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综合复习指导
高二历史的复习计划与策略
高二历史的复习计划与策略a 复习时间规划及作息安排我本人是非常能熬夜的人,而且晚上记忆里比较好,所以我会选择晚上背知识点,但最晚也不超过十二点。
我给大家的建议也是,不要熬夜熬太晚,多学的那些时间其实只是心理安慰,没有多大帮助,而且一定要摸清自己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比如早上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那就早睡早起学习,不要盲目熬夜学习。
而且我建议大家要抽空学习,比如课间可以背背小知识点,进行比较琐碎的复习。
中午要睡觉,保持精力。
课上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脚步,不要自己复习自己的,老师有时会讲到一些考点,甚至是不经意提到一嘴,听到了就是收获。
下午到晚上都有自习,我自习时间的规划是把大量时间放在薄弱的科目上,但对于有把握的科目也不能放松,我每天都会做一套文综,的模拟卷,查缺补漏,不是全做,挑陌生的题和不擅长的模块做,做完了要把错题认真总结,询问老师,我自己有历史的错题集,不一定要把题抄上,标记是哪本书或卷子哪道题就行。
还有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品质,要积极和老师交流想法,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无知,文科的题很多时候得低分都是思路偏离,尤其是历史,而思路这个东西很难改变,所以多和老师交流,这样老师才能发现你思路上的问题,然后帮你扭转。
b 科目学习方法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薄弱点和优势,就历史这一科目来讲,基础很重要,发散却又缜密的思维是得高分的关键,所以大家一定要摸清自身的实力,才好确定努力的方向。
基础不牢,是很多同学都会有的问题,高三复习时,建议大家买一本总结性质的教辅,并以教科书为主配合教来捋清书上的内容,因为辽宁考生大多数用的是岳麓版教材,教材编写没有按照时间而是经济政治文化色分类,所以好多考生对历史发展对华脉络并不清晰,对于很多历史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不清楚,而书上写的也不是很清楚,这个时候,一本自己整理的笔记就很重要,不要说什么之前上课时记了,无需再整理了,我建议大家自己再整理一次,整理笔记色过程其实也是复习的过程,很多教辅都有对于教科书的内容的课外延伸,这些延伸其实很主要,它们往往是高考对我考点,因为教材不变,但考试的内容及考点每年都要变,所以考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发散,所以大家要依托教材,并去尽可能地吸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导语】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高二接触到更为深入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1.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发展历程:(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显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全部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一种艺术情势。
3、代表人物及特点:(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奉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众人爱好。
2.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整理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年龄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建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和谐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理科生即将在下学期迎来会考,不知道怎么复习考试的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知道: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
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上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开k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A、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
B、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武则天称帝建周,当政期间基本沿袭贞观年间政策,使唐朝发展得以继续。
C、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佞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
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理解:A、贞观之治主要内容: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高二历史(文)复习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高考要求: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主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卫、燕、鲁、吴;(同姓不婚、秦晋之好)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齐。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许、楚、陈、杞、宋。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晋、鲁(3)诸侯的权利:获得封地:土地、人民;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诸侯的权利可以世袭。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_松散__趋向严密。
消极影响(补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
(由宗法制解决)5.瓦解(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形成条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代文明的特点:掌握各个文明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科技发展、艺术成就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分析古代文明之间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的交流情况,以及这些交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的形成:探讨封建制度的起源、结构及其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的作用。
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分析中世纪教会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 文艺复兴的兴起: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变革1. 封建王朝的更迭: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如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分析其兴衰原因及其历史贡献。
2. 科举制度的影响:探讨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它对文化、社会结构的长远影响。
3. 变革与革新:分析明清时期的变革运动,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以及晚清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
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变。
2. 民族主义与殖民扩张:分析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殖民扩张的关系,以及这些现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两次世界大战: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重塑。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学会如何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事件。
2. 历史事件的联系与规律:培养从宏观角度观察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
3. 历史的多维解读:理解历史的多元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解读历史,避免单一的历史观。
六、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历史事件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加深对历史发展多样性的理解。
2. 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探索历史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其复习资料1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计划4篇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精选4篇〔一〕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历史作为一门文化科目,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知识点纷繁复杂,难度系数高,复习需要时间和方案。
为了让考生顺利通过高考,下面介绍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方案。
根据高考时间,最后一周集中复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案。
其中前六个月主要突出重点,后三个月重视真题和模拟测试,尤其是配合模拟考试专项复习。
假期和周末时间也要用到极致。
针对各个知识点进展分类复习,使思路更加明晰,复习效果更加明显。
复习期间有一定节奏感,提早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复习,每天完成任务,而不是等到临近高考才想着补缺补漏。
1.古代历史古代历史作为历史科目的重点之一,掌握好古代历史的每一个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唐朝与宋朝、明清时期以及其它诸多重要历史事件。
在进展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和意义,尤其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无视。
2.近代史近代史是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事件,起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近代史的复习需要对各个时期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展掌握。
一般关注的重要事件是辛亥____、五____、抗日战争等等。
因此,在复习时要着重分析每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的联络,汲取历史教训,从而更好地掌握“近代史”的整体轮廓。
3.现代史现代史主要是指1949年以来的历史事件。
掌握与学习现代史的知识点其实和我们近年来接收的新闻完全一样,因为现代历史还是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根基,因此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就显得特别繁杂。
为此,总的来说,需要掌握它的根本思想、重度历史事件以及书面表述方法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通这一门文化学科。
4.合理安排时间,完善各类资料在复习过程中,时间很重要,不要过于着急,最好是以饱满精力进展复习,安排好每个时间节点,为自己留出空间。
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制作资料,如有些历史图片、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以及一些历史知识点、时代特征和史料阅读等纸质材料,印刷出来并分门别类地归档,让资料更直观、明晰,便于复习。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的指导方法学法指导
学习历史的指导方法不要为了考试而去背书,要为了兴趣而去学习。
1、学习历史,最基本的,你要学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所谓纵向比较,就是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某个地区的历史事件从古到今进行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习惯于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在比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共同点,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2、要善于归纳总结。
要将一类事件从古到今,或一个时代某些方面的成就等等归纳起来,用专门的笔记记录下来,记忆时按照归纳的方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记忆的质量,甚至可以帮助你分析解决问题。
3、要用心领会老师的解题思路以及身边同学的解题方法,仔细揣摩,善于模仿,只要有了清楚的历史事件在心中,做起题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其实学历史并不难,只要有兴趣、有方法、肯下功夫,历史高分手到擒来!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
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
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
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
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
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
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
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
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
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
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1. 南宋时期
- 宋朝的建立和统治
- 北宋与南宋的区别和对比
- 杜甫与李清照的诗歌作品与时代背景
- 宋词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 陆游的诗歌创作与思想
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 科技与制造业的发展
-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作用与传播
- 科技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 科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讨论
3. 蒙元时期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 汉地的统治与改革
- 忽必烈的政策与成就
- 和平统一下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 元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4. 明朝的建立和统治
- 红巾起义与朱元璋的崛起
-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
-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影响
- 李时中与郑和的世界航海
- 明朝的文化与艺术
5. 明朝晚期的问题与危机
- 外族侵入和权臣政治
- 明朝的经济问题与社会动荡
- 明代革命派的兴起与失败
- 明末流寇与农民战争
- 明朝灭亡的原因与影响
以上是高二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提纲逐个进行复习,重点关注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与事件,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此外,还可以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拓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
202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考点总结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2. 秦汉经济的发展与城乡关系3. 秦汉法律制度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4. 秦汉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点5. 秦汉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其影响6. 秦汉与匈奴、西域等边疆地区的联系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的形成与发展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以及对欧洲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3. 封建制度下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4. 城市与教会的权力对抗及其影响5. 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6. 中世纪欧洲文化与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三章近代欧洲的变革与革命1.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与发展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3. 经济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4. 啤酒革命和英国清教革命的原因与影响5. 西方科技与文化向东方传播的途径与后果6.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思想与影响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与发展3.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5.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6.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第五章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与国际关系演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2. 冷战的形成与特点3. 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与合作4. 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与非洲、亚洲的解放运动5. 冷战期间的危机与对抗6. 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变与多极化趋势第六章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初期2. 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3.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转型5. 台湾问题与中共的对台政策6.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以上仅为在____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课程可能涉及的考点总结,内容较为简略,具体考纲和要求还需以教材为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复习资料(三)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2019-2019大亚湾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复习资料(三)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考纲解读】1.政治:(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2.经济:(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自主学习)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时间:14、15世纪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4、人文主义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
(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江西高二历史学考知识点
江西高二历史学考知识点历史学考是江西高二学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它涵盖了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江西高二历史学考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们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等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国纷争、思想文化盛衰等3. 秦朝的统一战争、法家思想的兴起等4. 汉朝的政权更迭、汉武帝的政治改革等5.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形势、政治家及其活动等6.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外交活动等7. 宋朝的政治改革、科技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等8. 元朝的政权建立、农业商业发展等9. 明朝的海外航行和早期海洋开拓、科技发展等10. 清朝的开疆拓土、外患入侵等二、世界史知识点1.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军事征服、法律制度等3.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体制、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等4.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等5. 科学革命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等6.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的影响等7.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等8. 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超级大国的较量等9. 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等三、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事件和运动2. 中共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3. 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等4.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影响和结束等5.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四、历史学方法和历史文化知识点1.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2. 历史文化的鉴赏和评价标准、历史文化名人等以上仅为江西高二历史学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认真复习,并结合教材、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高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二期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在和未来。
在高二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大量的知识点,以便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历史高二期中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1.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1.1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食物采集和狩猎阶段。
1.2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开始,人类进入农耕社会。
1.3 文明的起源:河流流域的文明(尤其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
2. 古代国家的兴起2.1 早期王朝: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河谷文明、古中国的夏商周三代。
2.2 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兴起与争霸。
2.3 罗马帝国:共和国与帝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
3. 中世纪的世界3.1 罗马帝国的分裂: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盛衰。
3.2 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圣战对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影响。
3.3 封建社会:封建领主、骑士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4.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4.1 文艺复兴:意大利为中心的文化运动,对艺术和科学的重要贡献。
4.2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的海上探险,发现新大陆和建立殖民地。
5. 近代欧洲的变革5.1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5.2 经济改革:商业和工业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5.3 主权国家的崛起:绝对君主制的兴起和欧洲的战争。
6. 近现代的世界6.1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观念变革与科学方法的建立。
6.2 法国大革命:民主、平等与人权的理念在欧洲传播。
6.3 工业革命:机器工业的兴起,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7. 亚洲国家的崛起7.1 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7.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国家在战争中的角色与影响。
7.3 当代亚洲的挑战与发展: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亚洲区域合作。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重扩展对知识点的理解,尝试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事件。
高二历史复习:怎么才能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复习:怎么才能提高历史成绩
1高二下学期提高历史成绩的窍门兴趣想要学好历史,先有兴趣是非常的重要的000000000000,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喜欢学习历史的,所以他是特别喜欢看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书籍的,所以他的历史成绩会很好。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了对历史的兴趣,我们的成绩才会快速的提高。
学习技巧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知道怎么学习,特别是在答卷的,我们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答题,我们的历史试卷的成绩才能提高,历史自然也就提高了。
2高二下学期如何提高历史成绩历史当中,很多的答题点都是在书中的,而且历史也是由很多个小的故事连接而成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各个章节的历史知识点连接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我们在背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在答题的时候,也能够快速的找到答题的试卷的答题点,这对我们提高历史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经常去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书籍,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即使有些知识我们现在用不到,但是这对我们理解历史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时间,这对我们去提高历史成绩是很好的帮助。
高二历史复习资料: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二历史复习资料:社会危机四伏和庆
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阶级矛盾激化
原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
表现:王小波、李顺起义。
2.民族矛盾激化:北宋与辽西夏战争不断。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存在:朋党之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贫局面
原因:
冗官: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割宰相职权,导致官员增多。
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恩荫制度使授官人数增多。
冗兵:面临辽西夏的威胁。
为安定社会秩序,经常荒年募兵。
冗费:军队官员耗费巨大。
岁币的支付。
表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财政危机。
2.积弱局面
原因: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更戍法的实行。
荒年募兵导致兵员素质下降。
武器质量差训练不精。
表现:北宋对辽西夏的战争败多胜少。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背景:宋仁宗庆历年间统治岌岌可危,任用范仲淹富弼。
措施: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中心措施:整顿吏治,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失败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改革过于激进。
主持新政的范仲淹、富弼等人招致朋党之讥,抵触宋朝家法。
结果: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改革的呼声又起。
高二历史复习:历史的五大记忆法
高二历史复习:历史的五大记忆法
比如看到高中历史必修(2)目录,总共有五个单元22课内容,要先记住每个单元标题、每课的标题,往往考试时的答案就是标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38题(1)答案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等。
如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讲到十月革命经过时,可以用口诀记忆”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可以参照汕头市高中历史教研员王溅波主任所编的《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表》来记忆,如记忆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⑤.抗日战争(19371945)如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可以用曲线图表示如记忆《南京条约》内容打一谜语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专有名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是商人,谜底为”五口通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综合复习指导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性本善”。
同一时期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灭顶之灾。
(4)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他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5)两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理学,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这样,理学实现了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8)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10)民国初年,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主要问题1、儒家思想在汉朝以后的封建社会中保持正统地位的原因?(1)汉代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历史统治者的推崇;(3)不断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进行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3、“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统治者重视对三孔的修建与保护对后世大;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民本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4)学术上,都强调经世致用,都主张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4、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推崇孔子儒家思想的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1、从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①萌芽:希腊先哲,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②兴起:文艺复兴,冲击宗教神学世界观,促进近代科学产生③发展: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④成熟:启蒙运动,批判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西欧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倡导个性解放。
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为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目的是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文化体系。
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各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1)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2)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信仰自由,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权威,教会的神权统治。
(4)启蒙运动: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把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的贡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原因: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先进;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繁荣;政策上:相对开放的对外政策;劳动人民的勤奋和创造。
3、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自然经济的制约;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传统文化的消极内容对科技发展的明显阻碍。
4、京剧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原因: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需求;不同剧种的融合,特别是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统治阶级的提倡;历代京剧艺术家的努力。
特点见教材49页。
5、文学艺术知识总结: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产生都是适应了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文学艺术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奠基人”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奠基人”原意是“打下建筑物的基础”,“奠基人”常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事业初创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关于被称为“奠基人”的历史人物表格2.人类社会从18世纪后期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
三次科技革命所利用的新的能源分别为煤炭;石油、电力;核能、太阳能。
3.17世纪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经典力学体系;电磁感应现象;生物进化论;相对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②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
③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④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代表:康、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③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④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①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③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④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说明:①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②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
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
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三个阶段。
学术觉悟: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③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斗争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
2、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不同:康有为推崇孔子,陈独秀批判孔子。
原因:康有为:19世纪晚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面临着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碍。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因此,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从而为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也含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目的,陈独秀: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力量增强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为了适应历史发展趋势,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把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3、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受到了哪些冲击?列强的入侵,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及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及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4、中国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前提);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