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厘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前调查学生或者学生的家人从网上购买商品的情况。
师:我们所购买的商品是怎样来到我们手中的呢?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谈到快递、邮局邮递等等。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的一种,关于物流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有关物流运输的视频资料)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那里每天都车来车往。
你们看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正在往物流中心运输货物呢!(见图1)图1学生读摩托车、大货车信息的同时,教师利用触发器动态显示课件。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 :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物流方面最多的应该就是网上购物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轻松地创设了有关物流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中心,头脑中再现车辆运动的现象,为接下来探索新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问题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仔细读题,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探究提示。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
其中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材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新课标则将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统一概括为过程与方法。
各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交融。
根据学生发展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课标》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各阶段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以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为依据,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说一说本册教材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万以上的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2。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2.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敢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二)内容标准根据课程标准,数学学科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下面,我就从这四大领域来阐述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并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2。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图形与几何: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线段最短。
3.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万以上数的认识》 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材简析: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且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整万数,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并会进行大小比较。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读写能力,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万以上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整万数,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并会进行大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整万数,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并会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整万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一下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2. 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整万数,如人口数量、车辆数量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万数。
二、探究新知1. 认识整万数: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引导学生发现整万数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表示整万数,进一步理解整万数的概念。
2. 整万数的写法:教师示范整万数的写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写。
同时,让学生讨论整万数的写法与万以内数的写法的区别和联系。
3. 整万数的读法:教师示范整万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读一读。
同时,让学生讨论整万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区别和联系。
4. 整万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一些整万数,让学生进行比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通过对平均数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同学们的平均身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有的大于平均数,有的小于平均数,有的等于平均数。
(3)让学生尝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如一组同学的成绩、体重等。
(2)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平均成绩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平均数。
在“探究新知”部分,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
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去 维度得以显彰。教师成了学生自主
指点
开展探索过程的支持者,在他们探
索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点,
排除不必在的环境干扰,保证学生
的效展开探究活动。
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1是1体1数..解解.过情说位释从包释程境清感、什了含三性解受楚数么解2位目释层,什是到级数标中含等么估能乘;,括义同是计是除2是号,于.(计递概两能存1经算进.数位述计在结历)的数单万算的合,;关的位以的必具不2系算、.说, 出载理要分上能估体;3性的直个计,2;借数接.层概(用2助讲字.次括说算数计解,读计明)学数给1、算中的语.结器学写方括方言合说生法;号法清具出,;比的;晰体什必3作3较地.情么.须正合用大说境结确理。 估出算快能境写系是小法大合去计交方速有,出式十小;;具经(流法计3解数,进,改体历3个算算 。算.3释量制改正情 、写层.正)法(运关计写确境感和次确。的1算系数和,悟道读,求解过顺,法求在,/1、近决1程序2.近结分老获.写似归问,的似合)师得,数纳题归合具数。引感数。比的纳理。体导性量方较计性情下的关, 2认.归识纳,混形合成运表算象的。运算顺序规 则;3.正确规范脱式计算。
第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指导
如何制作学期课程纲要
01
03
05
课程
课程
一般信息 背景
课程 目标
课程 内容
课程 实施
课程 评价
02
04
06
四大课程元素
四年级上学期学期课程纲要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数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出版社2017年6月第3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97课时 设计者: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表格版)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表格版) 。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执教人
2学年 上 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执教人学年上学期。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_3
---------------------------------------------------------------最新资料推荐------------------------------------------------------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信息窗1: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 1:画面上有 5 台挖掘机。
1 / 15生 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 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 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
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1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分析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1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以上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上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2. 万以上数的四则运算。
3. 大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万以上数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大数的实际应用,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和敏感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理解大数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和四则运算。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长度、面积等,引发学生对大数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讲解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写大数。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万以上数的四则运算。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万以上数的读写和四则运算。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大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大数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用万以上的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家庭成员数、学校学生数等。
2. 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讲解大数的读写方法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讲解大数的四则运算时,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青岛(六三)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第2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第3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第4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第5课时: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第6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第7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第8课时: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第9课时:数字编码、探索规律;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信息窗1 计数单位的万以上数的读法第1课时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进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2)师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师:我国雄伟的的人民大会堂,它能容纳一万人,如果要容纳十万人,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生:10个。
师:也就是说,10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才能容纳十万人。
那你见过十万个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3)师课件出示计数器师引导学生在万位上一个一个地拨珠子。
学生跟随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万时。
师引导生领悟:在万位的前一位,这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一个十万。
并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10。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其过程)师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自己探索一百万、一千万、一亿、十亿、一百亿、一千亿之间的关系和进率师生总结: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2.感知万以上的数结合资料引导学生想象:(1)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成年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有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学生边想象边回答)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材分析教学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根底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展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数的大小,知道亿以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比照,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开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容许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选择有用的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到达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拟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拟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展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整体备课设计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体备课设计一、单元系统分析单元整体分析一)《课标》分析:1.学段目标学生应掌握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明白算理,发展数感,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同时,能够体会试商的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条理有序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学生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内容标准本单元旨在提高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经历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形式的过程,学生能够抓住算理这个本质核心,熟练进行除数为两位数的计算。
同时,在进行除数为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推理出试商的方法,合理试商,准确试商,快速试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课程标准理解1)在计算中,学生由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进一步研究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体会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产生和研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迁移规律。
2)通过情境,学生能够列出算式,进行除数为整十数的口算、除数为两位数的笔算(商为一位数或是两位数)、除数为两位数的估算。
3)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
二)教材分析1.主题单元结构分析(纵向)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研究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
学生通过研究,能够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除数为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研究,为后面研究四则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晰除数为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口算和估算。
2.能够正确笔算除数为两位数的除法,通过一次试商,准确计算出商为一位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课目的:1.联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2.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学会用适合的方法表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正确画出平行线;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感情目标:3.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依据现实生活中平行所发散出来的美对学生浸透审美教育。
教课要点:联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课难点: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课过程:1.认识直线的两种地点关系师:哪个小朋友告诉我,你平常上学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生回答:汽车、步行(很环保)、公共汽车、自行车师:此刻跟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小朋友都是乘坐汽车来上学的,我们今日的数学课,就从汽车开始研究。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辆汽车笔挺地向前行驶,下边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是车轮留下的印迹?指名回答。
师:以为是第三幅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图 1 中的两条线怎么了?(订交)订交在哪里?(指名登台指)。
对!在数学上,订交的这一点就叫做交点。
两条直线这样的地点关系,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订交了。
师:看第二幅中的两条直线订交了吗?假如我们把它想象成两条直线,会订交吗?想一想看,直线有什么特色?(无穷延长),无穷延长后就会有一个交点。
因此,这两条直线也是订交的。
师:图3中的两条线会不会订交?我们也把它想象成两条直线,我们能够把它们无穷延长,看订交了吗?汽车的轨迹就是象这样不订交的两条直线。
小结:方才我们不单解决了现实问题,并且认识了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有(订交的和不订交的)2.认识平行。
同学们看,这些是我们熟习的生活场景,老师在每一幅图中也找了两条线,我们把它们都当作是直线,想一想哪几组直线是订交的呢?图①中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明显这两条直线是订交的。
图③呢?你怎么想的?是的,这两条直线延长后就有一个交点,因此这两条直线也是订交的。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基于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学期课程纲要:四.课程实施:(一)。
开发课程资源和具体教学策略总体思路: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进行课程开发,结合利用有效精选课件,在班班通上尽量展示并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2.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对新知识的出现,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他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性之时,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4.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外,也应适当地创造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在开展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二).具体分领域需要达成的策略方案:1.数与代数:教师会注重从现实情景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的含义,尽量利用课件和班班通等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获得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利用计算器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2.空间与图形:注重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的生活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和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教师带领学生内心经历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运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度量等,使学生体验更多的刻画现实世界和认识图形的角度和工具,在活动中体验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教师鼓励测量方法的多样化;经历注重实际测量过程,使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3.统计与概率:教师引导学生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结合具体情景和动手实验,让学生内心体验不确定现象4.实践和综合应用:利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背景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课程内容”2.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 (1)八个单元的新内容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图形与几何:“线和角”、 “平行与相交”; 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2)2个综合与实践:“荡秋千”、“全家自驾游”; (3)1个“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4)1个回顾整理(总复习);(5)数学文化:大数的认识:古人的计数方法4.学习能力(1)课前自学能力:已具备能力:能根据“预习单”的提示,进行课前自学,写出或画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够初步浅显的学习表现知识。
欠缺的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学的过程中不善于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本学期我们将采用预习模式进行教学,老师课前精心设计预习单,让学生预习的时候有抓手,有目标,预习什么?怎么预习?达到什么预习效果?刚开始老师可以领着学生预习,教学生怎么预习,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数学思考:已具备的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所学的知识,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互帮互学。
上课时,大多数同学能在小组或班级内讲解自己思考的过程,数学表达较条理;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欠缺的能力:无法灵活运用,归纳推理能力较弱;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只会听但不会思考,不知道怎样质疑;有的学生能在听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学生不会倾听;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懒得思考,遇到疑难问题,不敢提出。
大多数同学爱表现,想在同学们面前发言,能基本完整说清自己的意思,但有时不知道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达,也很难做到清晰、条理;还有个别同学不敢表达。
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会倾听、会思考、会数学表达的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3)解决问题能力:已具备的能力:具有画直观图思考数学问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的意识,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积累的活动经验探究遇到的新问题,并能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2017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授课时间:64课时课程背景: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多方面选取了反映社会生活且学生熟悉的食物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社会,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挑战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学数学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知识的编排上,将乘除法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教材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适时编入了四则混合运算,使计算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巩固,注重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所学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学习框架。
这样做既保证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样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教材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回顾整理和反思评价,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过程性的提示和指导。
课程目标:本册教材要达成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新课程标准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2)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课标》修改稿---总体目标(3)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一、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