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精品)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以“快捷的物流运输”为主题,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物流运输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基本概念;2.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运输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2. 公式的灵活运用;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物流运输的图片、视频、PPT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流运输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物流运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物流运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清晰展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1. 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2.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3. 公式的运用4.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速度、时间、路程;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物流运输方式;3. 拓展练习:探讨物流运输中的其他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知识点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知识点

六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一、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二、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三、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四、火车过桥问题桥长+车长=路程速度×过桥时间=路程五、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1. 公式法。

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2. 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

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

3. 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1)相遇问题要分析题意,试着画线段图,真正弄清楚是不是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相对(同向)而行、最后相遇(相距),再确定计算方法。

(2)相向而行要先求速度和,再求路程和;同向而行:要先求速度差,再求路程差。

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

图示法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

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把未知量4. 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六、典例讲解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又过了4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先求出甲车2小时行的路程,再求出又过4小时甲、乙两车行的路程和,最后根据总路程=甲先行的路程+甲、乙一块行的路程解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六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六三制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起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 +路程 =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自主构建模型的过程。

教学准备:前置性作业、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xx、12、1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二、三年级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最先说出答案?1、小明平均每分钟走8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7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米。

2、从聊城到济南共10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聊城出发用2个小时到济南,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3、小红参加60米短跑比赛,平均每秒跑10米,跑完全程共用()秒。

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其实这都是我们常见一些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

有的同学就问老人,老师,这么简单地问题你还拿出来考我们干什么啊?今天啊,我们就通过解决类似的问题来总结归纳出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青岛版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第一课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自主构建模型的过程。

教学准备:前置性作业、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2014.12.1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二、三年级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最先说出答案?1、小明平均每分钟走8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7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米。

2、从聊城到济南共10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聊城出发用2个小时到济南,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3、小红参加60米短跑比赛,平均每秒跑10米,跑完全程共用()秒。

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其实这都是我们常见一些行程问题(板书:行程问题)。

有的同学就问老人,老师,这么简单地问题你还拿出来考我们干什么啊?今天啊,我们就通过解决类似的问题来总结归纳出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今天,物流公司的一个快递员叔叔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我们一齐来看看。

(出示情境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骑摩托车的快递员要从车站出发去物流公司拿他要配送的快件,那同学们我们首先找一下他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谁来?、、、好,请你。

生汇报: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汇报的真完整!那这个问题谁来列式子解决一下?生:900×8=7200(米)师:恩,式子在这里,那么这三个数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81页上方的橘色框里的内容自己思考一下。

一会咱们找同学汇报。

生自主思考。

生汇报:预设1:900是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是行驶的时间,7200是一共性的了多少米/是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

新青岛版四上数学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全部备课及反思

新青岛版四上数学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全部备课及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教材内容简析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课时数 4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 △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时备课课题: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时 4-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物流中心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介绍素材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

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

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这个问题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900×8=7200(米)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小组内交流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65×4=260(千米)讲解概念: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教案

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教案

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教案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当具有以下内容:课题名称、设计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或资源、教学过程、板书、教学评价反思等。

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最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教案例文,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最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教学教案例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信息窗中其次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拟困难,学生理解起来有必须困难,因此学生要首先理解和驾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根底上,创设他们感爱好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历。

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历。

3、在合作沟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造就学习数学的踊跃情感。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根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教师家住哪儿吗?静静告知你们吧,刘教师家离着人民公园特别近,究竟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教师从家启程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到达。

依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PPT出示:刘教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你会解决吗?PPT:60×5=300(米)这60表示什么?5呢?300呢?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一节时,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于是我把它分成了两小节,第一小节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第二小节相遇问题。

第一小节的难点是速度的单位,重点是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又由于教材给定的情景问题,学生不太熟悉,太过复杂,不利于学生归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运用学生熟悉的事例“两个小学生辩论谁走的快”引入本课,既能激趣,又能阐明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归纳s、v、t之间关系时,我采用”变式”的方法,将同一个问题,条件与问题交换,即对于同一辆汽车,
1、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
2、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
3、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使学生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水到渠成的解决教材提供的情景问题。

感觉不足之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足,检测题最后一个较复杂,只突出了题型的现实性、时代性而忽略了普遍性。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精品)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流运输情境图。

学生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你从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b.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西城与东城相距多少千米?……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解答到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

做完后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板书:900×8=7200(米)3. 解决第二个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让学生思考,独立解答到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

做完后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板书:65×4=260(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精讲点拨:1.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车站、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米数叫作路程。

每分钟行驶900米可以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2.你能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板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900×8=7200(米)速度×时间=路程7200÷8=900(米)路程÷时间=速度7200÷900=8(分)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青岛版一、教学内容1. 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如何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和效率;3.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4. 解决实际物流运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学会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和效率;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4. 掌握解决实际物流运输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不同运输方式速度和效率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图片和计算示例;2. 练习题,包含不同类型的物流运输问题;3. 计算器,用于辅助计算。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物流运输案例,引发学生对物流运输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计算速度和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的物流运输问题,演示如何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和效率,并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物流运输问题。

我会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物流运输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策略。

六、板书设计1. 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计算不同运输方式速度和效率的方法;3. 选择合适运输方式的原则。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物流运输情况,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速度和效率;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解释原因;3. 设计一个物流运输方案,尽可能提高运输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和选择原则。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姓名 路程
2 小明 120米 1 小东 135米 3 小强 100米 4 丁丁 75米
时间
15秒
15秒
当时间一样时, 路程长的跑得快。
15秒
15秒
姓名 路程 时间 速度 小明 100米 25秒 1秒跑4米 丁丁 75米 15秒 每秒跑5米
100÷25=4(米) 75÷15=5(米)
路程÷时间=速度
(2)照这样的速度,行2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2千米=2000米 2000÷200=10(分)
路程 速度 时间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 少年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我每分钟走70米。
我每分钟走60米。
(70+60)米/分×6分 =780米源自80米/分小红 家
50米/分
小华 家
560米
400米
小红和小华约好到公园玩,两人同时 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公园?
如果小华也想和小红同时到达公园, 你有什么好建议?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谢谢
(3)求出兔子到达终点需要的时间: 450÷10=45(分钟)
乌龟和兔子 的速度各是 多少?
(4)由于90>45,也就是说乌龟到 达终点所需要的时间比兔子的多, 所以兔子先到终点,比乌龟早90 − 45=45(分钟)到达。
姓名 路程 时间 名次
小明 100米 25秒 3 小东 100米 15秒 1 小强 100米 18秒 2 当路程一样时, 时间少的跑得快。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
兔子和乌龟赛跑,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450米,谁会先 到达终点?早多长时间到?
我每分钟 跑5米。

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1青岛版

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1青岛版
相遇问题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摩托车平均 每分钟行驶 900米。
大货车平均 每小时行驶65 千米。
小货车平均 每小时行驶 75千米。
车站到物流中心相距 多少米?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 多少千米?东城呢?
东、西两城相距多少 ●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千米?
●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 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140 + 150)×5 = 290 × 5 = 1450(米)
(2) 两队分别从两头同时施工,8各
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50+ 120)×8 = 270 × 8 = 2160(米)
(3)两人同时开始录入一份稿件,1小时正好录完。甲的打字速度是80字 /分,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甲比乙多录入多少个字?
西城
4小时
物流中心
4小时
东城
?千米
65 × 4
+ 75 ×4
= 260 + 300
= 560(千米)
返回
答:东、西两城相距 560 千米。
二、合作探索
两辆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 时在物流中心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西城
物流中心 ?千米
东城
65+75
返回
65+75
65+75
65+75
(65 + 75)× 4 = 140 × 4 = 560(千米)
答: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
二、合作探索
回顾上面两种解题思路,想一想,怎样解决相遇问题?
大货车行 驶的路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知识小结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知识小结

四、典例示范。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列车每小时行驶 75 千米,乙列车每小 时行驶 69 千米,经过 2 小时两车相遇。求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75+69)×2=288(千米) 答:两地间的铁路长 288 千米。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单元知识小结
一、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二、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可以将题意形象地展 示出来,线段图必须正确反映数量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题中的信息,所求问 题要有利于从图中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
三、易错警示。 1.比较两者的速度时,一定要注意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比如:高铁行驶 的速度为 5 千米/分,地铁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不能说高铁的速度比地 铁慢,因为二者的时间单位不一样。 2.画线段图解题时,一要注意图中各长度的大致比例,二要注意在图中的 适当位置标注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上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一节时,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于是我把它分成了两小节,第一小节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第二小节相遇问题。

第一小节的难点是速度的单位,重点是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又由于教材给定的情景问题,学生不太熟悉,太过复杂,不利于学生归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运用学生熟悉的事例“两个小学生辩论谁走的快”引入本课,既能激趣,又能阐明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归纳s、v、t之间关系时,我采用”变式”的方法,将同一个问题,条件与问题交换,即对于同一辆汽车,
1、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
2、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
3、已知路程、速度,求时间。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使学生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水到渠成的解决教材提供的情景问题。

感觉不足之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足,检测题最后一个较复杂,只突出了题型的现实性、时代性而忽略了普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连续和递进中得到高效地提升,又利于数学模型的构建。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

教材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除了速度和路程两个概念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其余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解题思路、策略和方法都是由学生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了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恰当定位。

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代替,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感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

教材在相遇问题的编排上注重了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呈现了模拟表演和画线段图两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呈现了两种,一种是先求每辆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共行驶的路程。

不同的解题策略相互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大部分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其关系在生活中已经有所感知,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可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说思路、列算式。

同样,在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后,要让学生结合红点问题抽象概括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也能帮助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新知。

2.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通过交流,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及其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第二个红点时,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题目中两辆车的运动情况,然后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
画线段图等。

3.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的灵活性等会有所不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像模拟表演这种方法学生可能想不到,但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要进行引导;线段图这种方法直观简洁,比较重要,学生能够想到,但第一次接触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画不好,此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可以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4.引领学生自主领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题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因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比较零乱,条理性较差,再加上为了照顾学困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优化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第二个红点中审题的策略,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进行优化,对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解决相遇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