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5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5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5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第二册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扎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二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减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特别是对进位、借位和乘法口诀的掌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二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3. 进位、借位的应用4. 乘法口诀的学习5. 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生动形象的示范2. 做题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3. 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四、教学过程1. 加法运算教师首先讲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4. 进位、借位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借位的运算技巧。

5. 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日常测验设置一些简单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于加减乘除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

3. 期中期末考试定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于整个数学第二册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根据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的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单元:加法和减法
1. 认识加法和减法
2. 快速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进一步练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合并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第二单元:乘法和除法
1. 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 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
3. 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
4. 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
5. 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
第三单元:分数
1. 认识分数的概念
2. 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四单元:空间几何
1. 认识二维图形
2. 认识三维图形
3. 计算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 计算三维图形的体积
第五单元:数据统计
1. 认识数据和统计
2.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构建数据图表
4. 分析数据图表
第六单元:时间
1. 识读和写时间
2. 计算时间间隔
3. 计算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逻辑推理
1. 转化和组合形状
2. 补全逻辑图形
3. 推理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课外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理解并运用分数的概念;3. 学习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 规律性的运算和推理。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整数的概念介绍;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3. 练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二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4. 练习分数的运算。

第三课:面积的概念和计算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 面积的单位;3. 练习面积的计算。

第四课:体积的概念和计算1.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2. 体积的单位;3. 练习体积的计算。

第五课:数的规律性和推理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数列的规律和推理方法;3. 练习数的规律性和推理题目。

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新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练习和实践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通过每节课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

师生互动方式:1.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示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学生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和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2. 教学PPT;3. 多媒体设备;4. 教具和教具包:如计算器、几何模型、小方格纸等。

以上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概念、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复习和扩展。

2.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的认识和运用。

3. 计算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4.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

5. 图形的认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6. 尺规作图:直线、线段、角的画法和计算。

7. 数据和概率: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
1. 教师进行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相关的实际情境和案例。

5.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评价方式:
1. 日常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和练习:书面作业、课后习题和练习册的完成情况。

3. 测试和考试: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4. 课外参与: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的成绩和表现。

5. 总结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总结和展示。

教学时间安排:
本教学计划为期一学年,每周进行4节数学课,每节课1小时。

备注:以上为一份简要的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和教材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第二册是基础性教材,是从小学数学第一册过渡到第三册的桥梁,内容包括四则运算、分数、进位和退位。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化简、四则运算和比较大小;3.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4.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共30课时第一章:四则运算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口算和竖式两种方法。

本章共10课时。

•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课时)•加法(2课时)•减法(2课时)•乘法(2课时)•除法(2课时)第二章:分数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比较大小。

本章共10课时。

•分数的基本概念(2课时)•分数的化简(2课时)•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分数的乘法(2课时)•分数的除法(2课时)第三章:进位与退位本章内容主要是进位与退位的运算方法。

本章共10课时。

•进位的概念及计算(2课时)•退位的概念及计算(2课时)•综合运用(6课时)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巩固。

•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

•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突出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日常评价。

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教学反思。

开展教师与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的互动评价,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课程质量。

•期中/期末考试。

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

教学参考资料•《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小学数学必修知识点速查手册》总结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主要是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通过四则运算、分数、进位和退位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_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_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总人数52人、男生29人、女生23人。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能按照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但由于年龄太小,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上课经常会有学生做小动作、讲话,甚至走动,需老师提醒。

学生成绩方面:本班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不过还有几个差生成绩很不理想,还有待加强。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

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1、第八单元《统计》。

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023年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本

2023年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本

2023年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2. 顺序数与排序3. 单位长度和时间的计量4. 二位数的认识与分解5. 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6. 算式的认识与验证7. 倍数与约数8.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9. 分数的四则运算10. 图形的认识与分类三、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的掌握2.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3. 图形的认识及其名称和性质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示范2. 学生合作探究3. 小组活动与讨论4. 游戏与竞赛5. 实际情境教学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与教辅资料2.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3. 数学工具和实验器材4. 班级奖励和鼓励措施六、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认识自然数和零,并掌握数的比较方法。

-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第一节练习。

2. 第二课时:顺序数与排序- 通过小组讨论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顺序数,并学会用排序方法进行排序。

- 布置练习册第二节的练习。

3. 第三课时:单位长度和时间的计量- 使用实际物品和计时器等教具,帮助学生学习单位长度的计量和时间的计量。

-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三节的练习。

4. 第四课时:二位数的认识与分解-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二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学会用分解法进行运算。

- 布置练习册第四节的练习。

5. 第五课时: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 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演算,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五节的练习。

6. 第六课时:算式的认识与验证- 通过实际情境和图形表示法,帮助学生认识算式的结构和作用,并进行算式的验证。

- 布置练习册第六节的练习。

7. 第七课时:倍数与约数- 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约数的概念。

【最新】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最新】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最新】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的概念和运算(1)认识整数、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

(3)学习简单的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2.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认识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2)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学习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等)。

3.数据的分析和处理(1)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2)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3)学习概率的初步知识。

4.量的计量(1)认识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

(2)学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掌握计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安排1.第一周: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小数)2.第二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3.第三周: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4.第四周:分数和小数的运算5.第五周: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6.第六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7.第七周:图形的变换8.第八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第九周:统计量的认识和应用10.第十周:概率的初步知识11.第十一周:长度的计量12.第十二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13.第十三周:重量和其他量的计量14.第十四周:计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第十五周:总复习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_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_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第二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2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2篇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2篇(一)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方案一、教学目的:1. 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四那么运算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进步解题才能和应用才能。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数的认识与编号。

2. 三个数字的加减运算。

3. 四位数的加减法。

4. 乘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5. 除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分数的引入和认识。

7. 半小时、一刻钟和一个小时的认识与计算。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运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例如购物、运动等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2. 游戏教学法:设置数学游戏,如口算比赛、计算比拼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演练与稳固:通过反复练习和稳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安排:1. 数的认识与编号〔2课时〕教学重点:认识1~10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数字的认识,数字的大小比拟,练习数的读写与排序,练习识别各种形状的数字。

2. 三个数字的加减运算〔4课时〕教学重点:掌握三个数字的加法和减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三个数字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那么,练习加减法口算题。

3. 四位数的加减法〔4课时〕教学重点:掌握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四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那么,逐步引入进位与退位的概念,练习加减法口算题。

4. 乘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6课时〕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根本概念和运算法那么,掌握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乘法的概念与意义,乘法口诀的学习,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题,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5. 除法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方法〔6课时〕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根本概念和运算法那么,掌握除法口诀。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2)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2)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 学习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3. 学习和掌握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 学习和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5. 学习和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6. 加强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第一周:整数加法与减法-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与表示、整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第一天:整数的定义与表示;- 第二天:整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天:整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四天: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 第五天: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练习。

第二周:小数加法与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定义与表示、小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第一天:小数的定义与表示;- 第二天:小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天:小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四天: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 第五天: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练习。

第三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第一天: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二天: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四天: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五天: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第四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第一天: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第二天: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第三天: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 第四天: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问题练习;- 第五天:复习与总结。

第五周: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时、分、秒的关系,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计划:- 第一天:时、分、秒的关系;- 第二天:时间的加法与减法;- 第三天:时间的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 第四天:时间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练习;- 第五天:复习与总结。

XXX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XXX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数学教学使得学生构建起一种独立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1.学习掌握小数的概念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2.掌握多位数加减法及简便算法。

3.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乘法,并掌握竖式乘法及其运用。

4.学习掌握分数的概念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5.提高学生对于几何视觉的观察能力,学习掌握简单的几何测量。

6.加深学生对于统计和概率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应用•容易混淆的小数第二章:多位数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概念•多位数加减法的应用•算式的解读和编写第三章:乘法•乘法的整体理解•竖式乘法•乘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第四章: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在计算中的应用•分数的比较和大小第五章:几何•测量的概念•简单的尺规作图•图形的相似和比例第六章:统计和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和展示•简单的概率计算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自主、独立、合作的学习方式。

2. 多元化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实物模型、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力。

3. 合作式学习通过种种方式,如小组配合、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定期考试、形成性评价、总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家长会、学科竞赛、班级评优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教学安排1.第一周:小数2.第二周:多位数加减法3.第三周:乘法4.第四周:分数5.第五周:几何6.第六周:统计和概率六、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接触的一门学科,它为孩子思考、学习、判断和创新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享受学习,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一、状况分析(一)、班级状况分析:本班同学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确定的兴趣,乐于参预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到饶有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不错,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熟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熟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同学的已有阅历学问和生活阅历为基础,供应同学生疏的具体情景,以关怀同学理解数学学问。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热联系。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相互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在合作相互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进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的方法,比如建立同学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学问和技能方面1、熟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娴熟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挨次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洁的估量和相互沟通。

2、娴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熟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册数学计划
二年级一班有学生25名,其中后进生3名。

在上期期末考试中,全班有22名及格,19名优生,人平81分,3名后进生的成绩均在60分以下,总成绩在全镇同年级8个班中靠后。

虽然学生们的基础较差,但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对他们充满信
心,相信他们能学好数学。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数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派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和“+”,初步理解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法、减法计算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的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溃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9、总复习(5课时)
2009-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