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之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同,反而受到批评。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 分封制仍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C. 诸侯国君丧失了统治权D. 儒家思想已经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3、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 A. 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 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 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D. 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4、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 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 丞相主管全国军事C. 国家政局稳定太平D. 太尉纯属后人杜撰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A. 频繁更换丞相B. 任用亲信和近臣C. 建立刺史制度D. 分割诸侯的力量6、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
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7、明英宗时期,内阁诸臣创立权宜之制:早朝只许言事八件。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下列观点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提倡“有教无类”,广招学生B.使“以德治民”成为系统化理论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教育治国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教育2、战国时期出现“士无定主”的局面。
这反映出当时A.私学的兴盛B.宗法观念淡薄C.政治环境宽松D.封建经济发展3、汉文帝时期,曾命诸儒生根据《六经》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
这说明西汉初年A.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B.较多的儒生成为统治上层C.宗法制度得到继承发展D.重视儒学的治国理政作用4、科举时代有“人以科名(科举名试取得的功名)重”的谚语,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A.世官家族B.儒家读书人C.平民百姓D.统治阶层5、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
”由材料可知,他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 宋代理学D.明末清初思想6、“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学新形式。
包括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材料中的“它”应是指A.小说B.唐诗C.杂剧D.宋词7、顾炎武说:“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他A. 主张男女平等B.反对封建专制C. 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宋明理学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C.印刷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快捷工具D.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武器9、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泰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如右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此话强调,君主应A . 加强集权B . 独尊儒术C . 推行教化D . 顺应天意2. (2分) (2016高二上·大连期末)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一致的是()A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 .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 .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 .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3. (2分)“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 . 重视礼义教化B . 强调严刑峻法C . 主张王霸并用D . 提倡上善若水4. (2分)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制天命而用之”④“人之初,性本善”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③④5. (2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 .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 .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 .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 .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6. (2分) (2016高三下·海淀模拟)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A. 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B. 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成熟C. 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D. 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答案】C【解析】据材料“玉之属性……道德化……玉之形制……宗教化……玉之尺度……政治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对玉的阐释加入了道德、宗教、政治制度等人文因素,体现了玉的人格化,故C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宗教象征意义,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以玉入法”,也不能说明治国方式醇熟,故B项错误;D项也只反映了政治方面,与材料相比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学生应该可以理解这些都属于人类文明的成果,将玉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体现了玉的人格化,同时,对于人文精神,应该广义理解,不能等于西方的人文主义。
2.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答案】C【解析】根据“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说明孔庙“祭祀之礼”体现以礼制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作用,故C正确;A不符合“为国以礼”,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即可。
3.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第1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五)。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范文澜指出周文化是一种“尊礼文化”,王国维也认为“礼”是“周人为政之精髓,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
由此可见,西周“崇礼”的现实意义在于A. 形成了以血缘亲疏为准则的等级秩序B.恢复了国家权力分配的基本原则C.巩固了以宗法分封为主体的国家制度D.确立了合乎等级身份的礼节仪式2.“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这句话符合孟子提出的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人性本善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忧天下之忧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异彩纷呈,道家强调“合道”,儒家崇尚“尊礼”,法家重视“用法”,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各有千秋,然而在出发点和意图上又“同归一途”。
上述三个学派在出发点和意图上的共同点是A以道德的力量引领和谐社会建设B.追求天下大治,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C以自然法则规范、统一社会秩序D.以法律化的君主权威规范社会秩序4.有人说孔子的一生经历了蒙昧的自然境界(生存需要)、有所作为的功利境界(建功立业)、忠恕的道德境界、澄明的天地境界。
第四种境界在孔子的言论中表现为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子忧道不忧贫”D.“从心所欲,不逾矩”5.明朝李东阳在《重修董子书院记》说:“惟董子之道见于大廷之三策,圣人之学,帝王为治之法备矣。
”李东阳认为董仲舒新儒学A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有利于汉初社会秩序的稳定D.顺应天道又利于民生6.南宋浙东事功学派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实事实功。
朱熹对此深感不满,说:“江西之学(陆九渊)只是禅,浙学却专是功利。
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无可摸索,自会转去。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1.《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
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2.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反映出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家长制受到挑战C.个体意识增强D.中央集权的削弱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4.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
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5.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1.在儒家传统里,—个思想性的人物,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
据此,儒家更关注A. 得君行道B. 著书立说C. 历史研究D. 世界影响【答案】A【解析】从材料“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能得君行道,那才是儒者最高愿望的实现,著书立说只不过是人生余事,故A项正确,B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 打倒封建阶级B. 加速社会流动C. 推动士阶层兴起D. 保障社会平等【答案】B【解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代表着人人都有机会做官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贵族势力集团,每个人的地位都随时可能受到挑战,因此加强了社会流动,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说法错误,各个阶层都会得到发展,不仅仅是士阶层;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3.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
材料说明A. 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B. 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 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D. 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答案】B【解析】汉武帝认为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意在强调汉武帝是在加强思想言论方面的控制,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察举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无为、有为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现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 重视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 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 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没有神化君主权威,神化君主权威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
”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答案】A【解析】据材料“‘恶’是自然……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荀子的“性本恶”思想,故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韩非子主张法治,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学生应该可以联系荀子的“性本恶”思想加以理解,同时排除干扰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懦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懦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 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答案】D【解析】据材料“墨家……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两派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儒墨两派都关注社会大众,故B项错误;当时儒墨两派都没有受统治者重用,故C项错误;儒家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墨家代表平民,故两者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故D项正确。
故选D。
3.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懦,逆境崇道。
”此格言体现了A. 懦道思想的理性精神B. 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C. 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D. 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顺境信儒,逆境崇道”,学生应该认识到人生的顺境与逆境是交替发展的,“顺境信儒,逆境崇道”就体现了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一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1-6.4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每个1.5分,共60分)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施行仁政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 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2.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皇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趋时更新,变法改革的思想,属于法家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属于儒家荀子思想,故A项错误;“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主张遵循旧礼和古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材料含义,得出“根据时代变化而变法改革”的结论,据此即可判断属于法家思想,从而排除无关选项。
3.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罢默百家,独尊儒术”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河北省邢台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3、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B.墨子C.老子D.孙膑4、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己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5、“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
’言察身以知天也。
……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8、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泰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
河北省邢台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CCC 6—10 DBCAB 11—15 ABBDD 16—20 BCBBB 21—25 ABACB 26—30 DDAAD二.非选择题31. (1)原因: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②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⑤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⑦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⑧“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⑨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
(15分。
每点3分,任答5点。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
(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4分)32.示例,其他答案也可。
论点: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论据:政治上,自秦朝开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
经济上,重农抑商,限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坟书坑儒、文字狱、八股取士等,僵化了思想。
外交上,闭关锁国、海禁,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由其自古以来的专制独裁而注定被现代文明抛弃。
33.(1)背景:第一次留学潮(20世纪初年出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尝试失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新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2021年整理)
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人善。
”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荀子B.墨子C.孟子D.韩非2、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懦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懦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懦,逆境崇道。
”此格言体现了A.懦道思想的理性精神B.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C.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D.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4、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完善了懦学的思想体系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5、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
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困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6、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懦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览表。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A.传承性B.批判性C.佛学化D.超前性7、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
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8、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
据此可知,黄宗羲A.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9、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自序中写道:“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天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这体现了顾炎武A.经世致用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民主启蒙思想10、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蔑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B.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C.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D.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11、中国数学家钱宝棕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
”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A.注重实用性B.涉及领域狭窄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服务于农业12、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B.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C.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D.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13、下图中书法作品的特点是A.勾连不断、线条流畅B.字体扁平、工整精巧C.形体严整、笔画详备D.字体略长、笔画圆匀14、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
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
”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
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A.注重写意传神B.意在借物抒情C.追求娱乐教化D.渴望俗世认可15、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16、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
材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17、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
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
这表明元杂剧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18、在明淸小说《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B.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C.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D.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19.1962年,钱实甫介绍《海国图志》时,将该书分为筹海篇、地图、地志、宗教、历法、般外情、技艺仿制、天文地理八个部分。
这说明A.《海国图志》并未介绍西方技术B.《海国图志》的内容较为广泛C.晚清向西方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D.《海国图志》的内容不断充实20、郭嵩焘在晚年曾说:“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亊当在二十年内云。
”这说明郭嵩焘A.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认为中国的頹势已显C.西方国家将干涉中国内政D.意识到洋人的武器先进21、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者,势也。
”这表明吴虞A.反对传统儒学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张尊重孔子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22、《黄帝魂》中记录的某人的言论写道:“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
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貽(遗留)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 ”可见该文提出的断发易服有助于A.推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B.向西方学习与欧美同俗C.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D.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23、李大钊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
”这说明李大钊A.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B.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C.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24、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
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
这表明当时中国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25、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
”这表明A.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B.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C.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26、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淸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27、下面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中,关注普通民众生活,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是A.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B.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C.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D.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28、1927年8月初,毛泽东起草的《湘南暴动大纲》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表明A.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失败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在形成C.中共已抛弃城市中心论D.湖南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29、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
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
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
”这一说法A.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B.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C.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30、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髙。
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A.“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B.“什么是社会主义”C.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D.“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3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亊、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
”这一说法A.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B.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C.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32、下图反映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情况。
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B.体现了邓小平个人思想的不断发展C.新时期理论的核心均是党的建设问题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科学发展3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强调与国民党争夺人才,争取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回国等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国共内战尚未结束B.学习苏联模式的需要C.“双百”方针未能贯彻D.国家建设急需人才34、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 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 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
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A.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B.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C.“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D.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35、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点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引进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2002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2006年,我国提出和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种变化表明A.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B.我国科技过于落后C.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日益严格D.“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36、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