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毛遂自荐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蚜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毛遂自荐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蚜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2
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 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斥 我?”楚王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 纵盟约。”毛遂问道:“合纵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说:“确定了。” 于是毛遂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盘 跪下把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应先吮血以表示确定合纵盟约的诚意,下一 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就这样,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这 时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在堂下也一块儿吮盘中 的血,各位虽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说的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 成自己的任务吧。”
等到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十九个人个个佩服 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 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 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平原君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 ‘害’,只两句话罢了。现在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 缘故?”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 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叱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 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叱我,不 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智慧以驾驭生活或人生,这些智慧就是如何在现实中去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

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凭借他的过人智慧寥寥几语就说动连文信侯都不能派遣的张唐;又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令赵王奉给秦国五座城,又使赵国“得上谷三十城”后“令秦有十一”,令人叹服!淳于髡以隐语说动齐威王,威行诸侯三十六年;范蠡功成身退,大智大慧;毛遂勇于自荐,闻名于后世。

他们都以各自过人的智慧流芳千古。

让我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去领略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所附的甘茂之孙甘罗传。

一、字音樗.里子(chū)秦使张唐相.燕(xiànɡ)未有以强.也(qiǎnɡ)何遽.叱乎(jù)破城堕.邑(huī)武安君难.之(nàn)借臣车五乘.(shènɡ)赍.送(jī)项橐.(tuó)二、通假字①女.焉能行之女,通“汝”,你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与,通“欤”,吗三、一词多义(1)相⎩⎪⎨⎪⎧①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名词,丞相②秦使张唐往相.燕 动词,辅助③燕、秦不相.欺者 副词,互相 (2)与⎩⎪⎨⎪⎧①欲与.燕共伐赵 介词,跟②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动词,给③与.强赵攻弱燕 动词,帮助 (3)之⎩⎪⎨⎪⎧①今之.燕必经赵 动词,到②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助词,可不译③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结构助词,的 (4)请⎩⎪⎨⎪⎧①臣请.行之 表敬副词,请允许我②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动词,告诉 (5)为⎩⎪⎨⎪⎧①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介词,替②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动词,成为 (6)其⎩⎪⎨⎪⎧①君其.试臣 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代词,他 (7)于⎩⎪⎨⎪⎧①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介词,到②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介词,在③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介词,对 (8)以⎩⎪⎨⎪⎧①以.广河间之地 连词,表目的,来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介词,把 (9)强⎩⎪⎨⎪⎧①未有以强.也 动词,勉强②武安君南挫强.楚 形容词,强大的 (10)而⎩⎪⎨⎪⎧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连词,表承接②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连词,表转折,但是 四、古今异义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古义:作为,当作。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巩固提升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5 甘罗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以强.也强:勉强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请:请求C.与.强赵攻弱燕与:帮助D.君其试臣,何遽.叱乎遽:匆忙解析:选B。

请:告诉。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与.燕共伐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B.君侯何不快之.甚也牛何之.C.君其.试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女焉.能行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解析:选A。

A项,介词,和,跟。

B项,助词,可不译;动词,到。

C项,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副词,难道。

D项,副词,怎么;语气词,啊。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行.之B.请归.燕太子C.欲攻赵而广.河间D.赵襄王郊.迎甘罗解析:选D。

D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项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B.(应侯)孰与文信侯专C .(秦王)乃封甘罗以为上卿D .(应侯)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解析:选D 。

此处省略成分是“武安君”。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明知:明明知道 B .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C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解析:选B 。

A 项,确实知道;C 项,确定了日期;D 项,其他的缘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大王来何.操 B.⎩⎪⎨⎪⎧①女焉.能行之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解析:选A 。

A 项,为什么;什么。

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课件: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范蠡

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课件:第3单元 自读文本 范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 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 以示讲信用。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 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 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 起什么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 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 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 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 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 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拨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庄 生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完全照父亲所 嘱做的。庄生说:“你可以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 要问原因。”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 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范蠡乘船漂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ī,吃)夷子皮”,在海边耕 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过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 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 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 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 卖的道路通畅,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 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 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5 甘罗智慧之源智通禅师在那一带很有名气。

他的弟子很多。

在晚年他又收了两名弟子。

大弟子聪明机灵能说会道;小弟子虽然沉默寡言智慧一般,但却勤奋踏实。

禅师闲时喜欢和人参禅论道。

他把能说会道的大弟子留在身边,一边教他些佛理,一边和他探讨些问题;而那位小弟子则被派去干其他的杂事。

几年后,智通禅师已经变得很老了。

他决定在众弟子中选出一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出人意料的是,智通禅师选中了那位沉默寡言的小弟子!那位自以为学得不少真传的大弟子很不服气,问:“师傅,我从您身上学得不少佛理和智慧,管理一个小小的寺庙已经足够了,您为什么偏偏选中小师弟呢?”禅师叹道:“你虽聪明,但生性虚浮,终难成就大业。

这些年你是跟我学了不少东西,但这些对你来说都是肤浅的,况且,真正的智慧是学不来的,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取。

就像花与果子,树上的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结果,而根却知道。

”大弟子听了,羞愧而出。

几日后,禅师圆寂了。

小弟子正式继承了衣钵,后来,他也成了那一带有名的禅师。

十二岁宰相——甘罗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

后为秦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甘罗是一位少年政治家,受家庭熏陶,少小聪明,有“神童”之称。

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

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受家庭熏陶,少小聪明,有“神童”之称,被秦国国相吕不韦看中,收在相国府中差使。

特殊的环境与家庭变故,使甘罗受到政治洗礼,更加成熟起来。

当时,秦国处于强盛时期,甘罗如何利用矛盾向赵国陈以利害,迫使赵国听从秦国的摆布,从而损害赵国,削弱燕国,这正是本文所介绍的。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6 淳于髡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6 淳于髡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6 淳于髡学生用书[P 56~P 57]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操一豚蹄、酒一盂, 祝.曰 祝:祷告 B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引:邀请 C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可:可以 D .恶.能饮一石哉 恶:怎么 解析:选C 。

可:大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国且.危亡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B.⎩⎪⎨⎪⎧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C.⎩⎪⎨⎪⎧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D.⎩⎪⎨⎪⎧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臣固知公子之.还也解析:选C 。

C 项,连词,那么。

A 项,副词,将要;连词,况且。

B 项,介词,用;连词,来。

D 项,动词,到;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髡窃乐.此 A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 .先生少.之乎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A 、C 两项都是使动用法,D 项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三年不蜚又不鸣B .见道傍有禳田者C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D .不过一斗径醉矣解析:选D 。

A 项,“蜚”通“飞”。

B 项,“傍”通“旁”,旁边。

C 项,“溢”通“镒”,古代的重量单位。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

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范蠡》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范蠡》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自读文本《范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进一步加深对“面对现实的智慧”的理解。

3、检测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范蠡急流勇退,三迁三富的思考。

【教学难点】1、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2、对范蠡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范蠡生平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

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

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

二、文本解读内容梗概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

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

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

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

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

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智慧以驾驭生活或人生,这些智慧就是如何在现实中去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

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凭借他的过人智慧寥寥几语就说动连文信侯都不能派遣的张唐;又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令赵王奉给秦国五座城,又使赵国“得上谷三十城”后“令秦有十一”,令人叹服!淳于髡以隐语说动齐威王,威行诸侯三十六年;范蠡功成身退,大智大慧;毛遂勇于自荐,闻名于后世。

他们都以各自过人的智慧流芳千古。

让我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去领略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所附的甘茂之孙甘罗传。

一、字音樗.里子(chū)秦使张唐相.燕(xiànɡ)未有以强.也(qiǎnɡ)何遽.叱乎(jù)破城堕.邑(huī)武安君难.之(nàn)借臣车五乘.(shènɡ)赍.送(jī)项橐.(tuó)二、通假字①女.焉能行之女,通“汝”,你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与,通“欤”,吗三、一词多义(1)相⎩⎪⎨⎪⎧①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名词,丞相②秦使张唐往相.燕 动词,辅助③燕、秦不相.欺者 副词,互相(2)与⎩⎪⎨⎪⎧①欲与.燕共伐赵 介词,跟②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动词,给③与.强赵攻弱燕 动词,帮助(3)之⎩⎪⎨⎪⎧①今之.燕必经赵 动词,到②君侯何不快之.甚也助词,可不译③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结构助词,的(4)请⎩⎪⎨⎪⎧①臣请.行之 表敬副词,请允许我②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动词,告诉(5)为⎩⎪⎨⎪⎧①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介词,替②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动词,成为(6)其⎩⎪⎨⎪⎧①君其.试臣 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代词,他(7)于⎩⎪⎨⎪⎧①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介词,到②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介词,在③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介词,对(8)以⎩⎪⎨⎪⎧①以.广河间之地 连词,表目的,来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介词,把(9)强⎩⎪⎨⎪⎧①未有以强.也 动词,勉强②武安君南挫强.楚 形容词,强大的(10)而⎩⎪⎨⎪⎧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连词,表承接②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连词,表转折,但是四、古今异义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古义:作为,当作。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学案鲁人版

自读文本 范蠡学生用书[P 61~P 6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B .复约要父子耕畜C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D .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解析:选C 。

A 项,“以”通“已”,已经。

B 项,“要”通“邀”。

D 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 竟:竟然 B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居:囤积 C .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慎:千万 D .令论.杀朱公子 论:判罪 解析:选A 。

竟:终究。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②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 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④固为.其能弃财故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选C 。

①介词,用。

②介词,因为。

③介词,被。

④介词,因为。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B .逐什一..之利 C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D .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解析:选D 。

A 项,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B 项,古义为十分之一;今义指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C 项,古义是小儿辈的人;今义指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6 淳于髡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6 淳于髡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6 淳于髡就事论事责圣贤孟子要离开齐国时,淳于髡问他:“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所谓的‘仁者’就这样跑了,对得起你的俸禄吗?”孟子将伯夷、伊尹和柳下惠扯了出来说道:“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伯夷就是这样干的。

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

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

他们三个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仁’。

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一致呢?”淳于髡很不屑,继续责问:“鲁穆公的时候,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但鲁国不断失地。

这样看来,所谓贤者对国家有什么用?”孟子说:“虞不用百里奚而被灭亡,但到了秦穆公那里却成就了霸业。

不用贤人就会灭亡,有了贤人却不会任用,他怎会不被削弱呢?”淳于髡随即否定了孟子自己标榜贤者的话:“有本事的人必然展现出来,做事情不见功效的人,我还没看到过呢。

所以现在根本没有贤者,如果有,我肯定认识他。

”孟子说起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故事,孟子也知道那时孔子不被重用,在祭祀的时候,鲁君失礼,祭祀用的肉迟迟不上,于是孔子也故意无礼而去。

孟子说,不知道的人以为孔子是为了几块熟肉闹情绪,其实孔子是被别人无礼对待。

所以孔子愿意以微罪辞行,而不是苟且留下。

孟子似乎是说自己像孔子一样被无礼对待,因此离开齐国,但圣贤的行为,滑稽如淳于髡者又怎会明白呢?稷下学士——淳于髡淳于髡,战国时齐人,是一个贱而得宠的人。

他姓淳于,曾因犯罪而受过髡刑(古代一种剃光头发的刑罚),故名曰淳于髡。

淳于髡刑满释放后被配给私人,招为赘婿。

古代的赘婿,不同于后代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而是农奴主为自己的女奴所招的男奴配偶,这是一种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

故太史公说:“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当时淳于髡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纷起称雄、争相招贤纳士,致使社会阶层流动不居的时代,他凭自己的超凡能力和善于捕捉机遇,结果时来运转,吉星高照,竟被齐国统治者看中,把他从农奴群中提拔起来。

初侍奉君主左右,遂列为上大夫,终“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说苑·尊贤》),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文本 范 蠡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一、字音范蠡.(lǐ) 戮.力(lù) 会稽..(Kuài )(jī) 鸱.夷子皮(chī) 喟.然(kuì) 藜藋..(lí)(diào) 褐.器(hè) 穷阎.(yán) 二、通假字①还反.国 反,通“返”,返回 ②今既以.雪耻 以,通“已”,已经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要,通“邀” 三、一词多义(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 动词,囤积②居.甚贫然 名词,住处③庄生虽居.穷阎 动词,居住 (2)且⎩⎪⎨⎪⎧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 副词,将要 (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 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 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 表示状态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连词,表转折,但是③勿问所以然.代词,这样 (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名词,以前②故.金至,谓其妇曰 连词,所以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名词,缘故 (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名词,信用②楚王素信.庄生 动词,信任 (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副词,只②独.自欢幸 副词,单独 四、古今异义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 标志②而怀.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2)动词的活用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动词作名词,携带的东西②北渡.兵于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③未必能生.中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3)形容词的活用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形容词作名词,上等的车子;好马②既苦.身戮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苦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④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慎无与争事省略句译文: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②朱公居陶省略句译文:朱公住(在)陶地。

③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被动句译文: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

④耕于海畔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海边耕作。

⑤载以一牛车状语后置句译文:用一辆牛车载运。

⑥庄生羞为儿子所卖被动句译文: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

1.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名师指津] 主要表现在做官、理家两个方面。

[我的理解] 范蠡可谓贤能之人。

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

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

2.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似乎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名师指津] 从侧面塑造范蠡形象的角度来思考。

[我的理解] 通过他的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出二儿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范蠡》一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名师指津] 从描写角度来分析组织答案。

[我的理解] 在人物塑造上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在辅佐越王和隐姓埋名成为富豪的故事中,以正面刻画范蠡为主。

而在营救二儿子的情节中,则是以侧面描写刻画范蠡的聪明智慧。

4.范蠡救子之事叙写得颇为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

但也有人认为此节文字“必好事者为之,非实也”,谈谈你的理解。

[名师指津] 理解应具有自己的看法,可肯定,也可否定。

[我的理解] 观点一:从文中记叙范蠡的人物形象来看,“范蠡救子之事”能够让人信服。

范蠡对身边人的为人秉性了如指掌,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无误,他对人生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对事情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这是范蠡睿智的证明。

司马迁对范蠡的这种叙写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对范蠡的人品也是完全赞赏的。

观点二:文章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

范蠡智慧超人,不应对长男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而“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的庄生也不必与儿辈过于计较,而应大度、宽容些,因为这终归是人命关天、死而不复的大事。

不过,杀人者抵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司马迁对范蠡这些人的本事虽然不得不佩服,但对他们的人品,却不见得多么赞赏。

观点三:这则故事的真正的意思是说,以范蠡之智,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因为派长子去,亡次子,派少子去,长子亡;读历史,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读。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谋划二十多年,终究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越军)向北进军到达淮河,来接近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以尊崇周室,勾践凭借这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

回国后,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处安。

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难与之同安乐。

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

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我之所以未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

现在既然已经洗雪耻辱,臣请求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您按照主辱臣死的罪名治罪。

”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否则,就要加罪于你。

”范蠡说:“您可推行您的命令,臣子我仍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依从自己的心愿。

”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船从海上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于是勾践划出会稽山作为范蠡奉邑。

为范蠡收取俸禄的封地。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范蠡乘船从海上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耕于海畔。

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在海边耕作。

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经营产业。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不吉祥。

”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好友及同乡邻里,然后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

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达,经商可以发财致富。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于是自称“陶朱公”。

又约集父子一起耕田养畜,买贱卖贵,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资等待时机,买卖物品,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

过了不久,家资累巨万。

天下称陶朱公。

又积累到巨万。

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

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

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家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于是告诫小儿子前往探望二儿子。

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且遣其少子,装在粗布袋子中,用一辆牛车载运。

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曰:“家有长子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

长子说:“家里的长子曰家督。

今弟有罪,大人不遣,称作代替父母管家的人。

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欲自杀。

却派小弟弟前去,这说明我无才能。

”长子说完想自杀。

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却先白白死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曰: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

(并对长子)说:“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背靠着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门,居甚贫然。

长男发书进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

长子打开信,向庄生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可献了千金,完全按照父亲所叮嘱的来做。

庄生说:“你可以疾去矣,慎毋留。

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

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携带的黄金送给了在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里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从楚王至以下都把他当作老师尊重。

等到朱公献上黄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要之金。

有如如数归还朱公。

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哪一天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而朱公长男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

”但朱公长子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