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的空间拓展

合集下载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

网络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摘要]网络文化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多样的交流手段的同时,又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认真研究网络对青年学生发展的影响、网络文化同青年价值观形成、同青年文化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和占领这一教育阵地,准确、全面地认识网络文化的复杂性,重视网络思想工作阵地的营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文化最相似于真实环境之处。

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

而大学生无一例外均为网民。

网络文化没有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限制,作为网络文化的节点——网民,既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大家都是平等、互动的文化参与者。

文化的单向传播已被信息的多向互动所取代。

2.开放性。

综观文化的发展过程,只有网络文化才能打破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

在网络上,所有文化产品的供应都不受限制,互联网能够随时将全球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文化信息“E网打尽”,实现文化信息的全球化。

网络的虚拟环境具有与现实环境截然不同的特点。

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接触的环境范围是有限的,对于教育对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而网络所处的虚拟环境遍及世界,无法控制。

3.自主性。

网络文化的创造、发展和运作,完全是在自愿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人控制、管理。

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统一管理者。

网络文化的自主性使用户的个性得到尽情发挥和他人普遍的认可,从而推动网络文化创造性地发展。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挑战和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着道德观念的异化和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学生德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学生德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加强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对策,并探讨建立健全的学生德育体系。

在加强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道德观念的引导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建立起完善的德育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学生德育面临的挑战,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挑战、对策、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异化、负面影响、健全体系、展望、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时代学生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对学生德育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出现异化现象。

网络传播迅速、信息碎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因素,造成了学生道德认知的混乱和模糊。

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网络时代学生的道德行为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

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往往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德育工作。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在了解其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推动网络时代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部分结束。

1.2 研究意义网络时代学生德育的挑战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在网络时代所接触到的信息和文化日益丰富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网络世界的道德挑战。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探析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1)积极影响1.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实效.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容量颇大的各类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来源,从而带去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增强,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2.拓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传统视阈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相对单一,而网络更为灵活,学生可能充分利用网络中的知识积极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教育。

同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改变了传统视阈下青少年被动接受的情况,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和平等意识的形成,从而大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培养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性与平等性。

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方式面窄、点少,而且青少年是被动接受的,没有办法积极参与交流。

网络所具备的强大的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网络所具备的各类知识,为青少年的获取知识和人际关系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能调动的求知欲,激发其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消极影响1.学生沉溺于网络,网瘾成灾,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部分学生未将网络作为提升自我和提升学习成绩的辅助工具,反而成为网络的奴隶,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网络中的虚拟来重塑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2.网络暴力导致校园暴力频发。

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游戏中含有大量的暴力内容,并且由于长期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常常容易将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植入现实生活中,以网络中打杀的场面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校园暴力频繁地出现,影响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网络视阈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限制性因素(1)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理念与能力还有待提升网络视阈下,学生接受知识点多面宽,认知能力加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

但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仍大行其道,忽视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未充分认识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主要对策

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主要对策

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主要对策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起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特别是给予当代中学生更为直接、强烈和深刻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以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校德育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共同研究网络下学校德育问题的对策。

本文以此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思考与探讨。

一、网络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影响网络对德育的效果的影响分正负两方面,正面影响有利于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自律精神的塑造;负面影响是会引起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行为误导。

就教育主体而言网络时代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贯彻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离不开一群既有过硬的思想水平和觉悟、又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和信息时代思维方式的教师队伍。

我们教师应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学习,把网上研究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在信息世界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应该树立一种"教会选择"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教会顺从"的训导者变成"教会选择"的指导者。

就教育客体而言网络为学生打了沟通世界的大门,扩大了交往面,但过度依赖网络,采用匿名的间接交流方式,逃避直接交往,不益于心理健康;网络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过度自由无约束,让各种虚假的错误信息充斥于网上,缺乏明确的思想导向;网络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但国际上的强势文化也趁机冲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互动使学生人际互动的范围扩大、互动主体性增强、互动互助性增强。

网络打破了语言、地域、身份、地位、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心理等局限,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关心全人类,加速他们在世界大范围的社会化进程。

但由于中学生自身社会化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够,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民族认同感的淡化、自我角色失调、人际异化和自我异化等。

试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受到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的限制,网络文化中的那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悖的亚思想道德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未成年人思想和行为中出现诸多与网络文化有关的不良现象。

但是,网络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也有其优势。

因此,如何加强利用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文章试从网络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文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培养未成年人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首要环节,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未成年人适应社会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而未成年人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单向的灌输教育,而缺乏对未成年人自身自主认同的评价与认可。

在这种模式下,未成年人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社会文化内容、社会文化来源单一的条件下,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品质。

但在目前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的现实环境中,固有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显现出了教育功能的弱势,突出表现在网络社会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互动性和网络社会的新奇性是固有的教育模式所不具备的,未成年人更能被网络文化所吸引。

因此,鉴于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通过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网络文化传播对传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挑战1.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强调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有关方面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教育目标抽象,形式呆板,教育手段单一让现阶段的未成年人难以接受,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互动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摘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

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为此,我校思品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建构”自主探究、互动学习”教学新模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德为先,育为后。

”说明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加上不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迫使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谋求新的出路。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我校充分发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的功效,使先进的电化教育教学设备更有效地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服务,使小学生能更轻松、愉快地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思想品质,是按照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道德规范来塑造个体的思想、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真、善、美,还是假、丑,关键在于教育。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这一优势,对各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上,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研究。

1.在网络环境下,掌握课程标准,让思想品德课理念上升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具有时代感,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

于是,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笔,一张嘴巴大家听,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的简单教法必须改进,借用网络资源,让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吸引学生,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

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

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我们看到: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手段,它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中网络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尤为突出。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

可以预见,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网络对本校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具体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

为引导学生正常上网、养成健康心理。

同时,使学校德育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让德育工作适时、有效地开辟、占领、利用这快新阵地;为全面提高学生品德,形成良好态势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5——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2、研究方法:调查法。

学生及家长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

教师主要以访谈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五、六年级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97.5%。

家长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率100%。

经过对这195份学生问卷和30份家长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基本情况:我校高年级学生坦言都有上网的经历。

其中有16.7%的人经常上网。

这些人中男生居多,占13%。

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在学校都能上网。

32%的学生经常上网是因为家庭配置了电脑。

德育新挑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发展

德育新挑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发展


努力 , 为品德发展 的动力 。 成 熟人发生 各种真实 的道 德关 系 , 还要与 网上 “ 认识 ” 未谋 面 但 2品德的形 成过 程是 知、 、 、 . 情 意 行和谐统一 的过程 。品德 的个体发生各种虚拟的道德关系 ,从而 出现道 德关系 的无 限 形成过程是道德认知 、 情感 、 意志 、 行为和谐统一 , 交互影响 , 共 拓展性。因此 ,网络社会青少年 的道德认 识内容更加丰 富多 同发展的过程。道德认知会影响道德情感的体验 、 道德意志的 彩 , 情感体验更加 真实 、 道德 自由而深刻 。 坚定性 , 从而影响道德行为发展 , , 同样 道德情感、 意志 、 行为又 ( ) 三 网络环境对青 少年品德发展 的消极影响 1 由度过大 的网络 学习弱化 了青 少年 的道 德意识 。 目 洎 会影响道德认知 , 并彼此交互影响 , 直至各方 面和谐统一 。 3 . 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 、 逐步提高 的过程 。品德 的形成和 前 , 越多的青少年 喜欢 流连于虚拟世界 , 越来 而对现 实生 活中 发 展是知 、 、 行 从简单到 复杂 , 情 意、 从低级到 高级 , 从旧质到 的人 、 事漠不 关心 , 道德冷漠现象 日 益严 重。 由于不受现 实限 新质 的矛盾运动过程 。 没有一两 日 形成的 良 品质 , 好 也没有一 制 , 网络中极度膨 胀的“ 我 ” 自 让许多青少年在 网上 我行我素 , 两 日即刻改变 的不 良 品德 。 并将种种恶习延 伸至现实 。 网上 , 容易做 出一些无礼行 在 不但 4 . 青少年品德发展是参与社会 活动 与交往的结果。 青少年 为 , 至有 人将盗窃 、 侵等犯罪行 为也看作 只是敲敲 键盘 、 甚 入 品德是 在 不断社 会交 往和 活动参 与 中逐步得 到改 善和 提高 点点 鼠标而 已。加上网上个人主义 、 虚拟集体 的影响 , 易造 极 的 , 的是 自主交流 、 的实 践活动而非简单 的书面或 口 成青少年现实道德 意识 的下降 。 需要 真实 头的德育教程 。 2观念杂生的网络空间模糊 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网络 的 . ( ) 二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促 进作 用 无 国界性 、 开放性 , 了世 界上 众多不同 的民族信仰 和价值 融会 1 . 网络环境促进 了青少年 “ 型” 依赖 道德认知方式 的转变。 观念 , 冲击着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 。 西方 国家凭借其经济 、 技术 网络出现 以前 ,学生 的道德认 知方式主要是 由教师课堂讲授 优势 , 网上大肆倾销其人道观点 、 治 、 化思潮 , 在 政 文 西方社会 及言传身教来实现 , 道德认知水平完全依赖于教学。现在, 通 的享乐、 奢侈、 冒险、 刺激、 性解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喜欢 过网络,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探索者和个性 猎奇的青少年来说 , 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 欺骗性 , 容易使我 国 化的独立学习者 , 在不断 的网络探寻 中 , 的认知思维及道 传统道德观念产生多义性和模糊性 , 学生 令他们无所适从 。 而且 , 网 德观念都 得到 了 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 进 学生 由原来依赖 、 被动 络中各类垃圾信息丛生 , 让本来就抵抗力薄弱的青少年更 容易 地学 习 , 化为真正 的道 德认 知主体 , 了 自主学习 、 择学 受到诱惑 , 转 有 选 无法明辨是非 , 由 自 不 主深陷不 良品质的深渊。 习的机会 和能力。 。 3网络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引发 了青少年 的不 良 德行 为。 . 道 2网络环境 拓宽 了青少年僵 化的道德 学习模式和榜样模 置身 网络 , . 影响个体 的因素远不只传统教育中有限的权威人物 仿范围。 目前 , 尽管网络还未成为青少 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 及书本 , 网络 以其无所不包 、 无时不在 的信 息群影响着个体 的 但 网络对青 少年道 德认 识的影响正逐渐扩大。网络的出现 , 改 道德形成与发展 。网上道德失范就是 由网络 的无 中心 、 无权 威 变了过去 只面对书本及教师单 向传 授 的道德学 习模式 。 学生 及虚拟化而引发, 人们在 网上 的各种行为皆从“ 真我 ” 出发而缺 可以在网上 自主交 流 , 真实表达 , 回复到重视学生个体 活生生 乏外界约束。网上不 良道德行为现 象集 中表现在个人诚信 、 责 的真实生命存在 的学 习模式 。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的 任意识 、 网络犯罪 、 网络色情等方面。据有关调查表 明 , 网络中

回归生活世界:网络文化境遇下学校道德教育新取向

回归生活世界:网络文化境遇下学校道德教育新取向
育 的挑 战 和 冲 击 。
[ 键 词 ] 网络 文 化 关
道 德 教 育 回 归 生 活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I益 普 及 , 网 络 开 始 成 为 青 少 年 日 t = 常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并 日益 深 刻 地 影 响 其 身 发 展 。青 少 年 t b 上 网 人 数 呈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趋 势 ,2 0 年 比1 9 年 增 长 了6 05 98 倍 多 。到 目前 为止 ,全 国约 有 4 0 万 未 成 年 人 网 民 。 [ 少 00 1 ]青 年 网 瘾 问题 已成 为 重 大 的社 会 和 教 育 问 题 ,据 中 国青 少 年 网络 协 会 2 0 年 发 布 的 数 据 显 示 ,网 瘾 青 少 年 占 青 少 年 网 05 民 总数 的 1 . , 32 % 与 此 同 时 ,青 少 年 在 网 络 文 化 生 活 中
来传授 ,忽略 了道 德教育 本质上的实 践性 特征 。这 样的道
德 教 育 既 不 能 使 学 生 产 生 心灵 共 鸣 和 道 德 体 验 ,也 不 会 对
道德行 为产生任何 积极影 响。传统 的道德 教育模式 把道德
教 育 看 作 是 对 学 生 施 加 外 部 道 德 影 响 的过 程 ,而 所 施 加 的
体 验 到 的 实 在 的 感 情 与 激 励 ,否 则 只 能 是 空 洞 、遥 远 的 事 物 。但 长 期 以来 ,我 国仅 仅 把 道 德 教 育 当 做 一 种 知 识 体 系
道德 教育在 本质上是 人格 的 、生命 的 、完 整生活 质量
的教 育 , C 要 培 养 德 、智 、体 等 多 方 面综 合发 展 的 人 。就 3 3 不 能 把 道 德 教 育 从 活 生 生 的生 活 中分 离 出 来 但 传 统 的 教

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
新 的渠 道 , 展了他 们 道德认 知的 广度 与深度 。 拓
( ) 学 生 道 德 教 育 的特 点 二 中 1道 德 主 体 意 识 逐 步 增 强 .
随 着社 会经 济 与信 息技 术 的飞速 发展 ,社会 的 大环 境 也 逐 步 改变 , 导 自由 与 平等 , 重 每~ 个 人 的权 利 。 倡 尊 这 种 氛 围 也 不 断 感 染 着 中 学 生 , 促 使 他 们 道 德 意 识 的 觉 醒 。 他 们 强 调 个 人 在 道 德 生 活 中 的 权 利 以 及 社 会 对 个 人 应 负 的 责 任 , 调 尊 重 与 保 护 自 我 利 益 ; 调 自 己 有 选 择 强 强 道 德生 活的权 利与 自 由 , 道 自己对 自 己的 行为 负 责 ; 知 强
文 化 是人 类 创 造 的一 切 物质 和 精 神 成 果的 总 称 , 故 而 网 络 文 化 就 是 以 网 络 为 载 体 而 传 播  ̄ g 造 的 一 种 精 神 Ol j 产 物 的总 和 。具体 说来 , 络 文化 就是 以网络 为 媒 介, 网 以
生 兴 趣 广 泛 、 维 活 跃 , 容 易 受 新 事 物 影 响 , 上 道 德 思 最 加 价 值 观 尚 未 成 熟 , 因 而 道 德 发 展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多 层 次 性
今 天 的社会 已进 入 网络 时代 ,网络 已不 再是 少 数人 的专 利而 成为 了一 种 大众 化 的工 具。 网络文 化 作为 一种 新 兴 的社 会主 流文 化 对中 学生 的道 德发 展产 生 了越 来越
重 要 的 影 响 ,要 深 入 研 究 这 个 问 题 我 们 首 先 必 须 了 解 网 络 文化 与道 德教 育的 内涵 。 ( ) 络 文 化 与 道 德 教 育 的 内涵 一 网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南通大学 臧翔宇摘 要: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技术一个重要标志。

网络可以让人们足不 出户地了解整个世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生产创造方式都因此而改变。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 的栋梁,也是上网的主要成员之一,由于其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其认识能力、价值观等容易受到来自网络 的影响。

由于网络存在的匿名性、开放性、虚拟性、多样性等特征,而青少年又存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 社会经验少等特点,网络往往给青少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为了解决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网络道德问题, 纠正“亚道德”的思想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网络道德 青少年 教育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60一、网络道德概述1.网络道德的特征网络是人类文明的延伸和扩展。

互联网的出现增加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使得形成更为复杂的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

网络有其虚拟性和开放性,虚拟性使得网络中的社会交往并不是真实个体交往,它可以掩盖人的姓名、年龄、社会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大串的数字和符号,网民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不受任何约束地吐露心中的真实想法,而自己却可以受到保护。

开放性是指网络可以不受任何空间的限制,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人可以在网上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流空间,更好地促进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融合。

道德有其规范性,它可以衡量并调节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网络道德是指在互联网中,人们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社会活动,它是调整个人、群体网络活动的行为准则。

此准则可以引导和约束网民的上网行为,保证互联网安全、有序的运行。

网络道德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道德需要其存在的客观环境,如果没有网络,再提网络道德就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网络道德还存在着自主性和多元性,自主性是指网络用户的个体行为以自律为主,不会过多的受社会传统的伦理行为和社会舆论的方向的影响,很少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被迫道德规范;多元性是指除了社会中的真实关系和地位,人们在网络社会也有自己的另一片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人与人的交往没有物理环境的束缚的道德标准更加复杂,内容也更加丰富。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永州四中何吉林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方法,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中学德育观念、德育工作者以及中学生的道德意识等带来了强大的挑战,尤其对中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一方面,网络文化虽然引发了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等方面的积极变革,而且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及时的参与性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另一方面,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对社会道德规范、伦理发展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不够成熟。

他们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但抗腐蚀能力弱,存在盲从现象,缺乏选择和辨别能力,易受诱惑而导致道德失范。

不少人受不正当的网络环境的熏陶,造成的家庭的破裂,中学生的离家出走,以至使人们“谈网变色”,望而生畏。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能让中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成了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作为“育人为本”的学校,就必须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搞好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三结合,共同承担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育人重任,起到应有的监护责任。

一、更新观念。

父母和老师不能以老的思维方式来消极应对网络文化,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更不能一谈到网络就只看到其负面的影响。

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要积极、深入地研究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解决网络时代中学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要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网络文化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把校园网办成中学生之家,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

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16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学术论坛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我国已有超过1650万的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他们获取了大量校园以外的知识和信息。

但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讲,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起着愈加明显的影响。

研究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双重作用以及应对消极作用的措施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充分认识现代网络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特点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既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也直接关系着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

道德主要是通过人的内心信念、良知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从内心里认同、接受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履行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但就在这一点上,现代网络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了冲击和挑战。

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具有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不同的新特点:一是隐匿性与自主性:与现实社会的交往不同,网络社会中人的身份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网络交往比现实中的交往更自由,但对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开放性与动态性: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没有现实社会的局限,交往范围扩大,交往层次增多,交往内容更丰富,是开放的、动态的。

三是多元性与复杂性:人类的交往关系、道德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呈现经常性的冲突和碰撞。

现代网络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体现了道德关系的时代变化特征。

如何构建并满足现代网络对道德规范的新需求,形成现代网络空间中新的道德观念体系,正是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题。

2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2.1现代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正面影响首先,现代网络是培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型载体。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关于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探讨
影响 , 是摆 在 我 国教 育 界 乃 至全 社 会 的 一 个 热 点
决策建构 的基础。依 据卡斯特 的观点 , 网络流动
空间 的 出现 , 现 出 与 以地 方 空 间 为 基 础 的 社 会 表 文化 之间 的脱 落 。15) 登 斯 也 强 调 , 解 网络 [(3吉 2 J 理 对 日常社 会 生 活 影 响 的关 键 , 分 析 网络 对 社 会 是
数正在急剧增长。据 中国网络信息中心( N I ) C NC
于 2 1 年 1月发 布 的“ 2 中 国网络 发展状 况 01 第 7次
道德影响的关键 , 探索适宜于当下青少年 网络 思
想道 德 教育 的模式 与方 法 。

统计报告 ”2 1 年 , , 0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 0 网民总数达到 45 亿 , .7 互联网普及率由 20 年的 09 2 %攀升至 3 .% , 6 4 3 网络用户中 2 9岁 以下人数 占 总数 的 5 . % , 中国网 民的第一大 用户群体 。 82 是 网络作为一种新 的社会认 知与行 为方式 , 正在迅 捷地影响着青少年 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 面, 影响 着他们的思考方式 、 行为方式、 自我认 同以及成长 形态。网络既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提供有利 的
在探 讨青 少年 网络 思想 道 德 教 育 的 策 略与 方 法 中
关键词 : 网络 ; 少年 ; 青 思想道德教 育 中图分类号 :6 1 C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86 2 1 )6— 0 1 5 10 2 1 (0 10 0 2 —0
随着 现 代 网络 的 扩展 和延 伸 , 少 年 上 网人 青
问题 。 目前 , 迫 切 的是 寻 求 网 络 对 青 少 年 思 想 最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㈠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交流、学习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整日沉迷网络,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习惯,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3年1月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的课题研究。

㈡研究目的⒈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网络对学生危害的具体表现,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及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应养成的好习惯。

积极探索借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

⒉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

⒊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网络,使学生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等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

“e网”时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e网”时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维普资讯
思想道
劬 e网" 代的青 时 少年道德教育
口 贵港 市达开 高中 张 颖 学校 应对 那 如今 。 网络给人们 的社 会生 活带 来了各种便 年道德认知 水平 和 网络文 明程度 。另外 , 电脑 利, 使人们开 阔眼界 , 获得 大量信 息, 有利 于 自身的提 些痴迷 于网络 游戏和 网上聊 天的学生引起 高度 重视 , 帮 高和发展 。 但在我们尽 情分享 网络技 术带来的 巨大益 充分发挥 学校 心理辅导和 咨询 的作用 , 助他们摆 脱 处的 同时 , 不要忽视 网络 对青 少年的世界观 、 价值观 、 对 网络 的依 赖 。 道德观产生的 负面影响 , 们应该 以战略 的眼光来认 我 三 、占领 网络道德教 育的 空间 。 助 网络广泛 的 借 影响力 。 以高 尚的道德价值观影 响青 少年 识 网络时代 加强青 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 育的渠道很 多, 网络也是 网络 道德教 育的 规 范网络行 为 。 净化 网络环境 个重要渠道 。 网络 中的文化 、 艺、 文 体育甚 至游戏 都 网络信 息资源 空前丰 富 ,但其 中大量 的垃圾 信 息、 非法信 息、 有害信 息给广 大青 少年 带来 了极 大的 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栽体 。 随着 网络社会 的 日益发展 危 害。例如 , 有的 中学生 因为浏 览含有 暴力 色情信息 和逐渐成熟 ,道德教 育可以借 助 于多种 多样的文化 、 的 网站 , 上课 时精神 不振 , >成绩直线下 降; 学- j 非法有 艺术 、 育甚 至游 戏等 多种 网络 栽体 , 宣传我 国社 体 来 道德教 育工作者要敢 于面对 害信 息不仅危 害青 少年 网民的学业 , 还引诱教 唆部分 会的主体 网络道德观念 。 青 少年 网民做 出各种 违法犯 罪行为 ; 青少年 由于玩 网 全球信 息技 术 飞速发展 和 网络世界 对青 少年影响 越 络 游戏成瘾 而荒废 学业、 离家出走甚 至走上犯 罪道路 来越大的客观现 实, 因势利导 , 争取政府 支持 , 经 增加 组织信 息资源上 网。比如 开设 网站或在 其它 等后果 已经有很 多现 实的案例 。 网络 文化 的 日趋 开放 费投入 , 和 商业化 , 单靠人们 的道德 自觉 自律 来维护社会秩序 网站 中 开设 栏 目宣传 社 会 的 主 体 思 想道 德 观 念 信 息 , 可以使 是 不现 实的。规 范网络行 为 , 化和净化 网络 文化环 形式活 泼 多样 。利 用网络进行思 想政 治教 育 , 优 境 .把 自由市场化 的网络空 间现 状改 变为有 一定秩 网络成 为精神 文明建设 有效的工具。 国社会主义现 我 文化教 育 、 学技 术领 域的 重大成 科 序且规 范管理监控 的网络文化体 系, 才能有效地促进 代化 的经济建设 、 果及 中华民族 的灿烂 文化都是 宝贵的信息 资源, 我们 青 少年 良好 品德 的形成。 二、 构建符合 网络环境下 的网络道德观念体 系 要特别 重视 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信 息资源 的开发 , 并 为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营造一 在 网络 环境 下 。 人们 的行 为是一种无人监督和 无 通过 网络 向青少年传播 , 这就要 求教 育工作者要下苦功去 需 顾及 舆 论 的 自主 行 为 , 能 借 助 行 为者 的 内 心信 念 个健康 的信 息环境 。 只 来决定到底采取哪种行为 。 而这种 内心信念无 非是 包 掌握计 算机技 术, 究并钻研道 德教 育在 网络形式下 研 含 了道德 情感和道德意志。 由此 可见 , 网络道德教 育 的运用 。 能够在 原来传统 化 、 经验 化 的教 育 方法基础 通过 多种 多样 的网络 栽体对青 少年施 加有益的道 更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 意志的培养 , 从而使 上. 从 他们形成 良好的 网络道德品质。 所以道德 教育工作者 德 影响 。 而适应 网络社会 高标准 的道德 教育研 究的 保证道德教 育的先进性 和成效性 。 应该主动研 究现 有社会 道德 观 念 中哪 些是适应社 会 实践工作的需要 。 的 观 念 , 些是 过 时 的 、 再 适 用 应 该 抛 弃 的 ; 哪 不 网络 社 学校教 育工作者应 当积极 思考应对 的策略 , 既要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信息获取范围的拓宽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了解社会动态、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社交能力的提升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社交交流的机会,使得他们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互动。

这种跨越时空和空间限制的社交方式,有助于他们拓宽眼界,培养包容和合作的精神。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文化的流行导致了价值观的多元化。

青少年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这对他们的成长和自我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需要提醒青少年要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正确选择和接纳对自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

四、个性自由的追求网络文化鼓励个性和自由,鼓舞着青少年追求真我和表达自我。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个人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五、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网络虚假信息的存在使得青少年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学会分辨真伪,保持理智判断。

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是一种推动。

六、价值观混乱的问题网络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青少年在过度追逐虚拟世界中所呈现的虚荣、物质主义等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他们丧失对现实生活的耐心和珍惜,进而令他们对真实世界的价值观产生混乱。

七、网络暴力的威胁网络上存在各种形式的暴力和欺凌现象,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伤害。

他们可能会受到网络欺凌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青少年应当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避免参与和受害于网络暴力。

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关键词 】网络;青少年; 德育
随着 信 息 技 术 的迅 速 发 展 ,人 用 的巨大信息 资源 。教育 者可以从大
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 1 . 3增强青少年德育的效果

类社会 已步入一 个崭新 的时代——网
量信 息资料 中选取 贴近学 生 、贴近实
络 时 代 。 作 为继 报 刊 、广播 、电视 际 、贴 近 生 活 的理 论 成 果 、时 事 资
作为最容 易接受新事 物的特殊群体 , 无疑是受 网络影响最 深最广 的一族 。 因此 ,网络 对青 少年 德育也产 生了重 要 影 响 ,在 带 来 一 些 积极 因 素 的 同
捷性 ,能够加快德 育内容 的更新速度 认识 某一事物 时 ,只用听 觉能够认识
和容量 ,增 强德 育的实效性 。 事物 1 %的特 征 ,只用视 觉能 够认识 5
丰富 的共享信息和 多种 多样 的信息形
少年 的真实思 想和他们关 心的特点 问
式 ,为 开展青少年 德育提供 了可资利 德 育带 来了新 的展 现方 式 ,促进了教 题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
58
2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 的消极影 念和道德行 为之 间发 生冲 突 、碰撞和 .
斯 特所说 : “ 所有种 类的信息全都包 合 ,逐步 实现 青少年德 育的 电子 网络 含 于媒 介之 中 ,因为媒介 变得十分全 化 改造 ,从 而可以使青 少年德 育在很
受教 育者 的身份界限 ,克服 了以往教
育中受教 育者的逆 反心理 ,增强 了教 育的亲和 力 ,为教育 者和 受教 育者 提
时 ,同时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展示 表情 、感觉和情 绪等 表象信息 ,
而这 些是过去需 要亲临现场 才能得到 的。这 种文字 系统与表象 系统地 “ 共 潜 力 ,令 个 体 产 生 “ 临 其境 ” 的 身 息 方 式 能够 把 青 少 年 德 育 的 内容 蕴 青 少年 传 递 信 息 、提供 娱 乐 的 同时 进 行教 育和 引导 ,增 强德 育 内容 的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摘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在一切都呈现开放、快速、变动和相互影响渗透状态的网络社会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通过网络对人们的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全新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化已逐渐社会化。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作为一种工具,直接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

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

形成全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

互联网将全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或交融或冲突。

中国的青少年们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前所未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受到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引起严重的道德行为失范。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1、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网络增强了“资源共享”的价值观念。

只要进入网络系统,人们就可以超越社会制度、思想体系、阶级特征等来共享丰富的国际信息,强化了以往人们憧憬大同世界、资源共享的社会理想中的价值取向,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操作方法。

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虚拟,又使每一个人在利用它时可以与对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而消除了因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平等、不民主,为个人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满足创造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Feb.,2013第31卷第1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1 No.1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的空间拓展于秋波,兰 兰,薛 宇,魏 博(佳木斯大学思想品德教研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 要]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实质就是网络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

在网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道德价值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出现诸多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是道德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

为此,加强网络文化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以多维空间探索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3)01-0089-03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带来的冲击不仅是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网络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道德价值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出现诸多问题,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缺失,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青少年作为一个 完整的人 ,是植根于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中的。

面对网络文化纷繁复杂的环境,加强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切实引导和塑造青少年主体性就成为当前网络文化管理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网络文化下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的诉求当今社会,虽然网络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由于观念和文化转变相对滞后等因素,网络活动所带来的各种行为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特别是网络游戏,它像毒品一样使青少年上瘾,其中的暴力和血腥挑逗着人类的欲望,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推向犯罪。

网民中的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

可以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随着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不愿学习,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网络成瘾者整天面对着冰冷无情的机器,虽然缩小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但是拉大了人们的感情距离,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人际情感淡漠,淡化了亲情友情,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网络游戏容易诱发犯罪,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泛滥,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犯罪种类、手段及后果不断变化;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网络显现出人类个性缺陷。

(二)网络色情网络色情对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网络色情成瘾的群体已经波及了青少年,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性意识刚刚萌芽,是 虚拟性爱成瘾 的高发群体。

因为,一方面个体进入青春期后,身心的发展都使其自然而然地对异性产生好奇、冲动和幻想;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和道德规范又要求个体抑制性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匿名性的网络,便成为青少年探索性致使、排解性冲动的一种途径。

一部分青少年可能因某个偶然机会体验到了某种形式的虚拟性爱,这类刺激和体验对青少年来说过于强烈,他们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另外,因为青少年尚未建立起成熟的性爱和性道德观念,因此在虚拟性爱之后,常常会伴随着羞耻、内疚、自责的想法,影响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此外,一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网络色情的诱惑,铤而走险。

同时虚拟性爱引起的性冲动,也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的边缘,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三)现实社会规则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失衡互联网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 平坦世界 ,为人们带来便利、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恐怖等负面现象。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近年来逐渐89[收稿日期]2012-11-15[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科技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网络文化下青少年道德自律教育问题研究 (DS2011-018)[作者简介]于秋波(196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思想品德教研部教授;兰兰(198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加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制订了网络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管理规范措施,但和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相比,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急需改进和加强,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对象 人 的教育还相当缺失。

其中,在青少年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等主体性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网络环境的诱惑,在各方教育力量失洽、现实社会规则失效时,就出现了诸如信息汪洋中的数码焦虑、知识河流中的智能荒芜、观念多元中的价值迷失、角色扮演中的人格异化和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化障碍等主体性迷失所带来的认识迷茫、行为失范现象。

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现行教育模式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使一些青少年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蛮横的个性,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一些学校及教师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采取歧视性措施,致使一些学生到社会游荡,把网吧、歌厅作为最后的归宿。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日趋成熟,基础教育却相对滞后,教育不够或不当,使青少年总是充满性神秘感和对武侠英雄的盲目崇拜。

同时,网吧经营者社会责任感差,致使网络不良风气蔓延。

不可否认,网络游戏的 粘 性太强,对于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来说, 网游 往往成为他们遁世的温床和陷阱。

再有政府对网络的监管不到位,许多政策表面上是 规范 ,实际上是 收钱 。

专家认为,家庭不和谐,教育方法不当,个体性格和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生活中遇到挫折得不到帮助、支持,对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不满等,都可能把孩子推向网络,致使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多维空间拓展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路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以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

他认为只要利用一定的条件与方法,奖励学生的适当行为,就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视野下,我们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的问题,以多维空间寻找正确的路径来解决这一矛盾。

(一)加强网络建设营建学校网络教育环境网络时代,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关系的变化。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道德的需要。

为此,学校要营建网络教育环境,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大力宣传和推广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社会、学校和家庭可以协作利用网络建立 网络道德规范空间 ,实行道德行为加减分数机制,对上网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学校要加大精力和物力投入,建设青少年红色网站。

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论坛、博客、播客、FLASH、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为红色文化的网络化教育全面推广铺平道路。

要思路开拓,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格局,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去挖掘、传承和弘扬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在德育方面的功能。

建立网络行为管理和监控机制,发展对网络行为的技术监督系统。

要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加强监督和检查,关注网上舆论的动态,对在网上发现的报道严重失实、粗制滥造、违反宣传纪律的行为,要及时通过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要加强对学生网络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和增强青少年知法、守法意识,并通过网络法制教育,调整、控制、矫正其在网上的行为。

积极在网上开展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有针对性地加强正面宣传,批驳歪理邪说,在网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深入研究 上网一族 的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网上青少年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和特点,使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组织一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要热爱学生,面对互联网领域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文化价值观冲突的严峻形势与挑战,能够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二)依托校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加强青少年道德行为教育学校总是以培养和造就人才为宗旨,这在古今中外是一致的。

网络文化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更要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系中吸收营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 经世致用 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人才。

如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情感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使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增进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提升青少年以健康的心态和友善的行为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教化、塑造、创新、积累等功能。

毫无疑问,在我国现实的文化环境中,主流文化是科学的、大众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

但是我们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有着特殊的复杂性,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与原有文化基础存在差距和矛盾等。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不仅要倡导主流文化,而且还要抑制那些否定和背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也称反文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设专门的课程,增强青少年对网络化、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以及自身网络行为的责任意识。

(三)注重实践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道德自律行为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培养之下形成的。

在实践活动中,从确立目标、90制定计划和选择方法,到执行决定、付诸行动,整个过程都有意志的参与。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才培养起来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坚定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源于青少年主体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