需要立即记录下来,展开研究。
针对生词,要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意思,并进行分类记忆。
对于疑问句,可以作为学生提出问题或探究问题的起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与老师进行交流。
最后,时间的规定和计划。
由于小学生还只具备较短的注意力时间,因此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时间规划以防止出现疲劳情况。
可以在预习前规划好每部分时间,比如看懂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所需时间可以占据约15分钟,梳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花费10分钟,提取关键信息和生字耗时20分钟,最后留出适当时间进行总结和复习。
总之,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便能锻炼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连续性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预习的过程需要注重时间规划,重要信息的提取与记录,生词积累以及疑问词句的解答,最为重要的是学习的力度不可过大,超过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应该要以适当的时间和任务量来平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提高预习有效性浅谈
提高预习有效性浅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有效的途径,而小学则是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最好阶段。
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势必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要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呢?一、激发预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往预习,我们在乎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
我们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推陈出新,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以激发其预习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分层设计,准确把握预习内容的难易度。
每次预习除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我都会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预习要求,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如:我让学生预习《可爱的娃娃》这一课时,我提出了如下要求: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4﹒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这四项预习要求,优生要求全做,而学困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
这样做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要求,难易比较恰当,易于激发所有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采用多种形式预习。
学生对预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预习的形式单一化。
其实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高年级,除了读书式、质疑式预习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例如老师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搜集本课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联的资料。
利用电脑查找,利用课外辅助资料查找,利用音像资料查找,也可以向父母、老师调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
它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问题。
首先,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由于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自主阅读、查找材料和整理思路。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其次,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有利于理清思路和加深理解。
此外,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记忆链接,从而提高记忆力和应用能力。
再者,预习可以促进教学的互动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讲解和强化教学内容。
通过这种互动和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问题也许会构成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有关预习的细致指导和操作方法,教师、家长没有高度的预习信任和重视,导致学生往往无所措手不及,加剧了学习的难度和负担。
另一方面,因为家庭环境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压力,许多学生常常无法保证高水平的预习和高效率的预习。
当学生因此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往往也无法更好的运用预习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开展预习教育,帮助学生制定预习计划,降低预习的难度与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预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早发现学生的疑虑和困惑并进行有效的解答。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对预习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鼓励并支持孩子自主阅读,扩展思路。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预习的科学性,提高预习效率的同时,避免预习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和困惑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征的预习模式,才能让预习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语文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课前预习的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高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是促进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第一步。
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进行引导。
1. 创设轻松愉快的预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预习任务、设置奖励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预习,从而提高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多媒体形式进行预习。
在当今多媒体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预习,如观看相关视频、听相关音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增加预习的趣味性。
3. 利用教育游戏进行预习。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教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预习,从而增加他们参与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课前预习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并从中获益。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兴趣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前预习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如何高效地获取、整理和理解课前预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倡学生进行预习笔记。
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强化课前预习的反馈机制强化课前预习的反馈机制也是提高预习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预习,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并熟悉教材内容,为后续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如何使语文课前预习更加有效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是设计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预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预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趣味性知识等几个层次,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拓展和趣味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提供多样化的预习教材和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材和资源,如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丰富预习内容的形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任务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任务量,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
一是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笔记。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应当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要点,并将重点内容做好笔记,便于后续复习和巩固知识。
二是积极思考和提问。
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积极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进行相关拓展阅读。
学生在预习之外可以进行相关拓展阅读,丰富知识面,增加对文化和语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并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任务量,避免临时抱佛脚,提高预习的效果和效率。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内容、提供多样化的预习教材和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任务量等方式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学生可以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和提问、进行相关拓展阅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等方式来提高预习的效果。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预习作业为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语文预习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解释、讲解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预测和分析。
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预习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
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提前了解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的讲解。
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预习作业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学习到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的方式和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逐段阅读和理解课文,再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和结构,通过思维导图或总结提纲的方式整理复习提纲等。
这样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预习作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可以增进师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理解作业内容和预习的方式。
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补充材料。
这样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单元预习的有效途径
浅谈单元预习的有效途径单元整合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是从宏观角度重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把握,更好地用教材来教语文,改变单篇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倾向。
而实现单元整合,需要先行的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单元预习,让学生在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指引下,从整体上以预习的方式感知单元内容,包括对课文及相关内容的了解、认识与质疑等,为开展单元整合学习打好基础。
传统的单篇课文预习通常是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的,预习单的设计也局限于单篇课文的预习要求。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单元预习通常纳入课内进行,一般安排一至两个课时完成预习整个单元的任务。
因为预习的内容多且杂,学生要自主学习字词句这些基础性内容以扫除阅读障碍,又要重点整体感知单元主题下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所以教师需要设计单元预习单,有序落实预习任务。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校园生活”,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快乐”。
單元内安排学习的三篇课文,从内容看都与校园生活有关,是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机融合的载体;课文之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等,多数内容或与单元主题有关,或涉及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内容的预习单:一是字词句预习。
1.正确认读本单元安排学习的生字,标记难读难写的字,提出解决的方法。
2.积累词语,把词语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结合课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是课文感知。
1.《大青树下的小学》写了一所怎样的小学里的学生学习生活。
2.填空:《花的学校》里的学校是作者()出来的,其中有我们在学校生活的()。
3.填空:《不懂就要问》中的学校是一所(),教师被学生称为(),学生读课文是()地念,可以猜出那是学习文言文。
三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是学生发现的问题。
有了单元预习单,预习并不全是学生的事,毕竟学生还不能照单全收,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否则学生按照预习单的顺序进行单元预习,肯定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预习作业也成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小学阶段,预习作业作为一种常见的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方法,被广泛使用。
但是,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到教学方法、学习目标、课程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预习作业的目的预习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教师课堂授课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有效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加轻松自如。
同时,预习作业也是一种自学的机会,它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并在家庭环境中补充和提高。
二、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以教材为基础,围绕着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同时,为了使预习作业更有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区分主要和次要内容,重点突出在预习作业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区分开来,化繁为简,重点突出,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清晰明了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二)整合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际预习作业不只是简单的题目或练习,更应该与学科知识及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预习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预习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轻松有效地掌握知识。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预习作业的设计方案在具体设计小学语文预习作业时,可以根据以下方案来进行:(一)整合知识点针对一段文字,选取其中核心意义,并整合相关知识点,以形成题目或练习,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启发思考利用问题或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主动思考,扩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问题分析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有效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如何呢?
首先,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记住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以及提前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等。
其次,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学生在预习中可以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可以更好地记住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以及更好地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信息等。
最后,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在预习中提前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可以更好地记住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以及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预习作业是帮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准备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仍然存在一些可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改进预习作业设计的方法。
首先,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
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与课程内容相对应,避免出现内容违背或超前的情况。
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预习作业的难度和数量,确保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收益。
其次,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预习作业应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资料收集和调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预习作业不仅应该停留在对知识的表面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四,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应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将预习作业融入到家庭学习中。
家长可以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后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性还需要通过评估和反馈来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估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对作业的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预习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预习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预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建立正确的预习观念。
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预习不仅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更是学生提前准备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待预习任务。
选择适合的预习材料。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预习材料。
这些预习材料可以是相关的阅读材料、知识点梳理、问题概括等。
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预习方法。
可以建议学生在预习时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整体内容;然后重点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词语和句子,记忆重点知识点。
老师还可以教育学生养成每天都按时预习的学习习惯,保持预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预习任务中,老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预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配图赏析,情景训练等方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引导学生记录预习心得。
预习完成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预习心得进行记录,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对难点的思考和疑惑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同时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在实施以上策略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实用的方法,如提供课前预习辅导,开展家校联动课前预习活动等,以进一步增加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首先要考察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
他们是否按时完成预习任务,是否能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是否愿意记录预习心得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等。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随着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竞争的激烈化,课前预习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策略。
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预习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引导下掌握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需要有一个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他们需要掌握科学有序地进行预习的具体方法。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
二、提供课前预习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课程学习的重点时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课前预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提供课文摘要、课外阅读材料、相关文献等,能够让学生通过读书来提高语感和文字水平,增加课堂效率。
三、家长参与预习家长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好的预习助手。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将预习任务传达给家长,并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预习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压力传递机制,合作共同推进学生的预习工作,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开展预习小组合作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预习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教师可以座位排列进行调整,建立预习小组,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与鼓励,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课堂教学贯彻预习的目的和关键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的功夫。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小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教学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回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发言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总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应该从完善预习方法、提供预习材料、家长参与预习、开展预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贯彻等多个角度入手,让小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查阅、了解和思考的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预习要求学生主动对教材进行阅读和思考,这种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预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准备,主动提问、参与讨论,这样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
预习有利于提前预习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知识点的内容和要点,对学习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提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准备,提高教学的效果。
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内容的查找、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通过查找、研究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个体学习中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预习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
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引导和深化,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拓展。
通过预习和课堂教学的互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前预习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上课时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
要让学生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可以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预习作业,或者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在学习日记中记录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进行预习,鼓励他们在课前自主预习,提前准备好问题与困难,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老师交流和学习。
要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繁多,每节课的课文内容也不尽相同。
在安排预习内容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放在前面,让学生提前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预习,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与新学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果。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的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
在进行预习时,学生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要掌握课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提出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和寻找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预习的效果。
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制定问题、提出疑惑、总结知识等形式,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进行预习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和问题,这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论文: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预习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预习策略澄迈县教师研训中心邱梅金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认识的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在“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中,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预习是关键的环节。
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从而成就高效课堂。
下面谈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预习策略: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
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强化预习环节,不流于形式。
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坚持不懈,逐步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的引导是关键。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只有课内的方法学好了,才能在课外得到真正的更好的发展,才能使习惯真正成为自然。
怎样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呢?(一)分享成果,激发兴趣举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交流会,如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晨间谈话等,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的体会感想。
通过典型引路,把预习做得更好,落到实处。
同时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孩子们都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更轻松,更快乐。
(二)表扬优秀,激发兴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有成就感。
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明确在老师讲授时阅读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例如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加星,完成一次任务加一颗星,根据各人的得星数,定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
(三)分层预习,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的需求与他们的基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预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进行合理设计。
浅谈怎样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浅谈怎样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水秀乡郭村小学宿靖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我觉得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教会预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预习方法进行学习,才会逐渐培养他们对预习的兴趣。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每个新的学期初,我会为学生制定预习单,之后鼓励学生在预习笔记上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如:
二、提出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
如低段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中段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说段
意和略说主要内容;高段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
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三、提升预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预习要重视检查,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
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的工作。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
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的收效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
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从而执著追求。
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以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
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
在这期间,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
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了。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
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以主题单元为整体的预习方法的有效性
一、独特的编排特点彰显独特的预习方式
北师大版教材的出现,为教育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的总特点是“新”,即新理念、新选文、新思路、新体系、新结构,其“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文化积累,注重实践,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主题单元”的编排体系,“学习伙伴”、“语文天地”、“金钥匙”、“小话筒”等崭新设计,蕴含着全新的理念。
尤其是主体单元的编排,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而多角度的贴近生活、人文气息浓郁的选文更提供了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北师大的编排特点,积极贯彻“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同时以单元为整体的预习方法为辅,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叶老一语道出了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基于此,我们组全体同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实践“单元整体预习”的指导策略,积累了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所谓“单元整体预习”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对整个单元选文内容、文本背景、文本情感及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资源等的提前感知和积累。
它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仅以中段学生预习的方法呈现我们的研究,高段的预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要略作相应的调整。
以下是“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
二、单元整体预习方法探讨(预习方法PPT)
1、让学生明确预习方法:
(一)查找资料
1、围绕本单元主题收集资料,如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学常识(成语、古诗、名言、谚语、歇后语等任选三样完成)。
2、围绕单元中的课文查资料(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收集本单元相关的同体裁的文章(提
倡这点在高段提及))可以是图片、视频等有声有色的有趣资料。
(建议作者资料以名家为主,任选一样完成)
资料均是学生收集打印出来粘贴在预习本上的。
(二)预习本
1、我会书写:
会认、会写的生字:一个拼音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找一个形近字并组词
2、我会查找:
(每篇课文找近、反义词、多音字组词)(参考《怎样学好小学语文》)(保底量各一个)
3、我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供关键词概括、提供课文主要线索等方法)
4、粘贴资料:查找的单元资料
学生到达高段的学习,提倡把这个板块可以调整为完成在书上。
或者更优秀的学生提倡更高的预习效果,边阅读边记忆。
(三)书上预习
通读本单元课文三遍,第一遍朗读,二三遍快速浏览,家长签字,勾画词语、标自然段,批注三个不理解的词语(用铅笔),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在书上进行批注。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预习以后,对整个单元所辐射的知识点是一个很好的整合。
2、时间安排
“单元整体预习”是以单元整体为依托的预习,相比一篇课文它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因此,学生要完成单元整体预习所花的时间也会更多。
为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一般让学生使用两个晚上的时间进行预习。
采用把预习作业布置在周末完成。
除此之外,学生在校的空闲时间也可以进行预习。
即使本单元新授已经开始,学生仍旧可以结合老师课堂的讲解,对接下来学习的课文再进行预习。
因此,“单元整体预习”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它可以是课前的整体预习,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再预习。
3、展示预习作业
学生应该单独准备一个大作业本作为预习本,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逐一完成在预习本上。
我们以第一单元《话语》为例:(展台出示)由于是第一次这样预习,许多学生很不习惯,觉得预习作业的量很大,对于偷懒的孩子来说,那可比登天还难,刚开始,孩子们做来的预习
作业那可是五花八门,第一题收集的成语有两个,三个、五个不等,有的懒学生收的并不是成语,有的名言仅一句,更有甚者把名言收成了古诗或俗语。
第二至第五题个别学生那就没法形容了,根本是白板。
但这仅限于初次,通过后来逐步的规范,学生的预习作业那是突飞猛进,以《快与慢》为例:(展示一个学生的)
三、检查预习效果。
(展示PPT)
开展多层次的评价,激发学生单元整体预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中,都离不开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为了激发学生对单元预习的兴趣,我们以活动课为主要形式进行检查预习情况。
在活动课中设计到:挑战主题单元文学常识(主体单元)、比比谁的朗读更好(课文重点段落朗读)、说说与众不同的见解(字词)、欣赏创意预习(视频或者图片资料),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在交流中争辩,在争辩中收获,互通有无,增强信息量,相互学习,彼此提高。
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师生对话或设计相关活动进行检测,增强学生预习成就感,提高学生预习积极性。
(二)其他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分为三个过程。
一是初次预习的自我评价。
即学生在单元新授前完成“单元整体预习”之后的评价。
这是对预习的自我肯定。
一般而言,初次评价得分较高;二是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教师开始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结合老师的教学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是预习的比较评价。
学生通过与老师教学的比较,发现预习过程中的不足,对接下来教学内容进行再预习,以完善自己的预习。
通过自我的比较评价,学生能够发现预习中的不足,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单元整体预习”的水平。
三是单元结束之后的自我评价。
这是反思评价。
一个单元新授结束,老师逐步对“单元整体预习单”中的问题进行释疑,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发现预习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单元整体预习”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在“单元整体预习”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五星级评价”体系,星级越高说明预习效果越好。
自我评价只是手段,通过自我评价来促使学生“肯定预习、完善预习、反思预习”,从而提高预习的整体水平。
2.同学评价。
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主观地拔高星级。
同学评价是自我评价的有效补充。
四人小组通过对组内成员课堂表现的观察,结合“单元整体预习单”的情况进行相互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同学发言,更
可以通过相互的查阅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预习水平。
同学评价同样采用“五星级评价”体系,星级越高说明预习效果越好。
3.老师评价。
“单元整体预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能够充分地体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地进行反馈。
在组织课堂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地表扬、鼓励。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小结,肯定那些预习充分,发言积极的学生。
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最好的催化剂。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预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语文素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