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导入新课]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的 黄黄 土土 地梁 貌: 类条 型状 延 伸
返 回
馒 头黄 状土 的峁 黄: 土呈 丘穹 陵状 。或
返 回
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 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2、黄土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思考: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上 的黄土是哪来的?
中亚
蒙古
三 、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长
乌鞘岭
城
太 行 山 脉
西安
秦
岭
黄 土 高 原 跨 哪 些 省 区 ?
指 图 说 出 : 黄 土 高 原 的 位 置 与 范 围
谈谈你的看法?
乌鞘岭
长城
太 行 山
秦岭
阅读69页,活动3:谈谈你的看法 ?
2001年6月21日报道,延 安宝塔区最新统计,全 区就有46万亩农作物受 灾,洋芋播种因错过适 播期,已难以下种;烤 烟死亡面积近千亩;在 延安安塞县,近有3万人 饮水发生困难。据统计, 宝塔区的六月份降水量 甚至不到9.4毫米。另据 延安气象部门测定,土 壤的干土层在15至20厘 米左右。节水、抗旱成 了当地人民的一场重大 战役。
课堂测试
太行山 一、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 乌鞘岭 南 _______ 秦岭 长城 至 _______北至 _______,跨越了 山西省 陕西省 _______ 、 _______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_____________ 甘肃省 ________等省。 风成说 二、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_______”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 中亚、蒙古 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等地的 荒漠、戈壁 __________吹来的。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塑料板、纸板或木板若干;相同厚度的草皮和土壤;电动吹风机;喷壶;玻璃槽等。
黄土高原视频课件。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讲授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引导学生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或挂图,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简单地介绍把黄土高原。
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
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引导学生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
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4
☆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二课 时)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 “认识区域” 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 个地理区域。前一节介绍的东北三省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 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介绍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
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 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5. 请你参加黄土高原退耕 的讨论
读图回报回答, 并记 忆。 谈对生物措施的体 会,讨论黄土高原退 耕问题。
对保持水土提出 一系列的可行性 措施,体会这些措 施的作用,进而形 成人地和谐的地 理观。
课堂小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
师以口诀形式进行总结。
汇报回答,也可自编 总结回顾,形成总
口诀记忆。
体印象
6.还有哪些方面能引发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
1. 从 黄土 高原 的 植 被、土质、降水强度 等方面综合分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自然原因。 并思考引起水土流 失的其他自然原因。
2. 从 人类 活动 方 面 分析其水土流失的 人为原因。 3.口诀记忆。
从多方面分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渗透引起 某一地理现象既 有自然原因,又有 人为原因的地理 思想。培养学生多 角度分析问题的 能力。
新授
活动 2、你能全面分析吗? 1.展示植被多少与水土流失 的关系图,观察植被的变化 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 2.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 状况,分析其水土流失与植 被的关系。 3. 展 示 黄 土 高 原 的 土 质 状 况,分析其水土流失与土质 的关系。 4.举例说明土质与水土流失 的关系。 展示延安的气温降水图,分 析其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 关系。 5.从黄土高原的植被、土质、 气候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19
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教学难点】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如何治理黄土高原。
【教学方法】讲述、读图指导、讨论【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以通过播放黄土高原景观河黄土风情的视频与图片,充分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区的景观,然后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文明的摇篮1、引导学生读图“黄土高原的地形”,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2、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图片展示:陕西的黄帝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等。
3、活动: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俗民风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风吹来的黄土1、关于“风成说”,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假说,然后读图和文字,分析每条证据分别说明了说明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新人教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从全章整体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征。
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包括八年级上下两册书)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15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知道这里是文明的摇篮及其原因;3、结合图文资料,知道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结合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渗透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理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幻灯片出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你知道图片中出现的景观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授导学1、指导学生读课本图 6.25,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边界地理事物画出,用语言描述其位置。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行政区。
(3)根据颜色判断海拔。
归纳总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中国中部偏北,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省级行政区: (甘、宁、陕、晋、豫)学生回答:因为地表覆盖着许多的黄土。
提问:这里到底有多少黄土呢?教师出示黄土覆盖的资料。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提问:这么多的黄土到底从哪里来?2、教师介绍多种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假说,“风成说”、“水成说”“风水相成说”,但是关于“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同。
读课本26页黄土“风成说”的资料,学生读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风成说”认为黄土的老家在哪里?当时这里的自然环境如何?怎样来到黄土高原的?(2)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选几位代表谈一谈自己观点,鼓励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猜测然后并寻找证据。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
A、风成说 C√、海成说
B、水成说 D、陆成说
2、视频中风的运动方向是由______吹向_____ 3、按主导风吹动(chuī dònɡ)的方向,下西(xīb列北ěi) 排列正确东的南是 A戈壁、沙漠、黄土高原 B沙漠、戈壁、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戈壁、沙漠 D黄土高原、沙漠、戈壁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huángtǔ)堆积区
黄土覆盖(fùgài)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 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黄土 从哪儿来? (huángtǔ)
风成说
1、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No ——黄土高原。找出太行山、乌鞘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范围:黄土
高原东起太行上、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 肃、青海、河北、河南(hé nán)。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 上。3、按主导风吹动的方向,下列排列正确的是。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3)植 被 —植被覆盖率低
Image
12/13/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3、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产生,主要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A、风力作用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人类作用
4、下列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做法中,错误的是:
A、植树种草,整修(zhěngxiū)梯田 草
B、退耕还林、还
C、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D、减少放牧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本周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高校课堂展示课评比活动,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课后结合主任和同组老师的点评我进行如下反思:
优点:1、讲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并能结合学情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的教案和导学案。
2、课堂环节流畅,学生展示自然,对重难点的突破体现了层次性和机智性。
3、教师能适时引导、点拨,抓住生成,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使小组合学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得益于同学科肖静和小娜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教学细节上存在三点不足:1、个别幻灯片的背景颜色太亮,致使幻灯片上的文字看不清楚。
2、教师的语言偶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3、个别环节的处理缺乏机智。
如,在小组交流展示“水土流失的原因”环节,当两组同学同时站起来时,教师不应以那组先发言让那组展示,而应采取像增加展示难度,比如教师要求“那组可以脱离课本就由那组展示交流结果”等类似的更公平的决定方法。
这节课虽然得到了秀娟主任和同组教师的认可,但我知道与我之前的课相比确实进步了,成熟了。
可离高校课堂,真正的好课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1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主要讲述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及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对于住在这些地区的学生来说容易理解,但是在我们西部地区,由于相隔很远,我们只是通过书本及相关知识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1.在地图上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网络,收集“治理黄土高原措施”的资料,完成预习工作。
2.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综合分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绍,详见备课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承转过渡: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请同学们做72页活动1。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延安降水量大约在600毫米左右,延安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第二,让学生综合“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和“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灾多发生在春季,涝灾多发生在夏季)
第三,让学生读“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统计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旱年为59.5%,涝年为23.9%)
通过活动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72页活动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
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然后让学生读7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建设)
板书:四、生态建设
首先,让学生读图8.15“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举例”,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承转过渡:同学们,既然要保持水土,是不是对黄土高原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退耕的土地又是不是都要还林呢?让学生做73页活动1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
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
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请同学们看书74页完成活动2,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第二,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黄土高原的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人、畜吃水困难。
水已成为制约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
国家从90年代开始建立移民新村,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提供足够的粮食或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第四,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两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 相结合。
2. 、活动。
[反馈练习]
1.填空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增多、扩大、加深。
从而导致减少;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夏季,冬季;降水集中在季节。
2.简答题
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答案:1.(1)地表肥沃的土壤沟谷耕地面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防洪
(2)温带大陆性季风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夏秋
2.略
※板书设计
三、水土流失的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建设
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提出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