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罗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

翻译: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 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 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 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 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 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 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 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 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 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 提示:转折过渡 • 乐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 事 客吹洞箫,倚歌而和 • 悲 如泣如诉,舞蛟泣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 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1080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于黄州东坡开荒种地,并 自称“东坡居士”。
1082年在黄州,西游赤壁,作 《赤壁赋》。 1084年移汝州。 1094--1100年, 被贬, 自英 州、惠州直至儋耳。
1101年,被赦,病逝于常州。 谥文忠。

湖 北

黄 冈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 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 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

《赤壁赋》教案优秀3篇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四、指导诵读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栗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1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2)第2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3)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讨论提示:(1)清风、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欢畅,其“乐”之甚。

(2)“怨”“慕”“泣”“诉”---“哀”“凄切婉转”。

(3)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

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名悦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齐读课文,体会其语言特点。

第四单元15赤壁赋

第四单元15赤壁赋

15赤壁赋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他却能沉着淡定并自得其乐。

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

他就是苏轼。

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为有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上千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美字体赏美文走向此岸周仁忠也曾经历过失落的痛楚,但我们从不把悔恨的旧梦重拾。

既然秋天的落叶早已消融在我们生活的大地,化做滋养生命之树常青的甘乳,又何必再去寻寻觅觅那份感伤的情怀?面对岁月之轮永不停歇的步履,沉浸往事只能倾斜心灵的天平,寻觅过去只能拾回尘封的梦幻。

作别西天缥缈的云彩,我们步入情深意浓的黄昏。

纵使失去皎洁的圆月,我们尚且拥有满天闪烁的繁星。

当我们还在温顺的梦乡中流连忘返,黎明已悄然来到身边。

生活赠予我们的是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丰富意蕴,我们岂能被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云遮雾绕迷蒙住双眼?辞别过去,正是为了珍惜如今和开拓将来。

当我们把所有的痛苦与悲伤埋进昨天,我们便真正拥有了一个崭新的今天。

人生本是由一连串的遗憾组成的。

我们何必对生活中的遗憾耿耿于怀。

面临岁月之河,人生只有在向此岸进取的征途中,才能焕发迷人的光荣。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径直走向此岸。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苏轼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阴差阳错,一个失意的文人,被阴差阳错地发配到黄州,这段政治的失意,却成就了一个文坛巨匠。

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诗意地对待生活。

[运用方向]面对挫折不幸与大幸沉着的心境旷达乐观真正的潇洒诗意地生活精彩运用拓展生命的宽度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但可贵的是,苏轼借?赤壁赋?实现了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是他精神历程的一次升华。

他在黄州城东开开荒地,取名“东坡〞,亲自下田劳作;他将农舍的厅堂涂白如雪,名曰“雪堂〞,作为书斋;他游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翻译文段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 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 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 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 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 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 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 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介词,在
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思考讨论“客”
有人认为,“客”是另一个“苏子”,即 苏子本人,反映的是苏子内心两种不同的人生 态度矛盾斗争的过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讨论“客”
主 不同思想 客 不同自我
一人
儒家 思想丰富 道家
佛家
思考讨论“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情境式默写答案
8.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 举酒属客 (“嘱”,劝酒) ✓ 歌窈窕之章 (名→动,唱)
1 段字词句
✓ 徘徊于斗牛之间(状后) ✓ 白露横江(笼罩) ✓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定语后置)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广阔,辽远。“凭”,乘)
概述第 1 段
2 段字词句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 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 ✓ 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理解全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吟 诵着明月的诗篇,吟咏着窈窕的诗句。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 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 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浩 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 像要脱离了人世,飞入仙境。
理解全文
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由乐转悲 3、第1段写了“乐”情之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忠君的 殷切,希望能被重用,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谪 ,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 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 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 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正:整理。危:端正 (形用
动) •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 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 缪(liáo):通“缭”,盘绕。 • 郁:茂盛的样子。 •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
理解全文
一、写夜游赤壁——乐
清风徐来
白露

月出
水波不兴
水光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轼《赤壁赋》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轼《赤壁赋》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苏轼《赤壁赋》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刘乃昌)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

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四年始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

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

苏轼凤翔任满,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如王安石主张“大明法度”,多方理财,并迅速向全国推行新法。

苏轼则强调择吏任人,而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策略》第三);主张“节用以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策别》十八);他还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在兴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东坡先生墓志铭》)。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舒亶、李定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景色: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 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少焉:一会儿。
横:笼

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 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 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 jiè):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整理。 (使动用句)(形用动)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 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完整word版)《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完整word版)《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 练习 (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举酒属.客:劝请,邀 3、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 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 9、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10、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11、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 12、正襟危.坐:端正。

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山川相缪.:缭、盘绕 14、方.其破荆州:当 15、舳舻..千里: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16、酾酒..临江:斟酒 17、横槊.赋诗:兵器 长矛 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9、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 20、逝者如斯.:这里指水 21、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22、卒.莫消长也: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2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24、虽.一毫而莫取:即使也: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尽:菜肴和果品;已经28、肴核既...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也写作“狼藉"。

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30、相与枕籍....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

(指江水)四、一词多义1、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4)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5)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6)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2、属(1)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2)亡国乱君相属连接(3)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4)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远处看(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盼望,希望(4)德高望重名望,声望(5)望风察看,观察4、危(1)正襟危坐端正(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意动用法)(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高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进兵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4、况吾与子渔樵..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7、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不绝如缕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太空
御:驾
脱离人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箫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箫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一会儿
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往。
指广阔的江面。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同“凭”乘。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关于苏轼忧国忧民的诗句

关于苏轼忧国忧民的诗句

关于苏轼忧国忧民的诗句1. 《赤壁赋》- "对海而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4.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7.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8.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 依然一笑作春温。

"9.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10.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赤壁赋》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赤壁赋》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赤壁赋》文言知识复习清单一、文化常识1.纪年法①公元纪年法。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

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

②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

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③年号纪年法。

从汉武帝起,我国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

如教材中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④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特殊日期“望”,阴历十五日,“既望”,阴历十六日“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文体—赋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④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和;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⑤赋的作用: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二、文言词句释义壬(rén)戌(年号,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后)。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先生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酒属(zhǔ)(同“嘱”,劝请)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诵明月之诗,歌(名作动,歌唱)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我)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月出》中“窈窕”这一章。

苏轼《赤壁赋》高考考点有哪些

苏轼《赤壁赋》高考考点有哪些

苏轼《赤壁赋》高考考点有哪些《赤壁赋》考点有哪些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 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高一赤壁赋课文全文及翻译(优秀8篇)

赤壁赋高一赤壁赋课文全文及翻译(优秀8篇)

赤壁赋高一赤壁赋课文全文及翻译(优秀8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午夜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一赤壁赋课文全文及翻译(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赤壁赋赏析篇一《赤壁赋》共分四段。

全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之下,以“风月”为主题,以“山水”为线索,展开写景与议论。

较终阐释的还是“我们如何应对斗转星移和物是人非?”“如何坦然而豁达的度过短暂的一生?”一段总的来说是写景,交代了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试想浩渺长江上,有一叶孤舟,乘着清风悠悠荡荡。

不多时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皎白的月光照亮了黑漆漆的江面。

孤舟上有两个人站在船头迎风畅饮,喝到高兴处,还能朗声背诵出《诗经》里描述月出的句子。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也觉得心中畅快,不知不觉就被作者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了呢?我们常常说,小酌怡情。

酒能让人心境愉悦。

正所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同样小酌过的朋友大概更能理解苏轼当时的心境。

所以,他们喝得高兴了,就扣着船舷放声而歌。

第二段就从写景转入议论。

和一般的议论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苏轼巧妙地经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一方面将谈论的话题有逻辑地抛出,一方面又根据抛出的问题,构成思辩的探讨。

这种行文方式,把严肃的问题转化成包罗万象的清谈,我们之后人再读文章时,不仅仅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反而会顺着谈论的资料发散思维,想出自我的答案来。

人在赤壁,很难不想到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我们先不管苏轼游览的这个赤壁到底是不是古战场,对于宋朝人苏轼来说,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事件。

这样说大家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我们换个思路,明朝在公元1368年建立,距离我们此刻生活的2022年,也才过去了654年。

《赤壁赋》字词解释

《赤壁赋》字词解释

《赤壁赋》字词解释《赤壁赋》字词解释引导语:《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前赤壁赋》的字词解释是初中常考知识点,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赤壁赋》字词解释【壬戌】干支纪年法。

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既望】古代称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既,过了。

【苏子】作者自称。

【泛舟】乘船。

【举杯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属,通“嘱”,劝人饮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少焉】时间词,不多一会儿。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纵】任。

【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如】往。

【凌】超过。

【万顷】形容江面广阔。

【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通“凭”,乘。

【御】驾。

【遗】离开。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舷,船的两边。

【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我的心。

【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倚,循,依。

【和】同声相应。

和,唱和。

【绝】断,断绝。

【幽壑】深谷。

【泣】使动用法,上句中“舞”也是使动用法。

使……啜泣。

【嫠妇】寡妇。

嫠,寡妇。

【愀然】形容神色改变的样子。

【危坐】端坐。

危,正。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

【西】同下文“东”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夏口】城名,在现在湖北武昌西面的黄鹄山上。

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缪】缭、盘绕。

【此】这地方。

【于】被。

【方】正,当……时候。

【荆州】在现在湖北、湖南。

【江陵】当时荆州首府。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

泛指首尾相连的船只。

【酾酒】斟酒。

【槊】长予。

【赋】吟诵。

【固】本来。

【江渚】江中的小洲。

【侣】和下边的“友”,意为“以……为伴”,“以……为友。

《赤壁赋》PPT课件30张

《赤壁赋》PPT课件30张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 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摈弃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 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有,从中得到乐趣。
5.讨论: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 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
【提示】观点一: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他的屡遭贬 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 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青年时 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 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 贬越远。
【提示】举 属 诵 歌 纵 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提示】“浩浩乎”“飘飘乎 ”与友人相聚、泛舟江 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内心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飘飘欲仙,心中十分喜悦。
2.①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如何变化? 由乐到悲
②它们之间转化的媒介是什么?
箫声
③作者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提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以及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 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伤时之情,甚为悲伤。明确客之
了文章的经典。
三悲:一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
二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由理
想现实矛盾生悲。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 历史人物,是写景;再由“而今安 在哉”的问句,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二人, 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是抒情。
课堂归纳
赤壁赋
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凭吊古人 由乐转悲
苏子答客 感悟人生

苏轼关于罗浮山的诗

苏轼关于罗浮山的诗

苏轼关于罗浮山的诗
罗浮山是中国江西省婺源县的一座名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其中就包括了一首描写罗浮山的脍炙人口的诗作。

苏轼在《赤壁赋》中曾有过描述罗浮山的描绘:“予观夫罗浮之山,始信先贤之书,然后知其为世之奇也。

”苏轼对罗浮山的景色赞叹有加,认为它是一座非常壮丽美丽的山岳。

罗浮山位于婺源县城东南23公里处,由于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山峰和奇特的石峰,给人一种神秘而雄奇的感觉。

苏轼的诗中也有着对罗浮山的深情描写。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念奴娇·春情》,其中有“罗浮春色满园枝,楼上花枝俏。

”的名句。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来临时,罗浮山上的花朵盛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而山上的楼阁中则有美丽的女子,给整个景色增添了几分婉约的情调。

除了对罗浮山景色的描绘,苏轼的诗作中也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罗浮山记》中,苏轼写道:“石峰气象,竞为奇观。

”他通过对山上石峰的描绘,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之美。

同时,他也以此为引子,思考人生的命运和价值:“然自古圣贤,处世之意,以利物民为本。

”他认为,人应该像山峰一样,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之美,同时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追求利他的价值。

苏轼关于罗浮山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期许。

这些诗作,使罗浮山成为了文人墨客和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分析总结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分析总结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分析总结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分析总结1、明月──写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苏轼一生屡遭政敌排挤,抑郁不得其志。

1080年终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当年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心灰意冷之状可知矣。

此时他只有借助于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块垒,而他所选景物则恰恰是远离污浊政治的清风明月,故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纯净之美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闲适之情,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融洽与和谐更是描绘出秋天长江的爽朗与澄净,其悠然自得、怡然自乐之态跃然纸上。

2、明月──开启抒情闸门的引子:作者身处偏远黄州的长江边上,而身份则是低得算不上品级的区区团练副使,此时暂得偷闲于月下赤壁,有感于月出东山,才有“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咏叹。

也许神宗皇帝此时也在饮酒赏月,但他一定不会记起苏轼这个“诗中暗含讥讽”的.罪人了,而处于偏远之地的作者,仍以“美人”比君,以示忠君之殷切。

其既出仕为官,思用于世,思忠于君,而小人离间谗谤,无端罗织罪名,陷其于不义,其“哀”可想而知,但高贵的心灵往往在处于困境时更能够表现出人格中最宝贵的东西来,此时东坡之谪黄州已有两年光景,经过两年的自我调节,他的思想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摧残、肉体上的折磨并没有使他陷入消极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反而养成了他豁达洒脱的性格,即使遭贬也还要“望美人兮天一方”。

3、明月──展开议论话题的依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从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名为怀古,实为伤时。

苏轼在同年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的功成名就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而这里则从赤壁之战中败北一方曹操的角度展开评说,当其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困周郎于赤壁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何其壮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何其志得意满,“固一世之雄也”!而结果又怎么样呢只落得“樯橹灰飞烟灭”而已,“而今安在哉”败者不在,而那“雄姿英发”的胜者周郎呢也还不是同“千古风流人物”一起被这“滚滚长江东逝水”所“淘尽”了吗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赤壁赋》的美人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的美人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主客望着朦胧、淡雅的江月,举杯吟咏《诗经·陈风·月出》时,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子,款款而深情,主客因之而欢愉;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扣船而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月亮却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主客因之而生悲情。

可见,牵动主客情愫的便是这多情的“美人”,“美人”承载了作者苏轼复杂的情感。

“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首诗记载了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也是男性最原始的情愫。

苏轼看见江水中的月亮马上吟出这首诗,秉承了《月出》的“月亮”的原始意象,因此,在他的笔下月亮才那么清新可人。

月亮和作者,一个悬挂在天上,一个遨游在水中,空间距离的错觉,让月亮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用她的魅力撩拨着作者的心弦。

在对她的渴望中,作者只能发出“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无限感慨。

作者笔下的“月亮”意象和“美人”意象是合而为一的,取“美人”之形,摹月亮之美,“美人”把月亮的朦胧、恬淡之意蕴具体化了,后文中的抒情、义理主要是望“美人”而不得的情绪的释放。

“美人”寄寓了作者的忠君之情。

“美人”是诗家们经常吟咏的对象,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屈原。

屈原常在他的诗歌里取“美人”、“香草”为意象。

以追随“美人”象征他“忠君”的思想;以“香草”象征他高洁的品质;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

《赤壁赋》第二段有明显继承《楚辞》的痕迹,其中引用的歌词几乎全部化楚辞而来,苏轼绝对不只是从形式上继承屈老先生的笔法,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画家、 书法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 家庭,七岁知书,十岁 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世称“三苏”,但以苏 轼的影响为最大。 苏轼 (1037-1101 )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情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读第二、第三段,思考:
——留侯论· 苏轼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启示 人生中应如何对待挫折与困境?
面对逆境,心胸要开阔些,眼光应放远些。 记住:
牢骚太甚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 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 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 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 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 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结论: 水、月、人都是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的。
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 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 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 会不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 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 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 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 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 和生活态度。
拓展讨论1: 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种 观点在今天是否还适用? 拓展讨论2: 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 否可取?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 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 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 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读第四、五段,思考:
为何由悲转喜?
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关于赤壁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 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因苏轼《赤壁赋》而得 名。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 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旷 世 全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赋与欧阳修打破律赋的形式束缚创作文赋。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学校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泽被后世。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客”因何而悲?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对比:古人和今人 况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英雄不在之悲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对比:短暂与永恒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短暂之悲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对比:理想与现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壮志难酬之悲
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喝酒,及时行乐。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韦庄:“须愁春漏短,……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 何!”。 但苏轼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那么,苏轼究 竟是如何转悲为喜的呢?且看文中第4、5段。
为什么?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 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 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 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三咏赤壁:《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 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赤壁赋
苏轼

始于两汉魏晋。 刘勰《文心雕龙》: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直叙 , 文辞华丽 ,状景写情) 如:司马相如《子虚赋》 杜牧《阿房宫赋》 欧阳修《秋声赋》
悲从何来?
夜游赤壁,本来是一件“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的乐事,但随后却由喜转悲, 那么悲从何来呢?
2、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 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 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五段,思考:
为何由悲转喜?
当客因为种种原因感到忧伤时,他是怎么来解 说的,苏轼要来排遣掉这份郁闷,他选用的表达方 式是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哪一种? 讲道理,通过讲道理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讲的 是什么样的道理呢?接下去你们自由朗读或者阅读, 思考:1.这一段中写了哪些事物?2.苏轼说了什么 道理?试着用一对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
生活坎坷。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 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 (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 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 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 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 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宋哲宗元佑元(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 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 (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 既白。
比较
文章开头的“乐”与结尾的“喜”有何异同?
同:都是写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快感。 开头:感性的、外在的一般意义上的 游玩之乐。 结尾:理性的、内在的获得某种人生感悟的 精神之乐。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学习目标
(一)熟读成诵,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二)理清全文情感脉络,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 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 (三)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 写法。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思考:在诗 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请 抓住文中的关键字)
齐读第一段,思考:
何乐之有?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