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3所有课后答案

历史必修3所有课后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总汇第1课自我测评: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先天能力的差别,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提倡的“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老子的“道”是指什么?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的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阅读与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

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一认为上帝圣明,能关心庇护人间,解除苦难;二认为天地不能为人造福,道才是无所不能的世间万物的主宰。

三认为君子都应主动去认识天命,天命可畏。

一反应以往人们虔诚信奉上帝的天命观;二信奉道,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三人要积极主动去认识天命。

第2课自我测评: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

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VIP专享】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

【VIP专享】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

45
45
67
472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
A.甲骨文
B.大篆
10.词起源于民间,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其社会条件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市民阶层的壮大
A.①②③
二、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西方有关科技方面的数据统计
年代
公元 1~400 年
公元 401~1000 年
公元 1001~1500 年
公元 1501~1840 年
B.②③④
科技发明(件)
1、填空题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
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 ”。
3、汉赋中的佳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 》、《上林赋》,东汉(
的《二京赋》。
4、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2.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 )
A.唐朝
3.被称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
A.《黄帝内经》
B.三国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4.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字体,其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象形到发音
C.由象形到会意
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5、乾隆道光年间,形成“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二、选择题
),汉字按照(
)计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必修三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必修三

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必修三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哪一项是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中国B. 文艺复兴期间,人们主要关注宗教问题C.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而非宗教问题。

它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不是第一次,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常认为是古希腊时期的启蒙运动。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A. 萨拉热窝事件B. 法国与德国的矛盾C. 英国与德国的海军竞赛D. 俄国的扩张政策答案:A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二、简答题1. 请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贡献。

答案: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伏尔泰主张理性、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主权;孟德斯鸠则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论,对后来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生产方式,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阶级分化等问题。

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全球贸易的扩张,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1. 论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社会政治运动,它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对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历史试题的学习和解析,我们不仅回顾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加深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我国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等。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很多同学感到有些头疼,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答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阶段: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

1. 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之一,其历时约1600年。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而周代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特点、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都有着较为显著的不同。

2. 秦汉秦朝和汉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

秦朝虽然历时短暂,仅仅只有14年,但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其孕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

3. 唐宋元明清唐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高峰,被称为“盛唐”,其经济、文化和科技上的繁荣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时期,中国文化艺术繁盛,科技发展迅速,经济出现了很大的繁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封建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涉及中国自18世纪后的历史。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转变。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经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现代中国的诞生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两党合作,又经过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所以现代中国的历史在给予我们现代化的同时,也贯穿着中国人探索国家未来方向的历史进程。

三、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从欧洲工业革命开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历史进程。

20世纪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战争和冷战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测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测评答案

第1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宋明理学【本课测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答案提示: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

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

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

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篇巩固提升1.在古印度,佛教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通过托钵化缘来获得的。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

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A.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B.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C.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D.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拥有土地即可依赖土地获得地租收入,以此维持佛教出家团体的生活,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适应了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故选B项。

2.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

它()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D.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送子天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不能反映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故A项错误;题中《送子天王图》只是“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母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景象”,并未反映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绘画包含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多种形式,并不是仅以宗教题材为主,故C项错误;《送子天王图》中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穿着符合中国唐代皇帝及后妃的装束,这体现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D项正确。

3.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

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的态度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

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的态度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朝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

4.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的基础,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统治特点。材料信息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 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王权与贵族的矛盾,不是城邦内部阶级之间的矛盾,故A项 错误;题干未涉及城邦首领与神庙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城邦贵族希望天上诸神对首领吉 尔伽美什进行惩罚,不是强调国王权力集中,故D项错误。
对此存在质疑。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 )
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
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
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和《吉尔伽美什》都是用楔形文字写 成的,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巩固练
8.[天津红桥2021高二期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
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
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发展的是( )
A.《荷马史诗》
B.《哈姆雷特》
C.《汉谟拉比法典》 D.阿拉伯数字
巩固练
2. [山东菏泽十校2021高二联考]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 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模块 导航
05
高考遇
06
巩固练
重难斩
例1 [江苏扬州2020月考]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 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 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B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 【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 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古代两河流域的 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 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 述帝国,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创作不可能受到伊斯兰 教影响,D项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3第8-18课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8-18课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8-18课课后习题答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题关键:四大发明的技术在中国成熟和应用,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和西方的应用。

思路引领:结合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分析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成份超稳定的强大,在此基础上封建制度不断得到高度强大,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框架内,四大发明这样的先进技术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相反,其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解题关键: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外传,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思路引领:应选择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作出贡献的突出科技成就。

答案提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解题关键:开阔视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考虑,体现学科渗透。

思路引领:从学生熟悉的《诗经》、楚辞作品入手,取其精髓,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有多方面影响。

《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

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含义(表现):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3)影响(地位/意义):①“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⑵ “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 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局限)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 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道家和法家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正统措施:①思想方面: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政治方面:启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小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社会和世界。

而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什么是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指的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进行大规模航海活动的时期。

2.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是什么?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包括科技的进步、地理发现的需要、商业利益的驱动等。

3. 文艺复兴是什么时期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

4. 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包括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艺术创作的繁荣等。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崩溃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崩溃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崩溃的原因包括外国侵略、内部腐败、社会矛盾等。

2. 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3. 五四运动的影响有哪些?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倡导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提倡白话文等。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没收地主土地、分配土地给农民、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等。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对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4.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通过对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进行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社会和世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课后习题 第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课后习题 第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篇巩固提升1.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该专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遗产开发价值高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D.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对世界遗产应当合理开发,故选B项。

A、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四川都江堰B.扬州古运河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3.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

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

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范围上的完整性C.内容上的丰富性D.影响上的广泛性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而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D项错误。

4.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C.将价值丧失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所以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符合题意的,故A项正确。

反对作任何的改动、取消世界遗产的资格的说法均过于绝对,故排除B、C两项;增加资金投入并非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故排除D项。

5.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B.独立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故B项符合题意。

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

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篇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p>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阅读与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

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

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

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

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第2课自我测评: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

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总汇③道家。

庄子提出:―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第1课◆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

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孑L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阅读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学在官府”有所变化。

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解析与探究儒家思想所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在社会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学成为显学。

◆自我测评1.(1)儒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的主张:“仁政”学说、尊王贱霸、“民贵君轻说”、人性本善说、“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要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2)墨家。

代表人物是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尚力”“节用”“节葬”。

(3)道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

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4)法家。

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5)兵家。

主要代表有吴起和孙膑。

吴起具有“文德”与“武备”兼备的战略思想,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吴子》一书中。

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其军事思想经过后学的整理,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解析与探究汉初经济凋敝残破,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秩序,因此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时汉济恢复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加强中央集权和解决诸多社才能缓和社会矛盾问题已经有了经济基础,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思想必然要发生变化。

◆自我测评1.(1)黄老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2.(1)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第4课◆阅读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解析与探究神秀意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

,程朱理学沿袭了这一思想。

慧能意思是说,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静心自悟,不必苦修,便可顿悟成佛。

陆王心学沿袭了这一思想。

可见,宋明理学与禅宗有渊源关系。

◆自我测评1.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

其形成的背景: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二是三教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2.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第5课◆解析与探究同:都关心人民疾苦。

异:一是目的不同,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明清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二是主张方面的不同,明清民主思想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原因:一是人民是国家统治的根基;二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君主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

◆自我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括: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主张社会变革,关乎国计民生;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关注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进步意义表现为: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问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第6课◆阅读与思考同意。

除了课本上涉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以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等因素外,还应包括个人的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解析与探究规模与水平差异: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方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水平高。

目的与性质差异: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追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具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的性质。

历史影响差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西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自我测评1.(参照课本)2.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7课◆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在近代文字学建立以前,《说文解字》有关汉字起源的学说,无疑是最权威的。

◆自我测评1.(参照课本)2.汉末社会危机严重,书法重在表达士人对意境神韵、风骨理想形式的追求;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形态的四大家和瘦金体,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试而兴“馆阁体”,精润美媚,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第8课◆阅读与思考这道题目是一种开放式题目。

没有标准答案可言。

画面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重于意境重于写实,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

解析与探究:提示:一是描绘了当时城市中的市民生活,一是表明当时城市中的商业活动比较兴旺。

◆自我测评1.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2.相关的表述集中在教材第38页最后一段,主要是两个方面: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9课1、略2、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概述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提示:(1)先秦时期,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采用四言体形式。

在南方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形式——楚辞,采用比较灵活的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