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
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
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
• 产业结构指标: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三 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就业结构指标: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 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 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全球工业化水平发展趋势
• 工业化进程将继续推进,但速度有所放缓 • 产业结构将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工业化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02
工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资源禀赋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资源禀赋对工业化水平的影响
• 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有利于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推 动工业化进程 • 资源匮乏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制约工业化发展,但可以通 过技术进步和创新突破资源约束
工业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
•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附 加值 • 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水平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工业化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 工业化进程可以促使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 工业化进程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工业化水平与就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
DOCS SMART CREATE
工业化水平发展现与趋势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工业化水平的定义与衡量标准
工业化水平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工业化水平的概念
•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 •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2035年新型工业化目标
2035年新型工业化目标
2035年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工业与服务业、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
5. 建设智能工厂:推进工业智能化,加强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技术创新合作、市场开放合作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
7.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总体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率的、低碳的、智能化的工业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五讲中国工业化
三.民用工业的生产率的变化
• • • • • • • • 1. 决定企业生产率的因素 内部因素:管理制度与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生产技 术等。 民用工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 (1)工资制度的创新 (2)企业运营制度的创新 官督商办的基本原则是:由官总其大纲,查其利弊,而 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总商;所有盈亏,全归商认, 与官无涉;商为承办,官为维持。 (3)企业家精神 (4)技术进步
• 三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以及“有土斯有财” 的观念,剩余大部转化为土地资本。 • 1880年全国毛产值27.8亿元,占全国人口 2%的绅士占6.75亿元,为24%。
2.没有一个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 强大政府,失去了发展经济所需要 的良好的稳定的环境。
• 阿瑟· 刘易斯:“国家越落后,一个开拓性政府的 作用范围就越大。”“软弱的政府不能维持自己 境内的秩序。” • 罗斯托:“在政治方面,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 团的民族国家是起飞前提条件阶段的一个决定性 因素,而且差不多也普遍是起飞的一个必要条 件。” • 政府的作用:创造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推动资 本积累、确立增长极、制定经济计划、维持政治 稳定、创造良好环境、制定相关制度与经济立法、 解决社会冲突。
• 2、天朝心态 • 美国经济史学家兰德斯:“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居于世 界的中央。他们的光辉普照周围低等种族,这些低等种族 向他们祈求光明,通过拜谒和朝贡,二获得某种地位。中 国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权力独一无二的、神一般的代 表。” • 3、官僚体制 • 李约瑟: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 •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有利于科学的传播,但是阻碍了重 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能力把工匠的技术与学者发明 的数学与逻辑等结合起来。
4.经济衰退(1937-1949)
八章工业化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
非经济条件:
1、物质资本 2、人力资本 3、科技进步 4、资源状况 5、市场规模
1、企业家精神 2、社会条件 (家庭结构、社会分层、 城乡结构) 3、文化条件 4、政治体制
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 转变过程 ,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 一般认为,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工业化的概念、实质与意义: 一、工业化概念:
1、张培刚 :工业化是“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 过程”。
2、S.Y Thaker:工业化是“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 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 业份额上升”。 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工业化是一个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 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 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前工业 革命
手工劳动 时代
农业生产部门、手工业部门 纺织、冶金、煤炭工业部门; 交通运输、早期机械制造业 电力、石油、化化学工业部门; 建筑业 汽车、飞机和其他机械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工业部门、精密机器 制造业
18世纪以前 18—20世纪 初 20世纪初— 30、40年代 20世纪30、 40年代--60 年代
国民经济呈现新的发展特征。
(二)、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化发展最典型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 1、农村工业化发展 (1)58年第一次农村工业化浪潮 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传统格局, 即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并存的二元 的背景及原因 (2)60-70年代 发展缓慢 使中国工业化走上了二元工业化的轨道。 工业化结构。引起工业的技术二元结构 (3)80年代初农村工业化发展新阶段 布局分散化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和制度二元结构。 广泛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缓和农村就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农村工业发展 染(土地资源浪费、矿产资源浪费、环境 技术二元结构-----工业体系内部技术装备 业压力; 与二元工业结构 原因-----污染); 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梯度的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传统发展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业 规模小型化造成生产的低效率; 大工业与落后的小工业同时并存的现象。 3、农村工业化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矛盾长期激化的结果 结构趋同化造成城乡工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制度二元结构-----工业体系中企业制度和 发展的成效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严格的城乡隔离制度使农民发展工业只能 (城乡工业的主导部门群高度从合性、城 运行机制不同的两类工业同时并存的状况。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经营机制 通过在农村就地发展的方式 乡工业内部结构高度趋同性)影响资源最 转换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4、农村工业化发展 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各种经济利益 优配置(对资源、资金、商品销售市场的 中的主要问题 主体的形成,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 争夺);
核心概念——工业化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业的表述
虽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出现“工业化”这个术语,但这 个概念还是显然存在的。马克思把“现代工业”、“工厂制度”或“机器 体系”跟工场手工业作了区分。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 于机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 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才取得了独立的、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形式。 于是,……单个的工具机,就降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简单要素了”(《资本论》 第1卷,第415页)
核心概念——工业化
方法论:追溯本源 梳理史实 分析比较 理解运用
一.追溯本源(了解)工业化 百科: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 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 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 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 发展相辅相成的。
虽然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但是“现代工业”
乃是这种生产的最高形式,这种形式终于把所有其他形式扫在一边,并且 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经济中的统治地位和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统治 地位。现代工业通过对乡镇地方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制服和摧残,以及通 过霸占全部的国内市场来实现其经济的统治(见《资本论》第1卷,第13章, 参看“参考书目”②)。与此同时,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机器和工厂体 系不断改进和扩充,从而引起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不断革命。 “现代工业从不把……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最后的形式。因此,现 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 保守的”(《资本论》第1卷,第533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工业化和生产力的关系
工业化和生产力的关系
首先,工业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生产速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
机械设备的运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简化和标准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
其次,生产力的提升也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进一步,生产力的提升也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例如,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手段,可以提高粮食和原材料的产量,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持。
此外,生产力的提升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条件,为工业化创造了更好的技术和生产手段。
工业化和生产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工业化的推进需要高效的生产力支持,而生产力的提升则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
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繁荣。
第八章 工 业 化
2020年6月2日10时36分
第八章 工 业 化
第二节 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
型
(3)工业部门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 大量使用厂房、设备等资 源,其规模随着生产 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大,其速度可以远远 超过人口的增长。
2020年6月2日10时36分
第八章 工 业 化
第二节 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 型
❖ 刘易斯认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经由 传统的单一农业经济发展演变为农业部门与现代 工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结构经济,这种二元结构经 济有下列特征:
(1)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 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发达的工业部门。
❖ 工业化超过这一限度,农产品(食物)成 为短缺之物,社会就会出现饥荒。
❖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减缓最低食 物需求量上升,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2020年6月2日10时36分
第八章 工 业 化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三、两难处境:农业与工业能否并重发展
❖ 发达国家工业化成功的原因在于:
(1)发达国家是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农 业文明阶段时,率先走向工业化的,这就 使其工业产品能够很容易地打开国际市场, 出口到各农业国家;
第二节 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
型
❖ 刘易斯模型的中心含义是: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 积累引起了工业部门的扩 张,工业部门的扩张 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就业需求量扩大,从而吸引剩 余劳动力从 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 刘易斯模型告诉我们,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取决于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提高的幅度。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化带动人口向城镇集聚。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成为工业的集中承载地,工业化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进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 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工业化过程中,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3. 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这促使政府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而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
4. 工业化提升城市的产业结构。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提高了城市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5. 工业化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工业化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促进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共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含义的扩展
(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市场经济体制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最佳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最佳机制。 私有制企业或者说民营企业是工业化急先锋。 私有制企业或者说民营企业是工业化急先锋。 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有赖于人口自由迁移制度。 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有赖于人口自由迁移制度。 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 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工业化与城市化 同步前进,城市化略快于工业化。 同步前进,城市化略快于工业化。 后发优势和加速发展。 后发优势和加速发展。 工业化过程有特定的产业演变规律。 工业化过程有特定的产业演变规律。
工业化含义的扩展
狭义: 狭义: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 构从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转 变过程。 变过程。 广义: 广义: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制造业始终是工业化的核心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没有制造业就没有 完整的工业.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完整的工业.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没有先 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装备,就没有现代产 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装备, 业的发展. 业的发展.
2.快速推进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挑 战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工业化付出巨大代 价 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 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多占 难循环、 地、难循环、低效率
3.比较优势渐失与寻找经济高速增 长新动力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中国制造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 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 段;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 其中前两个阶段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 其中前两个阶段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第三个阶 段是为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 段是为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 ----国际知名调查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白 国际知名调查机构IDC最新发布的《 IDC最新发布的 皮书》
工业化通俗理解
工业化通俗理解一、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业化这个词汇可能还比较抽象。
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对工业化进行详细解读。
二、什么是工业化?简单来说,工业化就是指将手工生产转变为机械生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取代了人力,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各种新兴产业也逐渐涌现出来。
三、工业化的历史1. 工业革命最早的工业化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南部地区兴起了一批新兴企业家和发明家。
他们利用煤炭和铁矿资源,并借助蒸汽机等机器设备,在纺织、矿山等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生产活动。
这些企业家和发明家被称为“创新者”,他们通过引入新技术、改进生产方式等手段推动了当时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工业化的传播19世纪中叶,工业化开始向其他国家传播。
美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这些国家在学习英国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产业结构。
3. 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工业化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物质财富。
其次,它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工业化还推动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四、工业化在中国1. 工业化起步阶段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在政治制度上迈出重要一步。
但是,在经济领域中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2. 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
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步放弃计划经济模式,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工业化的理解
工业化的理解工业化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这个过程出现及其影响却十分不简单,工业化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的结果。
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所限,人类的生产主要是手工劳动,最先摆脱这种古老生产方式转向机器生产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也因为工业化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化—机器生产所产生的威力巨大,代表了一种迥异于以前的先进生产方式,自然就会迅速发展。
自此,工业化就以被动和主动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影响波及各国,构成了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理解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的关键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哪个单元就不必说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虽然不是工业化,但是谁又能否认他们与工业化的关系呢。
至于发生在英伦三岛的工业革命和扩展到美德日俄等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那就是工业化的最直接体现,这里除英国是发源地之外,美德等国是主动的工业化,没有人强迫他们进入世界市场,他们主动加入之后感觉为国家发展计,必须完成工业化,工业化不仅得到民众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盖因为政府是民众的政府,民众的意愿可以在政府中得到体现,所以这样的工业化可以称之为主动的工业化。
除了这样的方式之外还有一种被动的工业化,如中国近代的经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将中国打进了近代社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国的商品倾销,中国被迫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样的窘况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强行塞给了中国,但是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清政府对这样的奇技淫巧大部分人是嗤之以鼻,只有那些开眼看世界的人才意识到这些被我们视为蛮夷的夷狄们实际上有着我们所不知的另一种文明,他们中的一部分封疆大吏开始兴办工厂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只是这样的行为在政府中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崇洋媚外,是以夷变夏,是数典忘祖,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就在政府的白眼之中艰难起步,不仅如此当有人像西方那样兴办私人机器生产之时,政府对这些人别说是支持,就是不打压你就阿弥陀佛了,更别提为这些民族资本家进行保驾护航了,而外国人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因为利益之争,也多打压排挤。
工业化方案
工业化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工业化方案成为了很多企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工业化方案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案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业化方案。
2. 工业化方案的意义工业化方案是指通过科学的计划和组织,将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
工业化方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工业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国家的产出和生产能力,促进就业和财富创造。
•技术进步: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增强竞争力:工业化可以提高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生活质量: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3. 工业化方案的目标制定工业化方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工业化的顺利推进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工业化方案的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发展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竞争。
•保护环境:推广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工业化方案的实施步骤制定和实施工业化方案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实施步骤:4.1 前期准备•评估现状:对目标行业或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了解现状、问题和潜力。
•制定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工业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确定资源:明确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
工业化
概述
概述
虽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出现“工业化”这个术语,但这个概念还是显然存在的。马克思把“现 代工业”、“工厂制度”或“机器体系”跟工场手工业作了区分。现代工业其所以区别于工场手工业,是由于机 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机体的工具变为机械装置即工具机的工具以后,发动机才取得了独立的、 完全摆脱人力限制的形式。于是,……单个的工具机,就降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简单要素了”(《资本论》第1卷, 第415页)
发展
发展
工业化现在世界上比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他们走的是殖民掠夺、 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 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中国自然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条路子。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路子。”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思想 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与以往的工业化路子相比较,中国将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符合五个标准: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 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经济 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 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中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 从粗放向节约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 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整理的老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 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什么是工业化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是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
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的印度。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对工业化的理解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工业化的实现通常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方式革命、城市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变革。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化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革命:工业化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革命,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和小规模生产,转而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这种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工业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和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人口。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为工业化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住房、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使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进行了根本性调整。
传统农业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化则将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工业生产上。
工业化的推进不仅带动了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也促使了服务业的兴起。
工业化使得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减少了对农业的依赖,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四、社会变革和文化影响:工业化不仅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工业化加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
同时,工业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
例如,工业化催生了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了人们的教育水平;工业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创新。
五、环境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工业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
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措施来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
经济增长
工业化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了 经济增长,从而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
人口聚集
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 聚集于城市,寻求更好的 就业和生活机会,进一步 推动了城市化。
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完善,如交通 、能源、通信等,为城市 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 验,同时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阶 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和 政策措施。同时,发展中国家还需要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城市 的承载能力和居住环境,推动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05
工业化与城市化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工业化与就地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往往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就地城市化,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 地转移。
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
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往往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引导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发展。同时,市场力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市场扩大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聚集和消费 需求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空间。
劳动力供给
城市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满足了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
技术创新
城市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聚集地,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智力
支持。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
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理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关系?1、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信息化: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
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
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3、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4、市场化: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
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放松管制,工业产权的私有化的影响。
市场化的工具有好多种,比较低程度的市场化就是外包,比较高程度就是完全出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曲折的中国工业化进程
1840年以后,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日益没落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1)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早期工业化阶段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以自救。
在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张謇等人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厂。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新法,在经济上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
迫,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到1936年,全国工业生产显著增加,主要是轻工业,其中纺织工业发展较快。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二、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6-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个时期,虽然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钢、煤、原油、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
大庆油田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
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这些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为纠正“左”倾错误作出了重大努力,这十年间,我国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发展,钢、煤、原油持续增长,大庆油田连续稳产高产,还新建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吸引侨资、外资,来中国投资建厂,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先后开放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矿企业。
与此同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蓬勃发展。
这批企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纵观中国工业化过程,历经百年,曲折艰难。
在外国列强侵略的刺激下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一五计划、文革动乱,几经探索,不断开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