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全整理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3eff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e.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全整理要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
它包括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一般表述层次,小偏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全整理五、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3.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大米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1f21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内容全解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节一:地理特征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地理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26'~135°05',北纬18°10'~53°33'。
2. 地形地貌: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类型。
3.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节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内容概述本节主要阐述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知识点1.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2. 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3. 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
第二章: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民族节一:行政区划内容概述本节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知识点1. 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 县市级行政区:自治州、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县级市。
3. 乡镇级行政区:镇、乡、街道。
节二:民族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56个民族,以及他们在文化、风俗、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点1.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少数民族: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等。
3. 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
第三章:中国的传统文化节一:古代文明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知识点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2. 商朝:青铜器文化、甲骨文。
3. 周朝:西周的礼乐制度、东周的百家争鸣。
节二:传统节日与习俗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738b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8.png)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球体,赤道直径大于极地直径,南北半球面积不同。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
3.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是标志着四季交替的重要时间点。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理学中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事物,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2.地形地貌:地形是指一个地区的地表高低、陡缓、平整的地形形态,地貌则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
3.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水文循环及其在地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等。
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各地区、各国的分布情况。
2.城市和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形成大城市群的过程。
3.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方面。
四、地球的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环境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总结:以上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地球运动,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家园。
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2263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f.png)
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知识点极其广泛,尤其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涉及到的内容更为复杂和详细。
本文将挑选出八年级地理全册中必背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掌握重点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6370千米,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千米,每天绕自转一周,公转周期大约是365.24天,自转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670千米。
2.经线、纬线的基本概念:经线(经度线):运用经度衡量地球东西方向上的距离,360条纵向虚线,0°为本初子午线。
纬线(纬度线):运用纬度衡量地球南北方向上的距离,180条横向虚线,0°为赤道线。
3.地球的倾斜度及其影响:地球轴在平面内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垂线之间,打的倾角就是地球的倾斜度,23°27'。
地球倾斜度的变化产生了季风、极昼极夜等自然现象。
4.大陆的形态及其划分:大陆是独立于海洋之上的广大陆地,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横向分带原则即按纬度划分,从北至南分为五大洲,横跨两极的大洲分别是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纵向分带原则即按经度划分,分为东欧、亚洲、澳新、南极洲和中美洲、北美洲。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基本概念及其变化:人口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区域内所有的居民总数。
人口变化的原因有出生率、死亡率、婚姻率、离婚率、移民率等。
2.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是直接且不可逆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短缺、与环境的失衡等问题。
3.城市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城市是城乡结合部,具有繁荣、富裕、文化、交通、政治中心性等特征。
4. 城市化的意义与挑战:城市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人口过剩、土地资源紧缺等挑战。
第三章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所赋予的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物质或能量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读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读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8f29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f.png)
1.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课本P12)(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3——5月份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气温变化的特点:3月气温比2月有明显的升高;4—5月的气温也是连连升高,表明春季气温回升很快。
降水特点:3、4、5三个月的降水量都很少。
(2)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
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
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3)人们如何应对春旱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本P80)(1)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课本P81—82)对西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并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②可以迅速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东部的好处:①西气东输能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②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课本P46)(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四川盆地北部分布着绵延、层叠的高大山脉,如大巴山、秦岭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
而大致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
所以,冬季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四川盆地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西双版纳北部的无量山、哀牢山等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
而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的广州,其北面的南岭海拔较低且彼此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小,使广州地区仍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3fd7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5.png)
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的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介绍一些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的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在形状上呈近似于球体的形态,被称为地球椭球体。
它由地球内部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四个层次构成。
其中地核和外核为液态层,地幔为固态层,地壳则包覆在地幔表面,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称为自转。
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称为公转。
自转与公转是构成地球运动的两大基本现象。
三、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描述某一地区长时间(至少30年)的气候状况,包括了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和云量等因素。
而天气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所出现的天空状态和自然条件。
四、地球的水循环地球上维系着大量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了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循环是指在地球上的水分在不断地进行循环,包括蒸发、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过程。
五、地球的资源分布地球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包括了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各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会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六、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人教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它们对我们认识地球、探索世界及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c2e39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8.png)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笔记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由自然要素组成的一切外部条件。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同气候区的人类活动也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
- 土地与人类活动:土地的物理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分布和发展。
-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形式和质量对人类的水源利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1.2 自然灾害与人类防灾救灾活动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巨大伤害和灾害性事件。
人类的防灾救灾活动可分为预测、减灾、应对三个阶段:- 灾害预测:根据气象、地震、海洋等科学技术手段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程度。
- 灾害减灾:采取措施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力,如加固建筑物、改善生态环境等。
- 灾害应对: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采取应急措施和组织救援,提供紧急救助和治疗。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2.1 人口的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数量的统计特征。
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确定和统计是基于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等方法来统计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会随着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动态变化。
-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表现在国家、地区、城市和农村等各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
2.2 城市与城市化进程城市是指人口较多、社会经济和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
- 城市化的原因:工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居民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加快城市扩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
第三章:经济地理3.1 产业与经济区域分布产业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加工、制成品生产和服务行业的总称。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6eaa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a.png)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1. 气候带地球的气温和降水状况随着纬度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变化。
根据纬度带来的气候差异,气候在全球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四种。
2. 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态可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3.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合作形式下,共同利用地区已有资源,开展经贸活动,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形式。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风暴潮、洪水、干旱和沙漠化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尤其常见地震和洪水,因此我们要加强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意识。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经济文化活动在城市进行,形成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资源集约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地。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都是重要的交通路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旅游与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产业,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同时,文化在旅游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我国的长城、故宫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af05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2.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1. 世界的大陆和海洋分布
2. 亚洲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3. 亚洲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沙漠等
4. 中国的地理位置、形状、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5. 中国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沙漠、丘陵等
6. 中国的气候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7. 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8. 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及人口问题
9. 中国的交通运输,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10.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规划
11. 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
12. 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
13.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
14. 中国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治理措施
15. 世界的文化差异,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
16. 中国的历史文化,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等
17. 中国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习俗等
18.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首都、人口、语言、宗教等
19.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等
20.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建设,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等。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18fa93bd64783e08122b70.png)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 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ft、祁连ft、横断ft,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ft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 00C 等温线和800 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初二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二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c7b6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3.png)
初二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直径约为xxx公里。
地球呈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地球公转是地球沿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365.24天。
3.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线是北极和南极之间的半径线,称为经度线;纬线则是连接地球两个极点的圆环线,称为纬度线。
经纬度是地球的基本坐标系。
4. 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各自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
5. 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位标识是制图的基本要素。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和气象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了大气环流、地球气候类型等多方面知识。
1. 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根据各自的特点分为亚寒带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等多种类型。
2. 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如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沿海地区气候湿润等。
3. 天气的预报天气的变化与天气系统、天气要素和气象图等有关,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进行天气预报,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4.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暴雨导致的洪涝、台风带来的风灾等。
三、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尤为重要。
1. 土地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包括耕地、牧地、森林、草原、水域等,每种资源都有其特定的利用方式和保护要求。
2. 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工业、交通、居住等都需要用到土地资源,因此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土地资源的保护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保护野生动植物等都是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
四、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c610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5.png)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复习时先看书,再看练习册,最后背提纲)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 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 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 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 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读书上 9 页内容以及 11 页复习 3)7、亚洲世界之最: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洲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
(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 6 页)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洋和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亚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 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 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 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 8、亚洲的人口最多。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2c30d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8.png)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我国国土面积宏大,地大物博。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八班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班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1 农业让“土地奉献”的产业:我国农业的进展(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农田灌溉面积已占到农田总面积的40%,农田防护林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农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畜牧业分布: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1.2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工业的进展: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能源工业分布: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钢铁工业分布: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
为进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机械工业分布: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纺织工业分布:1.3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进展;中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进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
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技术产业带。
八年级dili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dili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2679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八年级dili下册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年份,同时也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在短时间内(如一天或一周)某个地区的气象现象。
气候是指长期统计下同一地域内各种天气现象的平均特征。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气象要素、天气和气候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水资源水是人类重要的生存资源。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水循环、水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情况和水污染的影响等知识。
3.能源资源能源是现代工业和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和开发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能源的影响等知识。
二、人文地理1.人口问题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始终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人口政策等知识。
2.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不同的定居形式,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同的空间。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发展过程、特点、问题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知识。
3.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国家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过程、特点、现状和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三、地球环境1.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和保护等知识。
2.全球化全球化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全球化的定义、发展过程、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3.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空气中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大气污染的类型、来源、影响和防治等知识。
总之,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48d7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6.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整理1. 自然地理
1.1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
-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1.2 地形与地貌
-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 地壳的表面特征和地貌类型
-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形成过程
- 山地的形成和分类
1.3 水资源与地下水
- 水的循环过程和重要性
- 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
-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 人口增长与控制
- 城市的分类和发展
-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2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 工业的分类和特点
- 工业化的影响和环境问题
2.3 交通与通信
-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 通信技术的演变和应用
- 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挑战
3.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 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d7c2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内核、外核、地幔、地壳等多个构成层组成。
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地幔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壳则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自转是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运动。
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公转则影响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
气象则是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气候和气象受到经纬度、海洋、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 世界的国土分布:世界国土分布不均衡,有着明显的大陆型国家和岛国。
大陆型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而岛国则多分布在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5.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上分为东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盆地地区、平原地区和西部的山地地区。
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6. 世界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上有多个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尼罗河,最大的湖泊是北美的五大湖之一的苏必利尔湖。
7. 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8.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资源利用是指合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9.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GIS在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的相关参考内容。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c62d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0.png)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定义与特征- 气候带的划分与分布- 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天气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天气预报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太阳的直射与变化- 四季变化的原因与特点- 地球的地理子午线与标准时间- 我国的时区及其影响第三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暴雨、洪水、干旱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第四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的对策与控制措施-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与问题第五章:工业与能源- 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原材料与能源的重要性- 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利用领域- 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六章: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基本分类-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与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第七章: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定义与类型-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与适应区域-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路径- 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第八章:旅游与资源- 旅游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资源禀赋与资源优化利用第九章: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同污染物的分类与影响-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十章:国际与国内关系-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与交流方式-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与道路。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7ff87704a1b0717ed5dd18.png)
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1、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旱地作物为主,小麦、花生和大豆,甜菜、棉花。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甜菜分布在中温带(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北部)。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2、南方(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油菜子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新疆长绒棉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椰子、可可、咖啡。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3、棉花产区: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南疆地区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平原。
五、畜牧业分布:分为两类:牧区畜牧业分布在非季风区;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季风区。
(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我国四大牧区)(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新疆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牦牛六、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因地制宜:山地—林业(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林则林);平原盆地—种植业(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宜粮则粮);高原—畜牧业(这里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牧则牧);水域—渔业(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宜渔则渔)丘陵—副业、经济林;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12、西藏拉萨市西北的地热电站,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约占一半,是一座全新的地热城。
1、以和分别为、、、四大地理区域。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和等多种类型,其中河南属于区域。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等温线一致。
此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以下,冬季有现象。
此线南侧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冬季无现象。
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nrn年降水量一致,北侧年降水量少于mm, 属于地区。
南侧年降水量高于mm,属于地区。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为气候,以南为气候。
此线以北称为地区,耕地以为主;此线以南为地区,耕地主要是。
15、“高原之舟”是指5、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16、黄土高原地面覆盖着厚厚的。
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以西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黄土厚度一般达几米,最厚的地方可达多米。
黄土土质疏松,易于,利6、于农业生产。
17、黄土髙原的地形特点是:O18、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
19、由于人们滥伐,植被遭到严重的,加上地形、气候和黄土的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日趋,使黄土高原成为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摸索出许多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在山坡地带,采取缓坡地建,陡坡地,坡脚修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在河谷地带,加强的建设,可有效的进行水土保持、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7、简答: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交通线和河流沿岸?22、实行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措施是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主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云南傣家民居是楼,属于建筑。
要途径。
8、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西部盆地中分布着23、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东西绵延大面积的,只是在盆地的边缘有水源的地方形成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致在长江两岸千米范围内。
“黄金水道''是。
多为河。
24、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条件,长江沿江地带将我国资9、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源丰富地区连接起来,起到了作用。
通过众多和,这些经河套平原、平原、及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城镇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济技术优势可以向南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多呈或状25、长江沿江地带的四大工业区:以分布。
区。
以、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以为10、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和两个地区。
中心的钢铁、轻工业工业基地。
以、、等城市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1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综合性工业基地。
多山峰终年,广布。
“”和“”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26、长江沿江地带的东西部之间具有很强的性。
以能源为例,西部地区有丰征。
青藏高原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富的、等矿产资源,而东部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达,对的需初二地理下册复习题求量很大,因此,密切协作、共同发展已经成为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区人们的共识。
境问题是。
27、上海市地处位置和长江航46、东北包括三省。
线的口,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47、东北地区有和28、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下游,毗邻联系密形特点是。
切,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o这里是全国人口最的地区之一,48、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水稻可以一年熟。
是全国著名的“的商品粮基地。
和…。
49、东北三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生长着29、我国目前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有、等阔叶树,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其中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50、东北三省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的"。
5130、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是。
31、“前店后厂”,这里的“店"是指地区,“厂"是指地区。
32、“店''和“厂”各自的主要优势是什么?523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多以“三来一补” 为主要成产模式,“三“”,“煤都”的资源性城市面临枯竭、生产成本增加的困境,主导产业来一补”是指、。
目前,加工贸易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衰退。
既有粗加工向转变,由全部进口加工向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向53、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
转变等。
54、振兴东北老工业,重点建设两大基地和一个中心:两大基地34、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地区。
和,一个中心是。
35、西北地区:新疆的和。
55、北京位于平原西北部,北起山,东南距100千米,腹地36、西南地区:粮食作物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的甘蔗产地,国内最大的花卉产地。
56、北京的气候是,冬季37、青藏地区: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57、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地处带,和,、、等特色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
冷热、干湿适中。
地处内陆,距耗牛、藏绵羊114、长江沿江地带东起,西至,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大B新疆牧区b温带草原牧场细毛羊致在长江两岸100-200 千米范围内。
C青海和西藏牧区c山地牧场三河马、三河牛115、长江沿江地带依托条件,连接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90、横穿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河流是。
又通过众多和,向南北辐射经济技术优势。
91、我国地跨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省区是。
116、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合作,形成“、的独特区域92、秦岭是合作模式。
93、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一月117、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加工贸易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即由是和温度带的分界线,也是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粗加工向转变,由全部进口材料加工出口逐步采用加工出口转变,又是和干湿区的分界线,由此可见,确定北方和南方地区分界线的由劳动密集型向、密集型转变。
主导因素是。
118、在黄土高原有一种利用黄土特性而建筑的民居,冬暖夏凉,人们称之为。
119、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发展经济的地区之一,与港澳地区优势互补,强又和。
强联合,形成了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珠江三角洲138、北京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式。
是,港澳是。
139、北京市建立和发展新兴高新技术最有利的条件是。
120、三江源地区是指的源头汇水区。
140、北京位于地形区的背部边缘,面向海。
121、在西藏的铁路建设应首先考虑的是。
141、广场位于北京中心,是世界名城中最的广场。
22、西部地区只要包括地区。
142、北京历史源远流长,若从周口店“”揭开北京历史第一页算起,迄123、西双版纳位于省最南端,热带雨林保存完整动植物丰富,素有“”之今已有年,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称。
143、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124、“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主要有三条输电通道,一是将电能送144、澳门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往的南部通道,二是将电能送往的中部通道,三是将电能送往145的东部通道。
125、西部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应把培育成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
126、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因此,西部开发必须走与“双赢”的道路。
147 ) o127、连线:148、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部。
A、玉门1、铅、锌149、台湾大部分工业城市分布在。
B、金昌2、锡150、台湾省包括岛及其附近的岛、岛等许多小岛。
C、锡铁山3、石油151、台湾、、和资源都分丰富,因而D、个旧4、汞有“宝岛”之称。
E、铜仁5、M152、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和为主。
60年代以后,大发展出口加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80年代以来,台湾的和发展迅速,其中服战尤为突出,产值已位居世界前列。
5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下线。
1958年中国第一艘万吨货轮在下海。
159、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13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综合整治。
重点建设两大基地160、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为。
和一个中心:两大基地是和,一个中心是。
135、青藏高原地区丰富,昼夜大,有利于作物的161、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只要是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
作用和积累。
、西北的气候特点是,青藏的气候特点是。
136、丽江古城省乐山大佛省布达拉宫省162163、西北的农业为农业、青藏的农业为农业。
秦陵兵马俑省莫高窟壁画省64、西北最缺的是资源。
137、西藏地区成为众多大河发源地的主要原因,该地区最突出的生165、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最高的山是。
态环境问题。
该地区的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方面的难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