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胸 部1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d204cd31b765ce04081472.png)
淋巴结、尖淋巴结 )。
胸肌间淋巴结
(RoHale Waihona Puke ter 淋巴结)中央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尖淋巴结
① 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 胸肌淋巴结。
② 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或 锁骨上淋巴结。
③ 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
骨旁淋巴结,并与锁骨上淋巴结
肱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交通。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肋间内膜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 神经和血管的相互位置由下而 上:肋间神经、肋间动脉、、 肋间静脉。NAV
? 胸膜腔穿刺位置:
肋间最内肌
① 选择肋角外侧至腋中线之间(
临床多用肩胛线第 8、9肋间隙)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后支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② 如选择腋中线至胸骨之间穿刺
时,则应在肋间隙的中部进针 。
肋间神经外侧 皮支的前支
肋间神
经外侧 皮支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前支 外侧皮支 后支
肋间神经前皮支
胸壁前外侧部进针(肩胛线外侧)
肋间外膜
胸壁后部进针(肩胛线内侧) 11
肋间神经前皮支
第四节 胸腔及其脏器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1](https://img.taocdn.com/s3/m/25e47c49b84ae45c3a358c1f.png)
3. 呕吐物气味 呕吐物出现粪便味可见于长期剧 烈呕吐或肠梗阻患者;呕吐物有强烈酸酵味见于 胃潴留、幽门梗阻。 4. 呼吸气味 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 中毒;烂草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 尿毒症;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患者。 5.粪便气味 粪便具有腐败性臭味见于消化不良 或胰腺功能不良者;腥臭味粪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肝腥味类便见于阿米巴性痢疾。 7.尿液气味 尿呈浓烈氨味见于膀胱炎;尿液有大 蒜味,见于大量食蒜者或有机磷农药中毒者。
2.间接听诊法 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一 种检查方法,听诊器对器官活动的声音有一 定的放大作用。此法应用范国广,除用于心 、肺、腹的听诊外,还可以听取身体其他部 位的声音如血管音,皮下捻发音、骨折摩擦 音等。
(二)听诊注意事项
(1)听珍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温暖适宜,避免紧张, 肌肉尽量放松。 (2)应根据病情和听诊的需要,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 位,一般取坐位或卧位。 (3)要正确使用听诊器。听诊器通常由耳件、体件 和软管3个部分组成,体件有钟形和膜形两种类型, 钟形体件适用于听取低调声音,如二尖狭窄的隆隆 样舒张期杂音,膜形体件是用于听取高调声音,如主 动脉关闭不全的杂音及呼吸音、肠鸣音等。使用 时听诊器体件应直接接皮肤以获取确切的听诊结 果。 (4)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肺部时要摒除心音的干 扰,听心音时要摒除呼吸音的干扰,必要时病人控制 呼吸配合听诊。
四 听诊
听诊是医务人员根据病人身体各部位发出 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用 听诊器进行听诊是检查心、肺疾病的重要 手段。
(一)
听诊方法
听诊可分为直接听诊和间接听诊两种方法。 1.直接听诊法 医务人员将耳直接贴在被检查者的 体表进行听诊,此法所能听到的体内声音很弱。是 听诊器出现之前所采用的听诊方法,目前也只有在 某些特殊和紧急情况下才会采用。 广义的直接听诊包括听身体各部位所发出的任何声 音,如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嗳气、呻吟 、啼哭、呼叫等,这些声音常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有 价值的线索。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4187f07c1cfad6195fa7aa.png)
《局部解剖学》习题第一章头部(一)名词解释1.局部解剖学2.眉弓3.翼点4.乳突5.头皮6.颅顶部的"危险区"7.海绵窦8.小脑幕第二章颈部一、颈部层次结构、舌骨上区和颈动脉三角(一)名词解释1.颈动脉结节2.锁骨上大窝3.神经点4.颈静脉弓5.胸骨上间隙6.气管前间隙7.咽后间隙8.椎前间隙二、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一)名词解释1.颈动脉鞘2.颈袢3.锁骨上三角4.Virchow淋巴结5.静脉角6.甲状腺鞘7.Sibson筋膜一、胸壁、膈、胸膜和肺(一)名词解释l.胸骨角2.胸膜腔3.肺根4.肋膈隐窝5.乳房悬韧带二、纵隔(一)名词解释1.纵隔2心包横窦3.心包斜窦4.心包前下窦5.心包腔6.动脉韧带7.动脉导管三角一、腹前外侧壁(一)名词解释1.腹直肌鞘2.弓状线3.半月线4.腹白线5.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6.腹股沟韧带7.腹股沟镰(联合腱)8.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9.腹股沟管10.腹股沟管深环二、腹膜腔与结肠上区脏器(一)名词解释1.胃床2.十二指肠球3.十二指肠空肠曲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5.膈下间隙6.肝门(第一肝门)7.肝蒂8.胆囊三角(Calot三角)9.肝胰壶腹(Vater壶腹)10.胃脾韧带三、结肠下区脏器和腹膜后隙(一)名词解释1.左肠系膜窦2.右肠系膜窦3.回盲部4.回盲瓣5.McBurney点6.Lanz点7.腹膜后隙8.肾角(脊肋角)9.肾门10.肾窦11.肾段第五章盆部与会阴一、盆部(一)名词解释1.盆膈2.界线3.盆膈裂孔4.子宫附件5.子宫峡6.阴道穹二、会阴(一)名词解释1.会阴2.尿生殖膈3.肛直肠环4.会阴中心腱5.会阴浅隙6.会阴深隙7.后尿道8.前尿道9.睾丸鞘膜腔第七章上肢一、肩部(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鼻烟壶”2.提携角3.腋窝4.锁胸筋膜5.三边孔6.四边孔7.腋鞘8.肌腱袖二、臂部、肘部和前臂部(一)名词解释1.肱骨肌管(桡神经管)2.肱二头肌腱膜3.肘窝4.肘后三角5.肘外侧三角6.肘后窝7.骨筋膜鞘8.前臂屈肌后间隙三、手部(一)名词解释1.屈肌支持带2.腕管3.桡侧囊4.掌腱膜5.鱼际鞘6.掌中间隙7.鱼际间隙8.伸肌支持带9.指髓间隙10.手背腱膜11.手背皮下间隙12.指腱鞘第八章下肢(一)名词解释1. Nelaton线2. 卵圆窝3.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4. 股鞘5. 股管6. 股环7. 股三角8. Hunter管9. 收肌腱裂孔10. 踝管11. 小腿十字韧带12. 足弓。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dcd1ff0912a2161579297c.png)
➢肺泡囊(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 气管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 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 肌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管腔衬以粘膜, 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 粒,纤毛不断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灰尘排出,以净化吸入的气体。
胸廓
• 胸廓(thoracic cage)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胸廓由12个胸椎, 12对肋(ribs),和1个胸骨(sternum)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胸廓入口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 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胸廓下口较大,由 第12胸椎体、第12肋和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相邻两肋之 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11对。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新生儿的胸廓呈桶状;老年人的胸廓则扁长;成年女性的胸廓短 而园。
• 上纵膈内主要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 胸导管等。前纵膈仅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膈主要含有心包、心 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膈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 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纵膈
T8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四)纵隔 Mediastinum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医学影像解剖学
•
第三章 胸 部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第一节 肺与纵膈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胸部解剖
![胸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7c72fd0c1c708a1284a44ad.png)
(四)肺段内管道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关系
肺段支气管与相应肺动脉、肺静脉分(属)支的相对 位置关系,是识别肺段的基础
(五)肺门区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自气管隆嵴平面,下达下肺静脉层面 经T6~8横断层是显示最佳平面 肺门边缘主要由较大的血管所形成,且恒定 左肺动脉高于右肺动脉 右肺上叶支气管高于左肺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的分支与肺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相伴行
七、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椎骨为 定位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平面分 上中下3部 上纵隔分5层 中纵隔分4层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二)胸骨角平面在纵隔横断层中的标志意义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后方平对第四胸椎下缘 主动弓的起、止标志 气管杈平面 通过主肺动脉窗 平对第二肋软骨 奇静脉弓跨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食管的第二个狭窄 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左的部 位 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2、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 膈神经和迷走神经 4、气管及其周围淋巴结 5、食管及胸导管、 神经、淋巴结等
2、前纵隔
3、中纵隔
心及出入心 的大血管 心包 心包腔 心包膈血管 膈神经
心尖 心底 两面
胸肋面(前面) 膈面(下面) 下缘 右缘 左缘
三缘
4条沟
3、纵隔后淋巴结
பைடு நூலகம்
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按部位分为5组 1、肺淋巴结(7、8区) 2、支气管肺淋巴结(5、6区)
(肺门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9区) 4、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3、4区) 5、气管旁淋巴结(1、2区) 临床划9个区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4a3e6fc941ea76e58fa045b.png)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第一章头部一、名词解释1、帽状腱膜2、鞍区3、头皮4、面部“危险三角”5、腮腺床6、腮腺鞘7、翼丛8、咬肌间隙9、翼下颌间隙10、腱膜下隙11、翼颌间隙12、小脑延髓池13、颅顶危险区14、翼点二、填空题1、帽状腱膜前连,后连,两侧变薄续于。
2、额顶枕区层次由浅入深是皮肤、皮下组织、和。
3、顳区层次由浅入深是皮肤、皮下组织、、和。
4、海绵窦是构成的腔隙,它位于两侧的之中。
在窦的外侧壁内由上向下有、、和穿过,在窦的内侧壁内有和穿过。
5、海绵窦的毗邻:前邻、后邻、内上方邻外上方邻内下方邻。
6、面动脉由发出,穿经三角和深面向上,在至面部,其方有面静脉伴行,面动脉行程迂曲,至内目此改称。
其分枝有、和。
7、眶上神经为末支,由穿出至皮下,分布皮肤。
8、眶下神经为末支,由穿出至皮下,分布、和皮肤。
9、亥页神经为末支,由穿出至皮下,分布和皮肤。
10、面神经由出面神经管,在内分枝并交织成丛,其面部表情肌分枝为、、、和。
11、腮腺管由腮腺穿出,平行于下方向前,经表面,穿和,开口于处。
12、纵向穿行腮腺的结构为、、、和。
13、横向穿行腮腺的结构为、、、和。
14、面部危险三角指与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15、在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
三、单项选择题1. 头皮撕脱伤时是从下列哪两层间分离:()A.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B.皮下组织与帽状腱膜之间C.帽状腱膜与颅骨之间D.帽状腱膜下间隙与颅骨外膜之间E.以上都不是2.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B.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C.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3.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层蜂窝组织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4. 下列哪一不穿过腮腺()A.颈外动脉B.面神经C.迷走神经D.下颌后静脉E.颞浅动脉5. 关于面静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位置较浅,伴行于面动脉的前方B.穿深筋膜,注入颈外静脉C.在下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D.眼静脉为面静脉入颅的必经通道E.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瓣膜6. 关于腱膜下疏松组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层蜂窝组织B.头皮撕脱自此层分离C.血肿或脓肿可蔓延全颅顶D.导血管不与板障静脉相连E.被称为颅顶“危险区”七、问答题1、比较颅顶和颅底的结构特点?2、海绵窦的位置毗邻结构和交通关系?3、腮腺位置形态和穿行结构?4、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关系?第二章颈部一、名词解释1、腋鞘(颈腋管)2、颈袢3、颈动脉鞘4、胸膜顶5、椎动脉三角6、静脉角7、Virchow淋巴结8、神经点9、斜角肌间隙二、填空题1、颈部浅静脉为和。
局部解剖简答题题干
![局部解剖简答题题干](https://img.taocdn.com/s3/m/0d1a599a581b6bd97e19ea81.png)
第一章头部1、颅顶额顶枕区软组织各层有何特点?2、腮腺炎或腮腺肿瘤时易累及哪些血管和神经?3、简述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安排及其交通。
4、垂体的位置、毗邻及肿瘤时可能出现的压迫症状有哪些?5、腮腺的位置及与哪些结构毗邻?6、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7、为什么腮腺肿瘤很少波及颈内动脉及末四对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8、据所掌握的解剖学知识,如何鉴别颅顶皮下、腱膜下和骨膜下血肿?9、试述面神经在颅外行程及分支分布。
10、颞区软组织的层次有哪些?11、何为小脑幕切迹疝?根据解剖学知识分析其临床体征主要有哪些?第二章颈部1、颈部深筋膜可分为哪些层次?它们之间有哪些重要的筋膜间隙?2、简述颈动脉三角的构成及其内容。
3、试述肌三角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
4、简述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毗邻。
5、甲状腺的血液供应怎样?甲状腺手术结扎血管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神经。
6、试述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气管切开术时需切开的层次。
7、试述胸膜定的位置及其毗邻。
8、试述椎动脉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9、试述锁骨下动脉的分段及毗邻。
10、斜角肌间隙如何围成?通过哪些结构?第三章胸部1、简述胸部的境界与分区。
2、试述女性的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3、试述膈的裂孔及通过的结构。
4、简述壁胸膜的分布及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5、何为肺根?其内诸结构的位置关系如何?6、简述主动脉弓的位置和毗邻。
7、试述动脉导管三角的境界、内容及临床意义。
8、试述气管胸部的毗邻。
9、试述食管胸段的毗邻。
10、简述胸导管胸段的行程、毗邻及临床意义。
11、简述心包的构成,心包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12、简述纵膈的境界、位置及分区(四分法)。
13、简述肋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位置关系及胸膜腔穿刺最适宜的进针部位。
14、简述胸膜的神经分布。
试解释胸膜炎时为何胸痛或颈肩痛。
第四章腹部1、举例说明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不同被覆关系。
2、试述脐以下腹正中切口需要经过哪些层次可达腹膜腔?3、试分析腹股沟区薄弱的解剖学原因。
2015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
![2015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e616e9f90f76c661371a48.png)
断层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头部一、选择题1、扣带回峡A、位于胼胝体嘴的前方B、位于胼胝体膝的前方C、位于中央旁小叶的下方D、位于距状沟的前方E、位于海马沟的前方2. 侧脑室前角腹外侧壁为A、胼胝体B、尾状核头C、透明隔D、额上回E、扣带回3. 位于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是:A . 楔叶. B.楔前叶. C.颞叶. D.额叶. E.岛叶.4. 海马旁回A、位于枕叶B、位于额叶C、位于颞叶D、位于岛叶E、位于顶叶5、海马位于A、侧脑室下角B、侧脑室前角C、侧脑室后角D、第三脑室E、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A、又称穹窿室B、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C、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D、下界为穹窿柱E、该脑室囊肿不会引起颅压增高7、鞍上池包括A、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B、交叉池、脚间池和终板池C、交叉池、终板池和桥池D、脚间池、终板池和桥池E、以上都不是8. 动眼神经位于A、桥池中B、脑桥小脑三角池中C、四叠体池中D、脚间池中E、交叉池中9、被称作枕大池的是A、大脑大静脉池B、小脑延髓池C、桥池D、鞍上池E、四叠体池10、面神经存在于A、脑桥小脑角池中B、脚间池中C、小脑延髓池中D、桥池中E、环池中11、经中央旁小叶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的是A、楔前叶B、顶下小叶C、胼胝体D、额内侧回E、中央后回12、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多出现A、半卵圆中心B、内囊C、楔前叶D、小脑半球E、下丘13、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的是A、楔叶B、楔前叶C、缘上回D、外侧沟E、顶枕沟14、经内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体E、背侧丘脑15、鞍上池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交叉池B、大脑纵裂池C、小脑上池D、环池E、大脑外侧窝池16、第四脑室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中脑B、脑桥C、延髓D、小脑半球E、小脑蚓17、正中矢状断面上的脑沟不出现A、顶枕沟B、中央沟C、距状沟D、扣带沟E、胼胝体沟18、冠状断面上的胼胝体最先出现A、胼胝体嘴B、胼胝体膝C、胼胝体干D、胼胝体压部E、体部19、经胼胝体膝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出现A、侧脑室前角B、尾状核头C、中央前回D、外侧沟E、岛叶20、冠状层面上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的隆起是A、侧副隆起B、侧副三角C、钩D、海马E、禽距21、颈内动脉发出A、大脑后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脑桥动脉D、小脑上动脉E、小脑下前动脉22、大脑基底核不包括:A.. 屏状核B.尾状核C.豆状核D. 乳头体E.杏仁体23、不属于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的是A、顶后动脉B、角回动脉C、中央沟动脉D、中央前沟动脉E、旁中央动脉24、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区是A、内囊前肢B、内囊膝C、内囊后肢D、外囊E、最外囊25、眼动脉自颈内动脉多见发出处是A、岩骨段B、海绵窦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终段26、在大脑外侧沟内可见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后交通动脉E、椎动脉27、在侧脑室以上横断面不能看到A、额中回B、顶上小叶C、额下回D、豆状核E、楔前叶28、经垂体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出现A、视交叉B、颈内动脉C、蝶窦D、海绵窦E、Meckel腔29、经垂体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颈内动脉B、鞍背C、海绵窦D、脑桥E、Meckel腔30.与大脑纵裂池后部直接延续的脑池A. 终板池 B、交叉池 C、帆间池 D、四叠体池 E、大脑大静脉池31.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A、小脑扁桃体B、小脑半球C、小脑蚓D、枕叶E、舌回32.胼胝体干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侧脑室B、第三脑室 C、尾状核 D、外侧沟 E、顶枕沟33.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第五脑室E、第六脑室34.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A.胼胝体嘴 B、胼胝体膝 C、胼胝体干 D、海马 E、海马旁回35.颈内动脉参与形成Willis环的是:A.岩骨段 B、海绵体段 C、膝段 D、床突上段E、终段36.有基底动脉通过的脑池是:A、交叉池B、脚间池C、桥池D、环池E、脑桥小脑角池二、名词1、断层解剖学2、断层3、Reid基线4、岛盖5、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7、第六脑室8、鞍上池9、腮腺床10、虹吸部11、大脑动脉环12、Meckel腔13、半卵圆中心14、禽距三、填空题1. 内囊在横断面上自前向后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三部分。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e729be998fcc22bdd10d1c.png)
左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动脉韧带 左肺动脉 左膈神经和 心包膈血管 纤维心包 左肺静脉
食管 胸导管 左迷走神经
喉返神经 支气管肺门 淋巴结
交感干 内脏大神经 左主1支3气管 和支气管A
2. 纵膈的右侧面观
• 中部:有右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中部:有左肺根,其前下方有 心包隆凸。
• 肺根上方: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 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交感 干、及内脏大神经等。
• 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经主 动脉弓的左前下方和肺根的前 方下行,再沿心包侧壁下行至 膈。
•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的左 前方发出喉返神经。
• 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 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的三角区 域。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第三章 胸 部
1
一、境界
• 上界: a) 前面:以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b) 后面: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
肋的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 由于膈的穹窿部突向胸腔, 因此胸壁比胸腔长,两者分 界线不完全一致。
二、层次
• 胸壁层次: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 和肋间肌以及胸内筋膜。
• 肋间后静脉:前端与胸廓内静 脉吻合,后端汇入奇静脉。
肋间内肌浅面的 肋间外膜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膜
8
3. 肋间血管和神经
• 分支:伴随肋间血管,在近腋 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本干前 行至胸骨外侧缘约1cm处浅出 ,改名为前皮支。
第三章 上装结构制图-1衣身结构
![第三章 上装结构制图-1衣身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77400a9e2bd960591c67719.png)
一、衣身与人体体型特征的关系
7.衣身结构线、轮廓线及机构点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160/84A,背长:38)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女上装原型 (160/84A,背长:38)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二、上装原型的绘制
(1)后背撇势 后背撇势实际上既起腰省的作用,又塑造背弯。 (2)领口造型变化 基础纸样的领宽、领深及领口曲线为基础,以领型的立体效果为
依据,来决定横、直开领的增加量。 (3)肩线造型变化 根据人体形态,在基础纸样中,肩线呈现前凸后凹的形状,呈现
一定角度的肩斜。
四、衣身结构变化
2.衣身各部位结构变化 (4)袖窿造型变化 根据衣袖对人体的贴 体程度,袖窿风格可分为宽松型、较宽松型、 较贴体型、贴体型四种。不同风格袖窿的前 后冲肩量和凹度各不相同。
3.分割线的结构设计 (1)分割线的分类 分割是指根据设计将衣片整体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根据分割线的形态可分为:纵向分割线、横向分割线、弧形分割线等; 根据分割线所起的作用可分为:装饰性分割线和功能性分割线
三、衣身平衡
3.分割线的结构设计 (2)分割线的设计应用 ①通过BP点的分割线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④前中心处有横向的抽褶,褶量
较大。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⑤领圈是一种帘式重褶,也称为
环浪。
第一节 衣身结构
三、衣身平衡
2.褶裥 (2)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⑥单肩不对称抽褶
第一节 衣身结构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6853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4.png)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亲,局部解剖学考试试题库和答案哦!从我们老师那里copy 过来的,,需要的赶紧下载!试题库原题及答案、、已经吧考题按章节排列了、另赠送11年期末考试试题和补考试题第一章头部一、名词解释翼点、头皮、板障、海绵窦、小脑幕切迹、腮腺床、翼丛二、简答题1、简述颅顶层次结构及特点(额顶枕区)。
2、简述颞区层次结构及特点。
3、简述颅底内面的孔裂及通行结构。
4、简述海绵窦的位置、组成、交通及通行结构。
5、简述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6、简述面部的浅层结构。
7、简述腮腺咬肌区的结构及血供神经。
8、面侧深区的内容有哪些,动脉及神经各有哪些分支,它们到何处支?第二章颈部一、名词解释神经点、颈动脉鞘、颈袢、椎动脉三角、静脉角、臂丛二、简答题1、简述颈部的层次结构。
2、简述颈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
3、简述下颌下三角的内容及血管神经名称。
4、简述颈动脉三角内走行的动脉、静脉和神经。
5、简述甲状腺被膜、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及动脉与神经关系。
6、简述胸锁乳突肌区的走行神经并说明来龙去脉。
7、请说明颈根部的内容及其位置关系。
8、简述颈部淋巴结分布及名称。
第三章胸部一、名词解释胸骨角、胸骨下角、胸骨旁线、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乳房后隙、锁胸筋膜、胸肋三角、胸膜腔、肋膈隐窝、心包三角、肺段、肺门、肺根、纵隔、动脉导管三角、动脉韧带、心包横窦、心包裸区、食管后隐窝二、简答题1、如进行开胸手术,请描述手术经过的层次结构。
2、请简述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3、请描述膈上的裂孔及穿过结构。
4、请描述胸膜及胸膜腔概念及壁胸膜分部。
5、请描述肺及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6、请描述各肺段名称。
7、简述上纵隔内由前向后可见哪些结构。
8、简述后纵隔内结构,讲明这些结构来龙去脉。
9、讲明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10、简述心的位置和外形。
11、简述心的体表投影。
12、简述食管的分部、狭窄及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13、胸导管起止行程及临床意义如何。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e7dc8ed15abe23482f4db8.png)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第一章头部1.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
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梢痛。
帽状腱膜及额枕肌特点:帽状腱膜坚韧致密,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腱膜下疏松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裂伤,此间隙内静脉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骨膜下血肿可局限。
2.垂体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答:垂体的位置: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
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垂体借漏斗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
垂体的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高压。
顶为鞍隔,其前上方有时交叉和视神经,垂体前叶瘤可将鞍隔的前部推向前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
底为蝶窦,垂体病变,可使垂体窝加深,侵袭蝶窦。
前为鞍结节,后为鞍背,垂体瘤时可使两处的骨板压迫变薄,骨质破坏。
两侧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散压迫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
3.海绵窦的交通支及穿经的结构?答: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
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颞骨岩尖部,分别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3章-胸部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3章-胸部](https://img.taocdn.com/s3/m/6a0a50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77.png)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3章-胸部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一、单选题:1、关于支气管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A:起自胸主动脉B:与肺静脉伴行C:与肺动脉之间存在吻合D:分布于肺胸膜E:分布于肺淋巴结答案:B2、胸廓内动脉A:沿胸骨后面下降B:向下穿膈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C:第3-6穿支分布于女性乳房D:胸骨旁淋巴结远离该血管E:发出支气管支答案:C3、心的血管A:前室间支分布于右心房B:左室后支分布于室间隔C:旋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D:心前静脉注入右心房E:心最小静脉注入心小静脉答案:D4、左心房隔心包毗邻A:胸主动脉B:食管C:奇静脉D:气管杈E:左主支气管答案:B5、膈神经A:经锁骨下静脉前方下降B:与胸廓内动脉伴行C:经肺根前方下降D:位于迷走神经的外侧E:沿纵隔胸膜表面下降答案:C6、肋弓A:深方有肺下缘B:两侧肋弓与剑突下端构成胸骨角C:右侧剑肋角是常用的心包穿刺部位D:是肾的触诊标志E:由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答案:E7、跨越主动脉分支前面的结构是A:右头臂静脉B:膈神经C:上腔静脉D:迷走神经E:左头臂静脉答案:E8、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A:膈上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胸骨旁淋巴结D:对侧腋淋巴结E:纵隔前淋巴结答案:C9、食管下三角内有A:左主支气管B:半奇静脉C:胸主动脉D:胸导管E:食管答案:E10、关于胸骨角的描述,错误的是A:平第4胸椎体下缘B:两侧连接第2肋骨C:平气管杈D: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而成E:是计数肋的标志答案:B11、肺下界在肩胛线与以下肋相交A:第5肋B:第7肋C:第9肋D:第10肋E:第12肋答案:D12、主动脉裂孔通过的结构A:迷走神经后干B:交感干C:肌膈动脉D:胸导管E:内脏大神经答案:D13、奇静脉A:起自右腰升静脉B:沿胸主动脉后方上行C:注入右头臂静脉D:接受胸廓内静脉E:穿经心包答案:A14、医生对乳腺脓肿病人采用放射状切口引流,理由是A:避免损伤血管B:保护神经C:避免切断乳房悬韧带D:有利于引流脓液E:避免切断输乳管答案:E15、关于胸腺的描述,错误的是A: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B: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C:主要位于上纵隔D:淋巴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胸骨旁淋巴结E:神经来自颈交感干和迷走神经答案:A16、关于迷走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A:经肺根后方下行B:在上纵隔位于食管前、后方C:食管前丛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干D:其分支与交感干的分支构成心丛E:迷走神经前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答案:B17、胸膜下界在腋中线与以下肋相交A:第6肋B:第7肋C:第9肋D:第10肋E:第12肋答案:D18、心的交感神经A:使冠状动脉扩张B:使心跳减慢C:对传导系作用不明显D:来自肺丛E:只分布于心室答案:A19、关于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起自乳糜池B: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C:中段自脊柱右侧向左侧斜行D:上段损伤时多引起右侧乳糜胸E:在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上行答案:D20、关于肋间神经分布皮肤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2肋间神经相当颈静脉切迹平面B:第4肋间神经相当女性乳头平面C:第8肋间神经相当剑突平面D:第10肋间神经相当脐平面E:第12肋间神经相当耻骨联合平面答案:D21、某女病人左侧乳房有一肿块,局部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
局部解剖学_王怀经_第三章胸部
![局部解剖学_王怀经_第三章胸部](https://img.taocdn.com/s3/m/14c0503d87c24028915fc348.png)
局部解剖学教案(中文版)第三章胸部学习目标一、掌握内容(一)固有胸壁的构成。
(二)女性乳房的位置关系,淋巴引流及其临床意义。
(三)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
(四)胸膜腔及胸膜隐窝的构成,胸膜顶、胸膜隐窝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五)肺根的构成,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
(六)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
(七)主动脉弓三大分支的毗邻关系。
(八)动脉韧带与左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及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
(九)心包的组成和心包斜窦及横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十)食管、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意义。
二、了解内容(一)胸部的境界、体表标志、胸部的标志线。
(二)胸壁浅、深筋膜及肌的配布。
(三)胸膜、胸膜腔、胸内脏器以及纵隔的内容。
(四)肋间隙的构成、胸内筋膜的配布。
(五)肺叶、肺段和它们的意义。
(六)纵隔的境界、分部与内容。
(七)上纵隔各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八)心包内各大血管的位置关系。
(九)心脏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十)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行程。
第一节概述(一)胸部概况1.位置胸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其上部两侧借上肢带与上肢相连。
2.胸壁胸部以胸廓为支架,表面覆以皮肤、筋膜和肌等软组织,内面衬以胸内筋膜,共同构成胸壁。
3.胸腔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4.胸腔内容胸腔两侧部容纳肺和胸膜囊,中部为纵隔,有心、出入心的大血管、食管和气管等器官。
(二)境界与分区1. 境界(1)上界自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项部分界。
(2)下界自剑胸结合向两侧沿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12胸椎棘突与腹部分界。
(3)两侧上部分界以三角肌前后缘上份和腋前后襞下缘与胸壁相交处的连线与上肢分界。
2. 分区(1)胸壁¬胸前区:内侧界为前正中线,外侧界为三角肌前缘上份和腋前线,上界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和锁骨上缘,下界为剑胸结合和肋弓前部。
胸外侧区:介于腋前后线之间,上界平腋前后襞下缘中点连线高度,下界为腋前后线之间的肋弓后部和第11肋前份。
第三章 病例分析——胸部闭合性损伤
![第三章 病例分析——胸部闭合性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af17f654c281e53a5802ff8a.png)
第三章病例分析——胸部闭合性损伤一、肋骨骨折1.概述肋骨骨折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胸壁上,使肋骨折断。
第4-7肋骨长而薄,最易折断。
临床上根据骨折肋骨的根数将肋骨骨折分为单根单处肋骨骨折、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等;根据是否同时伴有并发症分为单纯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合并血胸及气胸和浮动胸壁等。
2.病因肋骨骨折可由车祸、跌倒、胸部撞击等胸部创伤引起。
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已有恶性肿瘤转移灶的肋骨,也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3.单纯肋骨骨折指肋骨骨折不伴有呼吸运动异常、不伴血胸和气胸等并发症。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胸部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深呼吸、转动体位时加重,胸壁可有畸形,局部压痛明显,挤压胸部可使疼痛加重,可查及骨擦感,闻及骨擦音。
(2)影像学征象:主要依据X线胸片,有助于提示是否存在肋骨骨折及是否合并气胸,血胸。
当第7肋以下肋骨骨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腹腔脏器的损伤,如肝、脾破裂。
治疗原则(1)止痛。
(2)清理呼吸道分泌物(3)胸壁固定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浮动胸壁,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为连枷胸。
诊断要点除单纯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外,呼吸功能障碍是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的突出临床表现。
患者呼吸运动受限,易合并气胸,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等,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肺通气,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
连枷胸伴广泛肺挫伤,肺间质或肺泡水肿可导致氧弥散障碍,出现肺换气障碍所致的低氧血症。
查体可发现反常呼吸运动,病人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血气分析可出现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X线胸片可显示骨折的范围,是否合并气胸,血胸等。
进一步检查X线胸片血气分析腹部B超治疗原则(1)镇痛(2)保持呼吸道通畅(3)胸壁外牵引固定术(4)明显呼吸困难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手术胸壁内固定二、气胸1.概述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
第三章 胸部检查
![第三章 胸部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0b4a5ebc69dc5022aaea00b9.png)
一、胸肺疾病的常见症状(一)咳嗽、咳痰1、咳嗽、咳痰的常见病因。
2、临床表现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音色,痰的性质与量在鉴别各种疾病中的作用。
3、咳嗽、咳痰的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二)咯血1、咯血的定义。
2、病因与机制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等全身性病变。
3、临床特点年龄、咯血量、咯血的颜色和性状等。
4、咯血的伴随症状。
5、咯血与呕血的区别。
(三)紫绀1、紫绀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2、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中心性紫绀:肺性紫绀与心性混合性紫绀。
周围性紫绀:淤血性周围性紫绀与缺血性周围性紫绀。
混合性紫绀。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药物或化学物质所致及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3、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四)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定义2、病因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神经精神病变及中毒等。
3、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4、临床表现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及血液病所致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5、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五)胸痛1、胸痛的产生机理与病因胸壁疾病、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膈疾病、食管源性胸痛等。
2、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胸痛部位、疼痛性质、影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3、伴随症状。
二、胸壁、胸廓及乳房检查(一)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自然陷窝及解剖分区等。
(二)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压痛及肋间隙变化。
(三)胸廓: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等。
(四)乳房1、乳房的检查方法特别是乳房触诊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2、乳房常见病变的表现。
三、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方式、呼吸节律等。
2、触诊语音震颤及胸膜摩擦感。
3、叩诊基本方法,叩诊音的分类,肺界叩诊,正常叩诊音。
叩诊音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4、听诊(1)正常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产生原理及分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胸部一、重点内容女性乳房、肋间血管神经、胸膜腔及窦的构成、胸膜顶及各胸膜窦、肺根、动脉导管三角、心包、胸导管。
二、难点内容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心包各窦、纵隔。
三、试题解析(一) 单项选择题1、肩胛线是指:A 经肩胛骨外侧角所作的垂直线B 两臂下垂时经肩胛骨外侧角所作的垂直线C 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D 两臂下垂时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E、经肩胛骨内侧缘所作的垂直线[考核要点] 肩胛线的定义[常见错误] B、C[错误解析] B答案错选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肩胛线是双臂下垂时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C答案选错是忽略了作肩胛线必须在双臂下垂的前提下。
[临床要点]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平第2骶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
临床上常据此在麻醉中记数椎间隙。
[正确答案] D2、关于胸骨角平面的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标志B 平食管的第二狭窄处C 肺根位于此平面D 纵隔分为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E 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处[考核要点] 胸骨角的体表标志[常见错误] B、D[错误解析] 胸骨角作为胸部重要的体表标志,它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它平主动脉弓的起止端、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第4胸椎体下缘以及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的部位。
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正是食管第二狭窄处。
D答案错选是忽视了经胸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平角正是上、下纵隔的分界面。
肺根前方平对第2~4肋间隙前端,后方平第4~6胸椎高度,可见肺根位于胸骨角平面以下。
故C错误。
[临床要点] 临床上常以胸骨角所连第二肋开始计数肋和肋间隙以此来定位病变部或麻醉平面。
[正确答案] C3、关于肋间神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共11对B 肌支仅支配肋间肌C 肋间神经皮支的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D 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为肋间臂神经E 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考核要点] 肋间神经的分布、支配关系[常见错误] A[错误解析] 肋有12对,肋间神经共11对。
A答案错选是误认为肋间神经与肋的数目是相等的。
肋间神经中的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除支配肋间肌外,其末支自胸壁进入腹壁,分布于腹肌的前内侧群和腹壁皮肤。
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
[临床要点] 在肋弓附近作手术切口时应注意保护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以免引起部分腹肌瘫痪,严重者可导致腹外疝。
[正确答案] B4、剑肋角是:A 两侧肋弓与胸骨体构成的角B 两侧肋弓向下开放的角C 胸骨与肋弓的交角D 剑突与肋弓的交角E 胸骨体与剑突的交角[考核要点] 剑肋角的概念[常见错误] A[错误解析]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A答案错选原因是将剑肋角与胸骨下角的概念相混淆,且对胸骨下角的概念准确性把握不够,错把剑胸结合当成胸骨体。
[临床要点] 右侧胸膜下界较左侧略低,右胸膜下界跨过右剑肋角者约占1/3,故心包穿刺常在左剑肋角处进行较为安全,以免刺破胸膜产生气胸。
[正确答案] D5、关于肋间隙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共12对肋间隙B 下位肋间隙较宽C 肋间隙内走行有肋间后血管及肋间神经D 肋间后静脉注入奇静脉E 肋间后动脉都来自胸主动脉[考核要点] 肋间隙内容及其起止点。
[常见错误] A、D、E[错误解析] 胸廓共有12对肋,但第一肋位置位于锁骨后方,正常时我们在体表不能触及,故锁骨下我们能触到的是第2肋,所以12对肋之间形成11对肋间隙,前部较后部宽,上位肋间隙比下位肋间隙宽。
肋间后静脉在脊柱两侧分别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三者各有其收集范围。
A答案错选原因就是忽略了第1肋与第2肋构成第1个肋间隙,因此,12对肋构成11对肋间隙。
D答案错选原因是忽略了左侧肋间后静脉分别注入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E答案错选原因是忘记了分布于第1、2肋间隙的最上肋间动脉起自肋颈干。
[临床要点] 分布于肋间隙浅层的肋间外肌,肌纤维自后上方斜向前下方。
手术中切除肋骨剥离骨膜时,应注意循肋间外肌的肌纤维方向。
沿肋骨上缘应由后向前剥离,沿肋骨下缘应由前向后剥离。
[正确答案] C6、关于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范围,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颈静脉切迹平面的皮肤B 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C 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乳头平面的皮肤D 第8肋间神经分布于剑胸结合平面的皮肤E 第10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的皮肤[考核要点] 肋间神经皮支的节段性分布规律[常见错误] B、C、D[错误解析] T2-胸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脐平面。
造成B、C、D答案错选的原因就是没记准肋间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平面。
[临床要点] 临床上常根据肋间神经皮支的节段性分布特点,有助于测定麻醉平面和诊断脊髓损伤节段。
[正确答案] E7、乳房外侧部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是注入:A 胸肌淋巴结B 胸肌间淋巴结C 胸骨旁淋巴结D 锁骨上淋巴结E 纵隔前淋巴结[考核要点] 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常见错误] B、D[错误解析] 乳房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其次是胸骨旁淋巴结,而乳房各部分又都回流到相应的淋巴结群。
B答案错选原因是没有搞清胸肌淋巴结和胸肌间淋巴结的具体位置,胸肌淋巴结是位于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属于腋淋巴结,收纳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回流。
而胸肌间淋巴结是位于胸大、小肌之间,不属于腋淋巴结,收纳乳房深部的淋巴回流。
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临床要点] 因乳房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故临床发现乳房肿块时,常检查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同时也应检查锁骨上淋巴结,若发现肿大,则乳癌的可能性极大。
[正确答案] A8、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翼状肩”畸形是因为损伤了:A 胸外侧神经B 锁骨上神经C 胸背神经D 胸长神经E 胸内侧神经[考核要点] 胸壁肌肉的神经支配关系[常见错误] C[错误解析] 胸内、外侧神经分别起自臂丛的内侧束和外侧束,二者共同支配胸大、小肌,其损伤后可导致胸大、小肌瘫痪。
C答案错选原因混淆了胸背神经与胸长神经的支配关系,起自臂丛后束的胸背神经支配背阔肌,而起自臂丛锁骨上部的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前锯肌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当胸长神经受损导致前锯肌瘫痪,此时患侧上肢不仅不能高举过头,肩胛骨不能紧贴胸廓,其下角和内侧缘反而翘起,称“翼状肩”。
[临床要点] 见多选题第11题的临床要点。
[正确答案] D9、关于乳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位于深筋膜内B 位于浅、深筋膜之间C 有5~10根输乳管D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的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E 胸肌筋膜与胸大肌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考核要点] 乳房的位置和结构[常见错误] A、B、C、E[错误解析] 乳房位于胸壁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有15~20个乳腺叶,每叶各连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A、B答案错选的原因就是对乳房的位置把握不准确,E答案错选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到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才是乳房后隙,而胸大、小肌之间的间隙,称胸肌间隙。
[临床要点] 正因为输乳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故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做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乳癌时当癌肿侵及乳房悬韧带使其紧张时,可引起韧带附着的局部皮肤出现凹陷.。
[正确答案] D10、自肋角向前,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位置排列关系,正确的是:A 动脉、静脉、神经B 神经、动脉、静脉C 静脉、动脉、神经D 动脉、神经、静脉E 静脉、神经、动脉[考核要点]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顺序。
[常见错误] A[错误解析]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主干在肋角处各发出一小分支,由肋角处向前,主干沿上位肋骨的肋沟前行,三者的小分支组成的血管神经沿下位肋上缘前行,在肋沟内,血管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和神经。
A答案错选的原因是没有记清三者的排列顺序。
[临床要点] 根据肋角前方肋间血管神经分为两束走行在肋间隙的上下缘,故在肋间隙前方进行胸膜腔穿刺时,应于肋间隙中间进针,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正确答案] C11、关于腰肋三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内脏大神经穿过B 奇静脉穿过C 胸廓内血管通过D 下腔静脉通过E 其前方与肾的后面相邻[考核要点] 腰肋三角的位置及毗邻[常见错误] A、B[错误解析] 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三角形,尖向上,底为第12肋,三角前方与肾后面相邻,后方有肋隔隐窝。
A答案错选原因是只注意到内脏大神经经过膈肌,但其穿过的是膈脚(膈腰部中间份纤维)至腹腔终于腹腔神经节,B答案错选原因同A一样忽略了奇静脉是自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经膈的右内侧脚和中央脚之间进入胸腔。
[临床要点] 在腰肋三角内,膈缺乏肌纤维,上面仅覆以膈胸膜筋膜和膈胸膜,下面仅覆以膈筋膜和腹膜,形成膈的薄弱区,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此处胸膜,以免发生气胸。
[正确答案] E12、在胸外侧壁,肋间神经位于:A 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肌之间B 肋间外膜与肋间内肌之间C 肋间外肌与肋间内膜之间D 肋间内膜与胸内筋膜之间E 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考核要点] 肋间神经的走行层次[常见错误] A、D[错误解析] 首先我们明确肋间最内肌存在于肋间隙中1/3份,肋间血管神经走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
A答案选错原因是忽视了肋间最内肌的存在。
D答案错选的原因是虽然注意到肋间内肌在肋角处向后续为肋间内膜,错误地将肋间血管神经在肋角后方走行在肋间内膜与胸内筋膜之间当作在肋间隙中份的走行层次,忽略了本题的前提是在胸外侧壁,即限定了肋间隙中1/3这一特定区域。
[临床要点] 由于肋间隙前后、份没有肋间最内肌,肋间神经在此部邻贴于壁胸膜的外面,胸膜炎可刺激肋间神经产生明显的疼痛。
[正确答案] E13、关于右肺根:A 前方有奇静脉B 前方有右迷走神经C 下方有奇静脉D 前方有右心包膈血管E 上方有食管[考核要点] 右肺根的毗邻[常见错误] A、B[错误解析] 右肺根前方有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后上方有奇静脉勾绕。
[临床要点] 见论述题第7题的临床要点。
[正确答案] D14、动脉导管三角A 前界为左迷走神经B 后界为左膈神经C 后界为左喉返神经D 下界为肺动脉干E 内有心浅丛[考核要点] 动脉导管三角的构成[常见错误] C、D[错误解析] 以前界左膈神经,后界左迷走神经,下界左肺动脉,三者共同围成动脉导管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D答案错选原因是将肺动脉干当成了左肺动脉。
[临床要点] 在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时,动脉导管三角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辨认动脉导管三角的境界尤为重要,术中游离肺动脉端时,应将心包后壁推向前方,以免损伤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