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0bd42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0.png)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关键而必要的事业。
高中政治的第二单元,探讨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教育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来深入剖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的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文化是指社会共同拥有并传承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习俗、艺术作品等。
文化的存在和传承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是人类与历史相连的纽带,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在不断演变的社会中寻找到根基和方向。
其次,文化是社会共同认同的象征,它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最后,文化也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想、艺术和生活方式,为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提供了资源和支持。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种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传承是指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保护,让其在新的时代得以延续;而创新则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文化传承保留了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传统,使其得以传承给后代;而文化创新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方式。
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文化才能真正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三、教育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石。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历史和传统。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传授文化内涵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其次,教育也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传统观念,激发他们对于文化的新理解和创造性的思维。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应该通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和意义。
总结高中政治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门关于文化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文化的定义与意义,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强调教育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演变过程。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复习巩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复习巩](https://img.taocdn.com/s3/m/61c5e02f6edb6f1afe001f31.png)
2019-2020学年度高中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复习巩固七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利用大众传媒向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十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这启示我们( )
①网络文化必将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文化正参量的重要手段
③青年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影媒体巧妙结合,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该节目的热播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应该发扬
②科技进步会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广大人民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2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素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2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素](https://img.taocdn.com/s3/m/f6f95cf6bd64783e08122b3f.png)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2016年9月17日,2016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来自波兰、俄罗斯、墨西哥、塞尔维亚、哥伦比亚等5个国家的民间歌舞表演团及洛阳本地专业文艺团体,为观众奉上了一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精美文化旅游盛宴。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B )A.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发展自身的文化B.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C.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一致发展D.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应该是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
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但不能趋同。
故选B。
2.“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D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 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所以②错误;网络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是大众需要的文化,所以④错误。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05d098c1c708a1284a44b7.png)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大型文博探索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不仅展示了文物的物质价值,也向人们讲述了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既有趣又不失内涵,拉近了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根基②要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④文化创新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促进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3年2月18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为生活在比利时的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带来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表演。
比利时著名音乐家尚马龙用钢琴演奏并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引来台下观众的一片和声。
这是一场中比文化交融的盛宴。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④缩小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7年9月,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一致决定举办“中美文化论坛”,鼓励和支持双方在对方国家举办包括图片展在内的文化活动。
双方的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①文化交流是夯实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②文化交流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④文化变流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2015年3月12日,中国游客在泰国景区洗手台洗脚,此不文明行为引发争议。
网友观点不尽相同。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游客行为折射国家形象,应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④不同民族的文明行为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文明行为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3f7d7602020740be1e9b91.png)
精选2019-2020年高中文化生活政治思品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2016年5月3日,中国杂技团和玲玲马戏团合作的《传奇》晚会在美国地区的巡演圆满结束。
在两年多的巡演过程中,途径的每个地方习俗不同,文化也有所差异。
但对于美国观众来说,演出不仅让他们体验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中国杂技团演员的精神面貌和技术水平也让其对中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杂技演员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 )A、商品贸易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B、商品贸易与文化传播无关C、商品贸易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吞并D、商品贸易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
该节目融合使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国家宝藏》的成功得益于( )①坚持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②利用现代传媒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③对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古为今用④用创新手段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点总结归纳概括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点总结归纳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58b31c231126edb6e1a1076.png)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流传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此刻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包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崇奉和道德伦理等文化要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久积淀。
庆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
文化遗产不单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拥有重要意义,并且关于显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拥有独到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考点 7: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1)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是各个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要素不一样,又决定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拥有明显的个性和特点,没有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国家各具特点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五彩斑斓争芳斗艳的情景,所以说文化是民族的,这个文化个性的表现。
(2)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单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广泛规律,因此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各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广泛规律。
人们不可以只看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点,而应当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
(3)以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只属于这个民族或许只属于世界的”看法是不科学的。
考点 8:尊敬文化多样性 (b)(1)正确态度: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尊敬其余民族文化。
世界不一样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敬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使人类文明繁华进步。
(2)原则:一定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则。
只有在民族同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互相尊敬、共同发展;只有在同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活力。
(3)意义:①尊敬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敬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华的必定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72d47783c4bb4cf6ecd125.png)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删除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坚持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关系)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媒介:①传媒的形式(略)②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20高三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ba1297fc51e79b89680226cc.png)
【典例剖析】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 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 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 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 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解析: -19-
本题以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为背景材料,要求 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知识范围 确定为《文化生活》。根据材料,可先分析鲁迅与雨果 文化作品的共性,再具体分析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合作 与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意义。
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疑点辨识】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辨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如口语)的消失。 2.新兴传媒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辨析:我们要正确地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新兴传媒属于 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 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 手段。 辨析:互派留学生属于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方式),而 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辨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5.我们进行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辨析: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795fd2879e314332396893a5.png)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和价值观?
能
4.目标是否指向学生思维习惯养成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
是
5.目标是否能具体清晰说明期望学生实际学到什么及学到何种程度?是否能告知学生?
是
单元学习活动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是否能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问题,形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在教学实施设计中是否把单元目标从陈述句转换成了引导深度学习的疑问句?
是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本质?
是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是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单元学习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目标是否与课标相符合?是否切合单元学习主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结构?
第三个环节需要重点复习的问题安排得还是多了,若能够再去掉几个,课堂复习就可以更从容一些。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是
5.学习活动的阶段性是否清晰合理,符合导入、探究、总结、迁移的逻辑?
是
6.学习活动是否能展示出学生对目标的达成状况?
是
【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学习目标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共性和个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2.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方式;3.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标志与作用;4.文化继承性的表现、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5.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途径、正确态度。
2019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小结与测评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2019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小结与测评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bd0c53916fc700aba68fc23.png)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小结与测评
[热点材料]
孔子学院书写中外人文交流的绚丽篇章
❸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截至2017年7月,❹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
❶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国,❷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文交流的绚丽篇章。
设问: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建立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题规范]
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
(1)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孔子学院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总结与评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总结与评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175fb8fad51f01dc281f16f.png)
4.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 回答此类问题,可以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大方面分析。具体要点: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 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 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 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 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易错分析
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分析: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分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 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3.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分析: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不同民 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分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 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5.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分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 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 的手段。 6.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分析: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错 误。 7.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分析: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故错误。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1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堂达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1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堂达](https://img.taocdn.com/s3/m/c0f08d2c4693daef5ff73d3c.png)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堂达标验收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堂达标验收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1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堂达标验收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选择题1.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深受美国观众喜爱。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 B )A.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已成为过去B.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C.当代民族文化正逐渐趋于一致D.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解析] 中外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体现了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B正确。
A、C说法错误。
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承认文化的同一性,D 错误。
2.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
这些传统节日( C )①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 我国的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①③当选。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d9f8fb3360cba1aa911da50.png)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
思考:“丝绸之路”体现了文化通过什么途径传播?这
一途径是怎样实行文化交流的?
(1)商业2、贸文易化是传文播化的交途流径的重要途径
商品贸易
商品交换
人与人的交流
文化的传播
6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口迁徙 人与人的交流 文化传播
西晋“永嘉”之乱 唐朝“安史”之乱 北宋“靖康”之难
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由于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 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 迫大规模迁移江淮流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 高潮。
知识导图
文化 在交 流中 传播
含义 —— 文化传播过程
商业贸易
途径
人口迁徙 教育
其他
手段 —— 大众传媒
做传 播中 华文 化的 使者
达标检测
C 1、下面活动可以成为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 ②2013年10月20日,大雾弥漫冬被三省 ③外交部发言人在举行的中外记者发布会上发言 ④天文学家用现代科学仪器观察天体的运动情况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 文化课程,能够获得 不同的文化。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 生和访问学者,则是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 传播方式。
教育
人与人的交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的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重
商业贸易
大规
要 途
人口迁徙
模的 文化
径
教育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整合梳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df1c45cb9f3f90f77c61b7f.png)
自 运动 作用来认识)
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
教育 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可结合文化对
人的影响来加深理解)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7.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热点透析
亚洲文化嘉年华——展现亚洲多元文化之美 【热点材料】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在“鸟巢”亮相,为亚洲文明对话大 会奏响了盛大序曲,让观众体会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中华文明的精深底蕴。 京剧节目《盛世梨园》、中国功夫《墨之韵》……中国用京剧、功夫、书法等 兼具神秘感和典型性的文化符号营造出最具东方气质的时空情境,把富有中国 特色的审美哲思呈现出来,印度宝莱坞舞蹈艺术家身上赤色镶金的纱丽热情如 火,
土耳其肚皮舞者的墨色裙摆充满神秘深邃的魅力,马来西亚民歌《欢乐歌》以 及柬埔寨传统名曲《阿拉比亚》等或是热情奔放、或是韵味悠长……不同文明 的交融互动,展现出亚洲大家庭的多元文化之美。此外,现代科技也为艺术的 完美呈现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嘉年华首次运用LED点矩阵立体视频成 像系统,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以不用戴眼镜就看到3D 效果;网上直播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
【问题链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亚洲文化嘉年华演出成功的原因。 提示:①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彰显了各具特色 的文化魅力。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 文明交融互动。③依托现代科技,运用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你就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两条 建议。 提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年,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举办中外文化交流研 讨会,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练习题六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卡雀”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是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在农历腊月中,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庆祝年节( )
①是独龙族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独龙族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体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疆阿勒泰库尔尕克托干的干沟村166户人家,只有何厚宾一家是汉族。
最初村民们看何厚宾种菜都很不解:“你们怎么吃草呢?”如今同村的人说,现在我们都跟何厚宾老人学会种菜了。
老人家对每一个村民都很好,我们也尊敬他。
可以说,这是( )。
①菜地里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②村民之间传递温暖和友善
③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管理权利
④各族同胞共同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④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将现身英国课堂。
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体现了我国文化从“拿来主义”到对外输出的转变。
这一转变直接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的有益经验是( )
A、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创新建设
B、要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
C、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
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没有人潮拥挤,没有饥渴交加,也没有景点间换乘的苦恼,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专业知识的介绍,馆藏的文物越来越贴近。
这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某种意义上,“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材料中的“老腔”( )
①是当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代表着当地社会独特的文化标识
③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④是当地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安徽省金寨县在率先实施村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
这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C、是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的
D、应逐渐融入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中,给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存储带来根本变革的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思想运动的影响
D、教育方式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近年来,伴随中外文化的交流,春节已走出国门,正如《欧洲时报》所说“从亚洲到拉美,从欧洲到大洋洲,中国的春节逐步从民间走进各国的主流社会。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风向标
B、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C、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多元化
D、中华文化强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
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
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
《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
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4题【问答题】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揭示了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不论是云南景迈山上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还是从浙江径山寺寻得宋茶精髓的日本茶道,还是自成
一格的英国下午茶茶在世界各地均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的“茶文化”。
该片在带给现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纪录片是如何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促进茶文化发展的。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各个职业的一百余位诗词达人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词大会以攻擂比赛为形式,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频繁互动,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
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全民诗词文化盛宴”,收看诗词大会节目也成为了今春最流行的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文化价值。
经典文化借助现代媒介才能够成为流行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