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概述

合集下载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概述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关注科学的实质性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STS教育则通过将科学与技术放置在社会背景中,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创造过程、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并对科学伦理、科学决策和公共参与等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STS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实施方法和前景展望。

重要性STS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也会影响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决策。

因此,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STS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就业和道德伦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STS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和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STS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观念。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

2.科学知识和技能:提供学生科学实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3.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背景、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4.科学伦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伦理原则和科技发展的道德考量,培养他们对科技应用和科研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有敏感性和责任感。

实施方法STS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

学习STS教育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反思

学习STS教育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反思

学习STS教育理念的反思在没有参加201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国培前,我不知道什么是STS教育理念。

也从没有将这样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通过今天早上在课程选学内容中看到了专家的耐心讲解,感悟多多。

首先认识了什么是STS教育,STS教育特点和价值。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STS教育价值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技术—社会的整体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认识了STS教育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尤其是对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有了全面的了解。

为我今后的生物教学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如在学习植物种子萌发这一课题时,对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上昆虫的生殖时可能采用小组合作法,来饲养家蚕,在上遗传病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讨论近亲结婚的危害。

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总之,为了在生物教学中更好的渗透STS教育,作为教师一方面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基础,教学技能,知识面,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是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立足学生当前实际和未来成长需要。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尽力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大理州永平县北斗九年制学校茶尹萍2014-11-05。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

STS与基础科学教育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基础科学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基础科学教育,人们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STS教育模式与基础科学教育的结合STS教育模式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这一理念正好与基础科学教育的目标相契合。

在STS教育模式下,基础科学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引导学生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而言,STS教育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1、STS案例的引入:将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结合到基础科学教育中,通过分析具体的STS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及其应用。

2、跨学科整合:STS教育强调多学科整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教学:STS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科学与人文的融合:STS教育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三、STS与基础科学教育的未来展望随着STS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基础科学教育的持续改进,未来STS 与基础科学教育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个性化学习:在STS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融合创新:STS教育模式强调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未来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3、社会参与:STS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未来基础科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浅议“STS”教育

浅议“STS”教育

浅谈“STS”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教育,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STS”教育的主要特征“STS”教育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成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STS”教育,最最早出现在美国。

1982年,美国理科教师协会正式发表了“STS教育报告”,从理论上对“STS”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和宣传。

到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体的课程。

下面就对“STS”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一下简单的介绍:①让学生参与寻找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科学或技术信息的原始材料。

②强调职业意识,特别是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职业意识。

③把科学的内容看成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

④拓展原有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⑤以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着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回答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⑥分看重科学和技术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影响。

⑦利用本地区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稀有的状况。

⑧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经过科学教育的训练,具备科学的头脑和素养。

⑨“STS”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和活动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现场调查法、决策模拟法和小组合作法。

⑩“STS”教育的重要主题是环境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

⑪“STS”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是: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

⑫二.“STS”教育的培养目标⑬“STS”教育思想是多年来世界各国学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

STS资料

STS资料

"STS”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词,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简称。

STS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它是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与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

在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的当今社会,STS教育顺应了时代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致力于发展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注重对人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养的打造,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无论是从哲学还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研究阐述了STS教育的概念及STS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进行STS教育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作者通过归纳罗列高中物理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和编写问卷对咸阳市24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真实有效的反映了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现状,并结合调查结果对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然后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工作,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理论相结合,通过三条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STS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养。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STS教育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科技素质和教学水平。

当然,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对于STS教育而言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如何使STS教育在我国发展壮大还有待于我国课程专家,教育家,以及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2001年我国第八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课程改革中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一章STS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第一章STS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第一章 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 STS教育的产生1.什么是STS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词头缩略语,即科学一技术一社会。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

STS是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等学科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研究的总称。

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个渗透着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研究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这是关于STS研究对象的一个理论STS的定义。

理论STS包括STS总论、STS静力学和STS动力学三个部分。

STS总论研究STS的对象,基本概念和概念结构,以及方法、意义等一般理论问题。

STS静力学暂时撇开STS的基本运动,主要研究STS系统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以及各种相互关系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条件和前提。

STS动力学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例如:科学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相应的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规律;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技术中心转移的规律;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个相互依赖和相互独立的变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以不同方式结合的规律等等。

STS静力学偏重在性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分析;STS动力学侧重在进化和发展方面的分析,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目前STS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1)理论研究。

侧重在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90年代以来,美国的STS形成了两大派,一派叫学科派(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D,它侧重在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把STS作为一门专业看待;另一派叫交叉学科派(Int-er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I,它把交叉学科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展开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的STS教育

初中物理课堂的STS教育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

STS教育是八十年代后期在世界各国科学教育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它强调在教学中将科学理论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九十年代末的今天,STS教育对于我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于我们处于世纪之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我们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三个面向”人才的需要,它将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

对于STS的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的编写也试图体现这一思想。

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噪声危害和控制”一节,从环境保护这一社会课题出发(社会),从物理知识来讨论噪声的来源(科学)及噪声控制的办法(技术)。

又如:初中物理第二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从开发和利用能源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简要介绍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途径(科学),结合经济发展提出提高利用率及节能等许多技术问题(技术),再如第二册的阅读材料《我国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热机的发展》等等无不反映了“STS”基本观点:“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最受益的是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的应用,计算机飞速发展无一不是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组成这个世界的一切物质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一些学生始终保持着这种好奇,有强烈的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因而他们能不断的提高问题,积极的创造思维,大胆请教老师,从小就在科学不平坦的道路中努力跋涉和前进。

STS教育及其课程发展概述

STS教育及其课程发展概述

• 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 “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SATIS)”, 它在开发过程中由教师们提交感兴趣的课程专题和教学方 法,然后由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决定并编制出短小精悍的、 易使用的专题。每一个单元将一个主要的科学课题与社会 和技术应用的问题相联系,这些单元的内容以其丰富的包 容性,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建立问题与生活之间 的纽带,强化概念、内容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条件间的 联系,面向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强化了科学技术对于广 阔世界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理念。需要说明 的是,这些课程并非一开始就很成熟,它们之所以能够取 得成功,课程的开放性起了关键的作用。开放性使课程始 终处于一种建构和组织的过程,保证了课程专题的新颖和 • 前沿性,合理性和使用性。
• 课程的实践情况
• 20世纪70年代:英国启动了“社会中的科学( SIS)”
和“社会背景中的科学(SISCON)” 两大项目,开辟了 科学教育的新视野,影响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 80年代: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影响,各国加强了科学教育的 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STS课程。如英国的“社会中 的科学与技术(SATIS)”课程、荷兰的PLON(Physic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ject)物理课程、美国“社 会中的化学(CHEMCOM)”课程、“众理解计划的化学教育 ( CEPEP)”与“邦戈计划(Bongo Program ”、加拿大 的Science Plus课程、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教育部‘学 • 生必读’”、“维多利亚中学证书考试课程”等。
波澜,根本上是一种改进整个社会科学文化的文化战略。
西方的学者们也曾对STS教育的基本涵义达成一定程度上 的 共识。
1987年8月,在德国基尔召开的关于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 倾向专题讨论会上,提出STS教育的意义通常理解为在技术 和社会环境的可靠范围内教授科学内容。1991年美国科学 教师协会(NSTA)在题为“STS为所有人提供适切的科学的 新 尝试”的报告中,把STS教育定义为在人类经验的背景中对 科学的教与学。综合以上观点,STS 教育就是在社会背景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什么是STS教育我国理科教育和STS教育中国的STS教育研究急待研究的问题常初芳在西方发达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与近代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前进、相互促进的。

这两者,既对中小学自然科学的分科教育提出要求,也为它的实施提供条件。

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也是矛盾统一。

直到近5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

回顾和探讨科学教育发展历史,包括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兴起,无疑对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改革有益,对落实“科教兴国”有益。

一、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现在我们从历史年代来划分科学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并阐述STS教育的沿革。

(一)1920年以前以美国为例,当时的科学教育方向,是基于实利主义的原则,配合农业、工业及商业发展的需求,开始运用新的示范性及科学实验方法,编制一定的课程,使社会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二)1920~1950年这个时期,处于两次大战之间,科学教育都以培养专业性的科技人才为宗旨。

因此,这时期内增加了木少科学与科技方面的教科书。

科学教学策略,引用演绎法。

科学实验用以验证科学知识及加深学习层次,科学知识不断以逻辑形式向前扩展,科学学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

STS的萌芽和它的影响因素来自学校科学教育领域之外,这就是被称为“科学为人民”的运动。

1920年至1930年期间的左翼科学家霍尔丹(Haldane)、霍格本(HogBen)以及二次大战后的斯基尔贝克(Skilbeek)等,他们是主张“社会改造”教育的教育家。

“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the British Society for Social KesponSibility in Science)中有许多思想共同的成员,他们主张,新的科学教育应该着力于使公民能参与恰当的政治行动,学生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社会改造方面的问题。

【教育资料】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学习精品

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一、STS教育的概述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 (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科学观、教育观和社会观。

STS教育研究首先起源于美、英两国,STS的出现有着其学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导向;交叉学科的兴起;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反思;二战以后兴起的反战运动、环境运动、保护消费者权利和利益的消费者运动;因对社会不公平而爆发的民权运动、妇女运动、黑人运动等等。

7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赫德教授提出:要把科学教育、科学课程的重点放在价值观、社会技术和决策方面,要联系社会、技术和人类进行科学教育。

1980年国际科学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STS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参考意见,即把STS 教育看作“一个对今日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最合适的方法”。

STS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已引起各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现代生活、现代劳动、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STS教育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STS教育中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现代科学观念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一种对大自然不断深入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智慧,也看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闪耀的光芒,感受到了科学家高尚人格和优良品格的伟大力量。

因此,科学教育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STS中的技术架起了一般科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应将技术融入到教育中,技术教育即包括从理论上对技术原理、技术内容的了解,也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

STS教育

STS教育

世界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发展,是经过比较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

拿STS 教育发展较为普遍的美国来说,对科学的社会性质就辩论了约200年,才使STS教育进入一个普通的学科。

早在1861年,美国波士顿市民的一个委员会就曾为一个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规定一个理论基础、课程目的的教学策略。

其后,STS思想曾消失过一个时期。

1913年STS思想又重新出现。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都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组织。

1971年和1983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先后通过了有关科学—技术—社会的情况报告书,后一报告书名为《科学—技术—社会:80年代的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逐渐在中等教育中流行。

肯定科学教育比较权威的文件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RC,l996)》,它确认STS方法是适合用于科学大纲的。

在STS教育也较普遍的英国,1981年就出版了一个完全致力于STS的供第六学级使用的学校课程《社会中的科学》。

原适用于大学和工学院的“在一个社会背景中的科学(SISCON)课程”于1981年进入了中学。

20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教育协会决定,在学生中扩展社会中的科学技术(SATlS)这个项目,自1986年起编写了供8—14岁、14—16岁和16—19岁学生用的教材。

1988年的英国国家理科课程标准指出,理科中不少于15%的评定必须与学科的技术应用跟它们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含义相联系。

我国的STS教育起步较晚。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科界开始派人到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知识,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文章。

在中学教育界,1985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学理科教师能力问题研讨会上,有外国学者作过《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等报告。

1988年在杭州召开过“科学—技术—社会研讨会”。

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套科学—技术—社会的辞典,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介绍科学—技术—社会的文章,社科界和基础教育界还开过几次科学—技术—社会的专门讨论会,成立了几个专门机构。

STS教育是科学

STS教育是科学

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简称。

STS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勃兴起来的科学教育的一种新范式,它以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突出人们对科学的文化解读以及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STS教育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一种范式。

而STS教育就是在STS思想指导下,为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积极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而进行的一种教育。

它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强调参与、重视技术、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STS的教育思想体现到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即化学教学要重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主要下面几方面入手: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从生活经验中引导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

例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个名为“我知道”的讨论:食醋、酸奶和一些水果都有酸味,面团用酵母发酵,条件控制不好的时候也会发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有酸的味道?我们知道在化学上是不允许品尝化学物质的味道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在向学生介绍有机物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生活中常见的葡萄糖、面粉、棉布、煤油等物质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析出的生活经验,引出有机物的概念。

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自发地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并且有趣易学、实用,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2.教师要关注媒体、日常生活中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就有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与对话。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身边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与生活相伴相依的一门实用型学科,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
一、认识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英文字母的缩写。

它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

其特点主要有:(一)在理科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视技术教育。

技术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桥梁,进行技术教育可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明确的直接的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四)重视素质教育而不是片面强调精英教育。

科技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只有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好的利用,使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

(五)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扩展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参与者,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二、实践
几年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TS教育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1.改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加强应用科学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使教学的目的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应用知识的增加,开阔了学生的
会下降。

(2)实施“STS”教育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了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实施“STS”教育起步不久,有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

什么是STS教育思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STS研究和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幸福,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等)也随之不断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S研究和STS教育应运而生。

可以说,STS研究和STS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有关STS教育的理论,并对大、中、小学STS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在第十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一位加拿大高中教师提出的按照“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思想来组织实施科学教育的做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许多国家已将STS 教育作为理科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STS教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的社会观的教育。

它要求科学教育面向现代化建设,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使学生体验技术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征,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

它要求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要把本国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特别重视与科学技术密切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能源、生态环境等。

STS教育概述

STS教育概述

1 STS 教育的涵义 从字面上来看STS就是英文单词Sci-
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即: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从 涵 义 上 来 看 它 是 探 讨 和 揭 示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三 者 之 间 的 复 杂 关系, 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 应 的 科 学 。其 目 的 是 要 改 变 科 学 和 技 术 分 离 ,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脱 节 的 状 态 , 使 科 学 、 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和社会。S T S教育是 由S T S发 展 而 来 的 。S T S教 育 是 科 学 教 育 改 革 中 兴 起 的 一 种 新 的 科 学 教 育 构 想 。S T S 教 育 的 基 本 特 征 就 是 突 出 科 学 、技 术 与 社 会 的相互联系, 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 产 和 发 展 中 的 应 用 。它 强 调 把“ 科 学 、技 术 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 生 活 、生 产 和 发 展 中 的 应 用 ”作 为 教 育 的 指 导 思 想 。其 基 本 精 神 是 把 科 学 教 育 和 当 前 的 社 会 发 展 、社 会 生 产 、社 会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起来,既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 育提出的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 代 和 未 来 社 会 生 产 、社 会 生 活 发 展 所 作 出 的 决 策 。既 教 育 的 出 发 点 不 是 科 学 技 术 本 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 科学教育必 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 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 究 社 会 成 员 对 现 代 及 未 来 社 会 生 产 、生 活 发展作出的决策。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从S T S 教育的涵义、背景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我国生物教育中的sts教育研究在课程理论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sts教育理念正在向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渗透从个别课题逐渐向普及性课程方向发展sts教育理论已成为指导我国生物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
第四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这些学生后来出版了他们的发现,并与提供他们
究的结果。
2.钱币上滴水模块(9年级) 九年级学生研究水的各种性质,探讨污 染,并且决定是否要设置垃圾掩埋场。 课本上的单元是“水是一种广用的溶 剂”。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在一枚硬币 上你可以滴几滴水”?
4.态度
传统教学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下降,对科学的好奇心降
低,学生把老师看作是信息的供应者,把科学看作是要学
习的信息。 STS教学使学生在各个年级,对各个特定的课程的兴趣增 加,对于现实的世界更为好奇,学生把老师看作是学习的 促进者或引导者,把科学看作是处理问题的方法。
5.应用与连结 传统教学:使学生认为教材和学到的知识技能对于解决当 前社会上的问题没有价值。 STS 教学: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 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看 作是尽其公民责任的途径,能够主动寻求科学信息并加以 应用,关注当前科技的发展,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我国生物教育中的STS教育研究在课程理论、教材
开发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STS教育
理念正在向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渗透,从
个别课题逐渐向普及性课程方向发展,STS教育理
论已成为指导我国生物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认识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
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建立和完善中国的 STS 课程和教学体系将 是STS教育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简述sts教育

简述sts教育

S T S 教育概述STS教育其实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科学、技术和社会。

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STS教育的目的是改变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分离脱节的状态,使三者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STS教育的简介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STS教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STS教育的特点STS教育认为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在内容构成上,倾向综合化。

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而学生所进入的“科学世界”则以分科为特征。

“分科”课程固然有其“合法性”,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割裂了本来是完整统一的“生活世界”。

基于这一弊端,以综合化为特征的STS 教育自然就成为了改革的焦点。

近年来,英国的“社会背景中的科学”荷兰的“社会—中物理”、美国的“社会中化学“等著名的STS 项目,大多以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生活问题为中心来编排内容,试图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参与经济生活、政治决策、公众对话等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

由于STS 教育旨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因而它在教学方式上就必然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体验。

如果说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是立足于物质世界,是为了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旨在“说明”,那么,体验则是立足于精神世界,试图建构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旨在“理解”;有别于传统的科学教育,STS 重在唤醒主体的自我意识及情感体验,而不只是把联系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仅仅视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与手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S教育概述
摘要:STS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本文主要从STS教育的涵义、背景以及意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STS教育涵义背景意义
1 STS教育的涵义
从字面上来看STS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缩写,即:科学、技术和社会。

从涵义上来看它是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的科学。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和社会。

STS教育是由STS 发展而来的。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STS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
社会生活发展所作出的决策。

既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作出的决策。

2 STS教育提出的背景
2.1 新科技革命的出现
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逐渐的使用新的工具与机器,但是在这些机器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出现。

所以,在教育领域实行STS教育是必要的。

2.2 社会责任的出现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心,指的是对较广大的社会具有道德责任感。

而科学教师应该为社会担负一定的责任。

同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3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人才作为主力的力量贯穿于社会的任何领域。

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才加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人
员,需要给决策者提供科学技术的新信息以及科学的分析。

3 STS教育的特点
3.1 开放性
STS教育的开放性不仅源于对传统科学教育的反思,而且是20世纪后半期新兴科学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一大体现。

基于牛顿确定性和封闭性的科学观,传统科学教育只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轻视科学发展史在教育中的价值,漠视认识主体在科学教育中的主动性;关注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忽视科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与技术系统等的互动作用,更谈不上对科学进行社会学、哲学层面的反思。

STS教育力求开放—强调科学系统、技术系统等因素。

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

3.2 人本性
诸多学者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时,提出我国科学教育从目标的制订、课程的开发与教材的编写,到科学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以至到课外科学活动的实行,皆从整个社会需要考虑,体现为以社会为本位,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和个性培养的观念。

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注人的需要方面虽有所体现,但从传统上来说,我国科学教育在这方面具体的表现为:理论上吻合p由于现在世界经济的发
展需要高新技术来推动,并且大部分国家已经把重视增强综合国力转移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面。

这就意味着教育不只要重视培养人才还要重视培养社会的科技人才。

所以,当今社会教育中必须要渗透STS 教育,进而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2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全民普遍科学素质的提高,这就避开了精英教育的误区。

科技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好利用,使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

4.3 符合当代教育的特点
STS教育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产生的学习效果是任何能言善辨的教师用华丽的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故在当今的教学中渗透STS 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4.4 STS教育的实施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
由于传统的科学教育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所以造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割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

只有实施STS教育才能使科学、技术和社会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5 STS教育的实施有利于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实现
STS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

STS教育着眼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兼容,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STS教育还提倡科学教育的社会与人文理解的目标,由此可见,STS教育突出了对科学的文化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STS教育研究小组.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 赵修文,邵瑞欣.教育与现代西方思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赵学漱,等.STS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 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
[5] 张明国.STS教育与研究通迅[J].1999,1.
[6] 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 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8] 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